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但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人工智慧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但是這種會自我思考的高級人工智慧還需要科學理論和工程上的突破。
人工智慧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人工智慧是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總的說來,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種「復雜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工智能的定義可以分為兩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較好理解,爭議性也不大。有時我們會要考慮什麼是人力所能及製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沒有高到可以創造人工智慧的地步,等等。但總的來說,「人工系統」就是通常意義下的人工系統。
關於什麼是「智能」,就問題多多了。這涉及到其它諸如意識(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維(MIND)(包括無意識的思維(UNCONSCIOUS_MIND)等等問題。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這是普遍認同的觀點。但是我們對我們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對構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難定義什麼是「人工」製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慧的研究往往涉及對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關於動物或其它人造系統的智能也普遍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課題。
人工智慧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愈加廣泛的重視。並在機器人,經濟政治決策,控制系統,模擬系統中得到應用。

❷ bat三巨頭為什麼不專注自身核心競爭力,而通過投資和收購朝多元發展

專注自身核心競爭力那是真內行或要有真功夫的,而並購要容易得多,當錢多時

❸ 過去十年,BAT的戰略方向如何改變

十年前,網路市值40億美元。那時,阿里巴巴還沒上市,馬雲還沒成為爸爸,騰訊在香港的市值10億美元。騰訊阿里加在一起的市值還比不上一個網路。而現在,阿里騰訊的市值都已經超越3000億美元,網路卻淪為BAT的最低市值,甚至一度被京東貼近。是什麼讓這些在十年之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網路的輝煌屬於PC時代,而這個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看看CNNIC的統計,明顯是得移動終端者得互聯網的天下。不僅僅是搜索引擎,門戶、導航、博客、BBS等等曾經在PC時代風光一時的產品全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網路的聲譽下降,商業模式單一模糊。
從2016年年初到現在,先是網路賣貼吧事件,再是網路醫療廣告和降價排名問題,兩大問題的相繼暴露,無疑將網路的企業形象越抹越黑。與此相對應的騰訊和阿里巴巴,不僅市值都在200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三個網路。騰訊阿里盡管各自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騰訊的網游,阿里巴巴的假貨,但是在互聯網的輿論風向上,始終沒有像網路一樣陷入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用戶遷移成本的問題,對於騰訊來講,用戶可以換一個通訊工具,可以去用易信,用來往,但是這意味的我社交圈離的人都必須換通訊工具,這裡面帶來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就像當年3Q大戰,很多人支持360,改用MSN,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又回到了QQ,究其原因還不就是看著MSN空盪盪的好友列表,我去跟誰聊天呢,除非你真的有精力也有能力去勸自己的朋友一個個棄用QQ而改用MSN。
所以對於騰訊來講,他的遷移成本主要是在用戶需要整體的去遷移,而沒法各個突破,而對於阿里來講,其實跟騰訊類似,但是他的主要遷移成本是他多年的信用評價系統以及已經完善的店鋪裝飾等等,設想許許多多的小商家已經在淘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怎麼可能輕易的換一個陣地重新開始呢?大部分的人是沒有這樣的魄力。

BAT十年戰略變化

一、騰訊
十年來,騰訊的基礎業務幾乎沒有變。
核心:基於騰訊社交網路這一基石延展的新業務,大體上在十年前就已經定型了:社交為基礎,延展到媒體,基於社交和媒體開展泛娛樂業務,是其核心。
戰略:騰訊採取了「戰略聚焦」,即將與社交、媒體和泛娛樂關系不是很密切的業務,打包送出去,電商、搜索、生活服務都送出去了。因為聚焦,業務變化較少,騰訊的架構可以hold住,不需要調來調去。馬化騰採取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則讓其各個事業群發展更具內驅力。
二、阿里
阿里十年大變樣。
十年前:核心業務B2B(在今天內部只是一個小不點)。
今天:大力開拓大數據、雲服務,娛樂、健康業務。
電商和平台業務都只是冰山一角,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阿里巴巴以「買下半個中國互聯網」的氣魄,收購了大量五花八門的業務,現在已經形成阿里音樂、阿里影業、阿里移動、阿里汽車、阿里體育、阿里智能、諸多矩陣業務,在O2O方面則有阿里口碑、阿里去啊等業務……總之,阿里業務覆蓋太廣,比網路、騰訊都要廣,幾乎是無所不包,它已經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不是一個科技公司,而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實體。
三、網路
網路同樣有巨大的變化。
十年前:是中間頁、是搜索引擎。
現在:有地圖、有服務業務、重點做網路糯米、互聯網金融。
網路現在拆分成熟的業務如搜索,李彥宏著重探索未來的無人車等高科技業務。

