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校園網和園區網的接入時可不可以用核心交換(三層交換)來取代路由器為什麼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要了解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區別:
區別:
1.路由器作為早期網路核心的設備,但是由於二層轉發能力有限,以思科的設備為例,早期為vlan間的通訊提供單臂路由功能,可是作為網路核心設備必須具備高速的轉發能力,路由器且提供的乙太網介面過於少。所以三層交換機取代了路由器在區域網的核心。
2.路由器,專業處理三層報文的能力,而三層交換不是很專業支持三層功能,它只是提供簡單的路由功能及一些三層過濾功能。
3.根本區別:路由器基於三層,支持廣域網連接,豐富的廣域網介面,包括serial、atm等等,支持多種不同有線傳輸介質,包括串列線纜、光纖、電話線、專線等等,並且介面上支持廣域網連接的封裝類型,支持HDLC、FR、ATM、PPP、ISDL封裝,這些正是三層交換機具備不到的,三層交換機只包含大量的乙太網介面,從現在看來,並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接入的方式一般都是以廣域網的形式來連接的,所以路由器在支持上,不管是硬體上的物理介面類型,還是所支持的協議,遠遠超出三層交換機的能力,所以從現在看來,未能取代路由器的在末節網路和Internet上的地位!雖然現在不少心的產品的三層交換機,集成的功能也很強大,看起來像路由器一樣強大,支持很多,但是不專業!不專業體現在能力上。路由器支持三層和二層,三層交換機卻不完全。

最根本上的區別:協議和物理構造(硬體上,還有些區別的),還有一種含義,專業設備只有專業的活,路由器只做它的活,那麼它肯定在三層超級專業,三層交換機既然做二層的活,又做三層的活,你會發現,效率很低。另外,路由器可以說是內網的第一道防火牆,交換機的防安全的能力還是不夠,取代不了。

希望能幫到你。

B. 什麼叫路由型園區網路什麼叫交換型園區網路路由型和交換型園區網路對比有何區別和優勢

正確叫法應該叫園區網路設計,分路由型和交換型。園區型網路使用的是兩天路由器連接城域網核心,其中一套路由器是冗餘鏈路,正常情況下各個分支的流量都是通過一條鏈路。當一條鏈路或者鏈路所在的路由器出現故障時,流量從另外一個鏈路發出。

C. 園區網網路結構:光纖-光貓-路由器-主幹交換機+光模塊-光模塊+接入交換機

集線器的英文稱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線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路的傳輸距離,同時把所有節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它工作於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參考模型第一層,即「物理層」。集線器與網卡、網線等傳輸介質一樣,屬於區域網中的基礎設備,採用CSMA/CD(一種檢測協議)訪問方式。所謂路由就是指通過相互連接的網路把信息從源地點移動到目標地點的活動。一般來說,在路由過程中,信息至少會經過一個或多個中間節點。通常,人們會把路由和交換進行對比,這主要是因為在普通用戶看來兩者所實現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其實,路由和交換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早在40多年前間就已經出現了對路由技術的討論,但是直到80年代路由技術才逐漸進入商業化的應用。路由技術之所以在問世之初沒有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80年代之前的網路結構都非常簡單,路由技術沒有用武之地。直到最近十幾年,大規模的互聯網絡才逐漸流行起來,為路由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平台。 路由器是互聯網的主要節點設備。路由器通過路由決定數據的轉發。轉發策略稱為路由選擇(routing),這也是路由器名稱的由來(router,轉發者)。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 TCP/IP 的國際互聯網路 Internet 的主體脈絡,也可以說,路由器構成了 Internet 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在園區網、地區網、乃至整個 Internet 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歷程和方向,成為整個 Internet 研究的一個縮影。在當前我國網路基礎建設和信息建設方興未艾之際,探討路由器在互連網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發展方向,對於國內的網路技術研究、網路建設,以及明確網路市場上對於路由器和網路互連的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義。交換(switching)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的統稱。廣義的交換機(switch)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在計算機網路[1]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改進了共享工作模式。我們以前介紹過的HUB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帶寬。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那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MAC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沖突。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對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埠都可視為獨立的網段,連接在其上的網路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發送數據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帶寬,都有著自己的虛擬連接。假使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乙太網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D. 如果一個園區網中分部和總部的網路不通(其他分部都通),如何排除故障具體怎麼排查

