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閻首頁
❶ 百家姓有哪百姓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眾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閱讀材料,讀者可從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與其深遠影響。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 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最早在他的詩--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注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劃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 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 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後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復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現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他的圖像;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古時的四句詩詞。
過去,《百家姓》有幾種修訂版,如:明朝末年修訂的「黃周姓」,清朝康熙年間修訂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豐年間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訂的「百家姓三編」。這些修改後的百家姓在表現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 盡管如此,它們還是無法取代原稿,這體現了原稿對後來創作的深遠影響。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百家姓歌】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咎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庄晏 柴翟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毆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後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谷粱
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
百家姓的來歷
姓,是標志家族系統的稱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先決條件,涉及千家萬戶,關繫到每一個社會成員。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姓,與原始的姓並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與氏兩方面的內容。 中華民族的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為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有血緣關系,往往以此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即氏族的微號,這就是圖騰。「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中摘要》中明確指出:「圖騰一辭表示氏族的標志和符號」。有些圖騰,後來轉化為人的姓。由於那時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氏族稱號,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屬於會意,古形體是由「人」和「生」組成,意為人所生,因生而為姓。用「女」與「生」組合成姓字,最早見於秦國該石《詛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國早期的許多姓,如姬、姒、姜、贏等,都帶有「女」字。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為古代貴族標志宗族系統的稱號。「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釋為木本,即植物之根;後來轉注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頭、木之根本的意思。 《左傳·隱公八年》記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這是說,帝王立有德之人為諸侯,根據他的出生血統賜給姓,分封給他土地並且根據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見,先秦時的姓與氏,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社會職能上說,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姓是決定是否能夠通婚的依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正如南宋史學家鄭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說:「氏所以別貴賤的,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戰國時期,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姓與氏已無什麼區別,姓氏成為表明個人及所生家庭的符號,亦即鄭樵所雲:「三代(即夏、商、周三個朝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見於文字記載正式將姓氏混用的,是西漢時的司馬遷,他在《史書》中寫秦始皇曰「姓劉氏」。