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對地觀測科學研究
A. 怎樣在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下載影像
有個共享計劃,申請注冊個賬號,通過就ok了
B. 大數據時代對生命科學有何影響
大數據時代對生命科學的影響
1、「量」的持續增加
2、分析的高速性
3、多變性
4、復雜性
C. 中科院遙感所和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哪個實力強
遙感所歷史較長些,研究實力當然更強些,但是最近幾年高水平研究人員有所流失,具體信息可網路,畢竟遙感屆牛的就那麼幾個。
對地中心原來合並過一次,實力正在逐步提升,應該會發展越來越好,所以也無法很具體的比出二者的實力高下。
關於合並,3sNews官方微博早就發出消息,是中科院整合兩個單位的科研和機構,也無所謂誰合並誰了。
所以無論是選擇學習還是工作,在這兩個單位中,主要還是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感興趣的導師,這更需要下點功夫好好調研一下。
D. 大數據時代給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帶來了哪些改變
數據已經滲透至全球政治經濟的各領域,提高了全球各部門、各行業的創造力、競爭力、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
思維方式,從而開啟了這次重大的時代轉型。毫無疑問,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並影響著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正處
於全面轉型之中,剛剛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也強調了「人的城鎮化」,以及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構想,這對
於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人文地理與城市學科應該抓住大數據時代這一新的科學研究機遇期,依託中國這一巨大的大數據市場,從理論與方法
體繫上對不同層面地理要素與城市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這對於理論創新與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促進國內地理與規劃領域對大數據應用於人
文地理和城市研究的認識和了解,本刊策劃了大數據應用與城市研究專欄,組稿3
篇論文,內容主要涉及理論、方法與應用等方面,以期達到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學者關注大數據的研究。
——欄目特約編輯甄峰教授
提要
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著區域或城市空間組織及居民行為,流空間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載體,並使得人文地理學理論與方法
面臨革新。本文在梳理國內外文獻基礎上,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人文地理研究開始更加註重自然與人文學科間的融合、數據密集型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居民活動為主體
的人本科學性,並構建了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在大數據時代研究的總體框架。同時,也提出了大數據面向空間規劃方法和技術、居民個體行為決策優化、企
業運營決策、政府宏觀政策制定與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方向。
E. 大數據時代,對生態學研究帶來哪些挑戰與機遇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F. 中科院對地觀測中心
中科院一般指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科學院提出了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構想,先後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創新2020」、《「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提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創新促進發展,科技引領未來》、《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等戰略研究報告。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台站,承擔2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正式職工6.8萬餘人,在學研究生5.2萬餘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1]
G. 大數據時代對人文地理的研究帶來哪些影響
大數據已經滲透至全球政治經濟的各領域,提高了全球各部門、各行業的創造力、競爭力、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
思維方式,從而開啟了這次重大的時代轉型。毫無疑問,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並影響著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正處
於全面轉型之中,剛剛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也強調了「人的城鎮化」,以及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構想,這對
於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人文地理與城市學科應該抓住大數據時代這一新的科學研究機遇期,依託中國這一巨大的大數據市場,從理論與方法
體繫上對不同層面地理要素與城市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這對於理論創新與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促進國內地理與規劃領域對大數據應用於人
文地理和城市研究的認識和了解,本刊策劃了大數據應用與城市研究專欄,組稿3
篇論文,內容主要涉及理論、方法與應用等方面,以期達到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學者關注大數據的研究。
——欄目特約編輯甄峰教授
提要
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著區域或城市空間組織及居民行為,流空間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載體,並使得人文地理學理論與方法
