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質調查局大數據中心地震生物
❶ 求USA地質局的全球地震帶圖!
http://neic.usgs.gov/neis/qed
這是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網站關於過去8-30天全球監測情況的網頁,最上面的那張圖就是你想要的。不過這個頁面上數據量比較大,打開需要一些時間,稍微等一會就好了。
❷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地圖上的疑惑
那些一個個圓球是「震源球」即震源機制解。
如果你不是地震專業的,我就簡單的說一下:
震源球表示了震源的一些性質參數,地震專業的人一看能明白震源的一些參數。黑色表示壓縮,黃色(或白色)表示擴張,黑黃交界表示斷層截面等等。
如果你沒有地震知識,可能不好理解。。。
❸ 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戰略方向與內設機構調整
為響應國家需求和全球發展前沿的變化,USGS於2007年發布了《直面明日挑戰——美國地質調查局2007~2017年科學戰略》。在報告中,USGS提出了今後1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研究的6大戰略方向:提高對生態系統的認知水平,預測生態系統變化,保障國家經濟和環境的未來;氣候易變性與氣候變化,摸清過去,評估後果;美國未來的能源和礦產資源,為資源安全、環境健康、經濟活力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學基礎;全國災害、風險和復原評估,保障國家長期生命和財產安全;環境和野生生物對人類健康的作用,建立影響公眾健康的風險識別體系;美國水資源調查,定量研究、預測並保障未來的淡水資源安全[47]。
2009年10月,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瑪西婭·麥克納特(McNutt)被任命為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成為USGS成立130年以來的首位女掌門。McNutt上任後對USGS的科學工作進行了全面評估,發現其現有的管理結構不利於科學家進行跨學科的科研工作,呼籲改革和調整USGS內設管理機構。McNutt的呼籲和游說得到了眾議院和內政部的支持。2010年10月,內政部部長Salazar簽署3307號令,批准對USGS內設管理機構和預算結構進行調整。McNutt認為,美國面臨的自然災害、空氣與水安全、能源資源需求、疾病控制、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相互關聯、相互交錯,需要多學科、跨領域聯合攻關;USGS必須適應這一形勢,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按照重大戰略問題組織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基於這一思想,McNutt對USGS內設機構做了如下調整:
(1)撤銷按照傳統學科設置的業務管理機構,面向重大戰略問題,按照戰略方向設立新的業務管理機構。即撤銷原來的地質學部、生物學部、地理學部、地理空間信息部,保留水資源部,新設立生態系統部、氣候與土地利用變化部、能源、礦產與環境健康部、自然災害部、核心科學體系部等5個業務管理機構(圖2–4)。
(2)撤銷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3個區域中心,原有的8個大區中心撤減為阿拉斯加、西北、太平洋、中西、西南、東北、東南等7個大區中心,推進業務扁平化管理。
(3)新設立科學質量監督辦公室,保障USGS科學研究健康發展。
(4)以《直面明日挑戰——美國地質調查局2007~2017年科學戰略》為基礎,按照戰略方向編制科學戰略規劃(圖2–4)。
圖2-4 美國地質調查局內設業務機構調整與戰略規劃示意圖
從USGS的科學戰略和機構調整可以看出,服務與支撐生態系統管理是其地質環境科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與工業化時期相比,USGS極大地拓展了其傳統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水文地質領域,形成了包含氣候與土地利用變化、自然災害、環境健康、水資源、生態(生物)系統等在內的廣義的環境地質領域,成為美國聯邦政府最主要的自然資源研究科學機構。這是USGS在度過20世紀90年代中期危機之後,根據國家需求變化主動做出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❹ 2012世界末日到底是真的假的請有經驗的地質學家幫忙研究一下!我很想知道!謝謝!
告訴你准確答案,在未來到來前,沒人能給你確切答案,就算他們自己相信,你能相信嗎?就像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一樣,恐龍大滅絕,在有確切證據以前還只是個迷,一.隕石碰撞說 二.造山運動說 三.氣候變動說 四.火山爆發說 五.海洋潮退說 六.溫血動物說 七.自相殘殺說 八.壓迫學說 九.哺乳類犯人說 十.種的老化說 十一.生物鹼學說 小行星撞擊理論 繁殖受挫理論
氣候驟變理論 大氣成分變化論 就恐龍的死法學說理論就有數個,對於歷史還有很多迷團未解,何況未來的預測!
關於2012的預言和恐龍大滅絕一樣,都是有根據的,其原因就是宇宙天體以及地球的相關變化
幾年來地球可謂多災多難,尤其是今年,下面就盤點一下2010年地球所遇到的災難
1.2010年1月2日:哥倫比亞,剛果,印度洋分別發生火山爆發.
2.2010年1月11日:厄瓜多通古拉瓦火山爆發.
3.2010年2月中旬:俄羅斯兩座火山同步爆發.
4.2010年3月21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爆發.
5.2010年3月24日:加勒比海地區的蘇佛里耶火山爆發.
6.2010年4月2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持續爆發.
7.2010年4月14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大規模爆發.
8.2010年4月26日:瓜地馬拉聖地亞吉托火山爆發.
9.2010年5月10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再次爆發.
10.2010年5月24日:哥斯大黎加北部阿雷納爾火山爆發.
11.2010年5月28日:瓜地馬拉帕卡亞火山爆發.
12.2010年5月28日:厄瓜多通古拉瓦火山爆發.
13.2010年5月31日:萬那杜的亞蘇爾火山爆發.
14.2010年6月1日: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火山小規模爆發.
15.2010年6月1日:太平洋北馬里亞納群島火山爆發.
