古代碼頭建築
Ⅰ 黃沙碼頭有什麼著名的建築
黃沙碼頭有廣州市中醫院、黃沙碼頭白天鵝賓館、沙面島、清平中葯材專業批發市場、黃沙水產品交易市場、誼園文具批發市場、西城都薈、詹天佑誕生故居等著名建築物。
沙面島是AAAAA級風景區。其位於廣州市區西面、珠江白鵝潭畔,是廣州著名的外事游覽區和歷史文物保護區,有露德天主教聖母堂、蘇聯領事館、匯豐銀行等景點。
黃沙市場,位於白鵝潭畔,東鄰沙面旅遊文化區;南望白鵝潭風情酒吧街,西靠火車南站舊址、北鄰「西城都薈」。黃沙市場處於廣州新荔灣現代化新商圈的核心點。
(1)古代碼頭建築擴展閱讀:
黃沙碼頭攻略:
地處廣州荔灣沙面島西南角的黃沙碼頭,目前有著10多條水上航線,也是白鵝潭風情游的主要登陸點。黃沙碼頭西側即是黃沙水產市場,這里水產物品極為豐富,而且多按批發價對外出售,市場里外還有多間口碑不錯的海鮮酒樓。
在黃沙碼頭上岸游覽,這里有著太多的歷史典故,至今仍保留著上百棟歐陸風情古建築。緊挨著黃沙碼頭的一處白樓,即是名聲遠播的白天鵝賓館,旁邊還有原美領館駐地樓宇。從黃沙碼頭上岸後,遊客需一出一進兩座小橋,繞著沙基涌步行兩三百米,方可進入沙面景區。遊客還可繼續北上,逛一逛上下九步行街,品嘗陶陶居、蓮香樓等老字型大小美食。
Ⅱ 古代七大建築有那些
一,中國古代十大建築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間半,是世界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宮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中最大的木結構宮殿。故宮是中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收藏著90多萬件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其中有許多稀世珍寶。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3、慈禧太後的寢宮——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20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4、道教宮殿式建築——永樂宮
永樂宮修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築,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
5、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餘人。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築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
6、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冢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於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7、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她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橋,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橋」。趙州橋正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其設計者是隋朝匠師李春。趙州橋是正常的交通運輸橋,它的橋身弧線優美,遠眺猶如蒼龍飛駕,又似長虹飲澗。尤其具有藝術特色的是欄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顯示了隋代矯健、俊逸、渾厚、嚴整的石雕風貌。整個大橋堪稱一件精美的藝術珍品,稱得上是隋唐時代石雕藝術的精品。
8、天下絕景——黃鶴樓
黃鶴樓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之巔,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自古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代名士都先後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詩《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直被認為是「唐詩七律壓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誦。因這首詩,成就了黃鶴樓「文化名樓」的地位。
9、江南名樓——岳陽樓
湖南嶽陽市著名古建築,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前身是三國時(215年),吳國魯肅練水兵士構築的閱兵台。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謫守岳州,在此修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歷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並請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於是名聲更大,成為我國南方一大名勝。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建,保持宋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10、中國第一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內。嵩岳寺原名閑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
二,世界七大建築奇跡
世界古代七大奇跡 通常是指: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土耳其的月亮神阿泰密斯女神廟、位於地中海的羅得島太陽神銅像、亞歷山大燈塔、希臘奧林匹克的宙斯神像、土耳其國王摩索拉斯陵墓。但是,由於地震、人為破壞等原因,這七大奇跡,除金字塔依然屹立外,其餘均已毀壞。因此在此基礎上,隨後又產生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說。
世界中古七大奇跡 通常是指:義大利的羅馬大斗獸場、利比亞沙漠邊緣的亞歷山大地下陵墓、中國的萬里長城、英國的石圍圈、中國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土耳其的索菲亞大教堂或聖索菲亞聖殿。
世界上還有七大自然界奇觀。美國人洛厄爾·托馬斯漫遊世界時,發現了許多令人興奮和神往的奇景,他經反復挑選,提出了「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觀」: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阿拉斯加冰河灣、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瑪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現俄羅斯境內)、美國黃石公園。
Ⅲ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幾種類型
中國古代建築的分類中國的古代建築,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十種類型:
一、宮廷府第建築:專如皇宮、衙署屬、殿堂、宅第等。
二、防禦守衛建築:如城牆、城樓、堞樓、村堡、關隘、長城、烽火台等。
三、紀念性和點綴性建築:如市樓、鍾樓、鼓樓、過街樓、牌枋、影壁等。
四、陵墓建築:如石闕、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寢宮殿等。
五、園囿建築:如御園、宮囿、花園、別墅等。
六、祭祀性建築:如文廟(孔廟)、武廟(關帝廟)祠宇等。
七、橋梁及水利建築:如石橋、木橋、堤壩、港口、碼頭等。
八、民居建築:如窯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
九、宗教建築: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宮、廟、觀,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禮拜堂等。
十、娛樂性建築:如樂樓、舞樓、戲台、露台、看台等
來源於問問我建築綜合平台
Ⅳ 古代的建築有哪些
單體建築:亭台樓閣 殿堂廳房 橋廊榭舫 館軒(轅)齋 塔廟。
群體建築:寺庵觀 宮庄宅驛
室外景觀:園庭場苑
景觀建築小品:桿、欄、檻、池、澗、隈、壇、塢、崗
亭: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里。
台:用土或磚石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
樓:重屋也,兩層以上的房屋。
閣:一種架空的小樓房,傳統建築物的一種。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桿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後專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廳。
堂:為單體建築中居中、向陽而寬大的房間,是主人起居之所,也是社交活動的場所。
廳:古代建築中為會客、宴會、行禮用的房間,多作聚會、宴請、賞景之用,所以很多有觀景平台。
房:多為單一功能的房屋,一般作為靜修、讀書之用。
廊:有頂作為覆蓋的通道稱廊。有頂的橋稱為橋廊,也可以叫廊橋(遺夢)。
榭:建在高台或水面(或臨水)上的木屋。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築物,供人們遊玩設宴、觀賞水景。
館:小型規模的休息與會客的廳堂,有時也作為一個建築群的稱呼
軒:原指古代有圍棚或帷幕的車。也指以軒敞為特點的亭閣台榭一類建築物和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轅:舊時指軍營、官署的外門,借指衙署。
齋:原指古人齋戒時的居所。也常指雅靜的書房、學舍等。
Ⅳ 古代的建築
防禦的: 城樓 箭樓 鍾樓 鼓樓 城牆 瓮城 團城 拒馬 護城河 金水橋 炮台.......
