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工智慧中美PK,中國的優勢在哪兒

可以說海量用戶是中國的獨特優勢。中國是手機和互聯網市場中用戶最多的國家。基於應用的人多,產生的數據推動技術發展,反過來的回補也多,從而提高整個中國對人工智慧技術的認可度,使人工智慧在各領域可以更快、更廣地得到驗證和使用,形成良性循環。

試想一下,對著話筒說「我的名字叫小明」,隨即一行漢字顯示在屏幕上,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一款語音轉換工具;當這句話被快速翻譯成美國總統特朗普口音的英語播放出來時,更多人會驚嘆地「哦!」;可如果再補充一句「不是大小的小,是拂曉的曉」,屏幕上會「機智」地把「我的名字叫小明」改成「我的名字叫曉明」

「AI」曾是「欺騙」代名詞

以上是《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在科大訊飛公司年度發布會上看到的一幕。但比起這些「黑科技」,記者印象更深的是,能容納數千人的會場被技術專家、產業人員和記者擠得滿滿當當——人工智慧的火爆可見一斑。

對於老一輩業內專家而言,這種場景並不陌生,畢竟現在是人工智慧的第三波熱潮。上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但那兩波熱潮因未能取得預期的商業效果而遭遇堪稱「產業災難」的毀滅性打擊,大量公司破產、人才流失,「AI」幾乎淪為欺騙的代名詞。這兩段苦難期還有個專業詞彙——「AI之冬」。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由於「AI之冬」對整個產業的「清零」,當第三次人工智慧浪潮來臨時,中國得以和美國幾乎同時從上次熱潮的廢墟上起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說,當前的浪潮主要起源於2006年深度學習等新演算法的提出,由於在數學統計建模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得機器在感知和認知智能上有了以往根本想像不到的優秀表現。機器通過學習行業頂尖專家的知識,達到一流專家水平,有望超過90%的普通專業人士。

例子有很多。訊飛智醫助手今年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的機器人;2017年國際英文語音合成大賽暴風雪競賽,科大訊飛第12次蟬聯第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讓語音合成技術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另一個國際權威的人工智慧比賽是針對肺結節醫學影像的判斷,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達到三甲醫院醫生的平均水平。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成功不是憑空得來的。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對《環球時報》記者回顧說,1999年科大訊飛正式成立時,正值人工智慧最艱苦的時期,「可以說我們在黑暗中摸索了很多年,但從1999年到現在的18年,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一直在做。第三次浪潮到來時,成功就已經是一種必然,不管是深度神經網路還是其他演算法,只要有做研究的人在堅持,他們就一定能夠找到這條道路。」

「數據越多,事情越好辦」

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讓世界矚目,以至於美國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最近發出警告:「到2020年,中國將迎頭趕上;到2025年,他們將超過我們;到2030年,他們將主宰這些行業。」

劉慶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技術角度來看,中國有著海量用戶的獨特優勢。推動當前人工智慧發展的深度學習等演算法,嚴重依賴大數據的規模,「數據越多,事情越好辦」。

中國政府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堅定支持也被外界認為是一大優勢。劉慶峰表示:「政府7月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到,到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我覺得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但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在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充滿樂觀的同時,也需要正視中美間的差距。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說,我們在一些最基礎的理論方面依然存在差距。第三波人工智慧浪潮是以應用為驅動的,因此中國企業在該產業的布局也偏重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語音識別等應用層面,而在源頭性技術創新、頂層設計以及AI演算法與晶元等基礎層面,美國依然占據較大優勢。

「人類不是要跟AI去PK」

高速「進化」的人工智慧何時會取代人類?從「阿爾法狗」完勝人類棋手,到波士頓動力公司最新機器人做出完美後空翻,接連不斷的突破讓諸多西方媒體開始呼籲限制人工智慧的發展。

