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遠程醫療
A. 貴州大數據能夠帶來什麼
1,帶來經濟發展,隨意科技不斷的進步,大數據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發展方向,尤其是馬雲版創造的阿權里巴巴,推動著人們不斷的進步,解決了很多的便利。
2,帶來社會發展,讓交通網很完善,推動科技,衛星定位,地圖,等很多的開發與應用。
3,帶來政治發展,隨著大數據的進步,很多東西得到完善,讓有些人也收起自己犯罪的想法,也不敢知法犯法。
B. "互聯網+遠程醫療"之路有多遠
全身類PET腫瘤篩查(E診斷)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之後,各地隨之推出優化「互聯網+」審批流程的舉措,意在打通「互聯網+」審批環節的障礙。但由於「互聯網+」涉及行業相當廣泛,在條塊分割管理體制的背景下,政出多門,造成政策不銜接、碎片化,有些政策早已過時等問題,以至於「互聯網+」實際運作中有熱度、沒力度,落地運營步履維艱。
其中,如何發揮互聯網在遠程醫療領域的優勢,緩解優質醫療資源緊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是一個亟待釐清和解決、關乎民生的系統性問題。但這涉及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許可、遠程醫療准入、醫保統籌、價格制定、HIS系統接入、評估監管等諸多政策,牽一發動全身,以腫瘤精準放療雲平台建設為例,其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可以說是「互聯網+遠程醫療」推進過程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互聯網+遠程醫療」的現實障礙
我國腫瘤確診率逐年提升,已成為我國人口的第一死因。據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赫捷院士、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等共同完成的、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臨床醫師癌症雜志》(CA)上刊發的《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新發腫瘤病例337萬,比上年增加28萬例;平均每天新發病例約9233人,每分鍾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估算我國2015年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腫瘤三大治療手段,手術、化療與放療的國際適應症比例均為70%,而我國放療開展不足30%,惡性腫瘤死亡率148.81/10萬。
我國城市腫瘤發病率高於農村,而農村死亡率高,西部腫瘤死亡率高於中東部,這些都與農村和西部地區醫療資源不足、診治水平不高有關。為緩解優質醫療資源嚴重緊缺現狀,提高惡性腫瘤生存率,提升基層醫院診治水平,減輕醫保和個人經濟負擔,利用互聯網對優質醫療資源進行整合,實施遠程診治,無疑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自主研發的「互聯網+遠程醫療」思維模式下的精準雲放療平台建設應運而生。
該平台旨在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整合國際國內優質醫療資源,研發精準雲質控、精準雲計劃等一系列網路信息系統,為基層醫院和患者提供精準放療方案,並通過對放療實施全程指導、實施、評估和監控,使腫瘤診斷治療不出縣,提高生存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放療質控管理系統。同時,通過該平台,也可對物理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培訓,提高基層醫院和醫護人員的放療水平。但在建設中卻遇到各種障礙。
缺乏放療規范化診治指南和質控國家標准,診療效果難以評估,成為「互聯網+」發揮優質資源規范化整合及標准化輸出作用難以繞開的基礎性障礙。
「互聯網+」平台最大的優勢是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作用,如何使這一特性發揮得更好,緩解優質資源緊缺現狀,首先遇到的就是標准問題。我國尚沒有統一的精準放療國家標准,各地規范化診治和質控標准差距較大,精準雲放療平台跨地區執行很困難。在難以對各地診療效果進行保障和評估的同時,其本身的權威性和診治質量將可能受到質疑。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有腫瘤精準放療國家標准,美國醫學物理學會(AAPM)、美國放射治療技師學會(ASRT)等就是代表國家負責制定這類質控標準的組織。我國國家癌症中心下屬國家腫瘤規范化診治質控中心准備制定相應標准,由於人員、經費、審批等多頭管理,各相關機構職責劃分不清等因素限制,困難重重。即使是出台了相關標准,鑒於目前國家質控中心行政主體和權力不明確,各省市自治區質控中心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執行仍是個難題。
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許可證制度,限制了腫瘤放療相關設備的合理配置,基層醫院設備嚴重不足和老舊程度較高。
2011~2012年,我國接受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約為56.9萬人,不到需要接受放療人數的30%,放療設備不足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我國大型醫療設備長期實行配置許可證制度,其中甲類如質子治療系統、PET-CT等,乙類直線加速器等均與腫瘤放療直接相關。我國目前醫用直線加速器保有量約為1900台,能夠開展精確放療的僅500台左右,且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和地區。由於配額稀缺,造成無效需求被激發,真正的需求被壓制。隨著我國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許可證制度改革,醫用直線加速器在2020年前有望達到4000台,但現有設備不斷老化淘汰,仍然有較大缺口,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擁有量和合理配置仍存在問題。通過精準雲放療平台進行資源整合,提高已有設備利用率,是重要出路。
我國現行遠程醫療政策、法律責任和放療定價體系不健全,公辦醫療機構參與動力不足,社會資本進入難,持續發展難。
依託信息化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是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解決基層和邊遠地區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2010—2014年,中央財政投入8428萬元,支持22個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基層遠程醫療系統。針對1999年原衛生部發布的《關於加強遠程醫療會診管理的通知》中存在的問題,2014年8月國家衛計委又發布了《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進行補充完善,但仍然規定只能在醫療機構之間開展遠程會診。由於大型優質醫院少、專家時間成本高、遠程診療法律和責任認定不健全、責權利不明確等原因,導致公辦醫療機構參與動力不足。同時,遠程放療收費定價不符合市場規律,按照現行的專家會診模式進行,社會資本難以進入等問題,不利於建立多樣化的遠程醫療商業模式。這些問題導致我國遠程醫療的開展初期熱情較高,持續性不強,發展較慢。