先排查連接是否有問題:看連接的設備顯示燈是否都亮,且在正常工作狀態

如果正常,那就和你們的服務商聯系吧,可能是設備的設置問題了,非專業的很難搞定的

E. 一般一個大學校園園區網路的架構是什麼樣的

1、Access(接入層):讓我們的終端系統能夠入網。接入層的設備,埠密度要高,使用二層交換機連接。使用24口或48口cisco盒式2960(2.5萬)
2、Distribution(繪制層),基於策略連接的層:讓各層樓的交換機連接在一起,要布置各種各樣的策略,埠密度高。24口、48口的3560-X(十幾萬)高端交換機。用來連接2960交換機。或者3750。整個交換區塊內的連接屬於2層。
3、Core(核心層):把多個大樓的網路連一起。園區網的骨幹鏈路。光口密度大,背板帶寬要給力,介面帶寬要給力,轉發性能要給力。機架式4500屬於高端中的最低端。6500高級交換機(200)多萬。
全球最高端NEXUS 7000系列交換機基於CLOS架構,沒有任何的轉發延遲,相當於60台6509,背板帶寬150T,價格夠好幾輛法拉利。

F. 多園區區域網怎樣實現互聯

可以考慮使用無線網。
使用無線路由架設網路,我算了一下,要無縫覆蓋1平方公里的無線網,要使用。。。額。。。81個路由。。。。但是估計你范圍沒這么大。。。。而且不需要無縫覆蓋,那麼再算一下。。。連接1公里直線,需要9個無線路由,並且在這條線上是無縫覆蓋,線寬度為100米左右。
再算一下價格。。。一個無線路由器70左右,9個。。。700元左右吧。。。糾結的是後期維護比較麻煩,而且一個出問題後邊的全部出問題。。。
優點是使用靈活性高,設置為無線漫遊的話,能保證你在1000米的路上邊走邊上網,而且不斷網。

G. 對於不同規模的網路,路由器所起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在園區網內部,路由器主要作用是什麼

路由器 側重就是包轉發 校園網的網路同樣如此 至於DHCP服務什麼的 完全可以依靠伺服器而不是全部設置在路由器上 增加路由器的工作量等

H. 急:根據園區網路拓撲圖進行配置及分析。

應該是H3C的,HCNE中就接觸這種題目了
很多年沒接觸了,都忘記了,其實你的這個題目還是比較簡單的,多查下書,裡面有案例的,

I. 園區網路是什麼

園區網路的主要職能是:利用有限的投資,建設一個流暢、合理、可滿足目前乃至將來可能發生的網路業務需求的園區網,讓園區一切可以對外發布的信息上網,讓園區的日常事務處理可以通過網路完成。形成ISP,為園區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還可配合多媒體信息教育開展多媒體現代遠程教育

http://www.paylessbookstore.com/book/book_detail_display.asp?intProdID=E7545882

J. 論述網路中處於不同層次的網路連接設備的功能和特點

1、物理層:中繼器(Repeater)和集線器(Hub)。用於連接物理特性相同的網段,這些網段,只是位置不同而已。Hub
的埠沒有物理和邏輯地址。

2、邏輯鏈路層:網橋(Bridge)和交換機(Switch)。用於連接同一邏輯網路中、物理層規范不同的網段,這些網段的拓撲結構和其上的數據幀格式,都可以不同。Bridge和Switch的埠具有物理地址,但沒有邏輯地址。

3、網路層:路由器(Router)。用於連接不同的邏輯網路。Router的每一個埠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

4、應用層:網關(Gateway)。用於互連網路上,使用不同協議的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通信,目前尚無硬體產品。

