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工智慧相關政策
㈠ 2017人工智慧有望在教育領域取得哪些突破
卡內基亞認為,2017年內,AI技術很可能在作業批改、答疑、輔導、實踐學習等專領域取得突破
ETS此前屬曾實驗利用AI技術取代判卷官,成功批閱了GRE和SAT寫作答題,證明AI技術可以被「訓練」做到精準分析和評判學生的答題
AI技術同樣將在形成性評估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它可以通過對學生提出問題-提供答案-提供反饋的形式來形成輔導課程
㈡ 新一代人工智慧將如何發展
中國網6月12日訊(記者王曉霞實習記者吳雨航)打開淘寶,大數據為我們推薦合適的商品;使用訊飛輸入法,語音識別能夠精準的轉化為文字;輕輕一按,手機便可遠程式控制制著家中的一切;戴上VR眼鏡,玩家能身臨其境般體驗游戲的樂趣……如今,人工智慧技術正不斷浸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近期教育部也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可見,人工智慧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那麼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如何?亟需解決哪些問題?如何構建人工智慧領域良性生態鏈?
中國網記者此次隨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活動第四站走進浙江,聚焦高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行動。
從跟跑到領跑,並有望「彎道超車」
頭上裝著智能裝置的大白鼠在實驗員的操控下「聽話的」按照箭頭指示的標志行走。這是記者在浙江大學周亦卿樓實驗室看到的場景。
據了解,阿里巴巴與浙大目前對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實行「雙聘」形式、阿里員工也可以到浙大讀博、或者提供學生實習機會等更多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中的方式。
校企協同合作一方面能夠促進產學研用相融合,實現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夠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培育更符合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實現人才儲備。
教育部:將研究生招生指標落到實處
發布會上,潘雲鶴院士指出高校有兩大優勢需要不斷開發,一是學科數量豐富,二是學生創新與創業相結合。而發揮高校優勢一方面需要高校不斷提升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營造人工智慧發展良好生態環境。
據了解,教育部將支持高校通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加強對從事基礎性研究、公園以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
「高校要把給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標增量落到實處,做到「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教育部將並支持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大對人工智慧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雷朝滋司長說道。
(圖片來源:微言教育)
㈢ 人工智慧大勢已來,未來發展會遇到什麼難關
先看一組數字:
1. 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710億元
我國人工智慧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以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企業已經開始大規模地投入和布局,產業投資和創業熱情高漲,技術研究、行業應用等快速發展。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216.9億元,同比增長52.8%,預測2020年這一數值將增加到710億元。
2. 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全程不超過2分鍾
在醫療行業,醫學影像科是醫院診療系統中患者流量最大的科室之一,臨床診斷的70%依賴於影像。然而,放射科醫生4.1%的年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影像數據30%的年增長率,這為影像人工智慧醫療產業升級提供了動力——數據顯示,智能醫學影像市場將以超過40%的增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醫院對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寄予厚望。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影像科辦公室內,放射科醫生會使用冠心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為患者診斷動脈狹窄的程度。與以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處理書寫診斷報告不同,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可以快速三維建模、判斷狹窄程度、輸出結構化報告,全程不超過2分鍾。這款軟體由國內企業數坤科技自主研發,已經服務於全國百餘家醫院。
上面這組數字,已經明確展示了人工智慧未來的大發展,在數字經濟下,人工智慧作為第四次產業變革的引擎,已逐漸滲透到各行業中,為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變革。
不過,人工智慧與數據息息相關,受到數據約束。人工智慧產品的落地和聚焦領域的細分化,都對數據採集和標注提出了更多挑戰——這能回答樓主,未來人工智慧發展所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關,就是數據關。
雲測數據認為,目前,AI只是處於「弱智能」階段,且大多隻聚焦於某一領域,通用型的AI尚處於研發階段,而且高度智能的「強智能」階段是否會到來、需要多久才能到來,一切尚都是未知數。人工智慧短期內一定會代替部分重復性勞動。AI本身其實帶有一種溫情和關懷,因為它代替的是高危和重復性勞動,這會節省很多人類的時間,讓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模式產生很大改觀。而當前人工智慧亟待突破的一大瓶頸就是數據。數據量尤其是專用領域的數據數量和質量不夠,硬體工程化成本相對較高,缺乏應對場景等。
雲測數據認為,人工智慧的背後有數據、演算法和算力來支撐,這三要素之間其實是一種相互促進,並且也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沒有數據,再強的演算法也不可能有好的模型。「人工智慧產業化落地的關鍵就在於數據,演算法模型做得再好,數據從源頭上就錯了,那就得不到正確的訓練成果。」
