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問一下 西門子的"simotion" 和數控系統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多謝了!

數控系統是用於機械加工方面,如機床。應用范圍不同。產品的功能也不同,。
SIMOTION是一個全新的西門子運動控制系統,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針對生產機械而設計的控制系統,將運動控制,邏輯控制及工藝控制功能集成於一身,為生產機械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機械運動越來越復雜,對速度及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SIMOTION面向的行業主要是包裝機械,橡塑機械,鍛壓機械,紡織機械,以及其他生產機械領域,正是針對復雜運動控制而推出的全新運動控制系統。

----SIMOTION運動控制系統:

由一個系統來完成所有的運動控制任務
適用於具有許多運動部件的機器
----SIMOTION系統具有三個組成部分

工程開發系統
----工程開發系統可以實現由一個系統解決所有運動控制、邏輯及工藝控制的問題,並且它還能夠提供所有必要的工具,從編程到參數設定,從測試調試到故障診斷。

實時軟體模塊
----這些模塊提供了眾多的運動控制及工藝控制功能。針對某一特定的機器所需的功能,靈活地選擇相關的模塊。

硬體平台
----硬體平台是SIMOTION運動控制系統的基礎。使由工程開發系統所開發的且使用了實時軟體模塊的應用程序可以運行在不同的硬體平台上,用戶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機器的硬體平台。

數控系統的概念

數控系統是數字控制系統的簡稱,英文名稱為Numerical Control System,早期是由硬體電路構成的稱為硬體數控(Hard NC),1970年代以後,硬體電路元件逐步由專用的計算機代替稱為計算機數控系統。
計算機數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簡稱CNC)系統是用計算機控制加工功能,實現數值控制的系統。CNC系統根據計算機存儲器中存儲的控製程序,執行部分或全部數值控制功能,並配有介面電路喝伺服驅動裝置的專用計算機系統。
CNC系統由數控程序、輸入裝置、輸出裝置、計算機數控裝置(CNC裝置)、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主軸驅動裝置喝進給(伺服)驅動裝置(包括檢測裝置)等組成。CNC系統的核心是CNC裝置。由於使用了計算機,系統具有了軟體功能,又用PLC代替了傳統的機床電器邏輯控制裝置,使系統更小巧,其靈活性、通用性、可靠性更好,易於實現復雜的數控功能,使用、維護也方便,並具有與上位機連接及進行遠程通信功能。

數控系統的分類

數控系統的種類很多,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考查,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 按控制功能分類
1) 點位控制數控機床
在點位控制數控機床中,工件相對於刀具運動,直到到達零件程序規定的位置後停止,在運動過程中不進行任何加工。刀具在定位點處執行切削任務。點位控制數控系統只准確控制坐標運動的最終位置,而對軌跡不作控制要求。為了精確定位和提高生產率,系統首先高速運行,然後進行減速,使之緩慢趨近定位點以減少定位誤差。點位控制數控機床主要有數控鑽床、印刷電路板鑽孔機、數控鏜床、數控沖床、三坐標測量機等。
2) 輪廓控制數控機床
在輪廓控制(連續軌跡)數控機床中,數控系統控制幾個坐標軸同時諧調運動(坐標聯動),使工件相對於刀具按程序規定的軌跡和速度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進行連續切削加工。
可實現聯動加工是這類數控機床的本質特徵。這類數控機床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等用於加工曲線和曲面形狀零件的數控機床。現代的數控機床基本上都是這種類型。若根據其聯動軸數還可細分為:2軸聯動數控機床、3軸聯動數控機床、4軸聯動數控機床、5軸聯動數控機床。
其中聯動軸數越多,數控機床的功能越齊全,可以加工的曲面輪廓越復雜,加工精度和效率越高,但系統控制、程序編制也越復雜,只有使用自動編程系統來編制

數控系統的發展趨勢

從195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第一台試驗性數控系統,到現在已走過了半個世紀歷程。隨著電子技術和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當今的數控系統功能已經非常強大,與此同時加工技術以及一些其他相關技術的發展對數控系統的發展和進步提出了新的要求。

