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居家電電商平台哪裡好

互聯網裝修可以看成是家裝O2O的2.0,從平台模式延伸到用戶模式的「一站式產品」,這其中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幾方面分析。
1、「互聯網+」的改造。家裝行業產值規模大,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高,用戶體驗差等天然屬性使其本身就具備被互聯網改造的基因,只是等待一個時機。互聯網思維的盛行及互聯網工具的成熟,就像是星星之火,點燃了互聯網裝修的燎原之勢。克強總理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第一次提及鼓勵O2O線上線下互動消費,更是推波助瀾。
2、用戶需求的使然。家裝行業很不規范,家裝產品極其復雜,信息缺失,透明度差,貓膩陷阱多,用戶消費體驗差,出現用戶吐槽喊坑爹,夫妻為此鬧離婚,你說愁人不愁人;加上一二線城市生活節奏快,使得一站式的簡單、透明、所見即所得的高性價比裝修產品呼之欲出。
3、行業發展的推動。家裝O2O前期是中介模式,平台連接了業主和施工隊、設計師、主材傢具供應商等,讓家裝鏈條上的各種分散資源可以高度集中,不同平台的模式、運營及財力等差異,使得對這些資源的整合力不一樣,讓一站式的裝修產品有了資源的保障。
誰在「捧殺」互聯網裝修
互聯網裝修火了後,各種非議紛至沓來,媒體也有質疑聲,這和愛空間「炒作式」開場有很大關系。但喊聲最大的則是傳統裝修公司,就在年初,央廣經濟之聲《新聞晚高峰·天下公司》聚焦互聯網裝修大戰時,采訪某裝修公司老闆對此的看法,對方直言「那是騙人的」!
也難怪傳統裝修不爽,讓裝修行業透明了,沒了增漏項,沒了貓膩陷阱,沒了高額的裝修成本,他們還怎麼活兒?而互聯網裝修們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傳統裝修,是那些還在叫賣「90平米家裝28800元全包,還送萬元家電」的裝修公司們,「他們一天不除,家裝行業就永無寧日」。
當然也有較大的品牌裝修公司,通過高客單價賺取更多毛利,維持較大的運營和營銷成本,他們也不希望硬裝微利化。互聯網裝修玩法不一樣,通過供應鏈管控和口碑營銷,將裝修公司過多花費在供應鏈、運營和營銷上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
實創裝飾董事長孫威認為互聯網裝修引發了家裝行業價格戰,「攪亂了整個市場,甚至有些企業跟風推出類似的低價套餐,整個行業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價快裝的年代,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其實,推出低價套餐基本都是傳統裝修公司,或者打著互聯網裝修旗號的傳統裝修公司。
環境險惡,所以,互聯網裝修們要團結,別起內訌,別想著踩著同行往上爬,先把市場做起來,先把產品做好!別再出現用戶在社區上聲嘶力竭的聲討——「我是花錢請你們來給我裝修,不是花錢來體驗如何當福爾摩斯」!
最近看到有住起訴愛空間產品抄襲,微博上還專門做了話題,閱讀量不少,這是有專門團隊運作,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如此借勢傳播對行業發展來說沒啥好處。傳統裝修們恨不得你們互掐,掐更好,省得老子生悶氣!
進入的四種類型
目前市場上打著互聯網裝修的旗號很多,但真正的沒幾個,大多數是掛羊頭賣狗肉,自建電商平台體系為主,根據進入方式和發展策略可以分為四類:
一是家裝O2O的產品延伸。這是家裝O2O的根據資源優勢,對產品的重新細分和規劃。最具代表性的是深耕家居建材行業7年的我要裝修網兄弟品牌——「性價比最高的互聯網裝修」蘑菇裝修,依託7000多家供應商資源和2年「工長聯盟」裝修產品積累,快速跑了起來。
二是憑借互聯網思維的直接殺入。資源儲備及裝修經驗欠缺,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監理沒有太多積累,而是依靠對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快速殺入進來。如極客美家和愛空間,前者讓用戶一件一件選,看似參與感十足,其實過於繁瑣;後者的「20天完工」成了營銷手段,真像雷軍說的「延遲1天賠1萬」豈不傾家盪產。
三是行業大佬的進入。這個無需解釋,在家裝相關產業中是某一領域的大佬,進入互聯網裝修有一定優勢。如海爾家居有住網、搜房網家裝,萬科也推出了精裝套餐。
四是電商平台的「進攻性」保護。電商巨頭的進入,既是分一杯羹,湊湊熱鬧,也是對平台的保護。2010年淘寶網就上線了家裝頻道,2011年與合作方在線下建立了「愛蜂潮」產品體驗館,不涉及裝修,而此次推出了「極致裝修30天」的極有家,輕模式的切入考驗服務質量的管控能力。另外天貓也有品牌企業進駐,將會出標准,單平米報價要有零增項等承諾。
此外,也有小的傳統裝修公司出了「極致套餐」,打著互聯網裝修的旗號,不算太好,也不太壞,就看後期發展了。
