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軌運行應用衛星數量已超300顆,你會不會為中國自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最近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 年)》,該書對全球的航天活動做了總結,並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宇航計劃做出了規劃,藍皮書顯示我國目前在軌運行的應用衛星已經超過了300顆,各種類的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和北斗衛星為我國各行各業的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我為我的國家感到十分的自豪,因為我國的衛星技術是從無到有,完全是靠自已摸索走到了如今的世界領先地位,並且在將來也將會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通過近些年發展的通信衛星的技術發展,我國的廣播電視網路已經實現了”戶戶通“,同時也在向海陸空用戶提供及時穩定的通信服務,並已經建成了全球衛星寬頻通信網路,為我國航行在海上的近6000艘大小船隻提供穩定有效的衛星寬頻通信綜合服務,該網路已經完了全球海域超過九成的覆蓋率,空中通信也在中國高速通信衛星的技術支持下完成了空中百兆網路的搭建,並在將來繼續升級以達到支持所有的空中機隊接入互聯網服務的目錄,隨著我國航天工業的發展,我國必將加速沖擊發達國家的步伐。

❷ 最初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方式

一、互聯網傳播方式的發展

從1969年開始,在美國國防部國防前沿研究項目署阿帕網(ARPA)制定的協定下,美國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計算機連接起來,構成了如今互聯網的雛形。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初,互聯網主要由軍事機構和學術機構使用,內容只有文字,沒有圖像、音視頻等,輸入字元命令進行操作,比較繁瑣,普通人很少接觸互聯網。
1990年代,互聯網的商業用途加快推廣網頁瀏覽器的出現吸引了更多用戶。網頁是顯示文字、圖像及其他信息的載體,瀏覽器是呈現網頁、實現交互的工具,兩者使瀏覽互聯網大大簡化,加速了互聯網在全球的普及。90年代後期,瀏覽器逐漸出現在手機、PDA等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上,用戶可以運行移動瀏覽器上網瀏覽網頁。新聞報道、論壇帖文、博客博文等各類信息以網頁形式進行傳播,這成為當時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傳播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具有智能操作系統的移動終端支持應用程序的安裝,應用程序由第三方軟體開發機構製作,包括新聞、社交、書籍、教育等幾類。許多應用程序運行即連接互聯網進行更新,呈現給用戶最新內容,這些應用程序逐漸成為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蘋果公司生產的移動終端iPhone、iPad採用了這種方式,用戶可在應用程序商店App Store下載需要的應用程序,目前各類應用程序已下載超過100億次。第三方應用程序極大豐富了移動終端上的內容,對蘋果公司的成功功不可沒,谷歌、微軟、諾基亞等全球lT巨頭也看到了這種方式的價值和潛力,紛紛加大對移動終端應用程序平台的投入。 需要說明的是,固定終端上也存在運行應用程序的上網方式,目前只有聊天、殺毒等幾個特定功能的應用程序為網民所普遍接受。瀏覽器也是一種應用程序,但單獨運行瀏覽器不能連接互聯網,只有輸入網址後才能登錄互聯網進行瀏覽,與運行應用程序直接上網是不同的。

