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數據鏈路層功能

在兩個網路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連接的創建、維持和釋放管理。構成數據鏈路數據單元(frame:數據幀或訊框),並對幀定界、同步、收發順序的控制。傳輸過程中的網路流量控制、差錯檢測和差錯控制等方面。

只提供導線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會在 frame 尾端置放檢查碼(parity,sum,CRC)以檢查實質內容,將物理層提供的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改造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並對物理層的原始數據進行數據封裝。

2、網路層的主要功能

對網路層而言使用IP地址來唯一標識互聯網上的設備,網路層依靠IP地址進行相互通信(類似於數據鏈路層的MAC地址),詳細的編址方案參見IPv4和IPv6。

(1)大數據鏈路擴展閱讀

設計數據鏈路層的原因

1、在原始的物理線路上傳輸數據信號是有差錯的。

2、設計數據鏈路層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錯的物理傳輸線路的基礎上,採取差錯檢測、差錯控制與流量控制等方法,將有差錯的物理線路改進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向網路層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3、從網路參考模型的角度看,物理層之上的各層都有改善數據傳輸質量的責任,數據鏈路層是最重要的一層。

2.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數據鏈路層要完成許多特定的功能。這些功能包括為網路層提供設計良好的服務介面,處理幀同步,處理傳輸差錯,調整幀的流速,不至於使慢速接收方被快速發送方淹沒。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是為網路層提供服務。其基本服務是將源機器中來自網路層的數據傳輸給目的機器的網路層。
數據鏈路層一般都提供3種基本服務,即無確認的無連接服務、有確認的無連接服務、有確認 的面向連接的服務。(1)無確認的無連接服務
無確認的無連接服務是源機器向目的機器發送獨立的幀,而目的機器對收到的幀不作確認。如果由於線路上的雜訊而造成幀丟失,數據鏈路層不作努力去恢復它,恢 復工作留給上層去完成。這類服務適用於誤碼率很低的情況,也適用於像語音之類的實時傳輸,實時傳輸情況下有時數據延誤比數據損壞影響更嚴重。大多數區域網 在數據鏈路層都使用無確認的無連接服務。
(2)有確認的無連接服務
這種服務仍然不建立連接,但是所發送的每一幀都進行單獨確認。以這種方式,發送方就會知道幀是否正確地到達。如果在某個確定的時間間隔內,幀沒有到達,就必須重新發此幀。
(3)有確認的面向連接的服務
採用這種服務,源機器和目的機器在傳遞任何數據之前,先建立一條連接。在這條連接上所發送的每一幀都被編上號,數據鏈路層保證所發送的每一幀都確實已收 到。而且,它保證每幀只收到一次,所有的幀都是按正確順序收到的。面向連接的服務為網路進程間提供了可靠地傳送比特流的服務。
2.幀同步
在數據鏈路層,數據的傳送單位是幀。所謂幀,是指從物理層送來的比特流信息按照一 定的格式進行分割後形成的若干個信息塊。數據一幀一幀地傳送,就可以在出現差錯時,將有差錯的幀再重傳一次,從而避免了將全部數據都重傳。
幀同步是指接收方應當能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確地區分出一幀的開始和結束在什麼地方。

3.差錯控制
傳送幀時可能出現的差錯有:位出錯,幀丟失,幀重復,幀順序錯。
位 出錯的分布規律及出錯位的數量很難限制在預定的簡單模式中,一般採用漏檢率及其微小的CRC檢錯碼再加上反饋重傳的方法來解決。為了保證可靠傳送,常採用 的方法是向數據發送方提供有關接收方接收情況的反饋信息。一個否定性確認意味著發生了某種差錯,相應的幀必須被重傳。這種做法即是反饋重傳。
更復雜的情況是,一個幀可能完全丟失(比如,消失在突發性雜訊中)。在這種情況下,發送方將會永遠等下去。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在數據鏈路層中引入計時器來解決。

3. 數據驅動全鏈路啥意思

而要做到數據驅動,需要去做大量的數據分析以及大量的數據報表開發。在整個數據分析鏈路上,存在一些研發痛點:

