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Ⅰ 通遼主城區包括開發區嗎
主城區不包括開發區開發區是河西這一片單獨成區的。開發區都有自己的經濟結構和管理部門。
Ⅱ 在同一個城市的鎮子里有2個房子,都有房產證,再在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買樓算幾套
這個要看二套房子的房產性質,如果這二套房子都是商品房性質的房產證,再買房子就是多套房子的,就算是過戶了,也下能算首套房子。如果是集體產權證,和回遷房。再買房算是首套房,不過戶也不影響,現在商品房,全部支持公積金貨款,但是有的開發商怕麻煩會找各種借口不辦理公積金貸款,所以買房子時要講清楚支持公積金貸款!
Ⅲ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水資源
河流水系:通遼市水系由遼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及東遼河水系組成,其中西遼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60﹪以上,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7條,屬遼河流域的38條,屬松花江流域的3條,屬大凌河流域的5條,屬內陸河流域1條。從水文地理特徵上看,全市河流劃分為北部山區河流、中部平原河流和南部低山丘陵區河流三個部分。
水資源特點:全市平均降水量為398.8毫米 左右,按全國水資源劃分屬於半乾旱少水帶。中部平原區,降水由西部向東部逐漸遞增。通遼市屬第四系鬆散層,厚度60-200餘米,補給來源充沛,貯存了豐富的地下水,大部分地區含水層厚度可達100-200米 ,具有良好地下水儲水條件,水位埋深淺,便於開采。
水資源量:通遼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29. 4億立方米,地下水年綜合補給36.825億立方米,年可開采量26.07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6.85億立方米,為自產水資源,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36.825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2.64億立方米。地表水總可利用水資源量為11.904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26.078億立方米,全市可利用水資源量為37.982億立方米。
Ⅳ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風光秀麗的科爾沁草原腹地,在北緯42°15′至內容45°41′、東經119°15′至123°43′之間,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總面積5.95萬平方公里。
通遼市南與遼寧省接壤,距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陽250公里;東與吉林省相鄰,距吉林省會長春市290公里;距大連、營口、錦州、天津等港口城市300至700公里。處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交匯處,既屬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又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區域中的東部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為開放的通遼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
Ⅳ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目標
雙增雙進:增強經濟實力,做大經濟總量,增加群眾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工業化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產業化推進縣域經濟的整體性提升。
打造「三大基地」:發揮我市農牧業資源、煤炭等礦產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打造自治區和東北地區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集散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商流物流和資本融通基地。
實現「兩個轉變」實現經濟轉型和城鄉結構轉變,用五年左右時間,使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50%,城鎮化率超過45%。
打造「新城區」:「西移北擴,一河兩區「,五年時間再造一個30萬人口的新城區.
三個「三億元」:突出工業園區建設,五年時間,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郊工業園區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霍煤集團和中區直及旗縣企業各100億元,形成三個百億元的增長點
Ⅵ 通遼開發區
東北希望那邊 過了被大橋是現在開發區了
市政府都搬過去了不是
河西現在夠不是開發區了
現在人們說的開發區就是北大橋北面
Ⅶ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強村促發展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河西街道二號村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農民受益」的原則,高標准建設了該區第一家村辦工業園區,大上項目,壯大集體經濟,開辟了一條工業強村的科學發展之路。
該村結合實際,以推進工業化為重點,大力招商引資,於2006年開工建設了二號村工業園區。開發區相關部門、河西街道辦事處的領導幫助該村做好園區規劃,化解群眾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取得了群眾的支持,為項目建設贏得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並在不佔有基本農田的情況下,把村預留土地用於工業園區建設。同時積極打造一流環境,吸引項目進園興業,先後投入100多萬元修築5條2000延長米的道路,鋪設高壓線路4.6公里、低壓線路3.8公里,改造用電線路,架起3台315千瓦的變壓器,解決了企業用電及園區亮化等問題。
該村通過採取招商引資、會議宣傳、優化投資環境和專人跟蹤落實等有力手段,使溫州、浙江、河北等地共48家中小型企業紛紛到這里「安營紮寨」。目前,佔地200畝的工業園已初具規模。春林食品廠、岳峰麵粉廠、恆業氧氣廠等18家企業已建成並投入生產;鑫源奶製品廠、骨里香熟食城等30家企業到年底可全部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實現利稅600萬元,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近300萬元。
工業園區的發展,還為農民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里的農民逐步走出了黑土地,加快了「農民變市民、農民變工人、變小老闆」的腳步。在春林食品廠打工賺錢的溫金華,是地地道道的二號村農民,她在剛剛失去土地的時候,為了謀得一份穩定的收入,來到了入駐在二號村工業園區的春林食品廠。在這里,她和市裡的工人一樣,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上班的地點不僅離家近,每月還有近千元的收入。村民梁洪啟在企業相繼落戶後,適時開辦了一家超市,目前,像這樣的小飯館、小商店已在二號村迅速衍生出來,圍繞工業園區搞服務,小老闆們每月也都有可觀的經濟收入,徹底解決了被征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有力地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Ⅷ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內企業
居然之家通遼直營店
大連金瑪控股集團
通遼市宏展飼料科技有限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技術學校
開發區工程機械職業技術學校
通遼市興合化工有限公司
通遼市星辰輕鋼彩板有限責任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