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網路的標准有那些

1.按網路拓撲結構劃分:匯流排,星狀,環狀,網狀,樹狀,星環網路
2.按網路的覆蓋范圍劃分:接入網(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3.按數據傳輸方式分類:廣播網路,點對點網路
4.按通信傳輸介質劃分:有線網路/無線網路
6.按網路組件的關系分類:對等網路,基於伺服器網路

⑵ 對等網路的技術標准

對等網路尚無統一的標准
2000年8月成立了P2P工作組,成員包括Intel、IBM和HP公司等。發展對等網內絡的其他主要障礙還有版容權問題、網路帶寬問題、管理問題和安全問題等。如何連接電話、手機和家電、工業設備等,也是對等網路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內對等網路市場從2000年開始啟動。
國內的應用主要有2個方向:文件共享及協同工作。
在文件共享方面,國內已經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在未來,企業對等網路應用將是熱點,主要將解決企業內部事務處理的協同、企業門戶、企業虛擬專網(VPN)、遠程互動和寬頻應用等。

⑶ 三級網路技術的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網路系統規劃、管理方法;
2.具備中小型網路系統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配置調試的基本技術;
4.掌握企事業單位中小型網路系統現場維護與管理基本技術;
5.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⑷ 簡述一下計算機網路的技術標准

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為了使不同計算機廠家生產的計算機能夠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建立計算機網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Physics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根據這個模型建立的網路技術標准協議TCP/IP。TCP/IP是當前計算機網路通信的技術協議,是一組在許多獨立主機系統之間提供互聯功能的協議,規范網際網路上所有計算機互聯時的傳輸、解釋、執行、互操作,解決計算機系統的互聯、互通、操作性,是被公認的網路通信協議的國際工業標准。TCP/IP是分組交換協議,信息被分成多個分組在網上傳輸,到達接收方後再把這些分組重新組合成原來的信息。除TCP/IP外,常用的網路協議還有PPP、SLIP等。

互聯網技術標準是什麼

互聯網國際標准制定組織IETF正式發布《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標准》,編號RFC3743,該標準是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TWNIC、JPNIC、KRNIC制定的。該標准主要為解決多語種域名上網中漢字簡繁體等效問題提供了科學完善的技術方案。一方面該標准解決了中文的特殊問題,維護了域名注冊用戶的利益;另一方面實現了中文域名系統與國際現行域名系統的兼容互通,保證了國內技術規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全面接軌。RFC3743是中國對世界互聯網異體字等效互通技術做出的貢獻。

⑹ 計算機使用規范包括那些

1. 目的: 為了合理使用合理分配網路資源,充分發揮網路功能,正確利用計算機,特製定本標准。 2. 范圍: 全局所有計算機。 3. 職責 3.1 各科室部門有遵守計算機網路使用規范的責任。 3.2 黨政辦公室有審核、檢查用戶是否遵守計算機網路使用規范的責任。 3.3 黨政辦公室有將違反使用規范的部門或人員的處理反饋給局網路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處理。 4. 使用規范 4.1 合法用戶 4.1.1 凡需申請入網,由辦公室計算機高級管理人員分配網路帳戶。 4.1.2 各部門在規定的PC上用規定的網路帳戶登錄入網 。 4.1.3 各部門根據各自的情況,及時上報各類信息及數據。 4.2 合法操作 4.3.1 合法使用部門在網路授權范圍內使用合法軟體。 4.3.2 合法使用部門在網路授權范圍內存儲傳遞數據。 4.3.3 合法使用部門在網路授權范圍內不可自己修改密碼及文件屬性。

⑺ 乙太網的技術規范有哪些急!

萬兆位乙太網技術規范簡述 作者: 不詳 | 發布時間: 2008-02-15 14:55 | 信息類別: network | 訪問人次: 次【 評論】 【 推薦】 【 大 中 小 】 【 列印 】 【 編輯 】 【 關閉 】

自從1970年誕生以來,乙太網穩步占據了網路協議選擇的主導地位。隨著乙太網的點贊程度增長到當今在區域網部署中達到的95%水平,其標准已發生進化,以滿足較高帶寬、光纖安裝及地域更廣大的網路的需要。

