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序列大數據
㈠ 大數據分析包含哪些相關的技術
大數據本身做不了什麼。我們通過大數據主要發現和處理一些問題!需要學習數理統計的知識!如回歸,相關,建模等!
㈡ 如何進行大數據分析及處理
探碼科技大數據分析及處理過程
聚雲化雨的處理方式
聚雲:探碼科技全面覆蓋各類數據的處理應用。以數據為原料,通過網路數據採集、生產設備數據採集的方式將各種原始數據凝結成雲,為客戶打造強大的數據存儲庫;
化雨:利用模型演算法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對存儲的數據進行計算整合讓數據與演算法產生質變反應化雲為雨,讓真正有價值的數據流動起來;
開渠引流,潤物無聲:將落下「雨水」匯合成數據湖泊,對數據進行標注與處理根據行業需求開渠引流,將一條一條的數據支流匯合集成數據應用中,為行業用戶帶來價值,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㈢ 數據分析和大數據分析有什麼區別,什麼樣的數據才能稱
大數據分析: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 中大數據分析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因此不用考慮數據的分布狀態(抽樣數據是需要考慮樣本分布是否有偏,是否與總體一致)也不用考慮假設檢驗,這點也是大數據分析與一般數據分析的一個區別。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
大數據分析與數據分析最核心的區別是處理的數據規模不同,由此導致兩個方向從業者的技能也是不同的。在CDA人才能力標准中從理論基礎、軟體工具、分析方法、業務分析、可視化五個方面對數據分析師與大數據分析師進行了定義。
我們可以用幾個關鍵詞對大數據做一個界定。
首先,「規模大」,這種規模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衡量,一是從時間序列累積大量的數據,二是在深度上更加細化的數據。
其次,「多樣化」,可以是不同的數據格式,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可以是不同的數據類別,如人口數據,經濟數據等,還可以有不同的數據來源,如互聯網、感測器等。
第三,「動態化」。數據是不停地變化的,可以隨著時間快速增加大量數據,也可以是在空間上不斷移動變化的數據。
這三個關鍵詞對大數據從形象上做了界定。
但還需要一個關鍵能力,就是「處理速度快」。如果這么大規模、多樣化又動態變化的數據有了,但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處理分析,那不叫大數據。從另一個角度,要實現這些數據快速處理,靠人工肯定是沒辦法實現的,因此,需要藉助於機器實現。
最終,我們藉助機器,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快速的處理分析,獲取想要的信息或者應用的整套體系,才能稱為大數據。
㈣ 監控系統為什麼採用時間序列資料庫
思極有容時序資料庫正是普華公司面對這一高速增長的物聯網大數據市場和技術挑戰推出的創新性的大數據處理產品,它不依賴任何第三方軟體,也不是優化或包裝了一個開源的資料庫或流式計算產品,而是在吸取眾多傳統關系型資料庫、NoSQL資料庫、流式計算引擎、消息隊列等軟體的優點之後自主開發的產品,在時序空間大數據處理上,有著自己獨到的優勢。
· 10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定義了創新的數據存儲結構,單核每秒就能處理至少2萬次請求,插入數百萬個數據點,讀出一千萬以上數據點,比現有通用資料庫快了十倍以上。
· 硬體或雲服務成本降至1/5:由於超強性能,計算資源不到通用大數據方案的1/5;通過列式存儲和先進的壓縮演算法,存儲空間不到通用資料庫的1/10。
· 全棧時序數據處理引擎:將資料庫、消息隊列、緩存、流式計算等功能融合一起,應用無需再集成Kafka/Redis/HBase/HDFS等軟體,大幅降低應用開發和維護的復雜度成本。
· 強大的分析功能:無論是十年前還是一秒鍾前的數據,指定時間范圍即可查詢。數據可在時間軸上或多個設備上進行聚合。臨時查詢可通過Shell, Python, R, Matlab隨時進行。
· 與第三方工具無縫連接:不用一行代碼,即可與Telegraf, Grafana, Matlab, R等工具集成。後續將支持MQTT, OPC等工具, 與BI工具也能夠無縫連接。
· 零運維成本、零學習成本:安裝、集群一秒搞定,無需分庫分表,實時備份。支持標准SQL語句,支持JDBC, RESTful連接, 支持Python/Java/C/C++/Go等開發語言, 與MySQL相似,零學習成本。
