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數據議論文
1. 大數據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
大數據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崛起,雲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給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和決策帶來前所未有的革新與挑戰,教育行業同樣不可避免。大數據的發展給困境中的教育變革提出了新的挑戰。進入大數據時代,依靠言傳身教的古代精英式教學和注重快速實效的現代大眾式教學正在有效結合,基於數據分析的共享式精準教學不再遙遠,按需學習、因材施教將真正成為可能。
一、對「大數據」的理解《自然》雜志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為「大數據」的封面專欄,講述了數據在數學、物理、生物、工程及社會經濟等多個學科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大數據也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更好經營決策的各種資訊,同時與大數據相關的數據存儲、數據安全、數據分析等領域也都屬於大數據范疇。簡言之,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具有數據體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的特點。二、「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也有「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觀點,足見教育是需要根據現實變化的。 在教育領域中,「大數據」除體現傳統數據的所有宏觀功能外,還能收集分析詳盡的微觀個性化數據,大數據的優勢立顯。傳統數據詮釋宏觀、整體的教育狀況;大數據用於調整教育行為與實現個性化教育;傳統數據來源於階段性的,針對性的評估,其采樣過程可能有系統誤差;大數據來源於過程性的,以第三方、技術型的觀察采樣的方式誤差較小。傳統數據分析所需要的人才、專業技能以及設施設備都較為普通,易獲得;大數據挖掘需要的人才,專業技能以及設施設備要求較高,並且從業者需要有創新意識與挖掘數據的靈感而不是按部就班者。 大數據帶來新一輪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然隨著硬體的高速革新和軟體的高度智能無法抗拒地推到了我們面前。作為新時期的教育管理者,唯有掌握良好的「大數據」技術,轉變教育思想,及時利用「大數據」服務學校管理、改革教育教學,提高辦學質量。 三、大數據教學管理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往的教學管理模式正在慢慢退出歷史舞台。這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大數據」為載體的新型管理模式極大地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充分利用,促進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轉變了工作效能,讓工作更加具有時效性,科學性,及時性。1、大數據管理的模型 正如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的,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管理的目標是「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的教育管理模式將發生質的變革,大數據管理模型應運而生。 大數據支撐的教育管理模型:以「主體、對象、資源、目標」為核心要素,建立多級連通共享的教育雲,構建教育管理復雜系統,利用雲技術處理教育雲端大數據,為教育公共服務機構、教師和學生提供全天候多終端個性化需求的教育資源服務、專業發展服務和綜合素質發展服務,提升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升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 在教育管理中,人的因素是重要的教育數據,是一切教育數據的來源。教育資源的配置,首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資源基本分類:人才資源、財物資源、知識資源;教育內容、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經驗等,是教育資源配置中的隱性資源,卻是根本資源;技術資源是大數據教育管理的生產力資源,教育技術尤其是教育信息技術、大數據、雲技術的應用,是管理主體滿足教育服務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應用型資源。 2、大數據管理的運行策略 教育大數據管理是一個長遠的偉大工程,從當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和面臨的挑戰綜合考慮,還有相當長的路程要走。我們需要在思想上、理論上和實踐上全面推進,迫切需要制訂正確而長遠的行動路線圖如又圖所示。 