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來了
❶ 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要做的是迎接它的挑戰,給自己帶來新的機遇。俗話說得好:「愛拼才會贏。」做任何事都應該有股拼闖勁,正視挑戰、直面挑戰,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挑戰。挑戰並非一件可怕之事,恰恰因為有了挑戰,人類才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最終得以進步,所以,面對當今信息網路化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不必畏懼,只要理清思路,冷靜思考,一定可以找到應對的良策。
信息網路化帶來的挑戰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所以,應對難度相當大。應該採取找特例、樹典型的方法來開啟這項繁重的工作,也就是說,一開始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有挑戰都解決、戰勝,一切需要從實際出發,必先探索、研究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通過把這個開荒導航的領域研究透徹,找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然後,再以點帶面,用類似的手法去應對剩餘的各項挑戰,最後使所有問題迎韌而解。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ITFIN)、在線旅遊、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傑作。
❷ 「互聯網+教育」時代來了,教育和老師將會迎來哪些顛覆
就教師專業發展而言,新技術、新理念短時間內撲面而來,教師們猶應接不暇。面向「互聯網+」時代,教育需要如何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教師又將如何面對教育的改變呢?
「互聯網+教育」在於其包容性更強。它集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移動技術、網路技術於一體,強調把線上和線下的活動聚合起來,為教育創建新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形態。而「互聯網+』』對於教師專業發展,更多是教師線上成長渠道再造和重組,加的是在實踐中與互聯網等新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創新。
教師發展新渠道的再造和重組
「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型教師發展,不必都要白手起家,從零起步。在已有優秀理念、方法基礎上,對適合自身教學發展渠道的改造和重組,也可以體現「互聯網+」的創新特色。這種創新因為有互聯網的參與,有多種混合技術的幫助,給教學專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和體驗。
1、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式發展
教師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成長渠道,是一個已存在多年的概念,那就是混合學習。根據ASTD(美國發展與培訓協會)2002年的界定,混合學習是指把不同情境下的學習活動,如面授學習、在線學習、自定步調學習等相結合的學習解決方案。何克抗教授是國內論述混合學習時間較早,且獲得較高引用率的學者。2004年何教授提出,「混合式學習(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數字化或網路化學習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些概念是從學生的角度來闡述混合學習的,其實同樣適用於教師專業發展。
近十年來,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混合式專業發展渠道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微課、MOOC、移動公開課等形式都成為其渠道再造和重組的表現形式。混合學習是優勢互補,是差距消彌,是效率提高,是效果改善;它追求的是一加一大於二的迭加,它利用的是四兩拔千斤的巧妙。教師通過混合式的專業發展渠道,用社交網路、在線平台、移動工具為專業成長搭建平台,建立起以個人成長目標為中心的專業發展圈。
2、參與或創建可深度參與的專業成長圈
到底什麼樣的專業成長圈才是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專業成長圈呢?虛擬教研也好,區域博客也罷,微信企業號、伴行3618智慧校園平台移動社群也行,都可歸結為專業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互聯網+」時代的出發點,是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混合,能夠以較小的成本,伴隨著較高的效率,產出有創新性的優秀成果,帶來較大的領域影響力。
對於教師專業發展來說,就是要把線上的成長圈與線上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用線上交流所獲得的新思考、新體驗,來改善線上的實際教學,更新舊理念,解決新問題,創建新環境。前幾年博客盛行,曾出現了「李克東難題」(為什麼教師博客有著豐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動的思想碰撞?為什麼教師博客發表了近萬篇博文,卻不能夠說出解決了哪些教學問題),究其原因,那就是線上線下兩張皮。因為技術驅動的教師專業發展,會追逐流行的技術,如博客、微博、微信,但是很難走得深人。只有回歸到教育理念驅動的專業發展,用線上的交流思路來優化教學理念,改善教學實踐,那麼線上的交流活動就會自然地融人到教師的日常生活中。
