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IP原理與應用的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NGN和軟交換技術
1.1 NGN簡介
1.1.1 通信發展的背景
1.1.2 對下一代網路發展的思考
1.1.3 NGN的協議體系及支撐技術
1.1.4 NGN標准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演進
1.2 軟交換技術
1.2.1 概述
1.2.2 軟交換體系架構
1.2.3 軟交換協議
1.2.4 軟交換的發展現狀與待解決的問題
第2章 V00P技術
2.1 概述
2.1.1 IP電話的概念
2.1.2 IP電話的基本原理與結構
2.1.3 IP電話的優點
2.1.4 IP電話的關鍵技術
2.1.5 IP電話需要解決的問題
2.1.6 VoIP標准化組織
2.2 H.323
2.2.1 H.323協議體系結構
2.2.2 H.323協議簇
2.2.3 用H.323組建VoIP網路
2.3 H.248
2.3.1 媒體網關控制協議的發展
2.3.2 H.248協議模型
2.3.3 H.248與MGCP
2.4 SIP
2.4.1 SIP起源
2.4.2 SIP的特徵和功能
2.4.3 SIP概況
2.5 SIP與H.323的比較
第3章 SIP體系結構
3.1 SIP的組成
3.2 SIP消息
3.2.1 概述
3.2.2 消息類型
3.3 SIP實體行為
3.3.1 UA實體行為
3.3.2 重定向伺服器行為
3.3.3 代理伺服器實體行為
3.4 SIP操作
3.4.1 SIP定址與SIP URL
3.4.2 SIP事務
3.4.3 注冊
3.4.4 鑒權
3.4.5 能力查詢
3.4.6 對話
3.4.7 會話發起過程
3.4.8 會話更改過程
3.4.9 會話結束過程
3.5 SIP時鍾
3.6 SIP呼叫處理
3.6.1 注冊
3.6.2 兩個UA之間直接通信的呼叫流程
3.6.3 通過代理伺服器的呼叫流程
3.6.4 通過重定向伺服器的呼叫過程
3.6.5 呼叫轉移處理過程
3.6.6 協商保持處理過程
3.6.7 呼叫釋放過程
3.7 SIP的可靠性
3.8 SIP的可擴展性
3.9 SD0
3.9.1 概述
3.9.2 SIP對SDP的要求
3.9.3 會話描述的一般格式
3.10 SAP
3.11 SIP進展情況
第4章 SIP的擴展
4.1 SIP消息擴展
4.1.1 SIP消息類型擴展
4.1.2 SlP消息頭的擴展
4.1.3 SIt』消息體的擴展
4.2 SIP安全性
4.2.1 安全威脅
4.2.2 安全機制
4.2.3 傳輸層和網路層的安全
4.2.4 SIPS URI方案
4.2.5 HTTP鑒權
4.2.6 S/MIME
4.2.7 安全機制的實現
4.3 SIP的可靠性
4.3.1 概述
4.3.2 UAS行為
4.3.3 UAC行為
4.4 SIP伺服器的定位
4.4.1 概述
4.4.2 DNS需要解決的問題
4.4.3 客戶端用法
4.4.4 伺服器用法
4.5 SIP QoS的實現
4.5.1 概述
4.5.2 QoS策略的關鍵內容
4.5.3 SIP QoS的實現
4.6 SIP-T
4.7 SIP-I
4.8 SIP穿越防火牆
4.8.1 NAT/FW概述
4.8.2 穿越NAT/FW存在的問題
4.8.3 針對NAT SIP解決方案
4.8.4 SIP應用級網關實現的框架
4.9 SIP壓縮
4.1O 第三方呼叫控制
4.11 SIP與H.248的互通
4.11.1 SIP與H.248的協作
4.11.2 信令流程和相關說明
4.11.3 協作方法
4.12 SIP與H.323的互通
4.12.1 互通轉換的原理
4.12.2 SIP.H.323系統互通的呼叫流程
4.12.3 轉換互通方案
4.12.4 方案的分析和比較
第5章 S0P的應用
5.1 SIP在軟交換網路中的應用
5.1.1 與PSTN的互通
5.1.2 與H.323的互通
5.1.3 為軟交換其他功能提供承載
5.1.4 代理伺服器的應用
5.1.5 SIP對移動性的支持
5.1.6 軟交換與應用伺服器的交互
5.2 SIP在移動網路中的應用
5.2.1 移動通信標准化組織
5.2.2 SIP在IMS中的應用
5.2.3 SIP在3G中的應用
5.2.4 SIP在PoC業務中的應用
5.2.5 SIP在OSA業務中的應用
5.2.6 SIP的其他應用
5.3 IPv6環境下的SIP優化
5.3.1 SIP中的自動配置
5.3.2 SIP中的任播應用
5.4 SIP在實時業務中的應用及測試
5.4.1 實時業務質量測試的意義
5.4.2 實時業務運行的協議體系
5.4.3 視頻編碼技術
5.4.4 SIP系統實時媒體流的識別
5.4.5 影響實時業務質量的主要因素
5.4.6 實時視頻質量評估的基本方法
第6章 s0P開發
6.1 SIP協議棧
6.1.1 目前主流的SIP協議棧
6.1.2 VOCAL系統
6.1.3 VOCAL中SIP呼叫流實例
6.1.4 SIP協議棧分析
6.1.5 oSIP協議棧結構分析
6.1.6 oSIP應用結構圖
6.1.7 oSIP使用概述
6.2 SIP伺服器的實現
6.2.1 SIP伺服器的功能
6.2.2 SIP伺服器系統結構
6.2.3 伺服器實現
第7章 S0P的業務開發及研究
7.1 概述
7.2 SIP的可擴展性及開放的業務開發環境
7.2.1 SIP的可擴展性
7.2.2 開放的業務生成環境
7.3 事件通告機制及擴展增值業務
7.3.1 事件通告機制的概念
7.3.2 事件通告機制的流程
7.3.3 自動回叫業務
7.4 幾種基於SIP的業務創建技術
7.4.1 SIP CCI
7.4.2 SIP Senlct
7.4.3 JAIN API
7.4.4 CPL
7.4.5 幾種技術的比較
7.5 Parlay
7.5.1 概述
7.5.2 Parlay技術
7.6 J2EE開發環境
7.6.1 J2EE技術
7.6.2 EJB組件技術
7.6.3 EJB和CORBA
7.7 基於SIP的即時消息
7.7.1 即時消息的發展
7.7.2 SIP即時消息機制
7.7.3 SIP即時消息機制與其他網路的交互操作
7.7.4 小結
7.8 SIP開發實例
7.8.1 UA概述
7.8.2 UA部分主要程序及其介紹
第8章 SIP測試技術
8.1 測試技術
8.1.1 協議與協議測試
8.1.2 設備測試
8.2 SIP測試技術簡介
8.2.1 物理特性測試
8.2.2 協議測試
8.2.3 功能測試
8.2.4 設備性能測試
8.2.5 服務質量測試
8.2.6 網路性能測試
8.2.7 堅固性測試
8.3 SIP功能測試
8.3.1 注冊功能
8.3.2 正常的呼叫建立功能
8.3.3 正常的呼叫釋放功能
8.3.4 不成功的呼叫建立
8.3.5 定時器檢驗
8.3.6 特殊呼叫建立
8.3.7 呼叫保持功能
8.3.8 呼叫轉移功能
8.4 SIP測試
8.4.1 一致性測試
8.4.2 互操作性測試
第9章 SIP應用展望
9.1 優缺點
9.1.1 SIP的優勢
9.1.2 SIP面臨的問題與研究進展
9.2 SIP的應用前景和展望
附錄 SIP RFC
參考文獻

❷ 視頻會議中常用的視、音頻編、解碼協議名稱有哪些

H.323協議簡介

在傳統電話系統中,一次通話從建立系統連接到拆除連接都需要一定的信令來配合完成。同樣,在IP電話中,如何尋找被叫方、如何建立應答、如何按照彼此的數據處理能力發送數據,也需要相應的信令系統,一般稱為協議。目前在國際上,比較有景響的IP電話方面的協議包括ITU-T提出的H.323協議和IETE提出的SIP協議,本節主要介紹目前用得最廣泛H.323協議。

