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模型和敏捷開發
敏捷開發滿足於那些開發需求一開始並不是很清晰,需要在開發過程中和客戶進行必要的溝通,來滿足相應的需求功能修改。像我們公司現在做的項目,每天早上都會和客戶進行check。
而瀑布模型是一開始需求很明確,按部就班的按照計劃進行編寫,但是一旦出現心得需求或者需求變動的話,需要改動的地方就很大,實施的效率差。眼下還是敏捷用的多
Ⅱ 敏捷開發就是迭代開發么
敏捷開發和迭代開發是不同的
迭代式開發也被稱作迭代增量式開發或迭代進化式開發,是一種與傳統的瀑布式開發相反的軟體開發過程,它彌補了傳統開發方式中的一些弱點,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產率。
什麼是迭代式開發?
每次只設計和實現這個產品的一部分,
逐步逐步完成的方法叫迭代開發,
每次設計和實現一個階段叫做一個迭代。
在迭代式開發方法中,整個開發工作被組織為一系列的短小的、
固定長度(如3周)的小項目,被稱為一系列的迭代。
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設計、實現與測試。
採用這種方法,開發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確定之前啟動,
並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統的一部分功能或業務邏輯的開發工作。
再通過客戶的反饋來細化需求,並開始新一輪的迭代。
迭代式開發的優點:
1.降低風險。
2.得到早期用戶反饋。
3.持續的測試和集成。
4.使用變更。
5.提高復用性。
敏捷軟體開發又稱敏捷開發, 是一種從1990年代開始逐漸引起廣泛關注的一些新型軟體開發方法,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一種軟體開發能力。它們的具體名稱、理念、過程、術語都不 盡相同,相對於「非敏捷」,更強調程序員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面對面的溝通(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頻繁交付新的軟體版本、緊湊而自我組織 型的團隊、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也更注重軟體開發中人的作用。
人和交互重於過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軟體重於求全而完備的文檔。
客戶協作重於合同談判。
隨時應對變化重於循規蹈矩。
其中位於右邊的內容雖然也有其價值,但是左邊的內容最為重要。
人員彼此信任 人少但是精幹 可以面對面的溝通
項目的敏捷開發:
敏捷開發小組主要的工作方式可以歸納為:作為一個整體工作; 按短迭代周期工作; 每次迭代交付一些成果;
關注業務優先順序; 檢查與調整。
最重要的因素恐怕是項目的規模。規模增長,面對面的溝通就愈加困難,
因此敏捷方法更適用於較小的隊伍,40、30、20、10人或者更少。
大規模的敏捷軟體開發尚處於積極研究的領域。
迭代式開發,不要求每一個階段的任務做的都是最完美的,而是明明知道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卻偏偏不去完善它,而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來為目的,以最短的時間,
最少的損失先完成一個「不完美的成果物」直至提交。然後再通過客戶或用戶的反饋信息,在這個「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進行完善。敏捷開發,相比迭代式開發兩者都強調在較短的開發周期提交軟體,但是,敏捷開發的周期可能更短,並且更加強調隊伍中的高度協作。
敏捷方法有時候被誤認為是無計劃性和紀律性的方法,實際上更確切的說法是敏捷方法強調適應性而非預見性。
Ⅲ 對比瀑布模型,敏捷開發的特點,說明各自適合的軟體類型
敏捷開發的核心思想,我認為是擁抱變更和快速迭代。敏捷不是什麼行業都適合,內我覺得比較適合軟容件行業、廣告行業,那些客戶需求變化比較快活著前期不明確的行業。同時敏捷對開發團隊和項目參與者的要求特別高,如果行業高素質人群缺乏,也是很難實現敏捷的。
Ⅳ 哪些行業的工作類似瀑布模型開發方式,那些類似敏捷開發方式,為什麼
敏捷開發的核心思想,我認為是擁抱變更和快速迭代。敏捷不是什麼行業都適合,我覺回得比較適合軟體行業、廣答告行業,那些客戶需求變化比較快活著前期不明確的行業。同時敏捷對開發團隊和項目參與者的要求特別高,如果行業高素質人群缺乏,也是很難實現敏捷的。
Ⅳ 請問敏捷開發和瀑布開發模式,哪個好,思艾特會採用哪種,有什麼優勢
敏捷開發講究「最小可用原型」,好處很多:1 需求方可以最快用上產品 2 需求出現變動可以很快的跟進調整 3 始終有看得見的變化,團隊有成就感
可以試試用工具來管理開發工作,比如Teamin
Ⅵ 敏捷開發模式和瀑布模型啥意思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是一個項目開發架構,開發過程是通過設計一系列階段順序展開的,從系統需求分析開始直到產品發布和維護,每個階段都會產生循環反饋,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蓋或者發現了問題,那麼最好 「返回」上一個階段並進行適當的修改,項目開發進程從一個階段「流動」到下一個階段,這也是瀑布模型名稱的由來。包括軟體工程開發、企業項目開發、產品生產以及市場銷售等構造瀑布模型。
敏捷開發模式是一種從1990年代開始逐漸引起廣泛關注的一些新型軟體開發方法,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一種軟體開發能力。它們的具體名稱、理念、過程、術語都不盡相同,相對於"非敏捷",更強調程序員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面對面的溝通(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頻繁交付新的軟體版本、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也更注重做為軟體開發中人的作用.