BAT對未來的投資

掌控時間的騰訊
作為以社交關系起家的公司,騰訊很早就確定了移動互聯網社交關系的絕對優勢——微信。過去幾年時間,微信從一個最早的即時通訊工具逐步成長為新一代的超級 App,用戶可以在上面購物、 打車、游戲、看新聞等等。尤其是基於海量用戶,微信形成了移動互聯網新的內容分發渠道——微信公眾號,也帶動了內容創業的熱潮,在過去幾年產生了無數基於微信內容創業的一夜成名傳說。
從產業形態來看,移動互聯網天然就是一個內容消費的產業,這里的「內容」泛指於絕大多數在互聯網上流動的信息,從新聞文章、視頻、電商促銷消息再到如今的直播等等。而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事實上也具備掌控內容分發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左右你看到什麼與看不到什麼,也可以讓你多看什麼或者少看什麼。

但不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微信幾乎以一己之力調控你「花費在不同內容上的時間。一如在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中,圍繞 FB 是否通過演算法干預選民在 FB 看到什麼新聞的爭議還在持續發酵。管如何,微信從一個內部創新項目到現在影響 6 億用戶的巨無霸,其背後所引發的經濟效益和創新效應不容小視。比如通過對話界面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創新點,卻直接催生了一個基於聊天界面的全新產品類型——可以通過對話完成客服,也可以通過對話實現交易,當然可以是人與人的對話,也可以是人與機器的對話等等。
瞄準口袋的阿里
當亞馬遜工程師決定將亞馬遜為季節性購物而准備的軟硬體資源打包出租的時候,或許連貝佐斯也不會意識到這個產品居然會成為亞馬遜的未來,而當 2009 年阿里雲工程師寫下飛天系統第一行代碼時,或許也不會想到,彼時的那一顆種子竟然會長成現在的參天大樹,就在前幾天阿里的財報中,阿里雲的增長速度驚人,此次入圍世界先進科技成果,阿里雲也是榜上有名。
與亞馬遜類似,阿里雲的起步同樣是為了解決阿里內部電商產品的技術難題。隨後,阿里雲根據中國市場的新情況,不斷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的產品,2013 後開始陸續延伸到其他行業。事實上,脫胎於阿里巴巴內部系統的阿里雲,在電商產品類的 SaaS、PaaS 方面有著不曉得優勢,特別是將雲計算與阿里內部大規模電商業務的經驗相結合,比如阿里雲已經支持阿里巴巴多年的雙十一活動,其積累的運維經驗對於很多以電商為切入口的企業非常有吸引力。
綜合來看,當前雲計算的競爭正步入全球化、混合雲化和爭取大企業客戶的階段。阿里雲通過立足中國,以電商切入雲計算市場後,接下來也將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如何增強雲產品的特點,從而不僅局限在幾個特定領域,而是延伸其更多行業;再比如如何在擴充海外數據中心的同時提供雲服務,畢竟雲計算是一門服務而非一錘子買賣。
馬雲今年在多個場合表示阿里巴巴明年起不再提「電子商務」這個詞,這並非說明阿里巴巴不再重視電商業務,而是要從電商的基礎層面重新出發。馬雲的新王牌其實就是阿里雲,以支撐阿里巴巴日常電商業務為起點,並在雙十一的高並發的應用場景中得以成長。今年以來,阿里雲陸續在產品集成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所有這些其實也構成了馬雲所言的新零售的邏輯起點——用雲改造原有的零售業態,從而推動阿里巴巴電商業務的再次升級。
布局未來的網路
如果說騰訊在努力賺錢,阿里在雙十一狂歡,那麼此次網路入圍的為網路大腦,可以視作在領跑未來。網路大腦是網路在今年9月首次向外界全面介紹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換言之,網路大腦代表了網路人工智慧研究的集大成者。一個細節是,在網路大腦正式公開一個多月,《財富》雜志在一篇深度報道中全面分析了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並將網路 、Google、微軟、Facebook 稱之為當前人工智慧的四巨頭。
仔細去看網路大腦的底層架構,演算法層面來自 PaddlePaddle 深度學習平台驅動,計算能力由專門為人工智慧定製的超高速異構計算集群「AI超級計算機」提供,再加上網路作為「互聯網入口」所掌握的海量網頁數據、搜索數據、語音視頻數據等等,共同構成了目前業界領先的人工智慧系統架構。
由上述底層架構延伸出的是四大基礎能力,其目標是讓機器「能聽、會說、會看」,這就涉及到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比如讓機器聽懂人類的語言,就涉及到語音識別。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的「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中,基於語音識別的對話界面(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成功入圍,而要讓人機對話有效,不僅要讓機器聽懂人的話,還要做出適當的反饋。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網路矽谷實驗室研發的語音識別引擎——「深度語音系統2」(Deep Speech 2),擁有一個大型深度神經網路,基於端對端的深度學習技術,可在數百萬轉錄語言庫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將聲音和語句聯系起來,語音識別率精確度極高。目前的語音識別准確率為97%。
進一步來看,人工智慧各項能力的競爭並非單項比賽,而是各個單項互相促進形成的團隊作戰。比如圖像識別的顯著進步直接推動了網路OCR識別技術的發展,這也不難理解當網路人臉識別准確率達到99.7%後其OCR技術在國際文檔分析與識別大會(ICDAR)最具挑戰性的自然場景類文字識別任務中,斬獲五項冠軍。而由此帶來的長遠效益則是網路無人駕駛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高精地圖]。
只有在圖像識別技術的基礎上,才能讓機器自動進行目標識別,實現網路地圖中的POI、導航等信息的快速更新。而實時完成全景圖片的識別,對於整個後端的計算能力要求非常高,這也正是深度學習系統PaddlePaddle 和AI超級計算機的功勞,這些技術對於汽車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快速實現路徑規劃並預測車輛、行人行為有重要意義,也從根本上保障了自動駕駛的安全。
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而這場變革將引發的深遠影響卻值得期待,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當汽車在上世紀初成為大工業生產的代表時,或許沒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這個機器居然塑造了 21 世紀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在汽車的帶動下,城市化才得以真正意義地展開。從每個城市到城市裡的每個街區,再到每個辦公樓,汽車成為整個城市運轉的重要力量,由此而來的是城市道路、立交橋、環路、高速公路等等基礎設施的完善。