一、H.323的體系結構

為了能在不保證QoS的分組交換網路上展開多媒體會議,由ITU的第15研究組SG-15於1996年通過H.323建議的第一版,並在1998年提出了H.323的第二版。H.323制定了無QoS(服務質量)保證的分組網路PBN(packet Based Networks)上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標准,這些分組網路主宰了當今的桌面網路系統,包括基於TCP/IP、IPX分組交換的乙太網、快速乙太網、令牌網、FDDI技術。因此,H.323標准為LAN、WAN、Internet、網際網路上的多媒體通信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和保障。

H.323是ITU多媒體通信系列標准H.32x的一部份,該系列標准使得在現有通信網路上進行視頻會議成為可能,其中,H.320是在N-ISDN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1是在B-ISDN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2是在有服務質量保證的LAN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4是在GSTN和無線網路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3為現有的分組網路PBN(如IP網路)提供多媒體通信標准。若和其它的IP技術如IETF的資源預留協議RSVP相結合,就可以實現IP網路的多媒體通信。基於IP的LAN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如IP over SDH/SONET、IP over ATM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以及LAN 寬頻正在不斷的提高。由於能提供設備與設備、應用與應用、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的互操作能力,因此,H.323能夠保證所有H.323兼容設備的互操作性。更高速率的處理器、日益增強的圖形器件和強大的多媒體加速晶元使提PC成為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多媒體平台。H.323可提供PBN與別的網路之間進行多媒體通信的互連互通標准。許多計算機、網路通信公司,如Inter、Microsoft和Netscape都支持H.323標准。H.323標准包括在無QoS保證的分組網路中進行多媒體通信所需的技術要求。這些分組網路包括LAN、WAN、Internet/網際網路以及使用PPP等分組協議通過GSTN或ISDN的撥號連接或點對點連接。

從整體上來說,H.323是一個框架性建設,它涉及到終端設備、視頻、音頻和數據傳輸、通信控制、網路介面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了組成多點會議的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網關以及關守等設備。它的基本組成單元是"域",在H.323系統中,所謂域是指一個由關守管理的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和所有終端組成的集合。一個域最少包含一個終端,而且必須有且只有一個關守。H.323系統中各個邏輯組成部份稱為H.323的實體,其種類有:終端、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其中終端、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是H.323中的終端設備,是網路中的邏輯單元。終端設備是可呼叫的和被呼叫的,而有些實體是不通被呼叫的,如關守。H.323包括了H.323終端與其它終端之間的、通過不同網路的、端到端的連接。其體系結構如下面鏈接所示。

上為H.323的體系結構

二、H.323終端的組成

H.323為基於網路的通信系統定義了四個主要的組件:(Terminal)、網關(Gageway)、關守(Gagekeeper)、多點控制單元(MCU)。終端是分組網路中能提供實時、雙向通信的節點設備,也是一種終端用戶設備,可以和網關、多點接入控制單元通信。所有終端都必須支持語音通信,視頻和數據通信可選。H.323規定了不同的音頻、視頻或數據終端協同工作所需的操作模式。它將是下一代網際網路電話、音頻會議終端和視頻會議技術的主要標准。圖6-2所示為H.323終端的組成框圖,在發端,從輸入設備獲取的視頻和音頻信號,經編碼器壓縮後,按照一定格式打包,通過網路發送出去,在收端,來自網路的數據包首先被解包,獲得的視頻、音頻壓縮數據經解碼後送入輸出設備,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它所包含的各個功能單元及其標准備或協議分別是:

視頻編解碼(H.263/ H.261):完成對視頻碼流的冗餘壓縮編碼。

音頻編解碼(H.723.1等):完成語音信號的編解碼,並在接收端可選擇地加入緩沖延遲以保證語音的連續性。所採用的標准為ITU-T的H.723.1,它提供5.3kbit/s和6.3kbit/s兩種碼率,採用線性預測綜合分析編碼方法,分別使用代數碼本激勵線性預測和多脈沖最大似然量化,從而各自獲得編碼復雜度和質量的優化。

各種數據應用:包括電子白板、靜止圖像傳輸、文件交換、資料庫共存、數據會議、運程設備控制等,可用的標准為T.120、T.84、T.434等。

控制單元(H.245):提供端到端信令,以保證H.323終端的正常通信。所採用的協議為H.245(多媒體通信控制協議),它定義了請求、應答、信令和指示四種信息,通過各種終端間進行通信能力協商,打開/關閉邏輯信道,發送命令或指示等操作,完成對通信的控制。

H.225層:將視頻、音頻、控制等數據格式化並發送,同時從網路接收數據。另外,還負責處理一些諸如邏輯分幀、加序列號、錯誤檢測等功能。

三、H.323標准協議簇 H.323是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一個標准協議棧,該協議棧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功能可以將其分為四類協議,也就是說該協議從系統的總體框架(H.323)、視頻編解碼(H.263)、音頻編解碼(H.723.1)、系統控制(H.245)、數據流的復用(H.225)等各方

上為H.323終端框圖

面作了比較祥細的規定。為網路電話和可視電話會議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和系統的兼容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中系統控制協議包括H.323、H.245、和H.225.0,Q.931和RTP/RTCP是H.225.0的主要組成部份。系統控制是H.323終端的核心。整個系統控制由H.245控制信道、H.225.0呼叫信令信道和RAS(注冊、許可、狀態)信道提供,音頻編解碼協議包括G.711協議(必選)、G.722、G.723.1、G.728、G.729等協議。編碼器使用的音頻標准必須由H.245協議協商確定。H.323終端應由對本身所具有的音頻編解碼能力進行非對稱操作。如以G.711發送,以G.729接收。視頻編解碼協議主要包括H.261協議(必選)和H.263協議。H.323系統中視頻功能是可選的。數據會議功能也是可選的,其標準是多媒體會議數據協議T.120。其結構如下面鏈接所示。

上為H.323協議棧

1、H.323組件 H.323終端是H.323定義的最基本組件。所有的H.323終端也必須支持H.245標准,H.245標准用於控制信道使用情況和信道性能。在H.323終端中的其它可選組件是圖像編解碼器、T.120數據會議協議以及MCU功能。

網關也是H.323會議系統的一個可選組件。網關提供很多服務,其中包含H.323會議節點設備與其它ITU標准相兼容的終端之間的轉換功能。這種功能包括傳輸格式(如H.250.0到H.221)和通信規程的轉換(如H.245到H.242)。另外,在分組網路端和電路交換網路端之間,網關還執行語音和圖像編解碼器轉換工作,以及呼叫建立和拆除工作。終端使用H.245和H.225.0協議與網關進行通信。採用適當的解碼器,H.323網關可支持符合H.310、H.321、H.322以及V.70標准終端。

關守是H.323系統的一個可組選件,其功能是向H.323節點提供呼叫控制服務。當系統中存在H.323關守時,其必須提供以下四種服務地址:地址翻譯、帶寬控制、許可控制與區域管理功能。帶寬管理、呼叫鑒權、呼叫控制信令和呼叫管理等為關守的可選功能。雖然從邏輯上,關守和H.323節點設備上分離的,但是生產商可以將關守的功能融入H.323終端、網關和多點控制單元等物理設備中。由單一關守管理的所有終端、網關和多點控制單元的集合稱之為H.323域。 多點控制單元支持三個以上節點設備的會議,在H.323系統中,一個多點控制單元由一個多點控制器MC和幾個多點處理器MP組成,但可以不包含MP。MC處理端點間的H.245控制信息,從而決定它對視頻和音頻的通常處理能力。在必要的情況下,MC還可以通過判斷哪些視頻流和音頻流需要多播來控制會議資源。MC並不直接處理任何媒體信息流,而將它留給MP來處理。MP對音頻、視頻或數據信息進行混合、切換和處理。MC和MP可能存在於一台專用設備中或作為其它的H.323組件的一部份。

音頻編碼器對從麥克風輸入的音頻信息進行編碼傳輸,在接收端進行解碼以便輸出到揚聲器,音頻信號包含數字化且壓縮的語音。H.323支持的壓縮演算法符合ITU標准。為進行語音壓縮,H.323終端必須支持G.711語音標准,傳送和接收A律和u律。其它音頻編解碼器標准如G.722、G.723.1、G.729.A、MPEG-1音頻則可選擇支持。編碼器使用的音頻演算法必須由H.245來確定。H.323終端應能對本身所具有的音頻編解碼能力進行非對稱操作,如以G.711發送,以G.728接收。

