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的關系

國家財政部和國稅局既不是隸屬關系,也不是上下級關系,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部門。不過,兩者都歸屬於國務院管轄。

(1)國家稅務總局大數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財務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其前身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財政部有關農業投資項目管理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將財政部的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的職責劃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國家稅務總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稅收工作的直屬機構。1998年3月2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1998〕5號);同年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稅務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正式設置國家稅務總局(正部級)。

2018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

②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稅務執法方式上是否會有優化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的通知》(稅總版發〔2020〕14號權)規定:(十七)優化稅務執法方式。進一步落實「無風險不檢查、無批准不進戶、無違法不停票」的要求,堅持以案頭分析為主,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或推遲直接入戶檢查,對需要到納稅人生產經營所在地進行現場調查核實的事項,可經本級稅務機關負責人確認,延至疫情得到控制或結束後辦理;對確需在辦稅服務廳實名辦稅的人員,通過核驗登記證件、身份證件等方式進行驗證,暫不要求進行「刷臉」驗證;對借疫情防控之機騙取稅收優惠或虛開騙稅等涉稅違法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處。

③ 大數據與雲數據時代下,供應鏈管理會發生哪些改變

【定義】國務院2015年8月31日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這樣定義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
綱要還指出,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
【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大數據的兩個特性使其具備劃時代意義。在認知層面,大數據讓人們孜孜以求的「真相」浮出水面;在決策層面,大數據讓判斷更「智能」。
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認為,運用大數據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應用】大數據在我國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應用的重點領域集中於金融、通信、零售、醫療、旅遊、政府管理等。作為產業,大數據已經形成初步的產業鏈條,可細分為數據資源型、技術型、應用型三大類別。代表企業有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同時也誕生了一批創業型公司,如已登陸新三板的迪派無線、多牛傳媒等。
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5年這一產業規模已達到102億元。據申萬宏源測算,10年後大數據技術可撬動萬億元級的GDP。
大數據之於政府,是提升效能新手段
大數據可提高政府效率,也可有效監督政府的權力。
【定義】綱要指出,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解讀】有了大數據的支持,政府管理工作將會更高效、精準、科學,並能有效約束公職人員、監督公共資源的使用。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7月發布的《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指出,大數據「有利於政府充分獲取和運用信息,更加准確地了解市場主體需求,提高服務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
【應用】政府管理部門如何運用大數據?道路是否擁堵?景區是否擁擠?哪一筆資金有異動……
列席今年全國兩會的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一組組稅收大數據分析經濟結構調整的新變化,「稅收大數據顯示出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持續向好,也印證了消費結構的積極變化。」
國家工商總局與網路合作,開展大數據監管,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北京市工商局聯手互聯網公司,把大數據運用到對電商的監管,利用搜索引擎和大數據技術查處違規行為。
天津建成全天候緊盯、全員運用大數據的智慧型「審計監督一張網」管理系統,實現對財政資金和公共資金等的實時監督。
貴陽市交管部門從技術上推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出「數據鐵籠」,監督交警執法,實現辦案「件件有對象、處處留痕跡」。
旅遊景區與電信運營商合作,通過手機信號監測預告景區人氣……
大數據之於經濟,成驅動增長新動力
大數據正在創新經濟運行模式,將對經濟轉型升級產生重要意義。
【定義】綱要明確指出,大數據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已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解讀】大數據促進市場資源配置的高效與優化,推動企業從粗放式生產轉向「以用戶為中心」,激發創業創新熱潮。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任偉表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將更加激勵國內企業利用大數據挖掘增長潛力。
【應用】三一重工建起自己的大數據儲存分析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配件周轉率,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庫存大幅下降近50%,配件需求預測准確率提升25個百分點,從而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與其他傳統家電生產企業先設計產品,再生產、銷售不同,海爾是先銷售產品,再根據大數據反饋進行產品改進、設計、生產。
在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同時,金融機構也面臨「放貸難」。有關機構藉助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積累的商戶進貨、銷售流水、信用等數據,為小微商戶放貸,「撿」到了不少機會。
大數據之於百姓,將改變傳統生活模式
大數據已滲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鹽、吃穿住行、學閱娛賞……傳統的生活模式正被深刻影響。
【定義】綱要指出,要利用大數據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城市輻射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解讀】大數據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滲入百姓生活,正改變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認為,許多人都在無意識當中已經使用數據做決策了,出行前查路況、在手機軟體上找附近餐館……同時,每個人也成為大數據的數據源,我們使用互聯網的行為,都會產生數據。
【應用】當你打開曾經瀏覽過的網頁,都會自動彈出「猜你喜歡」,而「喜歡」的東西都是平台根據你以往看過、買過留下的「痕跡」,經數據分析篩選後推送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會讓商家更快更高效地實現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各種服務。
大數據讓百姓生活更智能更健康。廣東、上海、重慶等地智能公交站牌已經「上崗」,它通過匯集道路、公交實時信息的大數據終端,及時發布公交車什麼時候到站,所去方向是否擁堵,車上的人多不多……
另外,還可通過穿戴設備將相關數據傳至連接的後台,經過數據終端分析,告訴你運動及健康狀況。