我訂閱的微信公眾號中,有一個叫做「羅輯思維」。除了每天早上六點半准時的六十秒「語音早報」以外,「羅輯思維」發起了一系列的線上、實體的活動來建立媒體圈。他們舉行全國巡迴講座,招募同行,在公眾號上做圖書首發、微商等。訂閱數量超過五百萬的這個公眾號,在「互聯網+』』的時代里,成為特定人群中頗具影響的傳播渠道。
在今天的教育領域里,如果能有更多的具備「互聯網+」時代意識和能力的團隊,再配合各級行政部門的推廣舉措,那麼教師專業發展圈會得到新的重組和再造的機遇。資深教師可以在這個渠道中推廣自己的特色課,新手教師可以在這樣的渠道里訂閱到滿足自身需求的課程,教育類的優秀圖書、資源、工具、活動、社群都可以在這種線上渠道進行發布,那麼這樣的渠道就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流通之道,優秀作品共享之路。
教育實踐中的創新應用與深入
「互聯網+」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除了要有線上專業成長圈的融合,更要有線下教學實踐的創新。與以教師教學能力、個人經驗、主觀感受、教學傳承為主的傳統教學實踐方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教學實踐要更多地體現基於技術參與的教學過程、基於數據分析的教學優化、基於實證分析的教研合作、基於個性張揚的教研自由。
1、基於技術參與的教學過程
21世紀初,從「校校通工程」「農遠工程」開始,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系列項目,就把中國多個省份的中小學帶人了數字化發展的方向。在已聯網的機房裡,學生們可以登錄網路學習平台;在有Wi-Fi的教室里,學生們可以使用掌上學習機、平板電腦等教學類軟體;在戶外真實情境下,學生們使用移動學習終端或穿戴式設備進行探究式學習等。越來越多的學習情境是有技術參與其中的,這是「互聯網+」時代下教學的發展趨勢,也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新挑戰。前「互聯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在於掌握技術,學習如何實現技術與課程整合,來輔助講授、促進協作、幫助探究,創設技術型的學習環境;而進人「互聯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在於讓技術無縫地「編織」進教學,利用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中所留下的動態生成性資源、過程性數據、學習痕跡等數據進行再利用,來實現教學優化。
2、基於數據分析的教學優化
在英國學者維克托邁爾一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庫克耶合著的《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learningwith big data; The future of ecation)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基於數據分析的教學優化,即雙迴路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目前大多數的學習路線是單迴路學習 (Single-loop learning),即在學習中犯了錯誤以後再去努力糾正。例如,學校只有在期末考試結束後,才發現哪些課程對於學生來說太難或太簡單,然後在下學期的教學中進行調整。雙迴路學習則不然。它會隨時用數據糾正自身的錯誤,同時利用反饋迴路中獲得的大量數據來做其他很重要的事情。以可汗學院為例,不僅有超過5000個多學科的視頻課程,它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積累學生如何學習的數據,並實時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例如,基於每位學生做題的准確率運行一個統計模型,用以判斷學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某個知識點,幫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路徑和步調;還會給教師提供整個班級和每位學生的學習表現圖,根據回答問題的數量、准確率等指標顯示學習實時狀況。
雙迴路學習把反饋、個性化學習、預測與干預結合在一起,為教學優化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因此,處於專業發展初級階段的新手教師們,可以做到用技術獲得數據,用圖示工具來理解數據,處於專業發展高級階段的資深教師們,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用分析工具來解讀數據,用研究工具來預測、干預、優化教學。也就是說,研究型教師,依然是「互聯網+』,時代教師發展的高級階段,而且有.數據支持的實證分析,會給中小學教學實踐和改革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3、基於實證分析的教研合作
教師做研究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教學合一》這篇文章中就提到,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法、學法,更要把教學和研究相結合。因為教師不是小販,不能把別人的知識直接搬過來販賣給學生,如果只是照搬教材,或者把別人比較成熟的經驗和方法直接拿過來進行教學,而不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適當改造,或者很少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考與實踐,提出有獨創性的教學方法等,變成了知識的販賣者。這樣的教師很難有進步,學生就更難有突破和創新了。
那麼教師如何做研究呢?記得今年年初,《彎頂之下》紀錄片的發布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不僅因為選題直擊時弊,切合每個人生命健康,更是由於該片作者具有一定的調查分析能力,目標明確,資料翔實,層次遞進,自成邏輯。其實教育研究與新聞調查也有頗多相似之處:找准方向,提出問題,實地探查,多角度了解,相互驗證,深人分析,發布結論。有影響力的新聞節目與有價值的教育研究也有頗多共同點:選題針貶時弊,聚焦社會熱點和發展趨勢;提出問題簡潔但直擊要害;實地探查不遺餘力,長時間地紮根生活,得到鮮活富有生命力的典型例證;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真實、大量、多角度來源數據進行科學分析。
