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於證據的審核方法的審核原則是什麼

(一)關聯性的審查內容
關聯性是證據審查首要任務,與案件待證事實無任何聯系的材料,可以直接排除而無需再審查其合法性與真實性。其審查內容包括:
1,證據與案件待證事實是否存在客觀聯系,它要求每一個證據都與案件的待證事實具有法律上的意義,而非哲學上的聯系,就行政案件而言是指證據與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合理性有關聯,包括行政執法主體、認定的事實及所依據的證據材料、自由裁量杈合理行使的依據等。這解決的是證據能否證明案件待證的證明資格,也即證據能否證明案件待證事實問題。
2,證據與案件待證事實存在什麼樣的聯系,是直接關聯還是間接關聯,它要求每一個證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證明案件待證事實的真實性。證據與案件有直接關聯的是能夠對案件事實起直接證明作用的直接證據,與案件有間接關聯的是對案件事實不能單獨起證明作用,而必須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才能起證明作用的間接證據。這解決的是證據的證明能力,也即證據能夠多大程度上證明案件待證事實的問題。
(二)合法性的審查內容
合法性關繫到某一證據能否成為定案的資格,即證據有無證據能力。它包括取得證據的主體合法,證據的形成符合法定程序,證據的形式符合法定要求,證據取得內容符合法定要求和證據運用符合法律規定。具體而言,合法性審查包括:
1,證據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即是否是法律規定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七種表現形式之一,否則,即不符合證據形式的合法性要求。
2,證據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要求。只有符合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要求四種形式的法律規定的證據主體、依照法定程序期限和方式收集到的證據才具備可采性。
3,是否有影響證據效力的其他違法情形。如未經質證的材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三)真實性的審查內容
真實的證據能最大限度地使案件事實還原為客觀事實。證據的真實性是證據能夠成為定案依據的本質要求,它要求證據從內容到形式都是真實的,其內容要反映客觀事實,其形式能被人們所認識,因此,對單一證據進行真實性審查是綜合認定證據的基礎。由於證據的真實是人們事後收集、匯總、推理而得出的真實,它與客觀真實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證據必須嚴格審查,甄別其真實性。真實性的審查內容包括:
1,證據形成的原因。通過分析證據形成的基本條件和不同特點,分析其真實性;
2,發現證據時的客觀環境,時問、空間、物理、化學等因素都會影響證據的真實性。
3,證據是否為原件、原物、復製品、復製件。原件、原物是原始證據,復製品、復製件是傳來證據,原始證據效力大於傳來證據;
4,提供證據的人或者證人、當事人是否具有有利害天系,這是從主觀因素上判斷證據的真實性;
5,影響證據真實性的其他因素。

B. 質量管理體系的八大原則是什麼

2016版質量管理體系標准,由八大原則調整為七大原則,分別是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領導作用;
——全員參與;
——過程方法;
——改進
循證決策
關系管理

C. 在線教學和傳統教育有哪些區別

一、傳統教學的弊端

傳統教學模式下主要是以教師的主動講授和以學生的被動反應為主要特徵,教師往往注重通過語言的講述和行為的灌輸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傾向突出,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卻被習慣性地忽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往往過於死板,教師搞「一言堂」,學生的學習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尊重,即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達。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無視學生心理發展的正常需求,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傳統教學幾個方面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無法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

(一)標准化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傳統課堂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根據自己學習期間學習的方式和自身的理解准備教案,搜集素材,以自己認為大部分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展開教學。學生按照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進度進行學習,教師按照大部分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習進度安排課程的講授。然而工廠模式的按年級將學生分組並安置在不同的教室,教師「以同樣的路徑和進度講授同樣的科目」的標准化的、龐大而僵化的過程,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如果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便需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

