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貳』 廣告行業運營模式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轉型

廣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互聯網發展推動智能營銷

廣告行業定義與分類

廣告是指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承擔費用,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務的商業廣告。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市場消費者是廣告行業的四大主體,市場消費者是廣告發布者、廣告主、廣告經營者三大主體賴以生存的根本。

廣告根據其發布媒介具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電視媒體廣告、網路廣告、電台廣告、平面媒體廣告(報紙廣告和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等。

全球廣告行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目前,美國仍是廣告支出總額最多的國家,而中國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而且這兩個國家會是未來幾年內廣告支出增長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的廣告支出增長額將接近全球廣告支出增長額的二分之一。預計全球廣告支出增幅將從2017年的3.1%增至2018年的3.6%。2018年全球廣告支出將達到5895億美元。

中國廣告行業經營額分析預測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廣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廣告行業經營額為5973億元,同比增長6.56%;2016年為6489億元,同比增長8.60%;2017年為6896.41億元,同比增長6.3%。預計到2018年我國廣告行業經營額將達到7345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6.37%,2022年將達到9404億元。

廣告行業發展空間仍較大

廣告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當經濟活躍、消費旺盛時,企業就有足夠的資金和熱情投放廣告、擴大市場。經濟低迷時,消費緊縮、市場不活躍,廣告的投放相應下降。我國經濟進行新常態,短期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企業面臨的壓力有所增加,對廣告行業的發展存在負面影響。但是,我國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整體經濟及廣告行業規模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中國五大媒體廣告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我國的廣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總規模突破5000億元,但存在結構性變化。以報紙、雜志為代表的紙媒廣告市場份額不斷萎縮;電視和廣播廣告市場份額逐漸穩定、增速放緩;而互聯網網路廣告和樓宇廣告一路高歌猛進,過去三年CAGR分別高達33.34%和20.22%。

當前互聯網廣告市場已經從快速增長期過渡到穩定增長期,增速逐漸遇到瓶頸,而樓宇廣告依然處於快速增長期,預計2018-2020年互聯網廣告增速逐漸趨緩,而樓宇廣告依然維持高增速,未來營銷市場線上+線下是大勢所趨。

廣告行業發展趨勢

2017年中國整個廣告市場的主旋律是「穩定」,整體規模穩定,媒體發展放緩。

廣告市場主流參與者的主流趨勢是「穩定」和「謹慎」:傳統媒體預算降幅減緩,新媒體預算升幅也在趨緩。廣告主的媒介分配預算沒有太大變化,在各個媒體上雖然有流動,但是整體來說流動較少。

1、政府規劃政策支持廣告業的發展

《廣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要打造具有國際化服務能力的大型廣告企業集團,服務國家自主品牌建設,提高對自主品牌傳播的綜合服務能力,爭取能產生年廣告經營額超千億元的廣告企業集團,20個年廣告經營額超百億元、50個年廣告營業額超20億元的廣告企業。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專業服務能力的大型骨幹廣告企業,提高其在廣告服務及相關專業領域的競爭力,產生200個年經營額超億元的骨幹廣告企業。要提升具有細分市場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的中小型廣告企業專業化水平,促其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滿足經濟新常態下廣告市場的多層次需求。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廣告創意和設計企業,支持廣告工作室等形式的小微廣告企業。

政府還提出要對廣告創意、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廣告製作等國家鼓勵類的廣告企業,在企業名稱、營業場所、集團登記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積極爭取和綜合運用經濟、文化、科技等現有資金渠道對廣告業領域的支持。探索廣告業領域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互聯網+廣告」行動,有關產業支持政策予以重點傾斜。

2、互聯網發展有效推動智能營銷

互聯網發展推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渠道不斷增多,信息無限放大,使注意力資源成為一種更具價值的資源。由此,獲取受眾的注意力成為品牌主營銷重點,智能營銷,精準投放能更有效地獲取受眾的注意力,能創造出多場景情境,幫助企業在與用戶持續互動中建立品牌忠誠,提升廣告的轉化率。因此,互聯網發展能有效推動智能營銷,給廣告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3、新技術的發展能促進廣告行業的業態升級

