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0左右網路泡沫破滅的契機是什麼

都說互聯網應該有激情,這是前提。但是我覺得互聯網一定要理性,一定要能夠守得住,一定要能夠使自己的心態保持一定的冷靜,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做踏踏實實做一件事情。為什麼會出現泡沫經濟?當然了一定要出現泡沫,只有出現泡沫才能顯得很燦爛、活躍,我們從業人員不要被泡沫轉暈,外面人看泡沫看熱鬧,但是我們自身的從業人員一定要清楚,什麼是你的啤酒,泡沫是給別人看的,啤酒是你自家的,啤酒有多少是你自己真正的核心的價值。泡沫的出現一方面我們自身的從業人員我們的價值判斷出現了問題,就是我們只看到了泡沫,沒有真正地認知自己的價值,覺得互聯網太牛了,你想想98年的時候,嘉里中心附近經常有提著錢的人,干什麼呢?風險投資找投資。當時好象遍地是錢,那時候的狀態人們把自身的價值,靠幾paper就拿錢的歲月現在已經沒有了。那時候把互聯網捧到天上去了,又一下子砸到十八層地獄去了。當然那時候泡沫的興起也有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也是另一個原因,第一任何產業都有泡沫,第二做產業的人一定要知道自身的啤酒有多少,核心價值有多少? 互聯網泡沫是非 電子商務在全球都已成為各界關注和炒作的焦點。「偏執狂老闆」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安迪·格羅夫發出了網路時代的警世名言:「趕快跳上電子商務的高速列車,否則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電子商務涵蓋業務很廣,主要包括信息交換,售前售後服務(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詳細說明、產品使用技術指南、回答顧客意見和要求)、銷售、電子支付(使用電子資金轉帳、電子信用卡、電子支票、電子現金)、物流(包括商品的包裝、發送管理和運輸跟蹤)、組建虛擬商店或虛擬企業(組建一個物理上不存在的企業,集中一批獨立的中小公司的資源,提供比任何單獨公司多得多的產品和服務)、公司與貿易夥伴共享商業運作方法等。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成長迅速,據估計可從1999年800萬美元成長至2000年的4000萬美元,2003年更將高達數十億美元,通過線上交易的商品種類總計多達15萬種,電子商務正在快速編織人們的「淘金」夢想。 雖說互聯網、電子商務概念目前熱得發燙,但凡沾點「互聯網仙氣」的股票便牛氣沖天,但還是有人冷靜地提出了很多挑戰的意見,其中不乏危言聳聽的結論。 早在1998年夏,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就提出,「是美國的資產價格膨脹,而不是東南亞金融危機,構成了對世界經濟的更大威脅。美國股市場今年又有了15%的收益,與前兩年相比竟然增長了65%,而這並不是泡沫出現的惟一跡象。」從那時開始,經常學家們就不斷質疑美國經濟繁榮還能維持多久,或者預言大泡沫即將破裂。然而,信息科技公司、互聯網路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卓越表現卻將以數學分析為基礎的現代經濟學拖入尷尬境地,使得經濟學家們大跌眼鏡。同時,各種經濟指標也表現出在剛剛過去的1999年,美國經濟仍然保持了4%的增長勢頭,通貨膨脹率仍然保持在 2.2%的低水平上,失業率也降到了近30年來的最低點。德克薩斯大學在1999年10月份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1999年互聯網經濟為美國增加了5070億美元的產值,增加了230萬個就業機會。但經濟學界仍然堅持說,股票的價格應當建立在收入的基礎之上。離開利潤,股票就難以定價,價格收入比這個法則無論怎麼說都不應該是錯誤的吧!但Amazon的股票到底有多少紅利?事實上,直到現在,它依然在虧損。認為美國資本市場存在大量泡沫的不僅有經濟學家,連一些知名的券商也加入到討伐泡沫的行列。1999年12月底,摩根斯坦利首席全球投資顧問畢格斯語出驚人:在未來5年內紐約股市將回檔盤整,跌幅在10%到12%,成為全球災情最慘重的大型金融交易市場。他認為,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科技、網路和電子通信股票已經高出其合理價格的45%到50%,傳統的消費產品以及工業生產公司,因為通貨緊縮導致價格競爭優勢萎縮,這些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部分傳統產業的股價,甚至已經跌到經濟衰退的價位。他預言,科技股的泡沫終有一天要爆破,投資人對科技股的信心過高,科技產業的獲利表現實際上不可能達到這種高度的預期。 再來回頭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是熱在表面,沒有真正深入到其核心。1998年隨著電子商務在國外的興起,國內IT界急速跟進,轟轟烈烈地搞起了電子商務,許多企業也快速進入,以為搞電子商務馬上就可以賺錢。可以說,中國電子商