2012末日說從地質學上講無特殊意義
環球網駐美國特約記者隗靜報道,青海玉樹地震距離2008年汶川地震幾乎相隔兩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震專家說兩次地震可能有所關聯。美專家還認為,雖然2010年前四個月給人以全球地震頻發的印象,但地殼運動仍在正常范疇內,只不過近來的地震多發生在人口較稠密的地區。
「未來一年內我們特別關注的地區將是已經發生過重大地震的地區,包括智利,中國及墨西哥等的相關地區,」美國地質調查局官員布蘭皮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因為(這些地區)會有很多餘震,我們要確定餘震次數不會超出正常水平。」
盡管目前的數據不足,布蘭皮德認為玉樹地震與近兩年前發生的汶川地震「似乎有關聯」。美國國家地震信息中心地質物理學家卡魯索也認為新的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沒有完成」的地殼活動的一部分,因為強震過後地殼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重新適應」才會穩定下來。
據透露,2010年以來向美國地質調查局致電詢問全球地震情況的媒體和公眾人數與往年相比都有大幅增加,似乎民間共識是全球地震頻率有所上升。但卡魯索認為今年的地震次數與往年比並沒有特別不同。
「全球每年平均發生15次左右里氏七級以上的地震,」卡魯索說,「至今為止今年已經發生五次,屬於平均水平。」他補充說,今年公眾對地震災害的關注程度較高主要因為強震多發生在人口較密集的地區。
布蘭皮德說,未來減少地震災害傷亡人數的辦法包括提高建築防震標准和教育公眾在地震發生時有效避難。他例舉日本和智利兩個地震頻發國家為例,因為兩國的建築防震標准很高,而且公眾對地震非常熟悉,在地震發生時可以訓練有素地躲避,所以在強震發生時傷亡人數相對較少。
專家否認近期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地震與冰島火山爆發有任何關聯。布蘭皮德說,通常火山爆發會引發地震,但地震不一定引起火山爆發。
最近冰島火山爆發引起公眾對位於美國西部黃石公園內的「超級火山」是否會爆發的好奇。黃石公園內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熱景觀群。地質調查局官員說,今年三月期間,在黃石公園共發生過66次地震,但大多是不易察覺到的微弱地震,發生頻率屬於正常范圍。他們認為,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爆發的可能性「在未來幾千年內都極其小」。
被問及全球自然災害頻發是否與「2012年地球大劫難」的流行說法相關,布蘭皮德說:「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2012年沒有任何特別的意義。」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flash,叫2012你幸福了嗎,一個乞丐在街邊要飯,看到一個路人手中拿著食物,邊走邊吃,乞丐感慨到:如果餐餐能吃飽,那該多幸福啊!路人走過一個飯店,看到裡面一對情侶在親密的用餐,路人感慨到:能有個漂亮的美女每天陪自己用餐這該多幸福啊!這對親密的情侶正快樂的用餐,外面突然出現一輛漂亮的轎車緩緩而過,這對情侶感慨到:能有台轎車該多幸福啊!轎車上的人邊接電話連開車,各業務公司老總約其陪餐,連續不斷的N多電話,其中其妻約好晚餐也只好告知今晚不能回家,忙於應酬,此時乞丐恰巧經過,轎車上的人感慨到:能自由自在不受束縛該多幸福啊!
2009年6月19日,羅馬 根據糧農組織最新公布每天有10.2億人在挨餓
世界上患高血壓的人高達10億,在我國,現有高血壓病人高達1.6 億,高血壓在世界上已成為「第一殺手」,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死於高血壓導致的心腦管疾病。
世界銀行26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根據最新制定的每天1.25美元生活費的貧困線標准,2005年全世界貧困人口14億
2008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0.1億元。
目前約有一億八千萬人患有視覺殘疾,其中有四千五百萬人完全失明。2009年的一組數據: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
活著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財富,希望活著的人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看看這些數字,你就是幸福的,你的情緒還低落嗎?幸福是什麼?其實就在每個人的身邊! 地球本就是個多災多難的星球,各種災難數不勝數,無論2012是真是假,讓我們珍惜每一天!
❺ 美國地質勘探局為什麼可以測中國地震級別
美國地質勘探局的觀測儀器分布較多,而且十分靈敏,全球范圍的地震情況基本都能測繪到。震級是國際既定的,所以美國能估測出在中國境內發生地震的級別。
❻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國家地震信息中心提供的資料,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美洲西部)發生里氏8.8級特大地震.
震中位於南緯35.8度、西經72.7度附近,則震中位於南半球、西半球、南溫帶.
故選:B.
❼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組織機構及項目管理
姚華軍尤孝才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一、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組織機構及隊伍狀況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隸屬美國內政部,是美國內政部8個局中惟一的科學信息與研究機構。USGS始建於1879年。100多年來,為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其組織機構先後經歷過多次適應性變動與調整,並派生出美國政府許多其他機構,如美國復墾局(1902)、美國礦業局(1910)、聯邦動力委員會(1920)、美國牧業局(1934)、美國礦管局(1982)。1982年,USGS進行了大規模機構調整,全局1/4的職工和經費轉移到新建的礦產管理局,撤銷了土地和礦產保護處、地學應用處,成立了信息系統處和USGS信息系統委員會。1995年,USGS經歷了生存危機,險些被撤銷。1996年,內政部國家生物調查所並入USGS。目前,USGS設有生物處、地理處、地質處和水資源處4個業務處和預算辦公室、聯絡辦公室、地理信息辦公室、行政政策與服務辦公室和人力資源辦公室5個行政管理部門。除總部外,USGS還在弗吉尼亞州萊斯頓、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設立東、中、西部3個區域中心,在各州和部分國家設立了近400個辦事處。USGS建局之初只有38人,目前擁有各學科領域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共計1萬余名。人員主要集中在3大地區中心。1萬余名職工中,科技人員佔75%,大學本科學歷以上人員佔60%,具有博士學位人員佔13%。3個大區中心隊伍分布情況是:東部中心隊伍分布於美國東部地區的26個州,共有職工3300人,設有200個野外基地(含24個地區水文辦公室、6個生物科學辦公室、7個地質隊和4個地理測繪隊),在LEE—TOWN、RESTON、NORCROSS 3個地方設立辦事處。中部地區中心隊伍分布於美國中部的15個州,共有職工3130人,其中60%人員具有高級職稱、13%具有博士學位,有890個站點,74個派出辦公室,5個生物科學中心,5個地質科學中心,3個制圖和數據處理中心,15個區域水文隊。西部地區中心隊伍分布在9個州(含西部的7個州和夏威夷及阿拉斯加),共有職工2700人(見圖1)。
圖13大地區中心人員結構圖
美國從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隊伍除USGS直屬1萬多人的聯邦地質調查隊伍外,還有各州地質調查機構的調查隊伍。根據美國地質家協會提供的相關資料,美國50個州地質調查機構約有1000多人的隊伍,每個州人員多數在30~100人。但由於各州的情況不同,地調人員分布極不均衡,最多的有近百人(如加利福尼亞州地調所80多人),最少的只有幾人(如夏威夷州只有2人),有的州目前還沒有專門隊伍(如馬塞諸塞州)。州地調隊伍主要集中在美國32個州,2001年共有810人,其中從事資源地質的隊伍389人,佔48%;從事環境地質的隊伍335人,佔41%;其他人員86人,佔11%。美國有關地質專家認為,州地質調查隊伍今後的隊伍合理結構應該是:水文地質人員佔30%,工程地質人員佔20%,GIS人員佔20%,能源礦產地質人員佔15%,其他地質人員佔15%。
