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雷軍
❶ 互聯網思維雷軍和邏輯思維的區別
區別在於用戶不一樣,產品不一樣,服務理念不一樣。
❷ 雷軍是對互聯網的發展有貢獻嗎
雷軍是把互聯網思維用到極致的人,專注、極致、口碑、快,互聯網時代唯快不破
❸ 「和王健林不是朋友、學習雷軍互聯網思維」董明珠有多「毒舌」
董明珠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對自己也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並且能夠看透很多企業家的心思做,所以才會如此毒舌。王健林,雷軍等人的理念一直是董明珠所不認可的,這與她自己的發展理念不同,所以董明珠對自己的理念非常的自信,這也就是為什麼她如此毒舌,攻擊王健林,雷軍等人的原因。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8年小米實現營收1749億元,而格力營收高達2000億元。日前,在中國質量協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董明珠曾表示這10億她不要了,但這賭約還可以續期5年,雷軍勉強表示:可以試一下。不過,在此次節目中董明珠坦言,這不是她和雷軍的賭約,也不是她的勝利,而是實體經濟的勝利。
❹ 移動互聯網思維閱讀中四種互聯網思維分別是什麼
一、用戶思維
用戶不等於顧客
人類的需求有很多,但有一些需求,上帝也滿足不了。
近年來,互聯網思維的盛行也催生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客戶、消費者或者上帝這類的稱呼全被「用戶」這個詞彙取代了,給人的感覺是你用了「用戶」這個稱呼,你就屬於新商業模式的范疇了。進而,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也就成了所有新商業模式設計的新訴求了。
多年創業屢敗,我悟出的第一個道理就是:任何生意都要照顧到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包括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的利益,也包括使用者(顧客)和提供者(商家)的利益。簡單來說就是既讓消費者賺到便宜,也要讓商家賺到利潤。所謂「一切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訴求,錯就錯在一味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忽略了生意應該賺錢的本質。放在O2O領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仔細劃分一下,當下O2O商業模式的設計無非遵循三個思維邏輯:
原本線下完成的,轉移到線上解決。如支付、點單等;
原本到店的,現在改為到家。如洗車、足療等;
原本固定的手藝人,變成了靈動的服務者。如美甲、廚師等。
諸如洗車、足療、美甲、廚師等上門服務固然是消費者的需求,但這些需求的滿足意味著極高的成本(一般還會低價)。拿足療O2O舉例,一個技師在店一個晚上可以做5-6個單,而上門的話最多做2-3個單。
上門對消費者而言看上去是方便了,但對於技師、商家和平台呢?對於這種飄忽不定的需求,他們如何變現呢?按照互聯網思維,既往的成功案例有邊際成本遞減趨零的大流量變現方式,比如QQ平攤到每個用戶頭上的成本幾乎為零,所以QQ基本免費。
但對於O2O,這個模式根本行不通:你多服務一個足療用戶就得多技師,而技師的工作時間又很有限,低價或者補貼只能是一時的營銷手段,根本不可持續,最後就得變成成本驅動——多服務一個用戶,就得同等增加一塊運營成本,用戶不願意支付,盈利根本無從談起。所以,滿足需求的另一方面,必須要考慮滿足的成本和變現的需求。不然,這就不是一門生意。
如是看來,所謂用戶的需求至少可以劃分三個層面:須求、需求、虛求。須求是必需是剛需,需求是真需是弱需,虛求則是假需是偽需。現今停擺的O2O項目(最明顯的例子是早餐上門和洗車上門),許多都沒有考慮需求的性質而一味迎合滿足,一味憑空去發明一個市場而不考慮持續性,一味靠資本推動而自身缺乏造血能力,死掉是早晚的事。
二、產品思維
好產品不等於好商品
經濟學上說,產品偏重使用價值,商品偏重交易價值。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同感,言必稱「產品」的,大多是互聯網人士,或是與互聯網沾邊的O2O人士。特別是小米的爆紅,讓雷軍關於「極致產品」的描述成為制勝秘籍。不可否認,小米的出現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製造粗糙低劣的形象。但老話說的「一分錢一分貨」,不僅是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更是商家對於商品成本和價格的平衡。
難得的是,這一波O2O創業潮有效地提升了全民關於「產品」的審美能力(就好比選秀節目讓全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有所提升一樣)。
很多O2O創業者作出的產品絕對稱得上「極致」,這既包括諸如外賣這樣的標准產品,也包括「足療」這樣的非標產品,精緻的包裝、帝王般的服務,再加上比地攤還低的價格,誰不喜歡?眾人一時蜂擁,但然後呢?高昂的成本,帶來的必然是相匹配的價格,補貼一旦取消或價格一旦恢復正常,必然導致訂單斷崖式下滑,許多創業者大多都體驗過這樣的尷尬。
說到底,產品是一種情懷,而商品才是一門生意。沒有交易價值,或者說沒人願意支付,這不是一門生意。
三、營銷思維
營銷拉動不如運營驅動
營銷拉動強調外力,運營驅動強調內力,但內力起決定作用。
想當年,周鴻禕振臂一呼殺毒軟體免費的時候,業界驚呼該人瘋了。到如今,O2O的創業者們一一擎起倒貼旗幟的時候,輪到周鴻禕驚呼市場瘋了。
從出行到外賣,再到O2O滲透的各行各業,倒貼確實培養了大量的用戶,同時也慣壞了一眾消費者。事實上,如前文所述,周鴻禕敢打免費的旗幟在於邊際成本遞減趨零的必然,而你O2O敢搞倒貼,真的是因為這些錢你可以雙倍的賺回來么?
