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代碼歷史
Ⅰ 求SD高達G世紀F G高達黑歷史密碼
SD高達G世紀F黑歷史卡密碼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一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アクアジム 01-2388480 MS
アッガイ 01-9034791 MS
アッグガイ 01-4977504 MS
ガイア専用ザクI 01-2837371 MS
ガトル 01-9055184 MS
コアファイター 01-4100469 MS
高機動型ザクII 01-6460103 MS
ザクキャノン 01-6370384 MS
ザク強行偵察型 01-5563631 MS
ザクタンク 01-1639417 MS
ザクIIF型 01-2381054 MS
ザクIIF型[指揮官機] 01-4909401 MS
ザクIIJ型 01-0053139 MS
ザクIIJ型[キンバライト茶] 01-7828945 MS
ザクフリッパー 01-1436255 MS
ザクマインレイヤー 01-1129602 MS
ザクマリン 01-1902893 MS ザクI 01-0003543 MS
セイバーフィッシュ 01-7051806 MS
先行量產型ボール 01-1365532 MS
ドップ 01-4044199 MS
トラゴス 01-6023856 MS
ドラッツェ 01-3308157 MS
パブリク 01-7062519 MS
ボール 01-0316189 MS
ボール改修型 01-5678535 MS
マゼラアタック 01-2075677 MS
リーオー 01-6897228 MS
量產型ガンタンク 01-6304692 MS
ルッグン 01-3154536 MS
61式戦車 01-8549484 MS
ガウ 01-0894672 WS
ガンペリー 01-1294171 WS
ギャロップ 01-1873130 WS
コロンブス 01-4964062 WS
サラミス 01-1127794 WS
パプア 01-9846660 WS
ビッグ.トレー 01-3374341 WS
ミデア 01-4978231 WS
アディン=バーネット 01-9473641 人物
アナベル=ガトー 01-8310728 人物
アムロ=レイ 01-6082101 人物
ガイア 01-6531615 人物
カミーユ=ビダン 01-0065880 人物
ギレン=ザビ 01-3667060 人物
クワトロ=バジーナ 01-3499923 人物
コウ=ウラキ 01-8530872 人物
シャア=アズナブル 01-9703447 人物
ジュドー=アーシタ 01-4099031 人物
セイラ=マス 01-6295212 人物
ドズル=ザビ 01-8451489 人物
ドモン=カッシュ 01-1129228 人物
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 01-1890880 人物
ハマーン=カーン 01-0182687 人物
フォウ=ムラサメ 01-2751798 人物
ブライト=ノア 01-1923545 人物
プラモ狂四郎 01-1826628 人物
マ.クベ 01-4130176 人物
レビル 01-2857933 人物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兩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アイザック 02-0250038 MS
イフリート 02-0261995 MS
エアリーズ 02-1822566 MS
ガザC 02-9700273 MS
ガザC改 02-3400635 MS
ガザD 02-8414046 MS
ガンキャノン 02-2986852 MS
ガンキャノン重裝型 02-7449040 MS
ガンダム.ピクシー 02-6081061 MS
グフ 02-8695079 MS
グフ重裝型 02-3996887 MS
グフフライトタイプ 02-5107182 MS
コアブースター 02-1818987 MS
ゴッグ 02-1727467 MS
サイコミュ高機動試験用ザク 02-7686318 MS
ザクII改 02-1600734 MS
ザクレロ 02-9098251 MS
ジム改 02-6124348 MS
ジム.カスタム 02-5649898 MS
ジムキャノンII 02-0248402 MS
ジム.クウェル 02-0626081 MS
ジムコマンド 02-9462364 MS
ジムスナイパーカスタム 02-3302186 MS
ジムスナイパーII 02-2741241 MS
ジムIII 02-2313652 MS ジムII 02-6867186 MS
シャア専用ザクII 02-6011306 MS
ゾゴック 02-1520767 MS
ディザート.ザク 02-0749378 MS
デスアーミー 02-0052586 MS
デスネービー 02-0979470 MS
デスバーディ 02-1642000 MS
ドム 02-2326011 MS
ネモ 02-0270171 MS
パワードジム 02-9016528 MS
ブルーディスティニー1號機 02-1439811 MS
プロトタイプガンダム 02-8052746 MS
マツナガ専用高機動型ザクII 02-6949999 MS
ライデン専用高機動型ザクII 02-0793825 MS
ラル専用ザクI 02-5723292 MS
陸戦型ジム 02-1933095 MS
リック.ドム 02-2565593 MS
量產型ガンキャノン 02-7427604 MS
ムサイ 02-5990708 WS
ダブデ 02-0660637 WS
チベ 02-3343645 WS
マゼラン 02-8037176 WS
ムサイ[83綠] 02-5990708 WS
ユーコンU99 02-8037176 W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三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Ez-8 03-5100212 MS EWAC
ネロ 03-3173629 MS
イフリート改 03-1229780 MS
ガ.ゾウム 03-2178008 MS
ガルバルディベータ 03-0077159 MS
ガンダム 03-7799496 MS
ガンダム(半壊) 03-7314814 MS
ガンダムMAモード 03-3504223 MS
ギャン 03-360 MS
ゲルググ 03-3306531 MS
ゲルググJ 03-6903430 MS
ゲルググキャノン 03-8556134 MS
ゲルググM 03-2212151 MS
ケンプファー 03-6619715 MS
ザメル 03-1930745 MS
G-3ガンダム 03-7190600 MS
ジェガン 03-0858162 MS
ジェガン重裝型 03-7608475 MS
シャア専用リック.ドム 03-1996067 MS
ズゴック 03-0215666 MS
ズゴックE 03-7346581 MS
ゼク.アイン 03-6298683 MS
ドム.トローペン 03-1695853 MS
ドワッジ 03-8437040 MS
ネロ 03-7864998 MS
バーザム 03-8218929 MS
ハイ.ゴック 03-3209077 MS
ハイザック 03-6006784 MS
ハイザック(連邦仕様) 03-2595885 MS
ハイザックカスタム 03-5296820 MS
マ.クベ専用グフ 03-6261271 MS
マラサイ 03-6376751 MS
メタス(MA) 03-8603768 MS
メタス(MS) 03-2049786 MS
陸戦型ガンダム 03-8867676 MS
ブルーディスティニー2號機 03-2128270 MS
ホワイトベース 03-3349300 WS
マッドアングラー 03-3844129 WS
ザンジバル 03-2188415 W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四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ガトー専用ゲルググ 04-0005752 MS
ガンダムNT-1 04-2584061 MS
ギラ.ドーガ 04-7742285 MS
ジェガン改 04-3161567 MS
シャア専用ゲルググ 04-8340512 MS
