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互聯網
㈠ 國際互聯網絡的歷史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認識到需要允許在不同計算機用戶和通信網路之間進行常規的通信。這促使了分散網路、排隊論和封包交換的研究。1960年美國國防部國防前沿研究項目署(ARPA)出於冷戰考慮建立的ARPA網引發了技術進步並使其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中心。1973年ARPA網擴展成互聯網,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國和挪威計算機。
1974年ARPA的鮑勃·凱恩和斯坦福的溫登·澤夫提出TCP/IP協議,定義了在電腦網路之間傳送報文的方法。1983年1月1日,ARPA網將其網路核心協議由NCP改變為TCP/IP協議。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學之間互聯的骨幹網路NSFnet,這是互聯網歷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轉為商業運營。1995年隨著網路開放予商業.互聯網中成功接入的比較重要的其他網路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種商用X.25網路。
網路世界透過超文本協議連結成一個廣大虛擬空間。
1990年代,整個網路向公眾開放。1991年8月,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創立HTML、HTTP和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幾個網頁之後兩年,他開始宣揚其萬維網(World Wide Web)項目。在1993年,Mosaic網頁瀏覽器版本1.0被放出了,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學術和技術的互聯網上穩步增長。1996年,「Internet」(互聯網)一詞被廣泛的流傳,不過是指幾乎整個的萬維網。
其間,經過一個十年,互聯網成功地容納了原有的計算機網路中的大多數(盡管像FidoNet的一些網路仍然保持獨立)。這一快速發展要歸功於互聯網沒有中央控制,以及互聯網協議非私有的特質,前者造成了互聯網有機的生長,而後者則鼓勵了廠家之間的兼容,並防止了某一個公司在互聯網上稱霸。
互聯網的成功,可從「Internet」這個術語的混淆窺知一二。最初,互聯網代表那些使用IP協定架設而成的網路,而今天,它則用來泛指各種類型的網路,不再局限於IP網路。一個互聯網(internet,開頭的「i」是小寫字母)可以是任何分離的實體網路之集合,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定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網路。而互聯網(Internet,開頭的「I」是大寫字母)專指美國的前身為ARPA網、使用IP協定將各種實體網路連結成此單一邏輯網路。
㈡ 互聯網產生的時間
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
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2)稱霸互聯網擴展閱讀
互聯網、網際網路的關系是:
互聯網包含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包含萬維網,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設備組成的網路就叫互聯網。所以,即使僅有兩台機器,不論用何種技術使其彼此通信,也叫互聯網。
國際標準的互聯網寫法是Internet,網際網路是互聯網的一種。網際網路可不是僅有兩台機器組成的互聯網,它是由上千萬台設備組成的互聯網。
網際網路使用TCP/IP協議讓不同的設備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協議的網路並不一定是網際網路,一個區域網也可以使用TCP/IP協議。判斷自己是否接入的是網際網路,首先是看自己電腦是否安裝了 TCP/IP協議,其次看是否擁有一個公網地址。
㈢ 互聯網時代美國占據著網路空間的霸主地位嗎
「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OntheInternet,nobodyknowsyou'readog)是一句互聯網上的常用語,因為作為《紐約客》1993年7月5日刊登的一則由彼得·施泰納(PeterSteiner)創作的漫畫的標題而變得流行。 這則漫畫中有兩只狗:一隻坐在計算機前的一張椅子上,與坐在地板上的另一隻狗說漫畫的標題:「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時至2000年,這一漫畫是《紐約客》中被重印最多的一則漫畫,施泰納因為此漫畫的重印而賺取了超過50000美元。漫畫如下:
㈣ 互聯網經歷了幾個時代
互聯網的誕生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認識到需要允許在不同計算機用戶和通信網路之間進行常規的通信。這促使了分散網路、排隊論和封包交換的研究。
1960年美國國防部國防前沿研究項目署(ARPA)建立的ARPA網引發了技術進步並使其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網擴展成互聯網,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國和挪威計算機。
1974年ARPA的鮑勃·凱恩和斯坦福的溫登·澤夫提出TCP/IP協議。