❷ 納斯達克股市的崩潰,宣告了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是那一年,詳細說明一下他的經過

宣告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的是2000年,從98年10月7日1449.06點起步,到2000年3月12日納斯達克創下5132.52的歷史最高,1年半翻了1.7翻。
不過,到20000年5月24日就下跌到3164.55,之後更是一路走低,到2002年10月10日最低到1108.49.可謂慘不忍睹。

1樓的說法我不知其從何而來。還有600602廣電電子有那樣的價格是因為當時它的股票面值是100元,而不是今天的標准1元。更與炒作互聯網題材毫不相干!

❸ 北京互聯網的泡沫什麼時候破裂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機泡沫,在歐美及亞洲版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權與科技及新興的互聯網相關企業股價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數到達5048.62的最高點時到達頂峰。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股票市場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帶動下的快速增長。這一時期的標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終投資失敗的,通常被稱為「COM」的互聯網公司。股價的飆升和買家炒作的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廣泛利用,創造了一個溫床,使得這些企業摒棄了標準的商業模式,突破(傳統模式的)底線,轉而關注於如何增加市場份額。

❹ 2000年香港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了具體是怎麼回事呢請教高人

互聯網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間與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
在歐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互聯網及資訊科技相關企業的股價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0的最高點時達到頂峰,並以5,048.62收盤。
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投機者看到了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的快速增長,紛紛向此一方面投機。
然而互聯網板塊的發展是一個繁榮和蕭條的周期,互聯網熱潮有時指持續在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的穩定商業增長,以及1993年Mosaic瀏覽器首發為證的萬維網的出現。
在2000年3月,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Q(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攀升到5048,網路經濟泡沫達到最高點。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聯儲提高了6次,出軌的經濟開始失去了速度。網路經濟泡沫於3月10日開始破裂,該日NASDAQ綜合指數到達了5048.62(當天曾達到過5132.52),比僅僅一年前的數翻了一番還多。NASDAQ此後開始小幅下跌,市場分析師們卻說這僅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轉及隨後的熊市來臨有可能是因聯邦政府訴微軟案的審理觸發的。審理宣布微軟為壟斷的結果,在正式公布的4月3日的幾星期前就開始為外界所廣泛猜測。
導致NASDAQ和所有網路公司崩潰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對高科技股的領頭羊如思科、微軟、戴爾等數十億美元的賣單碰巧同時在3月10號周末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現。賣出的結果導致NASDAQ3月13日一開盤就從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個百分點-全年「盤前(pre- market)」拋售最大的百分比。
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規模的初始批量賣單的處理引發了拋售的連鎖反應-投資者、基金和機構紛紛開始清盤。僅僅6天時間,NASDAQ就損失了將近9個點,從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另一原因有可能是為了應對Y2K問題而加劇了企業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過,企業會發現所有的設備他們只需要一段時間,之後開支就迅速下降了。這與美國股市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道瓊斯指數在2000年1月14日收報11722.98點峰值,盤中一度到達了11750.28點,理論峰值到達11908.50。而標准普爾500指數在2000年3月24日收於1527.46點,盤中峰值1553.11點;更為顯著的是,英國的富時100指數在1999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抵達6950.60的最高值。之後在好幾個行業開始進行凍結招聘、裁員甚至合並,尤其是互聯網板塊。
泡沫破裂也有可能與1999年聖誕期間互聯網零售商的不佳業績有關。這是「變大優先」的互聯網戰略對大部分企業是錯誤的的第一個明確和公開的證據。零售商的業績在3月份上市公司進行年報和季報時被公諸於眾。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數網路公司在把風投資金燒光後停止了交易,許多甚至還沒有盈利過。投資者經常戲稱這些失敗的網路公司為「.炸彈(.Boombs)」或「.堆肥(.compost)」。