採用思極有容時序資料庫,可將典型的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台的整體成本降至現有的1/5。同樣的硬體資源,思極有容時序資料庫能將系統處理能力和容量增加五倍以上。
同時,相比HBase等資料庫,使用普華思極有容時序資料庫來存儲有以下優勢:
1. 存儲空間大幅節省,估計不到HBase的1/10
2. 伺服器資源大幅節省,估計不到1/5
3. 查詢速度提高至少10倍
4. 提供異地容災備份方案
5. 支持通過標准SQL進行即席查詢
6. 數據超過保留時長,自動刪除
7. 零管理,安裝、部署、維護極其簡單,一鍵搞定
㈤ 大數據分析領域有哪些分析模型
數據角度的模型一般指的是統計或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類型的模型,是純粹從科學角度出發定義的。
1. 降維
在面對海量數據或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時,通常會面臨「維度災難」,原因是數據集的維度可以不斷增加直至無窮多,但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和速度卻是有限的;另外,數據集的大量維度之間可能存在共線性的關系,這會直接導致學習模型的健壯性不夠,甚至很多時候演算法結果會失效。因此,我們需要降低維度數量並降低維度間共線性影響。
數據降維也被成為數據歸約或數據約減,其目的是減少參與數據計算和建模維度的數量。數據降維的思路有兩類:一類是基於特徵選擇的降維,一類是是基於維度轉換的降維。
2. 回歸
回歸是研究自變數x對因變數y影響的一種數據分析方法。最簡單的回歸模型是一元線性回歸(只包括一個自變數和一個因變數,且二者的關系可用一條直線近似表示),可以表示為Y=β0+β1x+ε,其中Y為因變數,x為自變數,β1為影響系數,β0為截距,ε為隨機誤差。
回歸分析按照自變數的個數分為一元回歸模型和多元回歸模型;按照影響是否線性分為線性回歸和非線性回歸。
3. 聚類
聚類是數據挖掘和計算中的基本任務,聚類是將大量數據集中具有「相似」特徵的數據點劃分為統一類別,並最終生成多個類的方法。聚類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此大量的數據集中必然存在相似的數據點,基於這個假設就可以將數據區分出來,並發現每個數據集(分類)的特徵。
4. 分類
分類演算法通過對已知類別訓練集的計算和分析,從中發現類別規則,以此預測新數據的類別的一類演算法。分類演算法是解決分類問題的方法,是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5. 關聯
關聯規則學習通過尋找最能夠解釋數據變數之間關系的規則,來找出大量多元數據集中有用的關聯規則,它是從大量數據中發現多種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另外,它還可以基於時間序列對多種數據間的關系進行挖掘。關聯分析的典型案例是「啤酒和尿布」的捆綁銷售,即買了尿布的用戶還會一起買啤酒。
6. 時間序列
時間序列是用來研究數據隨時間變化趨勢而變化的一類演算法,它是一種常用的回歸預測方法。它的原理是事物的連續性,所謂連續性是指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合乎規律的連續性,事物發展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規律進行的。在一定條件下,只要規律賴以發生作用的條件不產生質的變化,則事物的基本發展趨勢在未來就還會延續下去。
7. 異常檢測
大多數數據挖掘或數據工作中,異常值都會在數據的預處理過程中被認為是「噪音」而剔除,以避免其對總體數據評估和分析挖掘的影響。但某些情況下,如果數據工作的目標就是圍繞異常值,那麼這些異常值會成為數據工作的焦點。
數據集中的異常數據通常被成為異常點、離群點或孤立點等,典型特徵是這些數據的特徵或規則與大多數數據不一致,呈現出「異常」的特點,而檢測這些數據的方法被稱為異常檢測。
8. 協同過濾
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是利用集體智慧的一個典型方法,常被用於分辨特定對象(通常是人)可能感興趣的項目(項目可能是商品、資訊、書籍、音樂、帖子等),這些感興趣的內容來源於其他類似人群的興趣和愛好,然後被作為推薦內容推薦給特定對象。
9. 主題模型
主題模型(Topic Model),是提煉出文字中隱含主題的一種建模方法。在統計學中,主題就是詞彙表或特定詞語的詞語概率分布模型。所謂主題,是文字(文章、話語、句子)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或核心概念。
10. 路徑、漏斗、歸因模型
