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開發
1. 關於目前海洋石油開發的一些問題
1.有,中海油在渤海有蓬萊平台,東海是春曉吧.具體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渤海的是比較老的,南海和黃海的應該是至少有開發的意向了,還有在國外的也有幾塊,在亞非地區.
2.南海的儲量你說的是探明的還是實際能開採的? 大陸本土的開的快開完了,中原,勝利和大慶至少20年前開始灌水了..新疆克拉瑪依好點,因為開采難度大,開發的晚還是有不少油氣的,四川主要是天然氣了,儲量不少.
3.石油開採的專業基本在中國石油大學(主要)和中國礦業大學(部分),其它的不太了解了
4.國家環境總局管這塊,不過沒有污染的話沒p權力了,公司自己有這種部門,基本也是擺設.在國內石油泄露問題,前些時間,不是賠了3y rmb給渤海的人嗎?全世界的類似部門都是馬後炮..你懂得
ps:問題不算簡單了,不是行業人士給你的信息不會太全,我是有哥們在中石油工作,他了解的東西多點,可惜是個旱鴨子.這點東西都是他吹的,不敢說多全多准
2. 中海油開發具體是
中海油主要負責海上油氣田的開發,也就是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
中石油,主要負責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也做一些石化產品,生產汽油、柴油,也有自己的加油站
3. 海洋石油開發環境評價技術
海洋石油開發環境影響評價(EIA)技術始於1987年,根據1982年8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海岸工程、開發海洋石油項目,在編報計劃任務書前,必須對海洋環境進行科學調查,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報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包括防止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的有效措施,上報政府有關部門審批。
一、環境影響評價任務
a.根據油田開發工程特徵,識別、篩選和核算油田開發在施工、生產各階段所產生的污染物、數量及排放方式。
b.調查油田開發工程所在海區水質及底質環境現狀及特徵、海洋生物種群的組成、數量及分布,明確環境保護目標和海域環境功能要求,為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提供自然背景資料。
c.根據油田開發工程對海洋影響的途徑和對油田所在海區流場、余流場的數值反演,預測油田開發工程建成後排放入海的水污染物對海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范圍和程度,以及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累積影響,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油田開發活動方式的可行性,為油田建設決策和海洋環境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d.根據對油田建設環境影響評價結果,提出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操作安全和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對策,為油田開發工程各階段環境保護設計以及油田投產運行後的環境管理提出規定和建議。
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程序
海洋石油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既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程序化和系統性的工作,其程序一般有以下基本環節,而每個環節包含大量工作內容(圖9-33)。
a.根據油田開發建設項目工程規模和開發方式,結合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功能要求與本次評價工作有關的國家和地方法規、標准,研究相關的工程技術資料,確定本次評價工作所採用的技術路線、評價技術方法和評價應設立的技術專題,編制油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大綱。
b.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大綱作為整個評價過程的技術規格書,在通過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技術審查後,依照大綱所確定的技術路線、評價技術方法對評價大綱所確定的各專題進行技術研究,為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做好技術准備。
c.環境影響報告書是對油田開發建設項目所產生的各種環境影響進行全面技術評價,其主要內容應包括:建設項目各階段工程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及污染物種類、濃度、排放量、排放方式和處置方案;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大氣、水質、沉積物、水產和野生動植物分布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包括預測環境影響的時段、范圍和程度;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是否可行和合理等分析。
三、環境影響評價關鍵技術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多學科、綜合性的技術工作,既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又涉及到應用技術的開發。海洋石油開發工程活動作為單一的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關鍵技術主要由評價過程的幾個方面體現。
圖9-33油田建設項目EIA技術工作程序
(一)工程污染源分析
工程污染源分析是海洋石油開發活動環境影響預測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對油田建設項目工程污染源分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正常施工、生產全過程所產生的天然氣、廢氣、生產污水、懸浮物種類、成分、濃度、排放方式及產污環節,採用綜合指數和物料平衡計算等方法,篩選和確定等標污染負荷和污染評價因子;二是對於非正常即風險事故(如可能出現的海底管線破裂、儲油罐爆炸、井噴等)和異常排污的源強分析,則採用事件樹分析,定量給出整個事故的動態變化過程及其各種狀態的發生概率,從而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速率和持續時間。