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各種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在廣告媒體領域催生出一系列新興媒體,具有區別於傳統媒體的精準、高效、互動等特徵,能極大地提高廣告信息的傳輸能力、豐富廣告的表現形式,成為未來廣告業的重要增長點,而且這些新興技術的運用還將有利於電視媒體、平面媒體、戶外媒體、互聯網等媒體間的融合,創造新的媒體使用方式,挖掘出更多的廣告價值,促進廣告行業的業態升級。

4、「一帶一路」給廣告行業帶來機會

「一帶一路」的推進,沿途國家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廣告業的國際化發展機遇增多,也給戶外廣告帶來巨大的市場增長潛力。

『叄』 大數據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區別是什麼

大數據營銷和傳統營銷區別最大就是營銷方式不同:

1.大數據營銷

大數據營銷,是通過互聯網進回行一些長期的傳答統營銷記錄一些數據,發現其中的規律,通過具體形象的標簽,進行一些針對性營銷,這樣的優勢可以把一些針對性強的行業,通過數據推送給精準的人。

2.傳統營銷

傳統營銷的是通過一些知名度高的一些載體,進行廣泛的去投放,沒有具體某一部分人群和屬性,當然這樣的營銷知道現在也是適合的,比如一些日常用品,在各個地區城市,超市的產品投放也屬於傳統營銷。但是對於一些垂直特殊行業用傳統營銷就比較難了。

對於兩種營銷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要自己的行業適合什麼營銷方式,或者綜合使用。

『肆』 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校園輿情管理

分析大數據時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輿論引導,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一、微信成為大數據時代高校輿情新寵
網路的發展經歷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階段。目前,各大高校的輿情宣傳工作主要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高校輿情傳播方面有如下優勢:其一,信息的海量化和多樣化;其二,受眾絕大多數是本校的師生以及部分社會人群,因此輿情引導目標受眾相對固定;其三,發布、接收信息不受時空限制,在時效性上優於紙媒等傳統媒體;其四,微信定向發布可以精準送達目標人群。
二、大數據時代的校報彰顯核心競爭力
雖然微信等新媒體在輿情宣傳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也不能取代紙媒等傳統媒體在輿情宣傳中的作用。校報作為一種特殊的高校媒介,是高校輿情宣傳的主流媒體。校報是一面旗幟,用廣闊的視界、專業的角度、理性的思維洞察問題的實質,預見輿情的未來,引領著師生。這是新媒體所缺失、不能彌補的核心競爭力。從信息源來看,新媒體為了體現傳播事件的即時性,往往忽略了對輿情真實性的求證;相反,校報因為其周期性較長,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內容進行求證,所以其准確性往往更可信。另外,校報是經過擁有專業知識的編輯篩選,以及有一定政治高度的高校黨委層嚴格審查後才印刷發放的,比微信多了一道甚至幾道關卡,減少輿情發生裂變的可能性,對輿情的宣傳更精準,效果更佳。
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校際之間協作共享,構建高校輿情大格局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高校輿情宣傳引導過程中使用的時間和發揮的作用是有差別的,兩者並不是對立關系,而是需要相互融合互動的。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做好輿論引導的「時、效、度」
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是快餐式和病情式的。這種快餐式和病毒式傳播方式決定了新媒體在初期階段能起到較大的宣傳作用。不管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量多麼的海量,數據的真正價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絕大部分則隱藏在表面之下。因此,需要校報等紙媒搜集分析新媒體發布的各種信息和多向度的輿情,發揮「過濾器」和「把關人」的作用,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給受眾。因此,高校利用新舊媒體,控制輿情傳播的路徑是:微信等新媒體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給師生,校報等傳統媒體則將這些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鏈接相關內容,找出輿情的發展狀態、原因等因素,預測其發展方向並找到相關的內容傳播給受眾。在這個過程中,校報充當著輿論領袖的作用,它既傳播和接收信息,又擔負著把受眾引導向自己所倡導的主流輿論方向上。由此可見,要想達到最佳的輿情宣傳效果,必須將高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充分利用起來,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達到信息傳播的最佳效果。
2.實現高校間輿情協作共享,構建大數據時代的大輿情格局
高校與高校之間輿情協作共享除了網站可以互訪,互相郵寄校報共閱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利於大數據時代輿情引導的協作共享,有利於更好地對負面輿情防微杜漸。然而,我國高校傳統的輿情管理觀念和處理方式是對負面輿情「堵」和「禁」。例如,高校都有自己的貼吧BBS和主頁留言方式等,一旦有不利於學校的言論,他們就會採取刪帖或者封號的方式來進行控制。這種落後的理念和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也嚴重地影響了高校之間的大數據共享。大數據時代,高校應該考慮如何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實現輿情管理的協作創新。筆者認為,只有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實現高校間的輿情協作共享,才能構建大數據時代的大輿情格局,也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各自高校的輿情發展。
如何實現高校間的輿情協作共享?
首先,高校的管理者需轉變觀念,正確面對和處理負面輿情,切勿只報喜不報憂,對負面輿情不只是「堵」和「禁」,而是利用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及時曝光,積極迅速進行「疏」和「導」;同時,負面輿情出現之後要及時總結經驗,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傳播,廣而告之,並引以為鑒。
其次,高校間應加強輿情管理的交流溝通,分享各自的輿情治理之道,真正做到大數據時代的輿情協作共享機制,構建起大輿情的格局。

