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有影響

主要影響有三方面: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
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形成挑戰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有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基金銷售模式和p2p信貸服務,尤其是余額寶模式不僅具有傳統存款的特點,並且具有比銀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動性,獲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直接降低了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競爭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開展其他業務活動的基礎,余額寶和p2p信貸服務的出現,不僅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產生了影響,並且因為存款受到影響,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和其他業務活動的開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p2p貸款和眾籌模式。p2p貸款和眾籌模式的出現,為潛在的貸款需求企業和個人在融資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而與商業銀行復雜的貸款手續不同的是,使用p2p貸款和眾籌的方式進行貸款不僅手續簡單,而且貸款的流程也大為簡化,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影響。
支付業務是商業銀行提供的傳統服務,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我國政策允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發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業務不僅使用方便而且費用較低,而商業銀行提供的支付業務,手續復雜,不同的商業銀行間辦理支付業務時還面臨較多的困難,而互聯網金融服務有效的克服了商業銀行支付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對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2.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1.互聯網金融改變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
近十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實現了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總資產和總負債年均復合增長率近20%。但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上「重投入輕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結構、重速度輕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長模式,「一高二低三優」的內涵集約化經營任重道遠。當前,利差仍然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2011年,我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比盡管有所提升,但僅佔19.3%。從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看,因為其客戶主要是對貸款有穩定需求的大企業客戶以及高端零售客戶,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是客戶的基本訴求,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主要是以其專業的技術、復雜的知識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戶提供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目標客戶類型發生了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不同,其價值訴求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被徹底顛覆。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和普及化,中小企業、企業家和普通大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金融產品或服務提供商是那些聚焦於為客戶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新興金融機構,其社會分工和專業化被大大淡化。客戶主要是追求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及年輕消費者,方便、快捷、參與和體驗是客戶的基本訴求。