趨勢之一:數控系統向開放式體系結構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數控技術更快的更新換代。世界上許多數控系統生產廠家利用PC機豐富的軟、硬體資源開發開放式體系結構的新一代數控系統。開放式體系結構使數控系統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適應性、可擴展性,並可以較容易的實現智能化、網路化。近幾年許多國家紛紛研究開發這種系統,如美國科學製造中心(NCMS)與空軍共同領導的「下一代工作站/機床控制器體系結構」NGC,歐共體的「自動化系統中開放式體系結構」OSACA,日本的OSEC計劃等。開放式體系結構可以大量採用通用微機技術,使編程、操作以及技術升級和更新變得更加簡單快捷。開放式體系結構的新一代數控系統,其硬體、軟體和匯流排規范都是對外開放的,數控系統製造商和用戶可以根據這些開放的資源進行的系統集成,同時它也為用戶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配置數控系統帶來極大方便,促進了數控系統多檔次、多品種的開發和廣泛應用,開發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同時,這種數控系統可隨CPU升級而升級,而結構可以保持不變。

趨勢之二:數控系統向軟數控方向發展
現在,實際用於工業現場的數控系統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分別代表了數控技術的不同發展階段,對不同類型的數控系統進行分析後發現,數控系統不但從封閉體系結構向開放體系結構發展,而且正在從硬數控向軟數控方向發展的趨勢。
傳統數控系統,如FANUC 0系統、MITSUBISHI M50系統、SINUMERIK 810M/T/G系統等。這是一種專用的封閉體系結構的數控系統。目前,這類系統還是佔領了製造業的大部分市場。但由於開放體系結構數控系統的發展,傳統數控系統的市場正在受到挑戰,已逐漸減小。
「PC嵌入NC」結構的開放式數控系統,如FANUC18i、16i系統、SINUMERIK 840D系統、Num1060系統、AB 9/360等數控系統。這是一些數控系統製造商將多年來積累的數控軟體技術和當今計算機豐富的軟體資源相結合開發的產品。它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但由於它的NC部分仍然是傳統的數控系統,用戶無法介入數控系統的核心。這類系統結構復雜、功能強大,價格昂貴。
「NC嵌入PC」結構的開放式數控系統 它由開放體系結構運動控制卡和PC機共同構成。這種運動控制卡通常選用高速DSP作為CPU,具有很強的運動控制和PLC控制能力。它本身就是一個數控系統,可以單獨使用。它開放的函數庫供用戶在WINDOWS平台下自行開發構造所需的控制系統。因而這種開放結構運動控制卡被廣泛應用於製造業自動化控制各個領域。如美國Delta Tau公司用PMAC多軸運動控制卡構造的PMAC-NC數控系統、日本MAZAK公司用三菱電機的MELDASMAGIC 64構造的MAZATROL 640 CNC等。
SOFT型開放式數控系統 這是一種最新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控系統。它提供給用戶最大的選擇和靈活性,它的CNC軟體全部裝在計算機中,而硬體部分僅是計算機與伺服驅動和外部I/O之間的標准化通用介面。就像計算機中可以安裝各種品牌的音效卡和相應的驅動程序一樣。用戶可以在WINDOWS NT平台上,利用開放的CNC內核,開發所需的各種功能,構成各種類型的高性能數控系統,與前幾種數控系統相比,SOFT型開放式數控系統具有最高的性能價格比,因而最有生命力。通過軟體智能替代復雜的硬體,正在成為當代數控系統發展的重要趨勢。其典型產品有美國MDSI公司的Open CNC、德國Power Automation公司的PA8000 NT等。
趨勢之三:數控系統控制性能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智能化是21世紀製造技術發展的一個大方向。隨著人工智慧在計算機領域的滲透和發展,數控系統引入了自適應控制、模糊系統和神經網路的控制機理,不但具有自動編程、前饋控制、模糊控制、學習控制、自適應控制、工藝參數自動生成、三維刀具補償、運動參數動態補償等功能,而且人機界面極為友好,並具有故障診斷專家系統使自診斷和故障監控功能更趨完善。伺服系統智能化的主軸交流驅動和智能化進給伺服裝置,能自動識別負載並自動優化調整參數。

世界上正在進行研究的智能化切削加工系統很多,其中日本智能化數控裝置研究會針對鑽削的智能加工方案具有代表性。

趨勢之四:數控系統向網路化方向發展
數控系統的網路化,主要指數控系統與外部的其它控制系統或上位計算機進行網路連接和網路控制。數控系統一般首先面向生產現場和企業內部的區域網,然後再經由網際網路通向企業外部,這就是所謂Internet/Intranet技術。