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介紹說,從技術角度來說,人工智慧的發展階段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在計算智能領域,人工智慧被公認為完全超過人類,「阿爾法狗」本質上屬於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就是能聽會說,比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等。現在感知智能基本可以跟人媲美,甚至在一些特殊任務中超過人類專家。第三個階段是認知智能。在這個領域,人工智慧才剛剛起步。比如閱讀理解,讓機器參加高考,讓機器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這些都是典型的認知智能。科幻電影里的人工智慧就是所謂通用人工智慧,它能像人類一樣,自主地在陌生環境里找到相應的知識並真正理解。

「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人類不是跟AI去PK,比人類更強大的絕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劉慶峰說,未來人類的發展和機器正走在不同的路線上,人工智慧將要大幅替代的,恰恰是人類並不喜歡的崗位。

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方向,胡郁提出3條線索:第一條是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延續的深度神經網路、大數據。第二條是用超級計算及模擬方法得到一個「模擬腦」,我們已經逐步可以把老鼠、魚甚至猴子的腦神經所有單位完全重構,這種全腦模擬有望復制人類的智能。第三條叫智能動力學。人的大腦受到非常多的生理限制,而人工智慧不受這些限制,當我們研究出大腦的工作原理,未來可以有超過人腦的產物。

『貳』 人工智慧未來會最終消滅人類嗎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在最近一次網路答問活動中,蓋茨被提問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潛在危害,他表示,這確實是值得擔心的問題。蓋茨說:「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駕馭,機器能夠為人類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後機器發展得足夠智能,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

『叄』 為什麼用「印度人冒充人工智慧」的印度Engineer.ai,能騙走30億資金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AI技術也逐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並迅速在不經意間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無人化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民生、軍事、工業等領域。而各國也在為抓住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而努力。而我們的老鄰居,印度人自然不敢落後,也積極展開人工智慧技術。

加上最近印度自己吹噓了很久的「航天強國夢」在月球2.1公里處失聯,不少網友表示,印度這個國家就是好面子,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印度從上到下,就是喜歡和美國、和中國在各方面比較,一定要分出個三六九等。中國去探月,印度也要去,還是直接選擇在最困難的月球南極地區登陸,結果直接就失聯了。而現在,看著中國人的人工智慧AI技術蒸蒸日上,印度也要發展AI,結果自己又沒這個技術,就去靠到處行騙,來維持自己「AI大國」的地位,著實可笑。

有網友認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印度還不一定比得過非洲的發展水平,雖然人家沒什麼突出事跡,可以拿出來在全球顯擺的,但是人家至少不會到處吹牛。一個廁所都造不起來的國家,卻總要擺出一副超級大國的架子,希望他們在發展「人工智慧」的時候,可以先嘗試讓自己變得「智能穩重」一些。

『肆』 人工智慧中的Artiststyle是什麼

是一種模式,應該是一種偏文藝范的思維模式

『伍』 人工智慧的威力有多強大,中美英潛艇都要仰仗它

人工智慧的威力有多強大,中美英潛艇都要仰仗它提高戰鬥力

據媒體報道中國正在用人工智慧(ai)升級核潛艇的電腦系統,以提高指揮人員的潛在思維能力。這名科研人員說,人工智慧增強版潛艇不但能讓龐大的中國海軍在未來戰爭佔得先機,而且能夠將人工智慧的應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人工智慧在指揮上的應用效果可以設想。一個稍微有點規模的戰爭是多個層次的,各個層級在決策過程中需要時間、各個層次之間的溝通需要時間、隨著戰場環境和背景的變化,戰斗的部署和打法可能隨時改變。這都需要時間來分析、判斷。有了人工智慧,這些效率都可以大大的提高。

『陸』 人工智慧的具體發展歷史是什麼

【1950-1956年是人工智慧的誕生年】
圖靈測試1950
Dartmouth 會議1956
(1956年夏季,以麥卡賽、明斯基、羅切斯特和申農等為首的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年輕科學家在一起聚會,共同研究和探討用機器模擬智能的一系列有關問題,並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這一術語,它標志著「人工智慧」這門新興學科的正式誕生。)

