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8年大數據的新要求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版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權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貳』 大數據安全的挑戰是什麼

當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興起,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創新應用,使我們具備了對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數據驅動的時代已經來臨。與此同時,數據匯聚、數據分析等帶來的安全問題也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基於目前我國大數據安全保護現狀,以及大數據面臨的安全風險挑戰,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對策:

一是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在《網路安全法》的基礎上,完善數據安全保護的規章制度,明確數據在收集、使用、處理、交易、出境等各環節的安全要求。完善數據安全保護的網路安全國家標准,充分發揮標準的指導和引領作用,提升數據保護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強重要數據基礎設施保護。建立大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機制,結合各行業數據的敏感程度、數據脫敏與否、數據可用性要求等對大數據資產進行分類分級,採取不同級別的安全防護策略。

三是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明確大數據管理者和運營者的法律責任與義務。加強監督管理和風險評估,提升數據保護能力。對掌控大數據資源的單位進行大數據業務上線前安全評估,對重點產品進行在線安全監測,開展定期的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四是加強網路安全宣傳。通過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等活動,普及網路安全知識,加強網路安全教育,提升廣大網民網路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推動形成全社會重視數據安全的良好氛圍。

『叄』 如何看待大數據環境下的網路信息安全問題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可以說將來會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健因素!因為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某些人盈利的手段!6月1號起實施的《網路安全法》或許可以規范一下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為大家的網路信息安全帶來一定的保障。必須強制網路企業強化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信息由哪家企業泄漏的就應該由哪家企業來承擔責任,而不是不痛不癢的口頭警告。


『肆』 簡述大數據時代網路信息具備哪些新的特點

大數據呈現出「4V+1C」的特點:(1)Variety,大數據種類繁多,在編碼方式、數據格回式、應用特徵等答多個方面存在差異性,多信息源並發形成大量的異構數據;(2)Volume,通過各種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其數據規模極為龐大,遠大於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流量,PB級別將是常態;(3)Velocity,涉及到感知、傳輸、決策、控制開放式循環的大數據,對數據實時處理有著極高的要求,通過傳統資料庫查詢方式得到的「當前結果」很可能已經沒有價值;(4)Vitality,數據持續到達,並且只有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才有意義;(5)Complexity,通過資料庫處理持久存儲的數據不再適用於大數據處理,需要有新的方法來滿足異構數據統一接入和實時數據處理的需求。

『伍』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拿什麼拯救網路信息安全

對於個人來說,要注意自己資料的隱私。對於企業來說,做好隱私保護的同時,要及時對網路進行監控,發現泄密,不良信息。

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通過網路輿情監測技術來保護自己,同時獲取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以上就是網路輿情系統的效果,應用。其實就是對網路公開信息進行監控。

具體的用途如下:

1. 可實時監測微博,論壇,博客,新聞,搜索引擎中相關信息
2. 可對重點QQ群的聊天內容進行監測
3. 可對重點首頁進行定時截屏監測及特別頁面證據保存
4. 對於新聞頁面可以找出其所有轉載頁面
5. 系統可自動對信息進行分類
6. 系統可追蹤某個專題或某個作者的所有相關信息
7. 監測人員可對信息進行挑選,再分類
8. 監測人員可以基於自己的工作結果輕松導出製作含有圖表的輿情日報周報

