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優化布局的意義
『壹』 優化能源結構的意義 地理
促進科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保障能源安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貳』 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新能源經濟是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和必然選擇
近年來,曾支撐20世紀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主的石化能源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除其儲藏量不斷減少外,更嚴重的是科學研究發現,石化能源在使用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作為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後,人為地導致了全球變暖,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社會發展動力來源的廣泛關注和思考。不少國家的能源戰略都有一個明顯的政策導向——鼓勵開發新能源,這既是國際市場上石油等傳統能源產品價格高昂壓力所致(非常時期除外),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因此,新能源開發有可能成為未來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成為最有創造就業和財富能力的新經濟支柱。目前,全球投向新能源,特別是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的資金數量激增。有一種共識正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術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尤其在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呈現不斷下滑嚴重局面的背景下,有專家認為對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將是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新一輪競爭熱點,對傳統能源的改良以及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將會催生一個巨大的市場,新能源產業必將成為世界各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二、發展新能源經濟可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支撐
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新能源發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些條件為發展新能源經濟提供了支撐。當前,大力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是發展中的重要戰略機遇。發展新能源經濟不僅可以開辟新的能源供應途徑,有效增加新能源供應量,還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有利於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而且,從產業結構調整看,發展新能源經濟將對調整目前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發展戰略,帶動相關的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提高經濟運行的抗風險能力發揮重要作用。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為一個特色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必將有力地推動青海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成為有效應對挑戰、抓住發展機遇的重要途徑。
三、培育新能源經濟的總體思路
培育新能源經濟,當前應把重點放在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上,要以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經濟發展的龍頭,加快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技術成熟、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能源,盡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積極推進技術基本成熟、開發潛力大的生物質能利用、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的產業化發展,為更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培育壯大新能源經濟奠定扎實的基礎。培育新能源經濟的線路圖要圍繞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的產業鏈發展,最終形成光伏產業多晶硅提純、單晶硅拉制、多晶硅鑄錠、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光伏技術系統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以及太陽能、風能互補,太陽能、生物質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模式。
四、加快發展新能源經濟的幾點建議
為了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推動新能源經濟發展,使之盡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
(一)發展新能源經濟,要借鑒和吸取國際經驗,進行目標引導、政策激勵、產業扶持和資金支持;堅持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和環境相協調,市場開發與產業發展互相促進,近期開發利用與長期技術儲備相結合,政策激勵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按照總體規劃、分類實施、突出重點、技術創新、滾動發展的思路,挖掘新能源資源優勢,加快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二)要在全面開展新能源資源調查,摸清資源賦存情況的前提下,組織力量編制新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產業布局、發展重點,對新能源的發展做統籌規劃和安排。要明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制定具體的發展措施,努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科學化、有序化發展。
(三)開放新能源市場准入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能源依然是國際投資的熱點,要把吸引新能源投資作為應對危機、擴大投資規模的重要方向,積極促進新能源經濟發展,保持新能源投資的適度增長。