3.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1.互聯網金融改變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
近十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實現了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總資產和總負債年均復合增長率近20%。但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上「重投入輕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結構、重速度輕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長模式,「一高二低三優」的內涵集約化經營任重道遠。當前,利差仍然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2011年,我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比盡管有所提升,但僅佔19.3%。從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看,因為其客戶主要是對貸款有穩定需求的大企業客戶以及高端零售客戶,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是客戶的基本訴求,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主要是以其專業的技術、復雜的知識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戶提供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目標客戶類型發生了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不同,其價值訴求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被徹底顛覆。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和普及化,中小企業、企業家和普通大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金融產品或服務提供商是那些聚焦於為客戶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新興金融機構,其社會分工和專業化被大大淡化。客戶主要是追求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及年輕消費者,方便、快捷、參與和體驗是客戶的基本訴求。
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基礎是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需求響應、期限匹配、風險定價與管理等業務流程被大大簡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是在數據分析上的模塊化資產組合,以往傳統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那種基於密集知識和復雜技術的金融產品的優勢被削弱了。根據破壞性創新理論,互聯網金融使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基礎發生了演變,由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轉向快捷、便利和體驗,進而從金字塔的底端開始對銀行核心業務進行破壞。
2.互聯網金融導致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其通過移動通信設備、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互聯網金融進一步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邊緣化,並使其中間業務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和快線等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以及轉賬匯款、機票與火車票代購、電費與保險代繳等結算和支付服務,對商業銀行形成了明顯的替代效應。
迄今為止,央行為前後5批、共計19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頒發了支付業務許可證,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盛大、網路和Ebay等互聯網巨頭。目前,第三方支付的業務范圍已經涵蓋行動電話與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貨幣匯兌、預付卡發行受理、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所提供的服務由單純支付、結算滲透至為整個產業鏈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區域范圍突破京滬和沿海擴大到河南、山西、四川、重慶、內蒙古、黑龍江等中西部地區。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虛擬貨幣的發行和流通量越來越大,涉及的用戶越來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據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規模達2.16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99%。盡管與當年全國支付系統近2000萬億元的業務處理金額相差甚遠,但第三方支付組織已將手伸向了銀行的核心業務,且在電子支付領域奠定了優勢地位。業界人士預計,未來幾年其交易額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業務佔比會不斷提升。
3.互聯網金融重構已有融資格局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金融搜索平台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了一個機會發現的市場,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雙方對對方信息基本實現完全了解,資金中介將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資金信息中介。
例如,2005年3月成立的全球第一家人人貸公司——Zopa,在資金借貸過程中充當了信息中介的功能:在 Zopa網頁上,貸款者可列出貸款金額、利率和想要出借款項的時間;借款者可以在無中介的情況下自由尋找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而借貸雙方達成的借款利率,主要因貸款人的風險喜好程度而定,風險偏好型的貸款人會追求較高的利率水平,而風險厭惡的貸款人則會確定較低利率以規避相關風險。類似的,國內融360也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融資貸款搜索服務,實現用戶和業務人員的直接對接,讓用戶通過搜索就能獲取更高性價比的融資貸款產品。
需要強調的是,互聯網金融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消費貸款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貸款審批流程簡單、放款速度快、產品類型豐富多樣等。例如,專注於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阿里信貸,其淘寶商戶貸流程包括:3分鍾申請、沒有人工審批、1秒到款到賬。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異常迅猛,其中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累計為超過13萬家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達280億,2012年上半年就累計發放貸款130億,新增獲貸企業4萬家,不良貸款率為僅為0.72%。
另據報道,甚至有專家預測,「如果阿里巴巴拿到銀行牌照,三年內超過民生銀行不成問題!」。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僅可以達到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而且還能大幅減少交易成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指出,20年後「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
4.互聯網金融挑戰商業銀行傳統金融中介理論
Mishkin(1995)指出,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規模經濟和專門技術,能降低資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專門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緩解儲蓄者和融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資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最為基礎的兩個功能,分擔風險、提供流動性和信息也成為銀行最主要的服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興起商業銀行傳統金融中介理論的存在基礎形成了有力挑戰,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互聯網金融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銀行直接融資以及股票和債券市場間接融資盡管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產生很大的市場交易成本,包括貸款信息收集成本、銀行與客戶簽約成本、客戶信用等級評價成本、貸後風險管理成本以及壞賬處理成本等。這可以從銀行和券商高昂的利潤體現出來,如根據2012年三季度報告顯示,2471家上市公司1-9月份的實現凈利潤1.49萬億,其中16家上市銀行就高達8127.67億元,佔54.5%。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方運行完全依賴於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進行聯系和溝通,並可以實現多方對多方同時交易,客戶信用等級的評價以及風險管理也主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完成,交易雙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貸雙方信用等級評價成本、雙邊簽約成本以及貸後風險管理成本等極小。
其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商業銀行存在的重要基礎之一。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交易雙方之間信息溝通充分、交易透明,定價完全市場化,風險管理和信任評級完全數據化。例如,一位上海客戶需要申請一筆貸款期限為12個月、金額為10萬元消費貸款,當通過融360專業貸款搜索平台進行融資時,他可以在10個商業銀行以及9個非銀行金融機構所提供的27個貸款產品中進行選擇,並且每個產品都有獨特的產品特點。
再如,Zopa平台在承擔資金借貸中介功能時,首先會參照該借款人在Equifax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分的基礎上對借款人進行風險評級;其次,錄入借款人的家庭情況、借款用途、借款金額、願意支付的最高借款利率及信用評級,並將其安排進入相應等級的細分市場;最後,特定信用評級的貸款人參考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結合貸款期限,以自身貸款利率參與競標,利率低者勝出。
第三,互聯網金融加速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涌現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脫媒。在傳統的支付產業鏈中,電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銀行扮演著各自的角色:電商為用戶提供網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網關服務平台,實現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之間的在線支付,並提供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服務;銀行則是最終資金結算服務的提供者。
但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壯大,他們已不不滿足於只做銀行的網關支付平台,而是藉助其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開始直接向供應鏈融資、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等領域擴張。盡管目前互聯網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貸業務占仍比較小,但由於其為資金借貸雙方之間提供了直接連通的通道,成為商業銀行戰略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

4.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提高服務質量,合理跟上互聯網的利息。簡化業務辦理程序,擴大影響力,擴回大合作支付平台(如互聯答網+實體店(如超市購物用手機的銀行客戶端刷)),另外也可增加一些對用戶有吸引的功能,如交易擔保(類似淘寶購物保障的方式)、如熟人借錢平台提醒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