現在很多AI產品都處於落地階段,對於模型的精確程度要求非常高,對應的要求數據的精度也就非常高了。而且為了提高模型識別精度,AI公司用到的數據也從單一化向多模態轉變。以自動駕駛為例,從最早基於攝像頭做感知的方案,到引入激光雷達,到之後可能會引入更多其他感知設備來提升感知演算法。未來多感測器的解決方案將會普遍應用到我們所使用的AI產品中,它的感知模式將不僅僅是基於單一的圖像、聲音或文字,將會引入更多模態的數據。
為了演算法的提升,AI企業不僅需要定製化的數據採集來獲得長尾場景的數據;同時對於標注數據的精度也需要進一步提升。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挖掘,整個人工智慧行業未來會出現聚焦領域越來越細分化的趨勢。
目前AI在領域聚焦、細化、垂直化大趨勢下,對數據的要求也更高,雲測數據通過打造場景實驗室等方式,為AI企業提供定製化、高效、安全的數據採集標注服務。
㈣ 人工智慧的趨勢
今年以來,各地紛紛出台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政策,「人工智慧+」產業應用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6月26日,為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在深化融合應用的同時,我國還將突破核心技術,引導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打造一批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完善政策體系,構建人工智慧基礎支撐平台。
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
今年以來,廣東、天津、遼寧、黑龍江、福建、四川、安徽等多個省市已經相繼發布了人工智慧規劃。比如,安徽省日前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超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了216.9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52.8%。預計2018年將達到339億元,到2020年將超710億元增長超2倍。
人工智慧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提出的智能化標准提案已經成為全球首個面向智能製造服務平台的國際標准。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移動互聯時代向智能互聯時代轉變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慧+產業應用」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人工智慧+製造業」仍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落點。2017年12月,我國出台《計劃》,以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明確了未來三年產業發展的重點和目標。隨著人工智慧演算法、智能語音與計算機視覺、智能駕駛等領域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企業將加速崛起。
下一步,在突破核心技術方面,將引導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夯實智能感測器、人工智慧晶元和基礎軟體等產業核心基礎;在深化融合應用方面,將培育推廣智能製造新模式、新業態,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在打造產業集群方面,將強化部省合作聯動,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將建立人工智慧標准、測評、知識產權等服務體系,推動建設行業訓練資源庫、標准測試數據集和開放平台,構建人工智慧基礎支撐平台。
㈤ 簡述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趨勢
人工智慧利來用其技術賦予多個行源業能力,實現人工智慧與行業的深度結合,包括AI+金融、AI+醫療、AI+安全、AI+家庭、AI+教育等,實現傳統行業的智能化。金融、醫療、安全等行業與用戶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有大量消耗人力物力的程序化、優化的工作內容,在相關領域和場景中首先實現AI+。
人工智慧技術從國外開始,但由於互聯網,特別是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目前中西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小,中國新四大發明中的移動支付、自行車共享等技術在世界領先,中國以現有成果繼續大力配置人工智慧。美國人工智慧企業的發展比中國早5年。美國最初從1991年開始萌芽的1998進入發展期間的2005年後開始高速成長期的2013年後發展穩定。中國AI企業誕生於1996年,2003年產業進入發展期。2015年高峰後進入穩定期。中國將在人工智慧領域繼續追逐發達國家。
㈥ 人工智慧的發展
人工智慧將取代「 重復性工作 」 並不是什麼新聞。未來那些繁重的、重復的、沒有創造性、藝術性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逐步代替,比如建築工人、司機、快遞員、保姆、銀行業務員、電話客服、倉庫管理員、收銀員、清潔工、銷售等工作。
這實際上意味著這些工作將實現自動化,就像機器人在無數工廠中所做的一樣。機器人使應該執行這些任務的人員幾乎無法工作。
不僅如此,法律,酒店,營銷,醫療保健,會計等領域的許多「白領」任務都受到不利影響。這種情況似乎很可怕,因為科學家只是在廣泛研究和開發AI時才摸索。人工智慧正在迅速發展(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
一些人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創造比以往更多的新工作。按照這個思想流派,人工智慧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引擎。人工智慧將消除低技能的工作,並有效地創造遍及經濟所有部門的大量高技能工作機會。
例如,如果AI完全適應語言翻譯,它將對高技能的人工翻譯產生巨大的需求。如果基本翻譯的成本下降到幾乎為零,這將鼓勵更多需要此特殊服務的公司將其業務擴展到國外。
對於那些使用不同於所在社區語言的人來說,這種幫助將不可避免地為高技能翻譯創造更多的工作,促進更多的經濟活動。結果,由於工作量的增加,將有更多的人被僱用在這些公司中。
促進國際貿易是我們「全球」時代最大的好處之一。因此,是的,人工智慧將消除一些工作,但會創造更多的工作。
人工智慧這兩年的發展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重視,現在很多的行業已經出現了實際的應用,醫療、遠程家庭、工廠生產都有應用。此外,催生新的產業、新的職業,如機器人操作人員、數據科學家等,引導人類去做更有意義的工作,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隨著各個行業加大研發的投入,在未來人工智慧的產業會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且在未來有可能會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這也是國家越來越重視人工智慧的原因。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㈦ 人工智慧目前的進展情況是什麼