【1956-1974 年是人工智慧的黃金年】
第一個人工智慧程序LT邏輯理論家1958(西蒙和紐維爾)
LISP編程語言1958(約翰麥卡錫)
用於機器翻譯的語義網1960(馬斯特曼和劍橋大學同事)
模式識別-第一個機器學習論文發表(1963)
Dendral 專家系統1965
基於規則的Mycin醫學診斷程序1974

【1974-1980年是人工智慧第一個冬天】
人工智慧:綜合調查1973(來特希爾)
項目失敗,列強削減科研經費

【1980-1987年是人工智慧繁榮期】
AAAI在斯坦福大學召開第一屆全國大會1980
日本啟動第五代計算機用於知識處理1982
決策樹模型帶動機器學習復甦1980中期
ANN及多層神經網路1980中期

【1987-1993年是人工智慧第二個冬天】
Lisp機市場崩潰1987
列強再次取消科研經費1988
專家系統滑翔谷底1993
日本第五代機退場1990年代

【1993-現在突破期】
IBM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1997
斯坦福大學Stanley 贏得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2005
深度學習論文發表2006
IBM的沃森機器人問答比賽奪魁2011
谷歌啟動谷歌大腦2011
蘋果公司的Siri上線2012
微軟通用實時翻譯系統2012
微軟Cortana 上線2014
網路度秘2015
IBM發布truenorth晶元2014
阿爾法狗打敗人類棋手2016

『柒』 人工智慧如今發展得怎麼樣了

人工智慧現在已經能實現很多功能了,比如語音識別——李開復博士當年做的工作奠定了很多當今識別系統的基礎。這里忍不住說一下,Siri本身的技術並沒有特別大的亮點,真正nb的是它的模式(語音識別直接與搜索引擎結合在一起,產品體驗做得好。而且關鍵是這樣的模式能採集到更多數據,使得系統的精度越來越高)
自然語言理解——目前看到的最強的結果應該是IBM Watson。但其實我們現在用的搜索引擎、中文輸入法、機器翻譯(雖然其實還不怎麼work)都和自然語言理解相關。這塊兒不是我的專業。
數據挖掘——隨著近年數據量的瘋狂增長,數據挖掘也有了長足進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前幾年著名的Netflix

challenge(Netflix公司公開了自己的用戶評分數據,讓研究者根據這些數據對用戶沒看過的電影預測評分,誰先比現有系統好10%,誰就能贏100萬美元)最後這一比賽成績較好的隊伍,並非是單一的某個特別nb的演算法能給出精確的結果,而是把大量刻畫了不同方面的模型混合在一起,進行最終的預測。
計算機視覺——目前越來越多的領域跟視覺有關。大家可能一開始想到的都是自動駕駛。雖然大家都在說googleX的無人車,
但實際上現在無論是商業上,還是技術整合上最成功的演算法是Mobile Eye的輔助駕駛系統。這個公司也是目前computer
vision領域最掙錢的公司。
從實現新功能方面說,視覺的發展的趨勢主要有兩方面,A)
集成更多的模塊,從問題的各種不同方面,解決同一個問題(比如Mobile Eye,就同時使用了數十種方法,放到一起最終作出決策) B)
使用新的信息,解決一個原來很難的問題。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M$的Kinect,這個產品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就是那個紅外pattern投影儀。

『捌』 人工智慧的威力有多強大,中美英潛艇都要仰仗它提高

媒體報道中國正在用人工智慧(ai)升級核潛艇的電腦系統,以提高指揮人員的潛在思維能力。這名科研人員說,人工智慧增強版潛艇不但能讓龐大的中國海軍在未來戰爭佔得先機,而且能夠將人工智慧的應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人工智慧在指揮上的應用效果可以設想。一個稍微有點規模的戰爭是多個層次的,各個層級在決策過程中需要時間、各個層次之間的溝通需要時間、隨著戰場環境和背景的變化,戰斗的部署和打法可能隨時改變。這都需要時間來分析、判斷。有了人工智慧,這些效率都可以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