(四)新能源生產成本高,目前,提供財政「補貼」是各國政府扶助新能源企業的主要手段。這種支持包括向新能源產品的生產者提供資助和稅收減免,以及給產品的購買者提供消費補貼和退稅等方面的刺激,鼓勵更多民眾和企業嘗試新能源產品。 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從政府決策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政府不僅要有支持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意向和規劃,還需盡早著手實施有力的推動措施,抓緊制定合理的價格補償機制和直接的財政補貼機制,建立健全支持新能源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和風險分擔機制。同時,應盡早將新能源經濟發展的需要納入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叄』 新能源」技術,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前言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繼續加強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的重要內容。我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面對新世紀,如何保持能源、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本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能源結構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指導「十五」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本規劃內容包括發展現狀和未來形勢的分析、「十五」發展戰略和目標、發展重點以及政策措施。
回頁首
一、能源發展現狀及「十五」面臨的形勢
(一)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經過五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長期困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源 「瓶頸」制約大大緩解,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基本適應了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1、能源產量迅速增加。2000年全國一次能源生產量預計為10.89億噸標准煤,居世界第三位。原煤產量1996年曾達到13.97億噸,國家對小煤窯進行壓產後,2000年的產量為9.98億噸;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由1990年的1.38億噸和153億立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63億噸和270億立方米;發電量由1990年的6212億千瓦時上升到2000年的13500億千瓦時,其中水電由1990年的1267億千瓦時上升到2000年的2400億千瓦時。核電從無到有,2000年核電發電量164億千瓦時;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的生產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源產量的迅速增長,使我國能源供需矛盾總體上趨於緩和。
2、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消費量所佔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為2000年的61.03%;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等的比重逐步提高,由1990年的23.8%上升為2000年的38.97%。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生產量所佔比重由1990年的19.0%、2.0%、4.8%上升為2000年的20.94%、3.3%和9.6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優質能源生產比重有所提高。能源結構的調整,為提高我國能源質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大氣環境等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3、能源工業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九五」時期我國煤炭工業基本建設速度雖然較「八五」時期放緩,但仍然開工建設了山西平朔安家嶺1500萬噸大型露天煤礦等一批礦井;天然氣建設步伐加快,投產了南海崖城13-1氣田及至香港管線,陝甘寧氣田及至北京、西安、銀川管線等項目;電力建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長江三峽水電站建設進展順利,四川二灘水電站投產,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大規模展開;以國產化率不斷提高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為依託的「乘風計劃」和為解決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的「光明工程」都取得了初步進展。
4、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不斷邁上新台階。
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施工、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綜合機械化採煤和運輸設備以及強力膠帶輸送機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大量使用,並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00萬噸以上的工作面。
石油工業已形成從科學研究、勘探開發、地面工程建設到裝備製造的完整體系。復雜斷塊油氣勘探、油田早期注水分層開采、高含水油田穩油控水開發、聚合物驅提高採收率、復雜斷塊油田滾動勘探開發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原油加工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電力工業已基本掌握60萬千瓦亞臨界火電機組和500千伏交直流輸變電工程的設計、施工、調試及運行技術;具備了修築240米雙曲拱壩、180米級各類大壩及施工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的能力;電網運行初步實現了自動化、現代化管理。我國電力工業發展進入了以大機組、大電廠、大電網、超高壓和自動化為主要特徵的新階段。
能源工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僅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能源保證,而且有力地帶動了國內機械製造、電子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民族工業進步做出了貢獻。
5、能源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
煤炭工業將九十四個原國有重點煤礦以及企事業單位全部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煤價基本放開,煤炭生產、運輸和銷售全面進入了市場。煤炭工業企業改革取得進展,國有重點煤礦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公司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一批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國有煤炭企業關閉破產工作開始實施。
石油天然氣工業重組了石油、石化兩大公司,實行勘探開發、加工利用、內外貿一體化,兩大公司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進行分離,並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原油、成品油價格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接軌。
電力工業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確立了「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國家監管」 的改革目標,並在部分省市進行改革試點。
通過改革,中國能源行業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機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管理體制和價格體制逐步與國際接軌,為今後發展創造了條件。
6、節能工作成績顯著。