面臨革新。本文在梳理國內外文獻基礎上,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人文地理研究開始更加註重自然與人文學科間的融合、數據密集型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居民活動為主體
的人本科學性,並構建了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在大數據時代研究的總體框架。同時,也提出了大數據面向空間規劃方法和技術、居民個體行為決策優化、企
業運營決策、政府宏觀政策制定與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方向。
H. 大數據對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帶來哪些機遇
大數據是人類行為的數據總和,做大數據挖掘,需要更好的洞察。首先政府是數據的「土豪」,擁有極其豐富的數據資源,通過分析公民行為,洞察社會、洞察社會行為進行預測,所以對於政府來講應該是最主要的大數據使用者和大數據的擁有者。以美國為例,美國開發大數據主要有三個要點:1、數據要開發;2、通過挖掘更多的價值加強企業競爭和政府感覺;3、通過數據能夠擁有更多的人才挖掘數據。所以美國開發大數據是有準備的,不僅要把數據開放,而且還要計算機接受,比如美國開放了類似於911、119等的請求數量,還有地理信息、房屋信息、空氣質量等數據,在開發數據中,不光開發還被計算機接受,它是可以直接被計算機讀取的。在政府管理上,大數據致力於方方面面,通過監控高速公路上的數據記錄,優化交通管理,通過各個感測器監控整個社會的城市的運營體系。
在傳統的社會科學研究中,我們可以清晰感知到大眾傳播如何落地到人際傳播,而且感受到人際傳播所感受的內容。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這樣一些追蹤研究尋找傳播,盡管大數據帶來隱私泄露的問題,但是大數據帶來「什麼是隱私」的重新思考。在這里,我們看到人們不斷的對話,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這樣的思考、研究,研究社會科學更自然的體現。
如果對大數據的發展比較關注,歡迎訪問數據觀了解大數據相關資訊和實時信息。
I. 關於大數據時代這本書
<大數據時代>
頁數 270
你的PDF具體全不全,請參照一下目錄校驗:
目錄如下:
推薦序一 擁抱「大數據時代」
寬頻資本董事長 田溯寧
推薦序二 實實在在大數據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知名IT 評論人
譯者序在路上·晃晃悠悠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
引言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而更多的改變正蓄勢待發……
大數據,變革公共衛生
大數據,變革商業
大數據,變革思維
大數據,開啟重大的時代轉型
預測,大數據的核心
大數據,大挑戰
第一部分 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
第1章 更多: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
當數據處理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在大數據時代進行抽樣分析就像在汽車時代騎馬一樣。一切都改變了,我們需要的是所有的數據,「樣本= 總體」。
讓數據「發聲」
小數據時代的隨機采樣,最少的數據獲得最多的信息
全數據模式,樣本=總體
第2章 更雜: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
執迷於精確性是信息缺乏時代和模擬時代的產物。只有5% 的數據是有框架且能適用於傳統資料庫的。如果不接受混亂,剩下95% 的非框架數據都無法被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確性,我們才能打開一扇從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戶。
允許不精確
大數據的簡單演算法比小數據的復雜演算法更有效
紛繁的數據越多越好
混雜性,不是竭力避免,而是標准途徑
新的資料庫設計的誕生
第3章 更好: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
知道「是什麼」就夠了,沒必要知道「為什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們不必非得知道現象背後的原因,而是要讓數據自己「發聲」。
關聯物,預測的關鍵
「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
改變,從操作方式開始
大數據,改變人類探索世界的方法
第二部分 大數據時代的商業變革
第4章 數據化:一切皆可「量化」
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於人類測量、記錄和分析世界的渴望。信息技術變革隨處可見,但是如今信息技術變革的重點在「T」(技術)上,而不是在「I」(信息)上。現在,我們是時候把聚關燈打向「I」,開始關注信息本身了。
數據,從最不可能的地方提取出來
數據化,不是數字化
量化一切,數據化的核心
當文字變成數據
當方位變成數據
當溝通成為數據
一切事物的數據化
第5章 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數據創新
數據就像一個神奇的鑽石礦,當它的首要價值被發掘後仍能不斷給予。它的真實價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絕大部分都隱藏在表面之下。
數據創新1:數據的再利用
數據創新2:重組數據
數據創新3:可擴展數據
數據創新4:數據的折舊值
數據創新5:數據廢氣
數據創新6:開放數據
給數據估值
第6章 角色定位:數據、技術與思維的三足鼎立
微軟以1.1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大數據公司Farecast,而兩年後谷歌則以7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給Farecast 提供數據的ITA Software 公司。如今,我們正處在大數據時代的早期,思維和技術是最有價值的,但是最終大部分的價值還是必須從數據本身來挖掘。
大數據價值鏈的3大構成
大數據掌控公司
大數據技術公司
大數據思維公司和個人
全新的數據中間商
專家的消亡與數據科學家的崛起
大數據,決定企業的競爭力
第三部分 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變革
第7章 風險:讓數據主宰一切的隱憂
我們時刻都暴露在「第三隻眼」之下:亞馬遜監視著我們的購物習慣,谷歌著監視我們的網頁瀏覽習慣,而微博似乎什麼都知道,不僅竊聽到了我們心中的「TA」,還有我們的社交關系網。
無處不在的「第三隻眼」
我們的隱私被二次利用了
預測與懲罰,不是因為所做,而是因為「將做」
數據獨裁
掙脫大數據的困境
第8章 掌控:責任與自由並舉的信息管理
當世界開始邁向大數據時代時,社會也將經歷類似的地殼運動。在改變人類基本的生活與思考方式的同時,大數據早已在推動人類信息管理准則的重新定位。然而,不同於印刷革命,我們沒有幾個世紀的時間去適應,我們也許只有幾年時間。
管理變革1:個人隱私保護,從個人許可到讓數據使用者承擔責任
管理變革2:個人動因VS預測分析
管理變革3:擊碎黑盒子,大數據程序員的崛起
管理變革4:反數據壟斷大亨
結語 正在發生的未來