Ⅶ 結構化方法、敏捷方法、瀑布模型、面向對象方法 的區別與聯系
結構化方法與面向對象方法的內在聯系
(一)二者在分解和抽象原則上一致
分解和抽象是軟體開發中控制問題復雜性的重要原則。分解即化 整分零,將問題剝繭抽絲,層層消化;抽象則是通過分解體現,在逐層分解時,上層是下層的抽象,下層是上層的具體解釋和體現,運用抽象可以不用一次考慮太多細節,而逐漸的有計劃有層次的了解更多細節。面向對象方法與結構化方法在運用分解和抽象原則上的要求是完全一致 的。
(二)局部化和重用性設計上的一致
局部化是軟體開發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即不希望軟體一部分過多 地涉及或影響軟體的其它部分。在結構化方法中,局部化主要體現在代 碼與數據的分隔化,即程序各部分除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相互隔離 而互不影響,而面向對象方法則採用數據、代碼的封裝,即將數據、代碼和操作方法封裝成一個類似「黑箱」的整體對象,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增強了系統的可維護性。也就是說面向對象方法比結構化方法的運用更加深入更徹底。
結構化方法與面向對象方法的區別
(一)處理問題時的出發點不同
結構化方法是強調過程抽象化和模塊化,以過程為中心構造或處 理客觀世界問題的,它是一種面向過程的開發方法;面向對象方法強調 把問題域的要領直接影射到對象及對象之間的介面上,是用符合人們 通常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客觀世界的問題。
(二)處理問題的基本單位和層次邏輯關系不同
結構化方法把客觀世界的問題抽象成計算機可以處理的過程,處 理問題的基本單位是能清晰表達過程的模塊,用模塊的層次結構概括 模塊或模塊間的關系和功能;面向對象方法是用計算機邏輯來模擬客 觀世界中的物理存在,以對象的集合類作為處理問題的基本單位,盡可 能使計算機世界向客觀世界靠攏,以使問題的處理更直截了當,面向對 象方法是用類的層次結構來體現類之間的繼承和發展。
(三)數據處理方式與控製程序方式不同
結構化方法是直接通過程序來處理數據,處理完畢後即可顯示處 理結果,在控製程序方式上是按照設計調用或返回程序不能自由導航, 各模塊程序之間存在著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面向對象方法將數據與 對應的代碼封裝成一個整體,原則上其它對象不能直接修改其數據,即 對象的修改只能由自身的成員函數完成,控製程序方式上是通過「事件 驅動」來激活和運行程序。
(四)分析設計與編碼轉換方式不同
結構化方法強調分析、設計及編碼之間按規則進行轉換,貫穿軟體 生命周期的分析、設計及編碼之間實現的是一種有縫的連接;面向對象 方法從分析到設計再到編碼則採用一致性的模型表示,貫穿軟體生命 周期的分析、設計及編碼之間是一種平滑過程,即實現的是一種無縫連接。
敏捷方法與瀑布模型
(一)作為瀑布模型的改進,迭代開發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它主要強調用漸進的方式開發軟體。在開始之後,項目將通過一系列的迭代來進行,每個迭代中都包含了設計、編碼和測試的過程。每個迭代都會得到一個可交付但尚不完整的系統。在每個迭代中,團隊都會遇到設計變化並添加新的功能,直至滿足所有的需求。
(二)迭代開發是敏捷開發的基石。「敏捷」這個詞的選擇非常有深意,用來明確地強調這種方法與那些重量級的方法(比如瀑布模型)之間的不同。敏捷方法將人作為項目中最重要的部分。正如敏捷宣言網站中描述的那樣,與編寫軟體和開發流程相比,敏捷方法更加關注在一起工作,交流的人們。變化和重構是敏捷方法的關鍵之一。用戶反饋將在計劃時參與,反饋也由經常性的測試以及頻繁的發布來保證。實際上,一條敏捷原則就是「能夠正常工作的軟體就是進度的最重要的體現」。
Ⅷ 敏捷開發和迭代開發是一回事么
一、定義:
1.迭代開發:在迭代開發中,整個開發工作被組織為一系列的短小的、內固定長度(如3周)的容小項目,被稱為一系列的迭代,這叫迭代開發。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定義、需求分析、設計、實現與測試。
2.敏捷開發:敏捷開發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採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體開發。
二、區別:
1.性質不同:迭代開發是軟體開發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一種開發過程;敏捷開發是多種軟體開發項目管理方法的集合,是一種開發方法。這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
2.開發方法模型不同:迭代開發對應的是瀑布模型,螺旋模型等;敏捷開發對應的是Scrum,XP(極限編程),Crystal(水晶編程)等開發方法。
3.對需求要求不同:迭代式開發適合那些需求信息不明確的項目;而敏捷開發是緊緊圍繞用戶需求,以用戶為導向,以快速開發,快速驗證,快速修正的迭代式開發打造大量精品。
Ⅸ 哪些行業的工作類似瀑布模型開發方式,那些類似敏捷開發方式
瀑布模型、極限編程、敏捷開發是有代表性的開發模式,在對開發者、客內戶、最終的產品的關註上的變容化,體現了軟體開發管理者在管理模式上的變化。
瀑布模型
是一種理想化的開發模型,要求有明確的需求分析,無法解決軟體需求不明確或不準確的問題。
瀑布模型像工廠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