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開發可行性分析
手機軟體開發的可行性分析包括軟體的用戶軟體的實用性,軟體的開發團隊
2. 軟體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1、技術可行性,包括使用了哪些技術,2、經濟可行性,分析開發出來是否可以實際的節約成本,包括開發維護需要的成本和實際產生的效益,3、操作可行性,分析系統是否能夠實現
3. 軟體開發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技術可行性,時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組織可行性
4. 軟體開發人員在進行軟體開發前期的軟體開發可行性分析包含哪些
軟體開發人員在進行軟體開發的前期,應該對軟體開發的可行性專進行分析,軟體屬開發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慮四個要素:經濟、技術、社會環境和人。其中:
技術可行性:做得了嗎?做得好嗎?做得快嗎?
經濟可行性:「成本——收益」分析和「短期—長遠利益」分析。
社會環境可行性:市場與政策
軟體開發的可行性分析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分析;2.政策分析;3. 競爭實力分析;4. 技術可行性分析;5. 知識產權分析;6. 時間和資源可行性分析。
5. 如何對軟體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與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要決定「做還是不做」。
需求分析是要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
即使可行性分析是客觀的、科學的,但決策仍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決策者是人,人會沖動,有拼手氣心態。如果可行性分析表明做某件事的成功率是10%,失敗率是90%,倘若該事情的意義非常大,決策者也許會一拍腦袋:「豁出去,干!」於是這世界就多了一份極喜與極悲。4.1節講述可行性分析的四大要素:經濟、技術、社會環境和人。
目前國內很多軟體公司做系統集成項目,如果談談系統集成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將很有意思。可是那些系統集成項目大多是政府機構的,由於軟體行業尚不規范並且客戶方存在腐敗現象,所以業內流傳「沒有做不了的系統集成項目」。軟體公司的注意力幾乎全集中在「如何拿到項目訂單」以及「拿到訂單後如何矇混過關」上,使我喪失了賣弄「可行性分析」的機會。既然不能正面指點一個人如何做好事,那麼就規勸他不要做壞事吧。
4.2節講述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資軟體公司失敗的教訓。作者本來沒有資格談論投資,但事有湊巧:近一年來我關閉了一個虧損30萬元的軟體公司(我自己的);休克一個年虧損200萬元的軟體公司(朋友的);扼殺一個200萬元的投資方案(陌生人的);踩滅一個處於萌芽狀態的100萬元的投資設想(熟人的)。鑒於現在比較富有的民營企業渴望投資軟體行業的越來越多,值得談談這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我將講述親身經歷後的感受,提一些建議。
不論是為客戶做軟體項目還是為自己做軟體產品,都要進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最惱人之處是難以在項目剛啟動時搞清楚需求,如果在項目做了一大半時需求發生了變化,那將使項目陷入困境。4.3節解釋需求分析為什麼困難,4.4節講述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本章的需求分析均不涉及編程,所以不考慮結構化、面向對象等分析方法。
4.1可行性分析的要素
做可行性分析不能以偏蓋全,也不可以什麼雞毛蒜皮的細節都加以權衡。可行性分析必須為決策提供有價值的證據。
聯想集團領導人柳傳志曾說:「沒錢賺的事我們不幹;有錢賺但投不起錢的事不幹;有錢賺也投得起錢但沒有可靠的人選,這樣的事也不幹。」柳傳志為決策立了上述准則,同時也為可以行性分析指明了重點。
一般地,軟體領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慮四個要素:經濟、技術、社會環境和人。本節只是泛泛地解釋這四個要素,旨在建立全局分析的觀念。4.2節將結合案例圍繞上述要素進行重點分析與評注。
