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據處理

11.4.3.1基礎地理數據處理和組織

基礎地理數據全面反映了資料庫覆蓋范圍內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可以用於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中各個專題的空間定位基礎。本次遙感綜合調查的基礎地理數據由浙江省測繪局提供,比例尺為1∶25萬,採用經緯度坐標系統,文件記錄格式採用MapInfo的TAB格式。它以矢量數據結構描述了水系、等高線、境界、交通、居民地等地形要素,還包括地形圖要素間的空間關系及相關屬性信息。整套數據共分Areaboul(界線)、Villres(村駐地)、Townres(鄉鎮駐地)、Text(村、鄉鎮駐地注記)、Hydroano(水系、山峰、島嶼等注記)、Counres(縣級駐地)、Counano(縣級駐地注記)、Areares(市級駐地)、Areaano(市級駐地注記)、Bridglk(橋梁)、Mairoalk(高速、國省道公路)、Secroalk(縣鄉道公路)、Railk(鐵路)、Terlkla(等高線)、Respy(居民地)、Hydlk(線狀水系)、Hydnt(面狀水系)、Merbount(1∶25萬圖廓)、Counbou(縣級行政區域)、Areabou(市級行政區域)等共20層專題要素。

在數據進入GeoDatabase前,首先進行資料預處理,檢查1∶25萬基礎地形圖上各級行政區周界是否嚴格閉合,對不閉合周界要進行封閉處理;檢查圖上道路段、河流段的連貫性,並將同名線段連成整體,標注名稱;檢查漏、多點,漏、多線,點、線偏移等情況;檢查等高線的錯漏情況;檢查圖件上線條、符號、注記間的避讓和壓蓋情況,對不符合建庫要求的進行若干調整。

經過檢驗、修正的數據,還需要進行標准化處理。所謂標准化,就是指將數據整理為符合已制定的標準的過程,在這里主要是指進入GeoDatabase前的一些預處理,主要對各類數據項進行檢查,要求經過初步處理的數據達到類型統一,數字長度統一,計量單位和精度的統一等;並對缺項數據情況進行處理。

最後,將相應的數據進行邏輯分層歸類處理,每一個大類根據物理存儲的機制(GeoDatabase)和實體的類型(點、線、面、注記)進行圖層的劃分,將不同的矢量要素類組織為一個矢量要素數據集,將相同專題的要素歸類。例如水系數據的點、線、面類型的要素組織成同一個矢量要素數據集,將村駐地、村駐地注記、鄉鎮駐地、鄉鎮駐地注記、縣級駐地、縣級駐地注記、市級駐地、市級駐地注記等點要素組織成一個帶文本信息的點注記要素數據集。然後進行相應的投影變換和數據格式轉換處理。

11.4.3.2DEM數據處理和組織

本次系統建庫的DEM數據由基礎地理資料庫中的Terlkla(等高線)層直接在ArcInfo中生成,採用3″相同的解析度,按照ArcSDE Geodatabase的柵格數據集進行組織和存儲。

ArcSDE存儲柵格數據的方式與存儲幾何對象的方式相似。柵格數據存儲到ArcSDE資料庫時,被轉換成ArcSDE的特定格式,在ArcSDE的系統表、用戶表中,柵格數據被表示為許多小的二進制大對象(blob)或片(tile),在創建的商業表中增加一個柵格數據欄位,欄位名只要符合底層資料庫的命名規則,可以任意選取。該表中只允許創建一個柵格數據欄位,同時創建另外四張新表,表名分別為SDE-raster-9、SDE-blk—9、SDE-aux-9、SDE-bnd-9,同時在表RASTER-COLUMNS中增加相應記錄。在SDE-blk-9中存放實際影像的像元數據及其位置,SDE-bnd-9中存放像元尺寸。

11.4.3.3TM和ETM+遙感影像處理和組織

全省1∶25萬TM和ETM+遙感影像圖成果由本項目的相應子專題提供,其分幅與編號執行GB/T13989的規定,平面坐標系統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投影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將全省所涉及的TM或ETM+數據按照1∶25萬的精度鑲嵌拼接後,再把它轉入到GeoDatabase中去。ETM遙感影像在ArcSDE Geodatabase中的組織和存儲機理與DEM同。

另外,利用ArcToolBox工具裝載柵格數據,在輸入大數據量的遙感影像數據時,經常會出現對話框,提示磁碟空間不夠的錯誤信息。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本次數據建庫時還利用ArcSDE自帶的API函數,編制了特定的轉換程序,解決了大批量遙感影像數據入庫的問題。

11.4.3.4各個專題數據處理和組織

根據項目總設計書的要求,各個專題成果涉及到矢量圖形,其數據格式必須以Arc/Info E00文件格式提交。若用其他GIS系統生成的成果數據,則原則上必須轉換成Arc/Info EOO的數據格式後再提交,若所使用的GIS系統不能轉換成Arc/Info Coverage或EOO的數據格式,則使用dxf或GB17798-1999《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所規定的數據交換格式VCT提交成果。其中,以VCT形式提交的數據成果的,必須提交各點、線、面對應的識別碼或標識碼,各識別碼或標識碼必須與對應各專題資源成果圖的國標或行業編碼相同。

各個專題成果若還涉及到其他柵格數據格式,除原始TM數據外,其他遙感衛星數據、航空像片數據、專題解譯圖像均須以通用的.TIFF格式或ERDAS系統的.IMG格式提交,或使用GB17798-1999《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所規定的數據交換格式提交。《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中影像數據交換只是在標準的TIFF或BMP格式之外增加一個文本說明文件。

待以上專題成果中涉及到的空間信息轉換成統一的文件格式後,就可分別按照矢量要素數據集、柵格數據集的處理方式在ArcSDE Geodatabase進行入庫。

11.4.3.5元數據處理和組織

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基礎資料庫的每一個子庫都有自己的元數據(Metedata),包括矢量和柵格數據元數據內容。它存放有關數據源、數據分層、產品歸屬、空間參考、數據質量(數據精度、評價)、數據、圖幅接邊方面等信息。元數據主要以文本和HTML或SGML方式存放。

元數據也是一種數據,在形式上與其他數據沒有區別。元數據的形式是與元數據內容標准相一致的數字形式,可以用多種方式建立、存儲和使用。文本文件是最基本的方法,便於傳輸給用戶;另一種方法是用文本鏈接標示語言(HTML)編寫的超文本文件,或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方式,用戶可利用瀏覽器方式(Netscape Navigator、Internet Explorer)去查詢它們;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通用標示語言(SGML)建立元數據(王家耀,2000)。

11.4.3.6邏輯資料庫的擴展

邏輯資料庫的擴展是整個系統的主要特點之一,它的意義在於用戶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需要,自定義自己的空間數據子庫,結合資料庫中的專題資料庫(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主要礦產資源資料庫、地質災害環境資料庫、近海島嶼資料庫、海岸帶資料庫、地質構造及地殼穩定性資料庫、重點城市動態變遷資料庫等)製作應用針對性更強的其他專題數據。

⑵ 藉助信息化建設,規范土地市場——以鄭州市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為例

辛建卉 張午生 蔣愛兵

(鄭州市土地交易中心,鄭州,450006)

摘要:本文以鄭州市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為例,首先介紹了鄭州市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指出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其原因,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文章最後指出藉助信息化建設,建立結構完整、功能實用、技術先進的土地交易市場信息系統,進而實現信息內容數字化、信息處理自動化、信息傳輸網路化,形成土地交易市場政務管理、交易服務和社會評價的信息化,以達到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市場;規范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國土資源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2001年,國土資源部在深圳召開了全國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信息服務三個主流程的信息化建設任務,全面啟動了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各級國土資源基礎網路、資料庫和業務系統等建設與應用得到很大發展。2004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國土資源部視察工作時提出了「金土工程」,以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為中心的信息化建設也逐漸發展起來,信息技術在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等各個環節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入,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的現狀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土地交易市場信息化建設的前景是什麼?藉助土地交易信息化建設,土地市場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發展?我們針對鄭州市土地化建設在土地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談一些簡單的實踐經驗和思考,供大家探討。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共同推進土地交易機構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促進土地市場的進一步規范。

1 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現狀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在上級國土部門的關注下,近幾年來鄭州市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工作得到了長遠的發展。

1.1 組建了市場信息化專業隊伍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和部領導對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期望,進一步加快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步伐,規范全市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鄭州市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初步承擔了全市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任務,組建了土地市場信息化建設專業隊伍。國土局的信息化建設開始於1998年,近幾年來,信息化建設一年一個新台階,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已配備伺服器、計算機、防火牆、交換機、路由器等各種信息化設備300 余台,綜合布線2套;還擁有高精度GPS4套,以及 Geomedia、Oracle、Mapgis等 基礎平台軟體,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2 實現了國土資源信息政務公開