我國各地醫保與合作醫療標准不統一,報銷項目與比例的審批和執行嚴重滯後於新技術的發展,制約了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醫保標准不同,定價范圍和標准也不同,對腫瘤放療診治項目的報銷范圍和定價,各地差異較大,部分地區僅有適形放療定價標准,三維適形與調強治療等新技術的定價和報銷制度缺失,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城鄉低收入家庭患者沒有能力得到較好診治,難以享受基於「互聯網+」的遠程醫療優質資源提供的好處。同時,客觀上起到了鼓勵基層醫療機構發展較低水賓士療手段的作用。另一方面,各地醫保報銷項目和費用比例隨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擴大和提高,但審批過程緩慢,嚴重滯後於新技術的發展和使用,形成新技術推廣和應用難,是「互聯網+遠程醫療」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缺乏遠程醫療信息共享政策和規則,一些地方醫院重局部利益輕整體利益,重醫院利益輕患者利益,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接入和信息共享困難。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HIS),是利用計算機和通訊設備進行聯機操作,為醫院提供病人診療信息和管理信息並滿足授權用戶需求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平台。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一些大醫院相繼在100M快速乙太網上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目前絕大多數大中型醫院都建立了HIS系統。最近幾年,大型醫院建立起醫學影像信息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簡稱PACS)。HIS、PACS等是遠程醫療必須依託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平台。一些地方醫院基於防止本地患者資源外流等方面的考慮,通常以信息安全為由,拒絕打開HIS介面;一些處於優勢地位的醫院又缺乏利用該系統為患者服務的主動性和緊迫感。我國目前尚沒有以遠程醫療為前提的HIS接入和信息共享制度與政策保證,業內也沒有能夠達成共識和共同遵守的實施規則,各地各醫院花費大量資金建立的HIS系統不能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信息交換和共享作用,制約了遠程醫療的發展。
遠程精準放療人才極為匱乏,技術評價、考核和等級認定體系尚未建立健全,放療效果評估、監督體系缺位。
目前,我國約有70%的確診患者接受放療,平均每人花費至少5萬元,仍有1/5的患者死於癌症,這與放療物理師人數匱乏、技術能力良莠不齊有直接關系。按國際標准,提供放療服務必須配備的人員包括醫生、物理師和劑量師,我國物理師則兼任劑量師工作。2011年,我國有大約1161個腫瘤治療中心,接受放療治療的患者大約56萬,卻只有1887名物理師。2014年,國內放療單位增至1579家,每年增長約12%,物理師約2400人,增長約10%,物理師匱乏形勢更加嚴峻。放療技術對物理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基層醫院放療醫護人員、物理師專業培訓需求強烈,但規范化的培訓周期至少半年到1年,大型醫院的培訓提供能力非常有限,加上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培訓方積極性不高,很難滿足培訓需求。通過精準雲放療平台培訓和培養人才,顯然是「互聯網+遠程醫療」的優勢之一。
如何推動「互聯網+遠程醫療」
針對現實困局,需要對推動「互聯網+遠程醫療」的相關政策和制度進行整合。
制定國家標准,建立「互聯網+遠程醫療」分級質控體系。一是利用專業資源,依據國外先進的放療標准,參照RTOG\TG142\TG100等成熟標准,由國家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委託專業學會研究制定詳細的行業標准;二是選取試點單位,試行修訂後確定為國家標准,予以發布實行;三是根據醫療機構的技術能力和設備配置狀況,建立與「互聯網+遠程醫療」相應的評級與質控體系,確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遠程醫療」的范圍和項目級別,按級別提供診治服務。
進一步簡政放權,將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許可審批制改為准入制。同時,嚴格「互聯網+遠程醫療」初期准入標准,進行規范化試點。一是參照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院的相關政策,允許各級醫療機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采購配置放療設備。對基礎條件較好的醫療機構,可實行先購置後准入;二是嚴格腫瘤遠程診治的監管和准入體系,由國家委託專業機構進行評估,對達到相應技術和設備標准,有條件進入「互聯網+遠程醫療」系統的,核發相應的醫療服務范圍許可;三是由國家衛計委等相關部門牽頭,選擇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進行試點,可以「腫瘤精準放療雲平台」建設為試點項目,取得經驗,逐步推廣。
配套出台「互聯網+遠程醫療」項目的定價范圍和標准,縮短醫保目錄更新時間,發揮市場定價機製作用。一是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和整合「互聯網+遠程醫療」政策體系的節奏,盡快制定出台推動政策,修訂障礙性政策;二是縮短醫保目錄更新時限,在總體費用控制的前提下,結合相關的醫保政策,按優化、便捷的方式調整醫療定價體系;三是把該放給市場的放給市場,可以按市場需求調整定價的,尊重市場規律,由市場機制定價。
打破醫療數據封鎖、割據局面,加快建立醫療數據共享平台,實現縣級以上醫院醫療數據聯通共享。一是出台互聯網企業與各級醫療機構合作共享醫療數據的鼓勵政策,拆除實現遠程醫療的地域、層級間數據封鎖的政策「藩籬」;二是出台醫護人員主動運用互聯網開展診療的鼓勵政策,將「互聯網+遠程醫療」模式滲透到診療一線;三是通過專業的醫聯體等組織,建立專業性的分科醫療數據共享平台,首先實現專科診療數據共享,降低診治成本,提高治癒率;四是逐步實現醫療服務消費者端的數據標准化和共享,通過滿意度調查、患者跟蹤回訪等,為醫療機構的診療效果和醫護人員水平評估提供依據,實現有效監督。
