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雲人工智慧
㈠ 微軟將投資多少發展人工智慧(AI)項目
軟體巨擘微軟近日宣布,將投放2500萬美元發展人工智慧(AI)項目,鼓勵業界開發AI程序協助殘疾人士。大大史密斯稱,期望項目可使全球近10億名殘疾人士通過AI改善生活。
據悉,無障礙AI計劃主要對象為創業人士、非牟利機構及學術研究人員,除金錢援助外,微軟也會提供專家協助。史密斯表示,計劃能協助殘疾人士在AI的幫助下,過上獨立生活及獲得受雇機會。
納德拉在會上還公布,微軟AI助理Cortana將通過亞馬遜智能家居助理Alexa使用,並會在未來引人辦公室模式,擴展Cortana的影響力。
㈡ 微軟人工智慧為什麼命名cortana
cortana原本是halo里的虛擬形象,擁有超凡的能力,所以就用此來命名。
㈢ 微軟2019開發者大會中,讓AI和雲驅動一切的目標真的可以實現嗎
我認為可以實現,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微軟此次發布的新功能包括Microsoft 365在其應用端與網頁端新增協作和生產力服務以及人工智慧功能;在Azure和Windows中,微軟加入了全新的開源技術和開發工具等。
據介紹,Azure Kubernetes服務(AKS)是目前成長最快速的一項Azure服務,在Build大會上,微軟又推出了一些新功能和特性:Kubernetes Event-driven Autoscaling(KEDA)是一個與Red Hat合作開發的開源組件,支持承載微服務方式的事件驅動類型的容器部署在Kubernetes上。KEDA現已開放公共預覽。
㈣ 為什麼微軟壓賭自己的未來在人工智慧
五年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或許還列屬專業詞彙。但五年後的今天,個性化信息推送,人臉識別,語音操控等,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入侵』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並決定性地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BBC預測,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1190億元人民幣。此外,由AI帶動的雲服務、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產業的迭代與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
走在互聯網最前端的BAT自然不會錯過此等機遇。為此,筆者籌劃三期特別報道,全面解析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版圖與最新進展。
今天,從已經通過微信、QQ等產品『綁架』數億用戶的騰訊帝國說起。
在BAT中,騰訊的AI布局相對較晚,更多的是業務驅動,隨後逐漸加大投入、全面開花,主要圍繞三條路徑展開:
...五年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或許還列屬專業詞彙。但五年後的今天,個性化信息推送,人臉識別,語音操控等,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入侵』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並決定性地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BBC預測,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1190億元人民幣。此外,由AI帶動的雲服務、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產業的迭代與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
走在互聯網最前端的BAT自然不會錯過此等機遇。為此,筆者籌劃三期特別報道,全面解析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版圖與最新進展。
今天,從已經通過微信、QQ等產品『綁架』數億用戶的騰訊帝國說起。
在BAT中,騰訊的AI布局相對較晚,更多的是業務驅動,隨後逐漸加大投入、全面開花,主要圍繞三條路徑展開:
1、基於騰訊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優勢,形成不同的業務體系在人工智慧方面突破。
2、秘密組建專注於底層基礎的研究團隊與實驗室,做長線技術積累。
3、悶聲收購和投資一批優秀公司的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公司。
一、出錢圈地:偏向海外
在騰訊龐大的投資並購單中,多以泛文娛、醫療健康、游戲、汽車交通為主,針對AI類初創屬於較小篇幅,但與主體領域交叉較密切。投資項目偏向海外地區,投資輪次多以天使、A輪早期為主。
近兩年,騰訊披露的AI領域投資項目如下:
1)Diffbot
Diffbot是一家位於灣區的數據公司,成立於2012年,主要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抓取網頁關鍵內容,並輸出軟體可以直接識別的結構化數據。今年,騰訊與矽谷風投機構Felicis Ventures領頭了Diffbot 1000萬美元的A輪。
2)iCarbonX
iCarbonX中文名為碳雲智能,由前華大基因董事合夥人王俊創立,其業務領域延續了華大基因的健康醫療,定位於生命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創建的數字生命生態系統的研究。
今天4月,碳雲智能完成近10億元的A輪融資,騰訊、中源協和及天府集團為主要投資方。