鄭州市土地市場行政審批系統基本上實現了網上辦公,一批覆蓋國土資源規劃、行政審批、綜合事務管理等主要業務的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並實現網上應用,強化了對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管,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的依法行政,提高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培養了工作人員新的工作習慣。有利於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增強國土資源監管和服務能力。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實行窗口辦文,辦事流程、依據、收費標准和辦文要件等內容全部在網上公布。通過「土地登記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政務公示系統」,實現了窗口統一接卷、內部聯網並聯審批的服務模式。對「土地登記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完善,使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不僅可以共享表格、文檔等資料,而且可以共享宗地測量等圖形成果;按照國土資源部相關數據標准,規范數據結構;實現城鎮住房用地審批等12項功能;實現了數據交換介面和遠程共享技術。

1.3 基本實現土地市場信息網上公開

國土資源部要求全面、及時、准確地向社會公布土地供應狀況及開發利用情況,鄭州市土地交易市場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的要求運作,凡是交易地塊均提前公布交易信息,主要通過中國土地市場網、河南省土地市場網、鄭州市土地有形市場等網站、渠道發布,成交後仍通過原公告渠道公布結果公示。這樣有利於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穩定市場心理預期,也是調整土地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時,為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關於建立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制度的通知》(國土資發[2003]429號文件),鄭州市建立了土地價格、市場動態監測制度,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處理結果,為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有效地為社會服務並全面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制度的實施,鄭州市較准確地把握土地市場運行走勢,為政府適時調整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有利於保障土地市場健康、穩定、有序發展,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健康運行;通過土地市場的動態監測,及時發布土地供應情況、地價走勢等市場信息,為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場環境,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 土地交易市場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盡管土地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建設嚴重滯後;信息系統起點低,難以滿足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土地市場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沒有形成社會服務的運行機制。

2.1 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鄭州市盡管成立了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但機構尚不健全,目前還未經正式批准,屬臨時機構,人員編制尚未完全到位,信息中心人員共3人,需要完成全局網站的更新和維護、保證參加政府視頻工作會議的需要、推進電子政務工作、信息保密和信息安全、軟體的清理,在信息化建設的統一部署和管理上缺乏力度,信息化建設的方針政策任務難以落實。

2.2 缺乏綜合型人才

土地市場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開展需要一大批既懂市場原理、土地管理專業基礎知識,又熟悉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但我們目前尚缺的就是這類綜合型技術人員。綜合型技術人員的欠缺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土地市場信息化工作進展的步伐。

2.3 基礎數據的准備工作欠缺

基礎數據的准備,是建立土地市場信息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數據的採集和輸入,就不可能建立一個數據實體,更不可能進行數據的管理、分析和成果輸出。准確實時的數據是建立土地交易市場信息系統的前提條件。因此必須認真對待數據採集和錄入,數據選擇要確保其真實性,除了一些不可避免或無法預料的原因外,輸入的數據應力求准確,否則將會影響最終成果的分析和正確評價。

3 土地交易市場信息化建設遠景設想

國家《土地資產管理「十五」計劃綱要》已經明確了我國土地市場建設的主要預期目標:落實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土地集中統一管理制度,建設用地供應和使用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嚴格實施土地有償使用制度,規范政府供地行為,增加政府供地行為的透明度,經營性房地產用地供應一律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規范協議出讓行為,推行土地租賃制度,建立土地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增強政府調控土地市場的能力,凡是有條件的市縣要建立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權交易規則,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使土地市場秩序得到基本規范;完善政府社會化服務功能,凡是有條件的要建立土地有形市場,全面推行建設用地信息發布制度。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藉助信息化建設,規范土地交易市場。

3.1 建設目標

建立結構完整、功能實用、技術先進的土地交易市場信息系統,形成較為完善的土地交易信息化體系,實現信息內容數字化、信息處理自動化、信息傳輸網路化,基本完成鄭州市土地交易市場政務管理、交易服務和社會評價的信息化。

3.2 信息共享與發布

當前,房地產市場信息混雜,由於市場公開制度不完善,很多數據存在爭議。房地產開發土地供應及開發利用情況利用情況,也是信息混亂,議論較多。要規范和正確引導房地產業,迫切需要完善市場信息公開制度,尤其是土地供應和開發利用情況的公布。

我們將根據信息發布對象的不同特點,開發商、普通群眾、相關部門、政府等所注重的不同內容和不同關注點,進一步完善現有系統,使發布信息界面更加友好,及時維護更新,保證渠道通暢,通過網路發布要聞報道、市場動態、市場分析、業界觀點和政策法規等,宣傳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引導開發商、廣大用地單位和房地產市場參與者進一步理解土地政策,正確進行開發、投資決策。

為進一步營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鄭州市在下一步將藉助信息化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實現土地信息的充分共享。

3.2.1 土地供應計劃的發布

土地供地計劃分別以市為單位公布年度供地計劃,每年年底公布次年的供應計劃,並嚴格遵照執行。其中包括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計劃、經濟適用房及廉租房用地供應計劃、非經營性用地供應計劃及指標情況。

土地收購儲備信息的公布主要需體現收回、收購土地的宗地數、具體位置和總面積;經開發整理後可供應土地的宗地數、具體位置和總面積;實際儲備土地的宗地數、具體位置和總面積。

3.2.2 土地供應情況的發布

直接公布土地供給總量信息,按照不同的指標進行分組比較分析。供地來源分為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建設用地,按照其屬性又可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供地方式分為劃撥和有償供地,對有償供地方式又可細分為公開出讓和協議出讓。按照供應後的土地用途分為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公用設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利設施用地、特殊用地。在每個指標進行分組統計分析時,均要求列出相應的宗地數、宗地總面積和總價款數據。

土地供應宗地信息按照劃撥和有償兩種方式進行發布,包括宗地號、面積、用途、具體方式、土地來源及價款、土地級別、規模、土地使用狀況、土地利用率、單位土地面積產值以及土地開發期限情況等信息。

3.2.3 土地市場交易信息

在全國范圍內發布土地交易信息,通過錄入上傳各項土地交易數據,進行土地市場的相關統計分析,發揮輔助決策功能,促進運用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

交易信息應充分顯示轉讓、出租、抵押三種形式的宗地數、具體位置、面積、價款、土地用途、等信息。

3.2.4 地價信息

地價信息的內容包括基準地價、監測點地價及地價指數等,凡是在土地市場公開交易的成交案例的相關地價資料均予以公布。地價動態變化情況及分析等信息應定期更新,引導市場需求、穩定市場預期、防止房地產價格大起大落。

3.3 完善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完善信息化建設應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①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②強化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建設,形成良性運行機制;③抓好國土資源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3.3.1 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國土資源部門掌握著全社會主要的土地資源信息,但由於種種原因,形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沒有發揮出信息資源應有的價值,導致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程度明顯滯後,與經濟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特別是由於缺乏系統規范的管理,加上技術手段的落後,大量有效的信息資源不能得到應有的開發和利用,造成社會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

因此,下一步我們應不斷完善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網站,推進網上信息服務應用系統開發,建立統一、權威的國土資源對外信息服務窗口。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初步形成國土資源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

3.3.2 強化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建設,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及相關規定,使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方案的論證、審查、審批制度,確保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的實用性、先進性和統一性;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安全與保密的有關制度,逐步形成信息開發利用、共享、信息安全與保密的良性機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制定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總體設計方案論證、成果驗收等一系列管理辦法。

3.3.3 抓好國土資源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技術含量高、建設難度大,必須依靠一支專業技術過硬的專業化技術人才隊伍。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高度重視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採取請進來、送出去,定期舉辦各種各樣的技術學習與交流活動等辦法,吸納和穩定一批高素質的國土資源信息化人才隊伍,作為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支撐,為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培養一批既懂國土資源專業知識又懂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國土資源信息化專業隊伍;同時要廣泛普及信息技術知識,使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適應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謝經榮.房地產開發經營[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

劉衛東.土地資源學[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4

孫曉,劉文鍇.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的實現與實證[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5,(02)

秦奮,餘明全,王家耀.「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06,(03)

⑶ 無縫空間資料庫設計與構建

(一)問題的提出

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的運轉需要大量的空間數據支持。在空間資料庫構建前期,採集了塔里木河流域的各尺度基礎地形圖、生態環境專題圖以及遙感影像資料等圖形、圖像數據,這些數據都是以分幅的成果進行收集和提交的,需要進入綜合資料庫中,以實現數據的共享。

我國國土版圖大,而且大部分位於中、低緯度地區,因此我國現行的大於1∶50萬比例尺的各種地形圖都採用高斯-克里格投影即橫切橢圓柱正形投影。經過高斯-克里格投影後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是以相切的經線(中央經線)的投影為X軸,以赤道的投影為Y軸。高斯-克里格投影具有以下特點:

(1)中央經線投影為直線,而且是投影的對稱軸(也是投影平面的X軸);

(2)高斯-克里格投影是等角投影,投影後具有角度不變、伸長固定的特點(即同一地點各個方向的長度比不變),滿足等角的要求;