加強「互聯網+遠程醫療」操作規范培訓,嚴格醫護人員上崗體系,推動專業行會成為技術規范化培訓及考核評價的重要主體。有計劃、有組織地加強醫護人員培訓與考核評價需要從4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戰略高度認識這一問題,列入國家人才培養的相關規劃,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同時,委託相關機構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根據規劃組織規范化的專業培訓;二是作為醫療機構考核評價指標之一,定期對醫護人員「互聯網+遠程醫療」的操作能力和水平進行考核和評價;三是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指標體系中增加相關指標,提高醫護人員學習「互聯網+遠程醫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充分發揮行會作用,鼓勵相關行會成為「互聯網+遠程醫療」培訓及考核評價的重要主體,既有利於推動行會自身發展,又有利於規范化標準的普及、落實和評價監督。
C. 一些醫療新技術,像遠程醫療、移動醫療這些有什麼平台可以參與交流的嗎
您可以去參與一些論壇抄或者是大型醫療博覽會。「2016中國研究型醫院高峰論壇、2016互聯網+健康中國博覽會」將於2016年8月19-22日在烏魯木齊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本次互聯網+健康中國博覽會暨中國研究型醫院高峰論壇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中國通信學會、聯合舉辦,健康界傳媒三方聯合主辦。展會內容涉及智慧醫療、移動醫療、數字醫療、移動健康、互聯網醫療、生命科學、便攜醫療電子、大數據、保險等多個領域。展會的規模和涉及范圍在國內可謂是屈指可數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
D. 是否有必要建立建遠程醫療大數據專網提供優質醫療健康服務
有必要,有利於提高邊遠地區的醫療條件。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E. 目擊一場遠程手術:5G醫療究竟改變了什麼
在許多健康問題中,5g在醫療健康領域尤其受到關注。在「 5g時代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子論壇上,中外嘉賓圍繞雄偉新領域圍繞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的產業布局深度整合進行了峰會對話。情報,大數據和5g。
結合實時監控和人臉識別的「天眼
據報道,得益於5g和尖端的大數據技術,當今基於數據,標准化和智能化的醫療服務已成為大勢所趨。與早期的互聯網相比,他們在醫學領域的變革更具顛覆性。基於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等技術的AI +醫療技術仍然很有希望。人工智慧的優勢在於對大數據的控制,可以提高智能醫療的准確性和標准化。著陸現場涵蓋疾病預測,健康管理,新葯研發,精確手術,輔助手段,醫院管理等方向。
「未來5g的廣泛應用將深刻改變醫療手段,醫療模式乃至整個醫療行業。在5g的支持下,醫療資源的分配效率,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以及醫療經驗任海平表示,在5g,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等一系列高科技的推動下,人類社會的醫療和健康領域將發生巨大變化。
F. 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三者關系如何yunmar想了解下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後、網路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中發[2014]4號)和《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有關要求,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總體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和完善政府引導,統籌物質、信息和智力資源,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強化網路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務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突出為民、便民、惠民,推動創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避免重建設、輕實效,使公眾分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因地制宜,科學有序。以城市發展需求為導向,根據城市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產業特色、信息化基礎等,應用先進適用技術科學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綜合條件較好的區域或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有序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避免貪大求全、重復建設。
市場為主,協同創新。積極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管理方式、推進模式和保障機制。鼓勵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注重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投資和運營,杜絕政府大包大攬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可管可控,確保安全。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強化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實責任機制,健全網路和信息安全標准體系,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和保護個人信息的力度,加強要害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確保安全可控。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路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公共服務便捷化。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防災減災、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領域,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的信息服務體系,公眾獲取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方便、及時、高效。
