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威脅
1. 大數據給人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有哪些弊端
1、數據不夠安全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實踐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數據。這些回數據在當今時答代並不安全,會有很多方法使它們泄露。
2、數據泄露產生不平等
對於用戶來講,數據是一筆財富,但是遭到了別人的竊取,而自己並未得到任何收益,這對於用戶來說是不公平的。
3、用戶隱私問題
當用戶在網上注冊信息後,這些信息很有可能已經被擴散,當用戶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郵件、電話、簡訊時,其實用戶的各種信息早已被非法的商業機構賣了。
2. 基於大數據的威脅發現技術的優點有哪些
基於大數據的威脅發現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分析內容的范圍更大。傳統的威脅分析主要針對的內容為各類安全事件。一個企業的信息資產則包括數據資產、軟體資產、實物資產、人員資產、服務資產和其他為業務提供支持的無形資產。由於傳統威脅檢測技術的局限性,其並不能覆蓋這6類信息資產,因此所能發現的威脅也是有限的。通過在威脅檢測方面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更全面地發現針對這些信息資產的攻擊。例如通過分析企業員工的即時通信數據、Email數據等可以及時發現人員資產是否面臨其他企業「挖牆腳」的攻擊威脅。再比如,通過對企業的客戶部訂單數據的分析,也能夠發現一些異常的操作行為,進而判斷是否危害公司利益。可以看出:分析內容範圍的擴大使得基於大數據的威脅檢測更加全面。
(2)分析內容的時間跨度更長。現有的許多威脅分析技術都是內存關聯性的,也就是說實時收集數據,採用分析技術發現攻擊。分析窗口通常受限於內存大小,無法應對持續性和潛伏性攻擊。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後,威脅分析窗口可以橫跨若干年的數據,因此威脅發現能力更強,可以有效應對高級持續性威脅(APT)類攻擊。
(3)攻擊威脅的預測性。傳統的安全防護技術或工具大多是在攻擊發生後對攻擊行為進行分析和歸類,並做出響應。基於大數據的威脅分析,可進行超前的預判,它能夠尋找潛在的安全威脅,對未發生的攻擊行為進行預防。
(4)對未知威脅的檢測。傳統的威脅分析通常是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根據企業需求和實際情況展開,然而這種威脅分析的結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經驗。同時,分析所發現的威脅也是已知的。大數據分析的特點是側重於普通的關聯分析,而不側重因果分析,因此通過採用恰當的分析模型,可發現未知威脅。
希望能幫到你。
3. 阿里巴巴大數據將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嗎
阿里巴巴大數據對個人隱私的威脅的確存在,但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即便擔憂對國家安全產生威脅,也不必動輒高呼「國有化」。
阿里巴巴並不能掌握「各種戰略資源的流轉」,阿里的大數據本身就包含各種商品流轉的數據,通過各種商品的流轉很容易分析出國家各種資源的流轉,由此繪制出中國各種戰略資源的流轉及節點圖。顯然,無論戰時還是平時,這樣一份戰略資源的流轉及節點圖都可用作瓦解國家安全的導航圖。
首先,雖然阿里巴巴在中國電商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據國家統計局和商務部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還遠未達到掌握絕大多數商品流轉數據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即便掌握商品流轉的數據,距離分析出各種資源的流轉也很遠,更不要說在目前的佔有規模下分析出「各種戰略資源的流轉」。
事實上,在今年稍早些時候,在葯品領域,阿里巴巴曾面臨過更具體的指責。南方周末報道稱,按照國家食葯總局的監管要求,中國各類葯品從生產、流通、經營和消費等所有節點的全部信息,將會儲存在「阿里雲」上。當時就有人認為,阿里健康將就此「運用大數據的研究方法,分析葯品電子監管碼所蘊含的信息,能夠繪制出國內的疾病發生的時間、地域、周期,進而掌握國人的健康情況;甚至還能通過葯品流轉,繪制出中國各種戰略資源節點圖。」
僅憑阿里巴巴掌握了很多電子商務數據,就認為這些數據有可能被製作成「瓦解國家安全的導航圖」,是聳人聽聞的說法。
大數據的能力不應該被過度誇大,聲稱「大數據威脅國家安全」的這篇文章,還一個說法是,「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簡直就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情報搜集和分析系統——通過其大數據和雲計算,中國人的一舉一動及行為偏好都可以盡在其掌握之中。」這種說法完全是過分虛誇了大數據的能力。
4. 隱私權受威脅 大數據到底有哪些弊端