BI資源緊張、響應較慢
SQL 查詢速度慢、等待耗時較長
前端與服務端的聯調成本較高
數據類型復雜度高,難以直觀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業務現狀


數據分析的現狀流程分為三個部分

SQL 開發
應用開發
數據可視化、前台產出分析報告
完成一整個開發流程,平均耗時要達到 5 天甚至以上。我們一步一步地來看看,每一個研發節點在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以及能不能去優化和解決它們。

SQL 開發

負責 SQL 開發的同學工種是 BI,由於BI缺乏工程抽象的概念,導致每個數據開發的需求過來的時候,都需要從 0~1 重新開發 SQL 代碼,但絕大部分數據分析需求的基本邏輯是相似的,沒有可復用性,使整體效率變得特別低。那我能不能在 SQL 的領域增加工程抽象的概念呢?我把 SQL 抽象成一個一個的原子 SQL,前台只需要指定原則 SQL 的拼裝規則,拼裝層對原子 SQL 進行組裝得到最終的SQL查詢字元串,進而就得到了想要的查詢結果,通過這樣,重復的 SQL 能被沉澱和復用,大大減少了重復開發的時間成本。另外,因為 SQL 查詢的數據量達到億級以上,每次請求的耗時等待需要幾十分鍾甚至以上,用戶體驗非常差,拉低了分析問題的效率,我們的預期是能夠把幾十分鍾的耗時等待縮短到秒級,目前阿里雲推出的一個產品是分析型資料庫,它能夠滿足大數據計算場景下秒級返回查詢結果,我們可以直接拿過來用。

4. 在無雜訊情況下,關於通信鏈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的問題,具體如下

通信鏈路的帶寬W=6kHz;採用4個相位,每個相位具有4種振幅的QAM調制技術,則信號狀態個數共有4;44=16種。在無雜訊情況下,根據奈奎斯特准則可得該通信鏈路的最 大 數 據 傳輸速率即氏。。:2W109,N:2x6x103 xl092 16=12x103 x4=48x103 bps=48kbps。
所以通信鏈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是48Kbps

5. 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傳輸數據單位分別是()

