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智慧停車
⑴ 有個智慧停車的項目推薦合作方,請問有推薦的嗎
必托智能控制工程(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注冊於上海外高橋自貿區,專注於在5G時代下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構建的智慧工廠、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家居在內的幾十種產品。具有麻省理工、哈佛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強大技術背景,團隊骨幹人員曾參與和主導了近6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軟體的開發和多項政府綜合治理、智慧社區和智慧工廠以及智慧停車等大型項目的建設,特別是智慧工廠的化工板塊、半導體板塊具有國內最先進前沿的解決方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必托智能將緊隨科技發展步伐、緊跟國家「新基建」潮流,立志成為人工智慧行業的排頭兵。
成功必定源自客戶的重託。必托——大鵬展翅,旭日東升!
必托智能控制工程對於智慧停車實現以下功能:一是停車檢測,針對停車場的泊位狀態進行檢測,對車輛進出時間記錄同時將圖片及錄像實時留存,同時檢測異常情況進行報警處理。二是便捷結算,將停車場內停車信息實時上報公共信息平台。做到收費管理結算對賬,每日結算統計,出具各區分類報表。用戶可以通過各類移動終端進行遠程查詢,如停車記錄、發票記錄、交易記錄等。必托智能的智慧停車還支持固定式咪表、手持POS機、地感設備、手機APP、巡查平板來進行管理。可以逐步減少車輛欠費追繳請款。所有數據可進行匯總轉發,對接各區平台。三是違停取證,必托智能將各類車輛違停的圖片證據、視頻證據、欠費記錄等數據收集統計,並將其關聯至車主的個人徵信。
⑵ 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的系統功能
各家功能略有不同,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項:
1、停車場聯網共享數據:打破信息孤島,建立大資料庫,對流量、用戶行為習慣進行分析,建設智慧停車物聯網平台。
2、免取卡入場:摒棄傳統的人工取卡入場,採用視頻車牌識別技術,直接識別入場車輛車牌信息,同時開閘放行,無需取卡、無需停留、無需排隊,零停留,輕松入場。
3、停車誘導、車位引導系統:目前在建的停車場越來越大,動輒幾千個車位以上,這樣大的停車場如果沒有引導和尋車系統而靠人員疏導的話,對管理人員和客戶都是一個災難。
4、反向尋車:憑車牌號輕松找車,車主在停車查詢機中輸入車牌號,即可查詢到車輛所在位置,並以GIS地圖的方式展示出車主所在位置到車輛所在位置的地圖,輕松取車。
5、手機實現車位預定:通過APP或微信、在線平台實時查詢泊位剩餘數量、車位預定,解決出行停車後顧之憂。
6、自助繳費、在線繳費:系統根據車輛入場時的數據,自動計算出車輛所需繳納的費用,車主可在自助繳費機中使用紙幣、硬幣、銀行卡等方式進行繳費,或者直接通過微信平台、支付寶進行電子繳費。
7、系統後台監控停車場運營情況:前端採集器等數據直接上傳到後台進行處理,管理人員在系統後台中可直接查看停車場的實時使用情況,還可以圖形報表的形式,對停車場的月使用情況、年使用情況等進行展示。
捷安泊十餘年致力於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管理運營,解決停車難、找車難、亂停車等問題,在靜態交通方面真正實現智能交通,為廣大車主提供更好的停車出行體驗。
⑶ 智能停車場有哪些類型呢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智慧停車場系統。「停車難」是各大城市的通病,著力解決這一難題已成為各界共識。對此,除了新增停車位外,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盤活停車位同樣至關重要。通過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車場管理水平,優化停車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車行業正吸引眾多企業和資本關注。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一個億萬級的市場。智慧停車已成為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前景看好等眾多利好的支持下,智慧停車被人譽為「獲取互聯網入口的下一個主戰場」。
智慧停車行業當前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盈利模式有眾多可能性,發展潛力巨大。
⑷ 智慧交通大數據能解決城市擁堵么
以往針對城市交通擁堵的處理方式,各個城市通常是採用優化市內交通體系、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等傳統的硬體解決方案。這些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但是不能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導致的擁堵,也不能從根本原因上去避免和解決擁堵。
因此,在既有的交通環境現狀下,怎樣實現提高通行速度成為城市管理者的新研究課題。城市大數據大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解決方案。以城市交通為例,它的大概思路是,全面監控和採集城市交通的大數據,通過先進的演算法自動優化調整交通資源,從而達到提高城市交通通行速度和效率的可能。需要五大系統才能高效運轉——超大規模計算平台、數據採集系統、數據交換中心、開放演算法平台、數據應用平台。
