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濟南大學校長是什麼行政級別

濟南大學校長是正廳級。

濟南大學是一個二本院校,西校區是主校區,風景比較好但是離市區較遠,東校區小舊但在市區交通便利。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濟南大學現在是省部共建的大學,早的前身包括山東建材學院和過去的濟南大學。教育部山東省濟南市共建,國家"111"計劃,山東省「雙一流」大學。

(1)大數據薛校長擴展閱讀:

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共建高校、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首批應用型特色名校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濟南大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48年的山東建築材料工業學院。2000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山東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和濟南聯合大學合並組建濟南大學。2001年4月,原民政部濟南民政學校和原山東省物資學校並入濟南大學。

2007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批准,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並入濟南大學,實行科教一體化。2013年,濟南大學成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設有三個校區,校園佔地24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04萬余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6.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98億元,設有24個二級學院,開設93個本科專業。

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類別,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四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

『貳』 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屆校長是誰

截止到2018年上海復旦大學的歷屆校長有:

馬相伯 (1840~1939) (1905~1906)、(1910~1912)

嚴復 (1854~1921) (1906~1907)

夏敬觀 (1875~1953) (1907~1909)

高鳳謙 (1870~1936) (1909~1910)

李登輝 (1872~1947) (1913~1936.7)

郭任遠 (1898~1970) (1924. 7~1925. 3)

錢新之 (1885~1958) (1936. 8~1940. 5)

吳南軒 (1893~1980) (1940. 5~1943. 2)

章益 (1901~1986) (1943. 2~1949. 7)

張志讓 (1894~1978) (1949年7月 - 1952年9月)

陳望道 (1889~1977) (1952年9月 - 1966年12月)

蘇步青 (1902~2003) (1978年7月 - 1983年1月)

謝希德 (1921~2000) (1983年1月 - 1988年11月)

華中一 (1931~2007) (1988年11月 - 1993年11月)

楊福家 (1993年至1999)

王生洪 (1998年12月 - 2009年1月)

楊玉良 (2009年1月14日-2014年10月24日)

許寧生 (2014年10月—至今)

拓展資料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

『叄』 什麼是大數據理論研究現狀及實際應用舉例

第27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第28回 蔣玉函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肆』 「大數據」時代如何做數據的「減法」

互聯網要「+」,信息泄露要「-」。
大數據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IT產業又一次重大技術變革。大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歐美不少發達國家已將大數據發展與應用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

在大數據時代,民眾的生活與互聯網密不可分,信息和數據的收集也變得越來越便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校長程琳表示,這一方面使相關行業能夠利用信息和數據實現更大的價值創造,另一方面也給個人信息的保護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據悉,2011年-2014年已確認被泄露的中國公民個人信息就多達11.27億條。

與會專家認為,信息安全需對症下葯,需從國家、制度、管理、法律等層面,進行更多的投入,加大監管力度,保障科研攻關經費,支持發展信息安全產業,培養和儲備網路安全人才,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技術防範等。

『伍』 擁抱大數據 「數」中自有黃金屋

擁抱大數據:「數」中自有黃金屋
新的石油」、「類似貨幣或黃金的新型經濟資產」、「未來的自然資源」……
今天,當人們在評價種類廣泛、數量龐大、產生和更新速度驚人的大數據時,幾乎沒有人會吝嗇這些極富有渲染性甚至有些聳人聽聞的話語。伴隨著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探索之路的啟程,其蘊含的巨大價值所顯露出的「冰山一角」就已然擁有足以令世人驚嘆的力量。