(3)中央經線上長度沒有變形,離中央經線越遠變形越大。為了限制投影變形,必須進行分帶投影。所謂分帶就是按照一定的經度差,將橢球體按經線劃分成若干個狹窄的區域,各個區域分別按高斯投影的規律進行投影,每一個區域就稱為一個投影帶。在每一個投影帶內,位於各帶中央的子午線就是軸子午線,各帶相鄰的子午線叫邊緣子午線。分帶之後,各帶均有自己的坐標軸和原點,形成各自獨立但又相同的坐標系統。根據國際通用方法,我國投影分帶主要有兩種:在我國1∶2.5萬到1∶50萬地形圖均採用6°分帶投影,1∶1萬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圖採用3°分帶投影,以保證投影變形誤差滿足地圖的精度要求(王密等,2001)。

本系統所採集到的數據產品的空間參考大都是以高斯投影後的平面坐標為基礎的分幅數據。塔里木河流域地域廣闊,地理坐標介於東經73°10'~94°05',北緯34°55'~43°08'之間,以1∶10萬基礎地形圖數據為例,按照高斯投影後的坐標分成了13°、14°、15°、16°四個6°高斯投影帶,每個帶的坐標都是以本帶的坐標原點為參考點,空間基準不統一,如果將這些數據直接進行入庫,將在跨帶處產生縫隙,不能形成邏輯意義上完整的河流表現,也無法完成基於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分析,因此,必須採用相應的數據處理與建庫技術,實現塔河整個流域數據的無縫集成管理,使之形成統一的整體。從基礎數據的獲取開始,進行精心設計和組織,分離出數據物理層和數據邏輯層,在統一的空間框架之下,將物理層歸化到邏輯層,以消除邏輯層的縫隙,從而實現用戶級的邏輯無縫空間資料庫。

(二)無縫資料庫

隨著GIS數據發布與共享技術的發展,無縫空間資料庫逐漸分化出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GIS系統內部的數據無縫,一是不同GIS實現互操作時的數據無縫。前者是通常意義的無縫,後者主要通過數據標准化與操作標准化來實現。無縫空間資料庫的最終含義體現在邏輯無縫資料庫。無論是多源還是單源、同構還是異構,跨越數據層呈現在用戶面前的GIS空間資料庫必須是邏輯無縫的。

空間數據的無縫連接是一個建立在用戶與資料庫介面基礎上的概念,意味著GIS管理的數據不再是單一、被硬性割裂的圖幅,而是范圍更加廣闊的區域,這個區域小可到一個城市,大可到一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王卉、王家耀,2004)。由於硬軟體條件的限制,計算機系統尚不能同時處理海量的空間數據,因此從具體技術的實施上,可採用將空間數據分塊存儲於資料庫中,資料庫提供相應的圖塊拼接信息。物理上空間數據是有縫隙的,但空間資料庫提供圖塊之間的接圖信息及相應的拼接訪問手段,保障了空間數據在使用上的空間連貫性,即數據在邏輯使用上是無縫的(王密等,2001)。

(三)縫隙產生原因

在現實世界中,地理空間是由地貌、地物組成的連續的表層空間,地理信息則是有關地理空間的一切有用的知識。在計算機世界中,地理信息通過抽象、建模形成數字化的表示形式,通過空間資料庫來進行表達、存儲和管理(朱欣焰等,2002)。空間地理數據縫隙是在數據的獲取、表示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不連續現象。

1.數據源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地圖是絕大多數GIS系統直接的數據源。地圖是地球三維橢球面的二維平面表達,本身對真實世界有扭曲;地圖是對連續空間的割裂表達,實體被分割到不同的地圖空間中去;高斯投影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經常選用的投影,也是絕大多數GIS系統的數學基礎,由於分帶的原因,使得投影後帶有高斯投影平面坐標的地圖無法實現無縫拼接。

2.數據表達與組織方式

空間地理幾何數據的表示主要有柵格和矢量兩種不同的形式。柵格形式是將地理表層空間劃分為一系列網格,空間目標由這些網格的位置及其量化值來表示,這些網格本身就是連續空間信息的離散表達。矢量形式則是將地理空間的一切事物、概念進行抽象,形成點、線、面,由點、線、面來組成各類空間目標。按點、線、面來分類和按分層的思想來組織空間數據,也割裂了實體之間內在的聯系。

在空間資料庫組織與管理上,目前主要有文件型、文件與關系資料庫混合型、全關系型以及對象關系型。傳統的文件型空間資料庫、文件與關系混合型空間資料庫,按圖幅或一定的區域范圍以文件的形式來組織與存儲空間幾何數據,不同的圖幅或區域之間存在縫隙。在文件與關系資料庫混合型的空間資料庫中,空間幾何數據貯存在文件中,屬性數據貯存在關系資料庫中,屬性數據和幾何數據之間通過內部標識來鏈接,空間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存在縫隙。

3.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的過程中也會引入縫隙,產生這種縫隙的原因有:①數據處理過程的順序不一致;②選擇的處理參數不一致;③數字化的精度不一致。

4.多源異構數據共享

數據屬性(數學基礎、比例尺、用途、時間、精度等)的不同,導致了數據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它們集中體現了數據的異構。數據異構和多源往往是一體的,多源異構是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數據裂隙的主要原因(劉仁峰,2005)。

(四)數據縫隙類別和表現

數據縫隙基本可以分為物理縫隙和邏輯縫隙兩類。物理縫隙是地理空間的分離存儲,本來連續的實體空間被分離到不同的存儲空間和存儲單元中去,例如空間數據的分幅、分層存儲。邏輯縫隙是指邏輯上本身連續的信息不能以邏輯連續的方式呈現,例如跨越多幅圖的一條河流,在圖幅內查詢河流屬性(如長度)時只能獲取其在本圖幅內的相關信息而不是實體整體的信息。顯然,由於空間信息本身的海量特性,要完全意義上的實現物理無縫的空間資料庫目前還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GIS用戶關心的不是空間數據是物理無縫,因為GIS呈現給用戶的是數據邏輯層,只需要保證用戶看到的數據是邏輯無縫的。

物理有縫的資料庫向邏輯無縫資料庫的轉換是無縫空間資料庫構建的重要一環。

(五)無縫鑲嵌技術

數據的無縫連接包含以下幾個問題:投影、坐標系統、比例尺、數據精度等。對不同投影和坐標系統的空間數據在投影和坐標系統上統一採用相同的標准,當空間數據具有多尺度時,無縫連接尋找數據集之間連續的表達方式,它表現為不同尺度數據之間的集成。建立無縫空間數據的關鍵在於在合適的空間信息框架上實現多源異構空間數據的融合,框架是基礎,融合是手段。

1.合適的空間框架選擇

(1)適合多尺度信息表達。地球是一個開放的非常復雜的巨大系統,隨著觀察視角的變化,我們希望空間地理信息比例尺也自動增減。由於地圖的自動綜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比較可行的是採用多尺度空間數據支持來達到目的。所謂多尺度就是指系統內包含幾種不同比例尺(或解析度)的空間數據,其目的是為了適度地反映系統所關心區域的空間地理信息,以避免地物信息的過粗、失真或地物信息的負載量過大而無法使用。無縫空間資料庫也應該符合多尺度空間資料庫要求。

(2)適合大區域表達。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有其內在的原因和規律,這些原因和規律的獲得,往往需要研究大區域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另一方面,對於全球范圍的環境變異和氣候變遷的研究需要基於數字地球的空間框架。大區域的表達,還涉及空間尺度問題,不應繼續採用歐氏空間尺度,而應該採用大地線尺度空間。

2.多源異構空間數據的融合

(1)GIS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導致了多源空間數據的產生。如何實現不同的GIS軟體共享並操作不同來源的地理數據,即GIS多源空間數據的集成,成為GIS發展的關鍵。目前GIS多源空間數據的集成主要朝著三個方向發展,一是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標准來約束並規范已有的各類地理信息系統,採用數據交換標准來進行空間數據交換;二是建立開放式地理數據互操作規范,進行地理信息系統互操作;三是GIS數據中間件技術。

(2)統一數據交換標准存在很多實現上的困難。互操作是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在異構分布式資料庫中實現信息共享的途徑,它需要將GIS技術、分布處理技術、面向對象方法、資料庫設計及實時信息獲取方法更有效地結合起來。所謂GIS數據中間件技術是指能夠嵌入各類GIS系統的軟體,GIS開發者通過中間件開發商提供的介面,訪問和操作特定的數據源。

(3)在多源異構數據集成技術尚未成熟的時候,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數據本身,如果可以提供關於數據的詳細描述,是否可以提高融合數據的能力呢?於是,對於「關於數據的數據」的研究,即對於元數據的研究便普遍展開。從DublinCore到CSDGM與OGC,都提出了相應的元數據標准體系,有了完整而完善的元數據描述,必將提高數據的效能,從而最終促進多源異構資料庫向無縫空間資料庫的歸化。