❺ 中國互聯網產業存在泡沫破滅嗎

目前互聯網產業的實際增量還很大。對於任何一個產業來說,只要有增量,就不存在泡沫破滅的可能性。

日前,有經濟學家表示:「中國互聯網產業未來幾年可能面臨極大瓶頸,泡沫很有可能破滅。」

無論如何,要想在互聯網泡沫中屹立不倒,還是要藉助實體之力。互聯網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工具,炒作、營銷和融資,都不應該是互聯網企業關注的重點,經營的重心應該放在做好產品上。在競爭激烈的生死存亡過程里,留下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互聯網企業。(盤和林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內容來源 新華網

❻ 什麼是互聯網泡沫為什麼會出現

互聯網與「泡沫」聯姻已有多年,而今雙方似乎成了一枚硬幣的兩面,相互映照。修飾互聯網最佳的詞彙大概還是泡沫。
的確互聯網發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超出了人類理解的范疇,於是使用「泡沫」一詞來形容,自然最安全、最恰當。但是,互聯網本身似乎蘊含著無窮盡的內涵,遠遠超過了我們目前的最大膽的估計和預見。因此,看互聯網,左看右看都不一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發現。同樣,對於互聯網泡沫,我們的觀點也必須跟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人的思維也需要時不時調整速度與頻率,盡管它是世界上惰性最大的東西。靜態地、一成不變地看互聯網必然成笑話,有時甚至需要不斷否定自己。比如,一年前,我對互聯網泡沫一說十分贊同,半年前,變成了半信半疑,而今我則越發堅定地認為:互聯網不是簡單的泡沫。雖然互聯網領域跌盪起伏,一波一波,頗有泡沫的嫌疑。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和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利用證券市場,哄抬股價,進行金融詐騙,導致股市暴跌,造成千百萬人破產。情景如同氣泡的吹脹和破滅,史稱「南海泡沫(Economic Bubbles)。「泡沫經濟」(Bubb le Economy)由此得名。而後這種過度投機和泡沫破滅,或者「狂熱投機-恐慌拋售-市場崩潰」的金融戲劇,層出不窮。自從亞洲金融危機後,「泡沫」一詞成了時髦,與「互聯網」結合後,更上層樓。
泡沫的形成自然是狂熱和過度投機的結果。泡沫程度超過特定限度,出現了失控狀態,就會出現爆破。互聯網中泡沫的成分是肯定的,問題的關鍵就是這種泡沫是否合理,是否良性,是否會到爆破的一刻。我們必須明白,互聯網發展的基礎核心不是技術,甚至不是資金,而是用戶。如果說互聯網是泡沫,那麼泡沫破滅之時,必然就是用戶撤離之際,也就是投資者撤離之際。可是事實上是如何呢?
我們天天可以聽到人們對互聯網的抱怨,比如資費、速度、內容、時間等等。但是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人上了網,會因為各種不滿而決定不再上網,永遠不回頭;我們也很少看到,一個人用上E-mail,會說這東西成本高,從此再也不發E-mail。實際上,只要一個人上了網,基本上就粘上下不來了。網路的應用也是用了就離不開。而且也不可能有一天會發生許多用戶撤離互聯網的事情,因為互聯網有一種引力和魅力是我們現在難以說清的。免費的電子郵件,搜尋引擎,新聞內容,即時下載軟體,各類信息,以及新興的電子商務等等,都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類似的體驗。因此網路創造的許多價值(無形和有形的)是物理世界無法替代的,而且即使有替代,也是超值的。否則不足以解釋目前互聯網對人們的吸引。畢竟,每個人都不是被強迫上網的。更關鍵的是,互聯網上的一切都在快速改善,服務越來越好,使用起來越便利,內容越來越充實,新鮮事物更目不暇接,引力和魅力自然會進一步增強。而新網民入網的速度絲毫沒有放慢,用戶組成了互聯網泡沫最堅固的內容。只要用戶持續增多,互聯網泡沫就不可能迅速破滅。