シャア専用ズゴック 04-0350853 MS
ズサ 04-6248326 MS
ゾック 04-8310271 MS
ネモIII 04-2428538 MS
FAガンダム 04-7954392 MS
ブルーディスティニー2號機 04-1508282 MS
量產型Zガンダム 04-7714609 M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五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アッザム 05-3199542 MS
アッシマー 06-9258547 MS
アプサラスII 05-0335948 MS
エルメス 05-4137976 MS
ガーベラ.テトラ 05-3248798 MS
カプール 05-6040313 MS
ガンダムMkII(黒) 05-8373034 MS
ガンダムMkII(白) 05-5132151 MS
ガンダムNT1-FA 05-8349849 MS
グラブロ 05-1082789 MS
GP01 05-6521703 MS
GP01-Fb 05-3013219 MS
GP02A 05-0601262 MS
GP03-S 05-4629017 MS
シーマ専用ゲルググM 05-0910378 MS
ジオング 05-4020222 MS
ジオング(ヘッド) 05-8993519 MS
ジャムル.フィン(MA) 05-1614772 MS
ジャムル.フィン(MS) 05-7294767 MS
スターク.ジェガン 05-6420418 MS
ゼク.ツヴァイ 05-5567860 MS
ドズル専用ザクII 05-2508606 MS
ドライセン 05-9572313 MS
バウ 05-3633828 MS
ハンブラビ 05-3930173 MS
ビグロ 05-1135266 MS
Vガンダム 05-6227707 MS
ブラウ.ブロ 05-8755732 MS
FAガンダムMkIII 05-6820518 MS
プロトZガンダム 05-9462450 MS
リック.ディアス 05-6946505 MS
リック.ドムII 05-5049241 MS
量產型キュベレイ 05-5358483 MS
アーガマ 05-5199414 WS
アルビオン 05-7242836 WS
グワジン 05-6536154 W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六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ヴァル.ヴァロ 06-9258547 MS
ギャプラン 06-8378845 MS
ギラ.ドーガサイコミュ試験型 06-4698757 MS
スーパーガンダム 06-9302018 MS
ディジェ 06-5046456 MS
百式 06-2466718 MS
量產型ZZガンダム 06-2835060 MS
ガンダムエアマスター 06-7430784 MS
ガンダムマックスター 06-1564107 MS
ガンダムレオパルド 06-1689007 MS
ネェル.アーガマ 06-2402075 W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七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ウェイブライダー 07-8051150 MS
ガズアル 07-1169811 MS
ガズエル 07-2568183 MS
ガンダムMk-IV 07-7700212 MS
キュベレイ 07-0057686 MS
キュベレイMkII 07-3956156 MS
サイコドーガ 07-7133774 MS
ザクIII 07-7731446 MS
Zガンダム 07-1770919 MS
Zザク 07-1748389 MS
ZプラスC型 07-1559653 MS
ZII 07-0341484 MS
パーフェクト.ジオング 07-6327233 MS
バウンド.ドッグ 07-6724167 MS
パラス.アテネ 07-9973958 MS
百式改 07-0128703 MS
プロトタイプサイコガンダム 07-7053109 MS
ボリノーク.サマーン 07-6139262 MS
メッサーラ 07-6602001 MS
ヤクト.ドーガ 07-4179251 MS
リ.ガズィ 07-9993816 MS
リゲルグ 07-3083061 MS
ガンダムサンドロック 07-7261411 MS
ガンダムデスサイズ 07-5730686 MS
ガンダムヘビーアームズ 07-3597494 MS
クーロンガンダム 07-1434656 MS
シェンロンガンダム 07-0935513 M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八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Ex-Sガンダム 08-4633332 MS
クロスボーンガンダムX1 08-6205508 MS
ゲーマルク 08-3741157 MS
ザクIII改 08-9880942 MS
ジ.O 08-8660039 MS
Sガンダム 08-2919622 MS
ドーベンウルフ 08-8306578 MS
パーフェクト.ガンダム 08-1226536 MS
ハンマハンマ 08-6332393 MS
FAZZ 08-4788315 MS
プロトタイプZZガンダム 08-4927315 MS
リ.ガズィ.カスタム 08-9664229 MS
ガンダムアクエリアス 08-1336252 MS
ガンダムシュピーゲル 08-9335495 MS
ガンダムベルフェゴール 08-0709082 MS
トールギス 08-6013239 MS
ボルトガンダム 08-8439842 MS
ドロス 08-0719702 W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九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ガンダムF91 09-1631518 MS
ゴッドガンダム 09-9806039 MS
サザビー 09-5626435 MS
Gフォートレス 09-1171849 MS
シャイニングガンダム 09-4109796 MS
ZZガンダム 09-9860158 MS
ニューガンダム 09-1445906 MS
最低科技等級要求十級時可使用黑歷史卡密碼
機體(人物)名稱 黑歷史卡密碼 類別
火鳳凰高達 10-2163744 MS
アルパ.アジール 10-1843612 MS
Wing高達(飛行形態) 10-1554208 MS
Wing高達(MS形態) 10-7428057 MS
Wing高達Zero 10-0064526 MS
Wing高達Zero Custom 10-0343058 MS
クィン.マンサ 10-8210999 MS
クス.ガンダム 10-8080815 MS
サイコガンダム(MA) 10-5320513 MS
サイコガンダム(MS) 10-6568194 MS
サイコガンダムMkII(MA) 10-1911327 MS
サイコガンダムMkII(MS) 10-8907991 MS
GP03-D 10-1208186 MS
ターンエーガンダム 10-9764039 MS
ターンX 10-2234979 MS
ZZガンダム-FA 10-2176439 MS
デビルガンダム 10-6769192 MS
デビルガンダムJr. 10-2747348 MS
ノイエ.ジール 10-5455632 MS
ビグ.ザム 10-8974908 MS
尊者高達 10-8321772 MS
。。。。另外這是轉貼來的。。謝謝
Ⅱ 數控機床的歷史
數控機床發展史
【摘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中至高無上的真理,誰能夠掌握最前沿、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能夠在發展中取得主動權,取得巨大的突破與成就。而以數控技術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技術更是反映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數控機床的定義、發展階段及歷史、世界機床強國及我國的機床發展情況,並對數控機床的未來發展方向作了簡要描述,說明數控機床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通過搜查相關資料,加深了我對機械專業尤其是數控機床的了解,同時明確了當今社會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潮流和未來的深造方向。