視頻編解碼器在視頻源處將視頻信息進行解碼傳輸,在接收端進行解碼顯示。雖然視頻功能可選,但任何具有視頻功能的H.323終端必須支持H.261QCIF格式;支持H.261的其它格式以及可選支持H.263標准。在分組網路上,使用H.261、H.263編解碼無需BCH糾錯和糾錯幀。數據會議T.120是可選功能。當支持數據會議時,數據會議可出現協同工作,如白板、應用共享、文件傳輸、靜態圖像傳輸、資料庫訪問、音頻圖像會議等。通過H.245處理後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數據應用和協議。

2、H.225、H.245等協議 H.323系統中的通信可以看成是視頻、音頻、控制信息的混合。系統控制功能是H.323終端的核心,它提供了H.323終端正確操作的信令。這些功能包括呼叫控制(建立與拆除)、通力切換、命令和指示信令以及用於開放和描述邏輯信道內容的報文等。整個系統的控制由H.245控制信道、H.225.0呼叫信令信道以及RAS信道提供。H.225.0標准描述了無QoS保證的LAN上媒體流的打包分組與同步傳輸機制。H.225.0對傳輸的控制流進行格式化,以便輸出到網路介面,同時從網路介面輸入報文中檢索出接收到控制流。另外,它還完成邏輯幀、順序編號、糾錯與檢錯功能。

在H.323多媒體通信系統中,控制信令和數據流的傳送利用了面向連接的傳輸機制。在IP游戲棧中,IP與TCP協作,共同完成面向連接的傳輸。可靠的傳輸保證了數據數據包傳輸時的流量控制、連續性以及正確性,但也可能引起傳輸時延以及佔用網路寬頻。H.323將可靠的TCP用於H.245控制信道、T.120數據信道,呼叫信令信道。而視頻和音頻信息採用不可靠的、面向非連接的傳輸方式,即利用用戶數據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無法提供很好的QoS,只提供最少的控制信息,因此傳輸時延較TCP小。 在有多個視頻流和音頻流的多媒體通信系統中,基於UDP和不可靠傳輸利用IP多點廣播和由IETF實時傳輸協議RTP處理視頻和音頻信息。IP多播是以UDP方式進行不可靠多點廣播傳輸的協議。RTP工作於IP多播的頂層,用於處理IP網上的視頻和音頻流,每個UDP包均加上一個包含時間戳和序號的報頭。若接收端配以適當的緩沖,那麼它就可以種用時間戳和序號信息"復原,再生"數據包、記錄失序包、同步語音、圖像和數據以及改善邊接重放效果。實時控制協議RTCP用於RTP的控制。RTCP監視服務質量以及網上傳送的信息,並定期將包含服務質量信息的控制信息包發分給所有通信節點。

在大型分組網路如網際網路中,為一個多媒體呼叫保留點足夠的寬頻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困難的。另一個IETF協議--資源預流協議RSVP允許接收端為某一特殊的數據流申請一定數量的寬頻,並得到一個答復,確認申請是否被許可。雖然RSVP不是H.323標準的正式組成部份,但大多數H.323產品都必須支持他,因為寬頻的預流對IP網路上多媒體通信的成功至關重要,RSVP需要得到終端、網關、裝有多點處理器的MCU以及中間路由器或交換機的支持。

H.225.0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網路,其中包括乙太網、令牌環網等。H.225.0被定義在諸如TCP/IP,SPX/IPX傳輸層。H.225.0通信的范圍是在H.323網關之間,並且是在同一個網上,使用同一種傳輸協議。如果在整個網際網路上使用H.323協議,通信性能將會下降。H.323試圖把H.320擴展到無質量保證的區域網中,通過使用強大的認可控制會議控制,使一個專門會議的參加者從幾人到幾千人。

H.225.0建立了一個呼叫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呼叫建立和性能協商沒有使用RTP傳輸地址,呼叫建立之後才建立若干個RTP/RTCP連接。呼叫建立之前,終端可以向某個關守(Gatekeeper)注冊。如果終端要向某個關守注冊,它必須知道這個關守的年限(Vintage)。正因為如此,發現(discovery)和注冊(registion)結構都包含了一個H.245類型的對象標志,它提供了H.323應用版本的年限。這些結構還包含了可選擇的非標准消息,它允許終端建立非標准關系。在這些結構的末尾,還包括了版本號的非標准狀態。其中:版本號是必須的,非標准信息是可選的。非標准信息用來在兩個終端之間相通知其年限及非標准狀態。雖然所有的Q.931消息在用戶到用戶信息中具有可選的非標准信息,但在所有的RAS通道信息中還是具有可選的非標准信息。另外,在任何時候都能發送一個非標准RAS消息。進行注冊、認可和狀態通信的不可靠通道稱為RAS通道。開始一個呼叫一般必須首先發送一個認可請求消息,接著發送一個初始建立消息,這個過程以收到連接消息為結束。

當可靠的H.245控制通道建立之後,音頻、視頻以及數據的傳輸通道都可以相應建立。多媒體會議的有關設置也可以在這里設置。當使用可靠的H.245控制通道傳送消息後,H.225終端可以通過不可靠通道發送音頻、視頻數據。錯誤隱藏和其它一些信息是用來處理發生丟包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音頻、視頻數據包不會重發,因為重發將引起網路網路上的延時。假設底層已經處理了對位出錯的檢測,而且錯誤的包不會傳給H.225。音頻、視頻數據和呼叫信號不會在同一個通道里傳輸,並且不使用同樣的消息結構。H.225.0有能力使用不同的傳輸地址,在不同的RTP實例當中發送和接收音頻、視頻數據,以確保不同媒體幀的序列號和每種媒體的服務質量。現在ITU正在研究如何把音頻、視頻數據包混合在同一個傳輸地址中同一幀中,雖然音頻、視頻數據能夠憑錯傳輸層服務訪問點標識來共享同一個網路地址,但是製造商還是選擇使用不同的網路地址來分別傳輸音頻、視頻數據。在網關、多點控制單元和關守中可以使用動態傳輸層服務訪問點標識來代替固定傳輸層服務訪問點標識。

一個可靠的傳輸地址用於終端與終端之間的呼叫建立,也可以用於關守之間,可靠的呼叫信號連接必須按照下例規則進行。在終端與終端的呼叫信號傳輸中,每個終端都可以打開或關閉可靠呼叫信號通道。對於關守的呼叫信號傳輸,終端必須保證在整個過程中打開可靠埠。雖然關守能夠選擇是否關閉信號通道,但是對於網關正在使用的呼叫通道,關守必須保證它打開。諸如顯示信息等Q.931信息可以在端到端之間傳輸。如果由於傳輸層的某個原因使得可靠的連接被斷開,這個連接必須重建,此次呼叫不認為是失敗。除非H.245通道被關閉。呼叫狀態和呼叫參考值不受關閉可靠連接的影響。同一時間可以打開多個H.245通道,因此同一個終端可以同時參加多個會議。在一個會議中,一個終端甚至可以同時打開多種類型的通道,例如,同時打開兩個音頻通道來得到立體聲效果。但是在一個點對點的呼叫中只能打開一個H.245控制通道。

H.245協議定義了主從叛別功能,當在一個呼叫中的兩個終端同時初始化一個相同的事件時,就產生了沖突。例如,資源只能被一個事件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終端必須判斷誰是主終端,誰是從終端,主從叛別過程用來判斷哪個終端是主終端,哪個是從終端。終端的狀態一旦決定,在整個呼叫過程期間都不會改變。性能交換過程用來保證傳輸的媒體信號是能夠被接收端接收的,也就是接收端必須能夠解碼接收數據。這要求每一個終端的接收和解碼能力必須被對方終端知道。終端不需具備所有的能力,對於不能理解的要求可以不予理睬。終端通過發送它的性能集使對方知道自己的接收和解碼能力。接收性能描述了終端接收和處理信息流的能力。發送必須確保所發送的性能集的內容是自己能夠做到的。發送性能給接收方提供了操作方式的選擇集,接收方可以從中選擇某種方式。如果預設了發送性能集,這說明了發送方沒有給接收方選擇,但這並不說明發送方不會向接收方發送數據。這些性能集使得終端可以同時提供多種媒體流的處理。例如,一個終端可以同時接收兩路不同的H.262視頻信號和兩路不同的H.722音頻信號。性能消息描述的不僅僅是終端具有的固有能力,還描述了它可以同時具有哪些模型。它也可能表示了發送性能和接收性能之間的一種折中。終端可以使用非標准參數結構來發送非標准性能和控制消息。非標准消息是製造商或其它組織定義的,用來表明其終端所具有的特殊能力。