發展的挑戰與瓶頸
目前,互聯網裝修們基本都還在樣板市場跑數據,有的也在謀劃全國市場,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第一,產業鏈優質資源的爭奪。畢竟「互聯網裝修」是家裝O2O的一種形式,還有平台模式對產業鏈上的各項資源的爭奪。如各種的搶工長平台、設計師平台、家居建材團購平台搶奪優質資源,使得互聯網裝修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高質資源的低成本整合煩惱。而如果先天已經佔有某些資源的互聯網裝修則會發展更為順利。
第二,全國布局的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監理難題破解。產品容易復制,但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監理的復制相對要難,再怎麼標准化,還是得讓人去做,施工、監理人員的「職業化」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
在施工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有產業工人,可以標准化管理,但前期運營成本高;另外是和勞務公司合作雇傭工人施工,有的直接和工長合作,相對管理成本高,邊際成本會隨著接單量的增加而增大。
第三,傳統裝修「半進化」的攪局。這里不擔心到底進化到啥程度,因為還沒到沒飯吃的絕境,日子過得還算舒坦,沒必要犧牲眼前利益。擔心的是披著互聯網裝修的外衣,擾亂市場,搞得烏煙瘴氣,壞了行業口碑,其他真正的李逵遇尷尬。記得第一次保健品浪潮的衰退就是鍋里蒼蠅太多,把市場攪爛了。
第四,硬裝入口後的盈利模式挑戰。現在大家都在靠硬裝爭奪流量入口,導致硬裝利潤微薄,甚至為了更快啟動市場,可能都不賺錢。這對想要擴張的互聯網裝修來說必須得依靠資本的助推,要跑得快,從A輪到D輪可能就兩年時間。但後續的盈利說是依靠傢具、軟裝及智能家居尋求利潤突破,但都是計劃;更要命的是,這塊市場會面臨來自天貓、京東、國美甚至像小米、海爾等跨界競爭者,更為慘烈,需要提前規劃各自的盈利模式。
運營的趨勢與策略
再結合發展趨勢,談談運營的一些策略,盡量跟大家分享干貨,只說有用的,執行好的話會降低未來的隱性成本。
3D雲設計化搶奪設計主導權。互聯網裝修以後與傢具、軟裝及智能家居的連接增加客單值有個前提是設計一體化,才能增強產品的整體銷售力。這就得打通硬裝設計(包含主材搭配)、軟裝設計,甚至還要主導傢具的設計,才可能實現後續的盈利模式。而這些不同設計平台的整合要靠3D雲設計實現,對用戶虛擬體驗也更真實。這牽扯了技術開發和設計資源整合兩大工作,就看企業各自的戰略眼光如何了!
產品標准化快速復制。這是互聯網裝修產品的主要特徵,這也是家裝行業一直沒有誕生龍頭企業的原因。不管是599、699還是666,只要用戶報面積就能快速算出家裝預算,這是標准化的魅力,省事,省心,還省錢。但還得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平衡好,通過大數據分析將用戶需求最大化地歸類,然後再標准化。如電視背景牆,可以針對地中海、田園等不同風格製作至少5套可選方案。
營銷口碑化降低成本。這是降低營銷成本最核心的一點兒,如果沒有口碑化的傳播,都不能稱其為互聯網裝修產品。前提是產品要好,還得善於利於粉絲和社區進行內容傳播。
供應鏈及監理本地化管控質量。互聯網裝修也有極強的本地化屬性,首先是每個地方由於民俗,及人們的審美差異,會在設計、傢具和軟裝有些差異需求;其次要建立建材的本地化供應鏈,有些主材輔料的全國品牌在當地市場用戶不一定認可,得根據用戶喜好和價格重新篩選;最後監理驗收,雖然通過APP、微信等社交工具能及時查看,但對用戶來說,項目經理登門拜訪,總會讓人舒坦。有人說互聯網裝修要輕運營,這是胡扯,還得適度重,這是產品屬性決定的。
管控移動化解決數據通路。這是O2O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更何況像互聯網裝修這樣的供應鏈管控、施工管理等溝通、對接、協調工作繁瑣又復雜的行業,各種智能軟體的移動化應用很關鍵。在發展期,就要提前考慮這塊的布局。否則,有可能出現下面這一幕。
2014年10月,當餓了么平台日均訂單已從接受大眾點評投資時的10餘萬單增長到了100多萬單。而此時,他們的技術團隊跟不上發展,導致後台系統幾乎每隔幾天就會面臨一次宕機。市場招商人員頻頻抱怨:「你看我辛辛苦苦跑了兩個禮拜,結果公司後台系統連續兩次宕機,現在所有老闆都不理我了。」還有數據平台遲遲刷不出數據持續被各業務部門吐槽。這些都是要預防的。
工人職業化改變行業生態。誰能讓裝修工人職業化,誰就能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說白了,主材輔料是在資源范圍內可控的,設計的所見即所得也不難實現,唯有裝修工人是最難改變的,這是社會全面發展才能解決的難題。
而「讓工人有尊嚴地工作」勢必會對產業鏈產生巨大沖擊,將會改寫行業規則,效率和標准化也將提高。那到底是自養工人?還是建立工長合作制?這里不做定論,即使合作制也會讓工人有更高收益!
