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是小小推普員,作文

我是小小推普員

記得從我會講話起,爸爸、媽媽總是用普通話和我交談。因此,至今我只習慣講一種語言,那就是普通話。在家裡,爸爸和媽媽交談時,爸爸講石港話,媽媽講金沙話,可是他們只要一跟我交談就變成了普通話了。我開玩笑地說:「爸爸是石港人,媽媽是金沙人,我是『普通人』。」
每年,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回石港過春節。我和石港的小夥伴玩耍時,總是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他們說的是卻是一口地地道道的石港話。小夥伴們感到很新奇,他們都會用羨慕的眼光看我,還一個勁兒地稱我是「城裡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高興,我這個「城裡人」真是沾了普通話的光呀!小夥伴還時常纏著我教他們說普通話……我總是對他們說:「我們應該說普通話,做文明人。」
爺爺奶奶為了能和我有「共同語言」,他們勉為其難、投我所好,用上了怪腔怪調的普通話。有時他們的「普通話」實在令人費解,惹得全家人捧腹大笑。見此情景,爺爺笑著拍拍腦袋說:「唉,看我笨嘴笨舌的,不如我的 乖孫子了。」我拉著爺爺奶奶的手說:「別急!別急!我來教你們。」我像個小老師耐心地講解道:「鞋(xié)子不是孩(hái)子,孩(hái)子不是鞋(xié)子,龍蝦(xiā)不是龍花(huā)。」爺爺奶奶一本正經跟著我一字一句地念著,那認真勁兒不亞於小學生。他們每發一個字音,只要有錯,我就及時幫他們糾正。我千方百計為他們創設「說話」情境,就是吃飯時也不放過教說普通話的機會……通過「短期培訓」,爺爺奶奶學有所成。他們居然也能說幾句我聽得懂的「石港牌」普通話了。從此以後,我們彼此的交流頻繁了,我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了。
普通話給我家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大年夜,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說說笑笑,其樂融融。此時此刻,爸爸媽媽總會笑著說:「我們家的騰飛真了不起,成了小小推普員了!」
普通話是我國的母語。但她被許多方言取締,因此有許多人不會使用,所以國家才施行推普政策。
由於各個地方的方言不同,因此中國人民溝通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唯一能以來溝通的只有母語——普通話。普通話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要把普通話推廣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上一代的政府並不重視普通話的推廣,不過,現在推廣也為是未晚,還可以亡羊補牢。
以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推廣普通話要有方法。我的方法是:要常練習繞口令,用普通話唱歌,用普通話講故事。比如說:讀課文時,先用方言讀一遍,然後再用普通話讀一遍,兩者相比起來,人們就會發現普通話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流暢;那麼的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隨之,人們便漸漸使用普通話,傾情於普通話。普通話既然是母語,我們就不能荒廢它,要天天講,這樣,才能突現出我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更能顯出我國的本色。我覺得推普人員應該主動出擊,勸說人們學講普通話,特別是小學生。盡量想出一些方法使人熱心想學好普通話,並且學以致用,這才叫做成功。
希望有朝一日推普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㈡ 關於推廣普通話文章200到500字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我國,最具有標志性的語言就莫過於普通話了。那麼,什麼叫做普通話呢?普通話,即現代標准漢語,又稱國語、華語,指通行於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台灣、海外華人的共通語文,為現代漢語共通的交際口語。

現在,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語言之一。正所謂:普通話,通天下。現在的外國人甚至去補習班學習普通話。現在走到街上,哪個人嘴裡說的不是普通話?那麼,具有如此獨特的語言,我們該如何去把它推廣到全世界各地呢?我們又該如何把普通話這個代表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化發揚光大呢?

要推廣普通話,首先要先學好普通話,不但自己要學好普通話,並且在自己學會後去教會身邊的朋友、親戚,使他們都融入到這個普通話的世界。最好做到每天都講普通話,要堅持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需要怎樣努力才能與別人說普通話講得對答如流呢?其實最重要的訣竅就是:要多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多講普通話,只要多訓練,你的普通話自然也會越說越好。無論遇到哪個字的讀音不會,你就要多翻查字典,弄懂讀音,盡量減少讀錯讀音的機會,這樣還可以提高發音的准確性。在學校里,一定要跟同學和老師說標準的普通話。在生活中也要和家人說普通話。並多向身邊的人說說普通話的由來,使大家都認識到中國的優美的語言文化。

「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從你我做起,從你我身邊做起。讓我們都做一個愛說普通話的中國娃,把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化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講普通話。

㈢ 普通話推廣周 作文 200~300字

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坐上個把小時的飛機就可以到桂林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手藝人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一個公司職員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跳槽到廣東,深圳的大公司等等。但所有這些,沒有普通話這張通行證可就行不通了。方言說起來雖倍感親切和方便,但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
事說在一個貧困的山區里有一個種田漢,他每天省吃儉用,為的就是某天能籌足錢到城市找個好工作。辛苦了大半輩子,他終於籌足錢,滿懷欣喜的他帶著行李和全部家當坐上火車到城市。沒想到初來乍到,失望落寞就纏著他,原來他不會講普通話,面對都市的繁華,他有將何去何從呢?於是又返回山區種田,著一來一回花費了他一生的積蓄,整天愁眉苦臉的他最終抑鬱而終。

