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互聯網
Ⅰ 有哪些互聯網相關行業集中在三線城市
一線城市的互聯網化已經比較成熟,大的平台比較多而泛,但是這種專屬某個城市版的權本地服務平台比較說,對於二三線城市的本地生活化平台可以結合當地資源做一個本地黃頁+電商+社交互動這樣的平台。對於有資源的人來講,可以通過區域資源達到實現盈利的目的。比如長沙同城通,大同生活通等
Ⅱ 三四線城市的移動互聯網是啥樣子
當一線城市小白領拿著iPhone,刷著微博,聊著微信,玩著啪啪,盡享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世界時,三四線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四六級城市的人們也在用移動互聯網拉近著和世界的距離。
除了蘋果iPhone之外,千元左右的安卓手機最受老家的人歡迎。購買手機後,售貨員會幫忙安裝一批應用,包括QQ、微信、陌陌、憤怒的小鳥等主流游戲和應用。
這些人在手機上的玩樂支撐起這樣一組數據:2012年,在三四線城市使用移動互聯網設備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達到了32%,較2009年增長了351%。其中接入設備有智能手機佔了20%,普通手機佔21%。三四線城市用戶使用手機即時通訊佔93%,手機搜索佔27%,電子書佔22%;而一二線城市即時通訊佔83%,搜索67%,新聞58%,微博43%。
兩個世界
當人們驚呼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如此快速普及時,宜搜科技CEO汪溪認為,移動互聯網早已存在,只是一線的人們沒有發現而已,「世界不會因為你不知道而不存在。」
作為已經在移動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汪溪認為,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的需求更甚,最早的一批移動互聯網用戶不是來自一線城市,恰恰是信息需求不夠發達的四六級城市。移動互聯網用戶是從不發達的城市往發達城市遷移。
早期通過手機上網的用戶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低端,在邊遠地區或者三四線城市的農民工和學生,他們往往沒有上網的電腦設備,但他們會有手機,通常看新聞、聊天、打游戲,在流量允許的條件下觀看視頻。
「手機是人們的第一個上網工具,甚至是第一個電子設備。一直都是。只是隨著3G的發展,人們手中的手機在發生改變。從以前的諾基亞,用聯發科晶元的2G手機變為千元Android智能機。」汪溪這樣說,「上網、娛樂、資訊服務這些需求並沒有改變。」
仔細觀察發現,由於環境的不同和人群結構的不同,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群在習慣上有很多不同。
一線白領多用iPhone或者是Android中高端手機,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也有用iPhone,但大多選擇運營商預存話費送手機的機型,條件好一點的用戶會選擇比如三星、HTC等手機,而一般的用戶更喜歡選擇金立、中興、華為和聯想這樣的國產手機
一線白領大部分時間在電腦前工作,使用手機多半是碎片化的時間,應用除了滿足吃喝玩樂的需求,還有一部分更個性化的應用。尤其是在IT產業圈的從業者,他們很喜歡自己探索應用。三四線城市的用戶生活相對節奏慢一些,壓力小一些,有大塊的時間游弋在移動互聯網上。他們多是娛樂性需求,最多的是玩游戲。
在應用的選擇上,除了手機上的預裝應用,他們更喜歡口口相傳,看別人用的什麼應用好,也下載一個來玩。
從流量上來看,因為在三四線城市無線網路的覆蓋率不高,大部分人上網依然主要依靠手機流量,每月100M左右。
部分年紀較大的用戶會特意關掉GPRS信號,防止偷跑流量。而年輕人為此會為買個家庭寬頻無線路由,使用自製WiFi網路上網。
三四線城市的新機會
因為中低端手機用戶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方面比一線城市的白領用戶要活躍的多,頻次高,且使用時間長。歡購網CEO林樂昌從2010年開始做移動電商,從一開始瞄向了使用中低端手機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他把這種行為稱為「降級」。
林樂昌發現,在網路購物方面,一線城市白領更側重於購買品牌,並熱衷比價,希望能夠用最低廉的價買到最好質量的商品。但中低端用戶對價格並不敏感,他們不追求品牌,但求比較實用。
但用戶降級反而讓林樂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012年的客單價平均在380元,高於淘寶的200元左右的客單價。2013年的交易額有望沖擊1億。盡管這個數字對京東、淘寶尚是零頭,對移動電商尤其是中低端用戶的移動電商領域而言,已然看到繼續前進的希望。
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人們,「不要輕視這個群體的消費者,他們往往才是許多移動應用開發者努力尋找的"付費用戶"。」海銀資本合夥人王煜全提出這樣的建議。