居住的:邑版 驛 棧 庭 亭 坊 里 肆 圈 四合院 王府權 皇宮 寨 山莊 堡 ......
祭祀的 塔 廟 壇 寺 觀 庵 禪院.....
必備的 城隍廟 關帝廟 文廟 玉皇閣 鈴鐺閣 ....
教育的 學院 書院 鄉學 考試院 ......
行政的 官衙 十里亭 大理寺 貢院 兵馬司 ......
軍事的 校場 水師營 團練營 綠營 .....
商業的 酒肆 青樓 茶館 當鋪 市集 車馬市 菜市 古玩店 賭場 戲樓 楚館 勾欄......
其他的 碑林 墳地 牌坊 石橋 棧橋 碼頭 ......
太多了 說不完了 累死了 你要幹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功
有武功的地方就有高手 有高手的地方就有武俠小說
Ⅵ 為什麼停船的地方叫碼頭
停船的來地方叫做碼頭。自根據用途的不同,有客運碼頭、貨運碼頭、漁船碼頭、運煤碼頭等等。「
在古時候,人們經常騎馬旅行。到了河邊,就要乘船渡河。上下船的地方叫做「津」,又叫做「渡口」。因為到了渡口,需要下馬、牽著馬乘船,所以人們開始把停船的地方叫做「馬頭」,「馬頭」這個詞語可能在魏晉時候就已經出現。
在宋代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鑒》中,就有「馬頭」這個詞語:「又於黎陽築馬頭,為度河之勢。」就是在黎陽這個地方構築碼頭,做好渡河的准備。有學者給這個詞註解說「附河岸築土植木夾之至水次,以便兵馬入船,謂之『馬頭』。」也就是在河邊用土木等構築的人員、車馬上下船泊的設施。
後來,「馬頭」逐漸演變為「碼頭」,也有堆放、碼放貨物的地方的意思。此後,「碼頭」這個詞語不僅指停船的地方,還指由水陸樞紐發展來的繁華商業城鎮。
Ⅶ 古代的碼頭如何稱呼
渡口復
現在碼頭是海邊、江河制邊專供乘客上下、貨物裝卸的建築物。通常見於水陸交通發達的商業城市。人類利用碼頭,作為渡輪泊岸上落乘客及貨物之用,其次還可能是吸引遊人,及約會集合的地標。在碼頭周邊常見的建築或設施有郵輪、渡輪、貨櫃船、倉庫、海關、浮橋、海鷗、魚市場、海濱長廊、車站、餐廳、或者商場等。
Ⅷ 古代建築有哪些
1、故宮
故宮太和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築。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里,除了奇異的雕梁畫棟、獨特的設計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
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
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
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2、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早期拙政園,林木蔥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園林中的建築十分稀疏,僅「堂一、樓一、為亭六」而已,建築數量很少,大大低於今日園林中的建築密度。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光。
拙政園中部現有山水景觀部分,約占據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池中有兩座島嶼,山頂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築,景區顯得疏朗、雅緻、天然。這種布局雖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園的風范。
3、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4、黃鶴樓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盪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
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黃鶴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
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
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綉山河也遙遙在望。
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
5、太清宮
太清宮位於山東青島東50里嶗山老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是嶗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嶗山地處海濱,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說。嶗山方圓百里,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據記載,漢時有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嶗山修道,築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後稱「太清宮」。
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太清宮便成為道教全真隨山派之祖庭。太清宮俗稱下宮。「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來」,位於嶗山南麓,太清灣北岸寶珠山之老君峰下。
三面環山,大海當前,局勢之雄,當推嶗山第一。據元代大學士張起岩《聚仙宮碑》記載,宮建於宋代初年。又據《太清宮志》記載,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曾在此處創三官庵。唐天祐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處建三皇庵。
宋建隆元年(960年),道人劉若拙被敕封為「華蓋真人」,奉敕回嶗山修建道院,公元980年前後在此處創建太清宮。
Ⅸ 在古代坐船的地方叫什麼
渡口主要是指從江或河的一端到另一端登船處。如:瓜洲古渡。
埠主要是指很多船隻停靠的聚集地,更接近現在的碼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