(二)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匹配每個學生的學習模式

傳統教學大多採取課堂教學的方式,基本採取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教師按照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學生接受程度控制個人的講課進度,講課的進度安排取決於大部分同學的反應,而跟不上進度的同學也會因為「從眾」的壓力不提出任何問題。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相對沉悶,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更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精神。學生被動聽課,嚴重缺乏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而使用的課堂紀律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學生的聽課行為,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才能。課堂里的教師正是當今單一批量教育系統的產物。

(三)應試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傳統教學大多以最終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質量,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大部分教師把課堂設計成解決學生在考題中、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為導向,以題海戰術,解題技巧戰術填充課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是掌握教師所交給的知識,會做題,考試能夠取得好成績;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基本上是看教師的教學成績。學生的學習動力是極端功利化、自私化、庸俗化的,帶來的是責任感的缺失。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更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四)填鴨式教學和重灌輸輕探究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以簡單記憶和反復訓練為主,弱化了學生的思考和理解,不強調質疑和創新。學生的注意力被迫集中在教師身上,而不是因為個人興趣學習。「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重灌輸而忽略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究的能力。填鴨式教學勢必導致學生的學習意願減少,情緒很難被調動,學生學習效率較低,甚至可能會導致學生抵觸。學生缺乏自律和主動學習意識,對所有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導致有的學生學不夠而有的學生學不會,忽略了個性化差異,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創新和質疑能力的培養。

(五)重結果輕過程

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特別突出。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和知識的結論,忽略知識的呈現過程和知識的來龍去脈,壓縮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在預設教學過程時考慮最多的就是應該如何將知識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而對於學生來說,只是對於知識被動的接受,個人參與知識的推導、學習和探索過程缺失,學生參與度低。學生只是記住結論,忽略對知識的體驗,缺乏動手實踐的練習。這種模式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只會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缺乏批判性思維,質疑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在線教學的優勢

互聯網是信息社會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它為人們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更新知識、乃至終身學習提供了機會和手段。互聯網所具有的優勢正在被人們廣泛認識,其中有些優勢恰好彌補了當前傳統教學系統的不足,從而使教育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作用。

(一)互聯網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學習機會、豐富的學習資源

互聯網教育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使教學不再局限於課堂的教學形式,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從任何課本開始任何課程的學習。學校不再會因為師資的缺乏和開設課程的不足而不能開展教學。無論是在校學習的學生還是錯過了學習機會的在職人士,想要學習即可選擇需要的網上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在線學習讓原本無法學習某些課程的人有了學習的渠道,為學生提供了便利,讓他們在自己最理想的時間和地點學習這些課程。

(二)在線學習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傳統教學下的學習,學生沒有選擇,只能被動的接受。而在線學習可以實現知識的模塊化和定製化,模塊化的結構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靈活性,從而讓定製變得更加容易。因而在線學習可以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定製學習,在教學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自主獲取知識。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選擇學習的科目,學習的模塊,學習的進度,一切按照個人的需求選擇。這種在線學習是定製的或者個性化的,能夠幫助每個個體達成學習目標

(三)在線學習可以滿足各種學習需求

對學習時間和學習點的選擇需求。在線學習可以完全根據學生對於時間和地點的選擇進行,不受教師和教室的限制。學生可以選擇在安靜的地方集中學習也可以選擇在喧鬧的地方碎片化的學習。對課程內容的選擇需求。在線學習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滿足學生學習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滿足學生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無論學生有何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習進度,區別於其他學生的學習習慣,網路學習均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尤其是對於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缺乏足夠教師教學支撐的地區,網路教育均可以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學校不能提供學習課程,也可以選擇在線學習進行學習,甚至需要特殊指導和學習的特殊群體也可以採取在線學習的方式滿足個人學習需求。