「互聯網+」能使教師獲得更為豐富的過程性數據,讓他們更方便地使用數據分析的工具,也帶來了開展高水平利一研合作的機會。如果說互聯網時代,教育研究的數據來源多是需要主動收集,來支持小規模的常規化研究,而進人「互聯網+」時代,由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會自然而然產生出數據尾氣(dataexhaust ),即指學生與網路進行互動時衍生的副產品,如登錄信息、學習痕跡、交互對象、評價習慣等。這些數據存留於網路平台上,手機終端等智能設備里,教師可以與學校同事、線上成長圈的夥伴,甚至高校或利一研院所的專業研究人員合作,對這些數據進行深人的、大規模的、時間跨度較長的實證研究,從大數據的視角重新審視教學,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4、基於個性張揚的教研自由
技術參與的教學過程,數據分析的教學優化,實證研究的教研合作,都是「互聯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獨特性,然而技術、實證、數據、分析等不會自動地產生高水平的教師專業發展,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教師保持極富個人特色的獨立思考。
我曾經參加過美國密歇根州LATT工CE國際教師教研組織。記得有一次來LATTICE演講的是該州年度優秀教師瑪婷娜,一所高中的社會課教師。這位「當地名師」沒花很多時間去介紹她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更多的是從國家的教育機制、學校存在的根本意義、當前教學的現狀與改革方法等與大家進行對話。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帶領所有與會者思考:
「學校的根本作用到底是什麼,學生應該從一所理想的學校里獲得什麼,如何成長,你的思考或做法」等。教師們圍坐在一起,結合這個切人點寫關鍵詞,畫流程圖,分享好的做法。那次的教研活動給我很深的印象,高水平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不等於一言堂的名師講座或示範性樣板課,教學交流其實就是一場場不用達成共識的思想碰撞。
經驗分享或學習榜樣帶來的多是模仿,數據收集實證分析多是規范,而自由思考和滿懷熱情,才有可能帶來創造。齊白石寄語學畫者:「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任何時代下的教師專業發展,都是一項充滿了變數的馬拉松長跑,它需要教師持續的熱情,發自內心的渴望,以及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成就感,是一個充滿個性化創造的過程。
「互聯網+」時代已到來,滲透,融合,重組,質變。教師專業成長是個永恆的話題,唯願保持獨立的個性和思考,共適應,共成長。
❸ 互聯網時代到來,對大家有什麼影響
短短幾十年,互聯網已經延伸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已經離不開網路,離不開手機,離不開互聯網。一方面,網路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捷,但是另一方面網路出現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現在很多人,都沉迷網路,忽略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甚至毫不誇張地說現在人們在網路上花費的時間絕對超過了與其他人正常說話交流的時間。
就比如說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可能害羞膽怯,但是在網路上,她卻極有可能是一個帶隊叱奼風雲的大佬。但總的來說,這終歸是隱藏自己的一種途徑。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網路看起來對人們的生活起著比較不好的影響。
❹ 互聯網時代過去,什麼時代會到來
互聯網+
的時代
❺ 互聯網時代真的到來了嗎還是要過去了
早都到來了,從網易,搜狐這些,利用pc的時候開始,互聯網時代就到來 了,到現在平板,智能手機的興起,已經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了,在到現在的020,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開始物聯網的時代,了,不過物聯網時代,投資巨大,很多還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實質性進展沒有很大。現在我們去網購,去網上查價,比價,就是一種互聯網的優勢的體現。總之,社會在進步,網路是好的,快速的,去了解事件,去還原事件本身的一種方式,至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微博,微信,論壇)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去展現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直生活在利用互聯網啊
❻ 互聯網時代來到來了
新聞聯播凈扯蛋。
❼ 互聯網時代真的來臨了嗎
互聯網大會在頻頻召開。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由搜狐主辦了電子商務高峰論壇;9月1號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和中國信息產業部聯合組辦了國際電子商務研討會,聯合國、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以及網路界的大俠們都出席了會議;9月10日阿里巴巴組辦了西湖論劍——"天下",柯林頓也出席了會議。
讓全國的互聯網用戶服務全國人民!
