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如何開展人工智慧教育

近日,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召開的閉門論壇上,諸多國內教育發展的決策者、學者、企業人士,一同探討了如何基於中小學計算思維培養,開展人工智慧教育。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信息化處處長張權表示,從全國層面上看,無論是計算思維培養還是普及AI教育,都需要考慮教育體系如何整體推進,包括課程、教材、教學、教師等方方面面。
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層面,課工場總裁肖睿提出了當下AI發展的六大困難,包括缺乏科學基礎、數據效率低、模型遷移能力弱等。同時肖睿認為,人工智慧核心技術並不在機器人上——但機器人卻是市面上多數AI教育產品的載體。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游戲專委會秘書長肖海明認為,人工智慧教育的核心是計算思維。肖海明從調研出發,闡述了AI教育普遍面臨的四個問題,包括缺乏培養體系、師資等。
在地方AI教育落地上,湖北宜昌西陵區教育局副局長蔣葵林表示,區域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將AI課程和現有的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深度融合。
關於人教版AI高中教材的編撰,人教社信息技術編輯室主任林眾透露,高中新課標選擇性必修四《人工智慧初步》已通過教材局審定,預計明年能進入全國20省的學校。
在高中AI教材配套實驗室建設方面,北京市第二中學信息技術學科主任高山表示,二中目前正在做相關規劃。不過目前,市面上的AI公司提供的實驗室產品趨於同質化,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人工智慧的開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替人類做復雜、有危險難度、重復枯燥等的工作,所以人工智慧是以人類的結構來設計開發的,人工智慧在得到較好的開發後國家也是全力給予支持。人工智慧的開發主要也是為了幫助和便利人類的生活。所以人工智慧的定義一直以來都是以「協助人類」而存在的。人工智慧概念的火熱促進了不少行業的興起,比如域名,許多相關的.top域名已經被注冊。

❷ 中小學將設置人工智慧課程嗎

新趨向!我國中小學將要設置這些課程。

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普及智能互動式教育 開放研發平台

《規劃》還提出,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全面的智能教育不可忽視。通過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互動式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以期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

另外,布局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完善人工智慧科普基礎設施,面向公眾開放人工智慧研發平台等,也是整個智能教育發展規劃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所有行業都將隨著人工智慧而帶來升級與變革。會有更多的產業和新興商業模式誕生。對於孩子的教育需要緊跟時代潮流,畢竟我們現在培養的孩子,要考慮10年-20年後的工作和競爭格局。

從孩子起就接受智能教育,很好。

❸ 人工智慧教育有哪些是適合中小學生的

人工智慧教育是適合中小學生的發展的,原因如下:
一、人工智慧教育,簡稱:智能教育,是指人工智慧多層次教育體系的全民智能教育,涵蓋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

二、發展歷程: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2018年,教育部進一步明確,要「構建人工智慧多層次教育體系,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慧普及教育」。
2018年9月,「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項目」應運而生,在走訪調研部分中小學、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之後,項目組聚集起包括院士、人工智慧專家、教育專家、一線教師、技術人員等在內的力量,開始了人工智慧教育項目的頂層設計和具體研發。
2019年1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項目成果發布會,發布會上,中小學人工智慧裝備、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裝備配備方案、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指南等3項成果同時發布。 [1]

三、教育現狀:不少地方都已經開始探索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人工智慧教育,但各地基礎和條件各不相同,也面臨缺少智能裝備支撐、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育教研部門共同參與的頂層設計等難點和問題,通過「政產學研用」的合力嘗試,有望能推動人工智慧教育朝著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❹ 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

這邊是初中起步入學互聯網it人工智慧

❺ 如何評價國務院要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

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向左轉|向右轉

2030年發展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在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的總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三步走」發展戰略:
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
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向左轉|向右轉

中小學設置人工智慧課程 推廣編程教育
《規劃》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體、游戲的開發和推廣。支持開展人工智慧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慧科普創作。
其中,在2017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就曾提出,為進一步加強小學科學教育,2017年秋季開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原則上按照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高校增加碩博培養 形成「人工智慧+X」模式
《規劃》指出,要進一步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慧學院,增加人工智慧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
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慧專業教育內容,形成「人工智慧+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慧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培育高水平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和團隊。