二、兩種傳播方式的比較研究

經過互聯網專家的研究論證,一般認為,互聯網傳播具有信息海量、互動性強、即時傳播等特點,筆者將重點從海量性、互動性、即時性等方面對網頁方式和應用方式進行比較研究。
網頁方式發展較早,技術相對成熟,製作網頁經濟成本、技術門檻較低,這些因素有助於豐富網頁上的內容。另外,網站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生產內容,任何普通網民都能夠在論壇、博客上發布信息,進一步充實了網頁上的信息。相對而言,製作應用程序難度較高,一般由專業機構製作、發布,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應用程序的數量。蘋果公司的iPhone、iPad等產品已風靡全球,但截至2010年10月底,在蘋果公司應用程序下載平台App Store上也只有30萬個應用程序。在信息量方面,應用程序傳播的信息的確比網頁少了很多。 在信息的質量方面,應用程序傳播的信息專業化、個性化特點更加突出。應用程序分類准確精細,內容和服務專業化強,功能相對單一,專門滿足網民特定的信息需求。移動終端應用程序通常採用付費下載的方式,這樣的盈利模式更加簡單高效,有助於開發商進一步提高應用程序的質量。一些移動終端應用程序還將個性化信息與用戶的地理位置、參與活動等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互聯網個性化的優點。「兜兜友」、「區區小事」等應用程序充分利用移動終端的定位功能,基於用戶的地理位置和特定需求,提供交友、聊天、尋找商家等基於位置的服務(LBS,Location BasedService)。 不同於傳統媒體「你傳我受」的傳播模式,互聯網實現了互動傳播。作為互聯網與其他媒體的最大區別之一,互動性在網頁和應用程序上均有充分的體現。博客、論壇、社交網路等最為網民所熟悉的互動形式已經從網頁延伸到應用程序,新浪微博、天涯論壇、貓撲、人人網、開心網均提供應用程序下載。不過,作為應用程序主要平台,移動終端的互動性受到了一定限制。因為無論是數字鍵盤,還是全鍵盤,或者手寫,移動終端輸入信息不如個人電腦那樣的固定終端方便,很多網民會因此放棄進行互動。 在理想的網路條件下,兩種方式均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連接互聯網進行傳播,但是應用程序操作起來更加便捷。瀏覽網頁操作比較繁瑣,需要啟動瀏覽器程序、輸入網址、尋找信息等步驟,有時還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而應用程序只需點擊運行,免去了不斷輸入字元的繁瑣,即可獲得專業化信息和服務。
目前,無論在個人電腦等固定終端,還是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都是既有網頁瀏覽器也有一些連接互聯網的應用程序。總的來講,兩種方式各具特點,網頁上內容豐富,互動性強,適合固定終端的帶寬、屏幕、輸入設備,而應用程序信息質量高,使用便捷,更能體現互聯網傳播簡單、高效、專業的要求。 毋庸置疑,應用程序在移動終端上取得了成功,這種方式已經開始向固定終端轉移,嘗試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2011年1月,蘋果公司宣布推出Mac App Store,專門為蘋果公司電腦產品提供應用程序下載服務。用戶可以使用蘋果公司電腦通過有線網路登錄Mac App Store,在上千款應用程序中查找、下載需要的服務。MacApp Store推出首日,應用程序下載量已突破百萬,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稱,網民對MacApp Store的熱烈反響「令人驚嘆」。 2011年4月網路聯盟峰會上,網路CEO李彥宏表示,應用是互聯網創業的三大新機會之一,目前已是應用為王的時代。應用程序演變為平台和內容的結合體,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的信息服務,未來發展趨勢值得期待,而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將逐步被邊緣化。

三、對外宣工作的啟示

上世紀90年代,微軟的lE瀏覽器依靠與操作系統Windows、辦公軟體Office的綁定,打敗了市場佔有率曾達90%以上的網景瀏覽器Netscape,互聯網給新生事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互聯網,外宣工作要增強創新意識,保持對新現象、新應用的關注和研究,理性分析和判斷不同傳播方式的優劣,根據各自特點制定外宣工作方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於2011年4月推出針對蘋果iPad的應用程序「中國國新辦」,提供政府白皮書電子書、新聞發布會視頻和國家形象片視頻等信息。上線以來,「中國國新辦」連續多日在蘋果軟體商店(中國)新聞類程序下載排名居首位,受到國內外網民的廣泛好評。 不少傳統媒體認為,自身的新聞品牌優勢並沒有完全在網路平台上體現,報刊的版面在互聯網上支離破碎。應用程序給了傳統媒體施展的機會,《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CNN、BBC等國外媒體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日報》、《南方周末》、鳳凰衛視等國內媒體紛紛在不同的平台推出應用程序。傳統媒體發布的應用程序一般是該媒體新聞產品的集合,延續新聞品牌蘊含的以人為本、客觀報道、深度解析等價值和理念,恢復版面的表達形式,採用與傳統媒體類似的以每期為單位進行銷售的經營方式。以傳統媒體形態存在的外宣媒體要借鑒各方面有益經驗,把握發展機遇,有計劃地將媒體自身以及圖書、影視片、宣傳資料等外宣內容製作成應用程序,以進行對外宣傳推介。通過應用程序進行對外宣傳,不但符合互聯網發展潮流,而且有助於鞏固和吸引網民的關注,增加網民對外宣應用程序的粘著度。有學者就指出,「應用」有助於進一步固化受眾的習慣,因為人們的閱讀行為往往是由下載的「應用」所框定的。