如果說2016年是「人工智慧元年」,那麼把進擊的2017年稱之為「人工智慧應用元年」恰到好處。這一年,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關於「人工智慧」的最新消息,巨頭大公司發布AI新產品、創業公司或獨角獸公司獲得巨款融資、研究機構探討如何將人工智慧應用到更多場景、社會人士關注人工智慧道德問題等等。2017年,人工智慧技術已多點突破、全面開花。毫無疑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工智慧」都將是時代熱詞。
AlphaGo Zero,它與之前的AlphaGo不同,不再是通過學習人類棋局來取得勝利。在強化學習中,程序通過自我對弈,在運行過程中自主收集數據,這樣就能擯棄人類棋譜,更新演算法。新的演算法在經過不到24小時的訓練後,可以在國際象棋和日本將棋上擊敗目前業內頂尖的計算機程序(這些程序早已超越人類世界冠軍水平),也可以輕松擊敗訓練3天時間的AlphaGo Zero。
㈧ 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出爐提出哪些主要任務
12月14日,工信部正式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以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進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
業界普遍認為,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計劃》出台後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網路、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已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而聯想、華為、京東等企業也已開始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積極布局。產業界認為,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和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並不大,在不少細分領域還處在國際先進水平。2017年開始,相應的人工智慧應用在我國已開始涌現,隨著《計劃》的逐步落實,將大大促進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水平。
㈨ 國務院「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都說了啥
國務院近日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加快人工智慧關鍵技術轉化應用,促進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積極培育人工智慧新興業態,布局產業鏈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智能軟硬體。開發面向人工智慧的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開發工具等關鍵基礎軟體,突破圖形處理器等核心硬體,研究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交互、知識處理、控制決策等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培育壯大面向人工智慧應用的基礎軟硬體產業。
智能機器人。攻克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專用感測器,完善智能機器人硬體介面標准、軟體介面協議標准以及安全使用標准。研製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實現大規模應用並進入國際市場。研製和推廣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極地機器人等特種智能機器人。建立智能機器人標准體系和安全規則。
智能運載工具。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和軌道交通系統,加強車載感知、自動駕駛、車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和配套,開發交通智能感知系統,形成我國自主的自動駕駛平台技術體系和產品總成能力,探索自動駕駛汽車共享模式。發展消費類和商用類無人機、無人船,建立試驗鑒定、測試、競技等專業化服務體系,完善空域、水域管理措施。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突破高性能軟體建模、內容拍攝生成、增強現實與人機交互、集成環境與工具等關鍵技術,研製虛擬顯示器件、光學器件、高性能真三維顯示器、開發引擎等產品,建立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技術、產品、服務標准和評價體系,推動重點行業融合應用。
智能終端。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發展新一代智能手機、車載智能終端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和設備,鼓勵開發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等可穿戴終端產品,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
物聯網基礎器件。發展支撐新一代物聯網的高靈敏度、高可靠性智能感測器件和晶元,攻克射頻識別、近距離機器通信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和低功耗處理器等關鍵器件。
㈩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不是國家發展的方向
隨著國外復科技巨頭加制速布局人工智慧領域,國內企業也紛紛搶灘。目前網路積極參與無人機和無人駕駛等領域的開發,網路的後期人工優化將使無人駕駛更適應終端環境使用,進一步推動AI技術的商用化步伐。阿里的雲計算是其面向未來的核心部分,在人工智慧方面很多來自雲平台領域。2016年10月全國首個「城市數據大腦」在雲棲大會上發布,其內核就是採用阿里雲ET人工智慧技術,該技術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最終將進化成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慧。政策方面,2016年5月發改委印發了《「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主要任務是推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創新,加快人工智慧技術在家居、汽車、無人系統、安防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方案》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慧基礎資源與創新平台,人工智慧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准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產業發展與國際同步,應用及系統級技術局部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