④ 大數據監控稅收,企業還有處可逃嗎

1將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
國務院近日發布《國務院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國發〔2016〕56號提到:
(1)要推行非現金結算;
(2)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
(3)還有就是要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在確保信息安全和規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層級歸集居民和非居民個人的收入、財產等相關信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創新收入監測方式方法,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監測水平。
2600萬以上銀行賬戶明年就查!中國將清查全部銀行賬戶
中國國稅局近日發布重大消息稱,從明年1月1日開始,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將對在本機構開立的非居民個人和企業賬戶進行識別,收集並報送賬戶相關信息,由國家稅務總局定期與其他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相互交換信息。中國首次對外交換涉稅信息的時間確定為2018年9月。
3逐漸推行實名辦稅制度
從今年11月1日起,天津、河南、四川和甘肅4省市稅務機關推行實名辦稅制度。
辦稅人員在辦理涉稅業務時,需要採集姓名、聯系電話、身份證件信息、身份證件影像件和授權委託書影像件等個人信息,涉稅事項辦理進入「刷臉」時代。
實名辦稅後,國稅機關利用實名辦稅系統存儲的信息,結合監控企業信息庫、監控企業關聯人員信息庫,自動識別和鎖定異常納稅人名單,從而有效降低涉稅事項辦理風險。
4目前國稅系統的發票監控平台,對企業的進銷環節以及庫存進行監控
如:已經開出去發票了,但是進項一直沒有。
如:已經進來發票了,但是遲遲沒有開出去發票。
自然而然大數據監控平台的庫存分析就會出現進銷不一致。
分析出來後,稅務局就會看到你的倉庫庫存!
5「金稅三期」稅務局強大的大數據評估與雲計算來到了我們身邊
稅務剛剛升級新系統,簡稱「金稅三期」,主要功能是更加強大的大數據評估及雲計算。大數據還知道你發生了多少固定資產發票(買過多少房,買過幾輛車)、;多少費用發票(多少是加油的、多少是辦公的、多少是差旅的,多少是請客的),通過同行業比對知道應該產生多少利潤,企業所得稅還能逃嗎?
6五證合一全面整合各個部門實現信息共享
稅務、工商、社保隨時合並介面,個稅申報的工資薪金所得與社保、年金繳費基數不匹配的單位,屬於地稅重點開展的納稅疑點檢查的對象之一,再虛做幾個人工資沒餘地了,個人所得稅和社保還能逃多少!!

⑤ 公司賬戶有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電腦大數據怎麼處理

通過大數據匯總分析,同行業,歷史數據,上下游業務,計算各類指標,比對標准包括表表比對、票表比對和表稅比對,找出異常業務反饋給主管稅務局。
通過稅收分類編碼,分類編碼相當於稅務在企業安了個底賬,所有的進銷存通過編碼就會看得比較清楚!比如可以從企業調出開具的會議費編碼的發票,一覽無余!