4.1.1 經濟
經濟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短期——長遠利益」分析。 1
一、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最容易理解,如果成本高於收益則表明虧損了,如果成本大大高於收益那就虧大了。商人都不喜歡做吃虧的事情。有些商店成天貼著「最後一天跳樓大拍賣」的標語,意思是:我准備吃大虧讓你佔便宜,同志,你快上鉤吧。
如果是為客戶做軟體項目,那麼收益就寫在合同中。如果是做自己的軟體產品,那麼收益就是銷售額。
人們在預估產品銷售額時常常過分樂觀而犯下大錯。那些對你的產品說恭維話的人並不見得就是要買貨的人,俗話說「嫌貨才是買貨人」。當你沒碰到一個挑刺的人而感覺這產品好得會讓你發大財時,就要做好會破產的心理准備。
如果做的是小本生意,那可得對成本進行細算。軟體的成本不是指存放軟體的那張光碟的成本,而是指開發成本。要考慮的成本有:
(1)辦公室房租。
(2)辦公用品,如桌、椅、書櫃、照明電器、空調等。
(3)計算機、列印機、網路等硬體設備。
(4)電話、傳真等通訊設備以及通訊費用。
(5)資料費。
(6)辦公消耗,如水電費、列印復印費等。
(7)軟體開發人員與行政人員的工資。
(8)購買系統軟體的費用,如買操作系統、資料庫、軟體開發工具等。有些老闆買盜版的系統軟體,卻按市場價算成本,可從美國佬那裡賺一筆。
(9)做市場調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的交際費用。
(10)公司人員培訓費用。
(11)產品宣傳費用。如果用Internet作宣傳,則要考慮建設Web站點的費用。
(12)如果客戶是政府部門,還要充分考慮用於吃喝玩樂、行賄的費用。
(13)如果公司的風水不好,會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管理費。每戳一個紅艷艷的公章都要化一把鈔票。
二、短期——長遠利益分析
人們喜歡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還想著別人家裡的。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兼得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在商業上,這等好事可不會輕易降臨。
短期利益容易把握,風險較低。國內軟體公司經常出現一窩蜂地去做信息管理系統、多媒體光碟、系統集成項目或Internet服務。每當我們沉迷於短期利益不思進取時,應該好好回憶童年時代那些偉大的抱負,給自己一些激勵。
長遠利益難以把握,風險較大。能為了長遠利益不惜短期虧損的人,要麼是雄心勃勃的將帥之才,要麼是「紙上談兵」、「眼高手底」的那一類庸人。國內目前有不少Internet企業,只投入不產出。為了成就將來的霸業,甘願現在拼財力、比耐性。最後存活下來的幾個公司將瓜分市場。
那些為長遠利益奮斗的人們,你們可得把長征的路途走完啊,千萬別讓事業中途夭折。 2
4.1.2 技術
技術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在給定的時間內能否實現需求說明中的功能。如果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麻煩就大了。輕則拖延進度,重則斷送項目。
(2)軟體的質量如何?有些應用對實時性要求很高,如果軟體運行慢如蝸牛,即便功能具備也毫無實用價值。有些高風險的應用對軟體的正確性與精確性要求極高,如果軟體出了差錯而造成客戶利益損失,那麼軟體開發方可要賠慘了。
(3)軟體的生產率如何?如果生產率低下,能賺到的錢就少,並且會逐漸喪失競爭力。在統計軟體總的開發時間時,不能漏掉用於維護的時間。軟體維護是非常拖後腿的事,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潤慢慢地消耗光。如果軟體的質量不好,將會導致維護的代價很高,企圖通過偷工減料而提高生產率,是得不償失的事。
技術可行性分析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做得了嗎?做得好嗎?做得快嗎?
4.1.3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的可行性至少包括兩種因素:市場與政策。
市場又分為未成熟的市場、成熟的市場和將要消亡的市場。
涉足未成熟的市場要冒很大的風險,要盡可能准確地估計潛在的市場有多大?自己能佔多少份額?多長時間能實現?