許多人最擔心的還是投資。擔心互聯網會以一種燃燒的速度耗盡投資者的金錢。但是我們放開眼光來看,資本市場是一個內循環系統,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黑洞,流入互聯網的投資必然體現在消費上,化出去的錢還會通過各種途徑流回資本市場。而且互聯網投資以散戶為主,是一種聚沙成塔的力量,使得資金來源更加穩固。而且,目前互聯網行業的業績在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在改善,總體趨勢沒有辜負投資者。當然,資本的流動是有選擇性的,多流入互聯網,必然少流入其他行業。好在資本市場的流向是由注意力和市場發展來支配的,目前全球投資焦點,除了互聯網,還有誰與爭鋒?最熱鬧、最瘋狂的市場除了互聯網市場,還舍我取誰?不錯,投資者都在對一個夢想投資,但還有什麼夢想比互聯網更大更真實?
當然互聯網目前體現為是一種摧毀性的力量,就象加速的新陳代謝一樣,必然有一批批跟不上潮流的企業倒下,而有一批批更為壯觀的新手沖上。從單個企業看、從局部看,的確可以感受到劇烈的泡沫泛起和破滅,但是從全局來說,必然是不斷增長。這種趨勢才是理解互聯網本質的關鍵。
網景被購並了,微軟化了數十億的冤枉錢,Wired也寄人籬下……這些悲慘的故事似乎是泡沫破滅的最佳明證。但實際上,只要沖上互聯網的風頭浪尖,最慘的失敗者也比落伍的勝利者獲益更多。網景最終售價是100億美元,想想看如果不是互聯網,而只是一個瀏覽器產品,能賣出如此高價錢嗎?網景的創始人們哪一個不腰包鼓鼓?。而微軟如果沒有這么多的「浪費」,今天很可能就沒有生存餘地?更甭說5000億美元的市值。互聯網一夜暴富的神話必然會越來越多,但是隨著參賽選手越來越多,暴富的集中度和程度會被進一步均衡化。一些股票會劇烈波動,價格會大幅下滑,但互聯網總體市場價值的走勢必然會隨著用戶的急增而激增。
與其擔憂互聯網泡沫,不如勇往直前,與其懷疑互聯網的真實,不如堅信不疑。因為在這場革命中,唯一的勝機就是趕上風頭浪尖,雖然風險難度都有極大,但懷疑、詛咒、墨守的人,必將一無所獲。
因為互聯網不僅僅是一項技術,也不僅僅是一項應用,甚至不僅僅是一次技術變革,而是一場真切的技術革命,它對應的將是一種全新的文明,一個全新的世界。

❼ 金融 互聯網泡沫破滅

由於互聯網的局部正反饋效應,即使用使用人數越多,效應越高,所有互聯網中的有優勢的企業可以不斷擴大優勢,最終壟斷市場,獲得壟斷利潤。最好的例子就是微軟,互聯網企業開始會有大量虧損,但只要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通過盈虧平衡點後就可以有壟斷利潤。所以在2000年左右美國納斯達克的股票飛漲,就是因為投資者對龐大壟斷利潤的預期。2002年微軟壟斷案打擊了投資者信心,政府不允許市場壟斷的行為,也就沒有壟斷利潤了,於是2002年納斯達克暴跌,稱為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結果就是後來大量互聯網企業破產。微軟倒有好處,沒有被拆分,和政府達成和解,付了600多萬就沒事了

❽ 2000年那會兒的美國互聯網泡沫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呵呵,你的問抄題至少可以寫一本300頁的書籍。
關於2000年的互聯網蕭條,曾經有美國人寫了一本書.互聯網泡沫其實只是人們在早期對互聯網的期望過高,而後產業信心消失後,造成的短時期的下滑.
戰爭相當於健美訓練.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積累,相當於一個人天天吃蛋白質,若是不把能量很高的蛋白質消耗掉,並轉化為新的力量,否則人會蛋白質中毒的.
戰爭是一個國家的兩個輪子.

