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意識形態
A. 如何加強與改進網路意識形態工作
復旦來大學傳播與國自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良榮:在傳播革命的背景下,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在於重新提供有吸引力的解釋框架,並通過合適的方式讓民眾接受。
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部教授 陳冬生:執政黨要大力培養黨的「互聯網+意見領袖」,對超級注意力發揮意志定向、穿越和吸附三重功能,這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一項不容忽視的當務之急。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 趙月枝:意識形態工作不僅僅是宣傳部門的工作,而是全黨的工作,要把意識形態當作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問題,在意識形態問題上,要敢於亮劍和善於亮劍。
中國社科院馬研院研究員 馮顏利:做好當前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指導,敢於突破常規,革新思路,研究新問題,開拓新境界。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主任、教授 廖聖清:我們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思考建設社會責任傳播制度,這一傳播制度應是政府、媒體和公眾三位一體的。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周良書: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思想輿論正面引導,不斷推出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產品,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正能量。
B. 網路意識形態主要依靠哪些途徑
網路意識形態主要依靠哪些途徑?
信息網路化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形成挑戰。
與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不同,網路傳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開放性、海量性等特點。
藉助互聯網這一新技術平台,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獲得了新的技術載體、新的傳播渠道和新的言論空間,有助於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但同時,信息網路化也嚴峻考驗著我國意識形態的控制力。網路意識形態具有非對稱性和強大的滲透性,西方發達的網路技術手段和強勢的文化輸出對我國意識形態的傳播和防禦能力構成很大挑戰。
此外,網路的開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為人們提供了獲取信息和言論表達的新途徑,網路一定程度上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疏導社會不良情緒的減壓閥;另一方面,開放、多元、交互的信息傳播方式加大了我國意識形態的控制難度,人們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動接受主導媒體的灌輸和教育,不再簡單追隨主流意識形態,導致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弱化。
我們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對網路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導力。
C. 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進落實"兩個所有","兩個所有"是指什麼
「兩個所有」,即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功能的傳播平台都要版被納入依法管理范權圍,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准入管理。
面對網路安全與意識形態安全的種種現實,在新時代做好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引領力。
(3)互聯網意識形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的精神需求程度進一步提高,社會化媒體也隨著人民的精神追求在不斷壯大和豐富,在壯大和豐富的同時也存在著偏離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意識形態的存在。
例如:網路暴力、違法犯罪活動出現了新形式,網路謠言、惡搞信息污染著公共信息環境,虛假信息、言過其實等擾亂著人們的視聽……面對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與斗爭的新情況和新特點,我們要始終抓住意識形態建設與斗爭的根本點和著眼點——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強調的是在互聯網與社會化媒體中的經濟行為、技術發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以人的發展統領社會化媒體發展。
D. 說明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仗的意義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仗,有利於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
打好網路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主動仗,有利於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利於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提高網路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有利於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E. 什麼是意識形態在網路環境下如何開展對學生意識形態的教育
1、意識形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觀),存在於共識與一些哲學趨勢中,或者是指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組觀念(這是馬克思主義定義下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按其階級內容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經濟形態即生產關系可分為:奴隸主意識形態、封建主意識形態、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
每個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都是占社會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它集中反映該社會的經濟基礎,表現出該社會的思想特徵。每個社會的意識形態都是復雜的,往往存在3種不同的體系:
①反映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並為其服務的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②反映已被消滅的舊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識形態殘余。
③反映現存社會里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並為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務的新的意識形態。
2、意識形態的教育:
①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
②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③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
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5)互聯網意識形態擴展閱讀
意識形態的特徵:
1、現實性: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並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
2、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
3、階級性: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於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的地位決定的。
4、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雖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它是相對獨立的。
5、依賴性: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於社會存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意識形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育
F. 網路意識形態 存在哪些問題 下一步措施
如何看待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無疑成為當今社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由於互聯網的傳播有著快捷性,以及便捷性,使得它所傳播的內容有著更廣泛的社會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維護互聯網的秩序也成為了新的課題。
我們今天該如何去認識網路時代的信息?又該如何去看待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之前我們在主流媒體上也看到這樣的文章,比如說像「網路不是法外之地」這樣的呼籲,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地維護網路的(秩序)安全。那麼實際上我們也有自己的疑問,比如說我們要怎麼去看待這個網路秩序之後的網路監管的問題,中間是不是有一個度會存在?比如說網路監管和言論自由,這兩個會不會有沖突?中間的度又怎麼樣去把握?
這是一個特別難把握的度,這就存在著我們對網路自由它的限度的這個理解,而且我們講了,任何自由它都不是絕對的,所謂的不是絕對的就是說它有界限,你的秩序也好,你的監管也好,你的自由也好,都得要在法律的底線和道德的底線上來進行。
田桐:那麼實際上我們在,尤其是近兩年,經常會發現這個網路反腐,包括微博反腐,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應,那麼您覺得網路反腐它在這個合法性方面有什麼樣的應該注意的方面?