此後,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個意思,即實際是專指姓。盡管如此,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仍然有貴與賤之分,其區分依據就是看有無「地望」,即「以地望明貴賤」。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庭,意思是世居某郡,以當地所仰望。 隨著姓氏的產生,姓氏之學逐漸興起。《漢書·藝文志》所裁《世本》15篇,據說系戰國時史官所撰,是中國最早系統記裁姓氏來源的典籍。 此後,姓我著作層出不窮,例如:西漢有史游的《急就章》;東漢有王符的《潛夫論·志氏姓》,應劭的《風俗通義·姓氏篇》;南朝宋有何承天的《姓苑》,齊有王儉的《姓譜》,梁有王僧孺的《百家譜》、徐勉的《百家譜》;北齊有魏收的《魏書·官氏志》;唐代有官修的《氏族志》,柳沖的《大唐姓系錄》,韋述的《開元譜》,柳芳的《永秦譜》,張九齡的《姓源韻譜》,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有無名氏的《百家姓》,邵思的《姓解》,王應麟的《姓氏急就篇》,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辯證》,鄭樵的《通志·氏就篇》;明代有吳沈等的《千家姓》,凌迪知的《古今萬姓統譜》;清代有熊峻運的《新纂氏族箋釋》,任若海的《太平圖話姓氏綜》,張澍的《姓氏尋源》,等等。這些姓氏書,盡管由於受時代的=階段的制約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為今天的姓氏研究提供許多有用的資料。 那麼,從古至今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姓呢?據《半月談》報道,「中華民族的姓氏多達11939個」。這些姓氏,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幾乎都有一番來歷,都蘊含著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歸納起來,分門別類,大致有以下十幾種來源: 一、以國名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諸侯國遍布神州,有許多國的王族以國名作為姓氏。 二、以邑、亭、鄉名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隸社會時期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連同土地上勞動的奴隸在內的土地。鄉、亭都是古代行政區劃,秦漢時,大體上十里一亭。每鄉約12500戶,十亭為一鄉。 三、以居住地為姓氏。一般是無封土之人採用這種方式,其中復姓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四、以先人的名或字為姓氏。 五、以祖上謚號為姓氏。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死後,根據其生平行為褒貶善惡所加的稱號叫溢號。 六、以爵位為姓氏。爵位是君主國家對貴族所封的等級。 七、以親屬的排行為姓氏。 八、以官職為姓氏。 九、以技藝為姓氏。 十、以德行或著聞之事為姓氏。 十一、因賜姓、避諱而改姓。賜姓即天子、皇帝賜給臣民的姓。避諱,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親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 十二、因避仇、避禍而改姓。 十三、少數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鮮卑、羌、氏、羯等少數民族原有的復姓、三字姓、四字姓,經過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單姓,和漢族的姓氏融合為一體。 十四、其他。
-------------
另外,還有新的百家姓:
新華網北京2006年1月10日電(記者 李斌、張建松)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我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❷ 名詞解釋百姓
古有百家姓一說,百姓是各種姓的統稱,現只代表人民。
我國奴隸社會中只有貴族有姓,因此稱之為百姓。《尚書·堯典》:「平章百姓」。其中百姓就指貴族。戰國以後泛指平民。
古代庶民無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貴族的通稱。在商指奴隸主階級,在周指封建領主階級。有貴賤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為貴。春秋後半期,宗族逐漸破壞,土地個人私有的地主階級代替土地嫡子世襲的領主階級興起,百姓逐漸失去貴族的意義,社會地位與庶民相似。《書.盤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於朕志。」《詩.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為爾德。」毛傳:「百姓,百官族姓也。」《國語.楚語下》:「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周禮.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其位,王南鄉,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東面。」
15年版辭海的解釋;