❹ 商湯科技和bat人工智慧的區別

商談主攻視覺~整個公司實力全部力量集中在一點。
bat主流是為了現有業務服務,現有實力並不強,強的是他們為以後做准備的研發部門。網路的研究院,阿里的達摩

❺ BAT三家大公司有什麼厲害的黑科技

騰訊miniStation:用手機無線操控電視端顯示的游戲; 無論視頻還是游戲,延遲非常低;支持雙人同屏游戲,一個用手柄,一個用手機;可以順暢地用手機實現支付;通過在手機上打字,即可與游戲機游戲內的玩家交流; FIFA合作,玩家在外可用手機玩經理模式,回家在游戲機上玩對戰模式;可以支持VR頭顯設備,可能是用一根線與VR頭顯連接,也可能另有玄妙。

網路機器人,的機器人小度,集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圖像分析等為一身,擊敗了多位最強腦王級選手,另外網路人臉識別演算法,表現令人驚嘆。現在也已經推出『度秘』的家庭智能機器人秘書,機器人與人的生活也越來越近了。

阿里最惠普雲計算飛天系統,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超大規模計算機通用系統讓全球70萬多用戶獲得新計算能力,成為最佳的公共科技服務。

❻ BAT里為何百度更有可能做成人工智慧

近日,國際知名媒體Asia Times 發表文章稱,亞洲企業正競相發展並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網路等中國互聯網企業正步步緊逼加州矽谷的美國科技企業。文中指出,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中,只有網路將人工智慧視為未來各項業務的核心所在,而騰訊、阿里巴巴等其他中國企業只是將人工智慧視為主要業務的補充。

❼ BAT將悉數亮相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來展示什麼

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BAT(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已全部確定出席9月17-19日在上海西岸舉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阿里的「天擎」系統、網路的自動駕駛技術、騰訊的AI醫學產品騰訊覓影均將在大會上展出,Google還將在徐匯西岸舉行互動AI體驗展覽,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AI。

而在本次大會上,騰訊將集中展示「騰訊絕藝」、「騰訊覓影」、「智慧生活」等核心能力和應用。其中,「騰訊覓影」是騰訊首款人工智慧與醫學結合的AI醫學產品,讓觀眾直觀感受AI+醫療創新為場景所帶來的突破性進展,覓影·影像還將使用「移動冰屏」作為展示形式,將AI+醫學影像的結合可視化展現在觀眾眼前,增強趣味性與易懂性。