邏輯通道信號過程確保在邏輯通道打開時,終端就具有接收和解碼數據的能力。打開邏輯通道消息包含了關於傳送數據的描述。邏輯通道必須在終端有能力同時接收所有打開通道的數據時才通被打開。一個邏輯通道由傳送方打開。接收方可以向傳送方請求關閉邏輯通道,傳送方可以接受請求,也可以拒絕請求。當性能交換結束時,雙方終端通過交換的性能描述符都知道了對方的性能。終端不需要知道描述符中所有性通,只要知道它使用的性能即可。終端知道自己與對方終端的環型延時是很有用的。環型延時判別就是用來測試環型延時的,它還可以用來測試遠方終端是否存在。命令和說明可以用來傳送一些特殊的數據。命令和說明不會得到遠程終端的響應消息。命令用於強迫遠程終端執行一個動作,說明用於提供信息。

H.323協議規定,音頻和視頻分組必須被封裝在實時協議RTP中,並通過發送端和接收端的一個UDP的Socket對來進行承載。而實時控制協議RTCP用來評估會話和連接質量,以及在通信方之間提供反饋信息。相應的數據及其支持性的分組可以通過TCP或UDP進行操作。H.323協議還規定,所有的H.323終端都必須帶一個語音編碼器,最低要求是必須支持G.711建議。

❸ 咋安裝5G網路

這個至少要在下半年才開始吧,都喜歡5g就是不知道流量夠不夠用,要是不做出調整的話我覺得還是4g,寬頻5g我就不知道了這個有5g的嗎,還請知道的人回答一下

❹ 我如何使用5G網路

假如你有一個可應用的5G設備,然後在一個5G信號覆蓋的區域,你就可以使用4G網路一樣正常使用,比如我們可能在一些區域試用5G手機,但是我們除了能感覺到網速快很多,然後很多5G改變世界的體驗,現在卻很難體驗到。只能等待未來各種設備的落地應用,比如很牛的雲游戲,無人駕駛,物聯網等等
1、5G技術與4G最大的不同就是網速:
1G網路使用頻分多址技術;
2G網路使用時分多址技術,峰值速率可達200kbps;
3G網路採用碼分多址技術,峰值速率可達2Mbps;
4G採用在正交頻多分,峰值速率為100Mbps;
而5G控制信道eMBB的多址技術為上下行CP-OFDM,沒有PFT預變換,移動通信峰值速率可達20Gbps!

2、5G網路不僅傳輸速率更高,而且在傳輸中呈現出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點;低功耗能更好地支持未來的物聯網應用,低時延、高可靠可以滿足車聯網的需求,車聯網要求空口時延低至1ms,而傳統的認證和加密流程等協議未考慮超高可靠低時延的通信場景。

3、5G網路應用的范圍極廣,面對的安全挑戰也越多:如果說1G面向個人通信,5G則面向產業和社會的管理應用。相比於現在的相對封閉的移動通信系統來說,5G網路如果在開放授權過程中出現信任問題,那麼惡意第三方將通過獲得的網路操控能力對網路發起攻擊,APT攻擊、DDOS、Worm惡意軟體攻擊規模更大且更頻繁。
4、 5G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連續廣區域覆蓋:保證用戶在高速移動和邊緣地區時能得到連續高速的網路信號提供100Mbps以上的用戶體驗速率。
2)滿足辦公區域等局部區域的熱點高容量(高速率高密度)需求;
3)低功耗大連接:多種物聯網設備海量連入,要滿足物聯網的低功耗要求。
4)低時延高可靠:主要為了滿足車聯網、工業控制和自動駕駛的需求。

二、5G網路中關鍵技術、核心詞彙的淺談理解:
1、無定型小區: 由於高頻和高帶寬,若使用高功率的宏站則布設成極高,但採用大量微站那麼干擾嚴重、難以進行站點選址優化,解決方案是:
1)宏微蜂窩混合組網:
宏蜂窩負責廣覆蓋,支持高優先順序和高QOS要求的用戶;
微蜂窩小區用低功率站點實現熱點覆蓋,消除宏蜂窩中的「盲點」,將它安置在宏蜂窩的「熱點」上,可滿足該微小區域質量與容量兩方面的要求。
2)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組網:
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終端在微站間切換不影響宏站信令負荷,實現對覆蓋和容量的分別優化。
小區分簇化集中控制,聯合優化配置,解決小區間干擾協調和負載均衡問題。
3)上下行解耦異構組網:

2、接入的身份認證:
當移動用戶首次附著於網路時,3G/4G終端的長期身份標識(IMSI)會直接以明文的形式在信道中傳輸,用戶身份被公開。5G在USIM卡增加運營商設定的公匙,該公匙直接將用戶的SUPI(IMSI)加密為SUCI,網路用私鑰來解密,從而保護用戶身份不被竊聽攻擊。3GPP在TR33.899中給出了推薦的SUCI加密方案。

3、構築未來5G網路架構的基石——SDN(軟體定義網)與NFV(網路功能虛擬化):
當前的核心網EPC存在耦合缺陷:控制平面和用戶平面的耦合、硬體和軟體的耦合。

❺ H.323協議

H.323協議簡介

在傳統電話系統中,一次通話從建立系統連接到拆除連接都需要一定的信令來配合完成。同樣,在IP電話中,如何尋找被叫方、如何建立應答、如何按照彼此的數據處理能力發送數據,也需要相應的信令系統,一般稱為協議。目前在國際上,比較有景響的IP電話方面的協議包括ITU-T提出的H.323協議和IETE提出的SIP協議,本節主要介紹目前用得最廣泛H.323協議。

一、H.323的體系結構

為了能在不保證QoS的分組交換網路上展開多媒體會議,由ITU的第15研究組SG-15於1996年通過H.323建議的第一版,並在1998年提出了H.323的第二版。H.323制定了無QoS(服務質量)保證的分組網路PBN(packet Based Networks)上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標准,這些分組網路主宰了當今的桌面網路系統,包括基於TCP/IP、IPX分組交換的乙太網、快速乙太網、令牌網、FDDI技術。因此,H.323標准為LAN、WAN、Internet、網際網路上的多媒體通信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和保障。

H.323是ITU多媒體通信系列標准H.32x的一部份,該系列標准使得在現有通信網路上進行視頻會議成為可能,其中,H.320是在N-ISDN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1是在B-ISDN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2是在有服務質量保證的LAN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4是在GSTN和無線網路上進行多媒體通信的標准。H.323為現有的分組網路PBN(如IP網路)提供多媒體通信標准。若和其它的IP技術如IETF的資源預留協議RSVP相結合,就可以實現IP網路的多媒體通信。基於IP的LAN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如IP over SDH/SONET、IP over ATM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以及LAN 寬頻正在不斷的提高。由於能提供設備與設備、應用與應用、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的互操作能力,因此,H.323能夠保證所有H.323兼容設備的互操作性。更高速率的處理器、日益增強的圖形器件和強大的多媒體加速晶元使提PC成為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多媒體平台。H.323可提供PBN與別的網路之間進行多媒體通信的互連互通標准。許多計算機、網路通信公司,如Inter、Microsoft和Netscape都支持H.323標准。H.323標准包括在無QoS保證的分組網路中進行多媒體通信所需的技術要求。這些分組網路包括LAN、WAN、Internet/網際網路以及使用PPP等分組協議通過GSTN或ISDN的撥號連接或點對點連接。