隨著網路技術的成熟和發展,最近業界又提出了數字製造的概念。數字製造,又稱「e-製造」,是機械製造企業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是國際先進機床製造商當今標准配置的供貨方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大量採用,越來越多的國內用戶在進口數控機床時要求具有遠程通訊服務等功能。

數控系統的網路化進一步促進了柔性自動化製造技術的發展,現代柔性製造系統從點(數控單機、加工中心和數控復合加工機床)、線(FMC、FMS、FTL、FML)向面(工段車間獨立製造島、FA)、體(CIMS、分布式網路集成製造系統)的方向發展。柔性自動化技術以易於聯網和集成為目標,同時注重加強單元技術的開拓、完善,數控機床及其構成柔性製造系統能方便地與CAD、CAM、CAPP、MTS聯結,向信息集成方向發展,網路系統向開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趨勢之五:數控系統向高可靠性方向發展

隨著數控機床網路化應用的日趨廣泛,數控系統的高可靠性已經成為數控系統製造商追求的目標。對於每天工作兩班的無人工廠而言,如果要求在16小時內連續正常工作,無故障率在P(t)=99%以上,則數控機床的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MTBF就必須大於3000小時。我們只對某一台數控機床而言,如主機與數控系統的失效率之比為10:1(數控的可靠比主機高一個數量級)。此時數控系統的MTBF就要大於33333.3小時,而其中的數控裝置、主軸及驅動等的MTBF就必須大於10萬小時。如果對整條生產線而言,可靠性要求還要更高。

當前國外數控裝置的MTBF值已達6000小時以上,驅動裝置達30000小時以上,但是,可以看到距理想的目標還有差距。

趨勢之六:數控系統向復合化方向發展

在零件加工過程中有大量的無用時間消耗在工件搬運、上下料、安裝調整、換刀和主軸的升、降速上,為了盡可能降低這些無用時間,人們希望將不同的加工功能整合在同一台機床上,因此,復合功能的機床成為近年來發展很快的機種。

柔性製造范疇的機床復合加工概念是指將工件一次裝夾後,機床便能按照數控加工程序,自動進行同一類工藝方法或不同類工藝方法的多工序加工,以完成一個復雜形狀零件的主要乃至全部車、銑、鑽、鏜、磨、攻絲、鉸孔和擴孔等多種加工工序。

普通的數控系統軟體針對不同類型的機床使用不同的軟體版本,比如Siemens的810M系統和802D系統就有車床版本和銑床版本之分。復合化的要求促使數控系統功能的整合。目前,主流的數控系統開發商都能提供高性能的復合機床數控系統。

趨勢之七:數控系統向多軸聯動化方向發展

由於在加工自由曲面時,3軸聯動控制的機床無法避免切速接近於零的球頭銑刀端部參予切削,進而對工件的加工質量造成破壞性影響,而5軸聯動控制對球頭銑刀的數控編程比較簡單,並且能使球頭銑刀在銑削3維曲面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合理的切速,從而顯著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因此,各大系統開發商不遺餘力地開發5軸、6軸聯動數控系統,隨著5軸聯動數控系統和編程軟體的成熟和日益普及,5軸聯動控制的加工中心和數控銑床已經成為當前的一個開發熱點。

最近,國外主要的系統開發商在6軸聯動控制系統的研究上已經取得和很大進展,在6軸聯動加工中心上可以使用非旋轉刀具加工任意形狀的三維曲面,且切深可以很薄,但加工效率太低一時尚難實用化。

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模糊控制技術的發展使新一代數控系統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促進了數控機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現代製造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控機床性能在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復合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代製造業正在迎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http://www.chuandong.com/cdbbs/2008-1/29/081298E0173137.html

❷ 人工智慧的就業方向有哪些

人工智慧就業方向前景很好,現在正在產業升級,工業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方面都會回是強烈的熱點,而且答正好是在3~5年以後的時間。
難度,肯定高,要求你有創新的思維能力,高數中的微積分、數列等等必須得非常好,軟體編程(基礎的應用最廣泛的語言:C/C++)必須得很好,微電子(數字電路、低頻高頻模擬電路、最主要的是嵌入式的編程能力)得學得很好,還要有一定的機械設計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很重要)。這樣的話,你就是人才,你就是中國未來5年以後急需的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
一門深入地鑽研下去,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甚至大師。
但是!!!如果你沒有這些喜好和特長或者沒能學好這些學科的話,現在做別的選擇還來得及。