❾ 看本書,說什麼21世紀互聯網泡沫破滅,請問具體是怎麼回事,過程是什麼樣的會導致那些後果謝謝

某一項技術或者產業快速發展,被誇大了其價值的話,就會產生泡沫,比如房內地產。上個容世紀末到大約2002,那個階段互聯網快速發展,雅虎、新浪、搜狐都是那個階段發展起來的。可以想像,那個時候做一個網站就可以圈到很多錢,很多人認為只要做一個網站就可以發財,投資很快湧入互聯網行業,泡沫產生了。後來大約在2003年的時候,大家突然發現,其實做個網站不一定會大發橫財,投資熱情下降,泡沫被擠出(從經濟學的角度可以分析出更多原因,其中互聯網泡沫的產生與破滅柯林頓有一定關系,和美國總統的經濟政策息息相關,柯林頓在任10年,是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未來還會有新的泡沫,小泡沫有很多,比如團購網站、比如視頻網站,其實能掙錢的肯定是領域頂端的幾個公司而已,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隨著其價值被認清,泡沫會被擠干,甚至還有可能會被低估其價值,但是總體上,從長遠來看,會趨向於其真正的價值。

❿ 中國網路泡沫時代是指哪一年中國上市的網路公司有多少倒閉

在2000年下半年開始,網路所營造的泡沫經濟開始破滅,許多網站、網路公司紛紛傳出裁員甚至倒閉的消息市場上流行一種說法,叫做網路泡沫。
在經歷了所謂的「泡沫破滅」的痛楚與快感、壓力與嘲諷之後,是不是2000於大調整的低谷,資本市場的泡沫逐漸消退。但是,目前的中國互聯網,也開始出現了另一類全新的泡沫。

泡沫一 年底80%-90%的網站要倒閉?

「到10月份(或年底),國內80-90%的網站要倒閉。」這是2000年國內媒體轉載和引用率創紀錄的論斷,幾乎是大家共同加註給整個中國互聯網界的一道符咒。但現在,這個論斷無疑也是泡沫,而且已經破滅。因為,這個預言可能成立的兩個基本前提:1、中國互聯網市場停止增長;2、所有投資者不再投資互聯網。但這完全是虛擬語氣。其實,只要最簡單地想想:將一個年成長率200%以上的產業慷慨地分給10—20%的公司,天底下會有這等美事?一個基本道理:千萬不要低估朝陽產業頑強的生命力。歷史也在無數次證明,許多關於「互聯網泡沫」的論斷,其實自己也是泡沫,也難免破滅的命運。這類似是而非的「泡沫」也很不負責任,對整個產業的危害也十分巨大。

泡沫二 股市下跌全是互聯網的過?

納斯達克每跌一次,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英雄」身上的唾沫又厚了一層。國內人士認為股市每跌一次,都是互聯網的過錯。其實,這是一個莫大的誤解,甚至可以說是國內人士加諸於互聯網的最大的冤屈。11月底,納斯達克跌破2600點大關,已從九個月前5132點的歷史高位上下跌了近50%。平心而論,納指從5132點跌到4000點左右,互聯網股票「功不可沒」。但是,納指在4000點到2600能為力」,而主要是通訊板塊、半導體板塊、PC板塊的功勞。例如被認為最具技術含量的通訊巨頭郎訊(Lucent)股票跌掉80%以上;全球最大的通訊巨頭AT&T最近股票價格由60多美元一路跌破20美元,跌到了1991年的水平,十年的升勢化為烏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Intel、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Microsoft、全球最出色的PC廠商Dell股票都跌掉50%以上;全球網路設備的絕對領導者Cisco、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體供應商Oracle跌掉30%以上……互聯網公司的巨大壓力並沒有為基礎產業的「賣水者」們帶來任何好處!因為,目前面臨的問題根本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問題。而是在整個高科技資本市場共同的調整和困境。

泡沫三 傳統產業進軍互聯網最輕而易舉?