從整體上來說,H.323是一個框架性建設,它涉及到終端設備、視頻、音頻和數據傳輸、通信控制、網路介面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了組成多點會議的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網關以及關守等設備。它的基本組成單元是"域",在H.323系統中,所謂域是指一個由關守管理的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和所有終端組成的集合。一個域最少包含一個終端,而且必須有且只有一個關守。H.323系統中各個邏輯組成部份稱為H.323的實體,其種類有:終端、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多點控制器(MC)、多點處理器(MP)。其中終端、網關、多點控制單元(MCU)是H.323中的終端設備,是網路中的邏輯單元。終端設備是可呼叫的和被呼叫的,而有些實體是不通被呼叫的,如關守。H.323包括了H.323終端與其它終端之間的、通過不同網路的、端到端的連接。其體系結構如下面鏈接所示。

http://www.20cn.net/~achieve/office/imag/network/voip1.jpg

上為H.323的體系結構

二、H.323終端的組成

H.323為基於網路的通信系統定義了四個主要的組件:(Terminal)、網關(Gageway)、關守(Gagekeeper)、多點控制單元(MCU)。終端是分組網路中能提供實時、雙向通信的節點設備,也是一種終端用戶設備,可以和網關、多點接入控制單元通信。所有終端都必須支持語音通信,視頻和數據通信可選。H.323規定了不同的音頻、視頻或數據終端協同工作所需的操作模式。它將是下一代網際網路電話、音頻會議終端和視頻會議技術的主要標准。圖6-2所示為H.323終端的組成框圖,在發端,從輸入設備獲取的視頻和音頻信號,經編碼器壓縮後,按照一定格式打包,通過網路發送出去,在收端,來自網路的數據包首先被解包,獲得的視頻、音頻壓縮數據經解碼後送入輸出設備,用戶數據和控制數據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它所包含的各個功能單元及其標准備或協議分別是:

視頻編解碼(H.263/ H.261):完成對視頻碼流的冗餘壓縮編碼。

音頻編解碼(H.723.1等):完成語音信號的編解碼,並在接收端可選擇地加入緩沖延遲以保證語音的連續性。所採用的標准為ITU-T的H.723.1,它提供5.3kbit/s和6.3kbit/s兩種碼率,採用線性預測綜合分析編碼方法,分別使用代數碼本激勵線性預測和多脈沖最大似然量化,從而各自獲得編碼復雜度和質量的優化。

各種數據應用:包括電子白板、靜止圖像傳輸、文件交換、資料庫共存、數據會議、運程設備控制等,可用的標准為T.120、T.84、T.434等。

控制單元(H.245):提供端到端信令,以保證H.323終端的正常通信。所採用的協議為H.245(多媒體通信控制協議),它定義了請求、應答、信令和指示四種信息,通過各種終端間進行通信能力協商,打開/關閉邏輯信道,發送命令或指示等操作,完成對通信的控制。

H.225層:將視頻、音頻、控制等數據格式化並發送,同時從網路接收數據。另外,還負責處理一些諸如邏輯分幀、加序列號、錯誤檢測等功能。

三、H.323標准協議簇 H.323是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一個標准協議棧,該協議棧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功能可以將其分為四類協議,也就是說該協議從系統的總體框架(H.323)、視頻編解碼(H.263)、音頻編解碼(H.723.1)、系統控制(H.245)、數據流的復用(H.225)等各方

http://www.20cn.net/~achieve/office/imag/network/voip2.jpg

上為H.323終端框圖

面作了比較祥細的規定。為網路電話和可視電話會議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和系統的兼容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中系統控制協議包括H.323、H.245、和H.225.0,Q.931和RTP/RTCP是H.225.0的主要組成部份。系統控制是H.323終端的核心。整個系統控制由H.245控制信道、H.225.0呼叫信令信道和RAS(注冊、許可、狀態)信道提供,音頻編解碼協議包括G.711協議(必選)、G.722、G.723.1、G.728、G.729等協議。編碼器使用的音頻標准必須由H.245協議協商確定。H.323終端應由對本身所具有的音頻編解碼能力進行非對稱操作。如以G.711發送,以G.729接收。視頻編解碼協議主要包括H.261協議(必選)和H.263協議。H.323系統中視頻功能是可選的。數據會議功能也是可選的,其標準是多媒體會議數據協議T.120。其結構如下面鏈接所示。

http://www.20cn.net/~achieve/office/imag/network/voip3.jpg

上為H.323協議棧

1、H.323組件 H.323終端是H.323定義的最基本組件。所有的H.323終端也必須支持H.245標准,H.245標准用於控制信道使用情況和信道性能。在H.323終端中的其它可選組件是圖像編解碼器、T.120數據會議協議以及MCU功能。

網關也是H.323會議系統的一個可選組件。網關提供很多服務,其中包含H.323會議節點設備與其它ITU標准相兼容的終端之間的轉換功能。這種功能包括傳輸格式(如H.250.0到H.221)和通信規程的轉換(如H.245到H.242)。另外,在分組網路端和電路交換網路端之間,網關還執行語音和圖像編解碼器轉換工作,以及呼叫建立和拆除工作。終端使用H.245和H.225.0協議與網關進行通信。採用適當的解碼器,H.323網關可支持符合H.310、H.321、H.322以及V.70標准終端。

關守是H.323系統的一個可組選件,其功能是向H.323節點提供呼叫控制服務。當系統中存在H.323關守時,其必須提供以下四種服務地址:地址翻譯、帶寬控制、許可控制與區域管理功能。帶寬管理、呼叫鑒權、呼叫控制信令和呼叫管理等為關守的可選功能。雖然從邏輯上,關守和H.323節點設備上分離的,但是生產商可以將關守的功能融入H.323終端、網關和多點控制單元等物理設備中。由單一關守管理的所有終端、網關和多點控制單元的集合稱之為H.323域。 多點控制單元支持三個以上節點設備的會議,在H.323系統中,一個多點控制單元由一個多點控制器MC和幾個多點處理器MP組成,但可以不包含MP。MC處理端點間的H.245控制信息,從而決定它對視頻和音頻的通常處理能力。在必要的情況下,MC還可以通過判斷哪些視頻流和音頻流需要多播來控制會議資源。MC並不直接處理任何媒體信息流,而將它留給MP來處理。MP對音頻、視頻或數據信息進行混合、切換和處理。MC和MP可能存在於一台專用設備中或作為其它的H.323組件的一部份。

音頻編碼器對從麥克風輸入的音頻信息進行編碼傳輸,在接收端進行解碼以便輸出到揚聲器,音頻信號包含數字化且壓縮的語音。H.323支持的壓縮演算法符合ITU標准。為進行語音壓縮,H.323終端必須支持G.711語音標准,傳送和接收A律和u律。其它音頻編解碼器標准如G.722、G.723.1、G.729.A、MPEG-1音頻則可選擇支持。編碼器使用的音頻演算法必須由H.245來確定。H.323終端應能對本身所具有的音頻編解碼能力進行非對稱操作,如以G.711發送,以G.728接收。

視頻編解碼器在視頻源處將視頻信息進行解碼傳輸,在接收端進行解碼顯示。雖然視頻功能可選,但任何具有視頻功能的H.323終端必須支持H.261QCIF格式;支持H.261的其它格式以及可選支持H.263標准。在分組網路上,使用H.261、H.263編解碼無需BCH糾錯和糾錯幀。數據會議T.120是可選功能。當支持數據會議時,數據會議可出現協同工作,如白板、應用共享、文件傳輸、靜態圖像傳輸、資料庫訪問、音頻圖像會議等。通過H.245處理後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數據應用和協議。

2、H.225、H.245等協議 H.323系統中的通信可以看成是視頻、音頻、控制信息的混合。系統控制功能是H.323終端的核心,它提供了H.323終端正確操作的信令。這些功能包括呼叫控制(建立與拆除)、通力切換、命令和指示信令以及用於開放和描述邏輯信道內容的報文等。整個系統的控制由H.245控制信道、H.225.0呼叫信令信道以及RAS信道提供。H.225.0標准描述了無QoS保證的LAN上媒體流的打包分組與同步傳輸機制。H.225.0對傳輸的控制流進行格式化,以便輸出到網路介面,同時從網路介面輸入報文中檢索出接收到控制流。另外,它還完成邏輯幀、順序編號、糾錯與檢錯功能。

在H.323多媒體通信系統中,控制信令和數據流的傳送利用了面向連接的傳輸機制。在IP游戲棧中,IP與TCP協作,共同完成面向連接的傳輸。可靠的傳輸保證了數據數據包傳輸時的流量控制、連續性以及正確性,但也可能引起傳輸時延以及佔用網路寬頻。H.323將可靠的TCP用於H.245控制信道、T.120數據信道,呼叫信令信道。而視頻和音頻信息採用不可靠的、面向非連接的傳輸方式,即利用用戶數據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無法提供很好的QoS,只提供最少的控制信息,因此傳輸時延較TCP小。 在有多個視頻流和音頻流的多媒體通信系統中,基於UDP和不可靠傳輸利用IP多點廣播和由IETF實時傳輸協議RTP處理視頻和音頻信息。IP多播是以UDP方式進行不可靠多點廣播傳輸的協議。RTP工作於IP多播的頂層,用於處理IP網上的視頻和音頻流,每個UDP包均加上一個包含時間戳和序號的報頭。若接收端配以適當的緩沖,那麼它就可以種用時間戳和序號信息"復原,再生"數據包、記錄失序包、同步語音、圖像和數據以及改善邊接重放效果。實時控制協議RTCP用於RTP的控制。RTCP監視服務質量以及網上傳送的信息,並定期將包含服務質量信息的控制信息包發分給所有通信節點。