古有「一句餓死一位英雄漢」,而進又有「一句話愁死一個種田漢」,可悲可嘆啊!這是不會說普通話惹來的禍。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不會說普通話的人是格格不入的。
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去打造,我們有遠大的理想,今後我們要走出家鄉,走向全國,我們再也不能操著一口「山芋腔」去打天下了。我們怎能因為不會說普通話而寸步難行,前程渺茫?怎能因為語言隔閡而誤解重重,耽誤大事?所以,我們務必說好普通話,實現順暢交流,創造和諧氛圍。
作為一個中學生,說好普通話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校有來自不同方言區的老師和同學,需要用普通話實現交流,讓我們進入校園,一律講普通話,為同學間、師生間的順暢交流架設橋梁。並在必要的場合自覺使用普通話,做推廣普通話的帶頭人,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我校即將成為一所一級達標中學,需要我們有良好的素質,創造良好的形象,說普通話是學校發展的需要,讓我們為推動學校的發展助上一臂之力,讓學校因我們說好普通話而更加精彩。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每一天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普通話,使用普通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眾人,是提高師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必須人人參與,從小抓起,從我做起,使用國家通用的普通話,讓普通話的推廣為我校的騰飛增添絢麗的色彩,為新時代、新經濟的發展鑄造新的輝煌!

㈣ 和爸爸媽媽普通話宣傳周作文200字

十月的北海,秋高氣爽,涼風撲面,氣候宜人,在這樣美好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普通話宣傳周,我們的兩位同學表演了一個語言方面的小品,內容是:一位農村人來到城市買餐巾紙,結果服務員拿出了一樣又一樣五花八門的東西都不合他心意,知道為什麼嗎?原來農村人把餐巾紙說成了「三斤屎」。
盡管因為時間倉促,二位同學的表演沒有達到維妙維肖,同學們也都沒有捧腹大笑,但小品深刻的意義,給了我們同樣深刻的啟發:
一、是我們必須認真學好普通話。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我們偉大的祖國神州遼闊,地大物博,而且有五十六個民族,如果每一個地方都只講自己當地的方言,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融為一體,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二是我們必須多用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是比較規范、完美的,而方言則多是我們的口頭語言,有很強的地方色彩,外地的人往往聽不明白,比如「下雨了」我們南方的口頭語是「落水了」,一位北方人曾經焦急地問我「誰掉進水裡了?在哪呢?」,鬧了一個大笑話。作文
所以,我們要寫規範字,講規范語,做推廣普通話的小先鋒。

㈤ 推廣普通話的內容

說普通話,做文明人

什麼叫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的民族共同語。為使普通話在全國普及,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國開展「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有人也許認為「推普周」活動是小事一件,實則不然。推普活動具有多方面的得要意義。由國家教育部指導督辦的《語言文字周報》「宣傳周特刊」上有這樣一條宣傳標語: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的確,作為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和國旗、國歌一樣,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徵,講好普通話是熱愛祖國的表現之一。所以,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實際是對全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普通話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個人素質、修養的尺度之一。希望大家借「推普周活動」之東風,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使自己的普通話講得更好。那麼,是不是普通話講得好就能成為一個文明人呢?絕不是,當我在操場上、教學樓的走廊上聽到個別同學用普通話的發音吐出難聽的臟話時,我都會替這些同學感到難過,如此難聽的臟話怎麼能從正受著中學教育的同學口中吐出呢?語言不文明,光會講普通話又有什麼用呢?相反,每當我聽到同學們口中的「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話時,我都覺得是聽到了最動聽最美好的語言。

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名義向大家呼籲:1、在校園內使用普通話交流。2、積極督促自己的家人講普通話。3、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4、文明用語,做語言美的人。

同學們,你熱愛自己祖國嗎?請講普通話!你想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嗎?請講普通話!

㈥ 寫一篇關於推廣普通話的心得體會

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於2000年10月31日經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200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語言文字的法律。共和國的語言文字工作,從此矗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這是一部實現順暢交流,拉近你我距離的好法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70多種語言,50多種文字。當前,語言文字的應用現狀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某些滯後現象:有些地區方言盛行,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還沒有真正形成風氣;社會上濫用繁體字、亂造簡體字的現象比較普遍;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語言文字障礙和誤會。在教育領域,可能因為教師的普通話不好,使學生聽不懂課;在商業領域,可能因為語言不通,錯失許多商機,或者因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義而打官司等等。
大量事實說明,在語言文字工作中,沒有法律,只靠政策性文件,規范性差,權威性小。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法制軌道,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於是,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在為語言文字規范化嘔心瀝血、付出辛勤勞動的前賢以及為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的立法呼籲和做了大量工作的廣大人民群眾、有識之士、語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終於誕生了第一部語言文字法!
這是我國語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大事。語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語言文字障礙,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的好法律!

