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遙感
Ⅰ 談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遙感解譯工作會有哪些優缺點如有缺點,如何克服
嘗一嘗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遙感解釋工作由哪些優缺點,有哪些那種要克服
現在人工智慧技術也是相當的成熟了,很多技術應用都比較發達。不過也存在著許多的弊端,比如說線路或者是線路網路及時更新。。
Ⅱ 遙感技術
地質遙感(RS:Remote Sensing)方法始於20世紀40年代,當時主要是利用大、中比例尺的航空圖片進行目視解譯。後來這些方法又應用到星載遙感圖像中,如應用到可見光、熱紅外光和雷達圖像中等。
70年代以來,陸地衛星遙感技術的工作波段從可見光-近紅外光擴大到可見光-近紅外光與熱紅外光,感測器ETM和ETM+TM增加了P波段(520~900nm),提高了空間分辨能力(從15m到10m再到5m)。
進入80年代,地質遙感方法出現了質的飛躍,主要表現在能夠:①以數字記錄方式獲取空間信息;②利用計算機處理地表圖像和③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多元數據結合分析,如對遙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地質數據進行分析。新一代的工程遙感以數字形式記錄,可獲取機載或星載遙感電磁波譜中不同波段的信息,分低(1000m)、中(600~30m)、高(10~2m)3種解析度。被動遙感可獲取頻段很寬的回波信號;主動遙感尤其是雷達遙感可獲取或記錄不同極化狀態的數據。
20世紀90年代遙感技術研究有2個前沿方向:一是成像光譜遙感技術;二是成像雷達遙感技術,而以後者發展尤為突出。自1991年以來,人們已先後發射入軌6個星載及航天機載合成孔徑雷達(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20世紀末的遙感技術在應用上有2個特點:其一是遙感數據的來源不斷拓寬、更新以及數據的解析度和精度的不斷提高,因而使人們對圖像數據的使用有了選擇的餘地,可利用的數據除陸地衛星(Landsat)外還有Spot、Radarsat、Moms、ERS-1、JERS-1和中國的資源衛星提供的數據以及航空遙感數據等。1990年,美國對南半球海域的高精度星載雷達測高數據(Geosat/GM)解密。同時,用於提高測量覆蓋率和換算精度的多星、多軌道數據加密技術得到解決,使星載雷達測高技術用於海底地形、構造研究與制圖達到一定程度實用化。加拿大於1995年發射的Radarsat-1雷達衛星標志著星載微波遙感的突破性進展。該衛星對掃描式成像可分別做500km寬幅帶、100m地面解析度和50km寬幅帶、優於10m地面解析度兩種成像模式。1997年底,1m解析度的Space Imaging EOSAT的先期衛星CARTERRA-1發射升天。1996年日本首次發射了用於全球變化研究的「高級地球觀測衛星」(ADEOS),對陸地和海洋進行精確的數據採集和成圖。其二是遙感圖像數據處理方法的不斷完善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其應用范圍不但有地質資源調查、環境、工程、鐵路勘測,還有煤層自燃、森林火災和洪水災害監測等。
美國首次發射了磁衛星MAGSAT,用於全球磁力矢量測定,並據此將地球磁場分為核心場、殼源場和外部場3部分。另外,利用衛星軌道參數變化可獲得多級大地水準面形態及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對稱關系。
空間技術、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衛星遙感技術的進步。遙感影像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的提高擴展了它的應用領域。計算機運算速度和容量成數量級的增加、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的應用為分析處理大數據量的遙感和地理數據創造了條件。而數學模型作為聯系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實際應用之間的紐帶則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
未來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是綜合對地觀測系統的建立。這一觀測系統由航天、航空和地面觀測組成,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數據的能力。這一系統又是一個全天候、全方位的綜合系統,能對地理、生物、地球物理場和化學過程進行全面調查,從而為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區域經濟協調和持續發展提供系統的科學數據和信息服務。對地觀測空間衛星子系統是由大型極軌組合平台和小衛星系列即多高度、多種軌道衛星組合成的觀測體系。從資源與環境監測需要的角度來看,衛星發展的重點包括能連續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具長壽命的觀測技術、以定量化為目標的超多波段成像光譜技術、不受雲層影響的微波感測器技術、以海洋和大氣為主要對象的探測器技術和能在全球空間、全天候、全時域進行連續、快速和高精度導航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統技術。
A.V.Perisov(1998)認為21世紀遙感技術有如下兩個發展方向:
(1)在遙感數據處理子系統中,多波段雷達系統因其不受氣候條件限制,故得到迅速發展;熱紅外遙感系統的空間解析度和溫度解析度將得到提高,從而可以探測深層的地下構造。光譜儀和掃描儀的解析度已達極限,但仍將用於植被覆蓋區研究。
(2)在遙感數據解譯子系統中,計算機專家系統將逐漸發展起來。高速度、高精度、大容量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的建設是21世紀遙感技術發展中的另一重要問題。由於在資源與環境動態監測中要查清的季度和年度變化的數值很小,因而對精度的要求很高,一般應穩定在90%~95%。同時,空間遙感技術的發展將導致感測器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等的大幅度提高,從而使衛星圖像的數據量和計算機處理運算量大幅度增加。在這方面,神經網路計算機和專家系統將對高速度、大容量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採用神經網路,可利用其全並行處理、自適應學習和聯想功能等特點,解決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特大數據量和信息特別復雜的問題。
此外,作為星載成像雷達的有力支持系統,部分主動式機載微波系統具有更強的資源勘察潛力。美國的機載留米奈克斯系統(紫外光源激發)能檢測出與W、Mo、Zn、Au和U等礦床相伴生的熒光性礦物的分布。表5.1列出了部分星載成像雷達系統的相關數據。
表5.1部分星載成像雷達系統
續表
Ⅲ 人工智慧技術實際應用場景在哪裡!
1. 支持機械、簡單、重復性工作
在一些機械、簡單、重復和毫無創意需求的勞動場景中,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提供支持。在現代化工廠中,工業機器人和機械臂結合擁有更高「智力水平」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2. 創造數字經濟時代新物種
從目前的技術及技術倫理來看,「類腦智能」等還為時尚早,但人工智慧結合雲計算、物聯網、VR/AR等技術,確實能夠解放和重構生產要素,催生各種商業社會創造「(產品、服務或企業類型方面的)新物種」的能力。翻譯機誕生的背後,就是機器翻譯水平的大幅提高。
3. 突破人類能力極限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存儲和演算法正在逐漸超越人類在全局認知、高並發性、深度邏輯和復雜准確記憶的能力極限,提供全新的生產力。此外,在一些高度危險、高度復雜的生產環境中,人工智慧也能肩負起突破人類能力極限的重任。舉例來說,人工智慧在衛星遙感影像翻譯中的應用可將傳統解決方案需要的幾個月縮短至幾個小時。
4. 激活數據,創新業務和商業流程
過去20年,中國企業普遍經歷了信息化和電子化,沉澱出大量高價值數據,這些數據均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激活」,從數據中找到新的業務價值點、業務流程或客戶需求,幫助企業比現在的人工做出更好的業務服務和業務流程。舉例來說,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將共享服務中的運營成本降低30%-50%。
5. 突破思維定式,發現潛在邏輯與聯系
人工智慧具有的強大數學能力和足夠的計算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人類的計算承載力,可同時處理上百萬種情況,這種能力能夠突破「老專家」式的傳統思維定式,將隱性和碎片化的問題變得顯性化,並由此生成新的知識。因此,人工智慧能夠幫助企業精準匹配用戶需求或業務需求,並且找到原本因為人力、人腦等因素限制而無法發現的潛在邏輯與內在聯系。
6. 提供全新的人機或服務交互模式
目前人工智慧在機器視覺(圖像和視頻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和語音識別等領域已經具有非常強的能力,這意味著機器可以擁有近似於人類的「視覺、聽覺和語言/語義理解能力」。新的、規模巨大且有利可圖的人機交互相鄰市場正在開放,特別是在汽車和醫療領域,有了新的增長和擴展機會,人工智慧將是革新人機交互的新起點。
7. 輔助人類智能決策
人工智慧能夠為企業提供與傳統的決策支持系統、知識輔助決策系統或專家系統不同且更具價值的智能決策,幫助企業構建決策支持系統(即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研究領域),為決策者提供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模擬決策過程和方案的環境,調用各種信息資源和分析工具,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水平和質量。
Ⅳ 機器人跳舞屬於遙感技術還是人工智慧技術
妥妥的不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只有在與人的交互上才能體驗出來智能,除非是雙人舞,當然現階段讓機器人和人類跳雙人舞,也太難為開發者了
Ⅳ 談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遙感解譯工作會有哪些優缺點
任何顛覆性新技術由願景到成熟應用,從「思想火花」到「物質成品」都有一個發展過回程。遙感技術答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實用、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未來十年,遙感是否可以深刻地影響社會發展,切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兼具普適性和經濟價值,其關鍵點在於對遙感數據的解譯和應用。如果人工智慧技術與遙感的結合打開未來遙感行業應用大門,這將帶來怎樣的變革呢?
