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優化教學設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如同三套馬車: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教學設計即備課,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技術。成功的教學在於教師出色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優化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改善教師教學行為的積極策略,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學設計能力是眾多技能的組合,如何通過改進教學設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學的靈魂,它決定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從激發認知興趣、提高閱讀分析技能、加強情感互動等方面去思考,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與實效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做到教學形式與學習內容的統一。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整體把握教學框架

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對教師提出了要求,不僅要認真研讀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思想、方法,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能夠整體把握教學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而且要考慮所授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學習基礎情況,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精心設計教學情境

學習情境是否有效,並不是為有情境而創設情境,是指情境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學、合理,有其實在的意義。有效的教學情境應當使學生身心愉悅且為之入迷,在課堂中表現得精神煥發,充滿樂趣。構建生動的問題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發現那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真實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有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要讓學生與課本人物、課本知識產生共鳴,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因此,構建有現實性、趣味性、科學性、時代性的情境,才是符合學生內在發展需要的「真」情境。

就小學《品德》課程來說,如何改進教學設計來提高教學實效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教學設計:

一、走近生活,貼近社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把教育從鳥籠里解放出來……鳥的世界是樹林,教育的世界是整個社會生活。"小學《品德》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學時,我們應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走近生活,貼近社會,從而引導學生去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和學習書本上的東西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知識世界中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並把道德寓於兒童的實踐生活中,使兒童在生活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例如教學《文明從我做起》這一活動時,我課前設計許多紙條,紙條上寫有任務,首先讓學生以抽簽的形式接受任務,然後告知學生怎樣完成任務,把學生引到課本以外的實踐生活中去,觀察生活,親自體驗生活,讓學生了解文明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室、校園,而且體現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上課時把完成任務的經過、感想告訴大家。最後,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尋找、體驗感受到的文明的重要性,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玩。在玩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文明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文明就是一種美,因此,內心深處就有了一種我要講文明、文明從我做起的意識。

二、創造性使用教材

在使用教材時,把學生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一定要改變以往「教材為中心」的教材觀,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材進行細致的研究和計劃,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兒童的發展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在保證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可對教育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使兒童在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教育活動中各個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教師要創造性地開發適宜當地的課程內容(地方課程),本課程的資源是多種多樣的,兒童生活周圍的人和物、家庭、學校、街道、自然、環境設施、人文景觀、旅遊以及兒童生活中的體驗、經驗、發現等等,各種節目、文化活動、重大事件、民俗活動等等均可視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也就是說從兒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發掘出課程的寶貴資源。

三、教師在課堂中適當創設情境。

情境可以傳遞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堂情節,適當創設一定的道德情境,讓學生在想像性的情感體驗中,經歷情感的沖突,情感的激盪,情感的升華。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功能。比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時,我先設計一些線索:杭州—台灣、杭州醫院—台灣醫院、小錢—台灣青年、小錢在病床上等待—台灣在地震、小錢在病床上等待—台灣青年在( )情況下捐獻骨髓,然後把這些線索交給學生,學生初讀課文時潛伏下海峽兩岸血肉相連的情感。課後,我還送給學生一副對聯:日月潭碧波凝翠台灣骨肉日日思歸盼統一 揚子江熱浪含情大陸同胞天天翹首望團圓,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因此,教師要善於挽起和誘發學生對情感的體驗,逐步培養學生善感的心靈,讓學生真正地感動,以自覺的行動去熱愛祖國。

四、讓學生參與實踐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無止境的認識世界。特別是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個長期反復培養、實踐的過程,是逐步提高的循序過程。它遇到好的環境,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否則會退到原來的狀況,甚至相反。同時,《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新課程,它與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有所不同的是,課程在內容上更接近生活,貼近社會,以學生自身生活為出發點,通過課堂上構建一個活動,來模擬生活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使學生的品格得到培養,情操得到陶冶,素養得到提高。因此,我們要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和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當然,還需注意的是,實踐活動的安排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無論是搜集材料、製作、還是考察,教師都要有布置、有展覽、有表揚,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要把空間留給學生,要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

