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三國》劉備白帝城託孤是哪一集(95集版本的)

八十二集 劉先主白帝城託孤

Ⅱ 紅軍東征中的敬之是誰

紅軍東征和西征的路線圖 天文年歷 astronomical ephemeris 按年度出版、反映天體運動規律的歷表。編算天文年歷是歷書天文學的任務之一。 內容 主要有:①太陽、月球、各大行星和千百顆基本恆星在一年內不同時刻的各種精確位置;②日食、月食、月掩星、行星動態、日月出沒和晨昏蒙影等天象的預報;③用於天體各種坐標之間換算的必要數據,如歲差和章動、光行差等。此外,還有天體物理觀測歷表、天然衛星歷表以及輔助性用表和資料等等。這些歷表和數據直接用於天文大地測量(測定地面經、緯度和方位角)、天體測量和天體物理的一些觀測和計算,也為天文、氣象、潮汐等科學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資料。航海天文年歷和航空天文年歷曾經是天文年歷的組成部分,現在已經單獨出版,成為遠洋船艦和遠程飛機天文導航從事定位的主要資料。此外,特殊天體歷表,如小行星沖日歷表等,也按年度出版,單獨成書。有些國家還出版供業余天文愛好者和一般讀者使用的簡易天文年歷,內容除精度較低的歷表外,還有指導業余天文觀測的文字說明。年歷除印刷成書的形式以外,近年來還出現一種新的歷表形式——磁帶式年歷。 編算簡史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是法國在1679年出版的稱為《關於時間和天體運動的知識》的年歷,隨後是1767年開始逐年出版的《英國天文年歷》。1776年開始,逐年出版《德國天文年歷》(已於1959年停刊)。《美國天文年歷》雖然遲至1855年才開始出版,但在十九世紀末由紐康主持編歷工作以後,很快就成為國際上最出色的天文年歷。蘇聯在1922年利用外國資料首次出版1925年的《俄羅斯天文年歷》。蘇聯第一本獨立編算的年歷是1941年出版的《蘇聯天文年歷》。早期的天文年歷主要是為適應航海定位的需要編算的,後來天文年歷的編算則著重於天文觀測和研究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遠洋商船和軍艦的迅速發展,要求有專用於海上定位的歷書。1914年英國第一本《航海天文年歷》出版。以後十年中各大國也相繼出版航海天文年歷。 中國年歷編算 中國編算出版歷書已有悠久的歷史。流傳到現在的清代欽天監編算的《七政纏度經緯歷《,內容包括日、月、五星的位置以及日月食等特殊天象。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初,中國只出版民用歷書。天文年歷的出版時斷時續。中央觀象台曾出版過1915年和1917年的《觀象歲書》。以後,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等單位曾出版過1930年、1931年、1932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和1948年的天文年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紫金山天文台自1950年起每年編算出版天文年歷;1954年編算出版航海天文歷;1955年又編算出版航空天文歷。1966年紫金山天文台開始獨立編算1969年和1970年的天文年歷,以後每年正式出版《中國天文年歷》和《中國天文年歷(測繪專用)》。《航海天文歷》的編算工作也有所改進。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館在1977年開始合編普及天文知識和指導業余觀測用的《天文普及年歷》。 國際交流和合作 為了統一各國天文年歷的基本內容和避免重復計算,各國編歷機構經常進行廣泛的聯系和合作。早在1896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基本恆星會議,通過各國天文年歷共同採用統一的天文常數系統,即紐康所確定的章動、光行差、太陽視差和歲差值。以後又多次召開國際性會議,討論年歷的計算分工,歷表的精度要求,採用新天文常數系統以及新基本參考系統和時間系統等問題。國際交流導致各國天文年歷編算工作的合作。1953年英國和美國在航空天文年歷的編算工作方面進行合作;1958年兩國合刊航海天文年歷;1960年兩國又聯合出版天文年歷。《德國天文年歷》在1959年停刊後,接著出版《基本恆星視位置表》。歷表計算也有分工,例如太陽、月球和大行星歷表由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編歷局計算,各國編歷機構可以向編歷局索取有關資料。 參考書目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Ephemeris and Nautical Almanac,H.M.Nautioal Almanac Office, London, 1961. -------------------------------------------------------------------------------- 天文年歷astronomical ephemeris 按年度出版,反映天體運動規律的歷表。編算天文年歷是歷書天文學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有:①太陽、月球和各大行星在一年內不同時刻的位置表。②1000餘顆基本恆星每10天的視位置表。③用於天體各種坐標之間換算的數據 ,如包含歲差、章動和光行差改正的貝塞爾日數、獨立日數表。④各種天象的預報表,如日月食、月掩星、行星動態、日月出沒和晨昏蒙影等。⑤若干天然衛星的歷表。⑥天體物理和天體測量的觀測和歸算輔助用表,如蒙氣差表、平時和恆星時換算表、儒略日表等。天文年歷在天文和天文大地測量上的觀測和計算上有重要應用。有些國家還出版供業余天文愛好者使用的普及性天文年歷,內容還包括指導業余天文觀測的說明。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 年歷是法國在1670年出版的 。現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如英國、德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出版天文年歷。中國編算出版歷書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歷法中已列有日月五星的運動和位置、日月食預報等某些與現代天文年歷相當的內容。1950年起,中國紫金山天文台每年編算出版天文年歷。1966年起開始獨立編算。 取自"" .