城市管理精細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社會誠信、市場監管、檢驗檢疫、食品葯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等社會管理領域的信息化體系基本形成,統籌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築物資料庫等資源,實現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精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動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生活環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水、大氣、雜訊、土壤和自然植被環境智能監測體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線防控體系基本建成,促進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基礎設施智能化。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運行管理實現精準化、協同化、一體化。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
網路安全長效化。城市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礎網路和要害信息系統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資源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居民、企業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護。
二、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
(四)加強頂層設計。城市人民政府要從城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方案。方案要突出為人服務,深化重點領域智慧化應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會服務;要明確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和社會化開發利用、強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確可靠以及同步加強信用環境建設、完善法規標准等的具體措施;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鄉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做好統籌城鄉發展布局。
(五)推動構建普惠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建設,普及應用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設具有隨時看護、遠程關愛等功能的養老信息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加快推進就業信息全國聯網。加快社會保障經辦信息化體系建設,推進醫保費用跨市即時結算。推進社會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務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務卡的應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和滿足市民終身學習需求,建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與服務。加強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等公益設施建設。鼓勵發展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旅遊服務系統和旅遊管理信息平台。
(六)支撐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建立全面設防、一體運作、精確定位、有效管控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整合各類視頻圖像信息資源,推進公共安全視頻聯網應用。完善社會化、網路化、網格化的城鄉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構建反應及時、恢復迅速、支援有力的應急保障體系。在食品葯品、消費品安全、檢驗檢疫等領域,建設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會監督等功能的市場監管信息服務體系,推進葯品陽光采購。整合信貸、納稅、履約、產品質量、參保繳費和違法違紀等信用信息記錄,加快徵信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和受理信訪的網路平台,推進政府辦事網上公開。
(七)促進宜居化生活環境建設。建立環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統、預警應急系統和環境質量管理公共服務系統,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污染源實施智能化遠程監測。依託城市統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拓展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發展面向家政、養老、社區照料和病患陪護的信息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綜合信息服務。推廣智慧家庭,鼓勵將醫療、教育、安防、政務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資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務水平。
(八)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和城市消費需求與農產品(10.16, 0.02, 0.20%)供給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加速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大型工業企業深化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積極培育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鼓勵信息系統服務外包。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積極培育電子商務服務業,促進電子商務向旅遊、餐飲、文化娛樂、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社區服務以及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領域發展。