預計1-2年,家裝O2O的風口就要來了。未來,家裝O2O領域會誕生一家類京東的公司,那一定來自「互聯網裝修」,但路得一步步走,就看誰能藉助資本的力量跑得更快,讓用戶體驗更佳,讓鏈條上人都有更好的收益!

金勾鮮岢零瀕尼保兄黎緒蕖讀資佗研題赫昊誠綜

B. 比較不錯的互聯網獵頭公司名單

在當前電子商務時代風起雲涌之際,傳統企業面臨轉型的艱難選擇,很多企業下定決心選擇學習、奮進,努力追趕電子商務時代的步伐,然而,時間飛逝,競爭對手不會給予這些企業絲毫喘息的機會。大多轉型的企業,依然還是在摸索中,尋找自己的出路,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然而,電子商務時代的競爭激烈程度,容不得企業的半點失誤。億獵為轉型企業解決一切電子商務的復雜問題。專注電子商務中高端人才招聘,專注於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運營咨詢

C. 互聯網創業的論文,誰能幫我拼湊一篇

建議關注一下波波來了的公號,這里邊全是創業牛人講的故事,你隨便湊湊就夠了,還都是精彩的原創。

D. 急需1萬塊,怎麼辦

建議您通過正規渠道貸款。您可以申請個人信用貸款,建議您申請時候選擇正規平台,更好保障您的個人利益及信息安全。推薦您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大品牌靠譜利率低值得信賴。有錢花借款額度最高至20萬(點擊官方測額)

有錢花日利率低至0.02%起,借款1萬元一天利息最低2元起,借款5萬元一天利息最低10元起,支持提前還款,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度小滿金融將切實把國家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號召落到實處,旗下信貸服務品牌有錢花全面支持小微生產經營,大多數小微業主選擇有錢花,滿足小微經營周轉需求。

和您分享有錢花的申請條件: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大學生,請您放棄申請。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請根據需要合理借貸,具體產品相關信息以有錢花官方APP實際頁面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手機端點擊下方,立即測額!最高可借額度20萬。

E. 現在的互聯網與雲計算中心的區別

雲計算、社交網路和移動互聯網
什麼是雲計算
首先是雲計算。時至今日,我的身邊還常有朋友問起,這個喊得震天響的雲計算,到底是什麼東西?開始時我也會解釋一大堆話,後來發現,簡單記得住最管用。於是概括為一句:雲計算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就是雲計算。而雲計算的用處,或者說目的,是要將個人電腦(台式機也好筆記本也好)放到互聯網中。
什麼叫個人電腦放到互聯網中?舉例來說,你能直接在網路上看電視劇,並且可以在任何能上網的地方接著看同一部電視劇。而在幾年前,你可能得先把電視劇一集集下載到你的個人電腦里,還得先安裝好暴風影音這樣的播放軟體。換句話說,原本屬於個人電腦的功能,現在被互聯網替代了。
雲計算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取代個人電腦的全部功能,這就叫把個人電腦放到網路里。雲計算將最終讓你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與電腦相關的事,還不用隨身帶著筆記本或者U盤,因為你需要的所有數據、軟體都在雲中,在你的網路賬戶里。
對IT圈外的朋友來說,「把個人電腦放到網路里」這句話聽起來可能還不夠刺激。充其量,它不過能讓我們的信息生活更方便而已。但如果我告訴你這一變化將造成曾經隻手遮天的微軟帝國的消失,那麼你可能精神為之一振。有那麼厲害嗎?不過細想想也不奇怪,如果個人電腦都消失了,那麼Windows還有什麼用呢?