【關鍵字】 發展史 機床強國 發展趨勢
一、 名詞說明
數控,即數字控制(Numerial Control,簡寫為NC)。數控技術,即NC技術,是指用數字化信息(數字量及字元)發出指令並實現自動控制的技術。是近代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控制技術。目前,數控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製造技術的基礎支撐,數控技術和數控裝備是製造工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這個基礎是否牢固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關繫到一個國家的戰略地位。因此,世界上個工業發達國家均採取重大措施來發展自己的數控技術及其產業。
數控機床(Numeri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指採用數字控制技術對機床加工過程進行自動控制的一類機床。國際信息處理聯盟第五次技術委員會對數控機床作的定義是:「數控機床是一個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機床,該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使用代碼或其他編碼指令規定的程序。」它是集現代機械製造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計算機信息技術於一體,採用數控裝置或計算機來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一般通用機床在加工零件時的各種動作(如啟動、加工順序、改變切削量、主軸變速、選擇刀具、冷卻液開停以及停車等)的人工控制,是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和高自動化的光、機、電一體化的數控設備。
二、 數控系統發展階段
1946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這表明人類創造了可增強和部分代替腦力勞動的工具。它與人類在農業、工業社會中創造的那些只是增強體力勞動的工具相比,起了質的飛躍,為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奠定了基礎。
6年後,即在1952年,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了機床上,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數控機床。從此,傳統機床產生了質的變化。近半個世紀以來,數控系統經歷了兩個階段和六代的發展。
1、數控(NC)階段(1952~1970年)
早期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低,對當時的科學計算和數據處理影響還不大,但不能適應機床實時控制的要求。人們不得不採用數字邏輯電路「搭」成一台機床專用計算機作為數控系統,被稱為硬體連接數控(HARD-WIRED NC),簡稱為數控(NC)。隨著元器件的發展,這個階段歷經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電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體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規模集成電路。
2、計算機數控(CNC)階段(1970年~現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計算機業已出現並成批生產。於是將它移植過來作為數控系統的核心部件,從此進入了計算機數控(CNC)階段(把計算機前面應有的「通用」兩個字省略了)。到1971年,美國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將計算機的兩個最核心的部件--運算器和控制器,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集成在一塊晶元上,稱之為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稱為中央處理單元(簡稱CPU)。
到1974年微處理器被應用於數控系統。這是因為小型計算機功能太強,控制一台機床能力有富裕(故當時曾用於控制多台機床,稱之為群控),不如採用微處理器經濟合理。而且當時的小型機可靠性也不理想。早期的微處理器速度和功能雖還不夠高,但可以通過多處理器結構來解決。由於微處理器是通用計算機的核心部件,故仍稱為計算機數控。
到了1990年,PC機(個人計算機,國內習慣稱微機)的性能已發展到很高的階段,可以滿足作為數控系統核心部件的要求。數控系統從此進入了基於PC的階段。
總之,計算機數控階段也經歷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計算機;1974年的第五代--微處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於PC(國外稱為PC-BASED)。
還要指出的是,雖然國外早已改稱為計算機數控(即CNC)了,而我國仍習慣稱數控(NC)。所以我們日常講的"數控",實質上已是指「計算機數控」了。
三、數控機床發展史
20世紀中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自動信息處理、數據處理以及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給自動化技術帶來了新的概念,用數字化信號對機床運動及其加工過程進行控制,推動了機床自動化的發展。
採用數字技術進行機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國北密支安的一個小型飛機工業承包商派爾遜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實現的。他們在製造飛機的框架及直升飛機的轉動機翼時,利用全數字電子計算機對機翼加工路徑進行數據處理,並考慮到刀具直徑對加工路線的影響,使得加工精度達到±0.0381mm(±0.0015in),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在一台立式銑床上,裝上了一套試驗性的數控系統,成功地實現了同時控制三軸的運動。這台數控機床被大家稱為世界上第一台數控機床。
這台機床是一台試驗性機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爾遜斯專利的基礎上,第一台工業用的數控機床由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產出來。
在此以後,從1960年開始,其他一些工業國家,如德國、日本都陸續開發、生產及使用了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中最初出現並獲得使用的是數控銑床,因為數控機床能夠解決普通機床難於勝任的、需要進行輪廓加工的曲線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於當時的數控系統採用的是電子管,體積龐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軍事部門使用外,在其他行業沒有得到推廣使用。
到了1960年以後,點位控制的數控機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因為點位控制的數控系統比起輪廓控制的數控系統要簡單得多。因此,數控銑床、沖床、坐標鏜床大量發展,據統計資料表明,到1966年實際使用的約6000台數控機床中,85%是點位控制的機床。