大數據並不是一個充斥著演算法和機器的冰冷世界,人類的作用依然無法被完全替代。大數據為我們提供的不是最終答案,只是參考答案,幫助是暫時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還在不久的未來。
J. 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如何發展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趨勢向好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既包括
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LBS(基於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地理信息軟體也應推動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網路化分發服務軟體產品的集成,重點發展基於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適應雲計算技術、時空技術、三維技術等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產品。
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行業內企業達2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年產值近2,600億元。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
到2020年,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形成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2016
年436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到2020年地理信息產業的總產值規模將達到9040.90億人民幣,未來10年,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將保持穩定高速的年均增長率,到2021年形成萬億元的年產值。
地理信息服務業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1,736億元
地理信息服務業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部分,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啟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速度的加快,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地理信息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隨著地理信息的不斷發展,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參與主體的多樣化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地理信息產業正逐步走向應用多元化、深度化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積極進軍地理信息產業,給傳統的中小地理信息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加劇,但同時也為加快產業提質增效和地理信息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外力。今後,產業的發展應是「互聯網+
」驅動下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發展。
地理信息服務業未來發展趨勢
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
在大數據時代,基於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將對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引起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結構的調整。
產業鏈結構的調整主要表現為產業鏈變長的趨勢。在大數據時代,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可以直接創造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需要掌握專門的技術,可能還需要一定的行業背景,因此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增值的產業鏈環節。此外,地理數據與其他大數據的集成,地理大數據的存儲、管理與運營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在大數據時代,也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鏈環節。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刻變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對測繪科學不斷滲透,地理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結構、產品內容及服務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測繪」將成為地理信息服務業新常態。
行業內企業向綜合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以需求為導向的地理信息服務企業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綜合性,即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從單一內容的服務向多類型服務發展,從滿足單一需求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從提供某一種產業活動向提供多種產業活動發展。地理信息服務企業的綜合化發展趨勢同時也順應和體現了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3S技術趨於融合發展,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內外業一體化、軟硬體一體化也更加明顯,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也使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成為可能。二是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發現需求、挖掘各類信息、解決各類問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公眾用戶的個性化產品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