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統製造與智能製造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一、定義不同:

傳統製造模式由於工廠內部的設備是來自不同品牌的供應商,設備數據標准不統一,造成數據採集並上傳到不同的資料庫,只能做單點的分析,而無法做整體數據分析。

智能製造模式通過協議轉換,實現了數據標準的歸一化,使得不同品牌的設備數據以及各類不同的環境數據統一採集並上傳到同一個資料庫。能夠在同一個資料庫中對所有的設備運行數據和環境數據進行整體的分析。

二、運行方式不同:

傳統製造在監控設備運行狀態,被動的判斷每道工序是"正常的"還是"故障的",而任何一個工序發生故障,整條流水線就得停止生產。

智能製造將設備運行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對,提前預知可能發生故障的設備,邀請相關廠家的維護人員上門進行更換,安排適當時間主動停機,將故障損失降到最低。

三、優化方式不同:

傳統製造是人工巡檢,成本高,故障排查率不高,設備運行數據不能及時上傳,無法進行優化。

智能製造模式讓設備的運行數據可遠程直接上傳到後端平台,能夠有針對性的安排巡檢,大大降低售後服務成本;同時,在平台上可對設備的運行數據進行分析並進行運行優化,延長使用壽命,降低風險。

❷ 怎麼理解「兩化融合」,「智能製造」,「互聯網+」的關系

一、互聯網在政府心目中的作用與地位明顯提升 統計發現,《政府工作報告》中直接提到「互聯網」的地方有8次,其中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2次)、「以互聯網為載體」、「工業互聯網」、「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金融」(2次)。與2014年報告相比,互聯網的基礎性與重要性地位明顯提升。 我國正處於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的重要階段。互聯網不僅可以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它還將改變經濟增長的模式,提高經濟增長與發展的質量。《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的關注程度空前,既表達了政府對互聯網的理解程度加深,也表明互聯網在政府心目中已經升級為國家級主導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風來了。 二、互聯網+,著重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改造 報告指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1、「互聯網+工業」,將會是2015年業界發展的重頭戲之一,這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二次轉型,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與德國的「工業4.0」概念異曲同工。如何做好工業互聯網?工信部部長苗圩希望從「智能製造」和「把互聯網引到工業企業行業中去」兩方面切入。智能製造是工業互聯網的一個主攻方向。預計未來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等會成為發展主流。2013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培育3至5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佔到45%左右市場份額。」2014年11月4日,中國首套工業4.0流水線亮相第十六屆中國工業博覽會。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也積極關注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網路CEO李彥宏帶來中國大腦的提案,在兩會中對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充滿期望。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則明確建議,把工業互聯網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新引擎,作為支撐智能製造、推動兩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建議要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業標准,激發智能家居的爆發式發展,帶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變。 兩會閉幕不久,2015年3月19日消息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中國製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即將上報國務院,希望通過十年的努力,我國能進入全球製造業第二方陣。可見政府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升級,已經排在日程之中。 2、「互聯網+農業」方面,相較於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是以互聯網經濟為導向,以市場機制為聯結,從而實行企業管理信息化、產銷經營網路化。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應當用互聯網思維做農業,用互聯網做農業市場體系;用互聯網技術提供農村金融、農村科技支持,將中產階級新知農民納入成為中堅力量。 但各個互聯網公司現有移動互聯網產品業務在這方面普遍較為弱勢,若能藉此機會找准發力點,未來可想像空間較大。 3、「互聯網+服務業」,是目前發展較為深入的領域。報告中提及的「醫療、養老、住房、交通、教育、旅遊、流通和物流」等行業,業界都有深度參與和成功落地產品。通過連接信息孤島,可以幫助實現公共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現代化。兩會中,代表委員們圍繞互聯網醫療、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旅遊、互聯網金融方面也提出很多意見建議。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不能理解為是互聯網產業在搶傳統產業的飯碗。互聯網企業介入,是在發揮生產方式上的「鯰魚效應」,將新舊生產方式的比較效果凸顯出來,從而推動舊的生產方式向新的生產方式演變。 4、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對於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說,在發達國家還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在用戶體驗和產品能力上沒有根本性突破,且這些國家對用戶隱私保護的規定更加嚴格。因此預計巴西、俄羅斯、印度及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會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出去的主攻路線。 三、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利政策環境 報告指出,「大力發展眾創空間,著力促進創業就業。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 今年的政府報告順應了萬物互聯的發展熱潮,以鼓勵創業創新為核心,以創業帶動就業,為我們展現了政府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規劃藍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源於國家自身變革的深刻需求。互聯網正在拉平以往高大上的創業門檻,為廣大青年及草根營造史上最好創業環境。 1、在市場准入制度方面,國家進一步為創業企業松綁,優化創業環境。今年將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明確政府權力清單,加強事後監管。 2、在資金扶持方面,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政府採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 3、進一步降低外資進入門檻,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全面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管理制度。 修訂外商投資相關法律,健全外商投資監管體系,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4、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讓各類企業法人財產權依法得到保護。 5、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就業,有效緩解就業壓力。 6、國家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7、政府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鼓勵原始創新。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小微企業將大有可為,「草根」創業創新將蔚然成風。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晚報主持人鄭雪君觀點非常有代表性,呼籲給予線上線下小微企業更大力度的稅收扶持政策,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為小微企業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 在政策扶植方面,兩會前後,國務院密集出台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號)以及《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力挺創業投資、科技創新、草根創業。

