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大數據
Ⅰ 中國大數據的提出的時間和背景是什麼發展情況和現狀分別是什麼樣的
大數據在中國的發展相對比較年輕。2012年,中國政府在美國提出《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並且批復了「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建設工程規劃」,總投資額估計在幾百億,專門有人口、法人、空間、宏觀經濟和文化等五大資源庫的五大建設工程。我國的開放、共享和智能的大數據的時代才真正大面積的開始
發展和現狀是:(一)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供給結構初步形成 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十二五以來,我國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全國各地發展大數據積極性較高,行業應用得到快速推廣,市場規模增速明顯。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1-2014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分別為37.4億元、47.3億元、59億元和75.7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長約為27%。易觀國際同時預測,2015、2016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保持約30%的增長速度,在十二五末市場規模接近100億元。
Ⅱ 大數據與普通數據的區別和聯系
大數據復可以幫助品牌發現機遇制,如新客戶、新市場、新規律、迴避風險、潛在威脅等,同時亦可以有助於品牌營銷決策的調整與優化。這其中包含了數據人才、數據模型和應變數據管理的組織職能優化等,這也是當前企業大數據營銷轉型中最大的三個門檻。目前大數據營銷的最真切的切入點就是去做內工層面,即概念普及認識數據的重要性,這其中包括:數據的活性,量級,數據的准確性,以及數據維度的多元化,最後交給市場一個教育的過程。
Ⅲ 人人都在說大數據,那大數據概念是怎麼產生的
進入5G時代以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出現,加速了產業互聯網的到來,加速了傳統行業產業鏈快速湧入到互聯網的新世界,這讓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范圍輻射得更加廣泛,而大數據是這些技術的基石,萬物互聯,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都是大數據的應用場景!
隨著網路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人類產生的數據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大約每兩年翻一番,根據監測,這個速度在2020 年之前會繼續保持下去。這意味著人類在最近兩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於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
資料顯示,2011年,全球數據規模為1.8ZB,可以填滿575億個32GB的iPad,這些iPad可以在中國修建兩座長城。到2020年,全球數據將達到40ZB。我國,2010年新存儲的數據為250PB,2012年中國的數據存儲量達到364EB,約為日本的60%,北美的7%。
這些由我們創造的信息背後產生的這些數據早已經遠遠超越了目前人力所能處理的范疇。如何管理和使用這些數據,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領域,於是就有了大數據的概念。
Ⅳ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是什麼意思
大數據是來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源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4)普及大數據擴展閱讀
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以三方面:
1、對大量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
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做服務轉型;
3、面臨互聯網壓力之下必須轉型的傳統企業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
Ⅳ 現在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主要有幾點發展趨勢:
一是流式架構的更替,最早大數據生態沒有辦法統一批處理和流計算,只能採用Lambda架構,批的任務用批計算引擎,流式任務採用流計算引擎,比如批處理採用MapRece,流計算採用Storm。後來Spark試圖從批的角度統一流處理和批處理,近年來純流架構的Flink異軍突起,由於其架構設計合理,生態健康,近年來發展特別快。
二是大數據技術的雲化,一方面是公有雲業務的成熟,眾多大數據技術都被搬到了雲上,其運維方式和運行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帶來計算和存儲資源更加的彈性變化,另一方面,私有部署的大數據技術也逐漸採用容器、虛擬化等技術,期望更加精細化地利用計算資源。
三是異構計算的需求,近年來在通用CPU之外,GPU、FPGA、ASIC等晶元發展迅猛,不同晶元擅長不同的計算任務,大數據技術開始嘗試根據不同任務來調用不同的晶元,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
四是兼容智能類的應用,隨著深度學習的崛起,AI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數據的技術棧在努力兼容AI的能力,通過一站式的能力來做數據分析和AI應用,這樣開發者就能在一個工具站中編寫SQL任務,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演算法來訓練模型,完成各類數據分析的任務。
Ⅵ 大數據時代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大數據時代: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
大數據提出的背景:
進入2012年,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
它已經上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封面,進入美國白宮官網的新聞,現身在國內一些互聯網主題的講座沙龍中,甚至被嗅覺靈敏的國金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等寫進了投資推薦報告。
數據正在迅速膨脹並變大,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雖然很多企業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問題的隱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
正如《紐約時報》2012年2月的一篇專欄中所稱,「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於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並非基於經驗和直覺。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
(6)普及大數據擴展閱讀
大數據影響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數據(Big data)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資料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