三、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教育的遠程化和多媒體化是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學校不再是學生的惟一信息源,傳統的教材、教師中心的課堂式信息傳遞方式的實際教學效果已經相形見絀,遠程化和多媒體化在教學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課堂》中提到未來的課堂肯定會有傳統教育的流水線、標准化、填鴨式、統一引導的工廠式教育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塊化、定製化的未來教育。在這個過程中,電腦、互聯網將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書中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顛覆式創新,希望從未消費領域的學生出發,最終能讓用戶在平台中互為人師,互相學習,除了互聯網可以解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之外,還提出要整合學生的需求以便激發學生的動機。未來教育和未來課堂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未來教育將向學習者提供多樣化教學模式

傳統教育的教學、考試均發生在校園課堂中,教師課堂教授,與學生互動交流。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課堂》中稱,到2019年,大約50%的中學課程都會變成線上教學。而根據網路輔助教學和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未來的五到十年,全球將會有85%的學生成為非傳統意義的學習者,即他們將採取網上學習的方式。他們將有著極大的年齡跨度、興趣愛好、專業背景等。針對這些多樣化的學習者,學校及教育機構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未來的幾年,學校及教育機構需要提供從混合式學習到完全在線學習的模式給學生以滿足他們多樣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

(二)未來的教育將更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

未來教育中,學生將越來越從被動接受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成為學習過程的中心,未來教育將更加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進度學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統一灌輸。未來教學資源的呈現,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學習評價將都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由主導地位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教練,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也將越來越突出在線學習過程服務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體驗將成為未來課程評價非常重要的標准。

(三)大數據將在未來教育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迄今為止,我們的教育系統依然採取原來的教育方式,主要依靠教師的個人經驗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判斷和制定教學決策。但是隨著網路輔助教學的應用普及,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大量數據都會被網路教學系統記錄下來,實現對教育大數據的綜合分析。從而可以實現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大數據調整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無論在網路教學,還是課堂教學均採用基於證據的教學。真正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完善教學,提高學生理解力和成績,實現基於個人需求的定製教育。

(四)更多的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移動學習。

學習者未來將更多的使用移動終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而不僅局限於坐在課堂里,坐在電腦前集中化的學習。因此,移動學習也不僅是將在線教育的PC應用程序以瀏覽器的方式在移動設備上呈現,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對象,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對教學評價進行重新考量。未來教育將需要制定適合學生的碎片時間學習特性的教學設計,提供傳統互聯網所不具備的移動互聯網創新教學功能以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

(五)未來教育將更突出個性化教學和個別化教育。

未來教育將從以班級授課為特徵的集體逐漸授課轉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徵的個別化教育。未來教育將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能夠大數據及科學的方法判斷出每個學生的學習特徵,並將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教育的資源。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的組合,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課堂也將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展現自身才華的舞台,而是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在同伴互助的過程中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歷程。課堂中教師將減少個人講授的滿堂灌式教學,未來課堂將更多針對學習者個體的具體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教學評價方面也會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評價,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四、未來在線教育下教師的角色定位變化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未來教育發展帶來了生機,也對未來教師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未來教師角色的轉變。未來的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扮演「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未來教師將會把更多精力用來幫助學生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未來教師更像是教練或者導師,幫助學生發現對自己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將基於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及大數據反饋的學生行為,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指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來學習。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定製化教學。定製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的主要驅動力和優勢,教師越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越能他們提供有助於完善其自身學習模式的個性化輔導。未來的教師將是虛擬實驗室的發明者,或者是在學生之間走來走去,對每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讓同學們集中注意力學習,以他們自己擅長的方式掌握學習內容的教練或學習的促進者。未來教育中,教師將會促使學生選擇、判斷、運用、創造知識,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題問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未來教師將更多的承擔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掘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科學創造才能和主動精神的作用。