由於純互聯網公司股票大跌,使得人們將互聯網的期望一股腦兒「移情」到傳統企業身上。互聯網資本市場的泡沫暫時消退,輿論與市場又出現另一種泡沫,其危害不亞於過去的泡沫。那就是想當然地認為,傳統企業進軍互當然。如果說過去互聯網是全民性的,使許多不投資意識和能力的資本盲目追隨和跟進,被市場牢牢套住,損失慘重。而現在,輿論卻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以燒錢為方式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已經是窮途末路,而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是最輕而易舉、最能體現互聯網的價值。這種嚴重的誤導使許多盲目樂觀的傳統企業倉促上陣,付出慘重代價。其實,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的一點不比新興創業公司少,成功率一點不低,代價一點不會少!看看FM365、炎黃在線、三九集團等互聯網的大手筆,就不難理解:有時候傳統公司燒起錢來甚至比互聯網公司更加瘋狂,更加沒有效果。我們必須明白,由於在發展初期,無論是誰進入互聯網,都將面臨巨大的面對,必須理性認識到高和高回報的兩面性,盲目悲觀和盲目樂觀,互聯網都會給予沉重的教訓。不論他是互聯網創業還是傳統產業轉型。

泡沫四 B2C大躍進

2000年,B2C在美國遭到唾棄,B2B受到捧是最重要的特點。但對中國來說,跨越B2C,直奔B2B真是天經地義的捷徑嗎?我們必須看到,今天美國互聯網之所以如此繁榮,其長達5年的B2C黃金時代功不可沒。只有真正面對消費者(C),充分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充分落網,互聯網的發展,包括B2B的發展才有真正的「群眾基礎」。如果我們在發展初期就進行「大躍進」,片面強調B2B,那麼誰來為消費者服務。如果大家都不投資網站,那用戶上網干什麼?沒有C的龐大基礎,B2B會如何?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回答。中國B2B發展也必須進行冷思考。B2B肯定是未來的方向,但是要讓用戶(企業)、投資者、互聯網企業和大眾有理性、客觀的期望和行動。否則,如果我們不切實際地在B2B上燒錢,而又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是中國互聯網的信心遭受再度打擊(甚至是比B2C更大的打擊)。

泡沫五 中國電子商務十年沒戲

這也是一家大型媒體頭版文章的標題,並以許多業內人士的論點作為論據,很有一錘定音的氣勢。這也是目作的最大膽、最長遠的預測。但是在作這樣的宏論時,我們應該稍微回顧一下:6年前,沒有人認為互聯網將會是嚴肅的商業;5年前,沒有人認為互聯網將會成為一個產業;4年前,沒有人認為我們會在互聯網上購物;3年前,沒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會成為網路首要特性;2年前,沒有人認為互聯網將會成為一種新經濟現象;1年前,再悲觀的人也沒有料到互聯網的股票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調整。互聯網就是這樣將許多不可能變成了今天的可能。現在,居然有人敢於作出這樣的10年預測,真稱得上是「遠見卓識」。但對於產業、對於大眾、對於媒體本身,這樣的論調究竟起到怎樣的宣傳作用?在互聯網發展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媒體、大眾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如此不負責任的誤導。