Ⅲ 有關周恩來的資料

周恩來 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原籍浙江紹興。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 紅軍時期的周恩來
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大大。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大大,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 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 西安事變時的周恩來
1947年7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大大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大大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大大,第一屆全國政協副大大,第二、三屆大大。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 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大大,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 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 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周恩來總理
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 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 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 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 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主要著作編為《周恩來選集》。 夫人鄧穎超。[2][3]

Ⅳ 美國著名建築,還有法國,印度,義大利.澳大利亞,中國

美國美國著名建築
金門橋
布魯克林橋
自由女神像
洛克菲勒中心
聖路易斯拱門
五角大樓
西雅圖 Space Needle 塔
聯合國大廈
法國著名建築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印度著名建築
只有泰姬陵
義大利著名建築
1.羅馬競技場。這座巨大的露天劇場叫做弗拉維奧劇場,因為它是由弗拉維奧家族的幾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們稱之為科洛塞。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偉建築。尼祿時代,這一凹地是尼祿金殿花園里的一個人工湖。競技場的工程由維斯帕西亞諾皇帝於公元72年至75年開工興建,由蒂托皇帝於公元80年完工。傳統說法是,建造這座建築物使用了四萬奴隸,這是蒂托皇帝在摧毀耶路撒冷後於公元70年帶回羅馬的十萬俘虜中的一部分。羅馬圓形競技場自從誕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羅馬的象徵。即使今天,站在大圓形競技場的遺跡上,似乎仍然可以聽到兩千年前瘋狂的觀眾地動山搖般的吶喊。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雄偉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在這里可以見到古羅馬建築最基本結構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當時的建築就是依*這種高水平的結構形式,使內部空間得以解放。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並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讓五萬人於十分鍾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進步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直到公元608年,競技場一直用於角斗和斗獸,中世紀時改成一個城堡。此後部分被毀,成了挖取建築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宮殿的場地。這樣破壞一直持續了好幾個世紀,到了十九世紀才被制止,並開始進行修復

2.君士坦丁凱旋門。競技場西側有羅馬保留最完整的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它建於公元315年,是當時的市民和元老院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的米爾比奧橋(橫跨台伯河)擊敗麥克仙烏斯而建的。凱旋門由三個拱門形成,表面有安東尼等多位大帝打敗勝戰情景的浮雕。北側曾有圓錐形噴水池,是古羅馬騎術、戰車比賽的折返點。

3。萬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物,經歷了十八個世紀的滄桑後,銅門和拱門屋頂完整如初。萬神殿是眾神所在的神殿,建於公元前25年。後來,約公元120年重建。幾個世紀以來,萬神殿經歷著歷史的變遷:公元609年作為基督教的教堂,中世紀成為了制敵要塞。這座結構強固和諧的建築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臘殿宇和羅馬古典圓形大廳。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神殿入口處的兩扇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高7米,寬且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門。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由於拱門分擔了整體的重量,整個店堂內沒有一跟柱子。圓形屋頂上開有直徑為9米的天窗,從這里透進來的光線照射在馬賽克的地板上,有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同時又有計時的實用功能。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是古羅馬精湛建築技術的典範,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許多著名藝術家例如拉斐爾就葬在這里,義大利君主專制時期的統治者也葬在這里。

4。許願池。電影「羅馬假期」之賜,許願池是羅馬境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許願池是十八世紀建築師沙爾威的傑作,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口,這個雄偉的噴泉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許願池於1762年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5。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圓形廣場。這個廣場的正面是綽號叫「結婚蛋糕」、「打字機」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為了慶祝1870年義大利統一而建造的紀念堂,耗時25年才建成。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階下兩組噴泉寓意深刻:右邊的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的象徵亞得里亞海,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義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建築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左邊代表的是「勞動的勝利」。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里守護著無名戰士墓。