這是三個層級的運行策略:底層是大數據教育管理的基礎建設教育雲的建設,各區域應遵循國家教育數據標准,建設分布式教育數據中心(雲)資源庫+資料庫+數據關系邏輯的建構,為雲端教育教學資源配置提供基礎硬體支撐,進而建設三層智慧平台智慧校園、智慧學堂(課堂)和智慧終端(尤其是移動終端)應用平台建設,同樣作為基礎層級的是教育資源的大數據挖掘對教育過程所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建模等處理,為教育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應用;位於高層的是教育大數據管理的操作系統,從公共服務到學生個體發展,利用大數據進行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和個性化供給,推進教育發展與改革,使人人享有優質恰當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的優質可持續發展,推進教育品牌建設和創新提升,形成高效綠色的教育文化。 四、大數據教學管理的優越性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數據文化正在成形,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教育變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教育領域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大數據的發展給困境中的教育變革提出了新的挑戰。進入大數據時代,依靠言傳身教的古代精英式教學和注重快速實效的現代大眾式教學正在有效結合,基於數據分析的共享式精準教學不再遙遠,按需學習、因材施教將真正成為可能。大數據帶來的一系列變革,對新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迫切和現實的要求:日益強大的互聯網、多媒體及概念軟體、開源軟體等為師生提供了更加自由、靈活的學習和探索空間,求知的視野被極大拓寬;日益頻繁的師生活動及社會互動被大數據予以記錄、分析和共享,教育環境的時空界限和信息隔閡得以打破,長期以來潛伏於數據之下的教育理論和規律將日益凸顯和明朗,人才培養將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學習與生活、教育與社會不再被孤立,學生、學校與現實生活的體驗更為接近,學生學習興趣、學校辦學動力將被大大激發
2. 以「學校教育」為話題的議論文800字
我理想中的中小學教育
這幾年社會上言談越來越自由開放了,基礎教育也愈發地飽受爭議了。既然各式各樣的言論已多,我倒也無所畏懼了,於是鋪紙研墨,蠢蠢欲動地想要發表一席荒謬稚言。
許多人指責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失敗的應試教育,必須改革。誠然,幾年來領導老師們東奔西走地到處「學習」,也不能說沒學出點名堂來,然而我們的改革終究是不徹底的。學生一天能睡幾個小時?睡不好,昏昏沉沉,哪來的效率?惡性循環日日重演。口裡說著「身體是學習的本錢」,然而真正走上了比戰場還殘酷的考場,除了分數,誰還能顧及其他?既然健康都不要了,什麼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培養,便更是被簡化得直接等同於熬夜看課外書、假期到處學特長了。至此,我已無話可說。
面對堆積如山的試卷習題,唏噓之餘,我常陷入幻想的深淵。我想,對兒童的教育應當側重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和興趣的培養——先是生活習慣,再是學習習慣;先是發展孩子自己的良好興趣,再是培養其他各個方面的廣泛興趣。我們應當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自由的人來教,教育的終極目的應該是使人幸福快樂。丁肇中提出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非常贊同,實踐能力匱乏一直是中國學生出了名的缺陷。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哪一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出一點紕漏,否則我們以後的建設就必定會出問題。另外,學習雖是一件嚴肅艱辛的事情,但更是快樂的事情。不樂而為之,如何超群?張潮說得好,「才必兼乎趣而始化」,學習的過程要常伴一個「趣」字,才是富有積極意義的,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
最後,基礎教育一定要使學生明確方向,明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是為了什麼。方向一旦出了問題,當下成績再優異都是無用甚至有害的,到頭來沒有好結果。
3. 大數據在教學中有什麼應用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新的技術革命帶來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其中,信息技術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變化。所以當今以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成為新時期重大突破發展的一個前沿,也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
一、大數據的定義及特點
簡單地說,大數據就是一個數量很大的數據集合。我們之所以稱其為大數據(Big Data),一是因為數據量大,二是因為變化快,三是因為構成復雜,四是因為蘊含著大的價值;通常將其也歸結為4V,即Volume(大量)、Variable(多樣)、Velocity(高速)、Veracity(精確)。
1.大量
每個人每天都在製造數據,每個單位也不例外,大數據既來源於互聯網上的數據,也來源於物聯網。2006年,我們個人所用的數據平均已經到達了TB時代,人們預測到2020年,整個世界的數據量將達到35.2個ZB,而1個ZB等於10億個TB,由此可以想像這個數據量之大。這就是我大數據之所以巨大的由來。
2.多樣