從目前來看,出行領域最先掀起的補貼大戰教育了用戶的同時,也可能成為這一波O2O創業潮僅存的剩者,除了錢砸的已經不允許失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出行領域有太多的延展性。
而其他包括汽車、美業、保健等許多領域,其延展性有太多的局限。大量補貼帶來的用戶隨著營銷的結束會不斷流失,這已是必然。
現今的O2O版本不同於傳統互聯網的根本就在於——尚無法破解成本驅動的魔咒。
如足療用戶增多,技師就要增多;如外賣要快,配送人員就要增加;如服務要好,素質成本就會更高······等等諸如此類,O2O要活下去就必須要破解成本驅動這個難題,而這,首先是運營能力的長時間修煉。
低價、免費、倒貼是互聯網營銷的價格法門,而炒作、造假、欺騙則是互聯網營銷的話題法門,這就更背離了做事的初衷。
如你所知,自從創業圈引入了娛樂圈的炒作思維後,該圈就日益變得沒下限和無底線。
假大空虛的各種數據,坑蒙拐騙的各種造假,脫衣裸奔的各種賣弄,實在是敗壞了這個圈子的風氣。一時間的風光無兩卻抵不住各種扒皮,最後落得一聲嘆息。倒貼也好,炒作也罷,最終根本無法持續。而生意的根本,就在於可持續。
活下去最終還是得靠運營驅動、內功修煉,僅靠所謂營銷的那些花拳綉腿,必然捨本逐末,不得好死。
四、快速思維
走得快不一定能活得久
龜兔賽跑還有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跑得快的最終比不上活得久的。
曾幾何時,雷軍關於「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訣成為江湖上的絕學,所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成為許多O2O項目戰略擴張的基本依據。一時間,覆蓋多少城市,擁有多少用戶成了大家比拼的焦點。回想起2010年千團大戰的時候,也曾有此盛況,但最終剩下來的是一開始並不出眾的美團,這就值得思考了。
O2O的本質是:本地生活消費升級。不同於傳統互聯網的發展模式,O2O更注重線下能力與線上能力的平衡,或者對大多數業者來說,更注重線下能力的培養。而此間的O2O項目,在項目尚處於Demo階段的時候,為了貪大求全,照顧資方的要求和抵禦競爭,在運營能力尚未成體系的時候就開始盲目擴張,戰線太長、供給不上,最後失了根據以致敗。
雷軍的「快」指的是產品迭代的快,武功的「快」也是是建立在強大內力的基礎之上的。你洗衣服、送飯、洗車等早期都要人去堆,號稱覆蓋那麼多城市於實際根本無意義,戰略搖擺不定,戰術也是一通亂斗,運營更是毫無章法可言,再多的地盤,失去也是一朝一夕的事。
美團當年不是地盤最多的,走的也不是最快。卻在形成了章法後,以整套體系對付亂斗,進而快速擴張,成為剩者。所謂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正應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古話。別的不論,王興這方面的定力就值得學習。
❺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思維的精髓:
1)免費
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之所以建立「運營體系」的核心,因為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建立在「主營業務免費」的基礎之上,用戶不會為其核心業務直接買單,這是互聯網公司不得不建立運營體系,一方面想方設法留住用戶關注度,另一方面尋求其它途徑獲得利潤,比如廣告、游戲、虛擬道具等。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其產品或者服務的邊際成本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般趨近於零,所以很少有人把主營業務免費提供給用戶。不過小米也告訴整個行業,他在以成本價銷售產品,並不希望通過手機硬體利潤賺錢。
2)速度
互聯網的也算是競爭極其殘酷的行業,應為技術門檻低,山寨成風,任何一家今天還活著的互聯網公司都要感謝當年創始人拚命三郎的精神。在互聯網領域,速度就是生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被山寨的速度可能不像一個網站那麼快,但是手機產業的山寨水平其實並不輸給互聯網公司。所以,今天可以說任何行業都在與速度賽跑,那些跑的慢都被人們遺忘了。
3)極致
什麼叫極致?就是完美至極!互聯網人打磨產品的精神是追求完美的工匠心態,這點不亞於喬布斯。不過這也要感謝激烈的競爭環境。不做到極致沒有人尖叫,沒有尖叫就沒有傳播,沒有傳播就沒有營銷,沒有營銷就沒有未來。
營銷的初衷是「營造銷售的氛圍」,基於互聯網的各大社交平台提供了免費的營銷傳播通路,這是天賜良機!但用戶只願意傳播那些真正令他們尖叫的產品,那些超越用戶想像2倍的產品會最大面積得到免費傳播。在互聯網上,花錢的廣告遠不如免費的口碑值錢。
4)迭代