大數據究竟價值幾何?
「當前,數據就是生產資料,對大數據的合理共享和利用,就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正因為大數據有著公認的「生產資料」的屬性,因此其創造財富的空間,幾乎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其觸角可以延伸至各行各業。
從宏觀經濟到微觀經濟,從工業到農業,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大數據就如同埋藏在沙漠中的金子一樣,正在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正如鄔賀銓所說:「大數據技術可以運用到各行各業,引發新的產業變革,帶動新的產業發展。」來自美國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大數據能夠為美國醫療服務業每年帶來3000億美元的價值,為歐洲的公共管理每年帶來2500億歐元的價值,幫助美國零售業提升60%的凈利潤,幫助美國製造業降低50%的產品開發和組裝成本。
誰率先把握住了大數據的機遇,誰就擁有了創造新的財富的可能,擁有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傲視群雄的可能。
因為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行業的運行規律、市場的偏好與機會等這些最為寶貴的信息,從而讓企業決策變得更加有的放矢。以一瓶價格並不貴、看似不起眼的礦泉水為例,基於對一線銷售數據的實時分析與更新進行的經營戰略和業務策略調整,居然能夠帶來銷售額從20億元到百億元的提升,這正是發生在農夫山泉身上的真實案例。類似的案例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大數據的價值也在各行各業中顯露出來。現在,幾乎無人會質疑大數據的價值,如何獲取價值,則成為人們當前關注的焦點。
如何從沙漠中淘到黃金?
盡管大數據有著巨大的價值,但面對廣闊的數字沙漠,如何才能發現埋藏於其中星星點點的黃金呢?
「今天的數據是泛濫的,低密度、雜亂無章、海量的大數據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價值,只有對大數據的挖掘和處理,才能產生價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懷進鵬向《人民郵電》報記者拋出了如是觀點,而這正代表了時下業界的主流思潮。從大數據「不僅如此多,而且變化也如此快」的現狀出發,「怎麼才能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就成為淘金的必由之路了。對此,懷進鵬認為,必須依靠技術、科學的手段,例如尋找到最優的演算法和最簡單的演算法。
事實上,大數據的興起,與技術的進步幾乎是相伴而生的。正如中國聯通信息化事業部副總經理耿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三強調的那樣:「過去,對數據的處理成本比較高,因此當人們在考慮到整體擁有成本這一巨大代價時,就會放棄對數據的處理;現在,不僅數據處理的手段變得豐富起來,而且成本也得到了降低,從而令人們能夠方便、規模地應用大數據。」正是因為計算、存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成本的降低以及軟硬體一體機等創新產品的出現,促使過去數據挖掘的兩大難題迎刃而解,即存在著無法處理的數據和處理成本過高問題,最終讓大數據實現了今天的價值化。
值得注意的是,應對數據挖掘的挑戰,將圍繞數據價值化的全過程。鄔賀銓表示,從數據收集、數據存儲到數據處理和結果的可視化呈現這四個環節,大數據技術的運用都面臨著挑戰。與此同時,一個全新的職業——數據科學家也正在誕生,而《哈佛商業評論》甚至稱其為21世紀「最性感」的工作。
誰來保衛我們的「財富」?
與大數據創造的財富相伴的是人們自然而然產生的對於安全的渴望。因為缺少安全保證的財富,並不是真正地「抓」在了手中。可以說,安全是大數據不能迴避而且在應用之初就必須給出解決方案的課題。
「沒有壞數據,只有對數據的不合理使用。」微軟研究及策略部門主管克瑞格·蒙迪用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大數據安全的核心所在。今天,當誰都可以利用數據挖掘工具獲取、分析數據時,如同「皇冠上明珠」的大數據就面臨著誰都可以觸摸的危險。在大數據時代,如何避免數據被竊取和不合理使用?答案同樣是依靠技術進步。例如,世界經濟論壇在2013年2月即提出要通過高端科技來保護隱私,將安全策略的重心從管理轉移到對數據的限制使用上來。
確保數據的合理使用,離不開技術和制度的「雙管齊下」。例如,世界經濟論壇就提出所有對於數據的使用都應該登記,同時對於那些違反規定濫用數據的人要採取處罰措施。而耿向東也表示,中國聯通目前正在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入手確保數據的安全,例如對用戶信息進行加密、為信息傳輸提供通道保護等。
不容忽視的是,對於「財富」的保護,反過來也會催生出新的商機。大數據正在重構信息安全市場,而那些能夠率先切入這場變革的安全廠商,無疑會為未來搶佔新的制高點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陸』 陶行知是哪所學校的校長