3)CloudMedx
CloudMedX是一家醫療健康數據收集和分析服務提供商,從眾多醫院實時收集不同病患的數據,經處理分析後向醫療機構提供符合 HIPAA(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的健康預測和分析。CloudMedx 將原始病患數據經過分析後可以反映一些病症的發展趨勢、發生模式、偏差以及預測可能性結果,從而為臨床治療和早期檢測診斷提供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2015年5月,騰訊向CloudMedx注入63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4)Skymind
Skymind 是由Adam Gibson於2014年6月份創建,主要業務為開源項目DeepLearning4j。Skymind公司主要是為那些使用 DeepLearning4j的公司提供支持服務,同時將深度學習整合到Hadoop系統,用戶存儲、處理、以及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
2015年 4月,騰訊向Skymind注入數百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5)ScaledInference
Scaled Inference成立於2014年,由兩位前谷歌工程師創立。是一家面向所有個人的雲計算服務。開發類似Google等公司內部使用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並把它發展成一種任何人都可使用的雲計算服務。
2014年7月,騰訊投資Scaled Inference。
6)搜狗
這一樁投資案可追溯到2013年。騰訊以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並將旗下的搜索和QQ輸入法並入搜狗現有的業務中,新搜狗將繼續作為搜狐的子公司獨立運營。
騰訊當時的投資更像是3Q大戰的延續,以及基於自家搜搜業務不見起色的背景。但在隨後幾年的發展中,搜狗也逐步由搜索和輸入法的產品公司,衍生為語音智能和大數據公司。
此外,騰訊高級副總裁姚星曾對外表示,他和騰訊的投資並購部已經達成共識,開始大量考察美國的機器學習平台類創業公司。一則中國這類技術公司不多;二則收購這種公司可以快速補足騰訊在演算法領域的不足。
二、基礎研究:分散各地
在基礎研究領域,騰訊結合微信、QQ、金融等主要業務優勢與領域方向,配設了不同的實驗室與業務團隊。在服務自家業務的同時,還推出了相關領域的行業產品。
1)香港:WHAT LAB
相比北京、杭州雲集的高校資源,更為年輕的深圳稍顯單薄。在去年底,騰訊跨海牽手港科大,低調地成立了『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英文簡稱WHAT LAB。以人工智慧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改善用戶的生活服務體驗,藉助大數據拓展機器學習的邊界。
此外,騰訊基金會捐贈了1000萬元在推進香港科技大學科研創新,並透過雙方的深入合作搭建產學研溝通互動的有效平台,共同推進應用成果轉化。
2)上海&合肥:優圖實驗室
騰訊優圖隸屬於騰訊社交網路事業群,2012年逐步成立,分設在上海與合肥兩地。專注於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業務落地。
經過數年發展,騰訊優圖逐步積累了人臉檢測、五官配准、特徵提取比對及活體檢測等世界頂級的人臉技術。結合語音、唇語及面部表情,『優圖人臉識別』可對照片、視頻及人頭模型等攻擊進行立體化防範。
6月,在國際權威人臉識別資料庫LFW上,優圖以99.65%的成績刷新紀錄,超過Linkface、Face++、Facebook及Google等頂尖團隊。
上海團隊已為騰訊超過五十個業務提供圖像技術支持,技術主要服務QQ空間、水印相機、天天P圖等產品落地。合肥團隊的相關技術則主要為天天P圖、魅拍等產品中服務,擅長圖片美化、人像美容美妝、圖像識別和各種濾鏡技術。
3)北京:微信模式識別中心
在推動微信新技術和功能研發的核心團隊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位於北京的研發團隊,其源於原騰訊研究院,騰訊研究院解散之後,一部分人歸入到微信部門。外界的認知是這是一個做『模式識別』研究的團隊,最早於2010年9月成立,現在叫微信北京研發中心。
團隊研究方向有語音識別、圖像分析、語義理解、微信大數據挖掘等,其研發成果廣泛應用於微信和騰訊其他產品中。對外提供的服務有微信語音識別、圖像分析、音頻指紋、微信語義客服機器人等,日服務量達到數千萬。目前致力於創建微信對話機器人的平台,更智能連接微信公眾平台的服務。
實際上,這個團隊所做的事情,大部分微信用戶都用到過,比如微信裡面的語音轉文字、聲紋識別、電視節目中的搖一搖等。
『雖然這些新功能看似比較簡單,但背後的技術沉積需要挺長的時間』,一位前騰訊員工稱,『底層技術要沉寂幾年的時間,應用層的實現則會短很多。』
4)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
騰訊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成立於2015年,據介紹,專注於搜索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四大研究領域。
實驗室主要組織了技術與工程事業群里有學術志向的員工參與研究工作,同時與哈工大,中科大等高校展開合作,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微信、QQ、QQ音樂、QQ視頻等產品中。搜索部門主要關注自然語言識別。通過騰訊雲,該實驗室的兩大產品雲搜和文智已經開放給行業使用。不過,近期該試驗室對外披露的項目與進展較少,官方網頁無法打開。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騰訊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於近期成立。
