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如采訪一個明星,應該問一些什麼問題

問他/她最近有沒有什麼作品,還有聊一下他/她平時放假喜歡做些什麼,問他/她喜歡什麼類型的女生/男生,聊他/她一些緋聞,聊他/她最近拍戲/唱歌/拍mv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等等...

2. 怎麼解決訪問大數據,報錶速度慢的問題

訪問大數據,報錶速度慢的問題基本上都會遇到。我們在使用finereport搭建的報表平台時,也經常遇到,但通常是這樣一些角度解決問題:
報表執行過程
優化報表取數
優化報表計算時間
巧用參數注入
巧用相鄰連續分組
數據集緩存與共享
啟用行引擎執行層式報表
單數據集分頁SQL實現層式報表
多數據集實現層式報表
修改緩存路徑
優化調用Oracle存儲過程
伺服器內存修改
考慮使用集群

3. 采訪提綱怎麼寫

1.對象:
2.主要目的:(一句話)
3.主題:(簡潔明了)
4.問題內容(可分點,對應寫采訪內容)
5.結論或啟示或總結或小結(簡短)
格式可大致參考社會實踐調查表

希望能幫助你~
給你個例子

采訪提綱

遠程教育工程

余勝泉博士:

您好!

未來的教育和學習將是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的或者是通過網路實現的,而現今關於網路教育怎麼做,將關繫到以後的發展。目前,國內開展網路教育試點已一年有餘,而網路教育究竟應該怎麼做,都在探索、研究之中。

為此,我們想請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專家組的專家,就網路教育一些關鍵問題,談談您個人的具體而切中實際的意見和見解,以供業內人士參考、借鑒,促進我國現代遠程教育有序、快速、健康地發展。

敬請支持!

一、關於網路教育的技術支持

1.據您了解,目前我國網路技術狀況,特別是改造後教科網在世界上居於怎樣位置,還存在哪些不足?

對於科教網,若只針對主幹網速度2.5G的主幹傳輸速度,已達到發達國家的同等水平,但它支線連接速率、連接普及率、開放的程度、服務的意識和水平還遠遠不夠 。與其它主網路互聯互通的速率還是比較低。

2.教科網主要應用功能之一就是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那麼,改造後的教科網能否滿足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在技術上的需要,並將為其提供哪些方面的保證和支持?

還遠不能滿足。目前,CERNET只是在一些重點大學之間的連通性較好,它無法為社會普通民眾提供廉價快速的接入,而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針對對象就是社會普通民眾,而不是針對校內全日制的學生。改造後的科教網,還需要在如下幾個方面作大量的工作:(1)大范圍的拓展分支節點。向中小學、社會辦學機構、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延伸,使其有廣泛的連通性基礎。(2)大力加強與其它網路的互聯和互通,使得其它網路的用戶能夠方便快捷的訪問科教網的資源,充分利用其它網路接入的普及率。對於CERNET的主幹節點,尤其要注意與當地城市的綜合帶寬網路互聯互通,盡可能提高教科網的可訪問性。(3)將各校園網路服從管理機構改變成公眾服務機構,使其能夠真正為普通用戶服務,提高網路的差及率和使用率。其中,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是網路中心的重要職責之一。(4)獲取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為教育網路爭取更多的免費連接,降低網路學習所需的高昂資費。

3.目前來看,普通高校大都建立了技術比較先進的校園網,在校園網的內部上網學習和從該校園網的外部上網學習對一個學校的網路的要求是否一樣,為什麼?在網路硬體平台建設中應注意哪些方面?

要求是不一樣的。校內學習對網路速率的要求,是很容易滿足的,因為是一個局部的范圍,網路速率都很高,一般的校園網均可滿足要求。需要調整的話,只是小范圍內的事情。只要有很強的需求,就會很快得到滿足。但校外學習,速率瓶頸不在於校園網內,而在於校園網與外部網路的互連上,它要求學校網路有很高的外部連通率,而且最好不只是有一條連通路徑,而是要有多個連通出口。目前,絕大部分學校的校園網路外連出口不能滿足大規模的遠程學習需求。學校在建設校園網時,要滿足遠程教學的要求,就要注意與外部網路的連通性問題,要多設幾個連通出口,最好是主纖直通主幹網。

4.要實現遠程教學實時交互和在同一時間內多人調用網上課件,改造後的教科網、試點學校的技術條件對其支持程度如何?