在「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方針指導下,我國節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九五」時期,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30%,預計由1995年的3.97噸標准煤下降到2000年的2.77噸標准煤;年節能率達到7.2%,節能率居世界前列,節約和少用能源4.1億噸標准煤左右。
(二)能源發展中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能源發展雖然獲得了長足進步,成為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但仍存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有些矛盾在新的形勢下顯得更加突出。
1、隨著能源供求總量矛盾的緩和,結構性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成為制約能源工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能源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能源供應不足。由於長期能源緊張的歷史狀況,造成了能源工業發展「重能力增長,忽視質量結構優化」的傾向。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所佔比重過高,特別是煤炭直接用於終端消費的比例過大;石油受資源條件限制,近年來產量徘徊不前,國內供需缺口越來越大,1993年起我國由石油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所佔比重過低;水電開發程度低,只有18.5%,西部豐富的水能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煤層氣、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剛剛起步,其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能源行業內部發展不平衡,結構失調。煤炭工業採掘能力很大,但洗選、型煤、配煤和水煤漿等發展緩慢。石油工業新增可采儲量無法滿足產量增長的需要,儲采比下降。天然氣探明儲量增長較快,但下游市場開發緩慢,生產及輸送管道能力不能充分發揮。電力工業發電、輸電和配電結構矛盾突出,高壓輸電網發展滯後於電源建設,導致網架結構弱、輸電能力不足、運行可靠性低;城鄉配電網建設滯後,制約了生產用電的合理增長,影響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火電無序發展,火電設備單機容量過小,造成能源效率低下。
2、能源工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盡管我國能源工業現代化程度比過去有了顯著的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鑒於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特點,潔凈煤技術開發和應用落後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如煤層氣地面開采、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加壓流化床鍋爐及煤氣化整體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等剛剛起步,急需加快開發利用步伐。
3、能源工業管理體制還遠遠不能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國有煤炭企業歷史形成的人員多、包袱重、效率低和競爭力差的問題依然存在,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行機制尚未真正確立。石油天然氣工業獨家壟斷的格局雖然已經打破,但競爭機制還遠未形成。電力工業壟斷體制沒有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主義造成的市場壁壘還十分嚴重,公平競爭難以實現,電力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另外,在管理方面,電價過高且管理混亂,層層加價收費等現象還沒有完全糾正,電力緊張時期制訂的一些限制和懲罰用電的措施還沒有及時改變,抑制了電力市場的開拓。
4、節能提效工作亟待加強。
盡管節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必須看到:我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效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高耗能產品能源單耗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而目前節能提效工作在思想觀念、政策引導和宏觀管理等方面還比較薄弱,難以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三)「十五」能源發展面臨的形勢
1、經濟全球化趨勢,特別是加入WTO將給我國能源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流,為我們利用國際能源資源和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隨著我國加入WTO,開拓海外能源市場的外部阻力會逐步減小,發展的機遇增多、空間擴大。同時,隨著我國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加,國際突發事件和國際石油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我國石油的安全供應將產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能源勘探、設計、生產、設備製造和服務等方面的企業將承受更大的國外競爭壓力。
2、國民經濟變化趨勢將對能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隨著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十五」期間,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將穩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今後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是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所以,未來一段時期,能源需求彈性系數將處於較低水平,預計「十五」期間為0.4 左右,我國能源需求增長的壓力相對減小,為能源結構的調整提供了較大空間。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使能源發展與保護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未來能源發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氣、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加快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推廣應用潔凈煤技術,逐步降低用於終端消費煤炭的比重,實現能源、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十五」能源發展面臨的重要選擇。
回頁首
二、「十五」能源發展的戰略和主要目標
(一)「十五」能源發展戰略
「十五」期間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加大。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十五」能源發展戰略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能源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西部開發」。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從發揮資源優勢的原則出發,在「十五」乃至更長的歷史時期內,必須繼續堅持基本立足國內供應的方針,煤炭作為能源主體的地位不會發生變化。在此基礎上,「十五」期間應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充分重視建立與國力相適應的石油戰略儲備,實現進口能源渠道多元化,開發石油替代和節約技術,保證油氣供應。