1983年1月1日,ARPA網將其網路核心協議由NCP改變為TCP/IP協議。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學之間互聯的骨幹網路NSFnet,這是網際網路歷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轉為商業運營。Follow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network to commercial interests in 1995. 網際網路中成功接入的比較重要的其他網路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種商用X.25網路。
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從北京向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開始,網際網路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運行。
1990年代,整個網路向公眾開放。在1991年8月,在蒂姆·貝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創立HTML、HTTP和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幾個網頁之後兩年,他開始宣揚其萬維網(World Wide Web)項目。在1993年,Mosaic網頁瀏覽器版本1.0被放出了,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學術和技術的互聯網步增長。1996年,「Internet」(網際網路)一詞被廣泛的流通,不過是指幾乎整個的萬維網。
其間,經過一個十年,網際網路成功地容納了原有的計算機網路中的大多數(盡管像FidoNet的一些網路仍然保持獨立)。這一快速發展要歸功於互聯網沒有中央控制,以及網際網路協議非私有的特質,前者造成了網際網路有機的生長,而後者則鼓勵了廠家之間的兼容,並防止了某一個公司在網際網路上稱霸。
網際網路的成功,可從「Internet」這個術語的混淆窺知一二。最初,互聯網代表那些使用IP協定架設而成的網路,而今天,它則用來泛指各種類型的網路,不再局限於IP網路。一個互聯網(internet,開頭的「i」是小寫字母)可以是任何分離的實體網路之集合,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定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網路。而網際網路(Internet,開頭的「I」是大寫字母)專指美國的前身為ARPA網、使用IP協定將各種實體網路連結成此單一邏輯網路。「網際網路」這個來自「Internet」的譯名,「Inter」音譯為「因特」,「Net」意譯為「網」。
通常情況下,使用「互聯網」,都是指世界上這個最大的互聯網路--網際網路(The Internet)。
㈤ 截止2019年, 以下哪個國家是互聯網大國
美國和中國都是世界公認的網路大國,兩國包攬了全球互聯網公司前十強,美國佔有六席:谷歌、臉譜、亞馬遜、易貝網、Priceline、雅虎,中國四席是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京東?
只有中美成為互聯網大國其實有幾大原因,就好比說同為計算機教育和計算機強國的印度,經濟較為發達的英國、日本、德國、韓國等也沒有成為互聯網大國一樣,那麼中美成為互聯網大國必然有其原因的。
美國自然無需多說,可以說互聯網或者說得更大一點IT互聯網大行業來說,美國具備了良好的條件。教育、經濟等方面的積淀,已經美國對人才的重視,對科技創新的不斷鼓勵讓美國在計算機時代獨領風騷。
不管是科學界還是企業界、工業界,美國在計算機大行業一直都是扮演者領航者的姿態。從C語言和Unix系統的誕生,從Lisp打開人工智慧的大門,從Java稱霸企業級市場和Android移動市場。從肯湯普森、丹尼斯里奇打造第一代現代編程語言C語言和現代操作系統Unix,到約翰麥卡錫奠定人工智慧的基礎,到高德納成為演算法鼻祖。從仙童半導體的橫空出世,到蘋果和微軟的神話,再到Google的爆發,可以說每一個階段美國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未來中美互聯網依然會持續相當長一段的時間,美國依然扮演著創新者和引領者的角色,而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分量也會越來越重。同時現在互聯網甚至整個科技行業已經開始有中國本土的模式開始起來了,例如apus、獵豹移動、大疆創新、今日頭條都是做得很好的本土模式,我們也希望能出來更多的本土企業,「中國製造」更要「中國創造」。
㈥ 騰訊稱霸,網易傲嬌,四大門戶網站如今混的怎麼樣
騰訊一直是霸主。不用擔心。新浪有因為微博身經百戰是不會有事的。搜狐一直在效益下降,尋求改良。反而網易有些不上不下,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干嗎
㈦ 中國互聯網前五名
網路,騰訊,淘寶,網易,新浪,應該是這五個
㈧ 歐洲為什麼沒有非常厲害的互聯網公司
前一陣去歐洲,剛看趕上德國當紅的互聯網公司Rocket internet上市,這算是歐洲近幾年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典範了,但是仔細去查了一些數據,可以說歐洲在過去10年的互聯網發展上已經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中國。
歐洲一些國家比較崇尚工匠文化,因此歐洲盛行小而美的企業,因此歐洲互聯網有許多小而美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很難做大走向世界。
此外,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企業比較喜歡通過銀行信貸融資,不擅長資本運作,例如通過VC、PE股權融資,或者運作公司上市。歐洲股市的總體PE很低,例如賓士寶馬這樣優秀的汽車企業,PE大多數時候只有不到10倍,由於一些歐洲國家的法律不允許VIE架構,許多歐洲互聯網公司也難以像中國公司一樣去更加健康的美國股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