『陸』 大數據時代給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給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商業生態環境在不經意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隨時在線的網路傳輸、互動頻繁的社交網路,讓以往只是網頁瀏覽者的網民的面孔從模糊變得清晰,企業也有機會進行大規模的精準化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大數據藍海將成為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大數據在成為競爭新焦點的同時,不僅帶來了更多安全風險,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
一、大數據成為網路攻擊的顯著目標。
在網路空間,大數據是更容易被「發現」的大目標。一方面,大數據意味著海量的數據,也意味著更復雜、更敏感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吸引更多的潛在攻擊者。另一方面,數據的大量匯集,使得黑客成功攻擊一次就能獲得更多數據,無形中降低了黑客的進攻成本,增加了「收益率」。
二、大數據加大隱私泄露風險。
大量數據的匯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用戶隱私泄露的風險。一方面,數據集中存儲增加了泄露風險,而這些數據不被濫用,也成為人身安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敏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並沒有明確界定,很多基於大數據的分析都未考慮到其中涉及的個體隱私問題。
三、大數據威脅現有的存儲和安防措施。
大數據存儲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數據大集中的後果是復雜多樣的數據存儲在一起,很可能會出現將某些生產數據放在經營數據存儲位置的情況,致使企業安全管理不合規。大數據的大小也影響到安全控制措施能否正確運行。安全防護手段的更新升級速度無法跟上數據量非線性增長的步伐,就會暴露大數據安全防護的漏洞。
四、大數據技術成為黑客的攻擊手段。
在企業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大數據技術獲取商業價值的同時,黑客也在利用這些大數據技術向企業發起攻擊。黑客會最大限度地收集更多有用信息,比如社交網路、郵件、微博、電子商務、電話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大數據分析使黑客的攻擊更加精準。此外,大數據也為黑客發起攻擊提供了更多機會。黑客利用大數據發起僵屍網路攻擊,可能會同時控制上百萬台傀儡機並發起攻擊。
五、大數據成為高級可持續攻擊的載體。
傳統的檢測是基於單個時間點進行的基於威脅特徵的實時匹配檢測,而高級可持續攻擊(APT)是一個實施過程,無法被實時檢測。此外,由於大數據的價值低密度特性,使得安全分析工具很難聚焦在價值點上,黑客可以將攻擊隱藏在大數據中,給安全服務提供商的分析製造很大困難。黑客設置的任何一個會誤導安全廠商目標信息提取和檢索的攻擊,都會導致安全監測偏離應有方向。
六、大數據技術為信息安全提供新支撐。
當然,大數據也為信息安全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大數據正在為安全分析提供新的可能性,對於海量數據的分析有助於信息安全服務提供商更好地刻畫網路異常行為,從而找出數據中的風險點。對實時安全和商務數據結合在一起的數據進行預防性分析,可識別釣魚攻擊,防止詐騙和阻止黑客入侵。網路攻擊行為總會留下蛛絲馬跡,這些痕跡都以數據的形式隱藏在大數據中,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計算和處理資源有助於更有針對性地應對信息安全威脅,有助於找到攻擊的源頭。

『柒』 大數據安全問題,怎麼解決

對於日常安全運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安全分析,防止隱患發生:

通過類似RG-BDS的大版數據安全權平台解決海量安全日誌管理和安全問題預警與定位的技術難題,通過6層縱深架構和4步智能分析演算法,利用大數據分析模型等自主創新技術,為使用者清晰呈現安全整體態勢並實時感知、精準定位威脅源頭。

『捌』 什麼是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

在攜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區用戶信息泄露、OpenSSL“心臟出血”漏洞等事件中,大量用戶信息數據被盜,導致用戶網路銀行賬戶發生入侵事件等情況。這些事情發生在個人用戶身上。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國家財政、政務等相關部門的數據平台系統上,其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對國家網路安全造成的損失將是前所未有的。大數據時代,我國網路安全面臨多重安全威脅。


1、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網路基礎設施和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系統由其他人控制


大數據平台依託互聯網,為政府、企業、公眾提供服務。然而,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中國互聯網已經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域名解析系統(DNS)是Internet的基礎設施之一,使訪問Internet變得很容易,而不必記住復雜的IP地址字元串。今年1月,由於DNS根伺服器受到攻擊,數千萬人在數小時內無法訪問該網站。根伺服器是全球DNS的基礎,但全世界有13個根伺服器,都是國外的,由美國控制。此外,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對大數據平台基礎軟硬體系統的自主控制。在能源、金融、電信等重要信息系統的核心軟硬體實施中,伺服器、資料庫等相關產品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目前中國的信息流是通過對國外企業產品的計算、傳輸和存儲來實現的。相關設備設置更多“後門”,國內數據安全生命線幾乎全部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2013年棱鏡事件的曝光,突顯了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對中國數據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2、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網站和應用程序充斥著漏洞和後門