優化能源結構:面對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清潔能源的迫切要求,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化我國一次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和水電等清潔、高效的優質能源的比重,減少煤炭終端消費的數量。同時,要抓住能源供應緩和的歷史機遇,不失時機地推進能源各行業的結構調整工作,實現均衡發展,提高能源工業總體發展水平。
提高能源效率:針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資源貧乏的現實,要在繼續堅持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把提高能源效率放到重要位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技術進步,發揮市場作用,促進提高能源效率。
保護生態環境:面對我國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發展對大氣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開發清潔能源,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避免和減少能源開發利用引起的環境污染,促進能源、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加快西部開發: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發揮西部能源資源優勢,在有利於帶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光明工程」等的實施。
分行業發展方針是:
煤炭工業:大力調整煤炭工業結構,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潔凈煤技術,調整煤炭建設布局,加大煤層氣開發力度,提高煤炭工業整體素質,積極擴大煤炭出口。
大力調整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生產企業結構,繼續關閉非法開采和布局不合理以及資源浪費嚴重、缺乏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破產一批資源枯竭、扭虧無望的煤礦,充分發揮大礦生產能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發展煤炭深加工與非煤產業,限制和淘汰高灰高硫煤炭生產。
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潔凈煤技術:通過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型煤、動力配煤、水煤漿、煤炭氣化和液化等潔凈煤技術,逐步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把推動煤炭液化技術產業化,開發石油替代資源作為「十五」乃至更長時期的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調整煤炭建設布局: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利用關閉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礦,關閉資源枯竭、扭虧無望和高硫煤礦所騰出的市場空間,重點安排好有效益的在建項目。考慮到煤礦建設周期長,為保證「十一五」及以後的煤炭供應,同時防止小煤窯的再度擴張,要適時開工建設一些資源條件優越、預期經濟效益高的能力接續和人員安置型項目,以改善老礦區的經濟效益,維護礦區社會穩定。
加大煤層氣開發力度:增加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投入,積極擴大對外合作,建立和完善支持煤層氣發展的產業政策,使煤層氣開發有較大的突破,初步形成新興的煤層氣產業。
全面提高煤炭工業整體素質:通過大規模的資產重組、聯合以及技術改造提高單井規模、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
積極擴大煤炭出口:努力保持現有出口規模和穩定傳統用戶,大力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增加煤炭出口。
石油天然氣工業:加強勘探、經濟開發、油氣並舉、擴大開放、建立儲備。
加強勘探:繼續加大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力度,保證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的持續增長,為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資源基礎。
經濟開發:加強管理,運用新技術,降低成本。對新油氣田開發要優化總體開發方案,加強技術經濟論證,切實把「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原則落到實處。
油氣並舉:在繼續加強石油勘探開發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增加天然氣探明儲量和產量;同步加快輸氣管道和下游利用項目建設及市場開拓工作。
擴大開放:繼續擴大石油天然氣對外合作,吸引外資來我國進行風險勘探和合作開發;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海外石油天然氣開發和進口石油天然氣工作,逐步形成「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格局。
建立儲備:為保證石油安全供應、提高政府調控國內石油市場的能力,要加快建立國家石油儲備制度,逐步形成我國完備的石油儲備體系。「十五」期間要爭取建成一定規模的國家戰略儲備能力,同時,鼓勵企業擴大儲備。另外,油氣進口要做到方式多樣化、地域多元化,提高抗風險能力。
電力工業:加快體制改革,重點加強電網建設,積極發展水電,優化火電結構,適當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發電。
加快體制改革: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引入競爭機制,由市場配置資源,由供需決定價格。進一步加快體制創新步伐,為電力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點加強電網建設:「十五」期間,在繼續安排好農網城網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緊建設北、中、南三個輸電通道,形成「西電東送」的基本格局;二是重點發展跨省、跨地區輸電線路,積極推進區域電網互聯和全國聯網進程,初步完成不同來水特點流域電網之間、不同峰谷時段電網之間的聯系,實現電量補償調度,裝機互為備用,提高供電質量,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三是加強區域內主幹電網建設;四是同步建設電網二次系統。
積極發展水電:水電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水能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根據西部大開發和電源結構調整的需要,優先安排調節性能好、水能指標優越的大中型水電站和流域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在電網供電能力不足的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小型水電站;在水能資源缺乏、電網調峰困難的地區安排一些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
優化火電結構:根據我國以煤為主的電力結構特點,「十五」期間要高度重視火電結構調整工作。首先有計劃按步驟地關停超過經濟壽命的小火電,提高大機組的比重。第二,推進超臨界國產化、潔凈煤發電示範工程建設,以促進電力產業技術升級;第三,對已運行的燃煤機組逐步安裝環保設施,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第四,在有條件的地區,根據天然氣資源的開發進展,適當建設天然氣發電項目;第五,在缺水地區,研究啟動大型空冷機組試點工程。