萬兆位乙太網(10GigE)802.3ae標准已由IEEE於2002年6月批准,而且現在已在許多應用中進入大量部署階段。萬兆位乙太網作為以下技術的核心技術同樣重要,即伺服器室內交換、城域接入和回程網路以及利用原有SONET/SDH設備的長途安裝。

在從千兆位乙太網到萬兆位乙太網的演變過程中,為了適合如此廣泛的可能應用,已進行了大量更改。這些更改中,最重要的更改與數據編碼方式及萬兆位乙太網可以運行的物理連接類型有關。幀尺寸和格式都保持不變,以便第3層及更高層協議仍然完全兼容。

操作模式

萬兆位乙太網設計用於以全雙工模式只在點到點(交換)鏈路上運行。這一點反映其作為主幹(與工作組不同)技術的角色。萬兆位乙太網當前不支持自動協商,因為它被假定用於純萬兆位乙太網安裝。當前,萬兆位乙太網已批准用於光纖線路,銅線規范正在由IEEE審查。

數據編碼

乙太網通常使用名為8B/10B編碼的技術進行編碼。這意味著在傳輸之前每8位數據都轉換為10位,附加的信息用於保證數據完整性。此技術要求以比所需吞吐量快25%的速度傳輸已編碼數據—1Gb/s已編碼數據在終端之間以1.25Gb/s的速度傳輸。對於千兆位乙太網速率,8B/10B編碼是合理的,但對於10Gb/s傳輸則效率不高,此時已編碼信號將以不切實際的12.5Gb/s快速傳輸。為了確保乙太網保持為成本效益好的技術,萬兆位乙太網標准引入了新的64B/66B編碼方案,使傳輸速率接近10Gb/s。這允許系統製造商利用最初為SONET/SDH應用開發的成熟的10Gb/s技術。

物理介面

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可使用LAN或WAN物理介面。LAN PHY用於在WDM系統中通過各個波長傳送本地乙太網,而WAN PHY開發的目的是允許萬兆位乙太網數據直接在本地SONET/SDH傳輸設備上傳送,便於將乙太網集成到現有長途網路中。

LAN PHY規范

此介面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使用64B/66B編碼的串列版本,運行在10.000Gb/s數據速率,允許在光纖或單個WDM波長上進行傳輸,以及CWDM版本(10Base-LX4),它在四個通道上使用8B/10B編碼,每個通道都運行在3.125Gb/s速率。

WAN PHY規范

WAN PHY設計用於橋接非同步乙太網數據與同步SONET/SDH傳輸,允許萬兆位乙太網在當前DWDM網路上透明傳送。結果,此介面運行於一個與SONET OC-192c/SDH VC-4-64c兼容的數據速率(9.5846Gb/s)。WAN PHY支持與SONET/SDH電路交換網路的直接連接。在WAN PHY標准中,添加了WAN介面子層(WIS),它將數據有效負載封裝到簡化的SONET OC-192c(級聯)幀中。

WAN PHY具有某些SONET/SDH功能,但不支持整個SONET/SDH標准。

SONET/SDH功能

支持:
· 故障隔離要求的SONET/SDH資源負荷功能
· 允許在將來的OC-768/STM-256主幹上實現傳送的指針處理(Pointer-processing)

不支持:
· 線路和區域DCC
· 局域和快速傳號線

WAN PHY標准還定義一些類似電信的功能,反映其可能用作長途協議。這些功能包括設備回送功能、嚴重出錯秒數和嵌入的測試模式生成/檢測功能(PRBS-31)。

通過其介面靈活性、與現有SONET/SDH傳輸技術集成和與低速乙太網標準的完全後向兼容,萬兆位乙太網定位於充當LAN、接入、城域及長途網路部署的關鍵技術。

⑻ 網路標准

圖5-6 網路標准分體系結構圖

鑒於網路方面已經有比較完整的國家或國際標准,並有大量的產品,與系統直接關系不大。所以,網路標准分體系結構重點考慮與系統關系密切的網路標准與規范(圖5-6)。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網路工程標准。包括網路工程設計、施工、布線等方面的標准與規范。

(2)網路技術標准。包括系統網路總體結構、網路技術、網路及主機設備選型等方面的標准與規范。

(3)網路維護管理標准。包括系統域名命名方案、IP地址分配、網路管理等方面的標准與規范。

(4)其他網路標准。包括其他與系統相關的網路標准與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