三、落地業務:自家產品與行業用戶
BAT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更多以商業需求驅動,騰訊也不例外,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漫無目的研究和不必要的失敗,但其技術與產品也難以實現較大程度的創新和突破。
1) 微信:前封殺『小冰』 後推出『小微』
微信事業群主要圍繞人機互動領域的拓展,同時也植入了圖像和語音識別等技術。
一年前,微信上曾因『泄露隱私、誘導用戶拉群、注冊垃圾賬號』等為由封殺微軟小冰聊天機器人。微軟寫過多封公開信表示強烈不滿。雙方劍拔弩張,一度還傳出了『微軟要在平台上封殺QQ』的謠言,但是最後事情不了了之。
一年後,微軟『小冰』回歸了微信平台。此外,微信也推出了智能機器人『小微』,用戶可以用自然語言與之溝通,解決此前語音助手智能機械應答的短板。
據官方介紹,與普通語音助手相比,『小微』與用戶溝通不再是一問一答形式。藉助微信平台近6億的日活躍用戶資料,『小微』可以結合用戶個人特點和社交好友及日常習慣來給出更貼近用戶的結果。
此外,小微還和微信支付功能『牽手』,試圖將微信平台上的購物、支付、打車等服務全部牽連在一起形成一個O2O的閉環商業體系。
當然,微信中語音轉譯文字,翻譯等功能的實現也不乏背後語音智能技術的支撐。
2)雲搜和文智
雲搜和文智是前文提及,騰訊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的兩塊主要B端產品。
雲搜可對公司內部各大垂直搜索業務進行高度抽象和整合,為用戶提供可視化的數據定製服務。同時,它還具有聯想詞推薦、高級糾錯、人工干預、按域檢索、個性化分詞等附件組建功能。
文智中文語義平台,則擁有較強的中文語義分析功能。基於它提供的API,用戶可進行搜索、推薦、輿情、挖掘等語義分析應用,也能定製具有產品特色的語義分析解決方案。
3)其他業務
此外,優圖人臉識別已應用至金融、安防與身份識別等領域。其中,在騰訊徵信、微眾銀行、財付通的應用,讓它可以結合消費、社交等情況對用戶進行信用評估,加固身份驗證的安全防線。這一技術甚至得到了官方認可,優圖已牽手公安部所屬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開展下一步布局。
四、硬體平台:合作為主
在硬體的產品布局中,騰訊則主要通過自身平台的用戶與流量優勢,吸引合作為主,主要包括QQ物聯、微信智能硬體、TOS+戰略等三個平台。
1)QQ物聯
如果說微信、QQ等產品旨在連接人,那基於設備端的QQ物聯則是騰訊在連接『物』上的努力與布局。
QQ物聯是一個硬體的SDK,通過SDK或晶元模組,可實現設備的快速聯網。2015年,QQ物聯啟動了『億聯計劃』將投入20億的資源,在資金、流量、服務、培訓、營銷等方面針對合作對象進行扶持。利用騰訊全國20個創業基地和成熟完善的OPEN創業服務體系,通過免費接入、免費推廣、免分成、雲成本減免、QQ物聯硬創投資基金等方式。
此前,QQ物聯已與英特爾開展合作,聯合發布了智慧居家養老照護平台,改變著傳統養老醫療模式。今年初,與李寧、達芙妮推出了兒童藍牙定位跑鞋。
2)微信硬體平台
實際上,早在2014年,微信就小試牛刀,試驗過接入可穿戴設備。2015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了空調、玩具、路由器、家居、電視、充值、健康、穿戴等八大行業的『微信硬體行業解決方案』。
硬體廠商通過微信掃碼即可連接設備,而用戶通過微信服務號就能實現對設備的管理。目前,微信硬體平台已接入2400多個硬體廠商,設備激活量達到2500萬。
3)『TOS+』戰略
TOS+戰略由騰訊在2015年提出,分為『TOS』和『+』兩個部分,TOS其實就是個基於Android,騰訊出品的手機ROM。
關於TOS已經不是新鮮新聞,早在2015年1月份,騰訊就已經開始邀請用戶內側這個ROM;據說3月份的版本仍然是基於Android 4.3開發。
而關於騰訊做手機ROM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2010年,幾經輾轉徘徊,中間經歷了MIUI的興起、也經歷了點心OS這些玩家的隕落,用一位網友的話說這次騰訊再次操刀做TOS的原因只有四個字『我不心』。
從2010年到2015年,騰訊先後推出過QQ Service手機、TITA手機系統,一直沒有做起來。
TOS+中的『+』正是讓手機與智能硬體底層打通的一個延展OS,其關注的領域包括智能手錶、微游戲機、虛擬現實產品三個領域。
TOS+的野心更像是做『連接器』,而像血壓儀、體脂儀以及智能家居的一些長尾產品已經分別由『微信智能硬體』和『QQ物聯』這兩個平台完成連接,只要打通標准,根本不需要騰訊再定義解決方案規則。
一方面,TOS+與二者共同構成了騰訊在智能硬體領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它將改變不同智能硬體設備之間,因缺乏底層連接而相互獨立的局面。QQ物聯與微信硬體也將被整合在一起,走並行發展的道路。
五、結語
從公開的數據看,微信目前有超過6億的活躍用戶,每天還在產生大量的數據,轉化為搜索和電商的用戶,同時與用戶行為匹配,龐大的用戶基數與數據資料讓騰訊成為一個具有極大的需求和可開發的AI『金礦』。
通過不斷發展自身業務、進行底層研發儲備推進學研合一,讓技術與數據快速得到驗證,產生經濟價值,同時通過加快對優秀公司的收購和合作步伐補足自身短板,快速進入賽道。
通過與網路、阿里的對比,騰訊的在人工智慧的布局與技術優勢仍缺乏較高的護城河,基於社交和通訊的生命線,在微信上的數據挖掘以及技術落地或許是騰訊的有利機會。
所以總的來看,騰訊在人工智慧方面所乾的事,還是輔助現在的產品和業務,比如在微信、移動支付等功能上加入人工智慧的元素;基於人工智慧本身憋一個大招的產品,還沒有這樣的典型產品,對騰訊來說,人工智慧技術是潤物細無聲的產品體驗進化推力。
㈤ 微軟小冰人工智慧商業平台到底有哪些用處
小冰是什麼?