(二)環境影響數值預測
環境影響數值預測是指對擬建項目在建設和生產階段所產生的特徵污染物,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重現污染物的濃度分布,從而為工程設計提出防污染措施。海洋石油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技術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改進,已經在含油生產污水、懸浮物(鑽井泥漿、鑽屑、海底管道挖溝掀起的懸浮沙)和可能發生的事故性溢油排放入海對海洋環境的影響預測方面,做到以定量形式給出污染物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及排污混合區最大允許排污總量。為反映海洋油田開發環境影響評價預測技術,這里將渤海灣的歧口18-1油田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水環境預測技術作簡單介紹。
由於渤海灣水域較大,即水平尺度遠大於垂直尺度,且潮型混合較強,垂向要素分布較均勻,在評價區域用二維模型的運動方程組已滿足評價需要。
1.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
中國海洋石油高新技術與實踐
式中:直角坐標系確定在平均海平面上;u、v為x、y方向的深度、平均速度分量;ζ為自靜止水面算起的水位高度;h為自靜止水面算起的水深;H為總水深,H=h+ζ;f為柯式參數(=2ΩTinφ);Ω為地球自轉角速度;φ為地理緯度;g為重力加速度;C為Chezy系數,C=H1/6/n,其中n為曼寧系數;t為時間坐標;Nx為x方向水流紊動黏性系數;Ny為y方向水流紊動黏性系數。
定解條件略。這樣就構成了二維淺海潮波的完整問題。採用三角形網格差分法求解,其基本思想是令三角形上函數呈線性變化,從而運用其頂點(網格節點)及與其相鄰節點的坐標和函數值確定函數在該頂點的一階偏導數,在一階偏導求出後,依照其求解過程可求出二階偏導數,由此可求解控制方程,在此基礎上計算出渤海灣不同時刻背景流場(見圖9-34、9-35)。
2.物質輸運簡化方程
污染物入海後的輸運模型(及濃度模型)是在以上建立計算流場的基礎上,在新的污染負荷情況下評價海域污染物的濃度分布。這以含油生產污水(入海量1500t/d,濃度30mg/L,排放速率0.8mg/s連續點源排放)為入海輸運物質,經過垂向平均的物質輸運簡化方程為:
中國海洋石油高新技術與實踐
式中:C為污染物(石油烴)濃度;f為單位時間排污體積海水的污染物質量;u、v分別為x,y方向流速分量;Dx,Dy分別為x,y方向擴散系數。
圖9-36、9-37再現了岐口l8-1油田建成投產後,含油污水入海石油烴濃度分布范圍和程度。
四、應用成果
自1987年以來,海洋石油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通過學習、研究國內外先進評價技術,並結合海洋石油開發建設項目工程特點,形成了諸如工程分析、影響預測、風險評價、清潔生產等獨具特色的海洋石油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先後完成了海洋石油合營、自營所有油氣田已建和再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評價技術成果均先後一次性通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海洋局組織的專家技術審查,並得到很高評價,同時也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ODP能順利獲得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爭取海洋環境保護的主動性起到了積極的技術支持作用。
4. 世界海洋石油發展歷程
海洋油氣的勘探開發是陸地石油勘探開發的延續,經歷了一個由淺水到深海、由簡易到復雜的發展過程。
1887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數米深的海域鑽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開了海洋石油勘探的序幕。
1920年,委內瑞拉在馬拉開波湖利用木製平台鑽井,發現了一個大油田。
1922年,蘇聯在裏海巴庫油田附近用棧橋進行海上鑽探成功。
1936年,美國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開始鑽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1947年,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現第一個近海油田,標志現代海洋石油開始。
1951年,沙烏地阿拉伯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1964年,英國開發北海油田。
1967年,我國渤海海1井發現工業油流。
20世紀70年代,奈及利亞開發西非海上油氣。
20世紀80年代,巴西加大深海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發,到90年代為其油氣產量的大幅度增加奠定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南中國海域成為開發的熱點,北極地區得到更多重視。
幾十年來,5000多億桶的海洋石油發現可大致分為以下3個勘探階段。
第一階段為1940—1972年。在此期間,美國墨西哥灣於1947年獲得第一個近海石油發現,在波斯灣發現了第一批超大型油田,在西非獲得第一個海上發現,後期在北海獲巨大石油發現。另有兩個重大發現分別在澳大利亞和中國。該階段總共發現石油1980億桶,年均發現83億桶,發現規模平均7.7億桶。
第二階段為1973—1990年。在此期間,北海、墨西哥、裏海、俄羅斯的北極地區都有重大發現,美國墨西哥灣和巴西先後於1983年和1984年發現了本區的第一個深水大油田。另外,印度和加拿大在近海各獲得一個重要發現,西非、澳大利亞、美國墨西哥灣淺區繼續有所發現。在該階段,石油發現總計達1710億桶,年均95億桶,平均規模為1.35億桶。
第三階段為1991年至今。在此期間,巴西、安哥拉、奈及利亞、美國墨西哥灣4個主要地區找到深水重大發現,不過在北海、裏海、中國也有幾個重大發現,澳大利亞、西非淺水區、波斯灣的發現規模較小。在此階段,石油發現總計1210億桶,年均發現80億桶,發現平均規模1.16億桶。其中,深水和超深水發現440億桶,年均30億桶。
海洋油氣的開發與海洋鑽井是分不開的,海洋鑽井的大致歷程如下:
1897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Summer land灘的潮汐地帶上首先架起木架平台,鑽出第一口井。
1897年,美國人H.L.Williams建造了與海岸連接的棧橋,可打多口井。
1911年,世界上第一座固定平台鑽井裝置矗立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Caddo湖上。1925年,蘇聯在裏海建造的人工島上進行石油鑽井。
1932年,美國得克薩斯公司造了一條鑽井駁船,到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地區Garden島灣打井,這是人類第一次浮船鑽井。
1933年,美國利用駁船在路易斯安那州Pelto湖打了「10號井」,進尺5700英尺,成為首座坐底式鑽井平台。
1937年,由木樁插入水深4.3米泥底的、距海平面高4.6米的鑽井採油平台,首次在墨西哥灣的海上平台鑽井,獲得日產85.9立方米的海底石油。
1947年,John Hayward設計了一條「布勒道20號」平台,標志著現代海上鑽井業的誕生。
1954年,第一條自升式鑽井船「迪龍一號」問世,帶動了固定式平台的發展。
1956年,美國雪佛龍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近海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海洋採油井最深的採油紀錄,採油井深達4036米。
1962年,殼牌石油公司用世界上第一艘「碧水一號」半潛式鑽井成功,有了向深海發展的工具。
1967年,我國渤海海1井發現工業油流。1968年,一條設計完善的「格洛瑪挑戰者號」動力定位船開始在深海進行科學考察。1971年,美國Hunt石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近海開創了採油井深度為6248米的海上深井的採油紀錄。
1979年,世界海洋石油鑽井工作水深接近1500米。
1983年,由歐洲經濟共同體財政支持建造的第一座張力腿平台(TLP)於1984年在北海Hutton油田安裝投產。
1989年,在美國墨西哥灣587米水深TLP平台投入使用。
1998年,中國東海平湖油氣田向上海供氣,結束了中國東海不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歷史。
2001年,海洋採油井最深紀錄達7088米。2001年,墨西哥灣鑽井水深達2964米。2002年,雪佛龍公司鑽井垂深達9210米。2003年,雪佛龍德士古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鑽井工作水深突破3000米。
2004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園丁灣水深1425米投產採油。
圖2-8世界主要海洋油田數目的分布
如圖2-8所示,目前,在世界海洋中已找到了581處油田。其中,歐洲和地中海25個,北海110個,義大利、北亞得里亞海20個,黑海和裏海17個,南美洲43個,非洲近海27個,西非近海85個,波斯灣60個,印度次大陸沿岸海域2個,遠東近海23個,印度和馬來西亞近海15個,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近海3個,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12個,南部吉普斯蘭德海盆19個,北海近海44個,美國墨西哥灣16個。
5. 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哪裡
浩淼無垠的海洋曾帶給人來無盡的想像,幾千年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活動范圍的大幅提高已經令海洋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在這些破壞海洋生態的活動中,原油泄漏造成的影響尤其惡劣。這是由於石油在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嚴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運輸顯得格外重要。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三分之二經海路運輸,經常運行在航道上的油輪有7000艘之多。由於大型油輪的營運成本較低,而經濟效益卻很高,因此,在現代技術所能達到的范圍內,建造的油輪噸位越來越大。大型油輪失事以後,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入海洋中,從而造成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此外,近海採油平台及輸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流入海洋的石油每年為200萬噸至2000萬噸,以至在主要的航道上都有明顯的油膜分布。
目前,大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採油平台,人為地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在不同的程度上對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
海洋石油污染影響時間長、影響范圍大,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是極為惡劣的,將其稱之為「海洋殺手」毫不為過。
6. 海洋石油開發與陸上有什麼不同
海洋石油開發與陸地石油開發的主要不同點是:海洋具有一層洶涌澎湃的海水,而隨著水深的增加,開發難度驟增。因此必須使用當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包括造船技術、衛星定位於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機械製造、電機和液壓技術、現代環保和防腐蝕技術等綜合技術,以便解決浮動式平台及其泊位;解決浮動狀態下的海上鑽井、完井、油氣水分離處理、廢水排放和海上油氣的儲存和輸送等問題。為此,必須採用高技術和高額資金的投入。 在海洋進行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工作要比陸地上困難多。必須具備一些與陸地不同的特殊技術,如平台技術、鑽井技術和油氣輸送技術等。
7. 海洋石油開發過程包括那些階段
預探井發現後
海上平台搭建,鑽井,壓裂,下套管,採油,和陸上沒太大區別,大體上一樣,就是多了個海水的影響,你查查資料就知道了。
祝好!
8. 20世紀七十年代人類在海洋石油開發中能達到的海洋深度為
20世紀70年代,人類在海洋石油開發中,能夠到達海洋的最深的深度是125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