據悉,在杭州蕭山區的部分路段試點中,城市大腦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初步將車輛通行速度提升了3%至11%。這相當於把高峰期平均時速提高到21.8-23.5公里,試點的成效還是非常不錯的。城市數據大腦的未來還不僅限於現有的5萬路視頻攝像頭。它還將結合手機地圖、道路線圈記錄的車輛行駛速度和數量,公交車、計程車等運行數據,真正成為城市交通的大數據中心。
城市大腦即可在一個虛擬的數字城市中構建多種演算法模型,通過機器學習不斷迭代優化,計算出更「聰明」更有效率的方案。這些計算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數據中心作為數據計算的支撐。據悉,國內像華為、銳捷都能為交通大數據的數據中心建設提供頂級配置的核心交換機,能夠滿足國內一線城市的智能交通大數據數據中心的建設需求,為城市智慧大腦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⑸ 智慧路側停車系統是怎麼創建的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完善,智慧路側停車系統都是藉助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車聯網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城市路邊佔道停車場及車輛的智能化、信息化、科學化、嚴謹、高效、規范管理的系統,其中就像迪蒙_智慧路側停車系統是結合最新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快速停車等一系列自動化功能,來發揮城市道路剩餘空間作用,又起到了將停車位彈性化的作用,最終實現城市和諧,高效的,便利的交通運轉系統,和與其相關的環境等問題,智慧路側停車系統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物聯網的智能應用,還為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和目前所遇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關鍵性支持。。。。
⑹ 智慧停車是什麼
智慧停車是指將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等綜合應用於城市停車位的採集、管理、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實現停車位資源的是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實現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化[1] 。
隨著「互聯網+停車」的發展,智慧停車[2] 通過對停車大數據的掌握,依託其高頻、剛需的優勢,實現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能夠為車主提供電子支付、車位查詢、車位預訂、車位導航、周邊信息推送等價值體驗[3-4] 。並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雲計算打造的智慧停車憑借諸多優勢,成為快速解決這項難題的一項可行性方案,會對整個城市停車以及出行帶來改變[5-6] 。
目前,智慧停車主要包括車位引導、停車場管理、反向尋車等主要功能,一些智慧停車場還新增了特殊車輛管理功能,利用車位感知、視頻識別、智能讀卡等技術手段,為特殊車輛提供專屬許可權,自動引導進入專屬車位[7] 。
⑺ 國內智能物業停車場系統發展的如何
智慧停車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化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
智慧停車行業基本概況
智慧停車是破解停車難的最佳手段。智慧停車是利用物聯網、移動支付等技術,優化停車流程;實現提高收費人員工作效率、實時掌握停車場停車數據、實時收費統計、方便收費人員工作監管、提供數據給誘導平台等功能;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線下停車場資源共享,提高停車場利用率和用戶便捷度。
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停車位供需缺口巨大
「停車難」是個社會難題,也是政府難題,除了要大幅度建設停車位,還需要用大數據的手段去盤活全國的停車位。汽車保有量是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加速增長的關鍵。截至2017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17億輛,較2010年增長138%,預計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2.38億輛。預計至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5億量。
中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為62億元,同比增長21.57%。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為80億元,同比增長29.03%。預計2018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102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3.33%,預計至2022年我國智慧停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236億元。
中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分析預測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全國機械式停車市場明顯回暖,2016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為2215個,同比增長6.5%。截止到2017年全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2516個,同比增長13.6%,增速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2835個,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1.52%,預計至2022年我國新增機械式停車庫項目數量將達到4385個。