❸ 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到底是什麼關系

人口紅利的消退催生工業互聯網。目前,中國人口紅利已經開始逐漸消退。未來,勞動力將變成愈加稀缺的資源,昂貴的人力成本將改變我國整個工業、製造業等生態環境。而工業互聯網便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孕育而生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國家對其給予了其大量的支持,並成立了



現智能自動化。近些年來,在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的推動下,工業領域的需求在持續復甦。這些下游產業的復甦也將繼續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持續進行。但在人們對於物質品質需求不斷提高、人力成本不斷上漲以及上游材料成本提升等多重因素下,企業的盈利難度較過去也在不斷提升。因此,這種現狀也在逼迫企業不斷向智能化靠攏。

❹ 什麼是柔性製造和智能製造,有何區別

廣義而論,智能製造是一個大概念,是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產品設計、製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旨在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減少資源消耗,推動製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

數十年來,智能製造在實踐演化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相關範式,包括精益生產、柔性製造、並行工程、敏捷製造、數字化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網路化製造、雲製造、智能化製造等,在指導製造業技術升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眾多的範式不利於形成統一的智能製造技術路線,給企業在推進智能升級的實踐中造成了許多困擾。面對智能製造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有必要歸納總結提煉出基本範式。

智能製造的發展伴隨著信息化的進步。全球信息化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中期,信息化表現為以計算、通信和控制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數字化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網大規模普及應用,信息化進入了以萬物互聯為主要特徵的網路化階段;當前,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集群突破、融合應用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實現戰略性突破,信息化進入了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階段。

綜合智能製造相關範式,結合信息化與製造業在不同階段的融合特徵,可以總結、歸納和提升出三個智能製造的基本範式(圖1),也就是: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


(一)數字化製造

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一個基本範式,也可稱為第一代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但是由於當時應用的第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還難以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因而那一代智能製造主體上是數字化製造。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製造業對於技術進步的強烈需求,以數字化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推動製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數字化製造是在數字化技術和製造技術融合的背景下,通過對產品信息、工藝信息和資源信息進行數字化描述、分析、決策和控制,快速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

數字化製造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數字技術在產品中得到普遍應用,形成「數字一代」創新產品;第二,廣泛應用數字化設計、建模模擬、數字化裝備、信息化管理;第三,實現生產過程的集成優化。

需要說明的是,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基礎,其內涵不斷發展,貫穿於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和全部發展歷程。這里定義的數字化製造是作為第一種基本範式的數字化製造,是一種相對狹義的定位。國際上也有若干關於數字化製造的比較廣義的定義和理論。

(二)數字化網路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二種基本範式,也可稱為「互聯網+製造」,或第二代智能製造。

20世紀末互聯網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互聯網+」不斷推進互聯網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網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連接起來,通過企業內、企業間的協同和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與集成,重塑製造業的價值鏈,推動製造業從數字化製造向數字化網路化製造轉變。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在產品方面,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得到普遍應用,產品實現網路連接,設計、研發實現協同與共享;第二,在製造方面,實現橫向集成、縱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打通整個製造系統的數據流、信息流;第三,在服務方面,企業與用戶通過網路平台實現連接和交互,企業生產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

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報告和美國GE公司「工業互聯網」報告完整地闡述了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範式,精闢地提出了實現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的技術路線。

(三)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三種基本范範式,也可稱為新一代智能製造。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以及互聯網的普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涌現、物聯網的發展等信息環境急速變化的共同驅動下,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發展,實現了戰略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將重塑設計、製造、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及其集成,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新一代智能製造將給製造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成為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體現了智能製造發展的內在規律: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次第展開,各有自身階段的特點和重點解決的問題,體現著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另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在技術上並不是絕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織、迭代升級,體現著智能製造發展的融合性特徵。對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而言,應發揮後發優勢,採取三個基本範式「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