(九)加快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寬頻網路,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全面推廣三網融合。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建築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築資料庫、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統和服務平台。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健全防災減災預報預警信息平台,建設全過程智能水務管理系統和飲用水安全電子監控系統。建設交通誘導、出行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綜合客運樞紐、綜合運行協調指揮等智能系統,推進北斗導航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建設,發展差異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務。建設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倉儲式物流平台樞紐,加強港口、航運、陸運等物流信息的開發共享和社會化應用。
三、切實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力度
(十)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與更新。統籌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築物資料庫等資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應用體系建設。建立促進信息共享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完善信息更新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務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將本部門建設管理的信息資源授權有需要的部門無償使用,共享部門應按授權范圍合理使用信息資源。以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資源為基礎,疊加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業務信息,加快促進跨部門協同應用。整合已建政務信息系統,統籌新建系統,建設信息資源共享設施,實現基礎信息資源和業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網路化匯聚和統一化管理。
(十一)深化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城市人民政府要將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作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動政府部門將企業信用、產品質量、食品葯品安全、綜合交通、公用設施、環境質量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等機構將教育、醫療、就業、旅遊、生活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支持社會力量應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惠民、實用的新型信息服務。鼓勵發展以信息知識加工和創新為主的數據挖掘、商業分析等新型服務,加速信息知識向產品、資產及效益轉化。
四、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
(十二)加快重點領域物聯網應用。支持物聯網在高耗能行業的應用,促進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鼓勵物聯網在農產品生產流通等領域應用。加快物聯網在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食品葯品安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民生服務、公共安全、產品質量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廣泛互聯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務體系。
(十三)促進雲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鼓勵電子政務系統向雲計算模式遷移。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領域,推廣低成本、高質量、廣覆蓋的雲服務,支持各類企業
充分利用公共雲計算服務資源。加強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開發與利用,在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科學研究、交通運輸等領域,創新大數據商業模式,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推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面向公眾實際需要,重點在交通運輸聯程聯運、城市共同配送、災害防範與應急處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護與健康管理、集中養老與遠程醫療、智能建築與智慧社區、室內外統一位置服務、旅遊娛樂消費等領域,加強移動互聯網、遙感遙測、北斗導航、地理信息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創新服務模式,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實用的新型服務。
五、著力加強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
(十五)嚴格全流程網路安全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要同步加強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在重要信息系統設計階段,要合理確定安全保護等級,同步設計安全防護方案;在實施階段,要加強對技術、設備和服務提供商的安全審查,同步建設安全防護手段;在運行階段,要加強管理,定期開展檢查、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認真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增強日常監測和應急響應處置恢復能力。