數控機床的發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這是一種具有自動換刀裝置的數控機床,它能實現工件一次裝卡而進行多工序的加工。這種產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國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開發出來的。這種機床在刀庫中裝有絲錐、鑽頭、鉸刀、銑刀等刀具,根據穿孔帶的指令自動選擇刀具,並通過機械手將刀具裝在主軸上,對工件進行加工。它可縮短機床上零件的裝卸時間和更換刀具的時間。加工中心現在已經成為數控機床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品種,不僅有立式、卧式等用於箱體零件加工的鏜銑類加工中心,還有用於回轉整體零件加工的車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國首先把幾台數控機床連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統,這就是所謂的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mdash——FMS)之後,美、歐、日等也相繼進行開發及應用。 1974年以後,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處理器直接用於數控機床,使數控的軟體功能加強,發展成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簡稱為CNC機床),進一步推動了數控機床的普及應用和大力發展。
80年代,國際上出現了1~4台加工中心或車削中心為主體,再配上工件自動裝卸和監控檢驗裝置的柔性製造單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這種單元投資少,見效快,既可單獨長時間少人看管運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級的集成製造系統中使用。
目前,FMS也從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裝配等領域擴展,從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發展。
所以機床數控技術,被認為是現代機械自動化的基礎技術。
四、世界強國及我國的數控機床發展狀況
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因其社會條件不同,各有特點。
美國:機床開發以基礎科研為主
美國的特點是,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因其軍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並且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製出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製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製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不僅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也為中小企業生產廉價實用的數控機床。如Haas、Fadal公司等。
美國在發展數控機床上存在的教訓是,偏重於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鬆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於1982年被後進的日本超過,並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
德國:機床開發注重實用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特別講究實際與實效,堅持以人為本,師徒相傳,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在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的基礎上,於1956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穩步前進。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用戶產品、加工工藝、機床布局結構、數控機床的共性與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柵均為世界聞名,競相採用。
日本:機床開發先仿後創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如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等)提出日本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方向,並提供充足的研發經費,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大力發展數控機床。日本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並改進和發展了兩國的成果,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本也和美、德兩國相似,充分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繼而全力發展中小批柔性生產自動化的數控機床。自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1978年產量(7342台)超過美國(5688台),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佔59%)。戰略上先仿後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佔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在策略上,首先通過學習美國全面質量管理變為職工自覺全體活動,保產品質量,進而加速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進入世界前列,為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數控機床開道。日本在發展數控機床的過程中,狠抓關鍵,突出發展數控系統。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3,674人,科研人員超過600人,月產能力7,000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佔50%,在國內約佔70%,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
我國的發展現狀
我國數控技術的發展起步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通過「六五」期間引進數控技術,「七五」期間組織消化吸收「科技攻關」,我國數控技術和數控產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數控產業發展迅速,1998~2004年國產數控機床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9.3%和34.9%。盡管如此,進口機床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從2002年開始,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機床消費第一大國、機床進口第一大國,2004年中國機床主機消費高達94.6億美元,國內數控機床製造企業在中高檔與大型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更加明顯,70%以上的此類設備和絕大多數的功能部件均依賴進口。由此可以看出國產數控機床特別是中高檔數控機床仍然缺乏市場競爭力,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國產數控機床的研究開發深度不夠、製造水平依然落後、服務意識與能力欠缺、數控,系統生產應用推廣不力及數控人才缺乏等。我們應看清形勢,充分認識國產數控機床的不足,努力發展先進技術,加大技術創新與培訓服務力度,以縮短與發達國家之問的差距。