回顧一下我們如今的電腦操作,那種軟體使用的最為頻繁?沒錯,是瀏覽器。當雲計算的終極目的成真,我們將只需要在本地電腦中留下一個瀏覽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的其它復雜功能。到那時,我們甚至希望開機就直接看到一個運行之中的瀏覽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本身(這正是Google的chrome os項目的目標)。
對於IT從業人士來說,個人電腦向互聯網的遷移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機會和可能。以往我們熟悉的各種桌面軟體,大到Office,小到記事本,在雲時代都需要改寫為互聯網中的網頁。僅這一條就意味著數以億計的潛在財富價值。更不用說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過程所伴隨的另一個實質性變化——社交。
社交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個人電腦向互聯網的遷移正好將為社交舞台提供遠遠超過今天的空前龐大的用戶群體基礎。我們知道,即使是在Windows和互聯網共存的今天,社交網路服務都已經產生了如Facebook般市值估價超過千億的超級大公司。換句話說,雲計算孕育的不僅是再造一個微軟帝國的潛力,更意味著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影響力的信息時代的真正來臨。
雲計算分析與預測

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雲計算的好處,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真真切切地將它落到實處。表面轟轟烈烈的雲計算產業建設,到如今看來也不過是為多搞一些機房拉資金的噱頭。落到實處的雲計算就只是鋪寬頻、上機器?前車之鑒是,電信運營商們投入大筆資金砸向3G,等到管道鋪好才最終發現自己更像是在為互聯網公司們做嫁裳。
硬體投資是必須的也是賺錢的,但它只是行業生態系統中最低端的部分。這種技術門檻極低的基礎建設就不要再拉上雲計算的幌子了。
雲計算的真正精彩在於軟體行業。雖然以「互聯網即雲計算」的角度來講,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與雲計算相關,但卻並非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真實地參與雲計算的發展進程。不是不想參與,是不知如何參與。
應該怎樣將雲計算落到實處?緊緊把握「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這一本質正是關鍵。遵循這一思路,網路操作系統,或者說online windows,也許正是雲計算領域的頭等發展大事。如果做不了OS,那麼退而求其次,發展雲時代的應用軟體,或者說互聯網服務,也是正解。
先來看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將是什麼樣的?有人認為瀏覽器即使未來雲時代的操作系統。不對!請記住,雲時代的特點是「一切皆在雲中」。因此,瀏覽器這種本地軟體註定了它與雲無緣。在它身上下功夫,勢必走本地化的老路,離雲越來越遠。歸根結底,瀏覽器只是一個客戶端,一個雲的終端顯示驅動,不可能成為網路操作系統。瀏覽器在當下仍是各大公司們搶得死去活來的網路入口,但那隻是雲中的世界還不夠成熟時的假象。隨著更多個人電腦功能遷移至雲中,瀏覽器將最終成為一個不需要附加功能的軀殼,使用哪種瀏覽器接入雲中將變得不再重要。
也有一些聰明的公司看懂了雲的未來。就國內而言,騰訊在這方面的動作可謂領先一步。打開web2.qq.com,呈現在眼前的與其說是網頁,不如說是在線的windows桌面。這種數據、軟體、操作皆在雲中的網路桌面,正是網路操作系統的雛形。隨著越來越豐富的第三方應用被加入其中,企鵝帝國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辛運的是,雲計算並非復制一個online windows那麼簡單。這才使雲計算不至於被大公司們壟斷,從而給我們留下了參與的機會。問題在於,即使騰訊們把頁面做得再像Windows,互聯網的生態也不會遭到個人電腦時代的壟斷之災。門戶主頁、電子郵箱還是可以照常打開,絲毫不受所謂網路操作系統的約束。要知道,在個人電腦時代,任何軟體沒有Windows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這種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表明:看起來很像Windows的網路桌面只是一個桌面。你甚至可以將它理解為網路硬碟。無論如何,它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操作系統。
盡管如此,網路桌面仍然是雲時代生態系統中最接近操作系統的一環。只是,當年Windows的榮光再也無法復制,絕對壟斷的可能也將連同這種並不光彩的榮耀一同褪去。某個優秀的網路桌面(比如Facebook)可能長期被大多數人設為主頁,但這並不妨礙長尾用戶群中的少數人按照自己的偏好選擇其它網路桌面。不同公司的網路桌面產品將共存於雲中,而所有互聯網服務都可以很好地在它們中運行,不受兼容性的困擾。因為,雲時代的決定性標准不是由某一家制定,而是植根於已經深入人心的公共網路協議。
換句話說,雲時代將不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操作系統。網路桌面與其說是操作系統,不如說是另一種雲中的應用軟體。也可以認為,雲時代的操作系統,由互聯網中的所有服務共同組成。
因此,落實雲時代的關鍵,最終歸結為開發互聯網服務。但是,互聯網服務並不等於傳統的互聯網網站。最大區別,在於互聯網服務於用戶及其它服務交互的軟體特性,而傳統網站只是一段段靜止的文字和圖片,只相當於個人電腦中的一個個數據文件。
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中為數眾多的網站中,只有少數算是真正參與到了雲計算的進程之中。即使是Web2.0的興起讓許多網站開始重視與用戶的互動,也很少有網站能夠像Windows時代的軟體一樣,與外部數據一起與系統共生。換到互聯網語境之中,這也可以理解為網站的開放性。在這方面,不僅需要膽略,更需要想像力。Facebook與Myspace的不同,正是因為前者將自己的社交資源向外界開放,才獲得了決定性的質的飛躍。
簡而言之,喧囂的雲計算其實很簡單。無需長篇累牘的論文,無需盲目的政府投資。未來和機遇在於互聯網服務的創新和細化。中小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平台和系統將不再重要,絕對性的壟斷將分流到一些優秀的互聯網服務之中。隨著雲計算的深入,優秀的互聯網服務將越來越多,信息世界的秩序則將最終趨於平等和自由。
社交網路
相較於雲計算,社交網路的概念容易理解一些。畢竟,人們對社交並不陌生。社交網路嘛,就是在網路上社交唄。用更廣義也更簡單的話來概括,社交網路就是多用戶參與的網路。
從這個意義上講,Web2.0熱潮的核心概念社交網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為人熟知的即時通訊軟體如QQ,多人網路游戲如傳奇,都是早在Web2.0之前就已經大獲成功的社交網路服務。
今天,我們已經有了Facebook、騰訊等巨無霸級的大型社交網站。這是否意味著社交網站已經發展到了熟透的階段?是否意味著後人已經沒有進入該領域的機會?