為實現塔河整個流域數據的無縫集成管理,使之形成統一的整體,設計從縫隙產生的地方開始,分離出數據物理層和數據邏輯層,在統一的空間框架之下,將物理層歸化到邏輯層,以消除邏輯層的縫隙,從而實現用戶級的邏輯無縫空間資料庫;同時制定統一的數據提交規范,如所有矢量數據在入庫前統一採用經緯度坐標,柵格數據統一提供兩套數據,即高斯坐標和經緯度坐標,以滿足不同用戶的管理需求和精度要求。

⑷ 關於解放軍測繪學院

學校名字你都說得不對

2000年,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技術學院合並成立為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並在高新區設立理學院,也就是新校區,不知道你是不是沒去對地方,理學院的環境很美,不知道你進去過沒,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學習環境,校園美化都是一流的,至少我和同學在那待了兩年

今年信息工程大學十周年校慶也是在理學院舉行的

也不可能為了擴建地鐵口拆宿舍,那是軍事管理區,地鐵規劃肯定要考慮到這一點,不可能有沖突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由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合並組建而成,直屬總參謀部領導,是全國重點理工科高等軍事院校,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學已經由單一的電訊工程專業發展為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大學校徽理工文滲透,指揮、管理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大學。大學下設信息工程學院、測繪學院、電子技術學院和理學院,佔地面積3800餘畝。

建校以來,在軍委和總部首長的親切關懷下,在總參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校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著眼於「建設具有一流學科專業、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質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的綜合大學」的目標,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被軍委首長稱為:改革有成效、教學有成果,科研有創新。

信大學科專業以信息類學科為主體,軍事特色鮮明,涵蓋軍事信息系統的諸多領域,主要解決關乎戰爭勝敗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問題,與打贏信息化戰爭密切相關。

為拓展辦學空間,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征地1700餘畝,作為「基礎合訓」基地。一座座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學員宿舍樓、學員食堂拔地而起;新建圖書館、游泳池和符合國際田聯二級田徑場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湖橋亭台、假山迴廊、綠林廣場等人文景觀裝點其間。湖光瀲灧、綠蔭紅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優美的校園環境交相輝映,成為開發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建設和裝備了大型衛星接收設備、「神威」百億次巨型計算機、可容納千餘名學員上機的計算中心、GPS訓練場和戰術訓練場等教學科研設施和場地,建成了高速光纖校園網和遠程教學系統,網路終端覆蓋到教學樓、實驗樓和學員宿舍。

全面推進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實施飲食保障社會化。整修學員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樂部,為學員宿舍安裝了空調。引入超市、郵局、銀行等生活服務設施,方便學員日常生活。

名校育英才、名師出高徒。學員以信大為榮耀,信大以學員為驕傲。

建校以來,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培養了2萬余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畢業學員以政治素質好、創新能力強、業務水平高、適應工作快、發展潛力大,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涌現出一大批為國家和軍隊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頂尖人才。兩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鄔江興、楊元喜、許其鳳、魏子卿、王任享、陳左寧,以及「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副總指揮沈榮駿院士、「神舟五號」飛船地面測控系統總師於志堅、國家863計劃相關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郭雲飛等,是畢業學員中的傑出代表。

戚文峰、張傳定、范淑琴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8篇學位論文被評為軍隊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學員趙菁被評為「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學員謝康敏獲首屆全國青年世紀風采電視大賽金獎;學員袁佳和應定海分別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時代風采電視大賽「最佳活力獎」和「突出貢獻獎」;學員湯卉獲得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8個參賽隊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近年來,在全國無線電測向大賽中獲得12塊金牌,2004年代表國家赴捷克參加了國際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取得亞太地區第一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歌:

迎著時代挑戰迎著科技較量

我們在中原集合

勵志學業勇於創新投身國防

勵志學業勇於創新投身國防

信息在多維空間信息在無形戰場

信息在前沿陣地信息在指揮心臟

信息是戰鬥力信息是勝利保障

信息是戰鬥力信息是勝利保障

面對高科技戰爭

面對信息化戰場

我們從黃河出發

肩負使命

勇攀高峰獻身國防

肩負使命

勇攀高峰獻身國防

獻身國防

[編輯本段]院系一覽

理學院

理學院是為適應軍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促進綜合大學形成多學科、綜合化的學科環境,實現基礎教育資源共享而創辦的基礎性學院。主要任務是通過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理科類專業,促進以工科為主的其他學科的迅速發展,培養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學院主要承擔全校本科專業前兩年、專科專業前一年半的培養任務,承擔全校研究生各學科專業部分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學院擁有「應用數學」、「光學工程」、「英語」、「軍事教育訓練學」等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設「應用數學」、「應用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統工程」、「管理工程」、「商務英語」等8個本科專業。學院下設數學物理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軍事教育訓練系、人文社會科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等5個教學和科研單位。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科學、梯次合理、學術水平高、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員占總數的50%,擁有一批以全軍優秀教師、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為代表的軍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學院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先後獲得軍隊級、省級科研成果多項,並產生出良好的效益。

學院地處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周邊高新科技產業林立,環境清新優美。學院總佔地面積1700餘畝,計劃投資8.5億元,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校園內整體規劃功能合理、分區明確、綠化環保,校園分為辦公教學區、訓練區、學員宿舍區、後勤保障區,各區以人工湖及綠化區分隔。學院擁有現代化教學樓、基礎實驗樓和圖書館,建有一流的數學、物理、電子、EDA、網路、語音實驗室和計算機中心,各類教學實驗設備齊全。建有軍事體能訓練場、心理行為訓練場、田徑運動場、籃排球運動場、游泳池等;擁有學員公寓近9萬平方米,食堂2萬平方米,可保障近萬名學員學習和生活需要。

學院按照「質量立院,特色興院」的辦學方略,堅持以人為本,視教學質量為學院的生命,注重打牢學員的全面素質基礎,努力培育「求是拓新、重行踐言」的精神,旨在建設一個在軍內外有影響的開放式、數字化、有特色的學院,始終以綜合化的學科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一流的教學質量為依託,努力為軍隊和國家培養和輸送高素質人才。

信息工程學院

坐落在黃河之濱、嵩山北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肩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人才的重任,是全軍重點建設學院之一。

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是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人才的高等理工科學院,其前身為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學院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科學、信息研究、指揮管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等七個專業系及信息技術研究所、北京研究生專業訓練中心。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軍隊重點學科、1個軍隊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5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信息工程、信息研究與安全、電子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8個四年制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按當地重點分數線擇優錄取。

學院繼承和發揚了原信息工程學院50多年的優良傳統,具有雄厚的辦學實力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在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領域形成了獨特的辦學優勢。學院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方針,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廣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深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十分重視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近年來,有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高等級教學成果獎勵,2002年以來在國際、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和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等學科競賽中獲全國獎154項,其中特等獎、一等獎60項。學員謝康敏在2002年全國首屆青年世紀風采電視大賽中榮獲金獎。鄭州建院以來,共培養各類各層次畢業生2萬多人,歷屆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在我軍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尖端技術研究領域的棟梁之才。

學院師資隊伍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教員隊伍中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佔42%,教員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89%,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在軍內外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現有博士生導師47名,碩士生導師147名。數十名教師分別被評為國家和軍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全軍及河南省優秀教師,6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67人獲得軍隊院校育才獎。學院還從院外聘請了18名兩院院士為兼職教授。

學院科研環境優良,實力雄厚,成果豐碩。設有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產學研聯合、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走出了新路。繼20世紀90年代學院自主研製的我國首台大型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HJD-04交換系統問世以來,又在分組交換、信息安全、3G技術和路由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有百餘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軍隊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2001~2004年連續四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創造了學院科研新輝煌。

測繪學院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是一所為我軍作戰指揮、軍事訓練和科學研究培養高、中級軍事測繪人才的高等工程專業技術院校,前身為有60多年建院歷史的解放軍測繪學院,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學院現有測量與導航工程系、遙感信息工程系、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系、作戰環境與模擬工程系、測量工程與裝備系、測控技術與管理系、聯合辦學地方生系等七個系和測繪工程研究所,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軍隊重點學科、4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1個軍隊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共有教學、科研、工程技術人員260餘人,其中正高職人員47人,副高職人員82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90餘人。特別是有一批以中國科學院高俊院士、中國工程院王家耀院士和許其鳳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錢曾波院士為代表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教授。有設備先進的教育技術中心、人造衛星觀測站、GPS實驗場、天文台、遙感衛星地面站、遙感圖像處理中心、空間信息數據處理中心等教學設施。校園網實現了全院信息資源共享和網路教學。近年來,學院積極承擔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課題近500餘項,有120多項成果獲國家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學院教學科研設備齊全、設施先進,基本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