在科教網上實現實時的視頻交互,若在主幹網上,是可以實現的,但處在分支網路上的話,是無法實現的。多人並發訪問網路課件,若是網頁形式的課件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若是大數據量的視頻流,並發60人以上訪問,一般都會出問題。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伺服器處理瓶頸,這可以用伺服器集群的方式解決;一是網路帶寬的問題,一般通過多設幾個出口或提高出口速率都能解決。我認為目前大部分試點學校的網路設備及其網路互聯速率都不具備實施大規模的網上教育(10000人以上)的實力。但目前哪一個學校的招生規模都不可能這么大。若真到了這么大的規模就是強大的市場需求,就有資金支持,網路技術的支持是不會有問題的。若有充裕資金的話,通過提高主幹網速率,提升網路設備的性能與檔次,伺服器集群等多種方法和途徑來解決。

5.據您個人看來,今後我國現代遠程教育應該走什麼樣的技術模式和發展途徑?

我認為我們國家的遠程教育,近二十年內不可能回採用單一的技術形態。目前,常用的遠程教育的技術有:電視廣播、視頻會議、互聯網絡、電視逆場傳輸(VBI)、有線電視、衛星數字頻道等。它們各有優勢,各有劣勢。使用這些技術可以從四個方面考察:非同步/同步、有交互/無交互、低廉/昂貴、簡單/復雜,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路在這四個方面都有優良的表現。而其它技術則都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所以,從總體來說,技術應用的主體應該向互聯網路發展,也就是說,未來的遠程教育中,互聯網路將是教學傳播的主體,其它技術手段只是一種補充、輔助的作用,而是隨著互聯網路的技術的發展,其它主流技術的特徵將包括在互聯網路之中,如:視頻會議系統。就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來說,新型的遠程教學機構和遠程教學點,應該選擇互聯網路為主。我可以肯定,我國互聯網路規模和速率的發展,互聯網路技術的發展,肯定會超前(或者至少是同步)於新興遠程教育機構技術需求的增長的,我們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而不能以靜止不變的思維來處理事物。我們還可以從成本/效益比的角度來決定技術形式的應用。對於新興遠程教育機構,選擇互聯網路無疑將是有最佳的成本效益比。但選擇互聯網路是不是意味著要排斥其它技術呢?不是的,遠程教育技術的發展,不是一種替代的關系,而是一種主體置換的關系,現階段可以採用多種應用技術,尤其是對於已經採用傳統技術開展遠程教育的機構來說,更是這樣。比如中央電大,它有很好的教育電視的頻道資源,將電視和互聯網路的結合,將是現階段最佳的解決方案,用電視解決授課問題,用互聯網路解決教學過程的反饋和控制問題。現階段,電視、互聯網路、VBI、鏡像教學點等措施,將是比較現實的組合,其它技術代價過高,難於大范圍內使用。

二、關於網路教學模式

1.據您個人了解當前關於網路教學模式有幾種形式,您對各種形式有什麼看法,比較適宜我國開展現代遠程教育需要的形式是什麼?

關於網路教學模式的詳細介紹,請參閱附文一。

比較適宜於我國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網路教學模式為非同步式講授模式。非同步講授傳授知識,問題解決訓練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非同步講授模式決不僅僅意味著老師只准備講課的材料,教師必須經常在網路上主持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並將基本的教學環節在網上實現,如:作業、考試、答疑等。

2.教育部已批准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幾所普通高校舉辦網路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您是如何看待試點學校的網路教學模式?

四所試點院校採用的都是視頻會議系統(清華採用衛星傳送),其授課形式是傳統課堂授課的延伸,無實質性的交互(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有多少人通過視頻會議交互),與現有電大電視授課無實質上的區別。現代遠程教育應該重新界定教師的教學活動,以輔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核心,並據此來考核教師的工作業績。重新界定學生的學習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並將其作為學生評價的一個重要維度。關於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的重新界定。請參考附文二。

3.據您了解,目前試點高校在網路教育中採用了怎樣的學制、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體系和考試形式,您對此是怎麼看的?而且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體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改,還是重新考慮、安排,為什麼?

據我所知,試點高校基本上延用了在校學生培養的學制、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考試形式,我認為,是不適合。在此方面需要比較大的修訂,應適合參與遠程學習的學習者特徵,加大學習者的靈活性。其中最關鍵的是對學生的評價剃度,我認為網上教育採取自考的形式比較合適,控制關鍵點和關鍵模塊,最終成績應由幾部分構成:學習的參與度,平時考試和作業情況,過關考試成績,各成績之間應有一定的相關度。作業和考試應以開放題為主。

4.您個人認為網路教學怎樣運作才能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原則?網路教學與課堂面授教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網路教學更注重什麼?