在大型分組網路如網際網路中,為一個多媒體呼叫保留點足夠的寬頻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困難的。另一個IETF協議--資源預流協議RSVP允許接收端為某一特殊的數據流申請一定數量的寬頻,並得到一個答復,確認申請是否被許可。雖然RSVP不是H.323標準的正式組成部份,但大多數H.323產品都必須支持他,因為寬頻的預流對IP網路上多媒體通信的成功至關重要,RSVP需要得到終端、網關、裝有多點處理器的MCU以及中間路由器或交換機的支持。

H.225.0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網路,其中包括乙太網、令牌環網等。H.225.0被定義在諸如TCP/IP,SPX/IPX傳輸層。H.225.0通信的范圍是在H.323網關之間,並且是在同一個網上,使用同一種傳輸協議。如果在整個網際網路上使用H.323協議,通信性能將會下降。H.323試圖把H.320擴展到無質量保證的區域網中,通過使用強大的認可控制會議控制,使一個專門會議的參加者從幾人到幾千人。

H.225.0建立了一個呼叫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呼叫建立和性能協商沒有使用RTP傳輸地址,呼叫建立之後才建立若干個RTP/RTCP連接。呼叫建立之前,終端可以向某個關守(Gatekeeper)注冊。如果終端要向某個關守注冊,它必須知道這個關守的年限(Vintage)。正因為如此,發現(discovery)和注冊(registion)結構都包含了一個H.245類型的對象標志,它提供了H.323應用版本的年限。這些結構還包含了可選擇的非標准消息,它允許終端建立非標准關系。在這些結構的末尾,還包括了版本號的非標准狀態。其中:版本號是必須的,非標准信息是可選的。非標准信息用來在兩個終端之間相通知其年限及非標准狀態。雖然所有的Q.931消息在用戶到用戶信息中具有可選的非標准信息,但在所有的RAS通道信息中還是具有可選的非標准信息。另外,在任何時候都能發送一個非標准RAS消息。進行注冊、認可和狀態通信的不可靠通道稱為RAS通道。開始一個呼叫一般必須首先發送一個認可請求消息,接著發送一個初始建立消息,這個過程以收到連接消息為結束。

當可靠的H.245控制通道建立之後,音頻、視頻以及數據的傳輸通道都可以相應建立。多媒體會議的有關設置也可以在這里設置。當使用可靠的H.245控制通道傳送消息後,H.225終端可以通過不可靠通道發送音頻、視頻數據。錯誤隱藏和其它一些信息是用來處理發生丟包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音頻、視頻數據包不會重發,因為重發將引起網路網路上的延時。假設底層已經處理了對位出錯的檢測,而且錯誤的包不會傳給H.225。音頻、視頻數據和呼叫信號不會在同一個通道里傳輸,並且不使用同樣的消息結構。H.225.0有能力使用不同的傳輸地址,在不同的RTP實例當中發送和接收音頻、視頻數據,以確保不同媒體幀的序列號和每種媒體的服務質量。現在ITU正在研究如何把音頻、視頻數據包混合在同一個傳輸地址中同一幀中,雖然音頻、視頻數據能夠憑錯傳輸層服務訪問點標識來共享同一個網路地址,但是製造商還是選擇使用不同的網路地址來分別傳輸音頻、視頻數據。在網關、多點控制單元和關守中可以使用動態傳輸層服務訪問點標識來代替固定傳輸層服務訪問點標識。

一個可靠的傳輸地址用於終端與終端之間的呼叫建立,也可以用於關守之間,可靠的呼叫信號連接必須按照下例規則進行。在終端與終端的呼叫信號傳輸中,每個終端都可以打開或關閉可靠呼叫信號通道。對於關守的呼叫信號傳輸,終端必須保證在整個過程中打開可靠埠。雖然關守能夠選擇是否關閉信號通道,但是對於網關正在使用的呼叫通道,關守必須保證它打開。諸如顯示信息等Q.931信息可以在端到端之間傳輸。如果由於傳輸層的某個原因使得可靠的連接被斷開,這個連接必須重建,此次呼叫不認為是失敗。除非H.245通道被關閉。呼叫狀態和呼叫參考值不受關閉可靠連接的影響。同一時間可以打開多個H.245通道,因此同一個終端可以同時參加多個會議。在一個會議中,一個終端甚至可以同時打開多種類型的通道,例如,同時打開兩個音頻通道來得到立體聲效果。但是在一個點對點的呼叫中只能打開一個H.245控制通道。

H.245協議定義了主從叛別功能,當在一個呼叫中的兩個終端同時初始化一個相同的事件時,就產生了沖突。例如,資源只能被一個事件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終端必須判斷誰是主終端,誰是從終端,主從叛別過程用來判斷哪個終端是主終端,哪個是從終端。終端的狀態一旦決定,在整個呼叫過程期間都不會改變。性能交換過程用來保證傳輸的媒體信號是能夠被接收端接收的,也就是接收端必須能夠解碼接收數據。這要求每一個終端的接收和解碼能力必須被對方終端知道。終端不需具備所有的能力,對於不能理解的要求可以不予理睬。終端通過發送它的性能集使對方知道自己的接收和解碼能力。接收性能描述了終端接收和處理信息流的能力。發送必須確保所發送的性能集的內容是自己能夠做到的。發送性能給接收方提供了操作方式的選擇集,接收方可以從中選擇某種方式。如果預設了發送性能集,這說明了發送方沒有給接收方選擇,但這並不說明發送方不會向接收方發送數據。這些性能集使得終端可以同時提供多種媒體流的處理。例如,一個終端可以同時接收兩路不同的H.262視頻信號和兩路不同的H.722音頻信號。性能消息描述的不僅僅是終端具有的固有能力,還描述了它可以同時具有哪些模型。它也可能表示了發送性能和接收性能之間的一種折中。終端可以使用非標准參數結構來發送非標准性能和控制消息。非標准消息是製造商或其它組織定義的,用來表明其終端所具有的特殊能力。

邏輯通道信號過程確保在邏輯通道打開時,終端就具有接收和解碼數據的能力。打開邏輯通道消息包含了關於傳送數據的描述。邏輯通道必須在終端有能力同時接收所有打開通道的數據時才通被打開。一個邏輯通道由傳送方打開。接收方可以向傳送方請求關閉邏輯通道,傳送方可以接受請求,也可以拒絕請求。當性能交換結束時,雙方終端通過交換的性能描述符都知道了對方的性能。終端不需要知道描述符中所有性通,只要知道它使用的性能即可。終端知道自己與對方終端的環型延時是很有用的。環型延時判別就是用來測試環型延時的,它還可以用來測試遠方終端是否存在。命令和說明可以用來傳送一些特殊的數據。命令和說明不會得到遠程終端的響應消息。命令用於強迫遠程終端執行一個動作,說明用於提供信息。

H.323協議規定,音頻和視頻分組必須被封裝在實時協議RTP中,並通過發送端和接收端的一個UDP的Socket對來進行承載。而實時控制協議RTCP用來評估會話和連接質量,以及在通信方之間提供反饋信息。相應的數據及其支持性的分組可以通過TCP或UDP進行操作。H.323協議還規定,所有的H.323終端都必須帶一個語音編碼器,最低要求是必須支持G.711建議。