6。聖比得教堂。置身於梵蒂岡城的聖比得廣場,映入眼簾的是由四根壯麗精美的柱廊環繞中的被聖比得教堂。對面的紀念廣場規模宏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聖比得教堂高136米,佔地22000平方米,是基督教的象徵。由米開郎基羅設計的炮塔直徑達42米,到達塔頂約330級台階,從塔頂可俯瞰整個聖比得廣場,令人留戀往返的羅馬景色也盡收眼底。收藏於梵帝岡博物館的藝術品多為繪畫作品,其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包括了從古至今藝術品中的珍品。因當時天下大雨,鏡頭淋了雨水,只拍了局部。

7。比薩斜塔。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義大利比薩斜塔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始於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築,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牆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約2米余.塔體總重量達1.42萬噸。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使比薩斜塔聞名遐邇。在底層有圓柱15根,中間六層各31根,頂層12根,這些圓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構成了八重213個拱形券門。整個建築,造型古樸而靈巧,為羅馬式建築藝術之典範。鍾置於斜塔頂層。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94級,遊人由此登上塔頂或各層環廊,可盡覽比薩城區風光。1987年,義大利比薩斜塔與旁邊的大教堂等建築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現塔頂已定時定量對遊人開放。

8。水城威尼斯。在義大利東北部,人口35萬,形狀像海豚,涵蓋了僅3平方英里,但是由118個島嶼組成縱橫有177條河道,2300條小巷,400座橋梁;現存400多座宮殿,120座教堂,120幢鍾樓,64所修道院;城市的大部分是建在打入到瀉湖湖底的數百萬計的木樁之上的;簡單的方形紅磚塔樓高近百米,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它始建於9世紀末10世紀初,於1902年7月倒塌,現在的這座是1912年依原樣重建的;大鍾塔右邊是壯麗的著名建築,是威尼斯總督府,原先建於9世紀的拜占庭式建築遭了火劫,如今的這座建於15世紀,其雙層拱廊優美簡潔的組合,以及樓層上部同一模式的玫瑰窗,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做成,是哥特式建築風格用於非教堂建築的典範。

9。 威尼斯是舉世聞名的水鄉,整個城市建築在水上,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貢多拉」上華麗而迷離的情調,是世界遊客永遠的夢。

10。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呈梯形,東西向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東端有聖馬可大教堂和大鍾塔。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它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聖馬可大教堂建於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僅此一點,便是獨一無二。其次,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乘電梯登至大鍾塔其頂部白色大理石環廊內,可近觀聖馬可廣場、遠眺亞得里亞海灣。

11。威尼斯嘆息橋。連結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過去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俗世了,所以在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時,不由自主的發出嘆息之聲。這座橋是建於1600年,也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

12。佛羅倫薩喬托鍾樓和聖母之花大教堂 。聳入雲天的喬托鍾樓,是義大利天才藝術家歐洲繪畫家之父喬托的傑作。鍾樓高84.7米,也是由紅白綠大理石砌成,整個外形細長而優雅,裡面有許多精緻得讓人窒息的雕塑,上414級台階可以到達上部的露台。聖母之花大教堂從1296年開始興建,歷經了將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先後經歷了三位偉大的建築設計師之手終於成就。特別是最後一位建築師於1436年完成的哥特式穹頂堪稱一絕,使當時佛羅倫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一個世紀後,才讓位給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而位居第二。設計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正是佛羅倫薩人米開朗基羅,他當時曾指著這座穹頂說:「我可以比它建的更高更大,但是我無法超越它的完美」。喬托鍾樓比聖母之花大教堂建成得早:舊鍾樓遭大火燒毀後,佛城人就請了喬托來設計新鍾樓。1334年,在喬托的主持下,新鍾樓開始興建;但才建完鍾樓樓基和第一層,喬托就去世了。隨後的工程是由另兩位建築師照著喬托留下的設計圖紙完成的,只除了原圖上頂部的一座尖頂至今也未修建外,總共花了30年。雖然被人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喬托,最主要的成就在美術上,是文藝復興萌芽期美術方面的開路先鋒,但他設計的這座鍾樓細致典雅,也堪稱傳世之作。

13。佛羅倫薩舊宮。西尼奧列廣場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這里有一座建於十三世紀的碉堡式舊宮(現為市政廳)。舊宮上的塔樓高94米,它是義大利最奪人眼目的公共建築之一。舊宮側翼的走廊,當初為修道院院長和行政長官宣讀文告的會場,現在連同整個廣場成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其各種石雕和銅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傳神。