網上教育打破了傳統學校教育的課堂授課模式,同時也突破了傳統遠程教育無法實施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的局限,它要求建立一種全新的教學與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習幫助者、促進者,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活動,從課堂授課轉變網路教學課件製作、網上答疑、網上布置/批閱作業、網上組織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學習資源等;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要求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觀點和學習方法,從主要接受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自主學習為主,從以課堂聽課為主的學習活動轉變為網上聽課、課後答疑、討論、測驗練習、瀏覽相關課外資源、筆記記錄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

要實現這種教學模式、教學(學習)活動的大轉變,有兩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從教育觀念上轉變,從重視「教」到重視「學」,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指導「教學」的教學理論轉變到「建構主義」等指導「學習」的學習理論,要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從新定位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其次,要有一套能夠很好地支持網上教學(學習)的支持工具,要能夠使教師能很方便的實施新模式下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很方便在網路上進行學習。

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網路教學,要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根本和關鍵就在於授課模式的轉變。如果網路教學只是傳統課堂老師講課的網上搬遷,是不可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關鍵在於實施以問題為驅動的學習,不要直接闡述問題的解決,而是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案例資源幫助。教師要改變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和活動。在這一方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給我們有很多的啟示,關於這方面的理論論述,國內已有很多學者論述過了,但缺乏實踐支持,我們需要在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方面做大量實踐工作的。還需要強調一點的,網上教學(學習)模式可以是多樣化的,並不是一門課程只是一種教學模式,比如單純知識性的內容,可以採用講授式的方式,而對於復雜的知識、技能的培訓,思維的訓練,則可以採取問題驅動的學習模式。

網上學習與課堂授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師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離,這從而導致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活動從單純的講授轉變為網路課件的開發,網上答疑,組織網上討論,網上布置作業,批閱作業等等。學生的學習活動從單純的課堂聽講變為網上的積極地、主動地、發現式的學習。學生的積極參與是網上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學生學習參與度的高低,是與主講教師的活動是密切相關的。主講教師要真正在網上主持學習,不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孤獨感,他要感受到老師的存在,要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要與老師通過網路進行人際交流。對於老師來說,網上教學決不意味著簡單地將教學內容往網上放就可以了,更多是開始教學後,後面的教學主持與參與工作。網路教學的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教師教學的參與度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5.目前,有人提出要建立「虛擬校園」,比如給參加學習者安排宿舍、座位等,據了解,學習者對一些校園內的社交、聯誼活動等不是很有興趣,您對此是怎麼看待的?哪些方面採取「虛擬」環境會對學習者有幫助?

激發學習者在網上學習的興趣,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值得去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到教學實踐中調查、總結和研究後,發現規律,制訂對策希望有更多的一線教學教師做一些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有兩點激勵機制是很明顯的,也是很有效的。一是學習的評價,二是教師與學生聯系的緊密度。對於學習評價,絕對不能單純以最後一次考試成績作唯一評價,而是要記錄學習者參與學習的一些基本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作為評價的基本依據,比如學生上網學習的時間提交的作業數討論過程中發表的文章數,提供的學習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等等。對於教師與學生的聯系,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而且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地在網上實施教學輔導,教師的教學工作的優劣,也可以通過網上記錄的一些基本數據來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網上向學生發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相關的教學情況的數據。

創建讓學習者有成就感和歸屬感的學習環境,肯定是學習者所需求的。

6.在網路教學模式中,您認為如何解決實踐性教學環節問題?另外,有人認為遠程教學包括網路教學主要是知識性的內容,素質教育和培養總是落實不到位,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網路教育中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和培養?

網上教學的實踐性環節是其最大的局限性所在。解決的方式無外乎兩種。一種是面授和網上授課相結合,對於一些確實需要實踐教學調節支持的教學內容,而且是需要高精尖的昂貴儀器的支持的,就必須採用進駐校園面授的方式。但對於一些普通的實踐性的內容,比如編寫程序,做社會調研等,完全可以在網路上組織實施。另外一種解決辦法是通過軟體模擬,實現虛擬實驗。目前,虛擬實驗教育技術界前沿的研究課題,實用還需一段時間。

網上教學絕對不僅僅是知識性的內容,網上教學比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空間來實施素質教育。基於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自主思維能力,小組的協作學習可以實現人際間的協作交流,培養人的情緒智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網上能不能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若單純的課堂教學網上搬家,那就無所謂素質教育,但若能在網上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則能實現創新教學能力的培養。

附文三介紹網上三種學習模式及其支持工具。

三、關於網路教育管理機制

1.在網路教育宏觀管理中,政府應側重哪幾個方面?