❸ 西門子PLC300和400 究竟有什麼常用的地方,用處多麼

現在基本都是朝機電一體化,人工智慧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有cpu的參與,PLC就是這樣一個工業cpu,用途很多了,機械手,自動機床,流水生產線等等;你網上搜一下吧,只要你能想到的控制,拋出成本方面的考慮,用PLC都能夠實現。

❹ 人工智慧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人工智慧,即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一門包含計算機、控制論、資訊理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綜合學科。
該概念第一次在達茅斯頓學術會議上提出:人工智慧是從計算機應用系統角度出發,研究如何製造出人造的智能機器或智能系統,來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能力,以及延生人類智能科學。
核心課程
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MachineLearning機器學習
AdvancedOperatingSystems高級操作系統
AdvancedAlgorithmDesign高級演算法設計
ComputationalComplexity計算復雜性
MathematicalAnalysis數學分析
AdvancedComputerGraphics高級計算機圖形
AdvancedComputerNetworks高級計算機網路
就業方向參考
(1)搜索方向:網路、谷歌、微軟、yahoo等(包括智能搜索、語音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等都是未來的方向)
(2)醫學圖像處理:醫療設備、醫療器械很多都會涉及到圖像處理和成像,大型的公司有西門子、GE、飛利浦等。
(3)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方向:前面說過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還有一個大的方向是車牌識別;目前鑒於視頻監控是一個熱點問題,做跟蹤和識別也不錯;
(4)還有一些圖像處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公司,如威盛、松下、索尼、三星等。
另外,AI方向的人才都是高科技型的,在待遇方面自然相對比較豐厚,所以很這個方向很有發展前途。

❺ 西門子公司驚現萬人裁員,會對家電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一家企業再怎麼樣,也不會對家電行業有太大的影響。
家電行業現在看起來是不好做,但這只是針對傳統家電企業的困境。一家傳統家電企業,你要麼倒閉,要麼創新轉型。像現在的智能家電市場,小米、華為、360等公司都已經進入了這個行業。因此,沒有哪一家企業因為自身的動盪就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顛覆。
未來,在萬物智聯的發展趨勢下,智能家電市場肯定是競爭所在。因此,要說有影響,那最多也就是迫使更多企業在產品上有所創新吧。

❻ 德國西門子數控系統發展歷程

德國西門子(SIEMENS)股份有限公司是歐洲最大的電器電子公司,是世界十大電子公司之一,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家用電器製造商。西門子公司是以生產電子和通訊產品、能源及工業設備、交通和醫療器械為主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業務遍布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和澳洲190多個國家,在全球27個地區擁有39家工廠,其生產的家電產品和通信產品,均享有國際盛譽。西門子公司在跨越兩個世紀的漫漫歷程中,秉承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一年兩萬項發明革新」的成功秘訣,系統建立了創新技術管理、創新組織管理、創新人才管理的完善管理機制,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使企業的知識資本含量和運作能力日益增強。西門子的實踐再次向世人昭示: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唯有創新才能使企業永葆青春。
2004年,西門子公司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名列第21位,年度營業總收入為805.01億美元。

