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已經走到了岔路口

大數據已經走到了岔路口
大數據已經武裝了一部分公司企業,並用利潤的增長證明了其商業價值。
1分鍾在大數據的世界裡會發生什麼?App store產生47,000次下載;twitter產生100,000條記錄;Google接受2,000,000次搜索互聯網消費272,070美元。
科技、IT產業的發展總是離不開高新概念的開拓。這些概念中,有些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商業價值、也有些最終淪為浮皮潦草的炒作噱頭。在商業價值的認知上,大數據無疑已經走到了岔路口。
誠然,大數據已經武裝了一部分公司企業,並用利潤的增長證明了大數據的商業存在。但是也有很多企業正在因大數據而戰,只不過,他們還沒搞明白——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將如何帶來商業價值?
洞察商機
深耕環保領域的世界500強企業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坦言,其實數據化的發展已經歷了一段時間。但是時至今日,大數據究竟如何定義,也很難講清楚。
「但現在很多新技術的發展都依託於大數據,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具備很大的潛力。因此可以說數據化將是必然的。」關志華說。
如他所言,大數據的窘境在於——大數據無處不在、亦真亦幻。但是對於浸淫在大數據概念中的人們而言,它彷彿是空氣,看不到但是離不開。
這種認知上的模糊,客觀受限於大數據的階段性發展,其發展階段存在四個層級:教育、探索、接觸、執行。而目前更多的使用者仍然集中在探索階段。
那麼,究竟如何正確認識大數據?IBM全球副總裁胡世忠告訴《英才》記者,大數據分析擁有4大特性——即4V:數量(volume)、多樣性(variety)、速度(velocity)、精確性(veracity)。
信息泛濫帶來了排山倒海般的數據,大、雜、快、疑的數據海洋很容易讓我們迷失。正是由於大數據的4V維度包羅萬象,才使得大數據的真正意義得以體現——洞察能力。
何謂「洞察能力」?西班牙品牌ZARA平均每天賣出110萬件衣服,通過全球資訊網路,每一件銷售出去的商品都有自己的銷售身份證(包括售價、部門、時段、客戶),這些數據經過自動化程序分析出顧客的行為模式和消費喜好,作為未來產品的生產決策,讓ZARA最短3天就可以推出一件新品,一年可以推出12000款時裝。
挑戰人類的道德底線
盡管大數據或將給整個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商業價值,但當《諜影重重》電影中的「絆腳石」計劃被斯諾登生鮮演繹的淋漓盡致之後,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在當今社會,隱私的安全屬性早已經盪然無存——這也是大數據帶來的最為令人擔憂的隱患。
英仕曼集團中國區大大李亦非對《英才》記者表示,大數據的未來將快速發展,但同時,大數據會使每個人無法保留隱私,這甚至會挑戰人類的道德底線。
不過在IBM新興市場部大數據總監王曉梅看來,大數據的安全並不是新的命題,它所面臨的威脅與傳統數據是相同的。歸根結底,這需要國家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數據安全進行保障、企業和機構要按規矩辦事、個體要對數據有意識的保護。
除了安全隱患,數據在被處理、分析和應用前,數據可靠與否勢必會影響信息分析的價值。這其中由人所產生的數據不可靠的程度特別高,很有可能出現蓄意詐騙、無心欺瞞以及時許錯亂等問題。
對此,胡世忠認為,當我們試圖收集大量的數據,希望從中找出某種規律和趨勢的時候,也必須思考這些龐雜的數據量中有哪些不確定因素存在,否則不可靠的數據會形成不確定的分析結果,進而影響後續決策價值。
因此,盡管3—5年後,大數據或許將體現出更多的商業價值,但數據安全與數據准確勢必是大數據當下發展不得不克服的問題,這些挑戰也是大數據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