(十六)加強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安全防護。加大對黨政軍、金融、能源、交通、電信、公共安全、公用事業等重要信息系統和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確保安全可控。完善網路安全設施,重點提高網路管理、態勢預警、應急處理和信任服務能力。統籌建設容災備份體系,推行聯合災備和異地災備。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評價機制。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標准,加強行業和企業自律,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十七)強化安全責任和安全意識。建立網路安全責任制,明確城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害信息系統運營單位負責人的網路信息安全責任,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維護等各環節工作人員的網路信息安全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鼓勵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信息安全認證服務,為保障智慧城市網路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六、完善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
(十八)完善管理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的標准體系、評價體系和審計監督體系,推行智慧城市重點工程項目風險和效益評估機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設重點任務完成進展情況。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設重大項目監督聽證制度和問責機制,將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電子政務和公益性信息服務外包和利用社會力量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信息服務。
(十九)完善投融資機制。在國務院批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內,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部分資金用於智慧城市建設。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規范的投融資機制,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募集資金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嚴禁以建設智慧城市名義變相推行土地財政和不切實際的舉債融資。城市有關財政資金要重點投向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優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應用,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對市政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本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要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各地區的指導和監督,研究出台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以及信息化促進城鎮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導,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全過程監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細化措施,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促進城市在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上的科學發展。住建部將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放在城鎮化建設,於2012年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 點工作,先後公布兩批共193個試點。數據顯示,這些試點共涉及重點項目近2600個,投資總額超萬億元人民幣。科技部與國家標准委也於2013年9月底 選擇了20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技術與標准試點示範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個城市政府表達出申報第三批智慧城市試點的明確意向。
另悉,為提高我國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和管理水平,推進試點城市重點項目建設,住建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將於2014年8月-10月期間舉 辦智慧城市重點項目建設系列培訓。第一期培訓於8月27日開始,主要為智慧城市申報培訓,面向申報本次試點的城市、企業。
G. 5G醫療「殺手級應用」究竟出現在哪裡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白皮書指出,預計2020-2025年期間,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而在5G產業融合中,醫療和自動駕駛被廣泛看好,「因為這兩個領域任何高時延都不能接受。」達泰主管合夥人李泉生表示。從求醫問診到手術治療,5G技術都有機會大展拳腳。而在醫療領域產業融合上,5G醫療應用卻相對落後。根據相關統計,就目前落地情況來看,醫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醫療診斷與指導類應用,醫療監護與護理類應用、遠程操控類醫療應用還並不多見。
未來,「殺手級應用」會在哪裡出現 ? 對比5G醫療給企業帶來的不同影響,李泉生指出:「對圖像視頻類企業影響頗大,而對診斷應用的平台影響較小。未來,從事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圖像視頻類的企業機會更多,投資也將更加關注新興技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提高效率的企業。建議創業公司關注5G醫療賽道,成為頭部企業早期的項目。」
H. 醫療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發展現狀如何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應用前景