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在現今的社會,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彰顯他的優勢,它佔領的領域也越來越大,電子商務、O2O、物流配送等,各種利用大數據進行發展的領域正在協助企業不斷地發展新業務,創新運營模式。
有了大數據這個概念,對於消費者行為的判斷,產品銷售量的預測,精確的營銷范圍以及存貨的補給已經得到全面的改善與優化。
「大數據」在互聯網行業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互聯網公司在日常運營中生成、累積的用戶網路行為數據。這些數據的規模是如此龐大,以至於不能用G或T來衡量。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一組名為「互聯網上一天」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天之中,互聯網產生的全部內容可以刻滿1.68億張DVD;發出的郵件有2940億封之多(相當於美國兩年的紙質信件數量)。
發出的社區帖子達200萬個(相當於《時代》雜志770年的文字量);賣出的手機為37.8萬台,高於全球每天出生的嬰兒數量37.1萬……
截止到2012年,數據量已經從TB(1024GB=1TB)級別躍升到PB(1024TB=1PB)
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級別。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研究結果表明,2008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為0.49ZB,2009年的數據量為0.8ZB,2010年增長為1.2ZB,2011年的數量更是高達1.82ZB,相當於全球每人產生200GB以上的數據。
而到2012年為止,人類生產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數據量是200PB,全人類歷史上說過的所有話的數據量大約是5EB。IBM的研究稱,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
每一天,全世界會上傳超過5億張圖片,每分鍾就有20小時時長的視頻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們每天創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語音通話、電子郵件和信息在內的各種通信,以及上傳的全部圖片、視頻與音樂,其信息量也無法匹及每一天所創造出的關於人們自身的數字信息量。
這樣的趨勢會持續下去。我們現在還處於所謂「物聯網」的最初級階段,而隨著技術成熟,我們的設備、交通工具和迅速發展的「可穿戴」科技將能互相連接與溝通。
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創造、捕捉和管理信息的成本降至2005年的六分之一,而從2005年起,用在硬體、軟體、人才及服務之上的商業投資也增長了整整50%,達到了4000億美元。
大數據的精髓
大數據帶給我們的三個顛覆性觀念轉變:是全部數據,而不是隨機采樣;是大體方向,而不是精確制導;是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
A.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分析更多的數據,有時候甚至可以處理和某個特別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再依賴於隨機采樣(隨機采樣,以前我們通常把這看成是理所應當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數字技術讓我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人為限制);
B.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研究數據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不再熱衷於追求精確度;之前需要分析的數據很少,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精確地量化我們的記錄,隨著規模的擴大,對精確度的痴迷將減弱;擁有了大數據,我們不再需要對一個現象刨根問底,只要掌握了大體的發展方向即可。
適當忽略微觀層面上的精確度,會讓我們在宏觀層面擁有更好的洞察力;
C.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我們不再熱衷於找因果關系,尋找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習慣,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無須再緊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應該尋找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相關關系也許不能准確地告訴我們某件事情為何會發生,但是它會提醒我們這件事情正在發生。
Ⅶ 什麼是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由於互聯網在資源整合方面的能力在不斷增強,互聯網本身必須通過數據來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數據正在充當互聯網價值的體現者。
隨著更多的社會資源進行網路化和數據化改造,大數據所能承載的價值也必將不斷提到提高,大數據的應用邊界也會不斷得到拓展,所以在未來的網路化時代,大數據自身不僅能夠代表價值,大數據自身更是能夠創造價值。
但是只有技術支撐,還不足以引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據產生方式的變革,數據產生的方式在過去這些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運營式系統階段。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用戶購物時產生的記錄一條條輸入資料庫,當時都是由這些運營系統生成這些數據的。
第二階段,由用戶原創內容階段。2002年的時候,開始有了博客,後來發展成微博,到後來出現的微信,這些讓每個網民都成了自媒體,都可以自己隨心所欲地向網路發布相關的信息,這個時候數據產生的速度要遠遠大於之前的僅僅由運營系統產生的數據。
第三階段,感知式系統階段。真正讓大數據時代由量變到質變是因為數據產生的方式到了第三個階段——感知式系統階段。
感知式系統階段也就是物聯網的大規模普及,物聯網的迅速發展讓大數據時代最終到來。
Ⅷ 大數據發展現狀怎樣
大數據范疇已有很多成功的大數據使用,但就其效果和深度而言,當時大數據使用尚處於專初級階段,屬依據大數據剖析猜測未來、指導實踐的深層次使用將成為發展要點。當時,在大數據使用的實踐中,描述性、猜測性剖析使用多,決議計劃指導性等更深層次剖析使用偏少。
大數據管理系統遠未形成,特別是隱私維護、數據安全與數據同享使用功率之間尚存在明顯矛盾,成為限制大數據發展的重要短板,各界已經意識到構建大數據管理系統的重要意義。其間,隱私、安全與同享使用之間的矛盾問題尤為凸顯。一方面,數據同享敞開的需求非常火急;另一方面,數據的無序流通與同享,又或許導致隱私維護和數據安全方面的嚴重風險,必須對其加以標准和限制。
數據規模高速增加,現有技能系統難以滿意大數據使用的需求,大數據理論與技能遠未成熟,未來信息技能系統將需求顛覆式創新和變革。近年來,大數據獲取、存儲、管理、處理、剖析等相關的技能已有顯著發展,可是大數據技能系統尚不完善,大數據基礎理論的研究仍處於萌芽期。
Ⅸ 大數據已經普及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察覺了嗎
我能夠感受到大數據已經普及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手機經常會給我推送一些我感興趣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