適當發展核電、加快核電國產化:充分利用我國已經形成的核電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能力,以我為主、中外合作,以有競爭力的電價為目標,實現核電國產化。同時,積極支持我國自行開發新一代核電站工作,為「十一五」及以後核電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新能源開發當作實施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在資源條件好、具備並網條件的地區,發展大型並網風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同時,以「乘風計劃」為龍頭,通過多種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努力實現風電設備國產化並形成產業。
繼續加快農村能源商品化進程,在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風柴蓄獨立供電系統和生物質能轉化、地熱、小水電、薪炭林等。
能效:「十五」期間,要在繼續堅持合理使用資源的同時,把工作重點放到提高能源生產和消費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來。要不斷完善節能提效法規體系建設,加強執法監督;制定能效標准和規范,強制淘汰高耗低效產品,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產品;重點抓好高耗能產業和產品的節能工作,系統更新落後的高耗能裝備。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把節約石油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採取各種措施,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費。
(二)「十五」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及2010年遠景設想
1、「十五」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
在能源總量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能源效率、效益進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能源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能源設計、裝備製造、建設和運營體系;中西部能源開發取得明顯進展。
預計到2005年,全國一次能源生產量達到13.2億噸標准煤,比2000年增加2.28億噸標准煤。其中煤炭11.7億噸,增加約1.72億噸,年均增長3.23%;石油1.65億噸,與2000年基本持平;天然氣500億立方米,增加230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3.19%;水電3558億千瓦時,增加1158億千瓦時,年均增長8.38%;核電等600億千瓦時,增加436億千瓦時,年均增長29.67%。
到2005年,全國發電裝機達到3.7億千瓦、年發電量1730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2%和5.08%。
能源結構 2005年與2000年相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3.88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等清潔能源比例達到17.88%,提高約5.6個百分點。
煤炭結構 到2005年全國原煤入選率達到50%,比2000年預計提高20個百分點。
石油天然氣結構 到2005年,力爭使石油儲采比穩中有升;天然氣市場開發取得顯著進展,使上游生產和輸送能力基本上得到發揮。
電力結構 發輸配比例趨於合理,農網、城網的建設與改造基本完成,跨區送電以及區域電網互聯取得明顯進展。在發電環節,水電、氣電、核電和潔凈煤發電等清潔電力在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31%,比「九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火電裝機中,完成對超期服役,特別是單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凝汽常規燃煤、燃油機組的關停工作,爭取「十五」期間完成1420萬千瓦的關停目標,使30萬千瓦及以上的大機組占總裝機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38%,提高到「十五」末的50%左右,使每千瓦時供電煤耗從2000年的394克標准煤,減少到2005年的380克標准煤。
能源效率、效益 到2005年全國能源效率達到 36%,比1997年提高4個百分點。「十五」期間,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5—17%,總節能量3.0—3.4億噸標准煤,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以碳計算)1.5億噸左右。
體制改革 到2005年,電力工業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國家監管」體制;煤炭、石油天然氣企業基本完成向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主要特徵的現代企業制度的過渡。
中西部開發 「十五」期間要結合西部大開發的總體布署,制定西部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力爭在「西部油氣基地」和「西部電力基地」建設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同時,結合資源條件,通過大力發展小水電、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基本解決偏遠貧困農村無電鄉鎮用電問題。
『肆』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有何重要意義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指以天然氣為燃料,通過冷熱電三聯供等方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並在負荷中心就近實現能源供應,是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與傳統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潔環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經濟效益好等優點。
一、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解決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長沙市屬於能源較匱乏的城市,無油、無氣、少煤、缺電,綜合能源外調比例在80%以上。能源問題已成為困擾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居高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必將影響我市長遠穩定發展。我市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快速發展階段,市委提出的未來五年實現「三市」、「三倍」發展目標,需要持續、穩定、清潔能源的保障。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可優化天然氣利用,發揮對電網和天然氣管網的雙重削峰填谷作用,增加能源供應安全性,成為解決長沙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二、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題中之義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走集約化、智能化、低碳化的道路,只有推進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生態文明的要求。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革新,爭取能源的最大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發展理念與 「兩型社會」建設內在高度契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有利於我市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確保能源、環境、經濟三大系統的和諧發展,對推動「兩型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砝碼