前兩者屬於OSI和TCP/IP模型的最低層,即物理層,起到數字信號放大和中轉的作用。

中繼器(REPEATER),用來延長網路距離的互連設備。(區域網絡互連長度是有限制,不是無限,例如在10M乙太網中,任何兩個數據終端設備允許的傳輸通路最多為5個中繼器、4個中繼器組成)。REPEATER可以增強線路上衰減的信號,它兩端即可以連接相同的傳輸媒體,也可以連接不同的媒體,如一頭是同軸電纜另一頭是雙絞線。

集線器(HUB)實際上就是一個多埠的中繼器,它有一個埠與主幹網相連,並有多個埠連接一組工作站。它應用於使用星型拓撲結構的網路中,連接多個計算機或網路設備。集線器又分成:1
能動式,2 被動式,3 混合式。1
動能式:對所連接的網路介質上的信號有再生和放大的作用,可使所連接的介質長度達到最大有效長度,需要有電源才能工作,目前多數HUB為此類型。2
被動式只充當連接器,其不需要電源就可以工作,市場上已經不多見。3 混合式:可以連接多種類型線纜,如同軸和雙絞線。

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帶寬。

網橋和交換機屬於OSI和TCP/IP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作用包括數據鏈路的建立、維護和拆除、幀包裝、幀傳輸、幀同步、幀差錯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網橋(BRIDGE)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區域網(LAN)連起來,根據MAC地址(物理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地址進行轉發)。它可以有效地聯接兩個LAN,使本地通信限制在本網段內,並轉發相應的信號至另一網段,網橋通常用於聯接數量不多的、同一類型的網段。

網橋通常有透明網橋和源路由選擇網橋兩大類。 1、透明網橋

簡單的講,使用這種網橋,不需要改動硬體和軟體,無需設置地址開關,無需裝入路由表或參數。只須插入電纜就可以,現有LAN的運行完全不受網橋的任何影響。

2、源路由選擇網橋

源路由選擇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個幀的發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區域網(LAN)上。當發送一幀到另外的網段時,源機器將目的地址的高位設置成1作為標記。另外,它還在幀頭加進此幀應走的實際路徑。

交換機(SWITCH)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沖突。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其實SWITCH的前身就是網橋。交換機是使用硬體來完成以往網橋使用軟體來完成過濾、學習和轉發過程的任務。SWITCH速度比HUB快,這是由於HUB不知道目標地址在何處,發送數據到所有的埠。而SWITCH中有一張路由表,如果知道目標地址在何處,就把數據發送到指定地點,如果它不知道就發送到所有的埠。這樣過濾可以幫助降低整個網路的數據傳輸量,提高效率。但是交換機的功能還不止如此,它可以把網路拆解成網路分支、分割網路數據流,隔離分支中發生的故障,這樣就可以減少每個網路分支的數據信息流量而使每個網路更有效,提高整個網路效率。目前有使用SWITCH代替HUB的趨勢。

路由器(ROUTER)位於網路層,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幾個使用不同協議和體系結構的網路。當一個子網傳輸到另外一個子網時,可以用路由器完成。它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過濾和分隔網路信息流。一方面能夠跨越不同的物理網路類型(DDN、FDDI、乙太網等等),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將整個互連網路分割成邏輯上獨立的網路單位,使網路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

對於不同規模的網路,路由器作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1、在主幹網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選擇。主幹網上的路由器,必須知道到達所有下層網路的路徑。這需要維護龐大的路由表,並對連接狀態的變化作
出盡可能迅速的反應。路由器的故障將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傳輸問題。

2、在地區網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網路連接和路由選擇,即連接下層各個基層網路單位——園區網,同時,負責下層網路之間的數據轉發。

3、在園區網內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網。早期的互連網基層單位是區域網(LAN),其中所有主機處於同一個邏輯網路中。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區域網演變成以高速主幹和路由器連接的多個子網所組成的園區網。在其中,各個子網在邏輯上獨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夠分隔它們的設備,它負責子網間的報文轉發和廣播隔離,在邊界上的路由器則負責與上層網路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