D. 完成論文的幾個要素

論文寫作的五個基本要素
第一要素:論證及交談
學生在自己的畢業論文中,提出一個觀點,需要以理由支持這個觀點,而這個理由是基於證據、承認與對其他觀點的回應,有時還要解釋你推理的原理(principle).這裡面並沒有什麼奧秘,因為每當你要仔細探索懸而未定的議題時,你都會應用這些要素。
第二要素:把觀點建立在理由的基礎上
你的觀點是畢業論文的核心,也是論文研究問題的答案,支持觀點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至少有一項理由支持,用一、兩句話解釋為什麼你的導師應該接受你的觀點。我們通常會用因為來連接觀點與理由。比如:俄羅斯農民的解放是一張空頭支票(觀點),因為這並未改善他們日常的物質生活(理由)。
第三要素:將理由建立在證據的基礎上
學生們在平常的交談中,常用理由去支持觀點。如:我們應該走了(觀點為),因為似乎要下雨了(理由)。這當中我們不會去問要下雨的證據是什麼,除非是氣象學家。但當你用文字提出嚴肅的議題時,你不可能期待導師會輕易接受你所有的理由。細心的老師會像那個氣象學家一樣,要學生提出那些支持你理由的證據、參考資料、或事實。
第四個要素:承認與回應其他看法
一個負責任的學生會以證據基礎的理由來支持觀點。但是那些細心的導師不會光憑你提出的理由及證據就接受你的觀點,除非他們想的跟你完全一樣(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正提出一個自己的論證呢!)他們會想到一些你沒有的證據,對你的證據有不同的解讀,或是從相同的證據中引出不同的結論。所以你必須盡可能預估到導師提出的問題,然後承認與回應其中最重要的問題。
第五個要素:為理由的關聯賦予論據
即使導師同意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你所提出的理由,他們可能仍不認為這樣就該接受你的觀點。他們會問:雖然你的理由是真實的,但為什麼與你的觀點有關?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提出一般性的原則,以顯示為什麼你相信這個特定的理由與這個特定的觀點有關聯。
以上5個要素構成「基本的」論證。

E. 大數據在中小學教育怎樣應用

當然可以。
現在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教育是依據常識和教育經驗來進行決策,基於證據的教學(evidence-based teaching)正是未來教育的理想形態。
題主的想法是極好的,通過往期成績和考試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預測自然是可行的。只是通過標准化的測試(統一布置的作業或考試)來檢驗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這樣得到的反饋其實是非常單一且狹隘。
所以,盡管考試成績很重要,但是在大數據層面來講,我們需要更多維度的數據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才能得到更具體更准確的結果。如果單有學生的成績變化,能生成的只會有一份作為教師工作業績考核的報表,而並不能產生題主希望得到的教學質量的提升。
像現在各種在線課堂發展迅速,這讓學生在教學中產生的細小反饋也能及時被收集。家校溝通的渠道增多,學生在家中的表現,系統也能通過家長來了解。將多類別的數據納入分析的范疇,並通過大數據手段分析這些數據,我們能重塑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除了結果,我們還能得到精確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細節和狀態。這可以說是非常便利了。

F. 概率與數理統計方向論文選題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碩士畢業論文
新課改背景下的師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研究 基於概率論及數理統計對間歇式能源功率平滑輸出的研究 信息技術與本科概率統計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 本科概率論試驗課程設計初探
基於隨機模擬試驗的穩健優化設計方法研究 隨機變數序列部分和乘積的幾乎處處中心極限定理 AQSI序列的強極限定理
幾類相依混合隨機變數列的大數律和L~r收斂性 現代經濟計量學建立簡史 任意隨機變數序列的相關定理
新建電氣化鐵路電能質量影響預測研究 鞅差與相依隨機變數序列部分和精確漸近性 ND序列若干收斂性質的研究
證券組合投資決策的均勻試驗設計優化研究 相依隨機變數序列部分和收斂速度
行為兩兩NQD隨機變數陣列加權和的收斂性 數值計算的統計確認研究與初步應用 基於證據理論的足球比賽結果預測方法 城市工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與潛力挖掘 節理化岩體邊坡穩定性研究 隨機變分不等式及其應用
基於模糊綜合評價的靶場實時光測數據質量評估
基於路徑的加權地域通信網可靠性研究 LNQD樣本近鄰估計的大樣本性質 20CrMoH齒輪彎曲疲勞強度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之間的協整分析 一類Copula函數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樂透型幸運N選M中獎號碼的概率分析 協整理論在汽車發動機系統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展中斷風險分析和保險建議 貝兒康有限公司激勵設計研究 雲模型在系統可靠性中的應用研究
離散更新模型破產概率及赤字的上下界估計 輸電線微風振動與疲勞壽命
電器產品模糊可靠性分析中模糊可靠度的研究 變分不等式及變分包含解的存在性與演算法 隧道測量誤差控制方案的研究 塔式起重機臂架可靠性分析軟體開發
分布式認證跳錶及其在P2P分布式存儲系統中的應用 房地產行業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實證研究 具有預測能力的呼叫中心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PVAR模型在研究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中的應用 基於有限元的深基坑組合型圍護結構可靠度分析 一些帶有偏序結構的完全碼