思想價值決定企業命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普及的趨勢下,優勢企業之間的最高階段的競爭,不能局限於硬技術的競爭,而是體現在企業軟實力的競爭,亦即思想的競爭。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及為未來趨勢,你的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基礎,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巴黎高科路橋大學秉承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系,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將技術、人文與管理相結合,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強的特點,在學術科研上以項目為主線,擁有強大的企業合作背景和資源。學校注重全球發展和國際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個合作夥伴院校。

ENPCDBA(IM)項目關注學員成長,更關注學員背後企業和行業發展,旨在為學員提供前沿的學術思想,科學的理論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當前製造業發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科學轉換的視角、方法和工具。

更多招生簡章、項目信息,歡迎私信了解詳情~~~~~~

❺ 劉檢華 互聯網+製造和智能製造的區別

智能製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談起智能製造,首先應介紹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導的「智能製造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計劃。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參加了該項計劃。該計劃共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對100個項目實施前期科研計劃毫無疑問,智能化是製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技術可以用於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等。也可以將神經網路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的計算機智能方法應用於產品配方,生產調度等,實現製造過程智能化。而人工智慧技術尤其適合於解決特別復雜和不確定的問題。但同樣顯然的是,要在企業製造的全過程中全部實現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遙遠的將來。有人甚至提出這樣的問題,下個世紀會實現智能自動化嗎?而如果只是在企業的某個局部環節實現智能化,而又無法保證全局的優化,則這種智能化的意義是有限的2015年9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46個項目入圍。這些項目包括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智能機床試點、北京航天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航天產品智慧雲製造試點、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申報的化肥智能製造及服務試點等。46個試點示範項目覆蓋了38個行業,分布在21個省,涉及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製造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等6個類別,體現了行業、區域覆蓋面和較強的示範性。沈陽機床也是本次金屬切削機床行業唯一入選的企業工信部在2015年啟動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主要是直接切入製造活動的關鍵環節,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注重試點示範項目的成長性,通過點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經驗與模式,在製造業各個領域加以推廣與應用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議上表示,智能製造日益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常態下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而推進智能製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這需要一個不斷探索、試錯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於求成。為此,「要用好試點示範這個重要抓手

❻ 當工業互聯網遇上5G與人工智慧,給製造業帶來怎樣機遇

5G技術憑借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正成為助力工業企業加速採用智能製造的關鍵技術。工業互聯網的相繼涌現也為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試驗場。

❼ 製造業與智能製造業有什麼區別智能製造雲指的是什麼

智能製造源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智能製造雲平台是構建智能製造系統的基礎。通過對不同信息源(包括自動化採集、人工錄入)、不同終端接入點的大量離散式信息進行分析;比如對模具信息、檢具信息、盛具信息、工裝信息、人員信息、庫存信息、工序信息、視頻資源信息等進行現場採集存儲;實現多數據源信息的整合,最終建立 多種數據分析模型,通過可靈活配置的業務驅動模型實現對基礎信息的數據挖掘,最終得到准確、及時、全面的統計數據。智能製造雲平台作為承載未來企 業應用的重要IT基礎設施,承擔著穩定運行和業務創新的重任。伴隨著數據與業務的集中,雲平台的建設及運維給信息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平台的建設從 基礎資源池(計算、存儲、網路)、虛擬化平台、雲應用平台等多個層面充分考慮業務的高可用,基礎單元出現故障後業務應用能夠迅速進行切換與遷移,用戶無感 知,保證業務的連續性。

智能製造雲平台總體架構如下圖所示:

❽ 「互聯網+製造」和「智能製造」的區別是什麼

「互聯網+製造」來是我們實現產自業升級的一種手段和方式,而「智能製造」是目標。實現智能製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說需要先實現製造的自動化、信息化,最終走向智能化。互聯網+製造,是把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模式引入到我們日常的生產組織當中去。在我們的日常生產中,人、設備、產品、物料等時刻都在產生海量的數據信息,互聯網技術使得海量的數據信息傳遞、集成、挖掘成為可能。

❾ 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領域的專家都有誰

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領域的專家有很多,比如「德國工業4.0先驅」烏爾里內希·森德勒。森德勒是容工業4.0全球權威,《工業4.0: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他發明的新詞「Simplexity」代表工業4.0的核心理念。

❿ 互聯網+製造和智能製造的區別

易雲科技認為互聯網+製造和智能製造的區別如下:
「互聯網+製造」是我們實現產業升級的一種手段和方式,而「智能製造」是目標。實現智能製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來說需要先實現製造的自動化、信息化,最終走向智能化。互聯網+製造,是把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模式引入到我們日常的生產組織當中去。在我們的日常生產中,人、設備、產品、物料等時刻都在產生海量的數據信息,互聯網技術使得海量的數據信息傳遞、集成、挖掘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