❻ 在LTE技術中,上下行採用的接入方式-致嗎如果不是,那分別是,為什麼

1. TD-LTE路測中對於掉線的定義如何,掉線率指標是指什麼?

掉線的定義為測試過程中已經接收到了一定數據的情況下,超過3分鍾沒有任何數據傳輸。掉線率=各制式掉線次數總和/(成功次數+各制式掉線次數總和)
2. LTE的測量事件有哪些?
同系統測量事件:
A1事件: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高於一定門限;
A2事件: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低於一定門限;
A3事件:表示鄰區質量高於服務小區質量,用於同頻、異頻的基於覆蓋的切換;
A4事件:表示鄰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用於基於負荷的切換,可用於負載均衡;
A5事件: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於一定門限並且鄰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可用於負載均衡;
異系統測量事件:
B1事件:鄰小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用於測量高優先順序的異系統小區;
B2事件:服務小區質量低於一定門限,並且鄰小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用於相同或較低優先順序的異系統小區的測量。
3. UE在什麼情況下聽SIB1消息?
SIB1的周期是80ms,觸發UE接收SIB1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每周期接收一次,另一種是UE收到paging消息,由paging消息所含的參數得知系統信息有變化,然後接收SIB1,SIB1消息會通知UE是否繼續接收其他SIB。
4. 隨機接入通常發生在哪5 種情況中?
a) 從RRC_IDLE 狀態下初始接入。
b) RRC 連接重建的過程。
c) 切換。
d)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下行數據自EPC(核心網)來需要隨機接入時。
e)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上行數據至EPC 而需要隨機接入時。
5. LTE上行為什麼要採用SC-FDMA技術?
考慮到多載波帶來的高PAPR(峰值平均功率比)會影響終端的射頻成本和電池壽命。最終3GPP決定在上行採用單載波頻分復用技術SC-FDMA中的頻域實現方式DFT-S-OFDM。可以看出與OFDM不同的是在調制之前先進行了DFT(離散傅里葉變換)的轉換,這樣最終發射的時域信號會大大減小PAPR。這種處理的缺點就是增加了射頻調制的復雜度。實際上DFT-S-OFDM可以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多載波復用方式,其輸出的信息同樣具有多載波特性,但是由於其有別於OFDM的特殊處理,使其具有單載波復用相對較低的PAPR特性。
6. 在TD-LTE網路測試過程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指標參數有哪些?請寫出縮寫名稱及解釋
PCI,RSRP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Q參考信號接收質量,SINR等
7. 列出天線的其中四項主要電氣參數?
天線增益,頻帶寬度,極化方向,波瓣角寬度,前後比,最大輸入功率,駐波比,三階互調,天線口隔離度
8. 請描述「水面覆蓋—法線方向水面拉遠測試_在下行業務開啟下進行水面拉遠」這一測試,需要記錄哪些測試數據?輸出哪些曲線圖?(說出至少5項測試數據,2項曲線圖)
a) 記錄ENB的信息,站高,天線角,下傾角,發射功率; 記錄斷點處UE與ENB的距離。
b) 繪制水面覆蓋RSRP,SINR,L3吞吐量隨距離變化曲線;
c) 繪制船隻行駛路線的RSRP,SINR覆蓋及拉遠距離。
9. 在定點測試—法線方向好中差定點上下行吞吐量測試」中「好點,中點,差點」定義的SINR和RSRP一般分別是多少?
好點RSRP高於-75dbm,SINR [15,20]db,中點RSRP [-80,-95]dbm,SINR [5,10]db;差點RSRP低於-100dbm,SINR[-5,0]db
10. eNodeB 根據UE 上報的信令計算出TA,只有在需要調整TA 時下指令給UE 調整,已知需要調整的時間粒度為16Ts,計算這個時間對應的空間距離變化是多少?(注意此時間包含了UE 上報/ENodeB 指配雙程的時間)。
Ts=1/(15000·2048)=1/3072000,約為0.0326μs。則16Ts約為0.52μs。單程的時間為0.26μs。此時間段內對應無線電波的速率,UE 的空間距離變化約為78 米。
11. 隨機接入通常發生在哪幾種情況中?
1. 從RRC_IDLE 狀態下初始接入
2. RRC 連接重建的過程
3. 切換
4.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下行數據且上行失步
5.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上行數據且上行失步
6. RRC_CONNECTED 狀態下ENB需要獲取TA信息,輔助定位
12. TM3(開環空分復用)和TM4(閉環空分復用)這兩種傳輸模式下,UE上報信息的區別是什麼?
TM3模式下UE上報CQI、RI;
TM4模式下UE上報CQI(信道質量指示)、RI(秩指示)、PMI(預編碼矩陣指示)。
13. 請簡述LTE的CP(前綴)的作用,設計原則和類型。
在LTE系統中,為了消除多經傳播造成的符號間干擾,需要將OFDM符合進行周期擴展,在保護間隔內發送循環擴展信號,成為循環擴展前綴CP。過長的CP會導致功率和信息速率的損失,過短的CP無法很好的消除符合間干擾。當循環前綴的長度大於或等於信道沖擊響應長度時,可以有效地消除多經傳播造成的符號間干擾。
CP是將OFDM符號尾部的信號搬到頭部構成的。
LTE系統支持2類CP,分別是Normal CP(循環前綴)和Extended CP(擴展循環前綴)。
14. 簡述觸發LTE系統內切換的主要事件及含義
Event A1:服務小區測量值(RSRP 或RSRQ)大於門限值 ;
Event A2:服務小區測量值(RSRP 或RSRQ)小於門限值 ;
Event A3:鄰小區測量值優於服務小區測量值一定門限值
Event A4:鄰小區測量值大於門限值
Event A5:服務小區測量值小於門限1,同時鄰小區信道質 量大於門限2
15. 衡量LTE覆蓋和信號質量基本測量量是什麼?
LTE中最基本,也是日常測試中關注最多的測量有四個:
1)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主要用來衡量下行參考信號的功率,可以用來衡量下行的覆蓋。
2)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區參考信號的接收質量。
3)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機接收到的總功率,包括有用信號、干擾和底噪
4)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號干擾雜訊比,指接收到的有用信號的強度與干擾信號(干擾加雜訊)強度的比值
16. 請簡述TDLTE小區下行三種UE資源分配優先調度技術的優缺點?
輪詢調度:一個接一個的為UE服務
優點:實現簡單,保證用戶的時間公平性
缺點:不考慮信道狀態,惡劣無線條件下的UE將會重發,從而降低小區的吞吐量
最大C/I調度演算法:無線條件最好的UE將優先得到服務(最優CQI)
優點:提高了有效吞吐量(較少的重發)
缺點:惡劣無線條件下的UE永遠得不到服務,公平性差
比例公平演算法:為每個用戶分配相應的優先順序,優先順序最大的用戶提供服務
優點:所有UE都可以得到服務,系統吞吐量較高,是用戶公平性和小區吞吐量的折中
缺點:需要跟蹤信道狀態,演算法復雜度較高
17. 請簡單解釋TDLTE中PDSCH使用的兩個功率偏置參數的含義及對應2*2MIMO的子幀內符號位置(PDCCH佔用2個符號,范圍0-13)?
paOffsetPdsch:是沒有RS的PDSCH RE的發射功率偏置,對應子幀內符號2,3,5,6,8,9,10,12,13
pbOffsetPdsch:是有RS的PDSCH RE的發射功率偏置,對應子幀內符號4,7,11
18. 簡述TD-LTE系統中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流程。
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是指eNodeB沒有為UE分配專用Preamble碼,而是由UE隨機選擇Preamble碼並發起的隨機接入。競爭隨機接入過程分4步完成,每一步稱為一條消息,在標准中將這4步稱為Msg1-Msg4。
1、 Msg1:發送Preamble碼
2、 Msg2:隨機接入響應
3、 Msg3: 第一次調度傳輸
4、 Msg4:競爭解決
19. 請簡述當進行多鄰區干擾測試,在天線傳輸模式為DL:TM2/3/7自適應情況下,各種模式的應用場景。
1.如果天線為MIMO天線,在CQI高的情況下,採用TM3傳輸模式,下行採用雙流,峰值速率增加;
2.天線為BF天線,且CQI無法滿足TM3時,採用TM7;
3.如果天線不支持BF,但支持MIMO,在CQI高的情況下採用TM3,CQI低的情況下採用TM2。
20. 進行簇優化時,如何利用掃頻儀的測試結果對區域的覆蓋/干擾情況做總體判斷?
利用掃頻儀對特定頻點的測試結果可以得到電平/信噪比分布統計,理想的分布是盡量高比例的打點分布於高電平/高信噪比的區域,如果打點集中分布於低電平/低信噪比的區域,說明區域有明顯的弱覆蓋問題,如果打點集中分布於高電平/低信噪比的區域,則說明區域需要解決信號的相互干擾問題。
21. 路測中常見的幾個T300系列的Timer分別表示什麼?
T300:RRC連接建立的定時器,從UE發送MSG1開始計時,到收到RRCConnectionSetup或RRCConnectionReject結束,如果在定時器定義的周期內未收到則記為T300超時;
T301:RRC重建的定時器,從UE發送MSG1開始計時,到收到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或結束,如果在定時器定義的周期內未收到則記為T301超時;
T304:切換定時器,從UE收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含MobilityControlINfo)開始,到UE完成切換發送結束,如果在定時器定義的周期內未收到則記為T304超時。
22. 工程師在現場優化時為控制覆蓋,對1個使用兩通道天線的小區進行了降功率6db操作(調整powerscaling),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該小區兩個通道的PMAX均為10w,在sib2中收到的Referfencesignalpower為12dbm,pb=1;RRCconnctionsetup中收到的pa=0。請簡述這一操作的不良後果。
在平均功率分配的條件下(pa=0,pb=1),10W兩通道小區滿功率發射時的RS信號功率為10log(10000)+10log(1+1)-10lg1200=12.2dbm,說明降功率的手段沒有反應在廣播消息中,而實際RSRP下降6db,會造成路損估計過大,在開環功控階段會造成UE發射功率過大,產生上行干擾,影響網路性能或eNB異常,比如prach功率過大告警。
23. 請簡述TD-LTE中的ACK/NACK捆綁模式(ACK/NACK Bundling)和ACK/NACK復用模式(ACK/NACK Mutiplexing)之間的差別。
在TD-LTE中,當一個上行子幀需要ACK多個下行子幀時,ACK/NACK捆綁模式是指將多個下行子幀的某個碼字的所有ACK/NACK使用「與」的方式得到該碼字的一個Bundled ACK/NACK比特,2個碼字對應2個Bundled ACK/NACK比特;而ACK/NACK復用模式是指先對每個下行子幀中2個碼字的ACK/NACK使用「與」的方式得到該子幀的一個Spatial Bundled ACK/NACK比特(Spatial Bundling),然後將所有下行子幀的Spatial Bundled ACK/NACK比特級聯在一起得到一個ACK/NACK序列。
24. 簡要介紹LTE中小區搜索的過程
1)頻點掃描:UE開機後,在可能存在LTE小區的幾個中心頻點上接收信號主同步信號PSS,以接收信號強度來判斷這個頻點周圍是否可能存在小區,如果UE保存了上次關機時的頻點和運營商信息,則開機後會先在上次駐留的小區上嘗試;若沒有,就要在劃分給LTE系統的頻帶范圍作全頻段掃描,發現信號較強的頻點去嘗試接收PSS
2)時隙同步:PSS佔用中心頻點的6RB,因此可直接檢測並接收到。據此可得到小區組里小區ID,同時確定5ms的時隙邊界,並可通過檢查這個信號就可以知道循環前綴的長度以及採用的是FDD還是TDD(因為TDD的PSS防止位置有所不同;
3)幀同步:在PSS基礎上搜索輔助同步信號SSS,SSS有兩個隨機序列組成,前後半幀的映射正好相反,故只要接收到兩個SSS,就可確定10ms的幀邊界,同時獲取小區組ID,跟PSS結合就可以獲取CELL ID;
4)PBCH獲取:獲取幀同步後,就可以讀取PBCH了,通過解調PBCH,可以獲取系統幀號、帶寬信息以及PHICH的配置、天線配置等重要信息;
5)SIB獲取:然後UE要接收在PDSCH上承載的BCCH信息。此時該信道上的時頻資源就是已知的了,在控制區域內,除去PCFICH和PHICH信道資源,搜索PDCCH並做解碼。用SI-RNTI檢測出PDCCH信道中的內容,得出PDSCH中SIB的時頻位置,解碼後將SIB告知高層協議,高層會判斷接收的系統消息是否足夠,如果足夠則停止接收SIB。
25. 請簡述可能導致Intra-LTE無法切換或切換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 覆蓋過差,eNB無法正確解調UE上報的測量報告;
2) 未配置測量控制信息;
3) UE測量配置中測量頻點配置錯誤;
4) 鄰區關系配置錯誤或漏配;
(以下為optional,可作為加分點)
5) 干擾;
6) T304配置過短;
7) 隨機接入功率配置或信道配置不當;
8) 接納控制失敗
26. 請簡述上行物理信道的基帶信號處理流程?
下行物理信道的基帶信號處理,可以分為如下幾步。
(1)對將在一個物理信道上傳輸的每個碼字中的編碼比特進行加擾。
(2)對加擾後的比特進行調制,產生復值符號。
(3)傳輸預編碼,生成復值調制符號。
(4)將每一個天線埠上的復值調制符號映射到資源粒子上。
(5)為每一個天線埠產生復值的時域SC-FDMA信號。
27. 某TDLTE R8處於小區B1超過20秒,鄰區有A(高優先順序)、B2(同優先順序)及C(低優先順序)。參數設置如下:hreshXHigh= threshXLow = threshServingLow=20dB;qOffsetCell=0dB;qHyst=6dB。tReselection=1;qRxLevMin=-115dBm;offsetFreq=0所有小區的RSRP測量值(連續一秒)如下:A: -97dBm B1:-96dBm B2:-92dBm C:-94dBm;請用R8的重選規則評估所有小區,然後找出最終重選目標小區?
高優先順序:A小區:Srxlev= -97-(-115)=18< threshXHigh(20),不合格
同級別:B1小區:Rs =-96+6=-90 > B2小區:Rn=-92
低級別:
B1小區:Srxlev =-97-(-115)=19< threshServingLow (20)
C小區 Srxlev=-94-(-115)=21> threshXLow. 滿足
28. 請寫出TDLTE小區下行FSS調度的5個條件?
fdsOnly=False
吞吐量>=100kbps
多普勒頻移<=46.3Hz
CQI>=minimumCQIForFSS
小區的FSS當前用戶數<= maximumFSSUsers
29. TDLTE的PRACH採用格式0,循環周期為10ms,請問
1)子幀配比為配置1的基站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是多少及對應的幀內子幀位置(從0開始)?2)子幀配比為配置2的基站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是多少及對應的幀內子幀位置?(從0開始)
TDD配置1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為3/4/5,分別對應3、8、2三個子幀
TDD配置2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為3/4/4,分別對應2、7、7三個子幀
30. 在LTE/EPC網路中的DNS伺服器中使用哪幾種記錄類型?並且說明各中記錄的解析結果。
A記錄,用於解析出IPv4的地址;
AAAA記錄,用於解析出IPv6的地址;
SRV(業務)記錄,用於解析出具有權重和優先順序的域名;
NAPTR(名稱權威指針)記錄,用於解析出具有權重和優先順序,支持業務的NAPTR,SRV,或A,AAAA記錄。
31. 請畫出OMC的物理架構和邏輯架構,並簡要說明邏輯架構中各模塊/單元的功能。