G. 質量管理七項原則的說明是什麼

  • 在ISO9000族標准2015年版的制訂過程中,引入了質量管理的七項原則,並將其作為標准制訂的基礎。ISO和IAF的聯合工作組就ISO9000標准向2015年版的過渡,對認證注冊/機構的審核員以及其他與認證/注冊工作相關的人員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識的要求,其中包括對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理解。在此將ISO/TC176/SC2關於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一些文件編譯成文,以供廣大審核員以及與認證/注冊工作相關人員參考。


一.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產生的背景
隨著全球競爭的不斷加劇,質量管理越來越成為所有組織管理工作的重點。一個組織應具有怎樣的組織文化,以保證向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呢?
ISO/TC176/SC2/WG15結合ISO9000標准2015年版制訂工作的需要,通過廣泛的顧客調查制訂成了質量管理八項原則。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號文件《質量管理原則及其應用指南》發布,在ISO/TC176召開的特拉維夫會議前以絕對多數的贊同票得到通過。為了能對質量管理原則的定義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編制了僅包含質量管理七項原則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質量管理原則》。在2015年9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36個投票國以32票贊同4票反對通過了該文件,並由ISO/TC176/SC2/N376號文件予以發布。


二. 質量管理七項原則及其應用指南
1、原則1 -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於他們的顧客,因而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需求並爭取超過顧客的期望。
實施本原則要開展的活動:
全面地理解顧客對於產品、價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謀求在顧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員工、供方、社會)的需求和期望之間的平衡。
將這些需求和期望傳達至整個組織。
測定顧客的滿意度並為此而努力。
管理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 使得整個組織都能理解顧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對於目標的設定 能夠保證將目標直接與顧客的需求和期望相關聯。
對於運作管理 能夠改進組織滿足顧客需求的業績。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保證員工具有滿足組織的顧客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2、原則2 -領導作用
領導者建立組織相互統一的宗旨、方向和內部環境。所創造的環境能使員工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
實施本原則要開展的活動:
努力進取,起領導的模範帶頭作用。
了解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並對此作出響應。
考慮到包括顧客、所有者、員工、供方和社會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確地提出組織未來的前景。
在組織的各個層次樹立價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範。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懼心理。
向員工提供所需要的資源和在履行其職責和義務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勵和承認員工的貢獻。
進行開放式的和真誠的相互交流。
教育、培訓並指導員工。
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推行組織的戰略以實現這些目標。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 組織的未來有明確的前景。
對於目標的設定 將組織未來的前景轉化為可測量的目標。
對於運作管理 通過授權和員工的參與,實現組織的目標。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具有一支經充分授權、充滿激情、信息靈通和穩定的勞動力隊伍。