『伍』 如何利用大數據評估幼兒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挖掘體系打造基於藝人全方位的商業價值評估和傳統的抽樣調查體系相比,艾漫數據所構建的大數據挖掘體系在提供數據的准確性和多樣性上,是傳統數據調查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傳統的抽樣調查體系有著數據來源單一、數據樣本小、時效性差、精確度不高等明顯缺陷。
而艾漫數據的大數據挖掘體系能夠通過全網數據抓取的方式進行挖掘分析,包括門戶網站、紙媒、社區、視頻、微博、SNS,都將成為數據的來源。
同時各項評估指標是實時抓取、動態跟蹤,能夠實時監控7000位明星,用戶覆蓋量超過7個億。
而領先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進行命名實體識別,消除歧義,避免依賴關鍵詞檢索而帶來的垃圾信息,保證每一位藝人對象數據的精確性。
同時還能夠通過新聞事件的傳播路徑和溯源分析,從話題,事件,文章各個角度分析某次事件的傳播態勢和媒體效率。
此外,艾漫數據對藝人評估的數據分為媒體聲音和公眾聲音不同來源,對藝人評價的觀點挖掘和情感計算也要考慮外形、性格、專業技能、婚戀、公益……多個方面,力求多維度,細粒度全面立體反映明星的個人形象及社會形象。
海量的數據可以留存和追蹤,以便掌控藝人熱度和口碑隨著時間而產生的變化趨勢;
基於明星的粉絲屬性、行為和社會關系也可以進行精準的受眾分析。
而且這些數據分析都是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靈活變化,定製個性化的分析維度。
比如可以通過對商業品牌的口碑分析和受眾分析,能夠為藝人提供更加精準的匹配代言;
也可以通過對各種娛樂對象的關聯分析,來得出一個藝人在作品中的表現,以及參演作品的口碑到底如何。