⑥ 網上國稅局辦稅大廳進不去怎麼辦

檢查一下網路,如果網路沒有問題的話,那就過一會兒再上,過一會兒再上,一直到進入國稅網上辦稅大廳為止。如果是要進行網上稅務申報的話,今天已是最後一天了,實在上不去的話,趕緊跟國稅專管員聯系一下。

⑦ 國家稅務總局「互聯網 稅務」行動計劃包括哪些板塊

重點推進「互聯網+稅務」5大板塊、20項行動
(一)社會協作
1.互聯網+眾包互助
以稅務機關主導,納稅人自我管理、志願互助的理念,引入互聯網眾包協作模式,建立交流平台,調動納稅人積極性,鼓勵納稅人相互解答涉稅問題,將納稅人發展為「大眾導稅員」。充分發揮第三方公共社交平台作用,利用即時通訊工具用戶基數大、使用快捷等特點,設立特定用戶群,稅務人員管理,納稅人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辦稅咨詢互助機制。
2.互聯網+創意空間
通過網站、主流社交工具等途徑,建立面向納稅人、稅務人、社會公眾的創意空間,徵集運用互聯網改進稅收工作的創新項目和創意點子,博採眾長,營造開放包容的環境。借勢用戶創新、大眾創新、開放創新的大潮,激發市場主體和社會各界參與「互聯網+稅務」的熱情,降低創新成果轉化門檻,形成協作共創的良好生態。
3.互聯網+應用廣場
稅務總局建設納稅人軟體應用廣場,開辟官方軟體發布渠道,供納稅人免費下載使用。建立統一審核和發布制度,兼容並蓄,為各級稅務機關和社會力量開發的納稅人軟體提供發布途徑和展示平台。促進各地區應用軟體資源共享,減少重復開發建設,提升互聯網稅務應用整體水平。
開發便民辦稅工具箱,統一納稅人辦稅登錄入口,通過網上辦稅導航工具,為納稅人提供統一、准確、清晰的辦稅指引。開發和推廣報表生成、在線申報、稅款計算等辦稅工具,與稅收政策調整同步升級和發布。開發移動離境退稅輔助工具,為境外遊客辦理離境退稅提供便捷指引。
(二)辦稅服務
4.互聯網+在線受理
適應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需要,實現納稅人通過互聯網對自身基礎信息的查詢、更新和管理,網上辦理臨時稅務登記和扣繳義務人登記,開放稅務登記信息網上查驗。為納稅人提供認定、優惠辦理等事項的網上申請、資料提交、辦理進度查詢等服務,實現在線辦結,對備案類優惠事項,以多種形式提供簡潔便利的網上備案。
在滿足安全技術規范和納稅人涉稅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將涉稅查詢業務向移動終端應用、第三方平台上延伸。通過及時便捷的涉稅查詢,讓納稅人感受到辦稅業務有跡可循、有處可查,隨時隨地掌握辦稅進度,提高稅收工作透明度。
5.互聯網+申報繳稅
為納稅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網上申報納稅平台,實現申報納稅網上辦理全覆蓋和資料網上採集全覆蓋。拓展多種申報方式,實現納稅人多元化申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將操作簡便、流程簡潔的申報功能拓展到移動互聯網實現。通過互聯網推送方式,在稅款徵收和稽查執行環節,向未在規定時限內繳納稅款或查補稅款的納稅人進行催報催繳。
拓展互聯網稅款繳納渠道,支持銀行轉賬、POS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種稅款繳納方式,保障納稅人支付環境安全。藉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第三方信息,探索自然人實名認證、在線開戶,逐步通過互聯網實現面向自然人的個人所得稅、車船稅申報納稅等業務。
6.互聯網+便捷退稅
適應新業態,以互聯網理念改造退稅流程,打通外部申請與內部審批流程的銜接,實現退稅業務辦理電子化、網上一站式辦結。優化出口退稅和一般退稅流程,提供網上申請、單證審核和業務辦理進度的跟蹤。
7.互聯網+自助申領
依託互聯網平台,創新發票領購形式,提供發票網上申領服務,實現發票自動驗舊,引入現代物流服務配送紙質發票,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發票服務新體系。
優化納稅人稅收證明辦理,提供完稅證明、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等各類稅收證明的網上辦理,支持通過互聯網平台和自助辦稅終端開具列印,實現稅收證明的在線真偽查驗。
(三)發票服務
8.互聯網+移動開票