學院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我軍最早對外學術交流的院校之一。先後接待了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瑞士、俄羅斯、羅馬尼亞、法國、朝鮮等國的軍事測繪代表團和著名專家、學者的訪問、講學,每年選派專家、學者出國考察、進修、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院辦學特色鮮明,學術氛圍濃厚,校園環境幽雅,是全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總參「人才隊伍建設先進單位」和「全軍甲級衛生單位」。

電子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大學電子技術學院是一所以信息安全技術為主的理工軍結合、指揮與技術結合的多學科高等院校。前身為有50多年歷史的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學院現有指揮管理系、信息研究系、信息安全系、信息裝備工程系4個系和1個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所,擁有河南省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電子商務工程研究中心。現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信息研究與安全、電子工程等四個四年制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按當地重點分數線擇優錄取。

學院具有雄厚的辦學實力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在密碼學、信息安全、網路工程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優勢。學院注重更新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方法的改革創新,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開展學生自主科研等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多次在國際、全國大學生、研究生數學建模、英語競賽、信息安全競賽中獲一等獎,先後有2名學員被評為「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教員隊伍中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佔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84%,擁有一批具有深厚基礎理論和較高學術造詣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其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7名,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7名教師被評軍隊優秀教師,32人獲得軍隊院校「育才獎」。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軍隊「863」、「973」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獲國家、軍隊和省部級教學、科研一、二、三等獎百餘項。

學院教學、科研、生活設施完善。建有圖書館、學術報告廳、綜合實驗中心、軍體館、標准田徑運動場、游泳池、野外綜合訓練場、綜合服務樓等服務保障設施。社會化保障服務功能齊全,生活便利,園區網開通全院,校園寬闊整潔,布局合理,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學院先後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總參學習成才先進單位」、「全軍文明衛生軍營」、「園林式營院」、「花園式單位」。

[編輯本段]科研學術與成果

學校加強與總部機關、國家部委、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拓寬項目來源渠道,承擔各類項目數量、經費、規模層次大幅度提高,支撐了學科、教研隊伍建設、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環境建設。

大學成立以來,累計獲得國家、軍隊和地方各類科技進步獎183項。加強科研成果向戰鬥力、生產力轉化的力度,多次組織參加「深圳國際高薪技術交易會」、「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周」、「國家『863』計劃十五周年成就展」等,展示了大學最新成果,擴大了影響,提高了知名度,一批成果受到軍內外單位的青睞,在軍隊和地方得到了推廣應用,提高了科研綜合效益。

信息工程大學科技成果獲獎一覽表

獎項等級數量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

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6

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三等獎9

國家自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1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

「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重大科技成果獎.1

軍隊科技進步獎(含省部級)一等獎40

軍隊科技進步獎(含省部級)二等獎135

軍隊科技進步獎(含省部級)三等獎213

[編輯本段]名師託名校

高俊院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地圖學學會(ICA)地圖概念工作委員會委員、全軍指揮自動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內外知名的地圖專家,歷任測繪學院副院長、院長。主要從事地圖學識、地圖學基礎理論與技術、地圖資料庫技術與應用、地圖設計專家系統、地形作戰環境模擬等研究。執教40多年來,為人師表,甘為人梯,培養和教育了一大批地圖學及軍事測繪高級人才。

王家耀院士: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地圖制圖自動化與一體化的理論與技術、數字地圖圖像的分析與識別、軍事地理信息系統等研究。主持研製了20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和三等獎6項、首屆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優秀產品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首屆總參「人梯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3此榮立三等功。曾出版專著8本,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鄔江興院士: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工程大學校長,少將軍銜。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中容量程式控制交換機、超大容量的光纖直連復制式數字交換網路、我國第一個實用化最大綜合N-ISDN系統、國內首台實用化的分布式移動交換機、我國第一套使用智能網系統。其提出的基於IP的、多協議棧虛擬移動平台體系架構,為實現C3G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思路。「高性能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重大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編輯本段]軍人學員本科專業目錄

專業名稱Catalogue類別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工學(信息技術類)

網路工程Network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密碼學與工程CryptographyandEngineering工學(電子電氣類)

自動化Automation工學(電子電氣類)

無線電工程RadioEngineering工學(電子電氣類)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電子工程ElectronicEngineering工學(電子電氣類)

信息工程Information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作戰測繪保障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測控技術與儀器工學(儀器儀表類)

指揮自動化工程CommandAutomation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測量工程SurveyingEngineering工學(測繪類)

攝影測量與遙感工學(測繪類)

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工學(測繪類)

模擬工程Simulation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導航工程Navigation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航天測控工程工學(航空航天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學(電子信息科學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信息工程InformationEngineering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指揮自動化工程CommandAutomationEngineering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應用數學AppliedMathematics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應用物理AppliedPhysics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地方學員本科專業目錄

專業名稱Catalogue類別

信息安全(電子政務方向)InformationSecurity工學(信息技術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工學(信息技術類)

網路工程Network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自動化Automation工學(電子電氣類)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Engineering工學(信息技術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學(電子信息科學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軍事學(陸軍指揮類)

更多具體的專業目錄還請到http://zhaosheng.plaieu.e.cn/(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招生信息網)查詢。

⑸ 基於MapX的城市地價監測與更新系統研究

董金瑋 鄭新奇 閆弘文

(山東師范大學,濟南,250014)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土地價格對社會經濟的調控作用重要性凸現,城市地價的動態監測與更新是准確把握地價規律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已有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領域相關成果的基礎上,設計和實現基於MapX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與更新信息系統,通過在濟南市地價監測工作中的實證,結果表明:該系統提高了地價信息建庫的效率、實現了多種地價測算模型的集成以及地價的快速更新,能夠方便地進行查詢及成果報表輸出等,從而提高了成果的科學性、准確性、現勢性。

關鍵詞:城市地價;動態監測;MapX

在1999年的國土資源大調查中首先提出「地價動態監測」概念[1],2002年又頒布了《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技術規范》。該文本作為一個技術規程,在地價監測和地價更新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許多學者在監測體系建立的關鍵環節如地價區段的劃分地價監測點的選取等方面的工作流程進行了優化研究[2],並在數字地價模型[3,4]、地價的時空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的意義、概念、工作路線、應用領域有了漸漸明確的認識。地價動態監測的目的在於土地市場的監測和預警,服務政府決策、調控市場經濟,而目前國內針對於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的系統開發研究較少。鑒於此,基於技術流程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與更新信息系統的構建已經成為必須,本文旨在構建一個這樣的平台,以提高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的可操作性、科學性、准確性、現勢性,更好地為國土資源部門工作開展和政府經濟宏觀調控決策提供依據。

1 需求分析

國家對於各城市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具有明確的要求。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是以城市內具體宗地為監測對象,形成從地價監測點的設立,資料採集、匯總、整理到地價分析、監測資料應用以及體系維護與更新的地價動態監測系統[5]。地價動態監測與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評估是互為參照、相互補充的[6]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的兩個工作重點在於地價動態監測與基準地價快速更新,本系統主要是面向這兩個方面進行相關技術改進,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確性,更科學地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依據,提高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能力。

動態監測第一手資料是監測點的相關資料,主要來自於選定的宗地監測點實時調查資料和交易樣點數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數據的准確性是至關重要的,在本環節中,對系統的設計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要求系統能夠實現監測點調查表格的報表輸出功能,同時實現監測點數據的快速錄入,其中讓系統自動獲取監測點的部分欄位信息是重要的技術措施;二是對已有的交易樣點資料實現直接轉入,實現信息快速入庫。基於GIS的系統構建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對於圖元的屬性檢驗、地價的結果測算等具有強大的支持功能。

從動態監測環節的技術流程上看,地價區段的劃分、地價監測點的選取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此方面的研究較多,規范中亦有明確說明,根據規則可以在GIS軟體中方便實現,在本系統中暫不做考慮。針對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在於實現監測點數據的及時更新。

基準地價更新指在土地定級或劃分均質區域的基礎上,用土地收益、市場地價或地價指數等來全面或局部調整基準地價的過程[7]。基準地價更新方法有三種[8],本系統的設計就是採用基於工作流的方式進行的,可以自動完成監測點、區段和級別地價的更新,由於地價動態監測和地價更新工作要求連續性和銜接性,建立在監測點地價更新——區段地價更新——級別地價更新基礎上由下而上的基準地價更新方法,周期短、效率高、節約成本,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鑒於以上分析,系統擬採用面向組件的開發技術,即將GIS組件嵌入通用開發環境中。既可以充分發揮GIS的查詢和空間分析功能,又能通過編程語言將各類地價測算模型和方法加以實現,進而實現各類報表功能,達到高效無縫的系統集成目的。本文決定以MapInfo公司的組件產品MapX進行二次開發[9,10],開發平台選擇面向對象的VB平台,語言簡便,便於系統維護。