❸ CNNIC第三十次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如何界定網民

網民的定義: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

一、網民規模
(一)總體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在普及率達到約四成的同時,中國網民增長速度延續了自2011年以來放緩的趨勢,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升1.6個百分點。
圖 1 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當前網民增長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互聯網在易轉化人群和發達地區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下一階段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將轉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以及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居民,因而需要關注互聯網在這些人群中擴散的障礙。比較歷年來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其中有兩個原因的重要性逐年上升。2012年6月,54.8%的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是因為「不懂電腦和網路」,相比2010年6月,比例上升近十個百分點,IT技能的缺失依然是阻礙互聯網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礙;另一個因素則是自認為年齡太大或者太小而不使用互聯網。相比之下,因為個人使用互聯網意識不強(「不感興趣」/「不需要」),或者沒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比重在下降。
圖 2 非網民不使用互聯網的原因
(二)手機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較2011年底增加了約3270萬人,網民中用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用戶佔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 手機網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長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結束,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手機網民的增速重新出現回升勢頭,終端的普及和上網應用的創新是新一輪增長的重要刺激因素。當前,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移動上網應用出現創新熱潮,同時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千元智能機」的出現大幅降低了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門檻,從而促成了普通手機用戶向手機上網用戶的轉化。
圖 3 手機上網網民規模
手機上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台式電腦這一傳統上網終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個百分點。
圖 4 網民上網設備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目前中國網民實現互聯網接入的方式呈現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之下台式電腦為3.80億,手機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圖 5 2009.12-2012.6使用各類終端上網的網民規模
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發展對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廣闊的農村地區,以及龐大的流動人口來說,使用手機接入互聯網是更為廉價和簡便的方式。在2012年剛開始上網的新網民中,農村網民比例達到51.8%,這一群體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60.4%,使用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比例只有45.7%和8.7%,而新網民中城鎮人口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只有47.2%,這一結果顯示出,相比於電腦,手機對農村網民的增長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雖然中國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電子設備的普及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通過電腦使用固網的成本依然較高,在這樣的限制下,通過手機終端接入移動互聯網是在農村地區普及互聯網更加現實的方式。
圖 6 2012年城鎮和農村網民上網設備比較
二、接入方式
(一)上網地點
2012年上半年,90.3%的網民在家裡使用電腦接入互聯網,與去年下半年比保持相對穩定。25.8%的網民在網吧上網,這一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後,目前降幅有所放緩。
圖 7 網民使用電腦上網場所
(二)上網時長
2012年上半年,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時增至19.9小時。一方面,網民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網,有效利用了碎片時間,提升了網民的上網時長;另一方面,網民對一些傳統互聯網的應用深度不斷提升,明顯增加了使用時長,比如網路視頻:中國互聯網數據平台數據顯示,2012年第二季度網路視頻用戶的人均單日訪問時長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鍾,其他如資訊門戶、網上購物等網站類型的使用時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圖 8 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
三、網民屬性
(一)性別結構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中男性佔比為55.0%,比女性高出10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網民性別比例保持基本穩定。
圖 9 2011.12-2012.6網民性別結構
(二)年齡結構
隨著中國網民增長空間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轉移,中國網民中40歲以上人群比重逐漸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該群體比重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個百分點。其他年齡段人群佔比則相對穩定或略有下降。
圖 10 2011.12-2012.6網民年齡結構
(三)學歷結構
網民向低學歷人群擴散的趨勢在2012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小學及以下、初中學歷人群佔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學歷人群升幅較為明顯,顯示出互聯網在該人群中滲透速度較快。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網民佔比基本飽和,上升空間有限。
圖 11 2011.12-2012.6網民學歷結構
(四)職業結構
網民職業中,學生佔比為28.6%,遠遠高於其他群體。比較歷年數據,與網民年齡結構變化相對應,學生群體佔比基本呈現出連年下降的趨勢。
圖 12 2012.6網民職業結構
(五)收入結構
網民中月收入 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佔比提升明顯,達26.0%, 比2011年底提高了3.7個百分點。
圖 13 2011.12-2012.6網民個人月收入結構
(六)城鄉結構
截至2012年6月底,農村網民規模為1.46億,比2011年底增加1464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7.1%,相比2011年底略有回升。