2005年是互聯網一個承前啟後的分界標。往前看,是互聯網眼球經濟的年代;往後看,是互聯網真正應用價值迸發的年代。
互聯網在中國和世界都沒有歷史,全世界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大家都看不懂
一、看不懂
目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電子商務公司沒有一家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投資的。網路是美國矽谷投資的,張朝陽說:低三下四歷盡艱難才在美國融到100萬美元,到現在心裡的創痛還沒有平復。
阿里巴巴的故事更感人:
馬雲:(招攬人才時語)
● 「我惟一能許諾的是四年間的痛苦、委屈、不理解、難以溝通和失敗的努力,那才是你們真正的財富」
馬雲:「我們第一次喝醉,有個人在馬路上哇哇的哭,他說為什麼從95年闖到98年年底,該做的都做了,到頭來還這個樣子,不知道路在哪兒,不知道該怎麼弄。還記得當時有個老太太走過來開玩笑說『小夥子沒關系,女朋友沒有了還可以再來』。那時我們就坐火車回了杭州,從零開始做起,」
1999年,回到杭州的馬雲創辦了阿里巴巴公司,2000年隨著網路經濟的破滅,互聯網企業陷入了低谷,人心浮躁,人員流失。阿里巴巴在美國的辦事處和國內一些地區的辦事機構也相繼關閉。
馬雲:「互聯網能走多久,馬雲這些想法到底是天真還是狂話。到了最冷的冬天大家覺得這個公司不可能走下去,那時的壓力太大了。」
這是一段最困難的時期,現實的浮躁、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員工的不理解,馬雲陷入低谷。一次會議之後,馬雲在長安街上黯然走了15分鍾。
馬雲:「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如果所有的網路公司都要死的話,我們希望我們是最後一個死的。」
但就在馬雲最困難、快堅持不住的時候,軟銀的總裁孫正義向馬雲伸出了援助之手。
馬雲:「他到上海來參加所謂的投資人大會,我是最後一個發言,我上去就講了一句話兩句話:一年前你為我融資的時候,我講的是這個夢想,今天我還是這個夢想,唯一的區別是我往前走了兩步。然後我就下來了。孫正義對我的話特感動,所以他說我支持馬雲。」
這一年,阿里巴巴得到了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有了這些錢,馬雲渡過了互聯網的寒冬,2002年,他提出公司要賺一塊錢,阿里巴巴的業務量在非典期間增長了6倍
。2003年,抓住了機遇的阿里巴巴實現了一年收入一百萬元;2004年,阿里巴巴又實現了一天利潤一百萬元。
馬雲:「中國去年的出口額是1萬億美元,通過阿里巴巴做的只有100億美元是1%,還有99%的企業並沒有使用電子商務,跟明天比、跟後天比我覺得還是小。
看不懂是正常
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不懂是正常,馬雲,張朝陽等他們都是幸運兒,畢竟他們融到了資。中國一定還有更多的電子商務創業者當初也有好的定位,因為沒有資金,不被理解永遠的失去了,消失了。
如果
如果國家當初一下子就看懂了馬雲、張朝陽等是中國多麼寶貴的電子商務企業,就一定會扶持他們。畢竟是誰投資誰獲益啊!
二、看不懂
電子商務公司也不是能夠馬上看懂,微軟如果懂得就不會在網路5年上市後,才開始進軍中國的搜索市場。互聯網評論專家說:微軟、Google都進入了中國的搜索市場;搜弧,推出專業化的搜索網站搜狗網,網民可查詢到某個地點的准確位置;新浪推出了『愛問』中文搜索……搜索引擎被認定為是互聯網行業在電子郵箱、簡訊、網路游戲之後的『第4桶金』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介入,希望在這領域里佔一席之地,但由於互聯網「贏家通吃」的規律,最終可能只有少數幾家能夠存活下來,但這必將是經過一翻激烈競爭後的結果,優勝劣汰,勝者通吃,敗者出局,這是互聯網行業普遍的實用的一條規律,相信搜索引擎也不例外。搜索市場2003年6.9億,2005年23億,2007年將達60億元左右。
微軟、新浪、搜狐盡管進入也是當初沒有看懂
6年前
馬雲給楊致遠寫了一封信:以後可能會叫阿里巴巴與雅虎。楊致遠沒有回信。6年後楊致遠鄭重的回了一封公函說:「馬雲先生,有時間希望共同探討一下對國際互聯網的看法。」雅虎陪嫁10億美元佔了35%的股份。
如果
6年前楊致遠就看明白「阿里巴巴」比他的市場定位更有優勢,就不需要花10億美元才擁有35%的股份,他完全可以擁有70%以上的股份,也不需要那麼多的投入。
QQ幾年前要60萬把QQ賣掉。
博客