『陸』 大數據應用六大模式

大數據應用六大模式
捧著金飯碗,第三方大數據公司是如何在數據堆中覓得「金塊」的呢?
「數據挖掘公司的規模不同,影響力不同導致數據挖掘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有所不同。」南開大學商學院致力於數據挖掘研究的安利平教授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比較盛行的數據挖掘公司多為兩大運營模式:第一種是直接為企業用戶提供其所需求的數據;第二種則是為不同的企業或企業不同的需求,對數據進行分析,提供針對性的信息,以此獲利,如天相投顧就是此類公司之一。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宏源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高級專家趙國棟表示,數據挖掘公司一般有六種商業模式值得參考:第一種是以廣聯達等公司為代表的租售數據模式,它們通過出售廣泛收集、精心過濾時效性強的數據,成為各自行業的翹楚。而龐大的「資料庫」則是它們的資產,也是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門檻;第二種則是以彭博為代表的租售信息模式,它們聚焦在某個行業,廣泛收集相關數據、深度整合萃取信息,以龐大的數據中心加上專用的數據終端,形成數據採集、信息萃取、價值傳遞的完整鏈條;第三種則是數字媒體模式,在電視、紙媒衰落的背景下,新型的數字媒體公司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廣泛搜集數據開展精準營銷業務;第四種則是數據使能模式。譬如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小額信貸和電影的票房預測等業務,如果沒有大量的數據,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技術,這些業務就難以開展;第五種則是數據空間運營模式,比如近期勢頭強勁的網盤,如果從大數據角度來看,便是因為各家紛紛嗅到大數據商機,開始搶占個人、企業的數據資源;第六種則是大數據技術提供商,比如開發語音、視頻等數據處理技術的企業。
數據提供商:服務對象的「首席執行客戶」
「不管是哪種商業運營模式,擁有龐大的資料庫是根本。只有擁有了大而全的數據,才能使數據挖掘公司為多個領域提供數據。」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安利平介紹說,有了資料庫基礎,數據挖掘公司應該做的便是不斷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數據挖掘工具,包括數據分析流程、技術等。
從目前的行情來看,大多數數據挖掘公司都主要服務於銀行業、保險業。因為這些行業需求大量客戶數據以此來發展業績,從中獲得盈利。
在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宏源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高級專家趙國棟看來,大數據可掘金的行業幾乎無處不在,企業對數據的需求已經像毛細血管一樣滲透到各個領域。趙國棟表示,數據挖掘公司要做好大數據,「應該比他服務的公司更了解其客戶,才能深入分析客戶的需求」。如要給一家影院做數據挖掘,就應該調查常來這家影院的消費者,每一個時間段對應什麼樣的消費者,他們對電影的偏好,以及相關消費的偏好等,數據挖掘公司要做的就是深入到消費者中去。
「以前的數據挖掘,只在乎解決企業的技術問題,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則應該是幫助業務部門開拓市場,擴大客戶群體,提供的不只是技術,還包括運營、經營方案等。」趙國棟介紹說,除了市場廣闊,具備數據挖掘能力的公司也是資本的寵兒。
「數據的商機就在於媒體策略與選擇的更加有效性、媒體可利用的效率提高、傳播信息的效率提高等。做到極致,其實數字媒體能夠賣的不僅僅是受眾的眼球,而是其通路的價值。隨視傳媒與多家大型流量媒體夥伴合作,要把『數據』商機和在線銷售通路畫上等號。」沈雁介紹說。

『柒』 什麼事新媒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差別又有哪些

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發布簡單,而傳統媒體傳播速度慢,發布也麻煩,請點贊,謝謝。

『捌』 紙質媒體從哪一年開始衰落可以提供傳統媒體衰落的大數據嗎

但是,我們依然記得那時共同走過的歲月。

『玖』 胡正榮:傳統媒體要融合發展最缺乏什麼

胡正榮:傳統媒體要融合發展最缺乏什麼?
「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過程當中,缺乏四樣東西,」10月26日,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正榮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他現場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媒體不論從技術、人、資金、大數據上與新媒體都有很大差距。
第一,缺技術。「這真是傳統媒體非常明顯的一個短版,」胡正榮以報業為例,「長期來報業的技術含量不是特別高,最多就是在自己的采編系統用全數字化。到了印場最多也就是數字印刷,這個技術含量不高;廣電技術相對高一點,但是也是典型的廣播級的傳播,點對面的傳播。」胡正榮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媒體跟現在基於互聯網,點對點,實時的,寬頻技術差距太遠。
第二,差距在人。「傳統媒體工作模式使得人相對比較專業化,工作非常封閉,基本上是采編播人員自己生產自己傳播。」胡正榮說,傳統媒體去利用社會資源相對要少得多,所以人相對比較封閉,比較自我,又缺乏一種跟市場之間的直接瓜葛。
第三,差距在資金。「說實話,傳統媒體看上去一年收入多少個億,但是真正對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來說這點錢是不夠的。」胡正榮說,現在明顯能看到互聯網的行業發展當中,越是巨無霸級的大企業,如BAT他們做產業鏈的時候非常輕松,因為它有充分的資金。
第四,缺乏大數據。胡正榮說,傳統媒體重視但沒有落實到具體點上的就是用戶及用戶數據。「在今天這個新興媒體時代,用戶數據是最大的資源。而傳統媒體號稱報紙發行量幾十萬上百萬,但實際誰是你的讀者呢?中央電視台說觀眾有12億到13億。但誰是你的觀眾呢?觀眾的喜好是什麼?特別是每一個觀眾的喜好,傳統媒體是做不到了解的。」移動互聯時代,新媒體對每一個用戶的使用喜好、網路消費行為都是全部後台掌握的,這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