目前我市經濟總量已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七位,但發展轉型壓力日趨顯現,如何在發展轉型期尋求突破口,搶占發展先機,很大程度上成為能否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取得優勝的關鍵。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有助於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進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和社會發展能力,為經濟社會的強勁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從此意義上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也成為了未來城市競爭的著力點之一,為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增添重要砝碼。
長沙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開始破題
長沙現在利用節能減排國家財政政策綜合示範的機遇,通過前期調查研究論證和項目試點等工作,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加強了組織領導。為加快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我市建立了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領導和統籌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項目推進的聯動機制。
二、完善了政策體系。通過外出調研學習,結合我市實際,出台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12-2020)》和《長沙市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實施暫行辦法》,從「組織領導、機制完善、特許經營、投資補貼、稅收減免、財政獎勵」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可操性措施,為下階段推進項目建設提供了強力的制度保障。
三、項目建設實現突破。黃花機場分布式能源站於2013年8月實現並網發電,成為國內民航系統首個示範項目。瀏陽經開區、望城經開區兩個區域型項目已完成供熱規劃,正啟動可研編制工作。遠大小天城、科霸汽車電池和長沙新奧調度指揮中心等一批樓宇型項目也已開始施工建設。
正視問題順勢而為,努力建設分布式能源示範基地
當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市迎來發展春天,但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初期依然面臨著認識不到位、法規不完善、機制不適應、核心技術對外依賴程度高等不利因素,我市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順勢而為,積極探索,努力建設中部地區重要的分布式能源示範基地。
一、改變傳統認知觀念。通過務實的宣傳舉措扭轉建設單位選用傳統供能模式的思維定勢,更新其認識觀念,在全社會大力鼓勵發展高效利用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發改、建設、能源等管理部門在對項目立項、設計和建設方案選用、能源評估等進行審查時,對具備使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條件的新建項目,應嚴格把關,明確要求其優先採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
二、推動示範項目建設。充分利用「兩型社會」示範試驗區建設契機,加快實施重點項目工程帶動戰略,對於適宜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投資項目尤其是政府性投資項目,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其節能減排屬性,大力實施應用。通過示範項目的建設,掌握制約行業發展瓶頸,並進行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變革,最終以點帶面,創造經驗,全面推動我市分布式能源項目跨越式發展。
三、抓好規劃落實。目前我市已出台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市未來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但要把這一宏偉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在於抓好落實。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應充分認識到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意義,結合實際,切實貫徹落實好《規劃》。
四、完善政策推動機制。一要搞好政策對接,及早謀劃,用好用活用足中央和省里的支持政策。二要出台本土政策。政府相關部門要從財稅、金融、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出發,針對產業發展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三要抓好政策落地。各區縣(市)及工業園區、職能部門要因地制宜、量身定製本區域的配套措施,通過梳理、補充和完善,構建健全的政策體系,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五、加強資金引導。要進一步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合政策,引導資金等優質要素向分布式能源產業聚集。設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專項引導資金,對重點項目、示範工程、重大成果給予引導扶持。同時,要通過政策杠桿,搭建銀企合作平台,深化銀企合作,加大金融機構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聚集資金推動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伍』 對如何優化改革治理布局的理解和看法
中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更要處理好「促改革」和「穩增長」的關系,謀好篇、布好局,出好招,落對子。因此,推進改革必須抓住重點、區別情況、有序推進,特別是要把有利於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惠民生的改革舉措往前排,以重點問題、優先問題的突破,帶動全面改革的深入。更進一步看,全面深化改革領域廣泛、任務繁重,需整體推進,但由於改革的資源有限,不能把整體推進理解為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蜻蜓點水,浮在表面,只滿足於「差不多」不行;一哄而上,沒有輕重緩急,缺少系統布局也不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選出那些重要的、關聯性強的改革,放在優先的地位,才能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產生共振效果,放大改革效應,增加改革的「含金量」。
「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2014年的改革經驗告訴我們,做到明確重點次序、優化改革布局,需要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既要整體推進,又要重點突破,既要膽子大,又要步子穩,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統一。尤其要弄清楚整體政策安排與某一具體政策、系統政策鏈條與某一政策環節、政策頂層設計與政策分層對接、政策統一性與政策差異性、長期性政策與階段性政策的關系。這些重大關系,蘊涵著對改革內在規律的深刻把握,體現了辯證法的自覺運用,對於統籌做好政策、方案、力量、進度等方面的協調工作,極具指導意義。
『陸』 新能源開發的目的和意義
能源開發的意義和目的!