㈦ 推廣普通話的周記作文300字多的怎麼寫

周記一則

九月第三周

這周是普通話宣傳周,我過得既充實又快樂,收獲可大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聽到了一個笑話:一個廣東人到外國出差,他走進一家餐廳。一位服務員見了,向他走來,盡量用普通話與廣東人交流:「請問您要去(吃)什麼?」廣東人聽不懂服務員說的話,撓了撓後腦勺,才想明白,便說:「我要吃包子。"服務員聽了,誤以為廣東人是要看報紙。她連忙取出本期的報紙遞給廣東人,廣東人見了,心中略有所知,哭笑不得。廣東人搖搖頭,說:「我要大肥雞。」服務員說:「現在搭飛機還早呢!」廣東人苦笑著。

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普通話是我國的主要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並且是世界上最發展的語言之一。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學生,跨世紀的少年,除了要掌握好文化知識,還應該學好普通話。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社會斗爭和發展的工具。俗話說得好:「學好普通話,走遍全國都不怕!」

㈧ 關於對廣普通話的文章,200字左右

文章: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資料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現代漢語的標准語,是現代漢民族各方言區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國各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即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我國《憲法》總綱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了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地位。

新中國建立以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視。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兩個會議確定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名稱、定義和標准,將它正式定名為「普通話」,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語言,同時從語音、詞彙、語法三方面確定了普通話的內涵,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普通話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系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上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應當是習慣上中國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現代『人話』的,多音節的,有結尾的……」

「普通話」的定義,解放以前的幾十年一直是不明確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並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 》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准,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不願說普通話的原因相當復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從眾心理」、「趨同心理」的支配。因為周圍沒有形成說普通話的風氣,有些人害怕說普通話不能被別人理解,會招來諷刺、打擊,所以不願意做「出頭椽子」,採取隨大流的態度;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能說流利的普通話,下課及其他交際場合卻都說方言,生怕說普通話被人認為出風頭,難以合群;有些幹部擔心說普通話會被人看成打官腔,讓人失去親切感,使自己脫離群眾。在這種從眾、趨同心理的支配下,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進行社會交際時,如果對方說方言,另一方就也用方言與之攀談,覺得這樣似乎更容易接近些,更親切些。因此,許多人進行社會交際時不願意說普通話。

二、受「方言優越感」的影響。有些大都市的人,由於自己所處的城市經濟建設、科學文化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因此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他們在與外地人交際時不說普通話,用說方言來表現這種優越感。
三、有些人頭腦中根本沒有語言文字的規范意識。他們不知道推廣普通話是由國家憲法所規定,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不懂得在推普問題上也要履行公民義務,也要遵守國家法規,他們錯誤地認為說不說普通話是個人行為,與他人無關。因此,他們在應該說普通話的場合根本意識不到使用普通話,而是隨心所欲地讓方言大行其道。

四、還有一些人因為平時不經常說普通話,所以不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表達思想感情,他們總覺得說普通話很別扭、不習慣,影響表情達意,於是就不大願意說普通話,有時開頭說的是普通話,說了幾句覺得不方便又改說方言。也有一些人因為普通話說得不好,害怕出醜,害怕被人笑話,乾脆就不說普通話。

山村大嫂爭學普通話

石家莊日報訊 「ben———pen,ma———fa」。8月9日,從贊皇縣上段村口的小學教室里傳出一陣陣學漢語拼音聲。走進教室一看,學拼音的不是小學生,而是一群農婦們。一打聽,才知道這是上段村舉辦的普通話短訓班。

深山裡的嫂子們因何學說普通話?這是因為上段村地處贊皇縣西部深山區,多年來是全縣最窮的村,心灰意冷的村民曾兩次聯名請求移民搬遷。去年3月,縣委書記王俊英到這里蹲點調研,發動村民利用村裡四相公寨、棋盤峰、魏長城等豐富資源搞起了旅遊開發。現在,路通了、電話通了、電視有信號了,棋盤山風景區開發出來了,全村家家戶戶全部吃上了旅遊飯:開了30多個家庭賓館,建起了20多家飯店,賣紀念品,當導游。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了600多元,還娶了5個好媳婦。今年非典過後,遊客天天爆滿,一些外市、外省的人也慕名而來。但在與遊客的接觸中,農嫂們覺得講土話與遊客們很難溝通,有時還弄出笑話。山民們認識到,旅遊要大發展,必須學習普通話。在縣旅遊局的幫助下,他們請來了贊皇中學的語文教師教普通話和接待禮儀。該村支書沈金廷說:「像這樣的素質培訓今後俺們要多搞,只有這樣,俺們才能辦好旅遊。」

詩歌: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
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
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
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說的說永遠是中國話
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
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
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最愛做的事兒呀是報答咱媽媽
走遍天涯心不改永遠愛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