二、USGS的業務領域
1879年USGS始建之初,主要是從事西部找水工作。隨後,工作領域逐步拓寬。其中兩次較大變化是,1900年開始從事國際地質工作,工作領域從國內拓展到國外;1960年開始月球地質工作,工作領域從地球拓展到月球。但多年來USGS的主要工作內容集中在地質填圖和礦產資源調查,地圖測繪、地理調查和地形測量及水資源調查3個主要方面。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機構的調整,特別是經歷了1995年生存危機後,USGS獲取的經驗和教訓是:USGS的生存和發展取決於整個社會的需求能力,必須保持同廣大用戶更好的聯系,滿足不斷變化的國家需求。其工作的重點領域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環境地質工作得到加強,增加了地質災害研究工作;加強了地質研究工作,設立了國家地質填圖合作計劃(目前,美國1:2.4萬地質填圖已經覆蓋了國土面積的25%);大大加強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建成了GEONET網路和一系列地學專用資料庫,研究開發出「地球信息系統」等,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務功能(從1992年開始所有填圖都要求數字化,目前已經完成了1%的地質圖數字化);但礦產資源調查研究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就填圖而言,15年前重點在礦產資源方面,現在重點在環境和水方面)。在1997~2005年的戰略計劃中,USGS的工作重點放在資源、環境、地質和水文災害,以及數據集成和信息管理4大主題上,強調利用自己的科學和技術優勢解決國家最關注的資源、環境、災害和信息問題。作為美國內政部惟一的自然科學機構,USGS的職責主要是:負責自然災害、地質、資源、地理、環境、生物信息等方面的科學研究、監測、收集、分析、解釋和傳播;對自然資源進行全國范圍的長期監測和評估;為決策部門和公眾提供廣泛、高質量、及時的科學信息,為國家和世界服務,為內政部其他各局提供所需的數據和信息。具體表現為:對地球進行大規模的、多學科的調查,建立地球知識庫;對自然災害可能發生的地區以及對公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風險進行科學評估;對自然災害進行長期監測,以便及時探測和報告自然災害;協助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應對大災的緊急情況;提供科學信息,將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對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可利用性進行科學評估;建立長期環境資料庫和監測、分析、預測模型,加強了解自然界物質、化學和生物的演變以及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努力提供科學信息,減少不利的影響,維持國家環境的健康。在長期工作過程中,USGS不僅與內政部各局之間,與聯邦政府農業部、商業部、國防部、國家科學基金會、環境保護局、聯邦緊急管理局、能源部、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州政府、地方政府、工業界及大學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與服務關系,並設有穩定的聯系機構,建立了務實的合作機制。通過合作,不但爭取了項目經費,而且能及時了解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對地質工作的需求,及時提供地質成果的社會化服務。同時,USGS還與國際組織和國外建立有廣泛的業務合作與聯系,也承擔聯合國和某些國家委託的部分項目。目前,USGS與我國的水利部、國家地震局、國家測繪局、中國地質調查局簽有合作協議,在全球礦產資源評價、煤、天然氣水合物等方面有業務合作。USGS認為,他們是世界地質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三、USGS的立項及項目預算管理
1.項目的劃分
USGS項目分為兩級,第一級是計劃,這是直接報國會批準的,包括計劃和子計劃;第二級為項目(由計劃進一步分解為工作項目),又分為項目和子項目。以地質處計劃為例,每年由國會撥款2500萬美元。該計劃再分解為幾個子計劃:①國家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經費1100萬美元;②國家煤資源調查與評價,經費200萬美元。該項計劃又設立一系列項目和子項目。具體工作都是在子項目下安排,實際上相當於我國工作項目的概念。此計劃由USGS地質處能源資源計劃辦公室管理,在地區中心地質處下面也設立了能源資源項目組,負責實施該計劃下面的工作項目。
2.項目管理內容
項目管理主要包括3方面內容。一是實行了專家論證立項制度,經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兩輪程序。根據項目指南,首先,自下而上由工作人員申報項目,經過地區中心地質處,USGS地質處分級組成專家委員會審查篩選後提交局長辦公室批准,再報內政部匯總,然後報總統預算辦公室,再提交國會召開聽證會,經批准後層層下達;其次,再由被批準的基層工作人員編制項目內容及預算,經地區中心專業部門負責人批准後實施。二是成果專家審查制度,項目完成後,由同行專家根據USGS統一制定的標准和規定審查後才能向社會發布。三是經費預算監督制度,實行立項預算審查,項目批准後,編制預算並經審批後實施。每月提交財務報告,年度實行預結算,項目完成後按項目決算,並實行項目審計制度。
3.立項管理程序
USGS的立項程序十分復雜,周期較長,一般從前一年的3月到第二年的8月,歷時一年半。美國的財政年度為每年10月1日到第二年的9月30日。以2000年財政年度為例:從2000年10月1日到2001年9月30日,其立項過程從1999年3月到2000年8月。其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9年3月到12月為USGS立項審查、內政部報總統預算管理辦公室;第二階段2000年1月到8月國會審查,投票表決(見圖2)。
圖2USGS項目立項管理流程圖
(1)1999年3月,總統預算管理辦公室向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要求,開始組織編制下一年度的經費預算,確認他們現有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和計劃的變更,並提出新的項目計劃。
(2)USGS項目計劃與協調辦公室按照內政部的要求,向各個業務部門下達編制項目預算計劃的要求,各業務部門把這些要求下達各個計劃協調員。
(3)1999年3~6月,業務部門編報項目預算,各個項目的計劃協調員在總地質師、副總地質師的領導下組織編制項目預算計劃建議。例如,西部地區中心地質處下設6個專業隊,即天文行星研究隊、海岸及海洋研究隊、地震災害隊、地質填圖隊、礦產資源隊和火山災害隊。6個隊都設立一個咨詢委員會,一般由10個人組成,他們就是項目協調人員,由他們負責對各個項目工作人員提出的新立項目建議或項目調整意見進行審查,確定本專業隊本年度新立的項目和調整的項目,報地區中心地質處匯總,然後再給總部地質處。地質處項目建議書內容包括項目名稱、項目號、資金來源、項目起始與終結日期、建議書類別、狀況、項目負責人、項目敘述、目前支持的項目計劃、簡要概括目標、目的、內容、所需設備及設施、用戶和合作者、單項任務、所需人員、工資和項目實施費用。
局總部各業務部門收到各地區中心業務部門報來的項目以後,經過業務部門的管理小組審查,對續作項目提出調整意見,對新立項目進行審查排隊,然後再報局長辦公室統一審查。
(4)1999年6~12月,USGS局長辦公室組織專家委員會負責審議各業務部門提出的項目建議,再在局內進行統一排隊。然後由局長作出決定,提交局預算辦公室審查、修改經費預算,報內政部。
(5)內政部對下屬各個部門編制的項目預算再一次進行匯總、審查,最後報總統預算管理辦公室。2000年1月,總統向國會提交《預算說明書》,接受國會審查。
(6)2000年3~6月,國會將總統提交的預算說明書分給各個委員會,提請他們審查各自專業范圍的預算,國會各委員會舉行聽證會。局長必須向聽證會說明情況,參加聽證會的有國會有關委員會、公眾團體、組織以及其他政客等。經過聽證會以後,由國會有關委員會對預算方向性款項論證決策,並給參眾兩院的每個撥款委員會就資金標准、項目計劃、資金的變更等提出意見,然後由撥款委員會批准預算和計劃標准,再把方案提交給參眾兩院投票批准。