2.網路教育涉及面比較廣,需協調的部門也多,您認為辦學單位應如何進行統籌協調管理?

3.據您個人看來,關於網路教育的教學、教務管理機制是什麼樣的?辦學單位在管理工作中應強化哪些方面?

關於網路教育的管理機制,我認為應該強調學制、學分的靈活性,強調要依據教師教學過程的信息和學生學習過程的信息進行評價,不能以單純的結果作一次性的評價。

4.在網路教學過程中,如何建設國家與辦學單位相合結合的管理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

四、關於網上資源建設

1.請您大致介紹一下目前網上資源建設進展情況,在網上資源建設中還存在什麼問題?

2.網上資源建設工作側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3.在網上教學平台和教學課件的開發中,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設計思路和原則?

網上教學支持系統設計的基本出發點在於:我們認為網上教學不僅僅是將教學材料在網上發布,而更多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溝通與交流,由於遠程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在空間上的分離,這種溝通與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傳統教學過程中一些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如作業、考試、圖書館、筆記記錄等,都應該能夠在網上得到很好的支持。所有的溝通與交流以及關鍵教學環節的支持,都需要一些專用的工具來支持,而現有Internet技術並沒有提供這些工具,因此需要進行工具開發。此外網上互動式的程序設計,是一般非計算機專業教師所難以做到的,因此,需要開發了一套網上的教學支持平台,為教師在網上實施教學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屏蔽了程序設計的復雜性,使得教師能夠集中精力於教學,也使得網上教學從簡單的教學信息發布變成一個充滿交互與交流的虛擬學習社區。系統設計應遵循如下基本構想:

1.一體化管理

網路教學支持系統應該與教學內容緊密集成,應該實施一體化管理,而不是相互分離的系統。目前,Internet上的一些現成工具,如電子郵件、WEB、新聞組等,都有一定的教學功能,還有一些大學也開發了一些教學支持工具,如用戶注冊系統、討論組、聊天室等,但這些工具都是與教學內容相分離的,是一些相對獨立的系統,對教學的緊密性要求支持不夠,象某些系統,要學習幾門課程,就需要登錄幾次,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一體化管理就是要使教學支持系統真正符合教學的要求,在一個統一的系統中可以完成教學(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活動,而不需要來回在幾個系統之間切換,降低操作的復雜度及學習的難度。

2.完全開放

遠程教學所涉及的行業范圍大,學習者的數量多,教學內容的形態需求復雜,這就要求系統具有完全的開放性,能夠容納各種形態的網上教學內容,不能僅僅限於支持某些專用工具開發的教學內容,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本系統將採用開放的文件存儲格式,支持所有能夠在網上運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課程內容與文件格式,不對課程開發工具作限定要求,只要求該工具開發出的課程內容能夠在網上運行即可。

3.簡化互動式教學設計的復雜性

我們認為,網上教學不僅僅是將教學內容在網上發布,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充分溝通與交互,從而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由於師生在物理空間的分離,師生之間的交互顯得更加重要,可以說,這種交互的廣度與深度,是決定網上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網上教學包括一些基本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的發布、作業、答疑、考試、討論(同步/非同步)、作筆記等等,而現有Internet工具並不能很好地支持這些活動,需要教師進行復雜的交互性程序設計,這對大部分教師來說,是無法完成的。教學支持平台就是要解決這些互動式工具支持問題,使得教師無需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開發程序,就可以很方便獲得很好的交互性支持,從而可以專注於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教學支持平台的首要功能就是降低實施網上教學的技術難度,提供方便實用的教學工具,簡化互動式教學設計的復雜性。

4.支持多種教學策略

網上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課堂授課的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和教學的組織者轉變為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學習者已經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加上教師與學生在地理空間上的分離,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師生關系,在這種新的關系下,傳統教學過程所採用的教學策略相當一部分已經不再適用,網上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新的教學環境中,它不能完全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要引進新的思想、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支持平台必須能夠充分體現這些新思想與新方法,必須能夠支持探索式學習、協作式學習、角色扮演式學習、辯論式學習等適合網路學習環境的新教學策略,應該提供實施這些教學策略的實用工具。

4.您個人認為關於網上資源建設應採取怎樣運作機制?在具體項目開發中,您認為怎樣才能做到既能統籌規劃,又能充分調動積極性?

5.要真正實現網上資源共享,您認為還應該著重做好哪些工作?