移動互聯網下一撥應用浪潮應該瞄準時尚娛樂,中國的時尚用戶樣板是三四線城市的中專技校學生,而不是一線城市的文青們;他們喜歡的是中國好聲音和最炫民族風,而不是一線時尚小青年聽的《美國好聲音》。
2013年中國內地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3億部,低端智能機在三四線城市、農村地區的普及將繼續加速,移動數據業務價格不斷降低,當人、手機、應用積聚,一股來自移動互聯網的壓倒性力量將勢不可擋。
Ⅲ 為什麼說三四線城市不適合互聯網創業
一個人想在互聯網上,一年賺到幾千萬甚至幾億是比較難的。
所以說,我們這個時候,必須要有團隊,必須要有自己的合夥人。
那麼我們要找自己的團隊,自己的合夥人,
就要在自己那個城市找。
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你是很難找到優秀的合夥人的。
Ⅳ 三線或四線城市有哪些值得加入的互聯網公司
比如可以考慮加入一些弄關於網路方面的東西的公司,畢竟是三線和四線城市,不可能有太好的公司願意駐扎在這里。所以你可以考慮從小開始做起,比如去一些移動公司或者是電信公司。
Ⅳ 互聯網時代,一線和三四線城市的精神物質生活差距到底是縮小了還是更大了
兩千年前,秦帝國推行了一個「書同文,車同軌」的國策,並在隨後的幾百年間得到了強力執行。這個政策改變了什麼呢?長江以南的地區,從原來只會打獵、捕魚的原始社會,一躍而進入了農業社會。人們定居下來,和中原地區的農民種著同樣技術的莊稼,收成也差不多,每年過節都可以吃上肉,包頓餃子,生活大大富足。然而,讀書人還是往一線城市咸陽(長安)、洛陽去,因為那裡的陞官機會更多,商人還是往一線城市擠,因為那裡的市場更大,賺錢機會更多。工業文明以來,交通、電力的進步,報紙、電視的媒介傳播,電話、電報的信息溝通,同樣大大促進了落後地區的經濟進步。早在互聯網出現以前,在一個三線城市裡,人們就能夠通過連鎖超市和百貨店,享受到一線城市居民同樣的物質文明,也能通過電視、電影院享受到同樣水準的精神文明,還能通過電話、汽車、飛機獲得同樣速度的商業交易效率。然而,三線地區和一線城市的經濟差距就此弭平了嗎?很顯然,沒有。互聯網是更先進的技術,這沒有錯。他的信息傳播和知識普及的效率更高,對商業交易的提升也更優秀,對落後地區的文明進步有著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本質上,互聯網對效率的提升,和所有歷史上的技術進步是一致的---------他們只縮短了時間距離,而沒有改變空間距離。怎麼理解這句話呢?人類生活在社會中,因為聚集而產生分工,因為分工導致的專業化而獲得生產力的進步。而技術進步,改變的只是專業化的效率,這對於無論是一線還是三線地區的人們而言,改變的幅度是同步的。而聚集本身,並沒有發生改變。舉例來說,一線城市由於人口密集、市場規模大,而聚集了最好的教育、醫療、科研機構和企業總部,各種專業化的高端服務業也相伴而生。這些資源,通過先進的技術,你無論在二線,還是三線城市,都可以享受到他們對外輻射的服務。但是,對於這些專業組織而言,他們永遠不會將總部遷徙到一個三線城市。一旦如此,他所能招聘到的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就將下降,服務水平下滑,在競爭中就被淘汰掉了。或許你會提出疑問,現在的企業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人才,越來越傾向於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協同辦公,這是否會有利於拉近地區差距呢?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方向。但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大量的企業總部仍然聚集在一線城市,而企業內部人才的晉升比例中,往往總部的人才由於地理位置優勢而獲得了比分支機構人才更多的晉升機會(與上司接觸,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信任感更強等等)。由於這種因素的存在,導致人才往往更加傾向於往一線城市發展。商品是可以無限復制的,通過技術手段總是能夠達到過剩狀態,讓落後地區的人們可以享受到和一線城市同等的消費體驗,但是唯有一樣資源——人才,總是稀缺的。因為人才的稀缺和聚集,在競爭中一線城市的組織總是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並且能提供更高的收入水平吸納更優秀人才的時候,三線城市就沒有和一線城市抗衡的本錢。當收入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你說他們能享受到的物質水平會在一個檔次嗎?當人才知識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你說他們能享受到的精神文明會在一個檔次嗎?事實上,他們之間的距離,既沒有縮小,也沒有拉大。說的高大上點,當三線地區的人們在追求汽車和電影的時候,一線城市的人們在追求豪華車甚至遊艇,追求極限運動和先鋒戲劇,追求更多個性化的可能。說的俗點,當女神們都奔赴一線城市而去,而你只能對著互聯網YY的時候,或者通過長途火車跟她們約會的時候,那個與她們組成家庭一起抱娃的美滿場景就很難落在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