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互聯網經濟影響
①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今年十月份,我國的相關專家在線上舉辦了我國疫情後發展復甦的討論會議。有專家表示,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大部分取得了積極健康發展,很多領域已經擺脫了疫情的影響,將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我國經濟持續復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第三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達到了4.9%,前九個月經濟增速同比轉正為0.7%。此外,我國的消費增長率也開始轉正,固定資產投資也在提升,居民收入逐步增高。對此,經濟專家於澤稱,我國經濟能夠在前三季度轉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國對疫情的科學處理,使得我國成功地擺脫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國的經濟韌性非常強大,這主要得益於我國生產體系的完善以及最龐大的市場,再加上政府的及時調控,使得我國的生產和消費循環能夠健康平穩發展。並表示,在我國經濟由負向正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經濟市場環境保持良好狀態,持續七個月PMI數據在榮枯線以上。此外,國外投資者也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另外,在八月份以來,我國的小型企業發展勢頭也逐漸好轉,讓我國的經濟出現了全面的回暖。實際上,我國經濟復甦的政策經過了一次調整。五月份之前,我國經濟主要靠政府的對企業扶持,以及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刺激經濟。五月份之後,國內各行業復甦,開始經濟內循環,國內市場開始恢復活力。雖然經濟逐漸轉好,但是經濟的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依然沒有改變。
疫情下我國的消費大幅減少
去年我國經濟有很大的下行壓力,主要是因為消費以及製造業投資大量減少。2019年我國的消費對GDP拉動僅為3.53%,較前年下降了1.47%。當時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在房地產和基建方面,然而隨著疫情的沖擊,這兩方面也受到了嚴重影響。但是目前消費已經快速好轉,由於疫情期間農民工不能外出工作,使得他們的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八月份後,農民工開始外出務工,有了穩定收入,消費也開始快速提升。而且在疫情的影響下,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也嚴重下滑,目前他們的消費能力也正在提升。
雖然我國經濟已經持續地復甦,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因此,我國還需要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不斷調整發展模式,在政府的領導下提升經濟模式,向高科技行業發展。
② 疫情對國內的經濟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內經濟發展是起著阻礙作用的,但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得疫情並沒有發生嚴重的影響。
③ 疫情期間,哪些行業對國家經濟有促進作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爆發,國民生活停滯了了將近半年時間,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守護我們的生命安全。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都沒有渡過此次難關倒閉了,但是還有些企業卻因為疫情的原因促進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比如說我們的;網上購物、遠成辦公、在線上課開會等等都在加快成長。這樣體現出來我國的計算機行業的潛力。網路發展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疫情當前,宅在家中的我們在網上娛樂的時間也有所增長,有些在網上點餐和購物的人數也有所增長,疫情的時候人們很少出門,這也促進了電商網購和快遞的發展,網上超市和便利店也迎來了春天。疫情過後,國民的外出就餐和娛樂場所等地方的經濟也會有所恢復。在疫情期間,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對於口罩,消毒產品和各種醫療器械的需求也很大,這也幫助製造業恢復了一些。
我國一向堅持與鄰為善,加強和周邊國家的密切友好合作關系。我國也在不斷的加強外交的軟實力,並且積極地維護我國公民和企業海外的合法權益,並積極的參與外交,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地位,聲望。並加強了我國的對外影響力。
④ 疫情期間對互聯網求職有哪些影響
(1)疫情期間求職的面試方式從線下轉線上面試。(2)多數企業縮減招聘需求暫時回壓制。
(3)關鍵崗答位招聘需求不會被縮減(4)疫情不會影響市場薪資水平(5)崗位減少跳槽人數會減少(6)疫情控制後求職競爭大。這些影響如果想規避的話,就需要你有核心競爭力了,或者可以轉行往產品經理這個業務線上去靠,目前這個崗位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如果想試試,推薦先看看傳智教育的課程視頻,看看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都有什麼。
⑤ 疫情過後對經濟有影響嗎
我國產業鏈與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國深度融合,這些國家疫情加劇將在短期顯著沖擊我國工業生產,「滯銷」和「斷供」的風險雙重存在,部分地區出現「無工可復」的現象。從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賴來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業部門中,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的工業原料出口占該部門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2%、16%、19%和20%,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占各產業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為39%、43%、37%和18%,對日本、韓國分別為17%、12%、12%和10%,合計分別為56%、55%、49%和28%。
在高端製造業中,電子產業、電器設備、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設備最終產品產值中,進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1%、19%、17%和18%,其中,從美國和歐盟進口占元部件進口增加值的比重為23%、25%、28%和39%,從日本和韓國進口比重為29%、21%、19%和18%,合計52%、46%、47%和57%。因此,若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給,導致「斷供」風險極大,直接沖擊我國工業生產,其中,高端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趙忠秀,楊軍,2020)