路徑分析、漏斗分析、歸因分析和熱力圖分析原本是網站數據分析的常用分析方法,但隨著認知計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法的應用,原本很難衡量的線下用戶行為正在被識別、分析、關聯、打通,使得這些方法也可以應用到線下客戶行為和轉化分析。
㈥ 現在做大數據分析普遍都在用什麼軟體平台呢
奧 威 推 出的跨平台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OurwayBI)
OurwayBI採用Node.js。Node.js是一個Javascript運行環境(runtime),它實際上是對GoogleV8引擎進行了封裝。V8引擎執行Javascript的速度非常快,利用基於時間序列的內存計算技術,減少與資料庫的交互,可大大提升效率。操作指引更易上手:OurwayBI為了讓用戶不進行任何培訓即可掌握常用操作,設置了操作指引,智能引導用戶逐步掌握基本操作及各項技巧。整個產品的UI進行了大量細節優化,以增加使用者的美觀要求與使用體驗等。
㈦ 大數據包括哪些專業
大數據專業的職業發展主要分為3個方向:
1、大數據開發方向; 所涉及的職業崗位為:大專數據屬工程師、大數據維護工程師、大數據研發工程師、大數據架構師等;
2、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方向; 所涉及的職業崗位為:大數據分析師、大數據高級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專家、大數據挖掘師、大數據演算法師等;
3、大數據運維和雲計算方向;對應崗位:大數據運維工程師;
以最基礎的大數據開發為例,入門最低薪資可達8K-1W,且該行業的薪資增長率極高。據某求職網站薪資顯示,資深大數據工程師的平均在50K/月,可謂非常有「錢景」了。
㈧ 時間序列索引有哪些方法
視圖:是從一個或幾個基本表(或視圖)導出的虛擬表。
作用:1、視圖能夠簡化用戶的操作
2、視圖使用戶能以多鍾角度看待同一數據
3、視圖對重構資料庫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邏輯獨立性
4、視圖能夠對機密數據提供安全保護
5、適當的利用視圖可以更清晰的表達查詢
6、int和Integer什麼區別。
使用索引可快速訪問資料庫表中的特定信息。
建立索引的目的是加快對表中記錄的查找或排序。 為表設置索引要付出代價的:一是增加了資料庫的存儲空間,二是在插入和修改數據時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因為索引也要隨之變動)。
序列可以自動生成id的標識
事物對於資料庫的作用是對數據的一系列操作,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防止中間狀態的出現,以確保資料庫中的數據始終處於正確及和諧狀態。
例如有一張銷售明細增加了一筆記錄,那麼匯總表就必須同時調整匯總數。現實的情況是當我們進行這兩項操作時,因為種種原因(例如網路突然中斷等)很可能會發生第一項操作已經完成而第二項操作失敗的情況,如此一來資料庫中記載的數據就會不正確,如果這時使用「事務」技術我們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資料庫系統會將已經完成的第一項操作取消,從而防止資料庫中的數據處於不正確狀態。
㈨ 求助,有人了解中國雪深長時間序列數據集么
推薦你去看看 時空三極環境大數據平台的 中國雪深長時間序列數據集(1979-2018),可能是你需要的。
該數據集是「中國雪深長時間序列數據集(1978-2012)」的升級版本。 製作該數據集的源數據與上一版本存在差異,由於AMSR-E在2011年停止運行,從2008年到2018年的雪深採用SSMI/S感測器的亮度溫度進行提取。本數據集提供197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逐日的中國范圍的積雪厚度分布數據,其空間解析度為25km。用於反演該雪深數據集的原始數據來自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NSIDC)處理的SMMR(1979-1987年),SSM/I(1987-2007年)和SSMI/S(2008-2018)逐日被動微波亮溫數據(EASE-Grid)。由於三個感測器搭載在不同的平台上,所以得到的數據存在一定的系統不一致性。通過對不同感測器的亮溫進行交叉定標提高亮溫數據在時間上的一致性。然後利用車濤博士在Chang演算法基礎上針對中國地區進行修正的演算法進行雪深反演。具體反演方法參考數據說明文檔「中國雪深長時間序列數據集(1979-2018)介紹.doc」。該數據集是經緯度投影,每天一個文件,文件命名方式為:年+天,如1990001表示1990年第一天,1990207表示1990年第207天。詳細數據說明請參考數據文檔。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