2 基於 MapX 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與更新信息系統設計

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功能模塊圖

2.1 GIS 資料庫編輯模塊

本模塊用於實現GIS資料庫基本的空間與屬性信息的錄入、修改、保存、添加、刪除、數據備份等功能[11],是進行後續工作的前提。

系統的資料庫主要由級別信息資料庫、區段信息資料庫、監測點信息資料庫三個層次的子資料庫構成,由於數據量不大,採用文件格式進行存儲。同時,支持對 Access 資料庫的綁定,以滿足屬性數據計算分析的需要。系統可以方便地進行監測點圖元的繪制和屬性信息的錄入,數據錄入可以在卡片式和記錄式兩種操作方式下進行。實現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的交互查詢,監測點根據錄入時間進行自動編號,監測點的預設信息如所處土地級別等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錄入。信息編輯也有卡片和記錄兩種方式,系統自動記錄修改時間,並將原來的記錄進行備份,在地價指數計算等環節需使用。

2.2 地價信息檢索查詢及專題分析模塊

空間查詢和分析作為 GIS 的基本功能,是進行地價查詢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對監測點、區段等信息進行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的互查[12]、SQL查詢等,進而可以挖掘重要規則信息。對監測點進行專題圖分析,生成柱狀圖等立體效果專題圖可以將地價分布規律進行可視化,對符合條件的監測點進行空間分布規律研究,給決策提供直觀依據。

2.3 地價更新模塊

2.3.1 監測點地價評估和更新

在該子模塊中涉及到監測點資料的標准化處理,以及不同方法的地價評估兩個環節。

(1)由於監測點土地利用條件的不一致,需對土地使用年限、土地開發程度、容積率、基準日等進行修正,即進行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將地價內涵統一到標准地價。這是在錄入信息後,系統通過修正系數表進行實現的。

(2)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收益還原法、市場比較法、成本逼近法等方法進行宗地價格的評估。

2.3.2 區段地價測算及更新

在監測點地價評估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區段地價的更新。對區段內的監測點按種類採用區域內樣點地價平均法測算區段地價。首先選取要更新的區段,由MapX組件的查詢功能選出位於該區段內的監測點,對監測點的地價欄位數值(在監測點地價計運算元模塊中求得)進行平均值計算,採用區域平均地價法更新區段地價。

其中,在要更新的地價區段的選擇時,有屬性查詢選擇以及直接點擊圖元選擇兩種方式。在監測點選擇的處理上,採用 Layer.SearchWithinFeature 方法進行,選取參數採用miSearchTypeCentroidWithin,以監測點宗地的中心點決定監測點歸屬,避免了不同區段監測點的重復。

2.3.3 級別地價測算及更新

城鎮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每次的地價更新若都使用因素定級法,不僅效率低下,且難以反映地價變化的規律,該系統的構建可以使這一問題解決成為可能,本系統的工作思路是由點及面進行的,傳統的定級方法是由上而下進行因素定級,本系統所採用的由下而上的思路,能夠反映地價變化的熱點地區,能夠更為全面地實現地價的更新工作,且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4 地價預警模塊

當監測點地價及區段地價超過正常變化幅度時,進行地價的預警提示。採用顏色標識的方法進行,將預警級別分為五級:正常、偏高、過高、偏低、過低,分別用綠色、淺紅、深紅、淺黃、深黃表示。將預警作為一個欄位[Warning]進行標識。

2.5 報表設計模塊

地價監測體系中涉及大量的表格,如地價監測點登記表(初始/變更)、地價監測點(年度/季度)調查表等,該系統的應用可以方便地實現表格的列印、匯總報表等。對於圖件的輸出,MapX也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功能,可以滿足成圖的需要。在地價更新完成後,需對地價規律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地圖信息的可視化是至關重要的,有學者曾做過立體地價圖的繪制研究[13]。本系統利用MapX自帶的專題圖繪制功能,用以實現直方圖、餅狀圖、密度圖等多種專題圖,可以直觀清晰地提示地價規律,為決策提供服務。

3 系統的實現

系統採用的是界面驅動的開發方式進行的,系統的前兩個模塊是任何GIS系統都具有的基本功能模塊,主要通過MapX的數據綁定來實現屬性空間信息的互查和專題圖分析功能來實現,在此不再贅述。

以下主要說明地價更新的編碼實現過程,三個子模塊的實現機理是相似的,由於篇幅所限,具體各子模塊的編碼在此不做詳細介紹,僅以區段地價更新為例進行說明:

(1)選擇要更新的區段:有兩種方式進行,可以直接在 ComboBox 控制項中選擇要更新的區段號,也可以從圖2 中進行點選。實現點選的代碼如下:

圖2 區段地價更新實現窗體

在區段地價更新對話框中加入以下代碼:

Private Sub Commandselectqd_Click ()

Form2.Map1.CurrentTool=miSelect-Tool

End Sub

在有 MapX 控制項的主窗體 Map1_Selec-tionChanged ()事件中加入以下代碼:

Private Sub Map1_SelectionChanged ()

Dim ftrsA s MapXLib.Features

Dim sel As MapXLib.Selection

Set sel =Map1.Layers (lyrname).Selection

Set ftrs=sel

Ftrid=ftrs.Item (1).FeatureID

qddjupdate.Combo1.Text=Ftrid

End Sub

(2)要更新的區段定義好之後,再設定選用的監測點的種類,如出讓、轉讓、出租等。從下拉選框中進行選擇,點擊確定按鈕後,將所選區段內的指定監測點類型的編號顯示在ListBox中,實現代碼如下:

Dim keypoints,ftrsA s Features

Dim regionselin As FindFeature

Dim custLayer As Layer

Dim i As Integer

Set regionselin=Form2.Map1.Layers (lyrname).Find.Search (Combo1.Text)

If regionselin.FindRC Mod 10 < > 1 Then

MsgBox ″找不到你需要的圖層!″

End If

Set custLayer=Form2.Map1.Layers (Combo2.Text)

Set keypoints=custLayer.SearchWithinFeature (regionselin,miSearchTypeCentroidWithin)

Set qdnpoints=keypoints

For i=1 To keypoints.Count

List1.AddItem keypoints.Item (i).Name

Next

(3)在選擇了區段內的符合條件的監測點後便可以採用樣點地價平均法計算區段內地價。該過程容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代碼。

總體來講,系統可以從縱向上實現GIS基本的資料庫管理及空間查詢分析,地價計算數學方法的模型實現,報表三個方面的功能。按工作流的方式由監測點、區段、級別依次進行地價更新的操作。系統層次鮮明,結構合理,能夠為廣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個友好便捷的操作平台。系統通過在濟南市城市地價動態監測中的試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互操作,系統在後期可考慮向WebGIS過渡。基於網路GIS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電子政務綜合一體化平台的開發是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趨勢,具有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許丹奇,陳雄.基於MAPGIS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管理系統的實現[J].現代計算機,2006 (1):71~73

[2]洪增林,薛惠鋒.城市地價動態監測中有關問題探討[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5 (1):73~77

[3]鄭新奇,王家耀,閆弘文等.數字地價模型在城市地價時空分析中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4,26 (1):14~21

[4]鄭新奇.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理論、方法、技術、實證[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35~243

[5]國土資源部.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2002

[6]閆弘文,鄭新奇.城鎮基準地價更新與平衡[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2

[7]GB/T 18508-2001.城鎮土地估價規程[S]

[8]田崇新,黃克龍,張麗,張小燕,鄭光輝.基於地價動態監測體系的基準地價更新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5,22 (2):94~99

[9]范新南,陳鵬,謝迎娟.組件式GIS軟體MapX的應用技術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3 (8):92~93

[10]劉迎春,周志宇.基於組件GIS的應用系統開發技術[J].微計算機信息,2004 (2):123~124

[11]薛豐昌,張紹良,張世榮.基於GIS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7 (2):18~20

[12]史劍珺,李軍,陳犖,吳秋雲.基於MapX的空間查詢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4,26 (9):75~78

[13]鄭光輝,黃克龍,田崇新,張小燕.GIS在立體基準地價圖中的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5,(1):211~213