擠進成熟的市場,雖然風險不高,但油水也不多。如果供大於求,即軟體開發公司多,項目少,那麼在競標時可能會出現惡性殺價的情形。國內第一批賣計算機的、做系統集成的公司發了財,別人眼紅了也擠進來,這個行業的平均利潤也就下降了。
將要消亡的市場就別進去了。盡管很多程序員懷念DOS時代編程的那種淋漓盡致,可現在沒人要DOS應用軟體了。學校教學尚可用用DOS軟體,商業軟體公司則不可再去開發DOS軟體。
政策對軟體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影響非常大。整個90年代,中國電信的收費相當高,僅此一招就把國內互聯網企業打得奄奄一息。某些軟體行業的利潤很高,但可能存在地方保護政策,使競爭不公平。政策不當將阻礙軟體公司的健康發展,可最怕的還是政府幹預企業的正當行為。例如:
現在家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其中有一個著名企業的總裁十分了得,把對手打得節節敗退。於是中央領導人就來視察該企業並作講話:「你們的業績輝煌,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是資本主義國家,你們總得給兄弟企業的同志們留口飯吃吧!」
有一次我拜訪了北京大學一位研究經濟學的朋友。這個年青人,還是個黨員,競然這么說:「我最近在研究國內明星企業的興衰問題,我發現了一個規律,明星企業一旦被政府領導人視察過,它就忘了自己是誰,就會做些走向死亡的蠢事。」
我實在不明白企業中為什麼還要有「書記」職位。我以為「書記」乃是天下第一號可笑的官銜,「書記」本是「秘書」(secretary)的同義詞,是個可有可無的行政人員的稱呼,在中國竟然成了最大的官銜。每次看到新聞聯播把國家大大錯叫成總書記我都十分氣憤:因為總書記的稱喟只對幾千萬的黨員適用,國家的新聞機構難道不面向十多億
3
普通老百姓?如果我將來的工作單位還靠「書記」來管事,我每天准忙著生氣,那裡還有精力去編程。
4.1.4 人
有句名言:「人分四類——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個軟體公司里上述四類人齊全了,那麼最好的分工是讓「人物」當領導,「人才」做第一線的開發人員,「人手」做行政人員,「人渣」負責行賄。
這里只談公司的領導與開發人員「行還是不行」。「人物」畢竟是少數,「人才」可是濟濟的。舉重若輕的那類「人才」可以做領導,舉輕若重的那類人才適合做軟體開發人員。假如一群持有學士、碩士和博士文憑的畢業生到軟體公司應聘,該如何錄用呢?我的建議如下:
先選擇本科畢業生,因為他們正當青春、干勁十足、不擺架子、不恥下問、要求不高、奉獻甚多。
其次選擇碩士畢業生,如果該生沒象范進中舉時那麼老,並且在讀碩士時沒有天天去造文章而丟棄了編程工作,那麼讓有經驗的學士程序員帶他們煅練幾個月就可以用了。
如果學士、碩士被其它公司取光了,那隻好撿幾個博士充數。博士到了軟體公司有什麼用呢?我想不出有什麼用,只知道他們挺值得可憐的:從碩士讀到博士出頭,這六七年時間,真本事沒學多少,倒學會「眼高手低」甚至「弄虛作假」;畢業時驀然回首,發覺青春已被虛度,心靈已呈老態,唯有長嘆短噓,強把自負作自信。我也將博士畢業,就要論為三手貸賤賣了。真羨慕那些比我年輕的學士、碩士們,他們可以遠走高飛,唉!
6. 求軟體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可行性報告 [編輯本段]可行性報告的定義和主要內容:可行性研究報告定義: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從事一種經濟活動(投資)之前,雙方要從經濟、技術、生產、供銷直到社會各種環境、法律等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確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項目是否可行,估計成功率大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程度,為決策者和主管機關審批的上報文件。
主要內容:
1.總論,包括項目名稱,利用外資方式,主辦單位,主管部門,項目負責人,項目背景,項目具備的條件等。
2.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包括產品名稱、規格與性能、市場需求情況,生產規模的方案論證,橫向配套計劃,產品國產化問題及銷售方式、價格,內外銷售比例等。
3.主要技術與設備的選擇及其來源,包括採用技術、工藝、設備的比較選擇,技術、設備來源及其條件與責任。
4.選址定點方案,包括定點所具備條件(地理位置、氣象、地質等自然條件,資源、能源、交通等現有條件及其具備的發展條件等)、所定 廠址的優缺點及最後之選定結論。
5.企業組織的設置與人員培訓,包括組織機構與定員、人員投入計劃與來源、培訓計劃及要求。
6.環境保護內容。
7.資金概算及其來源,包括合資各方的投資比例、資本構成及資金投入計劃。
8.項目實施的綜合計劃,包括項目實施進程及施工組織規劃等。
9.經濟指標的計算分析,包括靜態的財務指標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外匯平衡分析等。
10.綜合評價結論。
另外,一份合格的可行性報告還應該有風險分析和財務分析,以及一些必要的文件。