曉庄師范
中華業余學校
育才學校

『柒』 大數據,互聯網將怎樣改變籃球

蠻荒時代:數據都是替補隊員拿紙筆記的
前中國男籃、八一男籃主教練王非經歷過中國籃球數據的「蠻荒時代」,他的球員時代,雖然當時的八一隊在國內籃壇所向披靡,但他除了得分之外,基本上拿不到其他的數據。
「回想起我當球員的時期,並未有過系統的數據支撐,一直到我當教練後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才逐漸發現中國籃球在數據方面的不足。現在從事青少年籃球培訓讓我更加明白籃球數據的重要性。我記得那是1995年、1996年,八一隊是在西安交大主場,當時CBA仍然沒有任何數據,所以當時就是兩個替補隊員一人拿著一張紙,一個記對手一個記裁判。」王非說。
由於缺少數據支撐,王非逼自己學會了當時還非常前衛的軟體EXCEL,自己進行統計,有一次沒操作好,白天輸入數據晚上忘了保存,一天的努力就付諸東流。
CBA初創時期,八一隊是聯賽的絕對王者,劉玉棟、王治郅等八一隊員也是國家隊的絕對主力,王非說:「知道自己好在什麼地方,不好在什麼地方,特別是當你取得好成績以後,能不能更多地看到不足,這需要通過數據來體現。」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教練員委員會主任畢仲春透露,如今的中國大學籃球,數據整理和錄像分析的工作基本上還是主教練在做,與分工極其細化、專門配置錄像分析師的美國大學籃球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我們國內大學里,球隊的配置一般就兩個教練,很多球隊就一個教練,這樣就使得我們在數據方面工作受到影響。技術越先進,水平越高,分工越細,專業化越強。」畢仲春說。
數據之路,在進步
與美國這樣的籃球強國相比,中國籃球領域的「信息化」時間並不長,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對於數據積累的重視程度就是其中之一。曾在美國擔任5年籃球記者的懶熊體育聯合創始人黎雙富說:「我去看過很多美國的業余籃球聯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對基礎數據的採集是非常到位的,大概十年前第一次去的時候,他們也沒有APP能直接線上管理,但是每場比賽的裁判、記錄統計都會完整地保留。一個球星成名之後,我們要回到他最本源的地方追蹤他的統計,他過去的教練都能把帶有歷史意義的數據統計送到你面前,這種對數據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籃球從業者們也越來越懂得運用手中的「數據」作為工具,在全運會三人籃球項目和中國三對三聯賽中,中國籃協都選擇與我奧籃球進行數據和互聯網數據方面的合作。中國籃協三人籃球部部長柴文勝說:「我們在全運會的四塊金牌的所有數據非常完整,我們的同事也對這個數據進行了分析,剛剛拿出了一個研究報告,這樣一來就特別直觀。」
無論是職業比賽,還是業余比賽,通過雲平台將數據、視頻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分發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籃球大數據公司貝泰科技CEO薛冬表示,與過去相比,CBA聯賽的數據分析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說:「在數據統計方面,我們現在分項大概是150項左右,比以前提升了大概40%左右。實時數據這塊我們增加了基於比賽事件的文字直播,投籃數據等等,另外還增加了一些高階數據。現在這些數據我們都會採集和分析,會在CBA官網上出現。」
「信息化」未來:數據價值的多維開發
從無到有,從粗放到精細,中國籃球正在「信息化」的路上大踏步邁進。對於大數據、互聯網背景下的中國籃球,與會嘉賓們也進行了展望。
王非表示,在青少年培訓過程中,精細的統計數據讓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信心,孩子們可以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並且可以看到進步的方向,這將對青少年籃球的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
眾輝體育董事長陸浩也表示:「中國籃球要想有大的發展,在青少年方面能夠尋找到更好的有條件的孩子、未來有潛力的孩子,必須要有大數據的介入。」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數據分析的操作難度和技術成本越來越低,當下許多業余籃球比賽也都可以實現個人數據的精確統計,而數據也將在青少年選材、個人技術進步、球隊打法磨合、技戰術設計等等多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對於中國籃球「信息化」未來的挑戰,畢仲春說:「原來我們存在的問題是有視頻我們不會分析,現在的問題是各個國家對於技戰術保密非常敏感,比如說日本女籃曾在半年的時間段裡面沒有打過公開賽,他們的比賽視頻找不到,所以就很難分析。所以說現在是存在一個『找不到』的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技術上我們已經不落後了,我還是希望在下一步能夠解決我們大學籃球的數據統計問題, CBA各隊已經配置了球探或者科研教練或者視頻分析師,但是CUBA的球隊現在大部分還沒有,這也是中國籃球將來進一步在專業性和職業性發展方面的一個巨大的潛力。」