國會批准預算後,把批準的預算單返回給總統簽字,總統同意後,則於2000年10月1日開始執行新的財政年度的項目預算。如果下年度的預算經費比上一年度的預算經費增加,則USGS必須花很多時間向國會游說,充分說明理由,才可能獲得批准。
立項工作每年都搞一次,但有些項目必須長期安排,例如地震監測站的經費,基本上每年穩定不變。
4.預算資金情況
USGS的經費主要是政府撥款。本世紀以來,政府每年預算經費大約9億美元左右,另外還有其他收入2億多美元。政府撥款約占總經費的80%左右,每年都有相對穩定的增長,1997~2003年,政府撥款從744.701百萬美元增長到919.272百萬美元,年均增長20.57%(見表1)。
表1USGS 1997~2004財政年度政府撥款
續表
在項目經費構成方面,從2003年項目實際撥款構成來看,由地質災害和資源調查評價、水資源調查評價、生物研究、填圖、遙感及地理調查和其他項目5大塊組成(見圖3)。其中,地質災害和資源調查評價為233.167百萬美元,佔25.36%;水資源調查評價為207.151百萬美元,佔22.53%;生物研究為169.816百萬美元,佔18.47%;填圖、遙感及地理調查為133.205百萬美元,佔14.49%;其他經費為175.933百萬美元,佔19.14%。
圖3USGS的2003年項目經費構成
在經費預算結構中,人員工資與津貼的比重近幾年有較大幅度的上升,目前約占項目總經費的70%以上。例如,USGS的東部地區中心的礦產資源組人員工資與津貼占項目總經費的百分比從1999年的47.16%上升到2003年的72.73%,4年間增長了25.57%(見表2)。據了解,USGS整個系統的情況大致也是如此。
表2東部地區中心礦產資源組人員工資與津貼占項目總經費的百分比
四、對我國地質調查項目管理的啟示
USGS十分重視以地質工作中長期規劃為依據,發布年度地調項目指南,實行嚴格的層層專家論證立項制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論證編制地質調查年度計劃和項目計劃,確立項目計劃。再由被批準的基層工作人員編制項目內容及預算,經地區中心專業部門負責人批准後實施。在經費預算監督制度方面,實行立項預算審查,項目批准後,編制預算並經審批後實施。每月提交財務報告,年度實行預結算,項目完成後按項目決算,並實行項目審計制度。例如,國家地質填圖項目由5個州的5名專家組成審查委員會,並且每年換兩人,3年換一屆。在科學論證和嚴格審查(技術審查與經濟審查一套班子,嚴格以定額為依據)基礎上,依靠整個社會和地質單位的高度誠信制度保障,USGS主要採用委託、計劃等方式選擇項目承擔單位。對照我國國家地質工作的實際,尤其是地質調查項目管理的現狀,USGS這種項目計劃安排上嚴格以規劃為依據、項目立項論證時間充分科學等經驗給我們不少啟示,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1.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科學制定全國地質工作中長期規劃,為項目計劃安排提供依據
我國地質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兩個更加,兩個服務」的方針,在項目安排和部署上要嚴格以規劃為依據,將地質工作年度計劃和項目計劃安排與地質工作中長期規劃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與地方合作領域,制訂中央與地方合作項目計劃和合作經費預算計劃。在這方面,USGS重視社會對地質工作的需求,主動促進地質成果社會化服務:設立專門聯絡機構與政府部門、國會、聯邦專業委員會、企業和社會公眾建立長期穩定聯系,及時了解地質工作需求;以公開出版發行、電視及報刊新聞媒體宣傳、成果發布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地質科學和信息成果;嚴格按照地質工作規劃安排年度項目計劃、發布立項指南、進行項目立項的科學論證等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2.進一步完善大調查項目立項論證管理,建立計劃項目專門委員會和項目庫,科學滾動安排好項目計劃
公益性地質工作具有基礎性、超前性和長期性等共同特徵,因此,這類項目立項論證管理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從USGS項目安排來看,有如下一些特點。一是項目的立項論證時間充分、周期較長。項目的立項論證從當年的3月一直到第二年的10月份,立項論證周期歷時一年半,跨兩個年度提前開展項目的立項論證工作,如2003年開始論證的是2005年新上項目計劃。二是項目的工作周期較長、連續性強,國家級項目整合力度較大。項目的工作周期大多數為3~5年的滾動項目,聯邦一級只列29個大計劃項目,多數為續作項目(大約85%為續作項目,15%為新上項目),並且每個計劃項目都有專門的委員會。三是項目論證專家代表面廣泛,能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對地質工作的需求。USGS項目論證既有USGS的專家,又有地區中心、聯邦政府部門其他單位的科學家,論證採用上下結合方式,科學合理。相比之下,目前我國地質調查項目立項論證時間較倉促,沒有系統的項目庫作支撐。為此,建議建立各種類型的項目庫(包括資源與環境領域、中央與地方合作項目等),搞好社會需求的跟蹤調研,及時補充更新進庫新上項目,提高項目選擇性;延長項目論證時間,提前一個年度或一年半開展項目指南的發布、項目計劃和預算編制,使項目論證工作具有充分的時間保證;建立中央有關部門、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區中心、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大學等多方面成員組成項目論證專家庫,提高論證專家的代表性;建立計劃項目專門委員會,分層次對新上項目進行嚴格的專門審查;加強項目的集成和成果的集成工作。
3.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尊重地質工作規律和特點,採用多種方式科學選擇項目承擔單位
公益性地質工作具有超前性、科研與調查相結合的特點,工作的區域性和專業性強,需要一支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豐富工作經驗和資料積累、相對穩定的專門隊伍。從美國等大多數國家地調機構的項目安排運作來看,基本上都是在多級科學論證基礎上,綜合專家論證結果,考慮申請單位的特長和資質等因素,實行委託、計劃等方式選擇項目承擔單位。從理論和實踐看,我國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必須由一支精幹穩定的隊伍來承擔,根據項目的不同類別和性質,在科學論證擇優選擇的基礎上,主要採用委託、計劃方式確立項目承擔單位,但要積極探索部分勞務工程(如鑽探、實驗測試等)項目的招投標等方式,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4.進一步加強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開展公益性地質隊伍人力資源戰略研究
公益性地質工作需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隊伍來保障其工作任務的完成和成果的質量。美國的公益性地質工作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外發揮重要作用,得益於USGS長期有一支高素質相對穩定的專業隊伍,並且能夠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科學制定人力資源戰略,注重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接替,及時調整隊伍專業結構;在吸引人才方面還採用了設立國家研究基金,在全國招聘地質、生物、地下水等專業的博士後來USGS工作。我國近幾年地質大調查的實踐也充分證明:凡是那些人員素質高且相對穩定的隊伍,地質大調查任務就完成得好。目前,我國正處於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的關鍵時期,建議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專題研究,分析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及地質人才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要求,系統調查分析我國公益性地質隊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經驗,為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決策建議。