另外,在上述四個方面中,您個人對哪一個方面或其他方面感興趣,有想法,請以此為主深入談一談您的看法、見解。如果您認為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需要納入該范圍,有的問題提法不合適,請按照您的意思行事。

4. 大數據與金融科技采訪時應該問什麼問題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回管理和處理的答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平台有hadoop

5. 大數據技術將對新聞傳播帶來什麼影響

1、新聞生產由先前的新聞專業人員延伸到大數據技術人員,采訪寫作可內以通過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容來完成。
2、技術對新聞的影響越來越大。
3、新聞報道的准確性和科學性將大為提高。
4、新聞的呈現將發生大的變化。數據的可視化是其主要表現。
5、大數據下的受眾分析的深度、廣度、精確度,將更有助於提升媒介新聞質量。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6. 怎樣采訪在校大學生,問什麼問題比較好

7. 「兩訪兩創」的訪談記錄怎麼寫

我們也在寫,查了半天,大致上寫幾個問題,如
1.你認為學校在學風建設促進和諧版方面有哪權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你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教學水平是否滿意?
3.如何看待社團活動?
4.老師和輔導員在你的學習生活中起到的作用的程度?
5.你認為學校、學院學生黨建、教育管理工作開展的如何?
6.針對學生工作、後勤管理等方面還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或者類似的各種問題,然後自己簡單回答一下,格式就這樣,內容根據專業、年級可能稍有不同,自己做些調整就好。

8. 怎樣寫采訪提綱(采訪人)

參考下列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借鑒
用較多的時間尋找線索、收集資料,並擬訂一個完善的采訪提綱

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於研究分析資料,並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所以,只要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於深度報道是不夠的。在Why(原因)和How(怎麼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准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繫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
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並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後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最後,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
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障礙———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麼?
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
開始———這一設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
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准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鍾,彷彿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准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徵的資料。
(2)做一個有心的聽眾,鄺雲妙在《當代新聞采訪學》中提出:一名記者,特別是一名老練的記者,應該是最善於傾聽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確,善於傾聽的記者往往更容易有豐厚的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談話對象的弦外之音,都會因為你的有心傾聽而被發掘,對新聞事實的領悟或許就會更接近其本來面目。

采訪具體要求:

1.時間、地址的預約;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

4.事前對采訪對象的背景了解和資料收集;

5.事前對中大歷史(包括康樂園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7.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8.采訪時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

9.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1.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2.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9. 求采訪提綱,不要長篇大論(只要普通提綱)采訪人的

1.對象:
2.主要目的:(一句話)
3.主題:(簡潔明了)
4.問題內容(可分點,對應寫采訪內容)
5.結論或啟示或總結或小結(簡短)
格式可大致參考社會實踐調查表

10. 職業生涯規劃采訪雲計算或大數據相關專業 急

幫你答一下:
問題1:
我喜歡能發揮我能力,並且我比較認可的領域。沒為什麼,人性使然。
問題2:
我不喜歡沒有前途,容易破產倒閉的方向。因為工作不僅僅是興趣,也要吃飯。
問題3:
我沒什麼決定。當年父母替我選了大學的這個專業,我就進了這個領域;而我認為自己既然來了,就要做好,否則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父母。沒什麼步驟,就是學好,做好而已。至於其他途徑,那是別人的事,條條大路通羅馬,別人的事我不操心。
問題4:
坦率地說,這個行業實際上有很細的分工,並不是所有崗位都需要很強的技術。因此,參加培訓雲雲,並不必須。你需要的就是仔細觀察各崗位的要求,然後看準你能做什麼,然後去准備。其餘的就是機遇和運氣了。
問題5:
待遇差距極大,從幾百元,到幾百萬不等。
問題6:
主要就是靈活和務實。不能太忠誠,但也不能太跳脫。因為打工沒有忠誠一說,用你時告訴你要忠誠;不用你時,棄你如破鞋。所以,為自己考慮,低頭做好自己的事,有相應的本事,同時認清形勢,看準機會。這就行了。
問題7:
做好本崗位的要求,並盡量滿足領導的其他安排。僅此而已。能做好這些,你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現在太多人連這些都做不到。
問題8:
我的主要壓力就是自己年齡比較大,在職場上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面臨生存風險。
問題9:
相對來說高學歷,會投機專營的人比較吃香。低頭踏實幹活的人比較吃虧。
問題10:
當然很重要。
問題11:
這個很難說,純看機會。沒有一定。
問題12:
國內這個行業目前已經趨於滅亡。未來將更加向電器行業、媒體平台、銷售、物業等領域靠攏。
問題13:
我不知道。
問題14:
我不能。
問題15: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