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2003年開始,中國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控機床進口國。目前正在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數控化率,1999年,我們國家機械加工設備數控化率是5-8%,目前預計是15-20%之間。
目前,國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勵國民使用國產數控機床,各廠家也在努力追趕。國內買機床最多的是軍工企業,一個購買計劃里,80%是進口,國產機床滿足不了需要。今後五年內,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不過就目前國內的需要來講,我國的數控機床目前能滿足中低檔產品的訂貨。
五、數控未來發展的趨勢
數控技術的應用不但給傳統製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使製造業成為工業化的象徵,而且隨著數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擴大,他對國計民生的一些重要行業(IT、汽車、輕工、醫療等)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些行業所需裝備的數字化已是現代發展的大趨勢。從目前世界上數控技術及其裝備發展的趨勢來看,其主要研究熱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高速、高精加工技術及裝備的新趨勢
效率、質量是先進製造技術的主體。高速、高精加工技術可極大地提高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縮短生產周期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為此日本先端技術研究會將其列為5大現代製造技術之一,國際生產工程學會(CIRP)將其確定為21世紀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轎車工業領域,年產30萬輛的生產節拍是40秒/輛,而且多品種加工是轎車裝備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業領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為薄壁和薄筋,剛度很差,材料為鋁或鋁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況下,才能對這些筋、壁進行加工。近來採用大型整體鋁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來製造機翼、機身等大型零件來替代多個零件通過眾多的鉚釘、螺釘和其他聯結方式拼裝,使構件的強度、剛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這些都對加工裝備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從EMO2001展會情況來看,高速加工中心進給速度可達80m/min,甚至更高,空運行速度可達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許多汽車廠,包括我國的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已經採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組成的生產線部分替代組合機床。美國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機床進給速度最大達60m/min,快速為100m/min,加速度達2g,主軸轉速已達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飛機零件,只用30min,而同樣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銑床加工需3h,在普通銑床加工需8h;德國DMG公司的雙主軸車床的主軸速度及加速度分別達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來,普通級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級加工中心則從3~5μm,提高到1~1.5μm,並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開始進入納米級(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國外數控裝置的MTBF值已達6 000h以上,伺服系統的MTBF值達到30000h以上,表現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2、軸聯動加工和復合加工機床快速發展
採用5軸聯動對三維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幾何形狀進行切削,不僅光潔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認為,1台5軸聯動機床的效率可以等於2台3軸聯動機床,特別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銑刀進行高速銑削淬硬鋼零件時,5軸聯動加工可比3軸聯動加工發揮更高的效益。但過去因5軸聯動數控系統、主機結構復雜等原因,其價格要比3軸聯動數控機床高出數倍,加之編程技術難度較大,制約了5軸聯動機床的發展。
當前由於電主軸的出現,使得實現5軸聯動加工的復合主軸頭結構大為簡化,其製造難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數控系統的價格差距縮小。因此促進了復合主軸頭類型5軸聯動機床和復合加工機床(含5面加工機床)的發展。
在EMO2001展會上,新日本工機的5面加工機床採用復合主軸頭,可實現4個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軸加工可在同一台機床上實現,還可實現傾斜面和倒錐孔的加工。德國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裝夾下5面加工和5軸聯動加工,可由CNC系統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間接控制。
3、 智能化、開放式、網路化成為當代數控系統發展的主要趨勢
21世紀的數控裝備將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統,智能化的內容包括在數控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過程的自適應控制,工藝參數自動生成;為提高驅動性能及使用連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饋控制、電機參數的自適應運算、自動識別負載自動選定模型、自整定等;簡化編程、簡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動編程、智能化的人機界面等;還有智能診斷、智能監控方面的內容、方便系統的診斷及維修等。
為解決傳統的數控系統封閉性和數控應用軟體的產業化生產存在的問題。目前許多國家