一、百年西門子輝煌的創新歷程

西門子創建於1847年,從19世紀中葉出發,帶著一路輝煌跨越整個20世紀,以生機勃發的英姿走進了21世紀。西門子的前身是西門子-—哈爾斯克電報機製造公司,是由號稱「西門子之父」的維爾納·馮·西門子和他的合作夥伴約翰·喬治·哈爾斯克創辦的只有10個人的小企業。
維爾納·馮·西門子時代是西門子公司創業發展的輝煌時期。西門子公司由於維爾納·馮·西門子的發明創造迅速取得成功。西門子很快著手進行公司的國際化發展,1850年在英國、1855年在俄國、1858年在奧地利分別成立海外分公司。1890年,維爾納·馮·西門子退休,西門子公司的員工達到5500餘名,其中有一半在海外工作。1892年,維爾納·馮·西門子在柏林逝世,享年76歲。他給人類留下了數不清的發明創造,留下了巨大的遺產,留下了可貴的成功經驗。由於他對人類做出的突出貢獻,因而被譽為歐洲電氣界一顆璀璨的明星。
維爾納·馮·西門子謝世後,先後由他的三個兒子擔任公司首腦。1897年,這個家族企業改組為股份制公司,更名為「西門子與哈爾斯克股份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門子公司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海外資產,維爾納·馮·西門子的三兒子卡爾·福里德里奇·西門子成功地將公司重建了起來。卡爾·福里德里奇改變了公司的經營方向,將公司業務集中於電氣工程,同時,覆蓋「電氣工程的全部領域」,從那些「非本企業的」領域中撤出。到1939年,西門子公司的銷售額第一次突破10億馬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氣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司被迫增加生產戰時用品。戰爭結束時,公司的大多數工廠被摧毀,公司失去了大約80%的資產。戰後,西門子公司在德國西部的兩個工業重鎮——愛爾蘭根和慕尼黑開始了重建工作。
西門子公司陸續由卡爾·福里德里奇·西門子三兄弟的後代子孫接班,他們都是具有博士頭銜的技術專家和經營管理能手,堅持開拓新的技術領域和創新發展。二戰後,西門子公司同「克虜伯」等康采恩共同建立了聯邦德國第一個核物理研究所,共同開發研究核工業技術。1953年,西門子公司對取得超純度硅工藝的開發引起了整個電子技術和電氣技術的革命。公司的銷售額逐年增加,1951年為10億馬克,到1962年增至50多億馬克。1966年,正式易名為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門子公司研製成功了傳送電話訊號系統,為通訊事業的現代化作出了貢獻。1989年,西門子公司採用現代結構進行改組,形成了17個核心業務集團,以便更好地適應公司在新領域的發展。1990年,西門子公司收購了利多富計算機股份公司,成為發展中的歐洲個人電腦市場上最大的生產廠商。
1982年,西門子公司開始進入現代中國,在北京開設了代表處,隨後又在廣州、上海和沈陽增設了3個地方代表處。兩年後,西門子公司與北京國際技術合作中心合作建立了北京技術交流培訓中心。1986年,西門子公司將世界先進的數控系統傳入中國,使得以普通機床為主導產品的中國機床製造商們眼前為之一亮。1994年10月,西門子公司在華投資設立控股公司,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為西門子公司下屬的營運公司提供銷售、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信息通訊、電子商務、采購、融資、法律和戰略規劃等服務。西門子公司的所有業務分支,包括信息與通訊、自動化與控制、電力、交通、醫療、照明和家用電器等在中國都有設置,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和自動化控制是西門子公司在華的核心產業。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西門子公司在華業務發展迅速,長期投資總額超過5億歐元,在全國各地設有40多家分公司和26個代表處,2001年,西門子公司在中國地區的銷售總額超過35億歐元。中國已經成為西門子公司在全球及亞太地區業務發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二、創新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

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梅爾在經典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核心競爭力」概念,同時指出:「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樹,樹乾和幾個主要枝杈是核心產品,較纖細的樹枝則是業務單元,葉、花與果實則屬於最終產品。為大樹提供養分和起支撐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西門子的創新管理正是「為大樹提供養分和起支撐固定作用的根系」。創新管理有三種互相聯系的不同含義:一是管理的創新;二是對創新活動的管理;三是創新型管理。西門子的創新管理是指「對創新活動的管理」,包括創新技術管理、創新產品管理、創新人才管理。創新是人們對事物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拓展和升華,創新目的在於探索新知、推動發展,其前提是必須有正確的思想方法、科學求實的態度、變革求新的勇氣。從理論上說,創新的動力,一是社會需求、市場需要的拉力;二是科學技術和企業本身發展的推力。市場需求始終是西門子公司創新的主要源泉。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得更高級,更多樣化。針對市場需求的這種變化,一種態度是消極地緊隨其後,一種態度是積極地適當超前。西門子公司採用適當超前的態度,在市場需要調查和需求發展預測的基礎上,依靠創新人才和創新技術,生產出創新產品來帶動和影響新的消費習慣、消費文化以及相適應的新的市場政策和市場購買力,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形成「市場需求預測→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新消費方式和市場適應力→新市場需求→新的創新構思」的良性循環。創新是根據客觀的需要,把已有的生產要素,已有的條件、技術組合起來產生一個新的飛躍,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創新產品價值,為企業進入多個市場提供方便,對最終產品為客戶帶來的可感知價值做出貢獻,創新成果為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西門子在持續不斷的創新循環中,保持了企業強大的活力,雖歷時百年而永葆青春。