14。佛羅倫薩《大衛》塑像。這尊大衛塑像在舊宮台階旁,是復製品,原件已保存在藝術博物館里,還有一件復製品則豎立在米開朗琪羅廣場上。據說現在有一種叫「大衛暈眩證」的流行病!仔細看看吧。
澳大利亞著名建築
悉尼歌劇院
中國著名建築
太多了。故宮,天壇,圓明園,長城,四合院
其他著名建築
俄羅斯 「東正教教堂」「紅場」俄羅斯---莫斯科聖巴西利亞大教堂
美國 「自由女神」「白宮」
法國 「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奧大利亞 「悉尼歌劇院」
英國 「大笨鍾」「泰晤士橋」
馬來西亞 「吉隆坡國油雙塔」
義大利 「古羅馬角斗場」比薩斜塔
希臘 「帕提農神廟」希臘---巴特農神廟
印度---泰姬陵
比利時---撒尿男童
馬來西亞---雙塔
新加坡---魚尾獅
德國---勃蘭登堡門

Ⅳ FM圖紙十字軍是哪裡掉落的

公式:附魔武器 - 生命偷取
通靈學院 鬼靈研究員

公式∶附魔武器 - 十字軍
需要附魔(300)
使用∶ 教你學會給一件武器永久性地附魔,使它有時可賦予施法者強大的力量。
圖紙掉落:血色縛法者 57 西瘟疫之地 普通 法師 人型生物 0.09%

公式:附魔武器 - 強效智力(+22)
黑石深淵 羅克圖斯·暗契(瑟銀會崇敬)

公式:附魔武器 - 法術能量(+30法術傷害) MC 諸BOSS
公式:附魔武器 - 治療能量(+55治療效果) MC 諸BOSS
公式:附魔武器 - 超強沖擊(雙手+9)
黑上 黑手精英 1.98%
公式:附魔武器 - 超強打擊(單手+5)
黑下 尖石軍閥 1.33%

泰坦合劑
使玩家的生命值上限提高1200點,持續2小時。你在同一時間內只能保有一種葯劑的效果。
格羅姆之血*30 石鱗魚油*10 黑蓮花*1 水晶瓶*1
掉落:黑石塔(上)達基薩斯將軍