結論恰恰相反。隨著以「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為核心的雲計算進程的深入,使用網路的人群基數將遠遠超過今天的數量。同時,未來人們的每一次電腦操作都將與網路相關。雲計算的模式結構與其用戶總量的疊加結果,將是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交需求。我們所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想像力,去挖掘這些潛在的可能性,而完全無須擔心今天看起來龐大的Facebook們。社交,依然前景無限。
第三方登錄的深意
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數大型社交網站都已經陸續開放了第三方登錄功能。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在很多中小網站中見到「用QQ賬號登錄」的選項。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已有的QQ賬戶登錄,而無需另外注冊。這既是所謂的第三方登錄。對中小網站來說,這絕對是有效吸引用戶流量的天大喜事。
為什麼社交網站巨頭們要做這樣的慈善事業?要知道,今天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站,明天就可能成長為可怕的競爭對手?究竟其中有何玄機?
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解答,但深層的答案還是要從雲計算之中尋找。我們之前講過,雲計算的生態將最終由許多互聯網服務共同構成,這些互聯網服務將呈現出一種開放可交互的狀態,就如同個人電腦中軟體與軟體,軟體與數據文件的關系一般。雲中的「個人電腦」要求雲中的「軟體」們互通而不是各自為政,而互通的關鍵則是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
換句話說,用一個賬戶通行互聯網是雲計算的天然需求,而現行互聯網中一個網站一套用戶賬戶的格局已然成為了雲計算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破除它勢在必行。
這種技術發展所蘊含的自發動力才是巨頭們開放用戶資料行為的幕後推手。早在Facebook率先開放用戶資料之前,用於賬戶互通目的的網路通行證技術OpenID就已經如暗流涌動,隨時可能破冰而出。即使Facebook自己不開放,遲早也會有別的網站這么做。與其守住既得利益等到人老珠黃,不如順勢而為與世界共同前進。這也正是一流公司是否能夠持續優秀的基因所在。
從長遠看來,開放賬戶資料的確會逐漸削弱Facebook這樣的巨頭原先擁有的平台壟斷優勢,甚至有淪為賬號提供商的風險。但這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從誕生之日其就擔負著自由與平等的使命,任誰也改變不了。順勢而為,秉持開放的態度,反而能夠在現有的優勢基礎上,集中精力做強做深具體的內容服務,從而在新的階段持續保持優勢。例如,在社交空間這項服務上,相信Facebook將長期保有優勢(所謂社交空間,即用戶進行經常性社交活動的場合。並非所有的社交活動都在社交空間完成,但社交空間卻是社交活動最多的場合)。
對於廣大IT從業人員來說,開放的互聯網當然更意味著福音,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伴隨著雲時代的深入,社交這塊大蛋糕將愈發顯露出活力。
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也許是時下最熱的IT領域,連圈外的朋友們也很樂意將它作為時髦詞掛在嘴邊。畢竟,不懂雲計算,不懂SNS,還不懂天天把玩的小手機嗎?
然而,筆者要說的是,移動互聯網恰恰是筆者最不看好的方向。一旦IT再次出現泡沫(但願不會),其源頭必然是今天投資人競相追捧的所謂移動互聯網。
手機≠移動互聯網
最大的問題也是最容易搞錯的一點是:手機不等於移動互聯網!如果你仔細讀過本系列文章之前的部分,你應該明白,未來的互聯網將成為每個人的「個人電腦」,而任何一種具備顯示屏的終端,無論是台式機、筆記本、手機、腕錶、相機,又或是公共查詢機甚至是ATM機,都將成為雲中「個人電腦」的顯示終端。換句話說,互聯網的未來形態天生就是移動的,而與是否使用手機無關。我們將會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設備接入雲中的「個人電腦」,這才是移動的真實含義。
那麼手機將會是移動互聯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嗎?是,又不是。我們的確將經常使用手機來接入互聯網,但同時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通過其它設備,尤其是傳統的配備有大屏幕的台式機或者筆記本來完成。
原因在於,手機歸根結底受制於屏幕大小和輸入的流暢性,因而不可能成為大部分電腦操作的適用設備。你可以用手機編簡訊發微博,但你不會用它來編輯word或excel,甚至長一點的email也不會用它。同樣的,你用手機來彈小鳥打僵屍,但你會長時間用它來玩魔獸或是使命召喚嗎?甚至賽車游戲你也會覺得還是台式機來的爽快。
把手機屏幕做大點能不能有所幫助?君不見今天清一色蘋果長相的智能手機們比拼的正是面子大小。只是實在懷疑,這種令廣大MM們不爽的磚頭風到底能持續多久?莫非我們真的想要吧筆記本揣到褲兜里逛街?NO!那還是手機嗎?