對開放式系統進行研究。數控系統開放化已經成為數控系統的未來之路。所謂開放式數控系統就是數控系統的開發可以在統一的運行平台上,面向機床廠家和最終用戶,通過改變、增加或剪裁結構對象(數控功能),形成系列化,並可方便地將用戶的特殊應用和技術訣竅集成到控制系統中,快速實現不同品種、不同檔次的開放式數控系統,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名牌產品。目前開放式數控系統的體系結構規范、通信規范、配置規范、運行平台、數控系統功能庫以及數控系統功能軟體開發工具等是當前研究的核心。
網路化數控裝備是近兩年國際著名機床博覽會的一個新亮點。數控裝備的網路化將極大地滿足生產線、製造系統、製造企業對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實現新的製造模式如敏捷製造、虛擬企業、全球製造的基礎單元。國內外一些著名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製造公司都在近兩年推出了相關的新概念和樣機,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ction Center」(智能生產控制中心,簡稱CPC);日本大隈(Okuma)機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術廣場,簡稱IT廣場);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開放製造環境,簡稱OME)等,反映了數控機床加工向網路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4、 重視新技術標准、規范的建立
(1) 關於數控系統設計開發規范
如前所述,開放式數控系統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適應性、擴展性,美國、歐共體和日本等國紛紛實施戰略發展計劃,並進行開放式體系結構數控系統規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個最大的經濟體在短期內進行了幾乎相同的科學計劃和規范的制定,預示了數控技術的一個新的變革時期的來臨。我國在2000年也開始進行中國的ONC數控系統的規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2) 關於數控標准
數控標準是製造業信息化發展的一種趨勢。數控技術誕生後的50年間的信息交換都是基於ISO6983標准,即採用G,M代碼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質特徵是面向加工過程,顯然,他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數控技術高速發展的需要。為此,國際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種新的CNC系統標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種不依賴於具體系統的中性機制,能夠描述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統一數據模型,從而實現整個製造過程,乃至各個工業領域產品信息的標准化。
STEP-NC的出現可能是數控技術領域的一次革命,對於數控技術的發展乃至整個製造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首先,STEP-NC提出一種嶄新的製造理念,傳統的製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單個計算機上。而在新標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聯網上,這正是數控技術開放式、網路化發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數控系統還可大大減少加工圖紙(約75%)、加工程序編制時間(約35%)和加工時間(約50%)。
目前,歐美國家非常重視STEP-NC的研究,歐洲發起了STEP-NC的IMS計劃(1999.1.1~2001.12.31)。參加這項計劃的有來自歐洲和日本的20個CAD/CAM/CAPP/CNC用戶、廠商和學術機構。美國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圍內製造業數據交換軟體的開發者,他已經開發了用作數控機床加工信息交換的超級模型(Super Model),其目標是用統一的規范描述所有加工過程。目前這種新的數據交換格式已經在配備了SIEMENS、FIDIA以及歐洲OSACA-NC數控系統的原型樣機上進行了驗證。
Ⅲ 廣州數控系統編程G70、G71、G72、G74、G75、G76等指令地格式和具體表示是什麼意義
建議你到書店裡查一下詳細的資料--有詳細的解說的 這些代碼是循環的
G70 精加工
復合因定循環 (用於外圓較多用)
G71 U(背吃刀量) R(退刀量)
G71 P(精加工輪廓程序段中開始程序段的段號)Q(結束段號)U (X軸向精加工餘量) W(Z軸向精加工 餘量)F 進給S 速度T刀號
端面粗切循環
G72 W (背吃刀量)R(退刀量)
G72P(精加工輪廓程序段中開始程序段的段號) Q (結束段號)U (X軸向精加工餘量)W(Z軸向精加工 餘量)F S T
Ⅳ PS SD高達G世紀F風雲再起怎麼弄 黑歷史的代碼又是多少
風雲再起需要你把自軍的防衛等級升到10,然後風雲再起是sfs,最後一個,只有神和尊者搭乘是馬形態並且合體,其他機體實用就是一個白色的sfs,生產的時候就選日文的那個
Ⅳ 五筆的歷史
王碼五筆的創使人——王永民
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是王永民教授發明的一種完全依照漢字字形進行編碼的漢字輸入方法,該技術已成為眾多電腦用戶的好幫手。繼1986年王永民教授發明的86版五筆字型輸入法,1998年,王永民又推出了98版王碼五筆字型輸入法,與前版本相比,其輸入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字根分布稍有變化。98版彌補了86版中的許多不足,而且囊括了當前社會上許多常用的片語和流行的各種短語。
王永民,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43年12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貧農家庭。1962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通詩文、書法、篆刻和音樂。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五筆字型」(王碼),以多學科最新成果之運用、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了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漢字輸入電腦每分鍾100字大關並獲美、英、中三國專利。
1983年後,又以15年之力推廣普及,使之覆蓋國內90%以上的用戶;曾五次應邀赴聯合國講學,以「五筆字型」在全世界的廣泛影響和應用,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84年又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1988年4月成為國務院特別命名的十名「全國勞動模範」之一。
1994年後陸續發明「98王碼」、「閱讀聲譯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項開創性專利技術。1995年8月赴美學習,1997年5月回國。
於1998年2月「十年磨一鍵」發明了我國第一個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能同時處理中、日、韓三國漢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98規范王碼」,同時推出世界上第一個漢字鍵盤輸入的「全面解決方案」及其系列軟體,成為我國漢字輸入技術發展應用的里程碑。
