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開發設計
1. 課程開發和課程設計有什麼不同嗎
開發更偏向於實際製作,設計的話偏向於課程的創意,你可以再問問綠狐,畢竟綠狐就是鑽研課程開發這一方面的。
2. 如何理解課程開發和課程設計與評價的關系
課程目標分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具有整體性、階段性、持續性、層次性和遞進性。
廣義的課程目標
在廣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又包含年級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
狹義的課程目標
在狹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內部的教育與學生的關系,是一個相對狹窄而具體化的視角,它的涵蓋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標」。在狹義上,課程目標不包含「教育方針」,只包含「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行為取向性目標
行為取向的課程目標是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
行為目標具體、明確,便於操作、評價,對於學習以訓練知識、技能為主的課程內容較為適合。行為目標取向的課程目標理論主要有泰勒的課程目標理論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
生成性課程目標
生成性目標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目標,它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像行為目標那樣重視結果。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差異,強調目標的適應性、生成性。
表現性課程目標
表現性目標,指在教育情境的種種遭遇中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關注學生的創造精神、批判思維,適合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程安排。
為了實現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同時針對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確定了本次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
1.改變課程功能
2.調整課程結構
3.精選教學內容
4.改進教學方式
5.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
6重建課程管理體系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當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分別完成的所有的教學目標時,這節課的教學工作也就結束了。不是嗎
隱含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寫出來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隱含目標的內容就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將隱含目標在教案中寫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產生混亂,以至於不知道是哪一個學科了。
隱含的教學目標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出來,又不能影響教學主線。還要能夠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兩者的含義不同。
課程目標是預先確定的要求學生通過某門課程的學習所應達到的學習結果,這種結果表現為學生在課程相關素質或特徵方面的變化。課程目標是指導課程設置、編排、實施和評價的整個過程的准則,也是課程自身性質和理念的體現。
教學目標即教學目的和要求,專指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期。通過一個特定教學過程(如一節課),學生的學習結果可以是某種知識、某種技能、也可以是某種觀念、態度的形成或獲得。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過程的准則,通常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2) 兩者的指導對象不同。
課程目標指導整個課程的建設,而教學目標只是指導教學過程。
(3) 兩者的實施主體不同。
課程目標的實施主體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門(如國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廳、局、委、辦等)、課程指導機構(如各教育廳、局、委、辦下屬的教研室)、師資培訓基地(如師范院校的對口專業)、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的編寫者與審核者、學校的專業教師和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教學目標的實施主體只包括擔任課程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4) 兩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較為抽象,教學目標則相當具體、相當微觀。
(5) 兩者的靈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課程目標往往是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反復研討、推敲的結果,具有導向作用。課程目標一旦確立,輕易不會改動;而教學目標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狀況的把握來制訂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門課程在某學期、某堂課甚至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上的教學目標是可以隨時隨地調整更新的。
在看到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區別的前提下,我們還應該充分認識兩者的密切聯系:
(1)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日常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進行導向。
例如,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不僅包括有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的內容,而且有與科學相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容,還特別強調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特徵、基本過程以及基本方法。科學教師在確定每學期、每堂課甚至每個教學活動環節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落實課程目標,注意體現課程宗旨。
(2) 教學是實施課程的主要途徑,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細化。
一切教學過程都必須以課程內容來支撐,不可能脫離課程而獨立存在。小學科學課同樣如此。課程目標明確了教學活動的方向,而教學目標就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化、精細化。當教師和學生在教科學、學科學的過程中互動的時候,就把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鏈接起來、融合在一起了。
綜上所述,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是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把握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 課程開發和設計的不同
課程設計的重點在於設計課程目標,也就是說在課程之後,學員應該有怎樣的具體行為轉變,課程開發就是按照課程設計說明及要求完成課件製作的過程!
課程設計的過程就是設計施工藍圖的過程
課程設計關注的是外界刺激對學員注意力水平的影響並編排好教學順序,課程開發主要關注大腦對接受的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強調的是如何構建知識。
課程設計輸出的是課程效果圖+課程大綱;課程開發的具體課件:講師手冊、學員手冊、演示文稿、講師多媒體包
課程設計的典型工作任務是:定義課後的行為目標,基於學習的難度、知識點的特點及成人學習規律編排合理的教學順序,然後基於成人注意力曲線規律及課程設計原則排列教學順序,最後繪制課程心電圖並撰寫教學大綱;而課程開發的典型任務則是上圖中的四個組成部分:開發教學事件、設計認知過程、開發課程學習材料、開發評價材料。
課程設計是一個方向性的東西以及標准性的東西,他對整個培訓質量的貢獻約佔70%,而課程開發是一個執行與實現的過程,他對學習結果的影響約30%。
課程設計的核心學科領域是行為心理學,而課程開發則更關注認知心理學,對於培訓師以及課程設計師而言,這兩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是需要深入學習的。具體可以參考《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以及《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以及皮連生的《學習心理學》三本書籍!
4. 課程開發設計師是做什麼的
你是想學鐵路類的專業吧!這個首先你要找一所你能上上的學校,然後看他們學校有沒有一些類似的專業了,你說你377分,也沒說自己是哪個省的,別人也不好判斷你這個分數在什麼水平線上
5. 《授課呈現與課程開發設計》
課程這一章的內容是比較抽象的,也是做題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的章節。因為課程這一章會出現很多的專有名詞,例如:課程類型、課程設計、課程計劃、課程標准、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評價等等。很多同學對於這些概念區分不開,做題就無從下手。接下來主要對於其中的重要考點課程內容,進行細致地介紹。
考點:課程內容
首先,課程內容還有兩個別稱是需要知道的:課程內容又叫做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又叫做課程的文本表現形式。從宏觀到微觀涉及到三個方面: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材。
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課程計劃其實就是一個指導性文件,這個指導性文件當中規定了一些具體內容,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其中,課程設置是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這部分的知識點要作為重要的單選題來進行備考。
除此之外,還要知道課程計劃的作用:是指導和規定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
我國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應當具備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的特徵。這個知識點要注意和義務教育的特點: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進行區分。
課程標准: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也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其中包括以下內容: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附錄。這個知識點要作為多選題備考。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是課程目標,這里要進行單選題備考。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這里經常會考查多選題,教材包括哪些。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故人們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
教材編排的兩種模式: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與直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
(1)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復的編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關於教材編排的兩種形式要把握其中的關鍵詞,其中直線式的特點是內容不重復,螺旋式是內容重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