5.科學劃分中央與地方地調工作的事權,加大地方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經費投入力度
USGS與地方政府合作研究經費占其總經費的1%左右。在USGS的國家地質填圖合作計劃中,每年總經費2850萬美元,其中拿出600萬美元,與各州地調機構按照1:1的匹配比例開展州合作填圖,僅此一項,各州政府每年就必須拿出相應的600萬美元資金。根據我們調查的美國幾個州地調機構來看,人均年工作經費大約在7萬~9萬美元,大部分工作經費來自地方政府。按此標准推算,各州地調隊伍年均工作費用大約在1億美元左右,其中,地方政府出資開展的公益性地質工作經費至少在5000萬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我國地方政府出資開展的公益性地質工作經費比例較小,即使是地方與中央拼盤開展的公益性地質工作經費實際上也存在難以保障的現象。為此,必須合理、科學劃分中央與地方地調工作的范圍、職責,搞好中央與地方合作項目規劃安排,加大地方政府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經費的投入力度。
作者簡介
[1]姚華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2]尤孝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財務處處長,研究員。
❽ 美國地震局的地震預測究竟怎麼回事
美國沒有地震局,最接近的是美國地質調查局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隸屬於美國內政部。地震的檢測統計和科學普及是 USGS 的職責之一,此外 USGS 還負責地理測繪、火山檢測、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檢測。
美國能檢測全世界地震。應該是冷戰時期留下來, 遍布全世界的核試驗監測網路起了很大作用。
❾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
一、概 況
美國地質調查局成立於1879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自成立以來,奉行「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從國家利益出發,為社會提供各種相關信息和服務」的宗旨,在科研和科技領域不斷進步,已經成為美國內務部惟一的科研機構。
美國地質調查局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非管理機構,沒有協調和管理的職能,因此能夠提供公正的科學服務,滿足不斷變化的世界的需求。通過收集、監控和分析美國自然資源的條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向政府提供科學的認識和解決方案。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研活動包括:進行野外調查、對自然過程和自然現象進行直接觀測以及對特定地區進行監控並收集相關數據。開展大范圍、跨學科的調查研究工作,建立具有權威性的地球科學基礎庫,各級政府決策者及社會各階層的公眾均可方便地利用它們需要的信息工具來解決緊迫的社會問題。
美國地質調查局在推動科學進步和為公眾服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認識地球、地球演化以及資源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首創了用水文方法估計河流的水流量,並建立了復雜的地下水系統流向模型;1969年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在登陸前就接受了美國地質調查局對他們進行的地質培訓;美國地質調查局與一些私立機構合作的革命性創舉,將一些社區的數字圖像收入互聯網,使世界各地的人可以方便地了解美國的社區生活;在地震預報方面取得的進展,為災害發生時搶救生命贏得了時間。現在,人們對於能源和礦產資源形成過程和產狀的認識與了解,正是基於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們在這些方面所作出的科學突破。
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組織機構
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各州和幾個國家設立了近400個辦公點,擁有各學科領域專家、技術員和員工計10000餘名,每年預算超過10億美元。並且將這些財力和人力資源與全國2000多個政府機構、學術團體、其他聯盟、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組織是垂直結構,按東部、中部和西部劃分為3個區域,設立3個區域中心進行管理(圖2-1)。
三、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位、任務和戰略方針
1.地位
因其在自然科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及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美國地質調查局已經成為全世界自然科學領域的佼佼者。
2.任務
通過提供下列可靠的科學信息服務於美國:
●描述和了解地球;
●將自然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減至最低;
●管理水、生物、能源和礦產資源;
●改善和保護生活質量。
3.戰略方針
繼續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提高對不同領域的科學計劃的駕馭能力,廣泛點贊客戶的意見和建議,鞏固其在科研領域的領先地位,為解決問題作出更大的貢獻。
圖2-1 美國地質調查局組織機構框圖
4.解決的問題
通過一系列的科研活動,諸如全方位監控、數據收集、創新研究以及對過程的認知,情報的分析和解釋性研究等滿足社會需要的綜合自然科學,解決如下問題:
●通過迅速識別地震以及對潛在地震的定位和識別,減少地震的破壞;
●解決一河多用帶來的爭端,即水源供應、水質、居住地、水力發電、洪水控制和娛樂等對河流治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也會有一些沖突;
●在保持沿海地區人口增長及易受破壞的河口和濕地環境協調一致下,指導合理保護和開發海岸帶;
●為美國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更全面的信息庫;
●引導民眾合理使用土地,以確保自然資源不會枯竭,社會能夠穩定發展;
●提供與能源的可用性、質量和開發等相關的信息;
●認識生態系統的功能,在不斷變化的時空范圍內,對未來的變化作出評估。
四、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核心工作
主要集中在自然災害、資源、環境和信息數據管理4個領域。
1.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廣泛地關注,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磁爆、洪災、旱災、海嘯、火災、魚類、野生生物的疾病以及外來物種的入侵等。美國地質調查局致力於研究如何減輕這些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可以提供哪裡將會發生自然災害以及災害對當地居民帶來什麼危害等方面的信息。科學家們通過對自然災害的長期監控來實時地發現並預防自然災害。當特大災害發生時,地質調查局同聯邦、州及地方政府機構合作採取緊急救助措施。地質調查局還為公眾提供有關信息,讓他們了解其居住環境內可能存在的隱患,並協助其減少災害發生帶來的損失。
2.資源
自然資源不僅包括飲用水和灌溉水,同時還包括用於取暖和提供燃料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此外,魚、水鳥等為維持我們有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生物資源。美國地質調查局設有專門機構來評價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可用性。從創建初期開始,美國地質調查局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它主要負責使公眾了解自然資源的形成過程和影響因素。