小冰是基於數據挖掘、語音技術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集合了中國近7億網民多年來積累的、全部公開聊天記錄,依靠微軟在大數據、自然語義分析、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路方面的技術積累,集合了1500萬條語料庫(此後每天凈增0.7%),通過理解對話的語境與語義,實現超越簡單人機問答的自然交互。
為什麼做小冰?
小冰最初的代號叫社交助手,名字誕生於2014年1月份,這是一個在中國化的產品,它在中國推出,並計劃從中國推向全球,這個產品由陸奇拍板決定。此外,Cortana項目也是由陸奇親自過問。
微軟能從小冰身上獲得什麼
第一,微軟通過和用戶的互動進一步優化後台大數據的索引(Indexing)。第二是小冰把微軟搜索、Bing翻譯和辭典等功能利用了起來。第三,微軟產品之前是通過OEM廠商和用戶互動,通過機器人微軟可以直接和用戶互動。第中,微軟通過小冰獲得大量活躍用戶。
微軟小冰和蘋果Siri的對比
定位有區別,蘋果Siri的定位是工具型的,希望用戶使用它的功能,其黏性不高。
國內智能商業不太成熟,知名的倒是有一個訊貓商業智能體系,你可以了解一下。
㈥ 關於人工智慧 微軟公司做對了哪些事情
微軟第一款人工智慧助理:Cortana
微軟在人工智慧方面並沒有單獨的獨立去成立相關部門。
是在這方面支持在做人工智慧的團隊。
㈦ 求解.微軟小冰真的只是人工智慧嗎
你好 愛應用團隊 為你解答我的感覺是這樣的,就像多年前的MSRA的人立方讀心專機器人(現屬在改成Bing讀心機器人)一樣,微軟做這種東西出來是讓你們幫忙訓練它的,幫助微軟豐富樣本庫,幫微軟做研究…
幾年前用讀心機器人的時候猜對的概率大概一半左右,現在用已經非常准確了。前段時間看了篇文章采訪微軟負責Satori項目(是這么拼吧…)人,也基本證實了這點:利用用戶輔助微軟做研究。
所以,可能現在小冰還不怎麼聰明,等你們把她「玩壞了」,她會反過來玩你的。願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㈧ 谷歌ai和微軟人工智慧誰更厲害
目前來看,當然是谷歌比較厲害,谷歌一直專注這塊的研究,而微軟只是半路出家而已。但憑借微軟的實力,很快就能迎頭趕上,不過想要超越,需要時間問題。
㈨ 為什麼微軟要做人工智慧的普及化
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微軟已經在移動領域(智能手機)失去機會,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領域肯定不能錯失良機
㈩ 在哪裡可以看到微軟新推出的人工智慧相關的課程
這是人工智慧的的全部課程,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
第一階段版
前端開發 Front-end Development
1、桌面支持與系權統管理(計算機操作基礎Windows7)
2、Office辦公自動化
3、WEB前端設計與布局
4、javaScript特效編程
5、Jquery應用開發
第二階段
核心編程 Core Programming
1、python核心編程
2、MySQL數據開發
3、Django 框架開發
4、Flask web框架
5、綜合項目應用開發
第三階段
爬蟲開發 Reptile Development
1、網路爬蟲開發
2、爬蟲項目實踐應用
3、機器學習演算法
4、Python人工智慧數據分析
5、python人工智慧高級開發
第四階段
人工智慧 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實訓一:WEB全棧開發
2、實訓二:人工智慧終極項目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