書堯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傳;「百姓百官」,鄭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按孔鄭辭有詳略,其義略同,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周語富辰曰;」百姓兆民「,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楚語觀射父曰;」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鑒其是官,是為百姓「,鄭說所本也。蔡傳;」百姓,幾內民庶也",按閻氏若璩釋地又雲;「百姓義二;有指百官言者,書」百姓「與」黎民「對,禮大傳」百姓「與」庶民「對是也;有指小民言者,不必夏代,亦始自唐虞之時,」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是也。今普通稱人民曰百姓。
❸ 中國姓氏中的「閻」和「閆」有什麼區別啊
在姓氏當中,讀音相同的字不在少數,如張與章,江與姜,肖與蕭,於與余,陸與鹿,盧與蘆,付與傅,武與伍,代與戴,項與向,季與紀等等,但最相似的同音姓氏是閆與閻。
在網路論壇中有不少網友對此問題提出疑問,解釋多是千篇一律,相互轉載。如:「閻姓最早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後裔,今之所謂閆姓是因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後被廢止)把閻的繁體字誤簡化為閆才出現的。故閆正字應作閻。有閻無閆,閆乃後俗用字,閆不是姓。」
這點我不認可,眾所周知,中國人對姓氏是十分重視的,古代為了傳宗接代,甚至過繼男丁也要保住姓氏的香火,所以我想寫錯字的可能性極小。
二來,閻字裡面的筆劃與三字相差太遠,怎麼可能隨手寫出個閆字來呢。並且古代造字只能由皇帝決定,並非百姓可以隨便創造的,就連武則天造字也要與造字處的大臣們商量才能通過。
三,一些閆姓長輩,決不認可閆與閻是同一姓氏。同時在明朝時某些地方有同姓不通婚的做法,但閆與閻可以,這從側面說明了在明代時閆與閻並非同一姓氏。
我個人不贊同閆與閻是同一個字,但認同閆姓從閻姓分出來的。當然原因不詳,我認為可能有如下幾種可能:兄弟分家,家中老三獨立門戶;二、家中有人出遠門做生意,忘記門裡面的字如何寫了。三、避官方追剿,隱出原姓氏,改字不改音。
對於有些人認為是簡化字取消後才出現的閆字,這個太不了解歷史了,閆字最晚在古文中出現是宋朝,閆並不是解放後的作品。同時對於他們提議應該刪除閆字,統一為閻字的想法,本人更是不能認同。閻雖在周朝時已經出現,但其喻義不好,與閻王的閻完全相同,二來閆姓的文字由來還沒弄清。本人認為,對於中國文字處理必須嚴謹,必竟文字是中國文明的一部分。在沒有搞清閆字在何時出現時,不能輕易廢止。當然在這里我也希望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們早日發現閆姓出現的年代與原因。
附:閆姓祈望門聯:門庭若市興旺久;三星並臨福澤長。
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轄地相當今甘肅通渭、靜寧、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西晉移郡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時相當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此支閻(閆)氏出自周康王。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轄地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縣。此支閻(閆)氏出自周武王幼子唐叔虞之後。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設置,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北魏時治所轄地相當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此支閆氏也為唐叔虞之後。
2、堂號
閆姓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河南堂」、「太原堂」等。
❹ 百姓簽名設計的目錄
一 簽名設計常用造型方法
1.大小搭配
2.縱橫伸展
3.曲直互補
4.內緊外松
5.連筆自然
6.借代巧妙
二 常用簽名款式
1.行書簽
2.草書簽
3.創意簽
4.一筆簽
5.自由簽
6.學者簽
7.合文簽
8.線條簽
9.防偽簽
10.豎簽
11.形象簽
12.花簽
13.英文簽
14.仿英文簽
三 簽名設計案例賞析
四 百家姓簽名技法及套用
1.李姓
2.王姓
3.張姓
4.劉姓
5.陳姓
6.楊姓
7.趙姓
8.黃姓
9.周姓
10.吳姓
11.徐姓
12.孫姓
13.胡姓
14.朱姓
15.高姓
16.林姓
17.何姓
18.郭姓
19.馬姓
20.羅姓
21.梁姓
22.宋姓
23.鄭姓
24.謝姓
25.韓姓
26.唐姓
27.馮姓
28.於姓
29.董姓
30.蕭姓
31.程姓
32.曹姓
33.袁姓
34.鄧姓
35.許姓
36.傅姓
37.沈姓
38.曾姓
39.彭姓
40.呂姓
41.蘇姓
42.盧姓
43.蔣姓
44.蔡姓
45.賈姓
46.丁姓
47.魏姓
48.薛姓
49.葉姓
50.閻姓
51.余姓
52.潘姓
53.杜姓
54.戴姓
55.夏姓
56.鍾姓
57.汪姓
58.田姓
59.任姓
60.姜姓
61.范姓
62.方姓
63.石姓
64.姚姓
65.譚姓
66.廖姓
67.鄒姓
68.熊姓
69.金姓
70.陸姓
71.郝姓
72.孔姓
73.白姓
74.崔姓
75.康姓
76.毛姓
77.邱姓
78.秦姓
79.江姓
80.史姓
81.顧姓
82:侯姓
83.邵姓
84.孟姓
85.龍姓
86.萬姓
87.段姓
88.雷姓
89.錢姓
90.湯姓
91.尹姓
92.易姓
93.黎姓
94.常姓
95.武姓
96.喬姓
97.賀姓
98.賴姓
99.龔姓
100.文姓
五 草書簽名常用字速查
六 名人名家簽名欣賞
七 中國當代簽名設計師經典作品欣賞
附 謝昭然書法作品選
❺ 百姓,首姓是什麼,姓顧的第幾位
這是《百家姓》原文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楮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閩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丘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干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斜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邰 從 鄂