3.環境
人類居住和工作的環境非常復雜,這要求我們對許多相互關聯的自然系統有所了解。地質調查局的環境科學旨在研究這些自然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對這些過程的影響。同時,它也將這些知識向公眾普及,以便使公眾加深對這些過程的認識,從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維持人類生存環境的健康發展。美國地質調查局在這一領域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對這些過程進行長期的數據收集、監控、分析和建立預測模型。美國地質調查局在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對於解決下列問題至關重要:①為尋求安全的飲用水而涉及到的有毒物質和水生病原體等關鍵問題的解決;②了解導致環境污染的物理過程以及這些污染對生命的危害;③對水質的現狀和趨勢作出正確的評價以制定合理的環境政策;④對諸如濕地生態系統、切薩匹克灣生態系統和舊金山灣生態系統等進行全面科學的認識;⑤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相關的地理數據。
4.信息數據
自然災害、資源和環境的信息是認識地球的關鍵。美國地質調查局向決策者和公眾提供全面、高質量和及時的科學信息。它所擁有的大量信息為充實資料庫、完善實用地圖和新獲取的衛星圖像實時信息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它也提供一個多世紀以來積累的寶貴報告。信息時代,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長使諸多問題變得異常復雜,在這種形勢下,建立全球科學信息網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信息正越來越多地通過互聯網和光碟等形式直接送達客戶手中。
五、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客戶需求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地質調查情報動態》2003年第1期介紹的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客戶需求,美國地質調查局每年召開一次客戶聽證會,了解客戶對地質調查的需求,確定應該做什麼,以及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據介紹,美國地質調查局通過聽證會了解需求的客戶多達36家之多(2001年),既有聯邦機構,也有非政府組織,其需求涉及到社會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表2-1)。
表2-1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主要服務客戶
例如,美國內務部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地質調查的需求為:
(1)繼續支持國家公園河流水位測量站的工作,提供水量變化數據;
(2)繼續進行研究和監測,提供生物學支持,獲取公園管理和改進公共教育方面的關鍵信息;
(3)按照水質量合作模式提出開發和項目投資決定的建議;
(4)提供可用於解決地方和公園出現的具體問題的科學技術;
(5)通過合作確保研究的規模、范圍和時間符合NPS(國家公園管理局)的需要;
(6)繼續開闢地質調查局與NPS之間的新合作項目;
(7)明確地區和國家計劃的作用,提供地質調查局管理重組的切入點;
(8)加強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與公園管理人員之間的個人聯系;
(9)使地區和國家項目中的公園問題的研究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10)繼續為合作項目尋找籌資途徑,尤其是針對公園具體問題的項目;
(11)加強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與NPS講解員和教員之間的聯系;
(12)增加美國地質調查局和NPS科學家在次區域會議上進行學科間交流的機會;
(13)通過開展合作項目,對來自landsat和其他遙感系統的綜合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為土地和資源管理決策服務。
美國地質調查局還會向一些學會協會了解需求,以便提供地學服務。例如美國水資源協會的客戶需求為:
(1)為未來的國家水質評估計劃(NAWQA)提供支持,不惜代價維護水系統流量測量網路;
(2)保護並加強聯邦與州間開展合作計劃是該組織的根本任務;
(3)提供及時和可靠的信息;
(4)探索加拿大和墨西哥「歐盟地質調查組織」式的聯盟,以協調數據採集、發布和研究;
(5)根據歷史趨勢、發展現狀以及由各種政策預測的未來方向,主導國家水資源政策的制定;
(6)確保今後所有數據的採集、分析和解釋都與水文和生物問題密切相關;
(7)採取更廣泛的全球性或大陸性的合作方式,促使國際聯盟更加穩步發展;
(8)重視水資源的脆弱性評價、治理和保護;
(9)新領域的調查:用遙感對特殊的太陽能水和海嘯進行研究;
(10)擴大USGS與美國水資源協會的合作,包括共同主辦會議;
(11)改善信息發布方式,尋求信息到達公眾的有效方法,加強與用戶的友誼,繼續利用最好的網站,將信息發布互聯網上。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有以下幾點啟發:
第一,作為發達國家,美國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對地質調查的需求,不僅僅局限於礦產資源,而是包括礦產資源在內更大范圍的各個領域和不同層面。為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規劃、政策的制定以及經濟建設提供地學方面的科學支持。
第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需求調查機制,在需求的基礎上,策劃設計地質調查項目,安排地質調查的具體內容,充分體現了地質調查的服務性質。服務的對象明確,服務的內容具體,服務的方式簡捷。
第三,通過地質調查較好地連接了地學研究與社會經濟應用的「產業鏈接」。通過客戶需求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們的研究,有別於專門研究機構和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他們更側重於一種應用的研究,這可能就是作為一種國家組織能夠存在的社會需要。
第四,充分體現了合作的理念。在聯邦體制下,聯邦政府部門的需求應是國家需求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滿足國家需求的同時,通過與州(地方)和非政府機構間合作開展有具體需求的地質調查項目,實現了國家需求與地方需求的有機結合。
六、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服務方式
美國地質調查局是國家主要自然科學和信息機構,以圖件、數據和報告的形式向國家乃至全球提供可靠、公正的信息,包括對水、能源、礦產、生物資源和地表、海洋環境、地質構造、自然災害以及地球動力學過程的分析和解釋。美國的管理者、規劃者和普通民眾每天都在關注地質調查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以便對環境的變化作出響應。其主要活動有:
●開發一套地震實時監控系統,以提供挽救生命和減少災害損失的必要信息;
●對海岸帶和海灣侵蝕、濕地減少和環境變化作出評價,以便對其實施保護或使其復甦;
●通過全國的流量計算項目,提供關於國家河流流量的重要信息,以協助預報水災、管理資源和保護環境;
●分析人口增長、城市擴張和土地使用的情況變化,將這些變化與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趨勢對比,將結果以描述性圖表或其他形式公布;
●與政府和聯邦機構一起,通過廣泛的動物餵食實驗,評估現存的和潛在的環境影響因素,如環境的營養負荷和醫葯品或抗生素的釋放,並開發出識別污染源的技術;
●號召公眾提供信息,通過自願者進行網路調查了解不同地區的地震強度,這將有助於理解地震發生時能量在地殼中的傳播情況,也有助於地質調查局繪制災害圖,並對公眾普及與地震相關知識;