數據由來已久,但大數據則是近1年來才頻繁出現在媒體報端。大數據具有大價值,這似乎是每個人都認同的觀點。人們往往總是關注事物好的一面,卻往往忽視隨著大數據所帶來的弊端。 毋庸置疑,大數據能夠給企業、機關等機構帶來大量的經濟價值和利益,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未來走向。其實,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 ,在給企業帶來無往不利的前進動力的時候,往往也會對企業和個人帶來傷害。請看下面的小故事: 以前的情人,在你聊天工具上已經顯示了可能認識的人。 上面的情況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具而提供的一種伺服器,雖然只是一種特例,但卻讓雙方甚至雙方的家人都感到尷尬。但這確實真實存在的。無論是在我們的微博上,後者聊天工具上,都會出現這種問題,雖然看起來一個非常方便的功能,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卻是麻煩。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大數據所帶來的弊端。 第2頁:個人隱私受威脅 個人隱私受威脅: 對於個人來說,其在大數據時代往往是作為數據的來源。無論是個人的生活情況,還是消費習慣,身份特徵等,都變成了以各種形式存儲的數據。這雖然對企業來說可以根據用戶數據去分析數據,得到價值,但是對於個人用戶來說,無疑是以個不得不被動接受的事情,而這種數據在收集、分析、傳輸等過程中都可能對用戶帶來不利的影響。隱私受到威脅 企業在傳輸這些私人數據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麻煩,企業很難保證在整個傳輸過程中是否有人會查看你的數據,很有可能有人對這些私人的數據進行了監控等操作,這就大大加大了其泄漏的可能性,數據一旦泄漏,很可能為個人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而個人卻又不知道自己的數據時如何泄露出去的,對這讓個人用戶的隱私權受到無限大的挑戰。 大數據不等於大價值: 只有當存儲數據的量達到一定值才會有價值,單獨出來的數據即使有一定價值但也沒有整體的參考價值。這往往給企業一種錯覺,大數據定於大價值。 其實,大數據並不等於大價值。大數據分析存儲產品設備往往對企業IT設備有更高的要求,企業原有IT設備很難滿足大數據時代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IT部門面臨這樣一種情況:需求越來越多,但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越來越弱。而且企業投入價值與所得信息量價值成反比。當數據達到一定值時,投入的價值甚至超過所得數據價值。 第3頁:大數據對企業有更大挑戰 大數據對企業有更大挑戰: 近年,由於伺服器出現故障而造成服務不能提供的事件時有發生,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些故障可能會進一步增多。而這些故障往往會直接造成數據的跌勢,服務的中斷。例如谷歌泄露個人隱私事件、盛大雲數據丟失事件、亞馬遜伺服器宕機事故等等。 當這些服務中斷的時候,用戶是毫無解決辦法的,只能等待服務提供商的修復,而對數據丟失、損壞等方面,用戶對數據保護更是束手無策,只能等待提供商。這樣很多用戶在發生故障並不能及時作出反應,使損失降到最低。無疑,大數據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大數據使企業面臨廠商綁定: 當我們提到大數據的時候,總是提到大數據的諸多優點,但是卻很少提企業如何將大數據變成切實的價值。容易被廠商綁定 目前,很多廠商都針對大數據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而這些方案雖然號稱兼容性非常強,能夠兼容其他廠商的設備,但是當你真正的採用一個提供商的設備(軟體、硬體)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真的很難去改變一個提供商,尤其是在軟體方面。很容易被一個提供商綁定。這就大大限制了企業IT基礎設置的靈活性。 總結: 大數據時代雖然一切勾畫的都是那麼美,但是離真正的為企業提供價值的路之間還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大數據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遍地黃金,企業在接下來應考慮如何應對大數據的挑戰,而不要僅僅空談價值。
5. 什麼是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
在攜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區用戶信息泄露、OpenSSL“心臟出血”漏洞等事件中,大量用戶信息數據被盜,導致用戶網路銀行賬戶發生入侵事件等情況。這些事情發生在個人用戶身上。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國家財政、政務等相關部門的數據平台系統上,其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對國家網路安全造成的損失將是前所未有的。大數據時代,我國網路安全面臨多重安全威脅。
1、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網路基礎設施和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系統由其他人控制