A是錯誤的。

因為在網路傳輸中,報文是具有完整意義的二進制數據整體;報文在傳輸層被拆分成較小的可傳輸的數據單元,並添加頭部,形成包,到達網路層後再次被添加頭部形成新的包。

這樣做的目的是,當數據經過網路節點時,在這里添加目的地址與源地址,包在到達數據鏈路層後被封裝成幀,最後才是物理層的比特,

所以C才是對的,分別是包、幀、比特的單位;因為這是層層分割,層層傳遞的一個關系。

網路層:數據包(packet)——數據鏈路層:數據幀(frame)——物理層:比特流(bit)。

(5)大數據鏈路擴展閱讀

在電子學領域里,表帶寬是用來描述頻帶寬度的。

但是在數字傳輸方面,也常用帶寬來衡量傳輸數據的能力。

用它來表示單位時間內(一般以「秒」為單位)傳輸數據容量的大小,表示吞吐數據的能力。

這也意味著,寬的帶寬每秒鍾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

所以我們一般也將「帶寬」稱為「數據傳輸率」(硬碟的數據傳輸率是衡量硬碟速度的一個重要參數)。

6. 數據鏈路的Link系列數據鏈路

7.1 Link11數據鏈路
Link 11是70年代投入使用的,用於艦船之間、艦船與飛機之間、艦隊與海軍陸戰隊之間、艦隊與陸地之間的雙向情報交換,主要產品是Link 11A/B。裝備Link 11的有美國海軍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兩棲戰艦,E-2C、E-3預警機,S-3A、P-3C反潛飛機等。
美國軍用標准MIL—STD—188—203—1說明了11號鏈的詳細情況。Link 11數據鏈是一種自動、高速、計算機對計算機的通信系統,採用TADIL A型數據格式,在具有Link 11功能的各單元,如海上艦艇、飛機和岸上節點之間進行敵情報告等戰術數據的交換。此外,它還可用於協調作戰區域內各個平台的作戰行動。Link 11採用輪詢技術,通常由計算機、通信保密設備、數據終端、高頻或特高頻無線電台組成。Link 11 主要採用高頻傳播,標准傳輸速率為1200bps。但在視距范圍內可使用特高頻頻段實現各種作戰平台的互連,標准傳輸速率為2400bps。Link 11 系統主要裝備於那些能處理並顯示作戰態勢及目標信息的平台。目前,美國及其盟國都裝備有該數據鏈。
7.2 Link16數據鏈路
Link 16 於80年代問世,通信容量、抗干擾力和抗毀性大大提高,應用范圍從單一軍種擴展為三軍通用。Link16是美國和北約部隊廣泛採用的一種具有擴頻、跳頻抗干擾能力的戰術數據鏈,也是美軍用於指揮、控制和情報的主要戰術數據鏈,具有通信、導航和敵我識別能力,可提供重要的聯合互通能力和態勢感知信息,主要裝備美海軍戰艦、空軍戰斗機、預警機以及陸軍防禦系統等。此數據鏈是使用最普遍的態勢感知數據鏈。它是一種先進的通信、導航與識別系統,採用戰術數字信息鏈(TADIL)J型數據格式,是美軍根據未來作戰的需要並充分發揮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的能力而研製的,具有快速、機動、無線、多用戶等特點,現已成為美國國防部最常用的戰術數據鏈之一。16號鏈支持戰斗群各分隊之間的綜合通信、導航和敵我識別,用於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戰術數據信息數據鏈J一般用於把參戰的部隊互連起來。例如,把海上部隊、飛機和岸節點互連起來。它用於交換聯合戰術數據,使用具有抗干擾能力的特高頻無線電設備。
Link 16終端包括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終端和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兩代產品。MIDS雖是新型終端,但與JTRS以及「軟體通信體系結構」(SCA)不兼容,因此,美國JTRS計劃已增加新的波形,如2007年開始生產並交付與JTRS兼容的MIDS終端。其中,機載Link 16 系統通常由任務計算機、JTIDS 終端或其後繼者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終端和天線組成。JTIDS/MIDS是Link 16所獨有的設施,它除了可以給Link 16系統提供信息加密、自動入網以及把加密信息高速分發給需要該信息的用戶的功能之外,還可以將需要中繼的信息自動、高速地轉發出去。
Link 16數據鏈是在Link 11數據鏈的基礎上研發的,可以與Link 11或Link 4A互操作,標准傳輸速率為28.8Kbps~238Kbps。Link 16的核心是時分多址(TDMA)技術。TDMA技術能實現數百個用戶共享並同時使用一個無線電網路,而且不會相互干擾。該網路的每個成員都分配有一個持續數分之一秒的時隙。例如,當戰斗機上的終端自動、定期發送飛機狀態信息時,信息被加密並被分割為數個數據片段,然後這些片段被混合插入所分配的時隙,並以短脈沖群的方式進行發送。接收終端接收到這些數據片段後對其重新組合、解碼,就可以獲取完整、准確的信息。目前,Link 16已裝備在美國、北約和日本等國的多種平台上。
7.3 Link22數據鏈路
Link 22是北約國家共同開發,用以取代Link 11的下一代數據鏈系統,也稱北約改進型Link 11。它是一種保密、抗干擾的超視距戰術通信系統,主要應用於海上艦隊,可在陸地、水上、水下、空中或太空各平台之間,進行電子戰數據交換以及指揮控制指令與情報信息傳遞。為了在信息格式上與Link 16兼容,Link 22採用了由Link 16衍生的信息標准以及Link16的結構和協議。Link 22與Link 16一樣也是採用TDMA技術,在高頻和超高頻頻段採用跳頻模式以提高抗干擾能力,通過情報自動化網路管理技術提供更好、更優異的性能按計劃Link 22將在2015年前取代Link 11。