② 如何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集體備課,是教師繼續教育,實現專業成長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師的備課活動,流於形式,費時低效,不但不能成為教師的有益活動,反而成為負擔,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
一、教師集體備課的內涵及要求
教師集體備課是指兩個以上的教師集合在一起,就即將要實施的相同課程,各自發表其教育教學見解,以形成共識的一種整合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智慧開發活動。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潛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不難看到,教師集體備課活動展開的要求是:
(1)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教師參與;
(2)須具備相同課程或相關性質的探究內容;
(3)是教師因共同需要有目的進行的,而不是隨意的;
(4)通過活動凝聚智慧資源。
二、集體備課的意義。
1.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所面對的是全新的教學內容,新老教師(包括骨幹教師)都面臨著重新熟悉新課程的重任。集體備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師熟悉教材,理解新課程的內涵。
2.藉助合力提高備課的質量與效率,優化課堂教學。集體備課不僅僅是熟悉教材,教師還要對教法進行深入地交流,其結果是匯集個體的備課成果,形成集體智慧,這樣必然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為優化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3、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集備的過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演算法;還要教師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鑽研教材的,提高備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的交鋒,使教師在爭論、交流中,不斷明確認識,使自身專業素質不斷成長。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充分認識到了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加大了落實力度,採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提高了廣大教師的認識。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許多學校的集體備課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集體備課形同虛設,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人在心不在,沒有真正體現了集體備課的功能;
2.集體備課中教師(包括主講和其他教師)的准備明顯不充分,一人主講,他人旁聽,組長事後補筆記;
3、集體備課中組長的帶頭作用不明顯,核心作用沒體現,准備工作不充分,組織工作不到位,如何進行集體備課組長心中也沒底;
4、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心中有數,但是不願意交流。
5、教育認識不足,老師沒有認識到集體備課的重要作用,被動應付。
6、少數單位從網上下載教案,實現教師「自我解放」。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③ 如何優化備課環節