3、原則3 - 員工擔當和勝利能力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的根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幹為組織帶來受益。 實施本原則員工要開展的活動
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
主動地尋求機會進行改進。
主動地尋求機會來加強他們的技能、知識和經驗。
在團隊中自由地分享知識和經驗。
關注為顧客創造價值。
對組織的目標不斷創新。
更好地向顧客和社會展示自己的組織。
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感。
作為組織的一名成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員工能夠有效地對改進組織的方針和戰略目標作出貢獻。
對於目標的設定 員工承擔起對組織目標的責任。
對於運作管理 員工參與適當的決策活動和對過程的改進。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員工對他們的工作崗位更加滿意,積極地參與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活動,符合組織的利益。


4、原則4 - 過程方法
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來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
實施本原則要開展的活動:
對過程給予界定,以實現預期的目標。
識別並測量過程的輸入和輸出。
根據組織的作用識別過程的界面。
評價可能存在的風險,因果關系以及內部過程與顧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的過程之間可能存在的相互沖突。
明確地規定對過程進行管理的職責、許可權和義務。
識別過程內部和外部的顧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
在設計過程時,應考慮過程的步驟、活動、流程、控制措施、培訓需求、設備、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資源,以達到預期的結果。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 整個組織利用確定的過程,能夠增強結果的可預見性、更好地使用資源、縮短循環時間、降低成本。
對於目標的設定 了解過程能力有助於確立更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對於運作管理 採用過程的方法,能夠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誤、控制偏差、縮短循環時間、增強對輸出的可預見性的方式得到運作的結果。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可降低在人力資源管理(如人員的租用、教育與培訓等)過程的成本,能夠把這些過程與組織的需要相結合,並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勞動力隊伍。

5、原則5 - 改進
改進是一個組織永恆的目標。
實施本原則要開展的活動:
將對產品、過程和體系進行改進作為組織每一名員工的目標。
應用有關改進的理論進行漸進式的改進和突破性的改進。
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則進行評價,以識別具有改進的潛力的區域。
改進過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鼓勵預防性的活動。
向組織的每一位員工提供有關持續改進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訓,如: ━ PDCA循環 ━ 解決問題的方法 ━ 過程重組 ━ 過程創新
制訂措施和目標,以指導和跟蹤改進活動。
對任何改進給予承認。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 通過對戰略和商務策劃的持續改進,制訂並實現更具競爭力的商務計劃。
對於目標的設定 設定實際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改進目標,並提供資源加以實現。
對於運作管理 對過程的持續改進涉及組織的員工的參與。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向組織的全體員工提供工具、機會和激勵,以改進產品、過程和體系。

6、原則6 - 基於證據的決策方法
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合乎邏輯和直觀的分析基礎上。 實施本原則要開展的活動:
對相關的目標值進行測量,收集數據和信息。
確保數據和信息具有足夠的精確度、可靠性和可獲取性。
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數據和信息。
理解適宜的統計技術的價值。
根據邏輯分析的結果以及經驗和直覺進行決策並採取行動。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 根據數據和信息設定的戰略方針更加實際、更可能實現。
對於目標的設定 利用可比較的數據和信息,可制訂出實際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對於運作管理 由過程和體系的業績所得出的數據和信息可導致改進和防止問題的再發生。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對從員工監督、建議等來源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可指導人力資源方針的制訂。

7、原則7 - 關系管理
組織和供方之間保持互利關系,可增進兩個組織創造價值的能力。
實施本原則要開展的活動:
識別並選擇主要的供方。
把與供方的關系建立在兼顧組織和社會的短期利益和長遠目標的基礎之上。
清楚地、開放式地進行交流。
共同開發和改進產品和過程。
共同理解顧客的需求。
分享信息和對未來的計劃。
承認供方的改進和成就。
實施本原則帶來的效應:
對於方針和戰略的制訂 通過發展與供方的戰略聯盟和合作夥伴關系,贏得競爭的優勢。
對於目標的設定 通過供方早期的參與,可設定更具挑戰性的目標。
對於運作管理 建立和管理與供方的關系,以確保供方能夠按時提供可靠的、無缺陷的產品。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 通過對供方的培訓和共同改進,發展和增強供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