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量分析預測
機械式停車設備等集約化停車設施以佔地少、建設方便、運營高效的特點,能較好地滿足公共場所的停車需求。
2011年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314136個,2013年突破50萬,達到505647萬,預計2018年達到885252個,
未來幾年中國機械式停車設備新增泊位數將突破100萬。
中國智慧停車發展阻礙分析
1、停車場資源嚴重不足。我國停車產業化建設領域起步較晚,卻也趕上了智慧交通爆發的時代浪潮,智慧停車成為當前大趨勢,但面對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增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停車場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依然是智慧停車發展進程中的最大障礙。我國大部分城市的車庫產權十分分散、容量偏小,產權問題也降低了部分車庫對外開放共享的積極性,車位配建不足、傳統停車場「散、亂、小」、整體利用率低等突出問題嚴重阻礙了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加大了智慧停車發展的難度。
2、市場競爭環境有待改善
近年來,政府密集出台智慧停車相關政策,各大企業也紛紛響應加入布局,市場上涌現出大量的智慧停車衍生產品,比如智慧停車APP,但由於廠家背景的不同,市場上不同廠家雲平台的聯網出發點、信息收集和管控的深度不同,表現出的深度和聯網的范圍也都不同,各個企業又各自為陣、互不兼容,以至於市場上沒有一款可以全國通用的智慧停車APP,產業和產品標准化體系有待健全。雖然停車場管理及控制行業目前處於上升階段,市場需求量大,但存在部分不具備研發實力及售後服務能力的廠商採用低價策略銷售低質產品,給行業內的優質廠商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行業競爭有所加劇,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市場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市場競爭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
3、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低
當前國內大多數停車場依然採用傳統刷卡或取票的出入口控制方式對停車場進行管理,對ETC、視頻識別等智能技術應用不足,許多停車場仍然採用人工收費等相對落後的管理手段,並且收費亂象問題也難以杜絕,智能化建設存在許多不足。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全國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都在6%以下,而其中84%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不足1%,與其他發達國際相比,智慧停車普及率低,整體水平不足。
4、智慧停車場存在管理亂象
智慧停車場的建設與管理因其歸屬的不同,從設計、建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設計到規劃、城建、公安、交通運輸、工商等多個部門。因此,每個部門因為職權范圍所限都只是各行其是、各司其職,監管職權相對分散,不能充分、有效、合理的發揮已建成智慧停車場的作用,造成了部分資源浪費。
中國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產業政策扶持。自智慧停車自興起以來,國家和各政府部門不斷頒布相關政策,為其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效推動了智慧停車產業的發展進程。2016年1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關於開展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重點提到要推動「互聯網+停車」和車位共享新業態發展,並確定北京、深圳、成都、蘇州、荔波縣等5個城市為第一批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城市開展先行先試,從資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更好的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提升交通發展智能化水平,促進交通產業智能化變革。2017年9月,交通部發布《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進一步規范城市停車新秩序、鼓勵車位資源錯時共享,以大力推動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互聯網+」便捷交通的快速發展。