手機的定義決定了它的體積不可能無限增長。它的輸入方式從鍵盤、觸摸再到語音、圖像識別也就達到了想像力的上限。最頂級的設備也無法改變手機不利於閱讀和輸入的特性,因此已經和正在燒錢的朋友們請點個贊這個現實:手機≠移動互聯網,手機只適合簡單應用,最多是正常應用的簡化版。
給手機設計開發者如下建議。你們開發的應用應該:
1.不需要總是看屏幕
2.不需要仔細看屏幕
3.如果你的應用必須隨時看屏幕,仔細看屏幕,那就不用煞費苦心在手機上牽強附會了。配備有滑鼠鍵盤和正常尺寸屏幕的傳統電腦才是你應該考慮的目標。手機取代不了傳統電腦。
第二個問題
筆者不看好移動互聯網的第二個根本原因在於基礎設施的不成熟。即使已經到了3G審美疲勞4G才是王道的21世紀,我們最缺的依然是基礎設施建設。今天的移動互聯網硬體環境,和我們剛跨入新世紀互聯網剛抬起全民普及苗頭時的那個年代極其相似。從業者一片熱血沸騰,用戶們卻還在盤算30塊錢包20小時還是80塊錢包60小時劃算。
歷史的驚人相似實在無法不讓人聯想到曾經的泡沫危機。君不見,上一次的互聯網喧囂散盡之後,多少互聯網先驅們被拍在岸邊,死在明天。足足七八年之後互聯網才盼到了復甦,結果是毛頭小子開心網們撿了大便宜,而從之前的陰影中活下來的就只有利用互聯網卻不採用互聯網思路的QQ而已。
除非基礎設施足夠成熟,否則進入移動互聯網就是一種先烈式的冒險。筆者的建議是,五年之後再作打算也不晚。
智能手機誤入歧途
最後一個問題,讓我們再來湊湊手機的熱鬧。喬幫主引領的智能手機革命成功擊破了中國山寨頭頭們冒起的泡泡,搞得大大小小的手機店不換上清一色的蘋果狀磚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賣手機,也搞得稍懂一點時髦的年輕人不揣上一塊磚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帶了手機。但事實是,智能手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筆者升級過一次Android系統。從上網查資料下載升級包再到最後安裝成功,總共花費兩個小時。據說這已經算是好成績。普通用戶大概不會和系統較勁,但如果想要嘗試某款新軟體功能,也必須要經歷先下載再安裝後使用的過程。至於應對安裝沖突、升級失敗、運行異常,以及控制情緒避免系統設置查找抓狂症,乃至學習新型殺毒軟體和防火牆的用法,也是每個智能手機用戶必須具備的常規素質。
這一切多像那令人懷念的Windows 95年代!可是拜託,我們里那個歲月已經不折不扣的過去了十六年的光陰。雲計算都已經過喊得耳朵起了繭,微軟都已經不再是歷史舞台的主角,為什麼手機開發者們還試圖讓我們重復那當年的往事?
不要下載!不要安裝!手機軟體應該直接做成網頁應用,在瀏覽器中打開就OK!你說本地軟體才能跑的順暢,難道你不知道現如今連網路游戲都在轉型網頁版免安裝?你說放在桌面的快捷方式才能吸引用戶,難道你不知道網頁圖標也可以放到桌面上?順便說一句,瀏覽器的開發者們應該好好學學UC,把瀏覽器的入口界面做得像桌面一點很難嗎?
只有將你的手機軟體變成即打開即用的雲中應用,你的開發成果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嘗試。也只有這樣,用戶在丟手機/換手機/換操作系統之後,你的開發成果才有更大的幾率不被用戶拋棄。
可以預言,手機操作系統的升級大戰在一段時間之後將趨於平靜。蘋果的封閉還是安卓的開放,又或是Nokia的落伍都將成為不重要的過去式。在任何一部智能或非智能手機上所必須的,將只是一部功能完善的瀏覽器,而更多的熱鬧看點則將進入互聯網,進入雲計算的大舞台。

F. 家裝O2O平台優缺點PK 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互聯網裝修可以看成是家裝O2O的2.0,從平台模式延伸到用戶模式的「一站式產品」,這其中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幾方面分析。
1、「互聯網+」的改造。家裝行業產值規模大,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高,用戶體驗差等天然屬性使其本身就具備被互聯網改造的基因,只是等待一個時機。互聯網思維的盛行及互聯網工具的成熟,就像是星星之火,點燃了互聯網裝修的燎原之勢。克強總理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第一次提及鼓勵O2O線上線下互動消費,更是推波助瀾。
2、用戶需求的使然。家裝行業很不規范,家裝產品極其復雜,信息缺失,透明度差,貓膩陷阱多,用戶消費體驗差,出現用戶吐槽喊坑爹,夫妻為此鬧離婚,你說愁人不愁人;加上一二線城市生活節奏快,使得一站式的簡單、透明、所見即所得的高性價比裝修產品呼之欲出。
3、行業發展的推動。家裝O2O前期是中介模式,平台連接了業主和施工隊、設計師、主材傢具供應商等,讓家裝鏈條上的各種分散資源可以高度集中,不同平台的模式、運營及財力等差異,使得對這些資源的整合力不一樣,讓一站式的裝修產品有了資源的保障。
誰在「捧殺」互聯網裝修
互聯網裝修火了後,各種非議紛至沓來,媒體也有質疑聲,這和愛空間「炒作式」開場有很大關系。但喊聲最大的則是傳統裝修公司,就在年初,央廣經濟之聲《新聞晚高峰·天下公司》聚焦互聯網裝修大戰時,采訪某裝修公司老闆對此的看法,對方直言「那是騙人的」!