1、 西門子的創新傳統

1997年,西門子公司出版發行了一本公司自傳性質的書,名叫《西門子——150年的輝煌》,該書的封二上印了一段開場白,其中有這樣一句話:「1997年,西門子翻開了她歷史中的第150頁篇章,這是一個值得特別慶祝的歷史時刻。縱觀世界,在具有類似規模的工業公司中,能夠享有如此悠久和成功歷史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西門子保持並發揚了由維爾納·馮·西門子開創的技術發明和創新事業,使西門子成為人類歷史上電氣時代、電子時代以及即將來臨的光電時代的領袖。
維爾納·馮·西門子的一生是輝煌燦爛的,由於他對人類做出的突出貢獻,因而被譽為歐洲電氣界一顆璀璨的明星。維爾納·馮·西門子,1816年出生於德國的漢諾威,身為農民的父母無力供他上大學,迫於生計,18歲的維爾納·馮·西門子進入柏林炮兵學校學習。在學習期間,維爾納·馮·西門子即開始了他的創造發明。入學第二年,維爾納·馮·西門子用他研製的金屬鍍金、鍍銀技術,同一家工廠合辦了德國第一家電鍍部。他還發明了鋅版印刷術,並製成第一架鋅版印刷機。學校畢業後,維爾納·馮·西門子在普魯士軍隊中服役,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並到柏林大學深造。1845年,大學畢業後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動斷續指針電報機,不久,又試製成功了爆炸威力強大的棉花火葯。1846年,他首創了馬來樹膠電線,第一個解決了電線絕緣的難題。第二年,他用這種電線鋪設了從柏林到格羅斯培爾的地下線。1847年10月,已成為普魯士少尉軍官的維爾納·馮·西門子與機械師約翰·喬治·哈爾斯克,在柏林創建了西門子——哈爾斯克電報機製造公司。公司取得了成功,於是維爾納·馮·西門子脫下軍裝,專心開拓他的事業。公司相繼承擔了柏林到法蘭克福之間長達500公里的通訊線路的鋪設工程,並被俄國政府指定為「沙皇俄國電報系統建造與維修承包商」,完成了英國和奧地利的電報系統工程,鋪設了連接倫敦和加爾各達的長達1.1萬公里的印歐電報線路,鋪設了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線。1848年,維爾納·馮·西門子發明了電流引爆的海底水雷以及殺傷力極大的地雷等,還研製成電氣距離測定器,用電氣操縱船隻航行。1866年,維爾納·馮·西門子發現了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經過反復多次的艱苦試驗,研製出世界最早的兩部「自激磁場式」發電機。這是第二次世界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從此發電機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西門子因此榮獲了法國最高獎賞——「榮譽勛章」,並被普魯士國王封為貴族。1867年,維爾納·馮·西門子發明了酒精定量器,被歐洲許多國家定為標准量器並長期使用,為世界標准化工作做出了貢獻。1881年,維爾納·馮·西門子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輛電車。
1892年,維爾納·馮·西門子逝世。臨終前維爾納·馮·西門子要求他的子孫們堅持做到「一年兩萬項發明革新」和「有益於人類社會」的方針和成功經驗,堅持重視開拓新的技術領域和創新發展。1936年,西門子公司為世界奧運會製造了第一架有線電視。1938年,建造了第一架影像電話機和電子顯微鏡。1953年,西門子公司取得超純度硅工藝的開發引起了整個電子技術和電氣技術的革命。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門子公司研製成功了傳送電話訊號系統,為通訊事業的現代化作出了貢獻,用一條同軸電話線可以同時傳送1.08萬個電話訊號,使電話通訊網走上了全部自動化的道路。西門子公司研製出了運用傳統的照相平板印刷術來製造微型集成電路板,達到領先水平。另外,西門子公司還創新推出能夠使兩種顏色同時在一張紙上的兩面進行復印的新型復印機,並與荷蘭菲利浦公司進行合作,開發微電腦。
西門子公司始終把以創造發明為主的技術創新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視科研開發工作,並持續不斷地把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西門子公司的發明冊上,可以看到一系列歐洲和世界第一:第一部電話自動交換機、第一部長途電話機、第一台發電機、第一輛電力機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第一部電傳機……據統計,在德國電氣技術方面的全部專利中,西門子公司竟佔到1/4以上。