大數據平台依託互聯網,為政府、企業、公眾提供服務。然而,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中國互聯網已經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域名解析系統(DNS)是Internet的基礎設施之一,使訪問Internet變得很容易,而不必記住復雜的IP地址字元串。今年1月,由於DNS根伺服器受到攻擊,數千萬人在數小時內無法訪問該網站。根伺服器是全球DNS的基礎,但全世界有13個根伺服器,都是國外的,由美國控制。此外,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對大數據平台基礎軟硬體系統的自主控制。在能源、金融、電信等重要信息系統的核心軟硬體實施中,伺服器、資料庫等相關產品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目前中國的信息流是通過對國外企業產品的計算、傳輸和存儲來實現的。相關設備設置更多“後門”,國內數據安全生命線幾乎全部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2013年棱鏡事件的曝光,突顯了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對中國數據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2、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網站和應用程序充斥著漏洞和後門
近年來,由於網站和應用系統的漏洞,由後門引起的重大安全事件頻繁發生,以上三起事件都屬於這一類。據中國安全公司的網站安全檢測服務統計,多達60%的中國網站存在安全漏洞和後門。可以說,網站和應用系統的漏洞是大數據平檯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然而,各種第三方資料庫和中間件在中國的各種大數據行業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此類系統的安全狀況並不樂觀,存在廣泛的漏洞。更令人擔憂的是,網站的錯誤修復都不令人滿意。
3、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除了系統問題之外,網路攻擊的手段更加豐富
其中,終端惡意軟體和惡意代碼是黑客或敵對勢力攻擊大數據平台、竊取數據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越來越多的網路攻擊來自終端。終端滲透攻擊也成為國與國之間網路戰的主要手段。例如,著名的針對伊朗核設施的stuxnet病毒,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的弱點,滲透到特定終端,滲透到伊朗核工廠的內部網路,摧毀伊朗核設施。此外,針對大數據平台的高級持續威脅(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攻擊十分常見,可以繞過各種傳統的安全檢測和保護措施,竊取網路信息系統的核心數據和各種智能。例如,極光襲擊谷歌和其他30多家高科技公司就是一個例子。APT攻擊結合了社會工程、吊馬、脆弱性、深度滲透、潛伏期長、隱蔽性等特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它不僅是未來網路戰的主要手段,也是對我國網路空間安全危害最大的攻擊手段之一。近年來,具有國家和組織背景的APT攻擊不斷增多,大數據平台無疑將成為APT攻擊的主要目標。
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威脅有哪些?這才是大數據工程師頭疼的問題,在攜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區用戶信息泄露、OpenSSL“心臟出血”漏洞等事件中,大量用戶信息數據被盜,你能處理好嗎?如果您還擔心自己入門不順利,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6. 有沒有哪一刻,你深深感受到了來自大數據時代的威脅
當我逛淘寶和看電視劇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給我推薦很多的東西,所以這個時候就會覺得非常的恐怖,自己明明沒有想要這些推薦,但是這些物品還是被推薦了,所以就會感覺到很可怕。
7. 大數據存在的安全問題有哪些
一、分布式系統
大數據解決方案將數據和操作分布在許多系統中,以實現更快的處理和分析。這種分布式系統可以平衡負載,避免單點故障。但是這樣的系統容易受到安全威脅,黑客只要攻擊一個點就可以滲透整個網路。
二.數據存取
大數據系統需要訪問控制來限制對敏感數據的訪問,否則,任何用戶都可以訪問機密數據,有些用戶可能會出於惡意使用。此外,網路犯罪分子可以入侵與大數據系統相連的系統,竊取敏感數據。因此,使用大數據的公司需要檢查和驗證每個用戶的身份。
三.數據不正確
網路犯罪分子可以通過操縱存儲的數據來影響大數據系統的准確性。因此,網路犯罪分子可以創建虛假數據,並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大數據系統。比如醫療機構可以利用大數據系統研究患者的病歷,而黑客可以修改這些數據,產生不正確的診斷結果。
四.侵犯隱私
大數據系統通常包含機密數據,這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問題。這樣的大數據隱私威脅已經被全世界的專家討論過了。此外,網路犯罪分子經常攻擊大數據系統以破壞敏感數據。這種數據泄露已經成為頭條新聞,導致數百萬人的敏感數據被盜。
五、雲安全性不足
大數據系統收集的數據通常存儲在雲中,這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安全威脅。網路犯罪分子破壞了許多知名公司的雲數據。如果存儲的數據沒有加密,並且沒有適當的數據安全性,就會出現這些問題。
關於大數據存在的安全問題有哪些,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