數據類型繁多,涵蓋內容豐富,類型復雜,既有結構化的數據,也有半結構化的數據,還有非結構化的數據,包括了教學系統中的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類型的文件格式,以及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互動信息如點評信息、交互信息等。
3.高速
一方面數據流飛速產生,需要實時獲取,即在第一時間抓住重要信息並分析決策。另一方面數據變化快,處理速度高。大數據需要雲計算,大數據與雲計算相向而行、發展迅速。
4.精確
連續不斷的監控數據流,實現360度監測,通過對數據專業化的分析,從中提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好比沙裡淘金,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
二、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
1.大數據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改變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我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所開設的通識必修課程,在大一開設,是學生學習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在開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模擬一級B等級考試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調查,收集各種數據,比如,收集每位學生在參加模擬等級考試中產生的各模塊考試成績,並對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最後以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數據分析為基礎,可以對每一位學生制訂他們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制訂出他們的學習計劃;進而擬出教師對該門課程針對上課班級甚至針對每一位學生的教學內容。這樣制訂出的課程教學內容才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2.大數據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改變
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拿著統一的教材集中在教室,教室是課堂的主要教學陣地,教師採用的也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慕課」及「微課」等。「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這就要求教師製作出教學視頻、課件、習題等大量有關「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的學習數據,以便學生通過公共交互平台進行學習、練習以及反饋等。
教師在充分了解「慕課」「微課」及「翻轉課堂」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的實踐,實現由知識培養到創新能力培養的轉變。
3.大數據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考核評價體系的改變
由於採用了新的教學模式,導致傳統的考核評價體系難以准確地評價學生的成績。新模式下,學生在登錄公共交互平台進行學習、練習時會產生大量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就可分析出學生哪部分知識學得好,哪部分需要多復習、多操作或者多做一些習題。所以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當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推動教學效果的不斷優化,進一步提高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過級率,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空間。
4. 以大數據為主題,寫一篇1500字的文章
可參考下文9個關鍵字寫寫大數據行業2015年年終總結2015年,大數據市場的發展迅猛,放眼國際,總體市場規模持續增加,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發展,幾乎所有人將目光瞄準了「數據」產生的價值。行業廠商Cloudera、DataStax以及DataGravity等大數據公司已經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相關技術,Hadoop供應商Hortonworks與數據分析公司NewRelic甚至已經上市。而國內,國家也將大數據納入國策。我們邀請數夢工場的專家妹子和你來聊聊2015年大數據行業九大關鍵詞,管窺這一年行業內的發展。戰略:國家政策今年中國政府對於大數據發展不斷發文並推進,這標志著大數據已被國家政府納入創新戰略層面,成為國家戰略計劃的核心任務之一: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力促進中國數據技術的發展,數據將被作為戰略性資源加以重視;2015年10月26日,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具體提到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挑戰:BI(商業智能)2015年對於商業智能(BI)分析市場來說,正由傳統的商業智能分析快速進入到敏捷型商業智能時代。