●與疾病控制防治中心、美國農業部、國家公共衛生部門和自然資源機構合作,跟蹤西尼羅河病毒並沿大西洋和西海岸建立監控網路;
●為遙感數據和全球地表信息的大儲庫提供服務。
七、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經費預算構成
表2-2列出了美國地質調查局2004年財政年度的經費預算構成。從表中可以看出,經費隨需求的變化而變動。
表2-2 美國地質調查局2004年財政年度預算表
❿ 中外地震研究機構有哪些
隨著人口的密集化和建築高度的增加,地震一旦發生,給人類造成的創痛就非常巨大,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地震研究與應對地震上不敢鬆懈,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研究部門,組織了地震學會並建立了地震網路。
中國地震局
中國地震局是管理全國地震工作的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立於1971年,當時叫做國家地震局,1998年更為現名。中國地震局負責擬定國家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戰略、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地震行業標准並組織實施;組織編制國家防震減災規劃,擬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建立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備案制度,指導全國地震災害預測和預防,研究提出地震災區重建防震規劃的意見。中國地震局負責制定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或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並負責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審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
中國地震局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實施領導,管理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制定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方案並組織實施,提出全國地震趨勢預報意見,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中國地震局承擔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辦事機構職責,對地震震情和災情進行速報,組織地震災害調查與損失評估,向國務院提出對國內外發生破壞性地震做出快速反應的措施建議。
中國地震局還負責確定地震科技的發展規劃,組織地震科技研究和國家重點地震科技項目攻關,組織協調地震應急、救助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承擔地震科技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承擔國際禁止核試驗的地震核查工作,並對地震研究和建設的經費與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管理和監督。此外,中國地震局對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進行指導。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其前身為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成立於1980年1月1日,是國務院針對我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嚴峻的地震形勢決策組建的。地震預測研究所通過對地震過程的觀測、模擬和預測理論及方法研究,探索地震孕育、發生和發展規律,促進地震科學發展,為地震監測預報和防震減災服務。地震預測研究所主要在地震科學研究、地震預測研究、地震觀測方法與技術研究和其他相關方面做一些研究工作。
通過開展震源環境、地震過程和震源破裂機理等地震科學的基礎研究,地震預測研究所為地震預測提供理論依據。地震預測研究所以地震預測試驗場為基地,在地震構造和地殼精細結構、高解析度動態地殼形變、地震活動性、震源參數變化等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地震孕育、發生和發展的物理和數學模型,對中期和長期地震危險趨勢做出定量化的預測;開展地震前兆機理研究,探索短期與臨震預測理論和新方法。
地震預測研究所還負責開展防震減災類觀測專用設備的研製工作,承擔地殼運動觀測網路數據中心的維護與運轉、數據分析處理、質量監控和數據服務工作。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其歷史可追溯到1930年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第一個地震台——北京西郊鷲峰地震台,目前研究所已經納入公益性科研院所系列,是中國地震局直屬單位。地球物理研究所進行地震學、地球內部物理學、地磁學和工程地震學四個主要學科的研究工作。
地球物理研究所設有可以獲取首都圈地區全部地震台網數據的北京數字地震台網中心,研究所內的中美合作中國數字地震台網(CDSN)為全球地震台網(GSN)重要組成部分,能實時獲取全球地震數據。研究所建立了地震信息節點,具有大規模科學計算和大型磁碟陣列數據存儲能力。研究所擁有先進的地震深部探測設備系統和寬頻帶流動地震觀測設備,在青藏高原等地球科學熱點地區開展了多項重大國際合作科學探測項目。
地球物理研究所擁有國內先進的零磁空間實驗室、標准低頻震動計量實驗室、地震電磁關系模擬和岩石磁學實驗室,以及高溫高壓震源物理實驗室。依託這些完備的基礎科研條件,研究所在地震孕育與發生機制、地震災害預測與工程應用領域,開展了地球物理學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另外,地球物理研究所還是很多國際地震委員會中國機構的所在地,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地震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等組織也設在研究所。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成立於2006年9月28日,是由原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所儀器廠、中國地震局宣教中心及北京香山地震綜合實驗台等4個單位(部門)為主整合組建。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是國家地震災害防禦體系建設的技術支撐、條件保障和隊伍培訓機構。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承擔全國地震災害防禦工作發展規劃的調研,負責全國地震災害防禦業務的牽頭及技術指導工作;承擔震災預防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的編制和項目實施工作;承擔防震減災法規及技術標准編制工作;承擔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標準的編制、推廣與應用工作。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負責注冊地震安全性評價工程師繼續教育及技術指導工作;承擔地震計量標准檢定工作;承擔大中城市及重點監視防禦區地震構造調查、基礎探測工作;承擔大中城市和民居抗震能力評價和重大工程地震預警工作;承擔震害防禦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技術研發工作和國際合作項目。另外,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還參與制訂全國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宣傳教育規劃及計劃,參與策劃和實施全國性重大宣傳活動,負責科普宣傳及創作活動的協調指導和培訓,指導科普基地建設工作。