也難怪傳統裝修不爽,讓裝修行業透明了,沒了增漏項,沒了貓膩陷阱,沒了高額的裝修成本,他們還怎麼活兒?而互聯網裝修們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傳統裝修,是那些還在叫賣「90平米家裝28800元全包,還送萬元家電」的裝修公司們,「他們一天不除,家裝行業就永無寧日」。
當然也有較大的品牌裝修公司,通過高客單價賺取更多毛利,維持較大的運營和營銷成本,他們也不希望硬裝微利化。互聯網裝修玩法不一樣,通過供應鏈管控和口碑營銷,將裝修公司過多花費在供應鏈、運營和營銷上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
實創裝飾董事長孫威認為互聯網裝修引發了家裝行業價格戰,「攪亂了整個市場,甚至有些企業跟風推出類似的低價套餐,整個行業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價快裝的年代,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其實,推出低價套餐基本都是傳統裝修公司,或者打著互聯網裝修旗號的傳統裝修公司。
環境險惡,所以,互聯網裝修們要團結,別起內訌,別想著踩著同行往上爬,先把市場做起來,先把產品做好!別再出現用戶在社區上聲嘶力竭的聲討——「我是花錢請你們來給我裝修,不是花錢來體驗如何當福爾摩斯」!
最近看到有住起訴愛空間產品抄襲,微博上還專門做了話題,閱讀量不少,這是有專門團隊運作,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如此借勢傳播對行業發展來說沒啥好處。傳統裝修們恨不得你們互掐,掐死更好,省得老子生悶氣!
進入的四種類型
目前市場上打著互聯網裝修的旗號很多,但真正的沒幾個,大多數是掛羊頭賣狗肉,自建電商平台體系為主,根據進入方式和發展策略可以分為四類:
一是家裝O2O的產品延伸。這是家裝O2O的根據資源優勢,對產品的重新細分和規劃。最具代表性的是深耕家居建材行業7年的我要裝修網兄弟品牌——「性價比最高的互聯網裝修」蘑菇裝修,依託7000多家供應商資源和2年「工長聯盟」裝修產品積累,快速跑了起來。
二是憑借互聯網思維的直接殺入。資源儲備及裝修經驗欠缺,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監理沒有太多積累,而是依靠對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快速殺入進來。如極客美家和愛空間,前者讓用戶一件一件選,看似參與感十足,其實過於繁瑣;後者的「20天完工」成了營銷手段,真像雷軍說的「延遲1天賠1萬」豈不傾家盪產。
三是行業大佬的進入。這個無需解釋,在家裝相關產業中是某一領域的大佬,進入互聯網裝修有一定優勢。如海爾家居有住網、搜房網家裝,萬科也推出了精裝套餐。
四是電商平台的「進攻性」保護。電商巨頭的進入,既是分一杯羹,湊湊熱鬧,也是對平台的保護。2010年淘寶網就上線了家裝頻道,2011年與合作方在線下建立了「愛蜂潮」產品體驗館,不涉及裝修,而此次推出了「極致裝修30天」的極有家,輕模式的切入考驗服務質量的管控能力。另外天貓也有品牌企業進駐,將會出標准,單平米報價要有零增項等承諾。
此外,也有小的傳統裝修公司出了「極致套餐」,打著互聯網裝修的旗號,不算太好,也不太壞,就看後期發展了。
發展的挑戰與瓶頸
目前,互聯網裝修們基本都還在樣板市場跑數據,有的也在謀劃全國市場,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第一,產業鏈優質資源的爭奪。畢竟「互聯網裝修」是家裝O2O的一種形式,還有平台模式對產業鏈上的各項資源的爭奪。如各種的搶工長平台、設計師平台、家居建材團購平台搶奪優質資源,使得互聯網裝修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高質資源的低成本整合煩惱。而如果先天已經佔有某些資源的互聯網裝修則會發展更為順利。
第二,全國布局的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監理難題破解。產品容易復制,但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監理的復制相對要難,再怎麼標准化,還是得讓人去做,施工、監理人員的「職業化」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