以QlikView、Tableau和SpotView為代表的敏捷商業智能產品正在挑戰傳統的IBMCognos、SAPBusinessObjects等以IT為中心的BI分析平台。敏捷商業智能產品也正在進一步細化功能以達到更敏捷、更方便、適用范圍更廣的目的。崛起: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如今已變得異常火熱,作為機器學習中最接近AI(人工智慧)的一個領域,深度學習在2015年不再高高在上,很多創新企業已經將其實用化:Facebook開源深度學習工具「Torch」、PayPal使用深度學習監測並對抗詐騙、亞馬遜啟動機器學習平台、蘋果收購機器學習公司Perceptio……同時在國內,網路、阿里,科大訊飛也在迅速布局和發展深度學習領域的技術。共存:Spark/HadoopSpark近幾年來越來越受人關注,2015年6月15日,IBM宣布投入超過3500名研究和開發人員在全球十餘個實驗室開展與Spark相關的項目。與Hadoop相比,Spark具有速度方面的優勢,但是它本身沒有一個分布式存儲系統,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Hadoop做大數據平台,而Spark是運行於Hadoop頂層的內存處理方案。Hadoop最大的用戶(包括eBay和雅虎)都在Hadoop集群中運行著Spark。Cloudera和Hortonworks將Spark列為他們Hadoop發行的一部分。Spark對於Hadoop來說不是挑戰和取代相反,Hadoop是Spark成長發展的基礎。火爆:DBaaS隨著Oracle12cR2的推出,甲骨文以全新的多租戶架構開啟了DBaaS(資料庫即服務Database-as-a-Service)新時代,新的資料庫讓企業可以在單一實體機器中部署多個資料庫。在2015年,除了趨勢火爆,12c多租戶也在運營商、電信等行業投入生產應用。據分析機構Gartner預測,2012年至2016年公有資料庫雲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86%,而到2019年資料庫雲市場規模將達到140億美元。與傳統資料庫相比,DBaaS能提供低成本、高敏捷性和高可擴展性等雲計算特有的優點。
5. 看,如何推動教育大數據和自適應學習的應用
在教育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數據成為教學改進最為顯著的指標。通常,這些數據內主要是指考試容成績。當然,也可以包括入學率、出勤率、輟學率、升學率等。對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來說,數據應該是能說明教學效果的,比如學生識字的准確率、作業的正確率、多方面發展的表現率——積極參與課堂科學的舉手次數,回答問題的次數、時長與正確率,師生互動的頻率與時長。進一步具體來說,例如每個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所用的時間是多長,不同學生在同一問題上所用時長的區別有多大,整體回答的正確率是多少,這些具體的數據經過專門的收集、分類、整理、統計、分析就成為大數據。
教育領域中的大數據分析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績優異的學生對學校、對社會、以及對國家來說都是好事。學生的作業和考試中有一系列重要的信息往往被我們常規的研究所忽視。而通過分析大數據,我們就能發現這些重要信息,並利用它們為改善學生的成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與此同時,它還能改善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平時的出勤率、輟學率、升學率等。
6. 大數據怎樣高效運用在教學實踐中
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已經開發出從大數據中提取價值的5種主要的技術。
預測(Prediction)——覺知預料中的事實的可能性。例如,要具備知道一個學生在什麼情況下盡管事實上有能力但卻有意回答錯誤的能力。
2.聚類(Clustering)——發現自然集中起來的數據點。這對於把有相同學習興趣的學生分在一組很有用。
3.相關性挖掘(Relationship Mining)——發現各種變數之間的關系,並對其進行解碼以便今後使用它們。這對探知學生在尋求幫助後是否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可靠性很有幫助。
4.升華人的判斷(Distillation for human judgment)——建立可視的機器學習的模式。
5.用模式進行發現(Discovery with models)——使用通過大數據分析開發出的模式進行「元學習」(meta-study)。
實施這些技術就能夠通過大數據來創建為提高學生成績提供支持的學習分析系統。研究者們相信這些技術將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朝著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進程邁進。
總而言之,通過大數據進行學習分析能夠為每一位學生都創設一個量身定做的學習環境和個性化的課程,還能創建一個早期預警系統以便發現開除和輟學等潛在的風險,為學生的多年學習提供一個富有挑戰性而非逐漸厭倦的學習計劃。因此,有識之士經預言未來的學習將是大數據驅動的新時代。我們應該積極迎接這個新時代,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學習,進一步改善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7.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大數據相關論文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②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8. 大數據告訴你老師眼中的好作文是什麼樣的