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成立於2004年10月18日,是由原中國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技術部及預報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前兆信息等4個單位(部門)為主整合組建。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是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核心技術平台和基礎信息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承擔著全國地震監測、地震中短期預測和地震速報;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響應和指揮決策技術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全國各級地震台網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各類地震監測數據的匯集、處理與服務;地震信息網路和通訊服務以及地震科技情報研究與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承擔震情值班、災情速報和地震快速反應工作,形成應急觸發、指揮系統啟動、災情收集一條龍工作模式;承擔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技術系統和地震速報技術系統維護和運行,大震應急與指揮決策的技術支持;承擔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的基礎數據收集、整理與入庫。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負責國外7級、我國周邊地區6級和國內5級以上地震、首都圈有感地震的速報和首都圈強震烈度速報;承擔全國各類地震台網業務協調、技術指導和服務;承擔觀測資料質量監控和技術牽頭工作;承擔國家地震台網設計、技術改造與技術管理;承擔中國全球地震台網設計、建設、技術改造與技術管理;負責國家數字地震台網中心和首都圈台網中心技術系統的運行與維護;負責全國各類測震台網數據匯集、分類、入庫與服務;負責全國地震資料的分析處理與地震目錄、觀測報告的編制;負責全國地震資料和首都圈資料的分析處理與地震目錄、觀測報告的編制;負責觀測數據管理、數據共享服務、數據產品網路發布及國際資料交換;開展數字地震觀測技術、台網(台陣)技術、數字地震資料解釋與地震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研究與開發。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負責全國地殼形變、電磁、地下流體資料的匯集、分析處理、分類、入庫與服務;負責重大前兆異常落實工作;負責地震前兆台網中心技術系統的運行與維護;負責觀測數據管理、數據共享服務、數據產品網路發布及國際資料交換;負責全國地震科技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集成和共享。
中國地震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是由我國從事地震科技研究和參與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的、依法登記成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公益性的、全國性的學術團體,成立於1979年11月21日。中國地震學會是發展我國地震科技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中國地震學會通過開展地震科學技術的學術交流和討論,推動了地震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在發掘和培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普及地震科學技術知識等方面,充分發揮了在技術政策、法規制定和重大決策中的科技咨詢作用,為防震減災事業做出了貢獻。
中國地震學會圍繞地震科技和防震減災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組織學術討論會、報告會和各種講座以及科學考察等活動;編輯出版《地震學報》等學術刊物、科技教材、科技音像製品、科普宣傳等資料;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普及活動,宣傳地震科學技術經驗,推廣地震科學技術成果,舉辦有關科技展覽;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同國外地震科學技術團體和科技工作者交往與合作。
中國地震學會可以對國家政策制定和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一定的科技咨詢作用,通過對會員防震減災工作建議和意見的收集與上報,保證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呼聲在政策制定中起到參考作用。
全球地震台網
全球地震台網(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簡稱GSN),是一個由美國地質調查局國家地震信息中心(USGS)和美國地震學聯合研究會(IRIS)合作成立的地震研究機構,這個機構致力於與國際社會一道進行用於地球觀察、監測、研究和教育等多用途的科學設備的安裝和運行維護。全球地震台網由150多個放置在全球各地的地震監測器構成,這些監測器能實時記錄地震,然後將數據傳送到人造衛星或輸送到網路。最後,這些數據會匯集到一個地震活動資料庫,對這些數據進行集中分析,進而總結地震發生前表現出來的趨勢和模式。
全球地震台網設置在全球各地的地震檢測器,可以高保真地測量和記錄地震發生的情況,包括高頻度的強烈地震到由這樣的地震所引起的周圍發生的地震和餘震。全球地震台網監測點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地震學的研究,但這些檢測設備對於其他學科的研究也有幫助,並且其應用有延伸到其他學科的趨勢。很多地震台網的監測站同時也用於氣壓、氣候等氣候情況的監測和記錄。
美國國家地震監測台網系統
美國國家地震監測台網系統(Advanced National Seismic System,簡稱ANSS)是美國地震觀測台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由7 000個左右布設在地面和建築物內的振動測量系統組成的美國全國性的觀測網路。美國國家地震監測台網系統提供給個人實時地震信息以備地震應急響應;提供給工程師關於建築物和場地效應信息;提供給科學家高質量的地震數據來更好地了解地震過程、固體地球結構及動力學過程。
ANSS致力於建立和維持一個貫穿全美國的高質量的現代化地震觀測網路。收集關鍵技術數據,提供有效的信息產品和服務;持續記錄和分析地震數據,以及時提供可靠的地震信息和其他地震擾動信息;連續監測美國國內的地震,以及其他地震擾動,如地震造成的海嘯、火山爆發等;全面的測量場地,以及建築物和關鍵建築結構的強地震震動,力量集中在城市及靠近活斷層的地區,當地震發生時,對於離震中一段距離的地區,可能的話在強震到達幾秒鍾前給出警告,對海嘯和火山爆發自動給出警報。
日本地震研究部門
日本的地震管理機構為日本國土交通省氣象廳地震火山部,其下設置了地震海嘯監測科和地震預測情報科兩個科所,對地震進行監測並負責發布地震預報信息。日本的地震研究機構主要為設置在各大學里的地震研究所,其中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和京都大學地震預測研究所在地震研究方面比較有影響力。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致力於探索地震火山運動的成因,並在減小地震災害上做全面的研究工作。在基礎研究中,通過對重力場變化研究、地殼形變觀測和衛星監測等新技術手段的充分運用,以及關於地震與潮汐現象的聯系,來研究地震的產生機理;在地震預報上,通過與其他國際組織合作,依託於地震監測儀器的記錄,來做出地震的預測預報工作。京都大學地震預測研究所是於1990年6月整合了多個地震研究部門而成立的,研究所作為地球科學的研究基地,在地球科學的基礎研究和地震預測預報方面注意與其他研究機構密切合作,在闡明地震發生機制、建立地震預測技術系統、減小地震災害損失上做出了許多貢獻。研究所設立的觀測站,重新安裝了許多地震災害監測的儀器,在地震監測方面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