既要追求速度,又要追求完美,這不是矛盾嗎?是啊,產品經理通常都很糾結,每天在抓耳撓腮做著「取捨」。而互聯網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對於互聯網精神打造的產品所與生俱來的「瑕疵」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讓用戶「尖叫」的功能、性能和特質上,而忽略了其他不足的地方,那些出眾的點贏得了用戶的感動,也讓用戶由衷地相信,下一版會好的。所以雷軍的小米手機在經過幾個版本的迭代之後,終於接近我對小米第一個版本的期待了。
5)用戶
互聯網思維主導下的產品是非常注重用戶體驗的,優秀的產品經理都在專研如何通過產品這個載體與用戶「神交」,雖然互聯網企業堅持認為用戶不是直接給你錢的「消費者」,但是用戶對你的關注和評論決定了企業的生死。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更加應該重視用戶體驗,每一個用戶本質上都可能成為產品的「使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將用戶體驗從原來的產品品質提升到一個更加廣義的層面,從用戶第一次聽到你的產品開始到最後的維修或者退貨,中間100多個體驗環節,每一個單點都值得優化和提高。
6)質變
互聯網企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突如其來的「變質」,QQ從一個聊天工具先是變成了一個社交平台,再成為一個媒體巨頭,然後變成了一個娛樂帝國;十年之後,同樣是在騰訊,微信又一次從一個聊天工具變成了社交平台,然後又成為了一個媒體平台、產品客服平台,之後又稱為了游戲平台,然後增加了支付,突然成為了無所不能的交易平台,開始觸動了阿里巴巴電商生態的乳酪。
量變帶來質變,這就是用免費或者成本價銷售產品帶來用戶規模之後的一種新的可能性,這種質變會影響到周邊一些其他傳統產業,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就像兩個武林高手一直在拼殺對峙,旁邊一個小娃娃在觀戰;某一天,打著打著,兩個高手轉身一看,那個小娃娃已經變成一個巨無霸,並且對他倆虎視眈眈,這個時候他們終於停手了,商量如何一起對付這個當年的小毛頭……
❻ 雷軍提出的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1、互聯網思維就是一種用戶思維、產品思維,本質上就是傳統產業做到極致的一種看法。用戶思維本質上就是群眾路線。
2、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口碑。
3、口碑的核心是「超出用戶預期」。
4、專注、極致、口碑、快是互聯網思維的七字決。
❼ 董明珠稱向雷軍學互聯網營銷,學到什麼經驗了
董明珠接受了楊瀾的采訪。董明珠在采訪中提到,要向雷軍學習互聯網營銷,股價從上市的17塊到8塊10塊了。楊瀾在訪談中向董明珠提問,向雷軍這樣的企業家,她能夠學到些什麼。董明珠表示:「我學他的這種用互聯網思維搞營銷,是厲害的。原來上市(股價)17塊變成8塊10塊。」並且董明珠還補了一句,這不是調侃,也是學習。格力原始股1萬塊,現在變成3000萬了,這讓她意識到了緊迫感。
9月5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赴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作主題演講,並現身媒體見面會。有媒體詢問「下一個五年,你准備怎麼贏雷軍?有沒有把握贏?」。董明珠表示下一個五年賭約有兩個目標,一是誰能因為自己的產品和技術讓世界真正愛上中國製造;二是賭誰能成為自己行業的世界老大,「我覺得他(雷軍)很難」,「小米前面還有華為,他很難超越」。
6日,董明珠受邀給武漢企業上質量課時,再次提到新賭約,稱「這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傳統製造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一次對弈」, 「傳統製造業,市場沒有天花板,因為人們對質量的需求在不斷提升。2005年,很多媒體認為,空調行業已經到達天花板,市場已經飽和了。結果是,格力的業績規模從100億做到今天的2000億。做到這些,靠的是技術升級和質量體系的加強。」
❽ 互聯網思維是什麼鬼 雷軍的人脈才是小米成功的關鍵
在手機領域,與雷軍同樣牛逼的大神很多,比雷軍牛逼的大神也很多,但內是成功的就只有小容米。
新的商業模式或者營銷模式的建立,是產品推廣或者品牌推廣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僅僅是人脈的力量就能造出一個牛逼的公司,那就是胡說八道。
❾ 雷軍的互聯網思維體系裡什麼是一切一切的核心
雷軍的互聯網思維體系裡「口碑」是一切一切的核心
❿ 榮耀總裁問雷軍是否覺得華為有互聯網思維 然後就悲劇了
2014年掀起了一番全名學小米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