『捌』 縱論大數據時代公務員領導力提升之道

縱論大數據時代公務員領導力提升之道
海量數據中,如何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利用大數據,可否跳出決策「科學化」陷阱?怎樣的數據平台,可以實現社會治理「去危機」化?

昨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黃曉新,省直機關工委黨校校長鄒德文,省委黨校副校長張繼久,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盧新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電子與網路出版研究所所長陳少華,國家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彭鐵元等專家聚首東湖賓館,縱論大數據時代公務員領導力提升之道。
每個個體是數據源,公務員是資源的整合體
「掌握了數據,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會議伊始,彭鐵元亮明觀點:對置身於大數據時代的公務員而言,他們已成為「資源的整合體」,對大數據信息採集、分析、研判、整合能力,是領導力的重要體現。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公務員人數716.7萬人。公務員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准框架(試行)》給出答案: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在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公務員起關鍵作用。公務員的素質能力,決定目標實現的方式、路徑、效果。」專家們認為,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公務員領導力的提升,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實踐性、針對性。
確立問題導向,避免決策陷阱
大數據中的數據量非常巨大,包含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如何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科學決策?「要學會在海量的數據中挖掘出關鍵的信息,找到各個數據之間的關聯性。」盧新海表示,大數據帶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不再是單一追求政策制定的因果關系,而是要注重各個關系中的鏈接與共享,它是一個開放的平台,政府部門能夠針對不同的問題,很快捷地找到相關的案例,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提升公務員素養。「從問題導向出發,通過數據支撐,避免各種決策陷阱。」鄒德文舉例說,通過古今歷史案例、數據分析,可有效避免三大興衰陷阱:保羅·肯尼迪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奧爾森陷阱。著眼當下,也可通過案例支撐,有效避免「短期科學,長期不可取」的「科學化」、「拍腦袋」等決策陷阱。「利用大數據技術,還可實現社會危機治理『去危機』化。」彭鐵元舉例說,對景區遊客信息的採集分析,就可以清晰獲取客流的構成與走向,可作出准確的預判與處突維穩,避免踩踏事件等旅遊事故。
運用眾籌模式,建立「私人訂制」案例庫
「能否建立一個資料庫平台,對所有公職人員開放,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類型人員設置不同的案例庫,實現公務員領導力的『私人訂制』?」黃曉新提出的觀點,引發共鳴。
專家們認為,要注意結合不同的地域特點,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資料庫,注重實地調研,這樣才能將研究成果真正運用到現實之中,實現其最大價值。「一定要接地氣、務實管用。」張繼久表示,要用案例來指導實際,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為科學決策作出參考,培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完成執行的「最後一公里」。
陳少華建議,採取互聯網的眾籌思維,讓每一個公務員參與進來提建議。同時,資料庫要與時俱進,要邊運用邊建設,注重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