在施工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有產業工人,可以標准化管理,但前期運營成本高;另外是和勞務公司合作雇傭工人施工,有的直接和工長合作,相對管理成本高,邊際成本會隨著接單量的增加而增大。
第三,傳統裝修「半進化」的攪局。這里不擔心到底進化到啥程度,因為還沒到沒飯吃的絕境,日子過得還算舒坦,沒必要犧牲眼前利益。擔心的是披著互聯網裝修的外衣,擾亂市場,搞得烏煙瘴氣,壞了行業口碑,其他真正的李逵遇尷尬。記得第一次保健品浪潮的衰退就是鍋里蒼蠅太多,把市場攪爛了。
第四,硬裝入口後的盈利模式挑戰。現在大家都在靠硬裝爭奪流量入口,導致硬裝利潤微薄,甚至為了更快啟動市場,可能都不賺錢。這對想要擴張的互聯網裝修來說必須得依靠資本的助推,要跑得快,從A輪到D輪可能就兩年時間。但後續的盈利說是依靠傢具、軟裝及智能家居尋求利潤突破,但都是計劃;更要命的是,這塊市場會面臨來自天貓、京東、國美甚至像小米、海爾等跨界競爭者,更為慘烈,需要提前規劃各自的盈利模式。
運營的趨勢與策略
再結合發展趨勢,談談運營的一些策略,盡量跟大家分享干貨,只說有用的,執行好的話會降低未來的隱性成本。
3D雲設計化搶奪設計主導權。互聯網裝修以後與傢具、軟裝及智能家居的連接增加客單值有個前提是設計一體化,才能增強產品的整體銷售力。這就得打通硬裝設計(包含主材搭配)、軟裝設計,甚至還要主導傢具的設計,才可能實現後續的盈利模式。而這些不同設計平台的整合要靠3D雲設計實現,對用戶虛擬體驗也更真實。這牽扯了技術開發和設計資源整合兩大工作,就看企業各自的戰略眼光如何了!
產品標准化快速復制。這是互聯網裝修產品的主要特徵,這也是家裝行業一直沒有誕生龍頭企業的原因。不管是599、699還是666,只要用戶報面積就能快速算出家裝預算,這是標准化的魅力,省事,省心,還省錢。但還得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平衡好,通過大數據分析將用戶需求最大化地歸類,然後再標准化。如電視背景牆,可以針對地中海、田園等不同風格製作至少5套可選方案。
營銷口碑化降低成本。這是降低營銷成本最核心的一點兒,如果沒有口碑化的傳播,都不能稱其為互聯網裝修產品。前提是產品要好,還得善於利於粉絲和社區進行內容傳播。
供應鏈及監理本地化管控質量。互聯網裝修也有極強的本地化屬性,首先是每個地方由於民俗,及人們的審美差異,會在設計、傢具和軟裝有些差異需求;其次要建立建材的本地化供應鏈,有些主材輔料的全國品牌在當地市場用戶不一定認可,得根據用戶喜好和價格重新篩選;最後監理驗收,雖然通過APP、微信等社交工具能及時查看,但對用戶來說,項目經理登門拜訪,總會讓人舒坦。有人說互聯網裝修要輕運營,這是胡扯,還得適度重,這是產品屬性決定的。
管控移動化解決數據通路。這是O2O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更何況像互聯網裝修這樣的供應鏈管控、施工管理等溝通、對接、協調工作繁瑣又復雜的行業,各種智能軟體的移動化應用很關鍵。在發展期,就要提前考慮這塊的布局。否則,有可能出現下面這一幕。
2014年10月,當餓了么平台日均訂單已從接受大眾點評投資時的10餘萬單增長到了100多萬單。而此時,他們的技術團隊跟不上發展,導致後台系統幾乎每隔幾天就會面臨一次宕機。市場招商人員頻頻抱怨:「你看我辛辛苦苦跑了兩個禮拜,結果公司後台系統連續兩次宕機,現在所有老闆都不理我了。」還有數據平台遲遲刷不出數據持續被各業務部門吐槽。這些都是要預防的。
工人職業化改變行業生態。誰能讓裝修工人職業化,誰就能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說白了,主材輔料是在資源范圍內可控的,設計的所見即所得也不難實現,唯有裝修工人是最難改變的,這是社會全面發展才能解決的難題。
而「讓工人有尊嚴地工作」勢必會對產業鏈產生巨大沖擊,將會改寫行業規則,效率和標准化也將提高。那到底是自養工人?還是建立工長合作制?這里不做定論,即使合作制也會讓工人有更高收益!
預計1-2年,家裝O2O的風口就要來了。未來,家裝O2O領域會誕生一家類京東的公司,那一定來自「互聯網裝修」,但路得一步步走,就看誰能藉助資本的力量跑得更快,讓用戶體驗更佳,讓鏈條上人都有更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