截至目前,已確認參會的演講嘉賓有260多人,包括獲得圖靈獎、諾貝爾獎的學術界領軍人物50多人、產業界領袖100多人,以及國際組織和國外政府領導人等。
參加AI應用體驗的企業有81家,參加展覽展示的企業有70家。大會中心展區主題為「城市智腦+智能核芯+創新演算法」,體現了「數據、算力、演算法」三大要素,共有谷歌、ARM、華為、阿里、騰訊、商湯等一批中外企業參加,大會期間還將邀請相關企業舉辦相應新產品新技術發布及項目簽約等活動。

來源:澎湃新聞網

❽ BAT布局人工智慧領域情況

BAT保守布局
中國的所有行業中,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行業在人工智慧研究和商業化探索方面走得最早,也看得最遠。其中,技術起家的網路走在最前端。
2012年10月,網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參加了內部的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語音識別產品研究會。當時該產品的主導者余凱回憶,那是李彥宏第一次知道深度學習,他非常吃驚,並給全公司寫信,讓所有產品經理都要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當年12月,李彥宏開始和余凱討論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的可行性。次年7月,這個研究院成立,李彥宏任院長,余凱為常務副院長。這是中國公司里的第一個人工智慧研究院。
李彥宏很快將相關技術投入到搜索的核心業務中。2014年的網路內部統計數據顯示,深度學習技術的應用,讓網路和競爭對手的Diff(different,內部叫Diff)指標提升了若干倍。
但人工智慧的科研,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是一個冗長寂寞的過程。此後,迫於財務數據和競爭壓力,網路的決策者們更加註重眼前的布局和資源。
「到了後期,太長遠項目,或是比較創新的項目,網路總部確實不太支持了。網路i站的項目、網路快搜這樣的項目沒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前網路人工智慧研究崗位人士評價。一位現任網路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網路前些年確實剔除了不少經過驗證沒有商業化前景的分支項目,但最近兩三年,網路明顯加大了在人工智慧上的投入,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等長期項目。
6月8日,在2016網路聯盟峰會上,李彥宏將網路無人駕駛汽車稱作「一台帶輪子的電腦」。他現場播放了網路無人車路測的實況錄像,網路無人車已經可以像正常車輛一樣加速、並線、超車,他同時表示,三五年之內,無人駕駛一定可以成為現實。
從整體來看,網路仍是BAT三家中首先完成有關人工智慧技術體系整合的公司。目前,網路研究院、網路大數據、網路語音和網路圖像等技術都已歸入人工智慧技術體系。李彥宏多次向外界強調,網路未來的發展將嚴重地依賴人工智慧。
IBM研究院一位人工智慧專家告訴記者,網路是被他們列入競爭列表的唯一中國公司。
矽谷尤其關心「網路大腦」的進展。網路大腦是網路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網路此前發布的諸多人工智慧產品,如無人駕駛、智能搜索等,都是基於網路大腦的能力。
網路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稱,網路大腦已具備視、聽、說和預測、規劃決策以及行動控制的能力。在數據方面,網路有萬億級的網頁、移動和行為數據可供分析。在深度學習方面,網路的萬億參數排在世界第一。
2015年,網路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占網路2015年總營收663.82億元的15%。
網路正在計劃將網路大腦在金融、汽車、醫療等領域商業化。李彥宏稱,人工智慧的「井噴式」創新,將推動互聯網進入第三幕,並將重構傳統產業。比如「人工智慧+金融」,可以快速地實現徵信升級,實現「秒放」貸款。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布局則更加克制。或者說,它們更代表中國公司的普遍做法,從業務驅動開始,逐漸加大檔位。
阿里從2011年開始布局互聯網醫療,投資收購和戰略合作的公司數以百計。圍繞醫院、醫保、醫葯做了大量布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已經有超過400家大中型醫院加入阿里的「未來醫院」計劃,覆蓋全國90%省份。阿里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博士告訴記者,阿里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布局快慢,取決於阿里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突破。
阿里的設想是,未來,在阿里遍布全國邊遠山村的醫院醫療點里,病患足不出戶,只需拍一張CT,通過遠程技術來完成專家級的診療過程。這種診療,依賴的就是基於阿里雲的人工智慧醫療系統。隨著學習數據的不斷增加,機器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最終成為一個「永不退休的醫學專家」。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評價,阿里這個技術並不復雜,醫療診斷是基於經驗的專家型勞動,是機器擅長的經驗學習,三年內該技術便可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