2、停車市場需求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也越來越多,交通擁擠和安全等問題也十分嚴重,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也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每年新增車位需求和每年實際建設停車位數量的缺口不斷擴大,車位缺口將持續加劇,停車市場需求巨大,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3、互聯網+」帶動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成為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互聯網+停車」通過互聯網把分散的停車場聯接起來,破除信息孤島,實現有限停車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動以智慧停車場、停車APP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停車」新業態迅速發展,全方位智慧解決城市停車問題,助力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升級。
4、智能化技術推動發展
從傳統感測到影像感測,再從影像感測衍生出可識別技術。中國在汽車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升級,有效支撐著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幫助用戶更快地找到車位並簡化車主的進出場流程,帶給車主更好的停車體驗。不僅如此,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下,智慧停車設備不僅可以有效採集相關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手段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分析也得以實現,從而協助解決、改善或優化智慧停車發展進程中存在或潛在的問題或不足,推動智慧停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⑻ 物聯網,大數據與智慧城市三者有何關系
大數據是信息化社會無形的生產資料,其概念被社會各界不斷演繹出多種版本,但關於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三者之間的關系,很多人不甚明了。對此,同方物聯網產業應用本部技術總監趙英,對此做出了詳細的解讀。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三者之間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大數據的發展源於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並用於支撐智慧城市的發展。物聯網技術作為互聯網應用的拓展,正處於大發展階段。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基礎,但智慧城市的范疇相比物聯網而言更為廣泛;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標由大數據來體現,大數據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物聯網是大數據產生的催化劑,大數據源於於物聯網應用。
中國已步入大數據時代
有人說大數據來了,但只是在美國而不是中國。專做政府數據管理的同方對此的看法是:中國對大數據的理解普遍還不那麼深入或者與美國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現在中國的很多部委都已經在研究大數據、運用大數據。美國將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中國還沒有明確提出,但已經把大數據上升為與國防一樣的高度,多部委還聯合發布了鼓勵措施。我國政府對大數據的敏感度快速提高,並正在採取措施。所以說,中國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這種重視是由政府層面自上而下進行普及的,可能還未普及到普通百姓層面,但各級政府已經有了高度重視。鄔賀銓院士也曾表示:「我國將產生全球最大量的數據,要重視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和管理。」
大數據的關鍵在於分享。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個瓶頸在於信息孤島效應,各政府部門間不願公開、分項數據,這就造成數據之間的割裂,無法產生數據的深度價值。關於這一問題,一些政府部門也有清醒的認識,開始尋求解決方案,這是受自身的需求驅動的。比如,一些政府部門原來不願分享自己的數據,但現在開始尋求數據交換夥伴,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單一的數據是沒法發揮最大效能的,部門之間相互交換數據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同時,隨著各方面的發展及政策的推進,很多以前不公開的數據也逐漸公開了,這對大數據的發展都是有力的支持。
物聯網技術推進大數據發展物聯網對大數據的意義方面,趙英舉了個例子來說明物聯網技術對大數據的推進。去年北京7.21暴雨之後,政府採取了很多解決措施,很重要的一個體現是,北京市科委很快就立了專項基金去給受災的房山和門頭溝這兩個區進行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信息化的建設。同方參與了門頭溝的項目,幫助門頭溝提升預警能力。同方對門頭溝原來的應急平台進行了改造和提升。比如對水位的監測,在有些重點立交橋下安裝水位計,水位到一定程度會發生預警,相關部門就可以據此採取一些措施,這就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跟大數據什麼關系?當水位計的點增多後,就會收集到更多的數據,這樣更便於發現一些規律並發出預警,這是採用大數據的技術手段自然而然就能做的事情。在點位數少的情況下,數據量不夠大,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所以說,正因為有了物聯網,大數據布的點越來越多,自然而然就要會去分析實時數據。數據的挖掘,原本是對於歷史數據的挖掘,現在對於實時數據的挖掘也是一種趨勢,說明物聯網的技術在推進著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