索 咸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郁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郤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 別 庄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歐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❻ 菏澤市百姓天天看閻某
問我就對了,每晚菏澤一台19點17分准時開始。次日中午12點58分菏澤二套播出。
❼ 百姓大全
百家姓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咎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干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鈄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台 叢 鄂
索 咸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郁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卻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 別 庄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毆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游 竺 權逯 蓋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於 單於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鍾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鮮於 閭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樂正 壤駟 公良
拓跋 夾谷 宰父 谷粱 晉 楚 閆 法 汝 鄢 塗 欽
段干 百里 東郭 南門 呼延 歸海 羊舌 微生
岳 帥 緱 亢 況 郈 有 琴 梁丘 左丘 東門 西門
商 牟 佘 佴 伯 賞 南宮 墨 哈 譙 笪 年 愛 陽 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❽ 閻王都不敢收的4位狠人都是誰
閻王都不敢收的4位狠人,名頭很大,包拯成閻羅之首!說起閻王,很多人會想起主管死者的神靈。甚至民間還有「閻五郎」的故事,講得是閻王生前是一個叫閻五郎的本分人,因為心善得以成神。但其實,閻王並不姓閻,並且也不是中國人——閻王來自印度,是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被中國人接受的印度神靈。不過,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的眾神——包括觀音、哪吒,幾乎悉數被中國化,閻王當然也不例外。在民間傳說中,閻王不敢收四個人。因為這四個人過世後,都成了閻王。而且這四個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人。
韓擒虎
而最後一位,則是包青天同一時代的名臣:范仲淹,范仲淹為官清明,而且是慶歷新政的主要推動者,在民間口碑很好,范仲淹去世後,西夏皇帝李元昊甚至命令西夏全國為范仲淹戴孝。因此民間傳說,范仲淹去世後,天帝擔心陰間不公,冊立範仲淹為閻王。其實這些傳說,反映了民間百姓的一個美好心願:那就是如果在人世間沒有公平的話,另一個世界還會存在公平的。
❾ 尋找老百姓的父母官
官方網站,安全可靠,百姓的問題,向他咨詢求助投訴吧。我通過這個網站,解決了很多問題。
青島政務網網址:http://www.qing.gov.cn/n172/n2173709/index.html
❿ 歷史上姓閻的名人有哪些
閻姬
漢代河南滎陽女子,於東漢安帝時貴為皇後,統御六宮。安帝駕崩後,與其弟閻顯廢立太子,她臨朝聽政,其兄閻顯任車騎將軍,共掌國家大權,不久事敗而被誅。
閻溫
字伯儉,僑居天水西城,漢獻帝時以涼州別駕守上邽令。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養等舉眾迎之。溫止之,不能禁,乃馳還州。超復圍州。溫從水中逃出告急。被追執還。超解其縛,令向城中言無救兵。溫反向城中大呼曰:「大軍不過三日至!」超卭責之,溫曰:「夫事君有死無貳,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超遂殺之。
閻象
袁術的主簿。手執玉璽的袁術要稱帝時,引用周文王雖擁有三分之二的天下還向殷稱臣的故事進行勸諫。卻未被點贊。
閻元明
河東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南北朝時,北魏隨郡太守。
閻慶胤
元魏時為東秦州敷城太守。在政五年,清勤厲俗。頻年飢饉,慶胤歲常以家粟賑恤時人,稱其有子愛百姓之義,真良吏也。
閻立德
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唐代畫家、工程家,與其父毗皆擅工藝、繪畫,馳名隋唐間。
閻立本
閻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畫家,他繼承家學,並師法張僧繇、鄭法士,而能變古象今,擅畫人物,尤精寫真,兼能書法,存世《歷代帝王》、《步輦》、《職貢》等圖。
閻濟美
為人謹厚,長者。登進士第。累歷台省。唐貞元末歷婺潤二州刺史,累福建浙西觀察使。所至以簡淡為理,兩地之人,常賦之外,不知其他。嘗以家財進奉憲宗。初入拜右散騎常侍,詔令一切禁止,済夫在道方見其所貢獻未能徹還,還為中丞坦所劾,白衣待罪,帝將所進歸有司尋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使,入為秘書監。年老乞骸進工部尚書致仕。九十餘而卒,謚曰溫。
閻守恭
生於宋建隆三年(962年),卒於明道二年(1033年),並州榆次人。自幼體貌奇偉應郭進募隸拱聖軍權殿前押班宋咸平年中從幸河北以功厯三衛指揮使,累遷德州永興軍兵馬鈐轄。性沉毅御軍嚴肅維居家如對賓客常師郭進所為所淂俸祿悉散與人後徙拜代路卒。
閻次平