利用移動互聯網高效便捷優勢,推進隨時隨地開具發票。以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為基礎,深化數字證書與移動技術的融合,實現納稅人利用手機等掌上設備開具增值稅發票,開創移動互聯網開票新時代,服務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9.互聯網+電子發票
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和稅收現代化建設需要,以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為基礎,利用數字證書、二維碼等技術,制定統一的電子發票數據文件規范,保障電子發票的安全性。吸收社會力量提供電子發票列印、查詢等服務,推動電子發票在電子商務及各領域的廣泛使用,提高社會信息化應用水平。探索推進發票無紙化試點,降低發票使用和管理成本,逐步實現紙質發票到電子發票的變革。
10.互聯網+發票查驗
建立全國統一的發票查驗雲平台,全面實現全國發票一站式雲查驗服務。提供網頁、移動應用、微信、簡訊等多渠道查驗服務,讓社會公眾和廣大納稅人隨時、隨地、隨需查驗發票,提升社會公眾對發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遏制虛假發票,維護正常的稅收秩序和社會經濟運行秩序。
11.互聯網+發票搖獎
重構有獎發票,將有獎發票「搬」上互聯網,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與社會力量合作,支持傳統金融賬戶和微信錢包、支付寶錢包等新興互聯網金融賬戶,改變有獎發票手工操作的不便。通過移動終端「掃一掃」等方式,提供發票即時搖獎,即時兌獎,獎金即時轉入金融賬戶的新模式,提升用戶的抽獎體驗和參與感,調動消費者索要發票的積極性,促進稅法遵從。
(四)信息服務
12. 互聯網+監督維權
提供納稅信用等級情況互聯網查詢,定期通過互聯網站向社會公布稽查案件公告、黑名單信息、執法程序等,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實現納稅人滿意度評價線上線下全覆蓋,為納稅人提供便捷的評價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調查工作,面向納稅人及社會公眾徵集對稅收工作的需求、意見和建議,以多元化形式提高參與度和有效性。
拓展納稅人投訴維權方式,使納稅人可隨時隨地舉報投訴,對投訴舉報事項的處理情況實時跟蹤,並對受理結果進行評價,提高稅收工作的透明度。
13.互聯網+信息公開
推進和完善網上涉稅信息公開,為納稅人提供標准統一、途徑多樣、及時有效的涉稅信息公開查詢手段,推進政務公開,及時發布稅收法規、條約等信息。優化稅務門戶網站界面體驗,通過門戶網站以及微博、微信、手機APP、簡訊、QQ、稅企郵箱等渠道,為納稅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稅收宣傳,增強稅收宣傳的時效性、針對性。建立全國統一的稅收法規庫,完善信息發布平台和發布機制,實現各渠道稅法宣傳內容更新及時、口徑統一、准確權威。
14.互聯網+數據共享
加強與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的合作,擴大可共享數據范圍,豐富數據共享內容,讓納稅人和稅務人充分感受到互聯網時代數據資源共享帶來的便利。整合國稅局、地稅局納稅人基本信息、申報和發票等數據,滿足部門間的信息共享需要,促進政府部門社會信用、宏觀經濟、稅源管理等涉稅信息共享。收集各類數據資源,歸集整理、比對分析,實現數據的深度增值應用,提高稅收治理能力。與金融機構互動,依據納稅人申請,將納稅信用與信貸融資掛鉤,信用互認,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支持。
推進數據開放,通過互聯網渠道逐步向社會開放稅務部門非涉密脫敏數據信息和部分業務系統數據查詢介面,與各類主體分享稅收大數據資源。
15. 互聯網+信息定製
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納稅人實施分類差異化推送相關政策法規、辦稅指南、涉稅提醒等信息,提供及時有效的個性化服務。提供涉稅信息網上訂閱服務,按需向用戶提供信息和資訊。基於稅收風險管理,向特定納稅人推送預警提示,讓納稅人及時了解涉稅風險,引導自查自糾。