Ⅵ 三大改造後的流通體制和現在大數據時代的區別,發展趨勢是什麼

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一課考點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3、分封制(內容、特點、意義)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二課考點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機構的特點: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國與家同治)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一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2)對後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第三課考點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郡縣制(秦朝)——郡國並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中央。第四課考點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3、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牢固。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並無決策權。4、區分明朝內閣制度與西方近代內閣制的本質不同: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它維系了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了君主對全國有效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於防止專制獨裁。5、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的標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6、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積極作用: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消極作用: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單元: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第一課考點重點:鴉片戰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1、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是:英國;2、鴉片戰爭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把中國變成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決意打開中國市場)直接原因:林則徐的虎門銷煙3、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於:1840年到1842年;4、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中國人民自發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爭;5、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6、《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關稅協定」等反映了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目的。7、第一次鴉片戰爭對中國影響表現在三個變化:(1)社會性質變化: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開始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前者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矛盾。(3)革命性質變化:由農民革命轉變為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7、鴉片戰爭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8、焚燒圓明園的事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19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9、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過程:(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同樣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標志著外國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4)(1899——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台灣問題整理:1895年《馬關條約》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歸中國,1949年蔣介石盤據台灣,1950年美國侵朝戰爭把第七艦隊開進中國台灣海峽,1979年全國人大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方針,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1990年和1991年海峽兩岸分別建立了兩岸授權的民間團體(海基會、海協會)實行經濟政治對話。1995年江總書記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的八項主張,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第二課考點重點:全民族的抗戰1、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是中國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全民族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的建立是由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符合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3、抗日戰爭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和兩條路線,即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片面抗戰路線;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全面抗戰路線。兩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4、國民黨在抗戰初期認真抗日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5、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說明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日。6、日本侵略者製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被日本鬼子殺害。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對中國軍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實確鑿,鐵證如山。7、1940年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8、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9、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戰。10、全民族抗戰的表現——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共敵後戰場的配合抗日。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第一課考點重點:太平天國的興起和發展、《天朝田畝制度》難點:《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1、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864年;2、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等創立的拜上帝教結合了: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思想、農民平均主義;3、1851年,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諸王)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形成和清朝對峙的局面。6、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組織了北伐、西征、東征7、太平天國革命綱領:早期有《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建國綱領,是幾千年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也是無法實行的空想;後期有《資政新編》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8、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標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9、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10、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幾千年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的探索;對後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第二課考點重點: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評價辛亥革命難點:三民主義、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2、第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團體——興中會(1894年)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國同盟會(1905年):政治綱領: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新階段;中國同盟會的性質: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5、辛亥革命爆發的標志和時間: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7、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特別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8、辛亥革命的結局:失敗:(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2)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9、辛亥革命的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0、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2)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3)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沖擊了幾千年的陳規陋俗,推動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識。(5)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影響了亞洲革命和表現了亞洲的覺醒。(6)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國20世紀三次巨變之一。第三課考點重點:五四風雷;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紅軍的長征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26、中國近代史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27、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建立的上海共產黨組織;28、中共一大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綱領;中共三大決定國共合作;30、標志國共合作形成是:國民黨一大的召開;3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32、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33、成為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第四課考點34、制定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洛川會議35、八路軍創立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是:聶榮臻建立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36、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三大戰役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第四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一課考點:37、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38、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9、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0、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屆人大周恩來提出的;41、中共領導下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愛國統一戰線;42、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第二課考點43、新中國歷史上最大冤案是:劉少奇冤案第三課考點44、香港澳門回歸日分別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45、1990年和1991年台灣與大陸分別成立民間團體進行對話,他們是:台灣的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大陸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第五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第一課考點46、為廢除舊中國屈辱的外交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47、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8、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是:1954年瑞士日內瓦會議;49、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是:1955年萬隆會議;第二課考點50、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聯大26屆會議;51、打開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門的事件是:美國乒乓球隊訪華;52、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發表《中美建交公報》;53、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標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54、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後鄧小平訪問美國;55、日本與中國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第三課考點56、1985年,鄧小平明確提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57、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是加強了: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與經濟聯系;第六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第一課考點59、人類早期主要文明多發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和興盛則以:海洋為依託;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經歷過三個重要改革時期,依次分別是: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61、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在什麼改革時期:伯利克里改革時期;?第二課考點62、羅馬成文法誕生的標志是:《十二銅表法》;63、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形成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民法大全》;64、羅馬法從形式上可分為:成文法和習慣法;65:羅馬法從整體結構上可分為:公民法、萬民法等;第七單元: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第一課考點66、17世紀初統治英國的國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屬於什麼王朝:斯圖亞特王朝;6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起迄時間為:1640年、1688年;68、光榮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國了君主立憲制;69、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標志是: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70、英國政治制度的顯著特點是:責任制內閣;71、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哪三位一體的混合物: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72、英國君主立憲制主要特點是:保留君主,議會掌權;第二課考點73、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間是:1775年;74、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年憲法;75、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的原則是:「分權與制衡」;76、美國1787年憲法的理論基礎源於: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思鳩的三權分立思想;77、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與權力分別為: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聯邦法院掌握司法權;78、美國政體特點是:總統共和制,簡稱總統制;?第三課考點7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於:1789年;80、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於:法國大革命時期;81、法國共和制度確立標志:1875年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82、十九世紀中期德國的政治特點是:分裂;83、德意志統一過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國是:普魯士邦國;84、提出「鐵血政策」採用王朝戰爭方式統一德意志的是:普魯士邦國宰相俾斯麥;?第八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課考點85、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發生在:1825年英國;86、19世紀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三個代表人物是:傅立葉、歐文、聖西門;87、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88、馬克思主義誕生標志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89、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是:《共產黨宣言》;54、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二課考點9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56、1917年3月俄國「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92、1917年11月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93、提出俄國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任務的是:列寧發表的《四月提綱》;94、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十月革命以後建立的蘇俄;95、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十月革命;第三課考點96、建國初鞏固政權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國領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97、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98、一五計劃的特點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99、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00、農業基本實行合作化的時間是:1955年底;第九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一課考點101、奠定二戰後世界兩極格局框架的是:雅爾塔體系;102、冷戰內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魯門主義,經濟上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的北約的建立;103、二戰後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表現在:政治上社會主義政權的擴展,經濟上的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立,軍事上的華約組織的建立;第二課考點104、歐共體包括: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05、二戰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106、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於:1961年;70、新中國建立後出現三個經濟振興時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開放以來;第三課考點107、東歐劇變發生時間:1989年;108、蘇聯解體發生時間:1991年;109、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是:波蘭;110、標志蘇聯國家政權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蘇共被排擠出政權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111、歐洲聯盟建立於:1993年底;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表現是:一超多強,一超是美國,多強包括了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