宋代畫家,其擅畫山水、人物,尤工畫牛,頗為生動,評者謂其「彷彿李唐,而跡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圖》等。
閻承翰
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時名臣,曾鑿渠引唐河水百餘里,既通航運輸,又灌溉農田,利國利民。
閻復
字子靖號靜軒又號靜山,生於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始生有奇光照室,及長性簡重美豐儀,初掌行台書記,至元八年用王磐薦為翰林應奉充會同館副使兼接伴使,十四年出僉河北道事,尋詔還遷翰林直學士,賦詩規諷,世祖稱才可大用,建議定銓選法悉當上意,上命執政,復謝不足勝任,帝謂侍臣曰書生識義理存謙讓是也,勿強,先是桑哥當國,復嘗被命撰輔政碑文,及敗詔有司踣其碑,復因坐免。成宗立以舊臣入朝除集賢學士上疏言京師宜首建宣聖廟,學定釋典雅樂,曲阜林廟戶不宜聼有司並入民籍,其後賜孔林灑掃二十八戶祀田五千畝,皆復之請也。又嘗奉詔作曲阜廟碑為制詞有曰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聞者嘆服。大德三年慧星見又上書陳數事且言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之貴以徵租受杖非所以勵亷隅江南公田租太重宜減以貸貧民,多採用之。一日帝召問曰中書左相難其人卿為朕舉所知,復以哈刺哈孫對,帝大喜即命入相,復亦拜翰林學士承旨。武宗踐祚復首陳三事曰惜名器明賞罸擇人材詞皆剴切遷授平章政事力辭不許,未幾乞骸骨,詔給半俸終養。卒於皇慶元年(1312年)三月,年七十七。卒後贈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封永國公謚文康。有《靜軒集》五十卷傳於世子五皆孝友有才畧,長子誼。
閻國寶
以字行當明初天下未寧國寶公於洪武三年(1370)奉詔合族東遷,因少昊祖墓在魯欲避難仙源至中都遇寇相失,獨留寧陽卜居縣西寺頭村。自幼博學好古孝友,根於天性謙讓自持,閭里咸化無有爭者,天下甫定盜賊公行,國寳設法扞禦一方得安,鄉舉義士。國寳每念祖宗淵源建立始祖泰伯祠,歲供時祀常語人曰使後世子孫知有本源勿墮下流也,居民甚為禮重,國寳後又備修譜牒圖繪祖像以傳於來世,大學士邑人許斌嘉其孝思為題其譜並撰至德廟記。卒年九十有七,遺子圭尚幼,鄉里數十人為治喪,葬於南畝。明教諭成章題其墓曰 至德聖裔閻國寳先生之墓。
閻相師
閻相師(1691--1762)字錦蘇,又字渭陽,甘肅高台鎮夷堡人(今甘肅省高台縣羅城鄉天城村),清代武職官吏。閻相師的曾祖爺叫閻維,原是明代萬曆年間湖北的貢生,受朝廷委派,出任高台鎮夷所(新中國成立後改為正義峽)千戶,爾後世居高台,閻相師的父親閻仆,生子三人:閻相尚、閻相師、閻相悅。
閻相師自幼秉性耿直,在祖輩的影響下,好文愛武。為了駐守邊疆,弱冠之年便投軍從戎。清雍正、乾隆年間,曾任瓜州(今瓜州縣)營參將、金塔寺副將、肅州鎮總兵、安西提督、甘肅提督等職。曾參加討伐厄魯特阿睦爾撒納及回民領袖霍集占之戰爭。
閻康熙三十年(1691年)七月二十七日,閻相師出生在甘肅高台一個官宦家庭。雍正七年(1729年),由行伍拔把總,效力西路軍營,升千總。乾隆七年(1742年),遷提標左營守備。乾隆九年(1744年),遷大同協都司。乾隆十年(1745年),調安西城守營。乾隆十二年(1747年),遷涼州鎮標中軍游擊。安西提督李繩武,以閻相師久在口外,熟悉夷情,奏留本任,遇缺候補。乾隆十四年(1749年),補安西提標前營。乾隆十七年(1752年),署瓜州營參將。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隨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和善,討伐厄魯特降人勾結沙俄分裂祖國的叛亂,機智靈活,用兵神速,立殲敵眾四千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遷金塔寺營副將。五月,管理吐魯番屯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提升為肅州鎮總兵,三月,賜花翎。隨同靖逆將軍雅爾和善討伐參與阿睦爾撒納叛亂的霍集占,征戰庫車、拜城、阿克蘇等地,屢建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授安西提督。是年九月調甘肅提督。十一月將軍兆惠奏令移駐庫車,諭赴烏魯木齊辦理屯田。後朝廷念其隨征多年,戰績顯赫,且大兵業已凱旋,傳諭以內地總兵中派員更換。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相師受詔進京,賞賜銀兩,加功三等,命圖形紫光閣(乾隆皇帝特命宮廷畫師為功臣繪制畫像,並懸掛在中南海紫光閣,1900年庚子國變紫光閣慘遭洗劫,功臣像從此流散,其中《領隊大臣甘州提督閻相師》 現收藏於日本奈良大和文華館。參考資料:1. 《清史稿》卷三百十六列傳一百三 閻相師;2. 高台史志辦——閻相師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因病奏請解任,奉旨得食全俸。是年病卒,享年71歲。朝廷深為珍惜,加贈太子太保,贈謚「桓肅」。
閻應元
?-1645,字麗亨,漢族,北直隸通州人(今北京通州區),明末抗清名將。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六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仆」,卻始終沒有彎下膝蓋,終英勇就義。
閻爾梅
明末江蘇沛縣人,明亡後積極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工詩詞,其詩多感懷時事,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閻若璩
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學者、考據家,他曾參加《大清一統志》的編寫,長於考據,確證了東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為偽書。有《日知補正錄》等。
閻敬銘
陝西人,清代名臣,曾歷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因反對修建圓明園而被革職,以善理財著稱。
閻書勤
農民出身,習「紅拳」,精刀術,為「十八魁」之一,後拜趙三多為師,聚眾達三千人,反對洋教,攻打教堂,仇殺教士,1900年8月,於犁園屯戰役中被俘,在臨清被清政府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