⑹ 關於測量的書籍有哪些

1 測繪學概論 寧津生、陳俊勇、李德仁、 &<OMGGQ[h
劉經南、張祖勛 等 武漢大學出版社 vV2o[\o^
2 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原理與方法 許才軍、申文斌、晁定波 武漢大學出版社 Zj5NWzj X
3 地圖學原理與方法 王家耀、孫 群、王光霞、 R7y-#?
江 南、呂曉華 科學出版社 m}sh I8S
4 網路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技術 孟令奎、史文中、張鵬林 科學出版社 -1dIZy
5 工程測量學 張正祿 等 武漢大學出版社 !k ;[^>
6 測量學 顧曉烈、鮑 峰、程效軍 同濟大學出版社 XP3QBq
1 大地測量學基礎 孔祥元、郭際明、劉宗泉 武漢大學出版社 i@sCMCu6
2 GPS測量技術 周 立 黃河水利出版社 F^J&g%ql
3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 張東明 黃河水利出版社 t;bZc s
4 海道測量學概論 劉雁春、肖付民、暴景陽、 sf=%l10Fk#
徐衛明 測繪出版社 R|d^M&K,
5 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 張新長、馬林兵、張青年 科學出版社 y81#UD9[
6 地理信息系統 劉耀林 中國農業出版社 c9>8IW
7 地形測量 趙文亮 黃河水利出版社 w%!k?t,*]
8 高等測量平差 王新洲、陶本藻、邱衛寧、 "1=.5:yG
姚宜斌 測繪出版社 rVc zO+E
9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 隋立芬、宋力傑 解放軍出版社 Hj-<{#,
10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 潘正風、楊正堯、程效軍、 oqQ?2k<@
成 樞、王騰軍 武漢大學出版社 1GyAQHx,
11 建築測量學教程 嚴莘稼、李曉莉、鄒積亭 測繪出版社 ?3KR(6D
12 工程測量 周建鄭 黃河水利出版社 R-0_226
13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 高井祥 等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C$]%1<-Iv] 1 土地信息系統設計與建立 胡石元 武漢大學出版社 !xx> lX5
2 變形觀測的理論與方法 朱建軍 中南大學出版社 e*'|iuDrY
3 測量學實驗與實習 李曉莉 測繪出版社 +Hm+ #o
4 地籍測量學 詹長根、唐祥雲、劉 麗 武漢大學出版社 TG%hy"k
5 測繪程序設計 秦永樂 黃河水利出版社 +e3WwUx
6 現代海洋測繪(上、下冊) 趙建虎 武漢大學出版社 {dr&46$p <br> 7 GPS測量原理及應用 張勤、李家權 等 科學出版社 i2%m}S;D9
8 測量學實用教程 郭宗河、董宇陽、鄭進鳳 中國電力出版社 #SLxNAH
9 土木工程測量 hhgz=7Y
土木工程測量實習手冊 王根虎 黃河水利出版社 }+RF~~H/
10 數字測圖技術 徐宇飛 黃河水利出版社 "6o}qeB l
11 遙感技術基礎 張占睦、芮 傑 科學出版社 pN f9
12 空間信息導論 邊馥苓 測繪出版社 m+8b2H:V
13 工程測量 黨星海、郭宗河、鄭加柱 人民交通出版社 V<7K!<g)b
14 測量平差 靳祥升 黃河水利出版社 R{Kd%Y:2Y
15 測量學 羅志清 雲南大學出版社 w wRT$-!
16 控制測量技術 林玉祥 中國電力出版社 jl0Eg
17 控制測量學 楊國清 黃河水利出版社 4Z p5o`*g2
18 攝影測量 劉廣社 黃河水利出版社 JO6vzoS3
A_*Lo6uII

⑺ 什麼叫"對策水位"

見《滇池保護條例》
第十二條 為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適當增加蓄水量。按照優化調度的原則,確定滇池外湖(外海)控制運行水位為:
正常高水位1887

⑻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應用物理 學什麼內容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網路名片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國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坐落於鄭州市,河南省,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研究所電子科技合並成立的直接領導下的總參謀部,國家重點科學與工程高等軍事院校,在全軍5所綜合大學之一。
中文名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外文名: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創辦時間:1946年5月
類:軍事院校
所屬地區:中國河南

學校簡介
教學成果
基礎設施
精英人才的培育優秀的學生
學校榮譽
中國人民解放軍,教師信息工程大學校歌:
概覽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測繪學院,電子科技

科學和學術成果關於 />信息工程大學院系科技成果獲獎名單的
院士,著名的高俊老師ADS:
王家耀院士:
院士鄔江興:
勘院士: BR />
當地軍人學員本科專業目錄

基礎設施
教學成果學員的本科目錄學校簡介學校教育名師高徒
學校榮譽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歌:
教師名單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測繪電子技術研究所