王永民教授從1996年起研究用數字鍵輸入漢字的方法,首創「首部余部取碼法」,於2000年8月實施完成了「五筆數碼」漢字輸入專利技術,開發了「王碼6鍵」和「王碼9鍵」兩套成品軟體。
現任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公司、北京王碼網公司總裁。自我白描是「一介書生,半個農民」,座右銘是「科學是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行為准則是「愛國、務實、創新」。
Ⅵ 互聯網的歷史 急
本文是一些站點上各種資料的匯總,這些網站包括:Hobbes' Internet Timeline、Pros Online - Internet History、What is the Internet?、History of Internet and WWW : View from Internet Valley以及其他一些各種各樣的書籍。如果需要更詳細的考證,請查閱上面列舉的那些資料。
1836年
-- 電報誕生。 Cooke和Wheatstone為這個發明申請了專利。這個發明和互聯網有什麼關系呢?
她在人類的遠程通訊歷史上走出了第一步。
採用了用一系列點、線在不同人之間傳遞信息的Morse碼,雖然速度還比較慢,但這和當今計算機通訊中的二進制比特流已經相差不遠了。
1858年-1866年
-- 跨海電纜誕生。允許大西洋兩岸之間實現直接快速的通訊。她的重要性體現在:
當今聯系各大洲的樞紐仍然是海底光纜。
1876年
-- 電話誕生。Alexander Graham Bell 向世人展示了這個新發明。
她的意義在於:
當今的Internet網路依然有很大程度上是架構在電話交換系統之上的。
Modem具有數模信號轉換的功能,實現了計算機接入互聯網的功能。
1957年
-- USSR(前蘇聯)發射了的一顆人造衛星,她的重要性在於:
在全球通訊領域邁出了第一步。今天許多信息實際上都在通過衛星傳輸。
美國設立了與之競爭的ARPA機構(高級研究規劃署),並作為國防部的一部分,為美國軍方科技應用打下基礎。
1962年 - 1968年
-- 包交換網路(Packet-switching (PS) networks)誕生,她的意義在於:
互聯網就是基於包交換來傳輸信息的,這一點後面我們將會清楚地看到。
為實現網路信息傳輸安全提供了最大可能,這正是美國軍方的本意。
數據被分成一個個小包傳輸,可以讓他們經過不同路由到達目的地。
增加了對數據的竊聽的困難(因為數據被分割成了包)。
路由冗餘,提高可靠性。即使某個路由中斷,通訊依然可以保持。
網路可以經得起大規模的破壞(比如核子攻擊,可以這也是冷戰的產物)。
1969年
-- 互聯網誕生
美國國防部授權ARPANET進行互聯網的試驗。
這件事的意義在於:
先後建立了四個主Internet節點:UCLA大學(洛杉磯),緊接著是斯坦福研究所、UCSB(聖巴巴拉)和U(猶他州立)。
1971年
-- 人們開始通過互聯網交流。
在ARPANET網上建立了15個節點(共23台主機)
電子郵件——一個通過分布網路傳送信息的程序——被發明了,這個發明和互聯網的關系是:
電子郵件今天依然是互聯網上人與人溝通的主要方式。
本文後面會用一小段文字解釋如何收發電子郵件。
在以後的生活中,電子郵件將與你息息相關。
1972年
-- 計算機可以更加簡便的接入互聯網
第一個展示ARPANET功能的公開演示網建立,共接入了40台主機。
互聯網工作組(INWG)建立,並開始討論建立各種協議的問題。
這個工作組對互聯網產生的影響在於:
起草了Telnet協議規范。
Telnet協議是當今大多數主機之間互操作的主要方式。
1973年
-- 全球性的互聯網開始浮現
首批連入ARPANET的其他國主機出現,他們是:英國倫敦大學和挪威的皇家雷達機構。
乙太網的最初模樣被勾畫出來——這就是現在區域網聯網的最早形式。
互聯網思想開始流傳。
舊金山的一家大酒店第一次架設了具有網關結構的網路。網關結構明確了一個網路規模究竟能有多大(網路內部可以是異構的)
文件傳輸協議(FTP)被制定,使得聯網計算機可以收發文檔數據。
1974年
-- 包交換網路傳輸成為主流
傳輸控制協議(TCP)被制定,互聯網的基石——包交換網路奠定。
Telenet,ARPANET的商業化運作網路向社會開放,這是第一次向社會提供包數據傳輸服務。
1976年
-- 網路規模迅速膨脹
伊麗莎白女王進行了發送電子郵件的嘗試。
UUCP(Unix to Unix CoPy)協議由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並在UNIX群體中發布。
這個協議的重要性在於:
UNIX當今依舊是各個大學和科研究構的主流操作系統。
這些UNIX主機可以透過互聯網「交談」。
網路開始向全球用戶開放。
1977年
-- 電子郵件服務蓬勃興起,互聯網正在變為現實
聯網主機數量突破100。
THEORYNET網為100多名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電子郵件服務,這個系統使用了一個自己開發的電郵系統和TELENET接入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
起草電子郵件標准
第一個在 ARPANET/無線網/SATNET 互聯的演示網通過網關和互聯網協議連接的演示網。
1979年
-- 新聞組誕生
旨在研究計算機網路的計算機科學部在美國建立。
基於UUCP協議的USENET網建立。
她的意義在於:
USENET今天依然非常興旺。
產生了各種討論組、新聞組。
當年年末建立了3個新聞組。
現在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有相應的新聞組。
1979年 (續)
第一個MUD(多用戶土牢)多人交互操作站點建立。這個站點包含了各種冒險游戲、棋類游戲和豐富詳盡的資料庫。
ARPA建立了互聯網配置白板(ICCB)
包交換無線電網(PRNET)在ARPA的資助下開始試驗。許多無線電愛好者在這個網路上進行了無數的通訊實驗。
1981年
-- 各種網路重新融合
誕生於紐約城市大學的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開始運行,並與耶魯大學進行了首次連接。
除了文件傳輸服務(FTP)以外,他們還提供電子郵件和郵件組的服務。
CSNET(Computer Scienc NETwork)項目開始啟動,並向那些不能連入ARPANET的各大學的科學家們提供電子郵件服務。CSNET實際上就是後來的計算機科學網的前身。
1982年
-- TCP/IP締造了未來的網路通訊模式
DCA和ARPA網制訂了網路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這個協議組一般被簡稱為TCP/IP協議。
這個協議的重要意義在於:
首先將互聯網定義為使用TCP/IP協議互聯的一個網路集合,互聯網就是通過TCP/IP互聯的一個大網路。
1982年 (續)
由EUUG創建的EUnet(歐洲UNIX網)開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和新聞組服務。並實現了最初的荷蘭、丹麥、瑞典和英國之間的互聯。
外部網關協議(EGP)的草案被制訂,並開始運用在各種不同體系結構的網間互聯上。
1983年
-- 互聯網越來越壯大了
開發出了域名服務系統
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滿足了大量網路節點的需要
避免了各種難以記憶的地址
採用了人們習慣中易於記憶的名稱
桌面工作站開始成為現實
她的意義在於:
許多基於Berkerley的UNIX系統都內建有IP網路的相關軟體
促使從用單個分時的超級計算機連入Internet的模式過渡為通過區域網連入Internet。
1983年 (續)
作為ICCB的替代物,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開始建立。
Berkeley發布了他們最新的4.2版的BSD UNIX系統,其中內建了TCP/IP的實現。
歐洲科研網(EARN)採用與BITNET類似的線路開始運營。
1984年
-- 互聯網繼續保持增長
主機數量突破1,000台
域名服務系統(DNS)正式啟用
代替了點分十進制的地址,如 123.456.789.10
域名更容易為大家記憶
www.myuniversity.mydept.mynetwork.mycountry( e.g. www.cs.cf.ac.uk).