7. 數據鏈路層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數據鏈路層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一些數據鏈路層協議(即鏈路控制規程),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
工作原理:
1.鏈路管理:當網路中的兩個結點要進行通信時,數據的發方必須確知收方是否已經處在准備接收的狀態。為此,通信的雙方必須先要交換一些必要的信息。或者用我們的術語,必須先建立一條數據鏈路。同樣地,在傳輸數據時要維持數據鏈路,而在通信完畢時要釋放數據鏈路。數據鏈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就叫做鏈路管理。
2.幀同步:在數據鏈路層,數據的傳送單位是幀。數據一幀一幀地傳送,就可以在出現差錯時,將有差錯的幀再重傳一次,而避免了將全部數據都進行重傳。幀同步指的是收方如何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確地區分出一幀的開始和結束。
3.流量控制:發方發送數據的速率必須使收方來得及接收。當收方來不及接收時,就必須及時控制發方發送數據的速率。
4.差錯控制:在計算機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極低的比特差錯率。為此,廣泛地採用了編碼技術。編碼技術有兩大類。一類是前向糾錯,即收方收到有差錯的數據幀時,能夠自動將差錯改正過來。這種方法的開銷較大,不適合於計算機通信。另一類是檢錯重發,即收方可以檢測出收到的幀中有差錯(但並不知道是哪幾個比特錯了)。於是就讓發方重復發送這一幀,直到收方正確收到這一幀為止。這種方法在計算機通信中是最常用的。本章所要討論的協議,都是採用檢錯重發這種差錯控制方法。為了防止發送方等待收方應答時出現等待死鎖,還將提供超時控制機制。重發幀後,為了防止收方收到重復幀,通常為幀給定一個幀序號。
5.區分數據和控制信息:由於數據和控制信息都是在同一信道中傳送,而在許多情況下,數據和控制信息處於同一幀中。因此一定要有相應的措施使收方能夠將它們區分開來。
6.透明傳輸:簡單的說,透明傳輸就是發送方發送什麼的數據,不管數據傳輸過程是如何實現的接收方將收到什麼樣的數據。更確切地說,所謂透明傳輸就是不管所傳數據是什麼樣的比特組合,都應當能夠在鏈路上傳送。當所傳數據中的比特組合恰巧出現了與某一個控制信息完全一樣時,必須採取適當的措施,使收方不會將這樣的數據誤認為是某種控制信息。這樣才能保證數據鏈路層的傳輸的透明的。
7.定址:在多點連接的情況下,必須保證每一幀都能送到正確的目的站。收方也應當知道發方是哪一個站。

8. 計算機網路裡面的鏈路是什麼,

什麼是鏈路層劫持
數據鏈路層處在OSI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數據鏈路層定義了如何讓格式化數據以進行傳輸,以及如何讓控制對物理介質的訪問。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還提供錯誤檢測和糾正,以確保數據的可靠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鏈路層劫持是指第三方(可能是運營商、黑客)通過在用戶至伺服器之間,植入惡意設備或者控制網路設備的手段,偵聽或篡改用戶和伺服器之間的數據,達到竊取用戶重要數據(包括用戶密碼,用戶身份數據等等)的目的。鏈路層劫持最明顯的危害就是帳號、密碼被竊取。

二、鏈路劫持案例分析
以下引用紅黑聯盟站內一項案例分析,說明鏈路劫持的現象。

案例現象描述:
有用戶反饋訪問公司部分業務的URL時被重定向至公司其他業務的URL,導致用戶無法請求所需的服務,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以及用戶利益。我們第一時間通過遠控的方式復現了上述現象,並及時抓取了相關數據包以供分析,當然前期也採取了用戶電腦殺毒、開發者工具分析等方式排除了用戶端個人原因的可能性。從圖1來看,初步判斷是運營商某員工所為,意欲通過流量重定向來獲取非法的流量分成,啥意思呢,被劫持的該業務的流量要經過聯盟的該賬戶spm,使得公司再付費給聯盟,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盈利。

案例問題追蹤:
通過分析抓取的樣本數據發現,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出現異常TTL,目標機的正常TTL為51如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