2、西門子的技術創新管理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經營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動態的能力資源,支持著企業現在及未來在市場中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的發展,這種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整合各種資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結果。技術創新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增強企業研究與開發(R&D)能力。企業R&D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取得長期競爭優勢的基本保證。企業研發能力主要包括:R&D資源獲取與利用能力、開發能力、R&D成果轉換能力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衰敗的生命周期。企業作為經濟組織,也要經歷創業時期、上升時期、鼎盛時期、衰敗時期和破產滅亡的生命歷程。企業生命周期長短的關鍵在於經過創業時期之後,如何加速其上升時期,延長其鼎盛時期,推遲其衰敗時期的到來。企業作為資源與能力的集合體,必須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資源,並持續地提高其市場運作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方有可能維持和延長企業的生命周期。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生命元素,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於企業的生命周期來講是短暫的。企業必須開發多個有市場價值的創新產品,一個或幾個產品達到上升和鼎盛時期後,在其尚未進入衰敗期的時候,另一個或幾個產品已經達到了上升鼎盛期,如此環環相扣,波波相連,依靠持續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形成的「浪涌」,獲得企業的生生不息。創新為西門子公司持續不斷地注入生命活力。在長達一個半多世紀的漫漫歷程中,西門子公司不斷創新,不斷開發,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方使企業始終處在上升期或鼎盛期,而保持了企業的長盛不衰。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西門子公司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在提高。1980年西門子公司創新不超過5年的產品佔48%,到1998年已上升到74%,到2003年,西門子公司90%以上的產品是含高技術軟體在內的創新產品。在西門子公司的10餘萬種產品中,問世不到4年的佔92%。西門子公司成為「長壽企業」的奧秘就在於此。
創新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對創新過程的管理。創新過程是指從創新構思產生到創新實現,直至創新產品投放市場後改進創新的一系列活動及其邏輯關系。創新過程是最復雜的商業過程和組織過程,涉及營銷、設計 、研發、製造、管理、金融、商業戰略等活動。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是整個創新工作的核心,觀念的創新是技術和產品創新的基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是技術和產品創新的保證。
西門子公司認識到:「在高技術不斷發展的年代,一切都將很快成為過去,只有把握未來,才有希望。」為確保在新技術產業中牢牢占據主動地位,西門子公司把人工智慧、核聚變、空間技術、超高速列車、太陽能利用、光通信技術等課題作為科研攻關重點,力爭盡快取得新的突破。企業的技術創新,分為原始創新、引進創新和摹仿創新等多種形式。原始創新是在充分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的開發性創新。引進創新和摹仿創新則是在原始創新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完善而形成的創新,因而市場風險較小,收效較快。但隨著技術市場競爭的加劇,引進創新和摹仿創新在技術的先進性、使用性以及適時性等方面都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從創新決策、技術開發、資金投入、成果轉化以及承擔風險等幾方面綜合來看,西門子公司主要採用原始創新。西門子公司匯聚了大批科研人員,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十分注重技術積累,具有強勁的創新研究和技術開發實力。目前西門子公司在全球共有4.8萬名專業人員從事研究開發。在柏林、愛爾蘭根和慕尼黑設有大規模的研究開發中心。每年的科研經費開支占公司經營總額的10%以上,約佔德國電氣工業全部科研經費的1/3左右。從而保證了在新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西門子公司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曾在二戰後一度停頓。波茨坦協定規定要拆散和控制德國工業,首當其沖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活動。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單個領域的常規性研究和開發工作才得到恢復。雖然如此,西門子公司還必須按規定向軍政府提供關於單個研究項目及其進展情況的詳細報告。由於戰爭造成的嚴重損失,使得西門子公司在進行開發和研究工作時的花費按20世紀50年代初的銷售額計算比戰前增加了將近一倍。盡管有盟軍的種種限制和禁令,西門子公司的創新開發仍然取得了可觀的成績。1951年,共進行了大約2100個發明登記,取得了700個專利,並在國外獲得了900個專利。1955年,在盟國最終放棄了對德國科學研究的監控以後,西門子公司才得以重新與國際科研接軌,並在慕尼黑設立了實驗室。1965年,設立愛爾蘭根研究中心。以後又陸續在柏林和普林斯頓設立研究實驗室。西門子公司還在美國、奧地利和英國設立了重要的研究基地。1969年,西門子公司對科研開發機構進行了調整,組建中央技術處。1988年,中央研究和開發部的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1996年,西門子將中央技術部和開發中心合並到了一起。每年申請的專利在逐年提高。西門子公司1995/96年度在德國專利局申請了2920項專利和使用樣品登記,並在歐洲專利局另外進行了80項首次登記。在德國專利局申請專利數量較上一年度上升了18%。在這一年裡,西門子公司共取得了5200項發明登記,與1989/90年相比增長了125%。1995/96年度結束時,西門子公司在全球大約有7.3萬項保護權,其中44%為頒發的專利和登記的使用樣式。
西門子公司技術創新的顯著的優勢是,所有列入公司的研究項目都強調要有高技術含量,有市場競爭力,從而開發試制了一批又一批適合市場需要,走在世界科技尖端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西門子公司在電子技術方面,於1983年開發成功可成批生產的256千位存儲晶元。20世紀90年代中期,追趕世界頂級水平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並且,通過與IBM、東芝和摩托羅拉合作開發千兆晶元,西門子公司重新發揮了技術領頭羊的作用。由於強調技術創新立足未來,西門子公司研究和開發的項目大部分具有前瞻性。在太陽能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方面,公司投入大量經費,並取得領先成果。在實驗室里,採用「銅-銦-硒」三元材料開發製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經達到18%以上,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技術創新堅持「面向客戶,客戶至上」 是西門子公司的一貫原則。以手機為例,德國用戶強調手機的功能,而中國用戶更注重手機的外觀和實用。因此對中國用戶來說,操作簡便和銷售人員懂得手機使用說明十分重要。西門子公司重視文化差異帶來的消費行為差異,1999年10月在中國北京和美國普林斯頓建立了兩個用戶界面設計中心,以推動西門子產品的本地化。