英國建立了JANET(Joint Academic Network)(聯合科研網)
可控的新聞組服務被引入
1986年
-- 互聯網的威力開始顯現
連入了5,000台主機,建立了241個新聞組。
主幹有56K速率的NSFNET建立
NSF建設了5個地區網路中心,都由超級計算機向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服務。——這促使了網路連接數的爆漲,特別是在大學。
新聞傳輸協議(NNTP)被設計以提高基於TCP/IP的新聞組服務性能。
1987
-- 商業化的互聯網誕生
聯網主機數量達到28,000台
在Usenix的資助下,UUNET創立並著手提供商業化的UUCP和Usenet接入服務。
1988年
USFNET主幹升級到T1級(即1.533M)
網路中繼聊天服務(IRC)被開發出來
1989年
-- 互聯網獲得巨大的增長
接入主機數突破10萬台
出現了第一個在商業電子郵件運營商和互聯網之間的中繼服務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和互聯網研究任務組(IRTF)在IAB中成立了
1990年
-- 互聯網的膨脹在繼續
30萬台主機接入量,1千個新聞組
ARPANET退出歷史舞台
FTP服務中的文檔開始可以根據名稱檢索和獲取。
World comes on-line公司(world.std.com)成為第一個商業性的經營電話接入的ISP。
1991年
-- 現代互聯網模式開始形成
商業互聯網信息交換協會(CIX)成立並繼NSF之後進一步突破了網路中商業運作的種種障礙。
廣域網中的信息服務誕生(WAIS) ,她的重要性在於:
提供了一套互聯網中信息檢索和獲取得機制
大量知識在網路中出現:電子郵件信息、文本信息、電子書籍、各種帖子、代碼、圖片、聲音甚至資料庫。
這些信息就是我們今天在互聯網中檢索信息的基礎。
關鍵字檢索,這種強有力的檢索技術被逐步完善。
1991年 (續)
-- WWW方式的友好用戶界面開始出現
明尼蘇達州大學的Paul Lindner和Mark P. McCahill發布了他們的Gopher工具。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基於文本、菜單驅動的界面簡化了互聯網中資源獲取的方法
不用用戶去記憶繁瑣的操作命令,用戶界面更為友好。
這個方式今天已被現在更為方便的WWW瀏覽所代替。
1991年 (續)
-- 目前看來依然意義重大的發明
由Berners 和 Lee開發的WWW瀏覽器在CERN發布。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這個工具最初被用於提供分布多媒體服務
方便用戶更快捷的訪問世界各地的信息。
開始是非圖形的界面(1993年後,隨著MOSAIC的出現開始有了圖形支持)
使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通信方式發生了革命。
USFNET的主幹帶寬提高到T3級(即44.736M)。NSFNET的主幹上每個月有1萬億位元組,或者說100億的包流量。
英國的JANEAT開始基於TCP/IP提供IP服務
1992年
-- 多媒體改變了互聯網的模樣
聯網主機數突破100萬,新聞組達到4千個
特許成立了互聯網協會(ISOC)
3月實現了網上的音頻多播,11月實現了視頻多播。
「網上沖浪」一詞由Jean Armour Polly首次使用。
1993年
-- WWW革命真的開始了
聯網主機數突破2百萬,出現了600個WWW站點。
NSF建立的InterNIC機構開始提供以下服務:
目錄資料庫服務
注冊服務
信息查找服務
商業和媒體開始關注互聯網
白宮和聯邦政府開始在互聯網上安家
Mosaic給互聯網帶來一場風暴,她的意義在於:
用戶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成為互聯網的最前端。
基於此開始設計日後風靡一時的Netscape瀏覽器。
促使WWW用戶激增
1994年
-- 商業化運作正式開始
聯網主機數達到3百萬,建立了1萬個WWW站點,1萬個新聞組。
ARPANET/Internet慶祝誕辰25周年
社區開始通過線纜連入了英特網
美國參議院和國會開始在互聯網上提供信息服務
超市、銀行開始步入互聯網
開始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
在美國人們可以在線訂購必勝客的Pizza餅了。
第一個虛擬數字銀行開始運營
NSFNET每月的網路流量超過10萬億位元組
WWW超過Telnet,仍遜於FTP,成為第二位的網路流行服務(這是根據NSFNET發布的流量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得出的結論)。
英國的HM Treasury在線網站運營(http://www.hm-treasury.gov.uk/)
1995年
-- 商業介入互聯網進展神速
650萬聯網主機,10萬WWW站點
NSFNET恢復為一個科研網路,整個主幹網的運行依賴各大網路之間的互聯合路由。
根據包流量,三月WWW服務首次超過FTP服務,成為網上流量最大的服務;而若根據位元組流量,到四月的時候,WWW服務也超過了FTP。
傳統的撥號入網系統(如Compuserve、美國在線、Prodigy公司等)開始提供網路接入服務。
許多網路相關公司在Netscape的帶動下紛紛公開上市。
域名注冊服務不再免費
網路技術年:WAIS開發了WWW、搜索引擎等技術
新的WWW技術開始浮現:
分布環境運行技術(Java、Javascript、ActiveX)
虛擬環境技術(VRML)
網際協作工具技術(CU-SeeMe)
1996年
-- 微軟進入互聯網產業
1千2百萬主機接入互聯網,50萬WWW站點建立
網路電話業務受到美國電話公司的關注,甚至上訴到國會要求禁止此技術以保證傳統業務的利潤。
WWW瀏覽器的戰斗主要在Netscape和Microsoft之間展開,在用戶迫不及待的需求下兩個軟體不斷地發布新版本並相互進行競爭。
1997年
-- 未來將會怎樣
1千9百50萬主機連入,1百萬WWW站點,71,618個新聞組。
Ⅶ 各大機場的英文簡寫代碼是什麼
1,廣州白雲國際機場CAN 廣東廣州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ICAO:ZGGG,IATA:CAN),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北部約28公里的民用機場,地處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和花都區新華街道、花東鎮交界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3°10′35.72″,東經113°15′17.13″,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級,是中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機場之一,世界前百位主要機場 。
2,上海虹橋國際機場SHA 上海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Shanghai Hongqiao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SHA,ICAO:ZSSS),位於中國上海市長寧區,距市中心13千米,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之一、 國際定期航班機場、對外開放的一類航空口岸和國際航班備降機場。
3,青島流亭機場 TAO 山東青島
青島流亭國際機場(Qing Liut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TAO,ICAO:ZSQD),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距青島市中心約23千米,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十二大幹線機場之一。
4,成都雙流國際機場CTU 四川成都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Cheng Shuangli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CTU,ICAO:ZUUU),位於中國成都市雙流區中心城區西南方向,距離成都市區16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7』02』』、北緯30°34』47」,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級,是中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中國內陸地區的航空樞紐和客貨集散地。
5,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 KMG 雲南昆明
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曾是雲南昆明主要航空國際機場,2012年6月28日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已由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代替昆明航空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