大數據支撐智慧城市的發展城市運行體征是通過數據進行量化表現出來的,但這些數據散亂在政府的各個部門中,同方的職責是收集各部門有關城市運行體征的數據,幫助城市管理者進行數據匯總、分析,最終對城市體征的量化形態即各類數據進行管理,供政府管理者使用。
政府部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需要長期的調研,調研的資料來源於政府部門運行、城市運行的長期積累。政府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已使政府產生了幾百TB的數據。但數據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經過一定的系統分析之後,才能發揮數據的價值。智慧城市的每一個細節都會產生龐大的數據,同
時,智慧城市的運行基礎也來源於對大數據的深度分析。
大數據的表面是一系列靜態的數據堆砌,但其實質是對數據進行復雜的分析之後得出一系列規律的動態過程。政府部門本身沒有去做這樣的事,這就需要企業對其進行支撐,同方看到了大數據對城市運行的重要意義,選擇政府作為突破口,是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同方大數據的獨特之處。值得說明的是,同方大數據不參與政府決策,只是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用數據的直觀形式展現業務之間的關系,用數據表現城市發展變化和趨勢,分析總結出城市存在的問題,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輔助。
城市運行體征的管理也需要大數據的推動。大數據在反映城市運行體征的時候,並不需要了解城市部門的主要業務及運作流程,單純從數據的角度出發,通過計算機軟體分析之後,數據就能得出一些規律,不關乎業務,不關乎結果,但能完全反映出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驅動城市運行體征發展,是一個可以在決策前段刨出人力的純計算機運作模式,這樣的好處是運作的量化和規范化。
對於大數據、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發展,中國信息技術權威專家――國務院物聯網領導小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曾有一個很深奧的表述: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再到智慧城市,是「格物致知」的過程,通過分析決策達到「知行合一」。
智慧城市惠及每個人大數據驅動下的智慧城市,關乎每個人的生活。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天氣預報,以前的天氣預報只會預測一下天氣,但現今的天氣預報會告訴公眾更多的信息,如氣象指數、空氣污染指數、穿衣指數、驅車安全指數等,甚至是否有利於運動,對發型及妝容的影響都有說明。這是能讓普通百姓切身體會的智慧生活,未來,教育、交通等關乎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會變得智慧起來。教育方面,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的做法,美國每個大學都會將升學率、就業率、畢業生的年薪水平等如實展示,這對學生選擇學校專業等是很有利的數據支持。交通方面,怎樣暢通城市交通,怎樣尋找停車位,選擇哪種交通方式更便利安全等,都是智慧城市的未來狀態。
當提到智慧城市的未來發展時,趙英表示:智慧城市來源於智慧決策,智慧決策來源於人的智慧。當每個人都很智慧的時候,一個城市也會變得智慧起來。
⑼ 智慧停車對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上有著哪些實際上的意義
現在智慧停車這個概念被提出來就是迪蒙為了緩解城市交通系統的擁堵,現在有著很多的概念被踢出來,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停車場之類的概念都已經被提出來了。為了緩解城市交通系統的擁堵這樣的情況,保證其穩定的運行就成了最大的基本保障,在保障系統的穩定運行方面,我們應該要及時對系統進行安全考察。
⑽ 大數據和智慧交通有哪些應用的案例
智能交通成為改善城市交通的關鍵所在。為此,及時、准確獲取交通數據並構建交通數據處理模型是建設智能交通的前提,而這一難題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得到解決。
智能交通整體框架主要包括物理感知層、軟體應用平台及分析預測及優化管理的應用。其中物理感知層主要是對交通狀況和交通數據的感知採集;軟體應用平台是將各感知終端的信息進行整合、轉換處理,以支撐分析預警與優化管理的應用系統建設;分析預測及優化管理應用主要包括交通規劃、交通監控、智能誘導、智能停車等應用系統。
系統利用先進的視頻監控、智能識別和信息技術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間、時間和范圍,不斷提升管理廣度、深度和精細度。整個系統由信息綜合應用平台、信號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卡口系統、電子警察系統、信息採集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等組成。以達到四方面的目標:提高通行能力、減少交通事故、打擊違章事件、出行信息服務。
在各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的過程中,將產生越來越多的視頻監控、卡口電警、路況信息、管控信息、營運信息、GPS定位信息、RFID識別信息等數據,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可以達到PB級別,並且呈現指數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