客戶端:人機交互平台
應用伺服器:負責各類事務處理和數據存儲。包括:
(1)jboss:完成各類事務和數據處理。
(2)webstart:完成瀏覽器訪問伺服器的事務處理。
(3)資料庫:完成各類數據的處理和存儲。
(4)servermgr:監控伺服器端運行和資源使用情況。
(5)NMA:完成與上級網管的協議和對象模型轉換。
(6)license:完成OMC特性、接入數等的授權服務。
(7)DHCP:提供網管系統的IP自動分配等DHCP服務。
(8)NTP:保證OMC與所管網元的網管系統時鍾同步。
(9)FTP:完成OMC與所管網元間的配置、告警、性能文件傳遞。
NEA:完成OMC系統內部與O介面之間的協議轉換,及數據模型的轉換;負責O介面鏈路的建立和維護。
pc:完成與網元性能數據上報相關的事務處理,如性能數據文件完整性校驗、性能數據文件解析等。
MR伺服器:完成MR、CDL等文件的存儲和管理。
32. 請簡述OMC系統的告警級別及其影響。
1、嚴重告警:Critical(縮寫為「C」),使業務中斷並需要立即進行故障檢修的告警。
2、主要告警:Major(縮寫為「M」),影響業務並需要立即進行故障檢修的告警。
3、次要告警:minor(縮寫為「m」),不影響現有業務,但需檢修以阻止惡化的告警。
4、警告告警:warning(縮寫為「w」),不影響現有業務,但發展下去有可能影響業務,可視需要採取措施的告警。
5、清除告警:cleaned(縮寫為「c」),指告警指示的故障已排除,系統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