具體信息可以查看網址。。http://roll.tech.sina.com.cn/s_CNNIC30_all/index.shtml

❹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分,北京時間11點11分,由當時任高能物理所ALEPH組(ALEPH是在西歐核子中心高能電子對撞機LEP上進行高能物理實驗的一個國際合作組,我國科學家參加了ALEPH組,高能物理所是該國際合作組的成員單位。)組長的吳為民,從北京發給ALEPH的領導——位於瑞士日內瓦西歐核子中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電子郵件(E-mail)是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1]
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承擔了國家計委立項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中國科技網(CSTNET)前身的建設
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 國家級四大骨幹網路聯網
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 TCP/IP 互聯網---CERNET示範網 工程 建成,並於同年先後建成
中國互聯網
1994年,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1995 年,張樹新創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老百姓進入互聯網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國首次搭建IPV6 試驗床
2000年, 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2001 年,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在北京建成驗收
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來臨
2003年, 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 項目開始實施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占整體網民比例為69.3%,較上年底增長5285萬人。

家庭電腦上網寬頻網民規模為3.92億,占家庭電腦上網網民比例為98.9%。
農村網民規模為1.36億,比2010年增加1113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6.5%。
網民中30-39歲人群佔比明顯提升,較2010年底上升了2.3個百分點,達到25.7%。
網民中初中學歷人群佔比繼續保持增長,由32.8%上升至35.7%。
使用台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為73.4%,比2010年底降低5個百分點;手機則上升至69.3%,其使用率正不斷逼近傳統台式電腦。
2011年,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7個小時,較2010年同期增加0.4小時。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域名總數為775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為353萬個。中國網站總數為230萬個。

❺ 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

1、在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5年目標:國家級四大骨幹網路聯網。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4、在1994年,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 TCP/IP 互聯網——CERNET示範網工程建成,並於同年先後建成。

5、在1994年,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6、在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7、在1995 年,張樹新創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讓老百姓進入互聯網。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國首次搭建IPV6 試驗床。

9、在2000年, 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在北京建成驗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來臨。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 項目開始實施。

(5)39次互聯網擴展閱讀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四大階段

1、學術牽引期。指的是互聯網從美國引入中國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政府科研單位歷經數年的努力,推動互聯網從信息檢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業化探索。

2、探索成長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眾對互聯網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穩步成長。在這一期間,我國最早一批互聯網公司相繼成立,熱情高漲,一路高歌,不畏互聯網泡沫期帶來的考驗,努力探索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3、快速發展期。該階段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已經建立,「內容為王」的時代慢慢過去,開始轉向「關系為王」的web2.0。互聯網的角色關系也開始轉變,內容的締造者不再只是網站,個體用戶也可以參與其中,逐步通過內容來拓展自己的關系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NS時代。

4、成熟繁榮期。該階段正是我們目前經歷的成熟互聯網階段。從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移動應用與消息流型社交網路並存,真正體現了互聯網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

❻ 第4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反映了一個什麼情況

第4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反映了互聯網正在進一步向中高齡人群滲透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10歲以下網民佔比3.5%;10歲至19歲網民佔比14.8%;20-29歲、30-39歲網民佔比分別為19.9%、20.4%,高於其他年齡群體;40-49歲網民群體佔比為18.7%;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吳鐵男指出,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我國互聯網產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和韌性,不僅在精準有效防控疫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還在數字基建、數字經濟、數字惠民和數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我國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6)39次互聯網擴展閱讀:

《報告》還顯示:

截至2020年6月份,我國電商直播、短視頻及網路購物用戶規模較3月份增長均超過5%,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3.09億,較3月份增長4430萬,規模增速達16.7%,成為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互聯網應用,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帶動農產品上行提供了積極助力。

網路零售用戶規模達7.49億,占網民整體的79.7%,市場連續7年保持全球第一,為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❼ 如何解讀CNNIC第40次互聯網報告,網民的概念該換換了