泡沫六 中國網民的商業價值近乎為零

據說,這是一家赫赫有名的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研究後得出結論:中國的網民數目將超過美國,但商業價值近乎為零。的確,中國網民的消費水平肯定不能與美國比,但也不至於如此悲慘。其荒謬程度異與說,中國的網民不是人!這種知就是別有用心的曲解。其實,美國幾大投資銀行,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一向非常看好。2001年以後,中國將是國際互聯網巨頭爭奪的焦點。而且有些市場如門戶市場,戰爭會提前打響。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未來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競爭,必然是直接的、赤裸裸的全球化競爭。未來與中國電信、新浪、8848等作殊死競爭的必然是AOL、Yahoo、Amazon等國際上最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如果我們不抓緊時機,只將視野局於「小我」而自菲薄法建立自己的產業力量法形成自己新經濟發展的環,中國的新經濟很可能真的是一場「泡沫」。

泡沫七 只有贏利的互聯網公司才有價值

贏利是千百年來,任何一個傳統企業生存的基本特徵。如今,卻成為互聯網投資的一道「符咒」。尤其是中國互聯網,開始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泡沫」:那就是片面強調收入和盈利,使得許多互聯網公司開始改變核心商業模式,變賣核心資產,追求短期收入,甚至填充許多傳統收入,以欺騙資本市場。這種「填充式收入」實際上也是一種泡沫,不但誤導整個業界,同時也會給一些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引向歧路。不同的收入,其投資價值有著天壤之別。主要就是因為不同的收入,其未來性差異巨大。因此,真正的投資銀行或投資,絕對不會把收入一視同仁。這就是傳統產業的收入模式如此之好,一家餐館的利潤率如此之高,為什麼沒有投資去青睞的原因。對一個互聯網公司來說,重要的不是現在有多少收入,而是如何圍繞商業模式產生真正是具有極性的收入。

泡沫八 現在講故事不靈了

「現在市場泡沫過去了,講故事不靈了。」其實,講好故事永遠是創業的第一步,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投資家對任何一個項目的認識都是從聽故事開始的,講故事的競爭遠遠比市場競爭來得慘烈。據國外統計,最後能夠獲投資的項目比例不到千分之一,只有0.08%。投資家可以業界最老謀深算、最貪戀功利的一批人,要能「騙倒」他們,說明你的故事真是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而且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因此,講故事並不可恥。講故事也並不難,難的是講出一個讓風險投資心服口服的故事。因為,任何創業的前期都是一個夢,都是一個故事。當然,為了獲得支持,而能夠成功起步,講故事也必須見舵。目前市場調整,並不是說故事不靈了,而是過去那一套的故事暫時不靈了。現在的故事必須換種說法。從新的商業模式、點擊率到現在的與傳統結合、強調收入等,從B2C、C2C、ICP、B2B到ASP、IDC、P2P,其實大家講也都是故事!否則還有創業干嗎?而且現在故事的泡沫不見得比過去少,不見得高明,成功率不見得高!說「現在講故事不靈了」其實也是一個故事。當然,講故事不僅僅是編故事,而是一種藝術。

泡沫九 技術型的軟體公司最有投資價值

做企業的根本目標是市場利潤最大化,而搞險投資的根本目標是資本最大增值。因此,投資成功與企業成功是一條道路、兩個目的,不能簡單等同起來。就像我們買了股票,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股票價格能夠上漲,與該企業成功與否有一定關系,是不同的事情。現在許多人認為,軟體和技術型公司收入穩定,最有投資價值,成功率會更高。這種判斷也是一面之詞。軟體和技術型公司收入的確穩定,生存幾率大,但投資的成功率沒有必然關系。企業成功與投資成功是兩回事,不盡相同。因為投的項目必須規模發展,能夠成為行業冠軍(亞軍也會有一點點價值),投資才可能增值後退出,才算成功。中國軟體企業5000多家,遠遠超過印度。但能夠規模發展成為行業冠軍的寥寥無幾。因為軟體是最沒有國界的商品,許多領域要與國際產品競爭。而且開發出世界一流技術,並且成功市場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始終是中國企業的「高難動作」。投資在中國投資技術型企業也必須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至於今的成功率和回報率也不見得比投資互聯網公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