科學和技術成果的科學和學術成果簡介
信息工程大學獲獎名單
老師托精英
郜琚嗯院士王家耀院士:鄔江興院士:測繪院士:士兵學員本科目錄的本地學員本科目錄

學生高雅
[編輯本段]學校簡介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研究所測繪,人民解放陸軍學院,電子科技合並,以形成直接從總參領導,關鍵國家科學和工程高等軍事院校,全軍下的5綜合性大學(其他四個是:國家之一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學,已經由單一的電訊工程專業發展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為核心的工人理工文滲透,指揮,管理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創新,奉獻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測繪學院電子技術與科學學院,大學根據大學的座右銘,佔地面積?3800餘畝。
[編輯本段]教學成果
大學校徽學校有,根據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和總部首長,總參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黨委員會要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著眼於「建設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教育質量,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水平的綜合性大學「目標,努力拚搏,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央軍委首長:改革有效的教學成果,研究和創新。信學科主題為主體的軍事特色鮮明,涵蓋了許多領域的軍事信息系統的信息,主要解決有關戰爭勝負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密切相關,贏得了信息化戰爭。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A座教學樓,實驗樓1700英畝的土地,以擴大辦學空間,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作為聯合培養基地的基礎。學生宿舍,學生食堂拔地而起,新的圖書館,游泳池和兩個國際田聯田徑場標准塑膠操場,湖橋,涼亭,假山,迴廊,綠林廣場人文景觀點綴其間,湖光瀲灧,綠蔭紅牆,現代建築和設備的大型衛星接收設備,基礎設施和美麗的校園環境交相輝映,開發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神」上的數十億美元的超級計算機,可同時容納超過一千名學生的教學和研究設施的計算中心, GPS訓練場和戰術訓練場地和空間,建立了一個高速光纖校園網,遠程教學系統,網路終端蓋教學樓,實驗樓和宿舍。全面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實行食品和社會化。翻新的學生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樂部,為學員安裝空調的宿舍。引進超市,郵局,銀行等服務設施,以方便學員的日常生活。
編輯本段]卓越的精英教育,一個偉大的日子
學員的多的榮耀信,信大驕傲的學習者。由於軍隊現代化建設已經培訓了超過20,000高素質軍事人才,畢業生良好的政治素質,院士高俊,王家耀創新能力,業務水平高,適應快,發展潛力大,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涌現出了一大批頂尖人才的國家和軍隊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武江興楊元喜,測量,魏朱自清的任何權利,王,陳左寧,「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副總指揮沉榮駿院士「神舟五號」飛船地面測量和控制系統總師志堅,國家863計劃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驅動器的傑出代表,在即將畢業的學生。
[編輯本段]的學校榮譽
齊文峰,張川婷,范書芩三個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8論文被評為軍隊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學員趙菁被評為「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 Xiekang最小的學生獲全國首屆青年世紀風格的電視獎贏家;學員袁佳和應定海第二屆全國青春風采電視大賽「的良好活力獎」和「傑出貢獻獎」;??參與者湯輝首屆全國青少年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8隊參賽隊伍榮獲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近年來,在國家廣播電台代表的國家在2004年前往捷克共和國參加的國際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競賽12枚獎牌,實現了第一次在亞洲舉行亞太地區。
[編輯本段]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校歌:
面對時代的挑戰,面臨著技術的較量,我們在中原採集的鼓舞人心的學術和創新的學術創新加入的鼓舞人心的防禦加入國防信息在多維空間的無形戰場信息在前沿陣地心臟直接信息是戰鬥力的信息的勝利確保信息是戰鬥力信息是勝利保障面對高技術戰爭中,面對信息化戰場從黃河一個任務邁上了新的台階,致力於為國防致力於為國防獻身國防的使命和攀登高峰
[編輯本段]學院一覽
科學學院是為適應高等軍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趨勢,並促進形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學科整合環境,以實現基礎教育資源共享和基礎學院的創始人。的主要任務是建設一批高層次的科學類專業,促進其他學科的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工程開發高品質的創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以適應現代化的軍隊和軍事斗爭准備為學院主要是負責前兩年的整個學校的本科培訓任務一年半前的專家的專業知識,以承擔的公共基礎設施的整個學校的研究生學科教學任務的一部分。學院碩士的學位授權的「應用數學」,「光學工程」,「英語「,」軍事教育和培訓「,創建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統工程」,「項目」,「商務英語」8個本科專業。五下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外語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軍事教育和培訓部的數學和物理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單位和文學學院有一個高品質,科學的結構,梯隊合理,學術水平較高,較強的教學和研究的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占教師總數的50%,擁有一批優秀教師,總參優秀的中青年專家代表軍事和非軍事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學校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力量雄厚,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有機會的軍事水平,多項省級科研和生產效益好。高,位於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清新,環境優美周圍的建築。研究所覆蓋的面積?1700英畝,計劃投資8.5億元,建築面積?430000平方米在校園功能分區明確合理的總體規劃,辦公室綠化校園分為教學區,訓練區,學員宿舍,後勤保障,區分離的人工湖和綠地。學院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基本實驗室樓,圖書館,擁有一流的數學,物理,電子,EDA,網路,語音實驗室,計算機中心,各種教學設施齊全的實驗室。有一個欄位的軍事體能訓練,心理行為訓練場,田徑運動場,籃球,排球運動場,游泳池等,擁有學員公寓近9萬平方米,20000多平方米的食堂,保護近10000名學員的學習和生活的需要。按照「質量立法院學院興院校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質量的大學生活,專注於和奠定一個堅實學生的全面質量奠定了基礎,努力培育的精神,「求是拓新,再實踐的話」的旨在建立的軍事和非軍事影響力的開放式數字化特色學院始終以多學科綜合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一流的教學質量依靠努力為軍隊和國家培養和輸送高素質人才。
信息工程學院
坐落在黃海之濱,嵩山北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肩負著重大任務的現代化國防和科研培訓項目人事,全軍重點建設學院之一。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高等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工程和科研人員,和它的前輩,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科學與技術學院,是經國務院,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七個專業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科學,信息研究,指揮和管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處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北京研究生專業培訓中心管轄。有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個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兩個軍隊,軍隊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重點學科之一,五軍重點建設學科領域。學校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信息工程,信息研究與安全,電子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全國的八個任期四年本科學生的,根據本地優先順序得分的優點。學院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原始信息工程學院50年,具有較強的辦學實力和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教育優勢,在IT和信息安全學生的人格魅力場。學院堅持教育政策「走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著眼於更新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繼續深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國家和軍隊級教學成果獎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的成就,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無線電測向發現,自2002年以來,至154榮獲國家獎冠軍學科競賽,包括一頂獎,一等獎60。學員謝康民獲得了金牌,在2002年,第一屆全國青年世紀風格的電視大賽。鄭州建院以來,共培養各級各類在2萬多名畢業生,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的建設我軍信息,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國家最先進的該領域的技術支柱。學院師資優良,結構合理。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42%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89%,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在軍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 47,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47。數十名教師被評為青年及中年的國家和軍隊,國家,軍隊,河南省優秀教師,61個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津貼,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67全軍院校育才獎。從外院的兼職教授,學院還聘請了18位院士。的學術研究環境,優良的強度,並取得豐碩成果。國家工程中心 -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出新的道路。繼20世紀90年代問世以來,學院已獨立開發了中國的第一個大型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HJD-04交換系統,一個重大突破,在分組交換,信息安全,3G技術和路由技術研究領域,那裡有更多的超過100個創新成果的國家,軍隊或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至2004年,連續第四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創造了新的輝煌科學研究院。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學院,是一個軍事作戰指揮,軍事訓練和科研培養中級軍事測繪高等工程人才的職業技術院校,前身為60年的歷史,建立了醫院,解放軍測繪學院,是經國務院,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現有的測量和導航工程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作戰環境和模擬工程處,工程測量和設備部的測量和控制技術與管理,聯合辦學,當地衛生部等7個部門和測繪工程研究所,一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課程,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國家重點學科,2個全軍重點學科,4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領域,軍隊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這所學校有一個高品質,合理的結構和教師。總的教學,科研,工程技術人員260餘人,其中超過90人,正高職人員82副高職稱,博士,碩士生導師47人,。高俊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社科院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和測繪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錢曾波是一組知名學者,專家和教授。設備狀態的最先進的教育技術中心,衛星觀測站,GPS實驗場,該中心的天文台,遙感衛星地面站,遙感圖像處理,空間信息,數據處理中心,教學設施。校園網路,實現全院范圍內的信息資源共享和網路教學。近年來,學院有一個積極的承諾,在過去的500多國家和軍隊的重大科研項目,有超過120個成果已獲得國家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其他獎項。教學和研究設施齊全,國家的最先進的設施,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該學院擁有超過60年的辦學歷史,是我軍最早的對外學術交流的機構之一。先後獲得了軍事測繪在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瑞士,俄羅斯,羅馬尼亞,法國,朝鮮和其他國家,和著名的專家,學者訪問演講,一年的專家和學者代表團出國留學,教育,講學和參加國際會議。特色鮮明的辦學濃厚的學術氛圍,優雅的校園環境,國家,「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機構的高等學府」總參謀部「人才建設先進單位」和「軍A級衛生單位」。
電子技術研究所
信息工程大學電子技術研究所理工軍隊信息安全技術為基礎的聯合指揮與技術相結合的多學科高等院校。前身為50年的歷史,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學院現有的指揮與管理,信息研究部,信息安全部,信息設備工程系和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所,河南省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河南等省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學科,3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3個博士學位課程,8個碩士學位授權中心。四4年制學士學位課程,現有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安全性,全國電子工程的學生,根據本地優先順序得分的優點。學院擁有強大的辦學實力和豐富的經驗,在教育,特色和優勢,在密碼學,信息安全,網路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重點更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開展學生的獨立研究和其他豐富的課堂活動,眾多的國際,全國大學生,研究生數學建模,英語在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信息安全競爭,有兩名學生先後被評為「全軍10學習,成為排頭兵。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師素質,佔40%的高級專業技術職位的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佔84%,與一數學科與一個堅實的基礎理論和較高學術造詣的學術帶頭人,其中包括2「全國青年和中間, 「總參優秀青年專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軍事上,7名教師被評定為優秀??教師,32名軍事院校「育才獎。近年來,學校承擔了國家軍隊,國家」863 「,」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由國家軍隊和省部級教學,科研第一,第二和第三獎百餘項。學院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的數量,圖書館,學術軍事實驗中心,音樂廳,運動館,標准田徑運動場,游泳池,野外訓練場,綜合服務樓及其他配套設施。社會保障服務完善的生活設施,公園院的校園網開通寬,整潔,布局合理,樹成蔭,環境優美。大學被評為「全國和愛護示範單位」,「總參學習成才先進單位」,「全軍文明衛生軍營」,「花園式營房,花園式單位」 。
[編輯本段]科學和學術成果
簡介
學校加強與總部機關,國家部委,企業和機構接觸,以擴大項目的承擔各類資助的項目,規模水平顯著提高支撐學科,教學和科研隊伍建設,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環境建設。各類科技進步獎,國家,軍隊和地方大學,183成立以來累計。加強科學研究,以打擊效能,生產力改造力度,幾個組織參加深圳國際支付技術博覽會「,」北京高新技術產業活動周,國家「863」計劃十五周年展「展示大學的最新成果,擴大影響力知名度越來越高,一些成果的軍事和非軍事單位的青睞,在軍隊和地方的應用得到大力推廣,提高科學研究的綜合效益。
信息工程大學科技獲獎名單
>一些獎項水平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發明獎)16個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獎)三等獎9項國家自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重大科技成就獎」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1軍事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含省部級)一等獎40軍隊科技進步獎(包括省部級)二等獎135名軍事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含省部級)三等獎213
博士[編輯本段]老師支撐名校
郜琚嗯院士:
/>導師,中國科學研究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測繪學會副會長,國際制圖協會(ICA)地圖概念工作委員會,全軍指揮自動化專家,著名的地圖專家委員會前副院長,學院測繪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的地圖知識,基本理論制圖,地圖資料庫技術及應用,地圖設計專家系統,地??形作戰環境的模擬研究。教練40年以前,一個老師,一個甜蜜的人梯,文化,教育,軍事測繪制圖和高級人才的大量。
王家耀院士:
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的理論和技術的自動化和集成的制圖,圖像分析和識別的數字地圖,軍事,地理信息系統。帶領20餘項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的發展。3,第三位,六,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在軍事上,一個優秀的產品的第一集團軍軍事科研一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總參的人3梯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榮立三等功。他已出版了8部專著,發表了80多篇學術文章。
院士鄔江興:
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工程大學校長,少將軍銜。主持開發的第一次大規模中等容量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大容量的光纖直接連接復制的數字交換網路,中國的第一個實際最大的綜合性N-ISDN系統,中國的第一個實用的分布式移動交換,中國的第一個一集的智能網路系統。基於IP和多協議棧,虛擬移動平台架構C3G新的技術理念的跨越式發展。高性能的可編程數字開關被評為國家重點科研攻關計劃,「九五」計劃的一項重大成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勘院士:
在1936年1月出生,是著名的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大地測量研究所專業委員會的成員,曾擔任中國天文學會衛星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學術職務。全國第一,1982年,他開了GPS衛星導航和精確定位的課程,他主持和承擔超過20防禦模型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軍事科學技術進步獎兩個,三個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編輯本段]專業名稱目錄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信息技術)網路工程網路工程技術(信息技術)密碼科學與工程,士兵學員本科專業目錄
加密技術和工程人員學習(電子電器類)自動化自動化工程(電子電器類),無線電工程廣播工程工程(電子電器類)電子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電子電器類(工程)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專業工程(信息技術類)信息工程人員科學(信息技術類)測繪保障運營測繪保障軍事學(陸軍指揮類)的測量和控制技術與儀器測量和控制朱曉萍和設備工學會(儀器儀表類)的作戰指揮自動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