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將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的內化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探索、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可見,優化課堂教學,對於提高教學效率是何等的重要。而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在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結構和優化教學過程、方法上下功夫。在從事計算機教學這幾年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如何整體優化課堂教學。要使課堂教學整體優化,其中優化備課環節則是關鍵之所在。 1、 注重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優化教學教程內容 由於我國對職業學校各種專業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我校微機應用專業的教材歷年均以不同大學、不同出版社會的教材為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人宏觀上要體現以實踐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觀和新時期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從微觀上,注重基礎知識和通用能力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的深造和發展;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如在我擔任高三年級的QBASIC課程,學校所選的教材均為大學教材,對我們職業中專的學生及不實用。為此,我在教材處理上下了些功夫。採取了「淺」、「用」、「新」方法。即淺是指通俗、內容淺顯,適合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用是指符合實際知識夠用,能滿足社會對學生的知識結構需要和技能素質要求;新是指跟蹤發展,技術較新,可為學生再學習和再提高打下基礎。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結連接教師與學生、課內與課外、知識與方法、能力與發展的紐帶。教材是一節一節編定的,課是一堂一堂上的。因此,在教材分析上,忽視對知識整體的把握,會看不到知識背景的發展變化,以及各部分知識的聯系的結果。必須從目標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功能,而功能又影響目標這一系統理論出發,並從知識結構的相對穩定性中,把握好知識的層次分析,為整體教學過程中的每一節課,設計一個彼此相互呼應的教學實施整體方案。 教師不通用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地硬「塞」給學生,而是要具備現代教材觀,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知識的積累,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淀,結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握教材,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內涵,使教材中蘊含著豐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學等都得以充分表現,以此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智慧。故注重分析教材、處理教材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最要一環。 2、 了解學生、設計教法,優化教學程序和方法 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運用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通過啟發誘導,促進學生頭腦中的同化、順應過程,也是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認知因素和情意因素,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可見從備課五一節的具體內容來看,研究學生實際,分析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現狀,知識目的、態度、習慣、方法以及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等是十分必要。 素質教育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探索學生的學習心理,善於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講究學習方法,重視教學反饋,立足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批判性與創造性,學習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能力、訓練科學思維和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 由於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參差不齊,他們喜愛應用性的課程、對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學習比較被動。並且程序設計課程中,由於相關知識較多,要求學生自身的能力也較高些,諸多的因素往往會使一部分基礎差的同學形成一種定式的心理障礙,不願意學習程序設計語言、畏難情緒膨脹。為此在教授QBASIC中,我首先是注重了教法的改進,採取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演示結論這一循環過程,並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具體的例子出發,將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溶於接近生活實際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性,應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刺激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信息交流、反饋,實現教學雙方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幫助教師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採取上述稈環方式,進行推進式教學使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如:對像,方法,事件及控制項的相關屬性得以理解,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地、消極地接受知識者,逐步轉化為主動地接受驗證知識,從而使他們心理上有一個暗示,能夠逐步消出畏難情緒,主動地、愉快地學習。值得一提的是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引入更能較好地、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幫助教師以優化為目的進行教學。 實踐證明,使學生「想學」(激發動機興趣)、「學會」(掌握知識規律)、「會學」(掌握規律方法)、「會用」(動手試驗、參與實踐)、「創造」(持疑發現)的教學途徑,可以達到新的學習境界,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教師在了解學生、設計教法一定要花時間、花精力,才能給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保證。 3、 設計、編寫教案,實施優化教學 首先明確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學什麼」和「如何學」要心中有數,對駕雙教材,和調動學生等各個教學環節做到胸有成。把教材的思路和學生的思路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教學構想。再就是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既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又要掌握好靈活性。要做到手中有法(教法),胸中有書(教材),目中有人(學生)這樣才能使教學要求具體,措施落實。 其次是編寫教案。教案是上課的主要依據,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去編寫,可詳可略,可詳可略,形式多樣,便於加強課堂的目的性、計劃性。在編寫教案時還要精心設置疑問,課堂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施教方法,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評議表達能力,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來設置,要掌握好提問時機,且要難易適度,要具有啟發性,並注意如何及時評價學生的問答,以便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教案中要設計好練習,如在教授OFFICE辦公自動化應用軟體, WORD、EXCEL中就要針對它的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能力就離不了練習,為此設計練習時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課本上已有的教材重點、難點的練習作調整和補充,為此在WORD練習中就加大了各種版式的排版、製表練習。在學習中鼓勵自編各種小報,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鞏固了舊知識,使教學的重點落實到了實處。從而,使整個課堂結構優化。使整個學習有的放矢,學生肯學、樂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備課環節的優化,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那麼就要座研究備課的方法。只有根據教學內容、教育對象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段,才能講出有特色、有個性、有成效的課來;只有遵循教學大綱,從教材和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明確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和處理好教材,將教學要求具體化驗室,盡可能做到適度、具體、操作性強;在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中能有機處理,使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注重體現訓練過程。教師的講課和訓練要做到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既系統全面又環環相扣、步步落實,才能達成優化備課這一環節。 總之,備課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抓備課環節這一關時,目的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措施要落實。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練習的多樣性,明確教師「教」的任務,學生「學」的方向。力爭在備課環節的優化中做到教與學的結合,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課堂教學效果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④ 如何提高備課效率心得

一、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麼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我們應在備課時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准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甚至於產生大於課堂三十五分鍾的教學效果。
三、要珍惜課堂每一分鍾,善於把握最佳時間。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鍾到20分鍾。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思考。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後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通常我在上課前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課堂盡量無廢話,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後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鍾。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於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後我還規定自己每節課必須至少留出5分鍾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