向左轉|向右轉

普及智能互動式教育 開放研發平台
《規劃》還提出,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全面的智能教育不可忽視。通過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互動式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以期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
另外,布局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完善人工智慧科普基礎設施,面向公眾開放人工智慧研發平台等,也是整個智能教育發展規劃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所有行業都將隨著人工智慧而帶來升級與變革。會有更多的產業和新興商業模式誕生。對於孩子的教育需要緊跟時代潮流,畢竟我們現在培養的孩子,要考慮10年-20年後的工作和競爭格局。
從孩子起就接受智能教育,很好。

❻ 如何在中小學開展智能機器人教育

智能機器人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它涉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感測器、人工智慧、微電子技術和機械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的外部競爭和現實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大力實施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戰略的進程中,抓住時機,在中小學引入智能機器人教育,提升學生對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全面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對創意和創新的興趣,並作為一種培養創意思維和創新人才的新載體,是十分必要、迫切和切實可行的。
● 開設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實踐
智能機器人教育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說還僅處在「活動」層面,智能機器人教育大多是以課外活動和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模式開展的。也的確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校能夠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智能機器人的活動或競賽,但作為課程引入到教學中的卻少之又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觸機器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我校在2008年組建了機器人俱樂部,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嘗試著普及機器人課程。
1.課程實施
(1)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小學三年級開展機器人普及課程。上學期主要學習中鳴實體機器人製作及程序編寫,下學期主要學習創意機器人製作。
(2)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嘗試一年普及課程的基礎上,在小學部三至六年級,初中一年級開設普及課程,課程安排兩周一次,每次兩節連堂,真正做到科普教育遍地開花,全校普及。通過機器人普及教學,讓全校參加學習的學生都能認識機器人,都會製作機器人,了解科技創新的奧秘,體驗到智能化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通過在全校各年級開展科技普及課程,真正做到將我校建設成為科創校園、科普基地。
(3)從2012到2013學年開始的這段時間內,我校組織組內教師、優秀機器人俱樂部成員,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探討機器人科普教學內容,撰寫機器人科普教學校本課程,補充和完善各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教學方式。
2.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我們將俱樂部機器人普及課程教學的方法統一為:任務驅動、新知教授、實踐應用。
(1)任務驅動。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課時安排為每周兩節課,兩個課時已經足夠學生完成一個作品的製作。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小組討論等環節,讓學生發現問題,引起認知沖突,以便引入新知。
(2)新知教授。學生將任務進行仔細剖析,並填寫學生工程冊(學習工程冊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憑證,也是學生進行任務分解、問題解決過程的記錄)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於機器人普及課程的特殊化,我們可以將每個新知(一般的感測器的應用)分為「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麼使用、應用了哪些學科知識」幾個部分。學生通過以上幾個部分可以較為深入地認識每一個固件,也可以擴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進行創作。由淺入深、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能更多地將學習貼近生活,將生活的問題搬進學習中來。
(3)實踐應用。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內,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教師應設計與生活相關的主題,讓學生將生活與學習有效聯系起來,達到培養學生體會生活、觀察生活的目的,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3.評價方式
(1)評價主體多維化: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作品要求體現各個小組的創新性及與實際生活的相聯系性,因此我們還可以請學科以外的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對作品進行評價。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實踐;不僅評價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查學生對生活中細節的把握程度和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僅關心的是學生製作了多少作品、製作的作品創新性有多高,更應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在學習中建立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學生學習工程冊,將學生分解問題、問題解決建議、提出和學生作品展示記錄下來,讓學生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4)評價形式多樣化: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評價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參加競賽。讓學生通過成績的獲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❼ 人工智慧進校園會給中小學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人工智慧會給教育帶來什麼?

yangnxiong
LV.1 1 分鍾前
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中國式的教育,不會因為人工智慧發展而被取代。
1現在的人工智慧在教育的應用只是在沿海發達地區,中西部貧窮落後地區,知識的推廣需要中國傳統填鴨式教育。
2基礎教育是個體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其中所涉及的傳統文化,不會因為技術的發展失去其傳承價值。似乎人工智慧沖擊的更多是中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而不是中國教育。
3人工智慧的發展無法取代人類的自身的發展。
4人工智慧越發展越需要掌握更多的人工智慧知識才能運用好人工智慧。所以中國注重只是的教育在這方面應該也有它的價值。
這里有篇文章我覺得寫的很好
https://mbd..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674291157046947079%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大家可以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