博客董事長張東興說:互聯網這十年來主要的功能就是把這些個體的網民變成一個消費者,變成一個受眾,變成一個被動的讀者。以後,除了消費者還可以是生產者,除了讀者還可以是作者,除了受眾還可以是傳播者,除了消費者還可以是一個主動的創造者。這才是真正代表互聯網真正的新的革命(啟示:他所說的以後正是我們目前和已經做了幾年的推廣應用)
蔡文勝懂了還要做到:
個人網站的代表,「互聯網最早期的是張朝陽那一撥,他們更多是傳播互聯網,但是沒有仔細分析網民的需求。往個人化發展,但是怎麼讓不會打字的老百姓創造個人的網站,整合人們的需求,變成一個吸收知識的窗口,同時也變成一個他能夠獲取利益的窗口,所以我認為這是下一步互聯網巨大的應用。因為
中國太多人想進入互聯網創業,他所預言的也是遠程教育公司已經做了四年的事。
蔡文勝
網站就是一個最廉價的發財熱線,開一個網站,就多一條財源,又不必費心費錢在報紙上打廣告,信息又非常快捷,所以國外的資本家們都非常重視電子商務,多一個渠道就是多一條財路,換句話說,賺錢都不熱心,還有什麼值得熱心的?在這點上中國互聯網還是任重而道遠。接下來會在圖片、應用、視頻,包括多媒體各種方面的個人應用會是下一個機會最大的領域。
網路
網路CEO李彥紅說:技術只是制勝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市場策略。
趨勢疊加
陳天橋做的是趨勢的疊加,互聯網加游戲娛樂。
遠程教育公司做的是四個趨勢的疊加:遠程教育、個人網站、網上家庭生意、互聯網
搜狐副總裁王析女士說:21世紀是一個信息與傳播的時代。
互聯網「四把火」:
1.門戶:網易、新浪、搜狐;
2.游戲:陳天橋;
3.搜索:網路;
4.應用:阿里巴巴,B2B,企業對企業,LOB B2C C2C 企業對個人,個人對個人。以及遠程教育等……
中國的互聯網分三個階段:
1.介入為王:.com時代,以雅虎為代表。
2.內容為王:網易,搜狐,新浪。
3.應用為王:阿里巴巴,LOB。
電腦總共分三個部分:
一、 軟體:
目前電腦的啟動系統的軟體還是在被微軟壟斷,原因有兩點:1)是比爾蓋茨的眼光
。2)是他的技術含金量。如果技術上一般,世界上應該會有無數個微軟了。
二、 硬體:
硬體中的核心就是CPU,CPU是電腦里的大腦,是中央控制器,相當於人的神經中樞系統,目前世界上只有兩家公司能生產,英特爾公司,IBM公司,英特爾是主要生產商。舉例:CPU只有硬幣那麼大,裡面有無數個零件,就好象一個北京濃縮在了裡面,只能用3-4千倍的顯微鏡才能夠看得到的。
三、 應用:
電腦普及到終端用戶的應用,使普通人能夠通過電腦創造經濟效益和提高競爭力,才是最大的市場,也是最終的目的。但這必須要靠一套應用軟體才能夠完成,QQ就屬於應用軟體,它是滿足人們聊天的比較單一的功能,LOB幾乎能滿足人們在互聯網上所有的需求。他有無法估量的前景。這當中有二個因素:1)眼光,對市場的預見性,分析力和洞察力。2
)一流的技術。
❽ 互聯網時代到來意味著什麼
美國20世界開創的電器時代結束了唄!
❾ 互聯網5G時代的來臨,將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不一樣的變化
5G時代將來,我們的生活又將發生什麼變化:
生活上:早晨起床你的5G手機會自動控制家裡的智能家居設備,緩緩調節室內光線,播放悠揚的音樂,將你喚醒。穿上拖鞋時,你的體重、體脂等數據,同樣被採集和發送到雲端。;你上洗手間時,5G智慧馬桶會自動完成尿液採集,並進行化驗,得出相關數據,並上傳雲端。到了早飯時間,你的數字化智能廚房會根據你的健康數據,給出合適的膳食搭配,也就是最佳食譜。當然,你的冰箱也是5G智能的。它會自動對所儲存的食材進行數量和質量分析——哪些食材需要補充,哪些食材已經過期需要處理,它都會通過冰箱門的大屏幕告訴你,或者將提醒信息發到你的5G手機上。除了冰箱之外,實際上家裡所有的電器都內置了5G 通信模塊,支持5G網路,從而變成了5G智能家電。不安全的通信網路已經被淘汰,5G能帶來更安全、更穩定、更低功耗、更大帶寬的網路服務,為家電的智能化提供可靠保證。
基於這種實時傳輸,車端視頻可以實時傳輸到雲端,同樣,雲端信息也可以實時下發到車端。通過這樣的能力,可以在雲端實現智慧交通中樞,對整個交通流量以及車輛做出遠程的實時調節和控制,以及對應急車輛、公交等等做出雲端的遠程調度。據了解,2019年5G崗位將比去年增加20%-80%,未來10年國內5G人才需求將達到2000萬人。而在2020-2022年期間,對5G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屆時將會出現200萬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安裝調試員、VR攝影師/導演/直播策劃、自動駕駛工程師、遠程醫療解決方案開發者、雲游戲程序員、智慧城市從業者、數據分析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