近年來,由於網站和應用系統的漏洞,由後門引起的重大安全事件頻繁發生,以上三起事件都屬於這一類。據中國安全公司的網站安全檢測服務統計,多達60%的中國網站存在安全漏洞和後門。可以說,網站和應用系統的漏洞是大數據平檯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然而,各種第三方資料庫和中間件在中國的各種大數據行業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此類系統的安全狀況並不樂觀,存在廣泛的漏洞。更令人擔憂的是,網站的錯誤修復都不令人滿意。


3、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除了系統問題之外,網路攻擊的手段更加豐富


其中,終端惡意軟體和惡意代碼是黑客或敵對勢力攻擊大數據平台、竊取數據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越來越多的網路攻擊來自終端。終端滲透攻擊也成為國與國之間網路戰的主要手段。例如,著名的針對伊朗核設施的stuxnet病毒,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的弱點,滲透到特定終端,滲透到伊朗核工廠的內部網路,摧毀伊朗核設施。此外,針對大數據平台的高級持續威脅(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攻擊十分常見,可以繞過各種傳統的安全檢測和保護措施,竊取網路信息系統的核心數據和各種智能。例如,極光襲擊谷歌和其他30多家高科技公司就是一個例子。APT攻擊結合了社會工程、吊馬、脆弱性、深度滲透、潛伏期長、隱蔽性等特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它不僅是未來網路戰的主要手段,也是對我國網路空間安全危害最大的攻擊手段之一。近年來,具有國家和組織背景的APT攻擊不斷增多,大數據平台無疑將成為APT攻擊的主要目標。


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有哪些?這才是大數據工程師頭疼的問題,在攜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區用戶信息泄露、OpenSSL“心臟出血”漏洞等事件中,大量用戶信息數據被盜,你能處理好嗎?如果您還擔心自己入門不順利,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玖』 大數據時代企業需要安全互聯

大數據時代企業需要安全互聯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海量數據所衍生出來的新的需求讓IT應接不暇。而企業傳統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在大數據面前顯得脆弱不堪。如今,互聯網上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多,每周平均產生469000個惡意軟體樣本,同時有83%的企業遭受過APT攻擊,到2015年通過網路進行通信的設備將達150億,以及業界還有超過135家的安全廠商。安全架構的復雜性,以及我們需要面對的各種新興威脅越來越多,企業需要更深度的防禦,在這樣的架構下,如果沒有安全互聯,企業相互獨立的、分割的防護系統已經無法有效應對了。
▲安全的困境……
來自邁克菲的資深信息安全專家程智力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表示,「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安全互聯,攻擊者只要不斷的嘗試你的每一個系統就可以了,由於數據量的巨大,每一個分割的防護系統在攻擊者嘗試的過程中並不能形成一個報警,從而使得攻擊者可以不斷的去嘗試你的安全漏洞。而安全互聯可以幫助企業形成一個整體的報警,攻擊者無論嘗試任何一個系統都會形成報警,安全互聯使攻擊者沒有辦法不斷的嘗試,這是安全互聯的目標也是基礎。」
為什麼需要安全互聯?
大數據時代的安全需求
大數據時代的安全需要邁向實時化,也只有實時化的響應才是最有效的。而要形成這樣實時化的響應相當於要在面對無邊界的企業網路時能夠持續的向上反映。首先是可視,我需要了解你的網路里有什麼,需要類似於監視器和攝像頭的東西;二是做及時的響應,面對這樣的問題,需要實時有效的響應;最後是持續的管理和響應,這是最困難的,簡單的做到一次和短時間內的可視和響應很簡單,但是難的是在大數據的情況下要做到持續的安全管理和響應,這就需要我們付出很多。
如果只是用人工流程來做,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基於技術手段和平台來做,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最基礎的就是安全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