(五)智能應用
16.互聯網+智能咨詢
通過互聯網站、手機APP、第三方溝通平台等渠道,實現12366熱線與各咨詢渠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擴大知識庫應用范圍,將12366知識庫系統擴展提升為支撐各咨詢渠道的統一後台支持系統,提高涉稅咨詢服務的准確性和權威性。探索開發智能咨詢系統,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自動回復納稅人的涉稅咨詢,逐步實現自動咨詢服務與人工咨詢服務的有機結合,提升納稅咨詢服務水平。
17.互聯網+稅務學堂
建設功能完備、渠道多樣的網上稅務學堂,與實體培訓相結合,實現面向納稅人和稅務幹部的線上線下培訓輔導。提供在線學習、課件下載、數字圖書館、互動問答、課程計劃、預約報名、教學評估等各項功能。利用網站、手機、即時通訊軟體等形式與納稅人互動交流,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納稅輔導。
18. 互聯網+移動辦公
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在保證信息安全基礎上,將稅務幹部的辦公平台由稅務專網向移動終端延伸。探索移動辦公,以互聯網思維驅動稅務內部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的轉變,滿足不同人員、不同崗位便捷獲取信息、及時辦理公務的需求,提升行政效能。
利用移動終端,實現主動推送稅收收入分析、收入進度,提升組織收入能力;實現稅務內部各系統涉稅數據、涉稅事項和通過互聯網收集的涉稅情報的整合,跟蹤管理重點關注企業,提升征管和稅源管理能力;實現稅務稽查、督查各類人員實時查詢稅務內部系統信息,綜合利用現場數據和情報數據,完成內部審批程序,現場出具稽查等相關執法文書,提升稅收執法監督能力;實現輿情信息的主動推送,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實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線處理公文,推動執行監督、績效考核、人才培養的痕跡化和數字化管理,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實現對信息系統運維監控平台的訪問,實時接收日常運維告警,及時處理簡單的突發故障,提升信息系統運維能力。
19.互聯網+涉稅大數據
將手工錄入等傳統渠道採集的數據和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感知技術採集的數據以及第三方共享的信息,有機整合形成稅收大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和利用好大數據這一基礎性戰略資源,支撐納稅服務、稅收征管、政策效應分析、稅收經濟分析等工作,優化納稅服務,提高稅收征管水平,拓展稅收服務國家治理的新領域。
在互聯網上收集、篩選、捕捉涉稅數據和公開信息,通過分析挖掘,為納稅人提供更精準的涉稅服務,為稅源管理、風險管理、涉稅稽查、調查取證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通過輿情監控,對納稅人需求和關注及時了解,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提高稅收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0.互聯網+涉稅雲服務
在保證系統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會雲計算資源,採用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與雲服務商合作,在面向社會公眾的雲計算平台上部署用戶多、訪問量大的互聯網應用系統。
通過整合、優化和新建的方式,將傳統基礎設施體系的改造與雲計算平台的建設結合,搭建標准統一、新老兼顧、穩定可靠的稅務系統內部基礎設施架構,逐步形成雲計算技術支撐下的基礎設施管理、建設和維護的新體系,提高基礎設施對應用需求的響應周期,降低成本,為「互聯網+稅務」的各項行動提供高效的基礎設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