如今是大數據時代,前景自然好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行業大數據市場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總的來說,醫療大數據應用主要體現在臨床操作、研發、新的商業模式、付款/定價、公眾健康五大領域,在這些場景中,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對於臨床醫學研究、科學管理和醫療服務模式轉型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醫院和醫療行業面臨的大數據主要有醫學影像、視頻(教學、監控)及文獻等非結構化數據。由於這些數據增長很快且結構復雜,給數據管理和利用帶來較大的壓力,存儲與管理成本不斷提高,數據利用困難、利用率低。除了數據數量和形態的迅速增加,醫療數據還需要越來越長的保留期。一旦存儲系統的安全性出現問題,導致醫療數據丟失,醫院會面臨嚴重不良局面。醫療大數據的應用要保證數據的全面性、准確性、實時性和使用的便捷性,要能快速運算和快速展現,要與日常工作平台緊密結合。
國人已經把健康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而面對「大數據」的挑戰,醫院必須考慮三大主要問題。
(1) 數據存儲是否安全可靠?因為系統一旦出現故障,首先考驗的就是數據的存儲、災備和恢復能力。如果數據不能迅速恢復,而且恢復不能到斷點,則將對醫院的業務、患者滿意度構成直接損害。
(2) 如何提高醫院運行和服務的效率?提高效率就是節省醫生的時間,從而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3) 如何控制大數據的成本?存儲架構是否合理,不僅影響醫院IT系統的成本,而且關乎醫院的運營成本,醫療數據激增,使醫院普遍存在著較大的存儲擴容壓力。如今,醫院的存儲設備大多是由不同廠商構成的完全異構的存儲系統。這些不同的存儲設備利用各自不同的軟體工具來進行控制和管理,這樣就增加了整個系統的復雜性,使管理成本非常高。
未來,大數據必將影響醫療行業,未來醫療行業的大數據將會具體應用在:臨床輔助決策,醫療質量監管,疾病預測模型,臨床實驗分析。其發展空間有:個人健康門戶,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電子病歷和臨床質量監控,醫學知識管理,臨床路徑和循證醫學,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醫學研究數據倉庫和共享平台,跨醫療機構協作平台。
I. 健康雲爆發,大數據下的移動醫療將會怎樣改變
一談到就醫中的痛點,大家都會聯想到三個問題: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不及時。前兩個問題透露的是國內優質醫療資源的短缺,後一個問題在於人們本身的醫護知識短缺,不足以診斷病情。針對目前的就醫痛點,大多數健康雲還在解決表象問題,沒有觸及到根源。
國內多數的移動醫療企業仍然處於初級階段,目前市面上的多數移動醫療企業均未解決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不論是慢性病的管理還是為客戶提供遠程醫療,所有數據的最終接收端應為醫生。但由於我國公立醫院醫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醫生很難通過這些移動醫療為客戶提供詳細充足的專業建議。此外,移動技術在應用中還存在許多挑戰,比如移動應用少、技術限制、安全性、預算等,這些因素讓國內移動醫療最終實現盈利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等真正解決了這一層面的問題,健康雲將會引來爆發式的增長!
J. 在智慧醫療方面通過大數據是否可以提高醫療質量
(一)發展條件日趨成熟
個人醫療健康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我國衛生總費用和人均衛生費用迅速增長,衛生總費用從2004年的7590.29億元,到2014年的35312.40億元,10年內增長近4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較低。老齡化日趨嚴重和亞健康問題,健康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矛盾加劇。截至2014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人口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亞健康人群佔比已超過70%。
企業對醫療大數據的應用需求強勁迸發。葯企、險企、醫療硬體廠商、互聯網平台等企業亟需藉助大數據應用降低成本並提升經營利潤。
醫患矛盾日益突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過度醫療等問題,導致醫患矛盾日益突出,醫療機構亟需以醫療大數據重構醫患關系,效解決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及掛號、候診、收費隊伍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問題。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2015年醫改政策頻出,國務院醫改辦以及衛計委積極推進分級診療、遠程診療、社會辦醫、醫葯電商的進程。破除以葯養醫,解除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醫院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近幾年我國醫院信息化發展迅猛,2014年我國醫療機構IT支出達261.2億元,為智慧醫療發展奠定一定基礎。
(二)醫療雲平台建設步伐加快
我國各地各類醫療雲平檯布局全面、層次豐富,在建設主體和運營模式上也形成了政企合建、市場運營的良好局面。我國智慧醫療雲平台的構建主要是以人口信息資料庫、電子病歷資料庫和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等三大資料庫為支撐,並通過平台支持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葯品供應和綜合管理等六大類業務應用,正逐步形成國家、省、地市和縣的四級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三)醫療大數據來源多樣化且快速增長
我國醫療大數據主要由醫院臨床數據、公共衛生數據和移動醫療健康數據三大部分組成,各數據埠呈現出多樣化且快速增長的發展趨勢。
(四)智慧醫療與大數據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各類企業以醫院、醫生、患者、醫葯、醫險、醫檢等入口,紛紛布局智慧醫療與大數據,在醫院信息化、可穿戴設備、在線醫療咨詢服務、醫葯電商等行業蓬勃發展,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五)智慧醫療與大數據商業模式創新加快
醫葯電商助推醫葯分開;在線問診導診重構傳統醫患關系;遠程醫療助力分級診療;智慧醫療與保險融合創新發展。
(六)各地智慧醫療與大數據建設呈現多層次階梯式發展格局
初步形成了應用先行區、特色應用區、初步應用區、發展起步區等四大類。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