傳統遙感解譯技術對精準快速的處理效果不理想,對精細化狀態分析缺乏有效手段。最為掣肘的是圖像解譯方法主要依賴人工判讀和半自動化軟體解譯,這使得遙感應用無法從根本上脫離其勞動密集型的「傳統」。
多源遙感數據量的激增、遙感數據分析市場的巨大前景和傳統遙感技術的瓶頸三者之間的溝壑急需一種全新的高效、精準、便捷的技術手段來填平。
遙感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將人工智慧賦能遙感技術,貫穿海量多源異構數據從處理分析到共享應用的全鏈路,在大幅縮短遙感圖像解譯周期、提高解譯精準度的同時催生新的遙感應用領域,促進遙感技術應用的變革。
Ⅵ 無人機遙感技術指的是什麼
既是利用先進的無人駕駛飛行器技術、遙感感測器技術、遙測遙控技術內、通訊技術、GPS差分定位容技術和遙感應用技術,具有自動化、智能化、專用化快速獲取國土、資源、環境等空間遙感信息,完成遙感數據處理、建模和應用分析的應用技術。無人機遙感系統由於具有機動、快速、經濟等優勢,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熱點課題,現已逐步從研究開發發展到實際應用階段,成為未來的主要航空遙感技術之一。中科遙感的無人機遙感技術及應用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有多種型號無人機,可以便捷獲取所需影像數據。
Ⅶ 遙感專業到底要學什麼要具備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
遙感專業主要學習遙感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習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系統與遙感信息工程集成理論和方法,並能組織和實施各類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管理。主要包括:掌握數學、物理、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遙感機理、遙感數字圖像處理、遙感信息工程及應用的基本技能與方法,了解其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及最新發展動態;掌握相關學科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系統、測繪工程等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等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有:電磁場理論、電子技術應用、航空與航天攝影、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近景攝影測量、攝影測量學、微波遙感、數據結構與資料庫、模式識別、遙感圖像解譯、環境保護與規劃、數學規劃與測量中的應用、計算機視覺、海洋測繪、計算機網路與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慧、資訊理論、地圖投影與變換。
需要具備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我想你看招聘網站上的要求你就知道了
遙感專業可以應聘數據處理、軟體開發、遙感應用、無人機等等
數據處理需要至少掌握一種遙感軟體和地理信息軟體,遙感軟體比較大眾化的有ENVI、ERDAS、PCI等,GIS軟體有ArcGIS、SuperMap等等 開發的話需要掌握的編程語言比如IDL、C++、C#、MATLAB等等,還需要具有資料庫等知識。
Ⅷ 自動紅外感應門屬於人工智慧技術嗎
自動感應門原理是什麼?
1、自動感應門感專應器原理:
自動感應門感應器探測到有人屬進入時,將脈沖信號傳給主控器,主控器判斷後通知電機運行,同時監控電機轉速,以便通知電機在一定時候加力和進入慢行運行。
2、紅外線自動感應門原理:
自動感應門還有一種是紅外線自動感應門,紅外線自動感應門就是利用紅外反射原理,當有人進入紅外線自動感應門時,自動感應門就會發出特定波長10UM左右的紅外線,電路中有一個發射模塊和一個接收模塊,自動感應門接收到信息之後,就會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