特點一:唐朝作品高居引用榜首
數據上說,深度閱讀已成為有效促進學生作文能力成長的重要來源。
從地域來看:學生作文有71.3%引用的是國內參考資料,28.7%引用了國外資料(中文翻譯)。這表明,國外作品已經成為孩子日常閱讀寫作的重要來源。
從時代來看:引用現代作品率為67.8%,其次是引用古代作品率為19.2%,而近代作品引用率最低,僅為13%;
從學生作文涉及的資料來看:傳統的書籍、報刊、期刊引用率為70.4%,歌曲引用率為18.9%,電視引用率為8.5%,電影引用率為2.3%。可見,歌曲已經成為閱讀之後,學生獲取知識、認識社會、感悟生活的主要信息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引用古詩詞的作文比例約占總作文數的3.8%,引用作品涉及詩人數量最多的朝代是唐代,其次是宋代和現代。
宋代的蘇軾以及他的作品佔了出現次數的榜首,其次是唐代的李白、晉代的陶淵明。
友情提醒:按照數據上的說法,未引用詩文的作文平均分為3.83分,引用詩文的作文平均分為4.11分,高出前者7.2%。so,積累點詩文到寫作文的時候還是能派上用場的~
特點二:「細節」成為好作文評語第一高頻詞
在評出的1680篇優秀作文中,細節描寫細致入微、生動形象是這類作文的普遍特點。在老師評語中,「細節」、「細致」、「細膩」等近義詞出現770次,為第一高頻詞,共同出現的高頻詞為「生動」。
在優秀作文評語中,老師重點關注學生作文的開頭、過程和結尾,認為他們的文章結構特點鮮明,首尾頗具特色,可圈可點。「結尾」一詞作為第二高頻詞出現了567次,「開頭」出現了355次,「過程」、「中間」等詞語共出現378次,和開頭、結尾相關的「呼應」一次出現了85次。
在中等作文評語里,「語言」為第一高頻詞,共出現940次,和「語言」共現的詞彙有「生動」、「流暢」,這兩個詞均為前50高頻詞,分別出現378次和231次。
而在較差作文的評語里,第一高頻詞為「題目」、「審題」等相近詞彙,其中「題目」出現148次。出現第二高頻詞為「網上」81次,「借鑒」、「照抄」等相近詞彙共30次。
看來,老師對審題不準、照搬網路的種種現象也是很不滿的~
9. 大數據與教育的結合,體現在哪些方面
可以說自來從互聯網技術源越來越發達之後,大數據分析成為了許多行業的獨門秘籍。
如果說問大數據與教育的結合,那麼更多的就是體現在數據分析方面。
像我們機構在用的什麼書,什麼雲,染什麼的,還是染書什麼的。
專屬的MA系統,大數據實時監測,高性能實時計算引擎,讓數據分析更實時,更靈活和高效;簡單高效的數據分析工具,不懂技術也能玩轉數據;為網站的精細化運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進而有效提高企業的投資回報率。
在數據化學員管理方面,學員數據報表分類匯總,精細化學員檔案管理;招生專屬CRM,將學員線索掌握在企業手裡,有效提高轉化,減少客戶流失;報班選課,結課批量操作、一鍵完成,讓教學運營管理形式形成,完成閉環。
可以說,大數據的應用,方便的教育管理,更是便捷了教育工作。
10. 如何利用大數據推進教學變革,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影響者、變革者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者,是教的活動的主體,同時,教師的教又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教師的作用及其發揮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學生的原有水平為基礎,在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中,都有一系列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因此,教師隊伍的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新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應用,有計劃組織教師學習一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知識,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實施教育工作的理論水平,更有助於教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論基礎,就能夠促使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活動中,站在現代教育理論發展的前沿來看待、評價、設計自己的教的活動,還能夠把自己「教」的工作從科學研究的認識高度開展理性思考,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從中體現出教育大眾化、終身化、個性化、國際化、信息化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先進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課上,從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教師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論水平,會在知識的呈現過程中隨時滲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現代教育理論水平的教師才能在他的講、畫、演、做的過程中靈活啟迪學生的思維、保持知識記憶、促進遷移運用,從而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已達成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