你可以寫能源的可持續性,是個良性的發展方向。或許寫能源危機都行。
必須尋找一些既能保證有長期足夠的供應量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正是:能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供需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中國究竟該尋求一條怎樣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業內官員和學者認為,為了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一方面必須「開源」,即開發核電、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還要「節流」,即調整能源結構,大力實施節能減排。
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國的能源供應結構里,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絕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不足,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嚴重製約能源發展,必須下大力氣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供給能力,緩解壓力。
我國的核電裝機容量不到發電裝機容量的2%,遠低於世界17%的平均水平,應當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技術路線、投資體制、燃料保障等問題,使我國核電發展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同時,我國的風電資源量在10億千瓦左右,目前僅開發幾百萬千瓦,應當對風電發展進行正確引導,促進用電健康可持續發展。
走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大的能源結構來講,還是要加快發展核電。最近一兩年,從中央到國務院,都堅定了加快發展核電的信心,今年以來核電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後一個時期,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核電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對快速的增長,規模要在短期內有比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還要逐步向中部地區發展。
節能減排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侯雲春表示,我國能源需求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費大、污染嚴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問題,從根本上就是大力節約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嚴格控制鋼鐵、有色、化工、電力等高耗能產業發展,進一步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全面推進管理節能,大力推廣節能市場機制,促進節能發展,廣泛開展全民節能活動。
『柒』 開發新能源有什麼意義
新能源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以外、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或地球內部所產生熱能的各種能源形式,是人類社會未來能源的基石,不論是從經濟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的高度來審視,還是一些特殊用途解決現實的能源供應出發,新能源開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能夠有效地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和傳統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新能源是人類社會未來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研究和實踐表明,新能源,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環境,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理想替代能源。
一、新能源是世界不發達國家的20多億無電人口和特殊用途解決供電問題的現實能源。
四、新能源清潔干凈、污染物排放很少,是與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清潔能源,新能源污染物排放很少,採用新能源以逐漸減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護生態環境、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捌』 優化的意義是什麼
整站優化講復究的是網站整體結構的制優化,結構是指:「網站之間的內鏈結構、板塊的布局、相關內容的關聯等等。要說關鍵詞排名就有點像前面所說的網頁優化了,比較簡單,也是整站優化所需要用到、顧及到的。為網站做整站優化並不能刻意的保證某些關鍵詞排名的上升,如果一個成功的整站優化,所能夠保證的是網站的營銷效果大大的增強,占據了網站推廣中的主導地位。而關鍵詞排名么,也就不用過多的去解釋什麼,顧名思義也就是是某個網頁某個關鍵詞排名上升,其技術含量與其價值和整站優化是無法相比的。
『玖』 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對於提升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有何重要意義
2009 年—2011 年是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制定技術和管理標准,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製,開展各環節的試點;
2011 年—2015 年是全面建設階段,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
2016 年—2020 年是引領提升階段,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迚水平。屆時,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5%,分布式電源實現「即插即用」,智能電表普及應用。
到2020 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