給項目企業或項目開發者提供一個「項目是否滿足 CDM 立項基本條件」的參考依據。 其核心原則是該項目是否在經濟和 CDM 國際規則上可行。一般來說僅僅是為項目企業提供一個是否可行的方向,而不足以為項目企業搭建一個和潛在投資方對話的渠道。但無論如何,只有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後,企業才能開展第二步工作--製作完成項目概念文件 (PIN) 。
(關鍵詞:可行性研究,項目概念文件,建議書,減排量)
補充
怎樣寫可行性報告
不論是國企還是外企,在決定上一個新產品,一條新生產線,或者建一個新工廠時,總要提交一份可行性報告供上級批准。
國企的可行性報告
本人曾經閱讀過幾份來自國企的可行性報告,但發現其目的和內容都與外企的可行性報告有很大差別。先說其目的,國企的可行性報告是為了說服上級領導並得到相應的批准和支持,並假定上級領導比他們自己更了解情況。而報告一旦被批准,上級領導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目的上的差別自然導致內容上的差別。這里有幾個主要的方面:一是國企的可行性報告強調為什麼要上這個項目,但忽視如何進行這個項目,似乎要等項目批准之後才去考慮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計劃;
二是國企的可行性報告中宏觀的、模糊的數據多,而微觀的、具體的數據和信息少,如果上級領導不了解相應的市場和用戶的狀況,很難作出判斷,只能閉著眼睛簽字;
三是國企的可行性報告沒有或很少有具體的、可以量化的衡量標准和責任分配,這為以後出現大的偏差和問題打好了伏筆,便於「過關」;
四是國企的可行性報告對今後幾年的市場預測偏於樂觀,似乎不這樣樂觀就得不到批准,對可能發生的各方面的「不測風雲」認識不足,甚至有認識也不寫上去。這樣出現偏差時就可以強調客觀原因,歸結到不可預測性上;
五是國企的可行性報告對市場、用戶、競爭和風險的評估太粗、太少,沒有考慮到自己企業投資一個熱門項目的同時,其他企業也可能在准備上類似的項目,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就不講市場份額的問題,把市場總規模當成了決策的主要參考標准,自然也就沒有「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這樣一些概念。
外企的可行性報告。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外企是如何來寫他的可行性報告。
首先外企的可行性報告從目的上講是寫給自己企業看的,是為了說服自己而不是說服別人,盡管一些大項目也要上級批准,但其目的主要是在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達成共識,對機會、挑戰、困難和風險有詳細的分析。
從內容上講,外長的可行性報告有幾個特點:一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採用同樣的或類似的報告格式,便於統一標准,統一分析方法,便於他人理解,同時也便於企業去搜集信息、整理數據、准備報告;
二是宏觀的和微觀的數據並存,有量化的數據和信息以及其「出處」(信息來源),對結果做出最差情況下、通常情況下和最佳情況下的三種預測;
三是將今後幾年如何實施這個項目寫得很具體,從人員、資金、設備、組織結構等方面做出全盤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和預算,以保證項目能按規劃順利實施並完成,同時由於每個月或每個季度都有明確的「里程碑」式的分階段目標和檢查方法,就便於及時調整和修正,以達到最終目標;
四是對市場和潛在市場、用戶和潛在用戶、競爭與潛在競爭、風險與潛在風險、問題與潛在問題分析講得很具體,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偏差有一個基本的估計,並對客觀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及發展趨勢做出一系列假定和預測,這樣企業就必須從主觀上檢查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強調客觀原因;
五是對執行的方式和方法,流程和步驟有一個明確的描述,便於上級領導和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分析,因為這兩類人不會比企業自己的相關人員更了解所在的市場、用戶、競爭等方面的情況,但他們對方式和方法、流程和步驟卻有很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從這些方面提出一些疑問、提醒、建議和對策,使可行性報告更完整更全面,對風險和問題有足夠的認識。
很多國企領導也經常談論市場經濟、市場導向、用戶導向、目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也能從宏觀上講得很明白,做一個非常出色的報告和職工動員大會,但接下來人們能做什麼,企業如何去實施這些概念則不甚了。可行性報告可以說是目標管理的一個具體體現,是達成共識,統一思想與認識的第一步。如果企業內部,企業與上級部門之間沒有共同的理解和共同的語言,是談不上目標管理的,因為大家對「目標」的認識不一樣、對「管理」的認識也不可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