3、西門子的創新組織管理

創新組織管理包括組織創新以及對創新活動的組織。創新組織管理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保證。創新組織管理是指通過對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有效配置,形成新的共同目的認同,並使原組織認同體對其成員責、權、利關系的重構,其目的在於取得對創新目標的進一步共識。組織創新不是以物質載體為主而偏重於管理,稱為「軟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則稱為「硬技術創新」。「軟技術創新」具有投資少、風險小、容易見效等一系列優點。西門子公司通過積極實施的創新組織管理,使企業的各種資源利用更加合理,整個企業系統運行更加和諧高效,生產能力得到更有效地發揮,為「硬技術創新」積聚實力,推動「硬技術創新」的進行,對於提高企業競爭力起極為重要的作用。「硬技術創新」與「軟技術創新」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硬技術創新」的成果想要持續有效地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有相應的「軟技術創新」與之配合。「硬技術創新」達到一定程度後,往往會呼喚和迫使管理體制的運作方式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推動「軟技術的創新」;另一方面,有效的組織創新使生產體系效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使限制生產能力和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硬技術」方面的「瓶頸」突現出來,從而能引起企業的重視並集中力量加以解決,由此推動「硬技術創新」。

三、知識管理是創新管理的基礎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12/21/189716.html

❼ 西門子(SIEMENS)冰箱怎樣調節溫度,三層冰箱

西門子對開門冰箱在使用過程中,其工作時間和耗電受環境溫度影響很大,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季節要選擇不同的檔位使用。
夏季環境溫度高時,應打在弱檔2-3檔使用。原因是在夏季,環境溫度高,而此時箱內溫度每下降1度都很困難,通過箱體保溫層和門封冷量散失也會加快,這樣就會出現開機時間很長而停機時間卻很短。
冬季一般檔位要打到4檔以上適用。因為只有一個冷藏室溫控器來控製冷藏和冷凍的溫度,因冷藏溫度技術要求控制在0—10度之間,而一般在冬季冷藏環境比較低,冷藏很容易到達設定的溫度;如果設定溫度過高,容易產生冰箱開機時間短導致冷凍製冷效果達不到,而冬季如果環境溫度低,主要是要保證冷凍的製冷效果。
一般情況下,如果環境溫度低於16度,調到5檔,低於10度,就可以調到6或7檔。有時由於環境溫度太低,如0~5度,檔位調低後冷藏凍東西,這個時候,完全可以把食品放在冰箱外部存放。

❽ 請問誰知道人工智慧的就業方向如何求大神解答,急急急

其實,人工智慧就復業前景在當制下來說,是相當的不錯,我們知道人工智慧是當下乃至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人工智慧技術人才,從各大人才招聘網站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高薪難求」,人工智慧技術人才的需求是一漲再漲,月薪甚至高達3萬,企業也很難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工智慧技術人才,人工智慧就業前景怎麼樣?所以,目前來說,人工智慧就業前景是真的還很不錯,出現的人才需求可以用「一才難求」,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