實際上說到網路反腐啊,現在還有其他的反腐方式,比如說現在講的什麼二奶反腐,乾女兒反腐,這些都有,那為什麼網路變成了一個反腐的主要的渠道?我這里就覺得就是,我們本身反腐的制度上面有些問題,網路它畢竟是一種傳輸的工具,正是因為沒有別的手段來進行反腐了,所以我們只好說來網路反腐,但是網路反腐呢在這個界限上有的它把通過各種渠道得來的那種,所謂的那個揭示貪官的一些材料放到網上去,結果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那說明什麼呀?說明我們正常的反腐體制不是(很)健全。所以我覺得反腐跟網路它只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而結合起來,實際上真正要是反腐的話,還是應該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那麼我們就現在看到的很多的例子都能夠證明網路反腐確實有一定的成效,比如說在微博上會發布一些信息,那怎麼樣看待這個合法性?它的合法性也就是,看他這個做法到底有沒有,比如侵犯隱私,或者有沒有泄露某些國家機密,或者是有些其他的這個信息,如果說這個尺度把握不準的話,我覺得這個不怪網路,還是怪我們現實的反腐的這個制度不健全,所以弄得我們今天沒別的辦法,就是網路上有一句這個話叫做什麼?上訴不如上訪,上訪不如上網,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沒辦法的辦法。
所以看來這只是一點小的問題,還需要其他擴大反腐整個的一個系統的問題。
那麼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網上有很多,擁有很多粉絲,或者擁有很多話語權,擁有很多人氣的大V們,他們說話是否應該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從他們的角度來講。
這個問題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任何公眾人物或者任何公共空間,我們的參與者都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但是尤其是有些名人,他的社會影響比較大,他們的公眾責任,或者社會責任應該說,他們要承擔的責任應該更大一點,這個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那麼如果他們觸犯到一些,或者是說到一些不應該說的事情,或者言語過於激烈的話,是否會引來一些問題出現?
那有的時候呢,我就看到底,比如說我舉個例子,現在我們一說謠言,它叫網路謠言,後來我在琢磨,謠言它跟網路有沒有必然的聯系,後來想想,你無論什麼謠言,你哪怕是電話謠言或者電視謠言,它實際上跟它那個傳播媒體沒有一個必然的聯系。所以剛才講的那些要承擔那些責任,它只不過是網路是一種方式,我們真正要去分辨它到底觸犯了哪一個,比如法律條文或者什麼,還是看他發布的言論是不是真實的,或者是不是違反法律的。
所以網路本身是沒有錯的。
解說:
網路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為什麼說網路時代「意識形態」遠未終結?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是怎樣發揮的?網路信息如何能沖擊主流意識形態?怎麼看待網路信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挑戰?
《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首先一個就要了解到底什麼是意識形態,一般來說,我們簡單地說,比如這個大網路全書辭典裡面就說了,意識形態它是系統地、自覺地,直接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它說白了就是什麼?就是對我們現實的某種反映的一種思想體系。
那麼我們在研究網路信息意識形態功能的時候,我們倒不要那麼理性化,直截了當就是什麼?就是我們帶有傾向性的那種思想意識,也就是我們在各種的信息當中,包含了你主體發布者、信息傳播者,以及信息接收者的那樣的一種什麼?一種思想傾向。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可以這樣講,幾乎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那些信息都包含著某些意識形態功能。那麼這里頭有一個背景要講一下,就是有人提出網路產生以後,意識形態已經終結,而我的觀點就是意識形態遠沒有終結。講網路意識形態終結的,實際上有這樣一些人,比如那個MIT媒體實驗室這個主任尼葛洛龐帝,他就認為有了網路以後,就像樟腦丸會從固態直接揮發一樣,他說全球性的電腦國度掌握了政治領空之後,民族國家根本不需要一場混亂就已經消失無蹤。他的意思也就是,網路意識形態超越論,就是網路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這樣的界線,達到了一種這種狀態。
另外美國的電子前線基金會的埃瑟·戴森,她大概也說過這樣的意思,也就是網路超越了傳統國家的界線,但我把她的觀點概括為是網路意識(形態)的有限終結論。所謂有限終結論,她也成為在網路世界裡面除了消除了一些意識形態的對抗之後,也有一些由於各個國家之間,或者各個民族之間,或者各個主體之間產生的那種意識形態對抗。但是不管怎麼說,總是有這樣一種觀點,就是認為由於有了網路以後,實際上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意識形態性已經消失了,但是我剛才講了,實際上遠沒有終結。下面我是從幾個方面來講,就是網路信息意識形態沒有終結。
首先網路信息的傳播方式,遠不能消除信息發布者和信息內容的意識形態特徵,對吧,他那種的話語裡面所包含的內容,實際上是包含著發布者的這樣的一個思想傾向的。
另外,第二就是網路信息,他所體現的意識形態功能與多種多樣的因素有關,各種參與主體,他都會把自己的意向,把自己的觀點帶到網上去,這樣就形成了什麼?就形成了網路變成信息意識形態物化的一個大的平台,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的嚴重。再一個就是意識形態在網路上並沒有達到我們現在講的世界是平的,那種一馬平川的信息平等交流,實際上在發布信息和傳輸信息的過程當中,它的話語權也是不平等的。所以我們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由於有了網路以後,並沒有達到所謂的意識形態消失,相反,意識形態的問題更加突出。因此,我個人覺得就是,我們研究網路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吧,這就是網路對我們現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