網民的定義: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

一、網民規模
(一)總體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在普及率達到約四成的同時,中國網民增長速度延續了自2011年以來放緩的趨勢,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升1.6個百分點。
圖 1 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當前網民增長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互聯網在易轉化人群和發達地區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下一階段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將轉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以及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居民,因而需要關注互聯網在這些人群中擴散的障礙。比較歷年來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其中有兩個原因的重要性逐年上升。2012年6月,54.8%的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是因為「不懂電腦和網路」,相比2010年6月,比例上升近十個百分點,IT技能的缺失依然是阻礙互聯網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礙;另一個因素則是自認為年齡太大或者太小而不使用互聯網。相比之下,因為個人使用互聯網意識不強(「不感興趣」/「不需要」),或者沒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比重在下降。
圖 2 非網民不使用互聯網的原因
(二)手機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較2011年底增加了約3270萬人,網民中用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用戶佔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 手機網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長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結束,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手機網民的增速重新出現回升勢頭,終端的普及和上網應用的創新是新一輪增長的重要刺激因素。當前,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移動上網應用出現創新熱潮,同時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千元智能機」的出現大幅降低了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門檻,從而促成了普通手機用戶向手機上網用戶的轉化。
圖 3 手機上網網民規模
手機上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台式電腦這一傳統上網終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個百分點。
圖 4 網民上網設備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目前中國網民實現互聯網接入的方式呈現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之下台式電腦為3.80億,手機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圖 5 2009.12-2012.6使用各類終端上網的網民規模
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發展對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廣闊的農村地區,以及龐大的流動人口來說,使用手機接入互聯網是更為廉價和簡便的方式。在2012年剛開始上網的新網民中,農村網民比例達到51.8%,這一群體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60.4%,使用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比例只有45.7%和8.7%,而新網民中城鎮人口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只有47.2%,這一結果顯示出,相比於電腦,手機對農村網民的增長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雖然中國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電子設備的普及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通過電腦使用固網的成本依然較高,在這樣的限制下,通過手機終端接入移動互聯網是在農村地區普及互聯網更加現實的方式。
圖 6 2012年城鎮和農村網民上網設備比較
二、接入方式
(一)上網地點
2012年上半年,90.3%的網民在家裡使用電腦接入互聯網,與去年下半年比保持相對穩定。25.8%的網民在網吧上網,這一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後,目前降幅有所放緩。
圖 7 網民使用電腦上網場所
(二)上網時長
2012年上半年,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時增至19.9小時。一方面,網民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網,有效利用了碎片時間,提升了網民的上網時長;另一方面,網民對一些傳統互聯網的應用深度不斷提升,明顯增加了使用時長,比如網路視頻:中國互聯網數據平台數據顯示,2012年第二季度網路視頻用戶的人均單日訪問時長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鍾,其他如資訊門戶、網上購物等網站類型的使用時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圖 8 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
三、網民屬性
(一)性別結構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中男性佔比為55.0%,比女性高出10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網民性別比例保持基本穩定。
圖 9 2011.12-2012.6網民性別結構
(二)年齡結構
隨著中國網民增長空間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轉移,中國網民中40歲以上人群比重逐漸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該群體比重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個百分點。其他年齡段人群佔比則相對穩定或略有下降。
圖 10 2011.12-2012.6網民年齡結構
(三)學歷結構
網民向低學歷人群擴散的趨勢在2012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小學及以下、初中學歷人群佔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學歷人群升幅較為明顯,顯示出互聯網在該人群中滲透速度較快。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網民佔比基本飽和,上升空間有限。
圖 11 2011.12-2012.6網民學歷結構
(四)職業結構
網民職業中,學生佔比為28.6%,遠遠高於其他群體。比較歷年數據,與網民年齡結構變化相對應,學生群體佔比基本呈現出連年下降的趨勢。
圖 12 2012.6網民職業結構
(五)收入結構
網民中月收入 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佔比提升明顯,達26.0%, 比2011年底提高了3.7個百分點。
圖 13 2011.12-2012.6網民個人月收入結構
(六)城鄉結構
截至2012年6月底,農村網民規模為1.46億,比2011年底增加1464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7.1%,相比2011年底略有回升。

具體信息可以查看網址。。

❽ 「互聯網+」傳統產業融合加速,對網約車用戶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事件簡介:

1月22日下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中國互聯網行業整體向規范化、價值化發展,同時,移動互聯網推動消費模式共享化、設備智能化和場景多元化。

❾ 世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據報道,在12月3日上午,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中國領導人在開幕式至信中表示,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互聯網正在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次技術革命的影響力可能超過過去一切技術革命的總和,互聯網將從「從無到有」到「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路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